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回巢-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医院里的一众太医,每日请脉会诊,商议来商议去,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萧诩不欲她担心,当着她的面,总表现得格外轻松。

    她也不愿让萧诩知道她的忧心,很少提及病症。

    夫妻两个彼此演戏,骗得过对方,却骗不过自己。

    ……

    萧诩熟睡之后,顾莞宁悄然迈步出了寝室。

    候在外面的陈月娘等人立刻围拢过来。

    顾莞宁看向陈月娘,轻声道:“夫子,今日边关送来战报。阿言和徐沧已经研制出药方,军中瘟疫已被控制。”

    众人脸上俱是一片欢颜。

    尤其是陈月娘和珊瑚,这些时日一直忧思重重。此时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顾莞宁又道:“烦请夫子写一封信给徐沧,让他接到信后立刻回京。”

    陈月娘笑容一敛,并不多问缘由,张口应了下来。

    其实,也无需多问。太医们对皇上的病症显然没什么好法子,一个月来还不见好转。若不是因为边关危急需要徐沧,顾莞宁早已下旨召徐沧回京了。

    眼下边军瘟疫已被稳住,徐沧回京也无妨。

    顾莞宁没有亲自下凤旨,显然是不欲惹人疑心。

    也就是说,天子的病症,不能在此刻传开。免得惹来人心浮动朝堂动荡。

    ……

    傍晚。

    定北侯府。

    太夫人重病一场,伤了元气。一直在正和堂里静养,府里琐事基本不再过问。儿孙们也不敢扰太夫人清静。

    唯一例外的是顾海。

    每日从朝中归来,不管有多晚,顾海总要来一趟正和堂。

    “老三,今日朝中可有什么好消息?”太夫人见顾海脚步轻快眉间隐有喜色,心里浮起期待:“是不是边军打胜仗了?”

    顾海笑道:“比打胜仗更让人高兴。”

    迅速将今日战报说了出来。

    太夫人果然十分欢喜:“这可太好了!真是上苍保佑!阿言此次真是立了大功。”

    顺口便夸起了沈谨言。

    顾海心结已解,对沈谨言也宽容多了,笑着附和道:“我也没想到,他竟有这等胆量勇气,住进军营里。而且,他的医术也着实胜过那些所谓的名医。”

    沈谨言八岁起随慧平大师学医,之后又师从神医徐沧,学出了一身精湛的医术。在关键时候,倒是派上了用场。

    瘟疫被抑制,边军最大的危机也迎刃而解了。

    也怪不得太夫人这般高兴。

    “对了,皇上已经一个月未曾上朝了吧!”太夫人关切地问道:“皇上的病症到底如何了?”

    顾海笑容一敛。

    太夫人心里一沉,急急追问:“莫非皇上病情加重了?”

    “这我也不清楚。”顾海有事从不瞒着太夫人,皱眉应道:“皇上在宫中养病,不见朝臣。病症到底如何,全是太后娘娘口谕,群臣都不知道。”

    太夫人眉头也皱了起来,低语道:“看来,皇上的病症非同小可。”

    不然,绝不至于这般遮掩。

    顾海目光一闪,压低了声音:“有人在疑心皇上病重不起,根本无力批阅奏折。只是,奏折确实是批阅过的,而且,上面的笔迹也和皇上笔迹无异。”

    太夫人一惊,霍然看向顾海:“你的意思是……”

    顾海点了点头。

    太夫人的眉头几乎拧成了结。

    顾莞宁善于模仿人的笔迹。外人不知,他们当然清楚的很。

    照顾海这么说来,这奏折若不是天子亲批,显然便是出自顾莞宁之手。

    太夫人半晌才挤出一句话来:“此事绝不能让人知晓。”

    顾海沉声道:“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今日送奏折到福宁殿,回来之后,似无意中提起,亲眼目睹皇上批阅了奏折。”

    太夫人又不说话了,和顾海对视片刻,才缓缓叹口气:“看来,这奏折必是宁姐儿批阅的了。”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显然是为帝后遮掩。

    顾海点点头。

    这也是他的猜想。

    “王阁老崔阁老他们,暂时都未吭声。”顾海低声道:“不过,照此下去,也瞒不了太久。”

    太夫人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可怎么办才好。”

    顾海倒是对顾莞宁颇有信心:“母亲不必太过忧心。莞宁必会想办法应对。”

第一千零四十章 恶化

    时间一晃,又是一个月。

    边军瘟疫得到控制,边军士气大振,近来连打两场胜仗。捷报传到京城,顿时人心振奋。

    边关打了胜仗,便是京城百姓们也跟着欢欣鼓舞。

    一直未曾露面的萧诩,宣召一众重臣进福宁殿觐见。

    萧诩脸孔清瘦了不少,精神倒是颇为不错,先褒奖几位阁老,然后一一安抚六部尚书,最后,重点赞誉了不辞劳苦的魏王世子韩王世子。

    众人听的心里热腾腾暖洋洋的,一起拱手谢恩。

    萧诩又含笑道:“朕这些时日一直生病,你们见不到朕,只怕心中忧虑。今日朕特意召你们前来,便是为了安你们的心。”

    此言一出,众人哪里还站得住,忙躬身道不敢。

    王阁老身为首辅,自要第一个出列说话:“皇上龙体欠安,臣等无时无刻不牵挂。也盼着皇上龙体早日康复,尽早还朝。绝无觊觎宫廷之意。”

    萧诩和颜悦色地说道:“王阁老平身。众卿俱是肱骨之臣,对大秦忠心不二。又岂会生出猜疑觊觎之心。朕当然信得过你们!”

    此次面圣时间不算长,不过盏茶时间。

    不过,却极大地安抚了众臣。

    众臣走出椒房殿时,步伐都很轻快。

    无人知道,他们走了之后,萧诩连从龙椅上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

    小贵子和穆韬一左一右搀扶着萧诩,进了寝室。

    顾莞宁神色未变,手却在微微颤抖。

    萧诩在床榻上躺下之后,还有闲情逸致冲顾莞宁挑眉轻笑:“不用担心,我睡会儿就有力气了。”

    顾莞宁抿紧嘴角,一言不发。

    这一个月来,萧诩嗜睡的症状愈发严重。一天之内,清醒的时辰竟只有两个时辰左右。其余时间,都是昏睡状态。

    醒来的时候,神智倒是颇为清明,只是全身乏力。

    便是再不懂医术,也能看得出萧诩病症在恶化。

    “阿宁,别怕,我会没事的。”萧诩的手摸索过来,瘦长的手指握住顾莞宁的手:“徐沧已经赶回京城。他一定会治好我的病症。”

    顾莞宁嗯了一声,轻声道:“你先睡吧!我守着你。”

    萧诩头脑已经有些昏沉,模糊不清地应了一声,很快便睡去。

    顾莞宁静静地凝视着沉睡中的萧诩,目中闪过一丝水光,很快又隐没在眼底。

    她没有时间软弱哭泣。

    萧诩病倒,她要替他撑起宫中内外。

    就在此时,门口响起闵太后熟悉的声音:“皇上可醒了?”

    小贵子答道:“回太后娘娘的话,皇上刚才宣召阁老尚书们觐见,如今又睡下了。”

    闵太后嗯了一声,然后迈步进了寝室。

    ……

    顾莞宁深呼吸口气,若无其事地起身转身,正要行礼,闵太后立刻说道:“你身子不便,可别行礼了。”

    顾莞宁肚子高高隆起,行礼确实多有不便,闻言微微一笑:“多谢母后体恤。”

    闵太后忧心忡忡地看着床榻上的儿子:“阿诩怎么又睡了?一日睡这么久,对身子也不好吧!”

    顾莞宁微笑着说道:“皇上亏了元气,多睡才能慢慢恢复。母后若是还不放心,将尹院使叫来问上一问就知道了。”

    闵太后果然不放心,特意叫了尹院使来。

    尹院使早已被顾莞宁收拾得服服帖帖,哪里敢说实话,一味说些好听话哄闵太后高兴:“……太后娘娘不用担心。皇上龙体绝无大碍,很快就能痊愈。”

    闵太后也不是那么好骗的,满脸不快地瞪了过来:“这两个月来,这话你可说了不止一回。皇上的病症却未见好转。你若是胆敢欺骗哀家,哀家饶不了你!”

    尹院使吓得立刻下跪告罪:“微臣岂敢哄骗太后娘娘。一个月之内,皇上病症必会好转。”

    徐沧已经日夜兼程赶路回京。只要徐沧回来,一定能治好皇上的病症。

    一个月之内有好转,这话没毛病。

    闵太后不知就里,见尹院使说得斩钉截铁,总算略略放了心,嗯了一声。

    顾莞宁这才张口道:“尹院使先退下吧!”

    尹院使恭敬地应了一声,退出寝宫。此时,后背已是冷汗涔涔。

    ……

    过了片刻,阿娇姐弟也来了。

    阿淳扁扁嘴:“我每次来,父皇都在睡觉。父皇已经几日没和阿淳说话了。”

    闵太后一听,心里颇不是滋味,搂着阿淳哄道:“阿淳乖,你父皇生病,要多休息。以后身体好了,再和你说话。”

    阿淳很好哄,一会儿就不闹了。

    阿娇阿奕却没那么好骗。

    当着闵太后的面,姐弟两个没有多问。待闵太后走了之后,阿娇阿奕才一起看向顾莞宁。

    “母后,”阿娇拧着眉头低声问道:“父皇到底得了什么病?”

    “已经两个月了,为何父皇一直没好?反而病情愈发严重?”阿奕面色同样凝重,俊秀的脸孔已褪去孩童的稚嫩,有了少年的棱角。

    顾莞宁神色如常地应道:“你们两个别胡思乱想,你们父皇的病已经快好了。”

    好强又倔强的阿娇目中泛起水光:“母后,这些话哄哄皇祖母和阿淳也就罢了。我和阿奕都已长大了。这么显然易见的谎话,岂能骗得过我们。”

    萧诩在福宁殿里养病,不见外人。孩子们却是每日都来,自然清楚地知道萧诩的病情。

    阿奕的声音也有些哽咽:“母后,我们两个不是不解世事的孩童。你总这样瞒着我们,便以为是对我们好吗?”

    顾莞宁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一双儿女都已九岁。两人个头比同龄人高了一些,尤其是阿娇,聪慧早熟,看着已如十二三岁的少女一般。

    阿奕已开始学习政事,远比同龄的孩子懂事。

    两人都已目中含泪,却强忍着没掉落,就这么执拗地等着她的回应。

    顾莞宁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晦涩而低沉:“你们父皇得了怪病,太医们束手无策。因为战事之故,不宜宣扬。所以,我便瞒了下来。连你们皇祖母也不知内情。你们两个也要保密。”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分忧(一)

    这些话,证实了阿娇阿奕的猜测。

    两个孩子倒是都很坚强,并未哭泣抹泪,各自擦了眼角,一起郑重地应了下来。

    阿奕看了肚皮高高隆起的顾莞宁一眼,满脸忧色:“母后,你孕期已有八个月。不能再这般操劳费心了。”

    “阿奕说的对。”阿娇迅速接过话茬:“母后整日陪在父皇身边,哪里能安心养胎。从今日起,我和阿奕在这儿陪着父皇。母后就回椒房殿里好好养着。”

    阿奕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孩子果然长大了,已经懂得体恤照顾她了。

    顾莞宁心头俱是暖意,口中却道:“你们两个若留在福宁殿,朝中众臣定会猜到你们父皇病重。所以,你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每日去上书房读书便可。我在这里待着,也安心踏实。”

    阿娇没再吭声。

    阿奕却忍不住了:“母后,太傅说过,朝中所有臣子都忠于大秦。为何父皇病重之事,不能让他们知晓?”

    顾莞宁凝视着阿奕,缓缓问道:“阿奕,你可知道,什么是君?什么是臣?”

    阿奕被问得懵住了。

    顾莞宁很快说道:“以宫殿为喻。君为殿顶,臣子们便是这宫殿里的梁柱。支撑起整个大秦的朝堂。”

    “臣子忠于大秦,忠于龙椅上的天子。”顾莞宁淡淡说了下去:“若他们知道你父皇病重,不免要心生猜疑惶恐。便如梁柱受损不稳,宫殿也会随之震动歪斜,殿顶又会如何?若他们觉得换一个更高更结实的殿顶更好,到时候该怎么办?”

    这个比喻既浅显又直白。

    阿奕听懂了,俊秀的小脸上露出一丝震惊:“母后的意思是,若这群臣子知道父皇生了怪病,便会生出异心?”

    何止于此!

    顾莞宁嘴角浮起一丝冷凝的弧度:“人心难测。皇权诱人,谁能不动心。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俱是优秀出众之辈,这些年一直被你父皇弹压,不敢有异动罢了。他们若确定你们父皇病重,是否安分就不好说了。”

    阿奕依旧一脸惊愕。

    阿娇若有所悟,自言自语道:“所以母后才会让瑜堂妹朗堂弟在宫里住下,还有两位婶娘,也一直住在宫中。”

    这分明是以他们为质,牵制魏王世子韩王世子。

    顾莞宁赞许地看了阿娇一眼:“此事你们心中有数就好。”

    阿娇郑重地点点头。

    顾莞宁又看向阿奕,神色冷肃:“阿奕,你父皇这一病,不知什么时候能痊愈。你身为长子,此时绝不能慌乱,务必要稳住。绝不能让任何人看出异样来。”

    阿奕深呼吸一口气,将心里的惊惶按捺下去:“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

    姐弟三人像往常异样,在福宁殿里用了晚膳后,便一起回了椒房殿。

    按宫中规矩,皇子公主到了十岁,便要独居。两人舍不得搬出椒房殿离开顾莞宁,打定主意满了十岁再搬。

    姐弟两个将阿淳送至寝室后,然后一起到了阿奕的寝室里。

    “阿娇,我有点怕。”若无其事的阿奕,到了私下无人之际终于绷不住了,目中闪出水光:“父皇已经病了两个月,若是一直这样下去,该怎么办?”

    更坏的结果,阿奕甚至没勇气说出口。

    阿娇也是满心沉重晦涩,不过,她并未落泪,而是坚定地说道:“阿奕,不要怕。父皇不会有事的。徐沧很快就会回来,他一定能只好父皇的病症。”

    阿奕用袖子擦了眼泪,嗯了一声。

    阿娇又正色说道:“不过,我们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阿奕,我们两人都已长大了,要为父皇母后分忧才是。”

    “父皇病重,母后又即将临盆。我们姐弟两个,也该学着独当一面了。”

    阿奕定定神道:“你说的有理。皇祖母年龄大了,精力不济。再者,皇祖母仁厚心软,你便帮着皇祖母打理宫务,先保证宫中安稳。我从今日起,便去内阁听政。虽然我年龄小,不能替代父皇。不过,有我在,几位阁老总该多几分警醒。”

    “好!就这么定了!”

    ……

    隔日起,阿娇阿奕便各自行动起来。姐弟两个先向太傅告假,然后一个去了慈宁宫,一个去了内阁议事的文华殿。

    闵太后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欢喜。想着阿娇聪慧能干,年龄也不算小,便点头应允。

    几位阁老却是惊多过喜。

    朝堂大事又不是儿戏,岂能任由皇子胡闹!

    便是要听政,也该是几年后的事情。天子尚未登基之前,一直在上书房里读书。直到十五岁之后才有资格听政。

    九岁的毛孩子,来凑什么热闹添什么乱!

    王阁老人老成精,不肯开罪未来的储君,恭敬地请示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两人:“两位世子,大皇子殿下前来听政,不知此事是否合适?不如劳烦两位世子去一趟福宁殿,问一问皇上和娘娘的心意?”

    老奸巨猾!得罪人的事情自己不肯做,便推给他们两个!

    谁不知道顾莞宁最是护短?

    去福宁殿“告状”,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以顾莞宁的性子,少不得要吃一顿排头。

    韩王世子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此事我们不便多问,还是由王阁老派人去问吧!”

    魏王世子神色淡然地附和:“烈堂弟所言极是。”

    王阁老脸皮微微一抽。

    阿奕的声音不疾不徐地响起:“我已经向父皇母后请示过了,父皇母后都已点头首肯。王阁老不必多虑。”

    “我前来听政,是想熟悉朝政,并无他意。诸位议事,一如往常即可。”

    众人:“……”

    阿奕板着小脸说得有模有样,众臣倒是找不出理由推脱了。

    顾海目中闪过一丝笑意,第一个张口应道:“臣领命。”

    罗尚书立刻跟上:“臣领命。”

    崔阁老略一思量,也张口领命。

    王阁老一看这架势,得了,什么也别说了。

    大家都同意,他一个人反对个什么劲!大皇子想听政,让他听就是了。反正众臣商榷国事,也没什么需要避讳的。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分忧(二)

    顾莞宁很快知道此事,一时间,又是好气又觉欣慰。

    姐弟两个狡猾的很,竟来了个先斩后奏。

    两人来请示,她必不会应允。现在已然如此,她倒是不便再训斥阻拦。不管如何,总得在众人面前维护儿女的尊严和体面。

    顾莞宁很快下了决定,张口吩咐下去:“命人去文华殿传本宫旨意。大皇子听政学习,不得胡乱插言国事。若影响众臣商议政事,本宫亲自责罚!”

    至于阿娇那边,倒是无妨。

    一来阿娇聪慧能干,二来闵太后脾气好疼宠阿娇。便是阿娇出了差错,闵太后也不会动气。

    萧诩醒来时,顾莞宁眼中笑意未退。

    “你在笑什么?”顾莞宁难得的轻松展颜,令头脑昏沉混沌的萧诩精神也为之一振。

    顾莞宁笑着将儿女擅做主张的事告诉萧诩。

    萧诩哑然失笑:“他们两个,胆子倒是不小。尤其是阿奕,竟有勇气和那一帮世故精明的老臣打交道,委实令人惊喜。”

    顾莞宁笑着轻叹:“是啊,阿娇此举,不出意料。倒是阿奕,有这等胆量,令人刮目相看。”

    姐弟两个性情截然不同。阿娇胆大果决,阿奕沉稳心细。比起前世的软弱平庸,今生的阿奕有了显著的进步。

    夫妻对视一笑,心中俱涌过欣慰欢喜。

    萧诩的目光移至顾莞宁硕大的肚子,笑容微微一敛,忽地低声道:“阿宁,你答应我一件事。”

    顾莞宁不知想到了什么,也收敛了笑意,淡淡说道:“你什么都不用说。”

    “你答应我,一定要安然生下孩子。”萧诩视若未闻,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你生性坚强勇敢,便是我不在,你也一定能照顾好儿女,撑起宫中内外,直至阿奕长大成人……”

    顾莞宁身子微颤,目中闪过一丝水光,猛地打断萧诩:“你别再说了!”

    “萧诩,你给我听着。你若有个三长两短,我便抛下一切,随你而去。你休想我再像前世那般,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世上苦熬。”

    “江山社稷,与我何干。母后和儿女,我也一律不管了。”

    萧诩看着一脸冷凝的妻子,心中又酸又甜又苦。

    种种复杂的情绪涌至喉咙,化为无声的哽咽。

    夫妻两人各自心头酸涩。

    “对不起,我不该这么说。”萧诩定定地看着顾莞宁,缓慢有力地说道:“我一定会好起来。”

    顾莞宁没再说话,只用力地握紧萧诩的手。

    ……

    闵太后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帝后双手交握轻声细语的温馨场面。

    闵太后眉头舒展开来。

    萧诩病症迟迟没有好转,闵太后心里当然有些猜测。不过,顾莞宁表现得太镇定了。尹院使又信誓旦旦地保证萧诩一定能好转,闵太后便也信以为真。

    顾莞宁身子不便,没再讲究虚礼,坐在床榻边并未起身相迎。萧诩半坐半躺在床榻上,含笑喊了一声母后。

    闵太后笑着应了一声,走上前来,照例先问了萧诩的身体。

    萧诩面不改色地应道:“今日感觉比昨日好多了,胃口也好的多。”

    闵太后不疑有他,连连笑道:“想吃便是好事。”然后又问顾莞宁:“莞宁,你感觉如何?肚子里的孩子动了没有?”

    顾莞宁微笑着应道:“多谢母后关心。儿媳身子康健,肚中的孩子也好的很,刚才还踢了我一回。”

    “这样就好。”闵太后笑道:“孩子肯动是好事,你肚中一定是个活泼健壮的孩子。”

    接下来,闵太后滔滔不绝地夸赞起了阿娇阿奕:“阿娇真是聪慧能干,许多事一听就懂,举一反三,我生平从未见过像她这般聪明的女孩子。还有阿奕,听说他今日去文华殿听政了。政事最是枯燥繁琐,难为他想主动听政学习……”

    总之,在闵太后口中,这世上再无人能及得上阿娇阿奕。

    顾莞宁沉重晦涩的心情,在闵太后的夸赞声中,渐渐消融。

    ……

    傍晚时分,姐弟两个一起来请罪。

    “儿臣未得父皇母后首肯,便擅做主张,去了文华殿。还请母后责罚!”阿奕乖乖认错领罚,十分乖巧。

    阿娇颇有担当地说道:“这都是我的主意。要罚就先罚我吧!”

    萧诩已经熟睡,顾莞宁独自站在一双“诚恳认错”的儿女面前,目中闪过一丝笑意,口中却沉声训斥:“你们两个确实胆大枉为。这等事情,岂能自作主张。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阿娇阿奕眼中闪过一抹雀跃,乖乖应了下来。

    其实,他们两人能起的作用并不大。

    尤其是阿奕,从未接触过政事,站着听了一天,直听得头昏眼花。真正能听懂的不过十之一二。

    顾莞宁略一询问,便心中了然。

    只是,两个孩子开始主动为父母解忧,尝试着用稚嫩的肩膀承担重任。这总是值得赞许的事情。

    因此,顾莞宁点拨过阿娇一些处理宫务的要诀后,又叮嘱阿奕:“多听多看多想,少问少说,若有不懂的,回来问母后。切勿在众臣面前自曝其短。”

    阿奕立刻应了下来。

    ……

    从这一日过后,阿娇阿奕开始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人不经事,不易长大。此话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短短几日间,姐弟两个便迅速成长成熟起来。若说往日还有几分佯装大人的架势,如今真正脱变成了少年模样。

    阿娇说话行事,颇有其母风范,手段利落,令一众宫人敬畏。

    阿奕话语不多,必是深思熟虑才会张口。众臣一开始的不以为然,也渐渐变成了赞许和夸赞。有这样的储君,实是大秦之福。

    就连一团孩子气的阿淳,也懂事了许多,不再动辄哭泣缠着顾莞宁。顾莞宁也得以整日伴在萧诩身边。

    顾莞宁欣慰之余,又觉无比酸涩。

    萧诩,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

    坚定和坚强,对病症显然并无助益。萧诩昏睡的时间,缓慢地延长增长,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天气入秋,秋雨连绵之际,徐沧终于回了京城。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归来

    一场边关之行,令徐沧有了许多改变。

    最明显的变化是外貌。徐沧本就生得平庸寻常,来回路上奔波,在军营中又是不眠不休苦熬多日,整个人又黑又瘦又干瘪。

    陈月娘一见之下,差点没认出自己的丈夫来。

    徐沧也无暇和陈月娘说话,匆忙对陈月娘笑了一笑,然后便上前给顾莞宁行礼。

    “快些免礼。”顾莞宁语速又快又急:“先进去给皇上请脉。”

    徐沧也知时间紧急,并不多言,应了一声立刻进了寝室。

    顾莞宁正要迈步跟进去,徐沧却道:“皇后娘娘即将临盆,情绪不宜波动。就不必进去了。微臣给皇上仔细看诊后,自会禀报。”

    换了别人,绝不敢这般和顾莞宁说话。

    换了别人这样说话,顾莞宁少不得会动怒。

    此时,顾莞宁却未动气,听从徐沧的建议,停下了脚步,在外间等候。

    别人不知,只有她自己清楚,这两个多月来的日子是何等的煎熬。她既要照顾萧诩,又不敢放任自己忧思难过,在所有人面前强撑镇定。

    琉璃璎珞默默上前,搀扶住顾莞宁的胳膊。

    陈月娘也走上前来,轻声安慰道:“娘娘不用担心。徐沧一定能诊出病因,治好皇上的病症。”

    是啊!

    这天底下,没有徐沧治不好的病症!

    顾莞宁打起精神,冲陈月娘笑了一笑:“夫子说的是,我便在此等着。”

    ……

    一个时辰后。

    徐沧神色镇定地出来了。

    等了一个时辰的顾莞宁,按捺不住心里的急切,立刻张口问道:“皇上到底患了什么病症?他一直这样昏睡,对身体可有影响?你要多久才能将他的病症治好?”

    徐沧:“……”

    边关之行,确实对徐沧有极大的影响。换在往日,徐沧必会实话实说。

    而此时的徐沧,见多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士兵,见多了即将命亡依旧怀抱着生存希望的人。再耿直的人,也学会了善意的撒谎骗人。

    “皇上患的怪病,微臣也从未见过。”这句是实话。

    “不过,微臣替皇上仔细查过龙体,并无衰竭之兆。”这句勉强也算是实话。

    “给微臣三个月时间,微臣应该能将皇上的病症治好。”这句话显然掺了不少水分。前所未见的怪症,想彻底治愈,绝不是易事。三个月的时间,只是用来安抚顾莞宁而已。

    徐沧原本没把握骗过顾莞宁,说的时候心里颇有些忐忑。

    却未想到,顾莞宁竟轻而易举地信了他的说辞,蹙着的眉头很快舒展开来,目中有了久违的轻松释然:“既是如此,接下来便有劳你了。从今日起,你就在福宁殿里住下。”

    徐沧也暗暗松了口气,拱手应是。

    闵太后很快闻讯而来。

    徐沧将刚才对顾莞宁禀报的话又说了一遍。

    闵太后听闻萧诩生的是前所未见的怪病,已然面色泛白慌了手脚。没等徐沧将话说完,便颤抖着追问:“徐沧,你告诉哀家实话。皇上的病症可能治好?会不会……”

    徐沧此时终于明白,为何太医们总是大病往小了说。

    就闵太后此时的样子,要是直言相告,闵太后第一个便支撑不住会倒下。

    “当然能治好。”谎话重复得多了,徐沧态度愈发从容镇定:“难道太后娘娘还信不过微臣?”

    闵太后深深呼出一口气,脸上又有了血色:“我当然信得过你。还请徐太医多费心。只要能治好皇上的病症,哀家必有重赏。”

    徐沧拱手应道:“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让太后娘娘失望。”

    ……

    徐沧归来的消息,很快传至宫中内外。

    天子病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