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回巢-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战报滞后的缘故,京城收到的边关战报,俱是数日前的战事抵报。
算算时日,增援的驻军已经到了边关。战况如何,却不清楚。
天子和群臣俱为此忧心忡忡。便是京城的普通百姓,见面所谈论的,也都是边关战事。
人人都盼着边军送来大胜的捷报。这份渴盼,很快就变成了焦灼不安。无以名状,人心惶惶。
大秦自建朝以来,边关战事不断。像此次这般战况激烈的,却也不多。这是近二十年来,战事最激烈边军最危急的一回。
闵太后已经茹素月余,每日吃斋念佛,祈祷佛祖保佑战事顺利大秦江山安稳。
先帝太妃们,来慈宁宫请安都被拒之门外,便也不敢再来扰闵太后的清净。更无人敢去椒房殿触霉头。
这一日,徐沧进了椒房殿。
半个时辰后,椒房殿里的女官琳琅亲自去了慈宁宫报喜。
“启禀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近日颇有些不适,特意召了徐太医来看诊。”琳琅神色平稳,目中却透出喜意:“徐太医诊出了喜脉。”
闵太后眼睛一亮,猛地起身:“你说得可是真的?莞宁真的有喜了?”
琳琅抿唇一笑:“这等大事,奴婢岂敢说谎欺瞒。娘娘确实是有喜了。娘娘不宜劳顿,所以特意打发奴婢来给太后娘娘报喜。”
闵太后眉眼全是笑意,乐呵呵地说道:“有了身孕,确实该好好歇着。哀家这就去椒房殿看看莞宁。”
说完,便喜滋滋地去了椒房殿。
顾莞宁正坐在凤椅上,神色间略有些倦意。见闵太后来了,立刻起身相迎:“儿媳见过母后。”
闵太后笑道:“快些坐下,可别站着累着自己,更不能伤着身子。”一边说着,一边亲热地拉着顾莞宁的手坐下。
然后问长问短,嘘寒问暖:“这几日胃口如何?睡得好不好?以后可得小心注意些,一切都以身体为重……”
顾莞宁早习惯了闵太后的性子,不过,被人这般关心,总是件令人愉快的事。眉间笑意盈然。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喜讯(二)
闵太后度过最初的激动之后,理智迅速回笼,很快下了决定:“从今日起,你安心养胎。宫中琐事都交给我。”
顾莞宁早知闵太后会是这等反应,随口笑道:“我现在暂时没什么孕期反应,打理宫务也算不得太过劳累,母后不必忧心……”
闵太后立刻板起脸孔:“莫非你是信不过我?”
顾莞宁:“……”
闵太后正色道:“若是别的事,我都依着你。不过,这事得听我的。怀孕养胎最忌劳累,疏忽大意不得。你也别仗着自己年轻生过阿娇他们姐弟三个,就不当回事。万万不可有失。”
这份好意是不得不领了。
顾莞宁无奈地笑了一笑,也不再坚持:“母后说的有理。儿媳就听母后的。从明日起,便将所有宫务暂交给母后。我只管安心养胎。”
这就对了嘛!
闵太后喜笑颜开,看着顾莞宁的肚子,由衷地叹道:“这一胎是双生子就好了。”
子嗣永远不嫌多。
顾莞宁哑然失笑。
闵太后心情一好,提起萧麒萧麟即将出宫住进王府之事,也没那么幽怨了:“麒哥儿麟哥儿的王府都建好了,就在安平王府的隔壁。”
和魏王府韩王府也都在一处,离皇宫颇近。
顾莞宁微微笑道:“他们两兄弟一直在母后身边长大,母后一日都离不得他们。只是,宫中规矩历来如此,他们已经过了十岁,不宜再住在宫中。不过,他们总要进宫来读书。母后想他们兄弟,便让他们每日中午到慈宁宫用膳。这样也能时常见到他们。”
闵太后笑道:“我倒是和你想到一起去了。”
婆媳对视而笑。
……
到了中午,孩子们俱都散学归来。
萧麒萧麟也在上书房里读书,不过,他们兄弟两个进度相差颇大。萧麒智力发育迟缓,俨然五六岁孩童的模样。萧麟却格外聪慧。
兄弟两个感情极好,每日同进同出。此时也是一同前来,规规矩矩地请安行礼。
顾莞宁含笑道:“都起身吧!”
闵太后惯会宠溺孩子,一手拉着一个问起了课业。
萧麒乖乖作答。
萧麟今年十岁,自觉已是男子汉,不愿再被闵太后拉着手,抽回手退了几步,一本正经地说道:“母后有话相询,只管张口发问,不用再拉着儿臣的手。”
闵太后:“……”
顾莞宁抿唇而笑。
闵太后素来好性子,也未恼怒,反而也笑了起来:“好好好,我不拉你们的手行了吧!”
萧麒却未退开,咧嘴笑道:“母后拉我的手。”
黑白分明的漂亮眼眸,如溪水搬清澈。
闵太后既欣慰又有一丝酸涩。
随着年岁渐长,萧麒和萧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萧麟聪慧过人,十分懂事。萧麒却如同被时光定格住了一般,依旧是懵懂孩童的心性。
闵太后很快就没时间唏嘘感叹了。阿娇姐弟三个也散学归来,再有俊哥儿朗哥儿蕙姐儿姐儿一众孩童,安静的椒房殿立刻热闹暄腾起来。
人一旦上了年纪,最喜欢的便是这样的热闹场景。闵太后乐呵呵地搂着乖孙们,一边和众孩童闲聊说话。
过了一个年头,孩童们也迅速窜高了一截。其中尤以闵达最明显。他和阿娇阿奕同龄,算起来只比他们姐弟小了两三个月,却足足高了半个头,身体也很壮实。
站在眉目姣好胜过女童的朗哥儿和清俊斯文的俊哥儿身边,又高又壮相貌堪堪不算丑的闵达,顿时成了蠢钝的木桩子。
便连闵太后,也忍不住暗暗叹气。
闵达见闵太后看着自己,还以为她是有话相询,立刻喜滋滋地上前几步,响亮地喊了一声:“姑祖母,你是不是有话问我?”
他声音格外洪亮,一张口,立刻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闵太后失笑,不愿在众孩童落闵达的颜面,和颜悦色地笑道:“你倒是机灵的很。哀家确实有话问你。你近来课业学的如何?”
闵达颇为骄傲地挺起胸膛:“今日背书只错了两处,太傅只打了我两板子手心。”
闵太后:“……”
众孩童挤眉弄眼地笑了起来。
顾莞宁的目中也露出笑意。
这个闵达,也就比萧麒强了一点点。便是如今的姐儿,也比他强的多。
闵太后当机立断地转移话题:“骑射课学得如何?”
这可算问中闵达的得意之处了。闵达洋洋自得地笑道:“我骑马射箭都胜过萧天朗。”
朗哥儿一听便气得红了脸,愤怒指控:“我不过是今日输了给你,前几次骑射课分明是互有高下。”
闵达大言不惭地吹嘘:“以前是我让着你。今日上课,我不肯相让,你当然不是我对手。”
脾气暴躁的朗哥儿,差点当场要撸袖子动手。
顾莞宁淡淡地扫了过来。
朗哥儿立刻冷静下来,抬头挺胸收腹站好。
闵太后看在眼里,又是好气又觉好笑。这群混小子,在她面前敢争吵,在顾莞宁面前都乖巧得像绵羊一般。
……
阿淳平日最喜黏在顾莞宁身边,今日在闵太后怀中待了片刻,便扭动着小身子,要扑进亲娘怀里。
闵太后眼疾手快地拉住阿淳,殷切叮嘱道:“你母后又有了身孕,要安心养胎。以后你可别随便冲过去,免得冲撞了你母后。”
阿淳一愣,尚未反应过来,阿娇阿奕已满脸惊喜地看了过来,异口同声地问道:“娘,你真的有喜了?”
九岁的阿娇,眉目疏朗英气,目光明亮,已有了少女初长成的清秀。
阿奕也如小小少年郎一般,平日说话行事越见沉稳。
被儿女这般看着,顾莞宁难得有一丝羞赧之意,轻轻点了点头。
阿娇满面欢容,笑声格外欢快:“这可真是一桩好消息。”
“是啊,”阿奕也笑着接口:“父皇若是知道了,不知会有多高兴。”
顾莞宁笑道:“我已经让人给你父皇送了喜信。”
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际,阿淳忽地扁扁嘴,哭了起来。
众人:“……”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筹措(一)
阿淳相貌生得极好,平日乖巧嘴甜,十分讨人喜欢。
别说顾莞宁闵太后疼他入骨,便是满殿年龄长了几岁的孩童,平日也都喜欢他,对他颇多相让。
阿淳这一哭,让众人一头雾水。
“乖孙,这么好的事,你哭什么?”闵太后心疼不已地将阿淳搂进怀中。
顾莞宁也柔声问道:“阿淳,你为何要哭?”
阿淳委屈地吸鼻子,泪珠吧嗒吧嗒地继续掉落,一边哭道:“以后再有弟弟妹妹,娘最疼的就不是阿淳了。”
顾莞宁:“……”
阿娇阿奕:“……”
娘最疼的一直都是我才对!
阿娇阿淳心里默默想着,各自张口安慰阿淳:“这怎么会。阿淳这么乖巧听话,娘最喜欢的一定是阿淳!”
“阿娇说的对。谁也抢不走你的位置。”
阿淳眨巴着眼睛抬起头来,豆大的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娘,姐姐哥哥说的是不是真的?”
便是铁石心肠,在这样的眼神下,也会化作绕指柔。
顾莞宁目中满是怜惜,柔声应道:“是,娘最喜欢阿淳,以后生了弟弟妹妹,也抢不走阿淳的宠爱。”
阿淳这才破涕为笑。
……
中宫有孕的喜讯,在当日之内传遍宫中。之后两日,又传出宫外。
边关还在打仗,百官人心浮动,百姓更是惶惶难安。这个喜讯,稍稍冲淡了战事不利带来的阴云。
顾莞宁将宫务交给了闵太后,安心养胎。
不过,她虽不管宫务,宫中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都瞒不过她的耳目。
譬如,平西伯父子率领五万神卫军赶赴边关增援。大军开拔之日,百姓们自动自发地夹道欢送。
譬如,打仗最耗金银米粮。户部周尚书为了筹措大军所需的粮草辎重,几乎愁白了头。领着户部事务的魏王世子,近来也熬红了眼,已经连着多日没回魏王府了。
一场战争,死伤无数士兵百姓,战事所消耗的银两,也令国库元气大伤。
萧诩登基三年多,国库一直不算丰盈。这两年刚缓过劲来,偏又开始打仗。而且,还不知要打多久。户部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也怪不得周尚书和魏王世子头痛了。
小朝会的时候,周尚书苦着脸启奏:“启奏皇上,去岁田赋商赋俱已收归国库,为边军准备军饷物资已占去两成。神卫军开拔,也带走了半年的钱粮,又去了一成。前去边关增援的驻军,也要消耗许多金银。”
“边关还在打仗,已经战死的士兵还未统计,抚恤安家的费用,也是一笔骇人的数字。”
“除此之外,许多必不可少的开支也不能不用。微臣和世子领着户部众官员测算了两日,照这样下去,国库里的银两,只能撑上一年。”
可是,这一场战事,到底要打上多久,谁也不知道。
若一年之内能平息战事,便无大碍。缓上几年,空虚的国库便能得到缓解。如果这一场战事拖上两三年甚至更久,可就不妙了。
萧诩神色沉凝,眉间微微皱起。
魏王世子上前一步,拱手启奏:“皇上,微臣以为,必须做好长期打仗的准备。提前准备,才能临危不乱。”
“世子言之有理。”首辅王阁老一脸肃穆,沉声附和:“臣附议。”
崔阁老也道:“臣附议。”
……
众臣皆附议,接下来自然就要商议如何筹措军饷的事。
周尚书率先表态:“户部是真的挤不出一两银子了。各样开支都已被压缩减到最低,不能再少。除非,将大秦所有官员俸禄减半,倒也能省出一笔银子来。”
最后一句,纯属自嘲。
熟料,崔阁老竟赞许地看了过来:“周尚书这一提议甚佳。在朝为官,家资丰厚的不在少数。便是少发一半俸禄,也不至于饿肚子。”
顾海也道:“微臣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天子点头首肯:“准周尚书奏!”
周尚书:“……”
不带这样坑人的好吧!
这事一传出去,他这个户部尚书一定会被众官员骂得狗血临头!
周尚书原本就一张苦脸,现在更是苦不堪言。
魏王世子和周尚书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同情又无奈地看了过来。这个黑锅是背定了。总不能让天子担上刻薄的名声吧!
当然不能。
周尚书默默地咽下苦水。
韩王世子此时倒是庆幸不已。好在他领着刑部,不必像魏王世子现在这般头痛煎熬。也不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筹措军饷。
魏王世子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说道:“边关战事,关乎江山社稷,关乎人心安定。身为臣子,为君分忧是分内之事。大家群策群力,总能想出办法应对。”
得了!
众臣一听话音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能参加小朝会的,俱是朝中重臣。也多是望族勋贵出身。便是为官清廉的罗尚书,家资也颇为丰厚。魏王世子将主意打到众人头上来,也不算稀奇。
也罢!伸头一刀,缩头也得割上一刀。倒不如痛快些主动些,也能搏个忠君爱民的好名声。
王阁老和崔阁老显然打了同样的主意,一起上前两步:“臣有事启奏。”
然后,对视一眼。
王阁老表现地十分谦虚:“崔阁老请先启奏。”
“王阁老身为首辅,理当先启奏。”崔阁老更是谦逊。
众臣心中各自哂然,面上各自不动声色。
龙椅上的萧诩,将各人眼中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缓缓张口道:“王阁老年长,又是首辅,便先说吧!”
王阁老这才歉然看了崔阁老一眼,然后拱手启奏:“魏王世子适才所言,令老臣茅塞顿开。老臣薄有家资,愿捐赠五万两银子做军饷。”
五万两银子,并不是一个太大的数字。只是,身为阁老,也不宜张口捐赠太多。否则,倒要落人口舌。
萧诩顿时动容,大肆褒奖了高风亮节的王阁老一番。
王阁老泰然受之,在众人钦佩的目光中站回原位。
崔阁老这才拱手道:“臣愿捐赠四万两银子。”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筹措(二)
这便是崔阁老的聪明之处了。
首辅王阁老捐了五万两,他自然不能越过王阁老。
有了崔阁老出言在先,其余众臣便也一一张口。或四万两或三万两不等。
苦着脸的周尚书立刻有精神了,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一想到将有近百万两银子入国库,心情顿时舒畅不已。
坐在龙椅上的萧诩和魏王世子交换了一个隐秘的眼神。
别人没有留意,一直盯着魏王世子的韩王世子却察觉到了,心里霍然明朗。此事分明是魏王世子之前就和天子商议好的……说不定此事就是魏王世子出谋献策!
这个狡猾的萧凛!
这等大事也不和他提前透个气!
白白地溜走了一个逢迎拍马的好机会!
韩王世子恨得牙痒,很快站了出来:“皇上,臣弟愿捐二十万两!”
此言一出,众臣皆惊。
之前大家都不痛不痒地割点肉。没想到,韩王世子一张口就是二十万两!这么一来,让大家还如何自处?
尤其是第一个张口的王阁老,神色间再无坦然从容,有些微妙地尴尬起来。
魏王世子也微妙复杂地看了过来。
萧诩顿时动容又感动,温和地对韩王世子说道:“这二十万两未免太多了。韩王府如今也不宽裕,你捐赠五万两即可。”
韩王世子想也不想地慷慨激昂应道:“国若不存,何以家为?吐蕃突厥大举进犯,不将他们彻底打退,边关便不得安宁。别说是二十万两,便是韩王府家资尽去,臣弟也在所不惜!”
王阁老:“……”
王阁老只觉得脸上火辣辣。
萧诩感动至极,却未多夸赞,只说了一声好。
魏王世子也朗声道:“臣弟也捐赠二十万两!”
众臣面面相觑。
到底还是得王阁老打头阵。
为官多年,王阁老早锻炼出了雄厚的脸皮。先张口赞扬韩王世子魏王世子的高义,然后又不无羞愧地自责一番,最后将捐赠的五万两翻了一番,变做十万两。
王阁老领头,众臣也知道该怎么办了。各自将原本捐献的银两翻了一倍。
户部周尚书感动得快热泪盈眶了。
这一翻倍,再有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的慷慨解囊,加起来便近两百万两。已经够支撑边关再打一年仗。
哪怕明知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是配合着天子演戏,周尚书也倍感欣慰。
……
显然,有周尚书这等想法的,不止一两个。
散朝后,王阁老崔阁老不疾不徐地出了金銮殿。
王阁老喟然轻叹:“谁说天家无真情?两位世子这般行事,别说皇上,便是身为臣子,我等心中也颇感动。”
崔阁老点头称是。
两位阁老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各自离去。
刑部孟尚书和顾海私交甚笃,两人很自然地走在一处。
“今日唱得好一出三簧!”孟尚书压低了声音来了一句。
顾海目光一闪,淡淡应道:“不管如何,都是为了大秦。不筹措军饷物资,边关还怎么打仗?”
孟尚书顿知自己失言。顾淙尸骨未寒,顾谨行又去边关领兵打仗。众臣中,无人能比顾海心中更焦虑急切。
“我一时失言,你别往心里去。”孟尚书立刻歉然赔礼。
顾海不以为意地扯了扯嘴角,拍了拍孟尚书的肩膀:“你我兄弟,何须客气。”
过了片刻,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也联袂走了出来。
韩王世子斜睨魏王世子一眼,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堂兄在户部干得有声有色,为皇上排忧解难,赤胆忠心,令人钦佩。”
魏王世子面不改色:“彼此彼此。堂弟侠肝义胆,为筹措军饷不遗余力,才是真正令人佩服。”
韩王世子轻哼一声:“今晚去韩王府喝上一杯。”不灌醉这个阴奉阳违的萧凛,心中实在忿忿难平!
魏王世子立刻道:“不妥!近来边关战报愈发频繁,我们随时会被宣召进宫。还是不要饮酒了。”
这倒也是!
正事要紧,喝酒这等小事日后再说。
韩王世子也不再多言,和魏王世子一起离宫。
……
今日是小朝会,参与小朝会的俱是三品以上的重臣。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没资格参加小朝会。
朝会一散,重臣们慷慨解囊捐献银两作为军饷的事便传了开来。
此等义举,立刻迎来一片赞扬声,其余官员也纷纷效仿。没资格进宫面圣,便主动去户部捐献,或三万两或五万两,最少的也有一万两。
户部人来人往,热闹不已。
户部所有官员都被召到官署当值,忙了两日,将所有捐献的银两入国库,并单独列了账册,呈到圣前。
“……启禀皇上,这两日主动前来户部捐献银两的共计九十八人。捐赠银两共计一百八十万两。另有之前朝会上阁老尚书们捐赠的银两,总数已达四百万两之多。”
熬了两夜没睡的周尚书精神出奇振奋,声若洪钟,底气十足:“有这四百万两,再加上国库盈余,已够支撑边关三年战事。”
满面倦容的萧诩,眉头也舒展开来,微微笑道:“不止这些,一共五百万两才对。”
周尚书一愣,脱口而出道:“还有一百万两,不知从何而来?”
萧诩目光一柔:“这一百万两,是皇后的体己私房。她已经命身边的女官筹措准备,不出两日,便会将银票送到户部。”
什么?!
周尚书满面震惊错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整整一百万两,这可绝不是什么小数字。已经抵得上钟鸣鼎食之家的所有家资。便是顾莞宁陪嫁极丰私房极厚,也要伤筋动骨。
更何况,在众人看来,陪嫁是女子的私房,身为丈夫,绝不应该动用妻子的陪嫁。
没想到,顾皇后竟这般慷慨!
没想到,堂堂天子竟坦然受之!
果然是恩爱两不疑的夫妻!
周尚书心怀激荡,情绪莫名地激动起来,似有许多话涌到嘴边,偏又半个字都说不出来。过了许久,才挤出几个字:“皇后娘娘高义,令臣拜服。”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声名
一百万两?
闵太后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震惊不已。
儿媳嫁妆极丰厚,闵太后早就知晓。不过,身为婆婆,闵太后颇为自觉,从不探问儿媳有多少私房,更不会将主意动到儿媳陪嫁上。
没想到,顾莞宁竟如此慷慨大方,拿了这么多银两出来!
闵太后坐不住了,立刻去了椒房殿。
顾莞宁诊出喜脉已有几日,宫务全部交给闵太后,宫中的内侍总管和女官们,俱出入慈宁宫。往日热闹的椒房殿顿时消停许多。
宫女刻意放轻了脚步声,也无人闲话低语。偌大的椒房殿,显得十分静谧。
闵太后驾临,宫女忙进去通传,迎出来的是陈月娘。
闵太后目光一扫,随口笑问:“这倒是奇怪了。琳琅和玲珑今日怎么都没在。”
陈月娘福了一福,抿唇笑道:“说来也是巧了。娘娘才诊出喜脉,她们两人竟也跟着有了喜讯。娘娘体恤她们两个,命她们在屋子里养胎。无事不必出来当差。”
琳琅玲珑俱是顾莞宁的心腹,顾莞宁嫁给萧诩已足有十年,闵太后对琳琅玲珑两个也十分熟悉。闻言欣然笑道:“这倒是个好消息。她们两个都不算小了,也该生育子嗣了。”
想了想问道:“她们两个不能当值,莞宁身边的人手还够用吗?要不要再多挑几个宫女进椒房殿?”
陈月娘应得颇为委婉:“这倒不用。椒房殿里的人手足够了。再者,娘娘也不惯要别人伺候。有奴婢和琉璃璎珞珊瑚珍珠便足矣。”
这倒不是信不过闵太后。只是,顾莞宁生性如此,待在她身边伺候的人必须完全忠心可靠。
闵太后不以为意,笑着说道:“这样也好。莞宁人呢?”
“娘娘有些困倦,正在寝室里小憩,奴婢这就进去通传……”
“不用了。”闵太后想也不想地打断陈月娘:“让她好生歇着。哀家稍坐片刻,等上一等也无妨。”
……
顾莞宁睡了一个多时辰才醒。
琉璃和璎珞利落地上前伺候更衣,一边禀报:“太后娘娘在外间等候娘娘,已经等了半个时辰了。”
顾莞宁神智顿时清醒了几分,嗔怪道:“怎么也不早点叫醒我。”
“奴婢倒是想叫醒娘娘,可太后娘娘不允。说是让娘娘好好休息。”璎珞有些无奈地应道:“奴婢不敢不听太后娘娘的吩咐。”
琉璃立刻接了话茬:“是啊!奴婢总不能违抗太后娘娘之命。”
一对油嘴滑舌的机灵鬼!
顾莞宁瞪了两人一眼,目中犹带几分笑意:“琳琅和玲珑两人有了身孕,才让你们两个接替她们。你们若表现不佳,本宫便罚你们去浆洗房。”
熟悉她脾气的琉璃和璎珞自然不怕,笑嘻嘻地继续请罪。
说笑几句间,顾莞宁已经穿戴整齐。
“劳母后久等了。”见了闵太后,顾莞宁先歉然告罪一声:“以后母后到椒房殿来,便让奴婢叫我一声。”
闵太后立刻道:“有喜之人,本就该多歇着。我又没什么事,等上片刻也没什么。”
“不管如何,也没有让婆婆等儿媳的道理。这要是传出去,少不得要落一个不敬长辈的声名。”顾莞宁轻声道。
闵太后理直气壮地说道:“我这个长辈半点都不介意,别人谁敢多这个嘴!”
语气中,流露出了太后应有的霸气。
顾莞宁哑然失笑,心里暖融融的。
闵太后很快说起了正题:“莞宁,我今日才知道,你竟将私房体己都捐做了军饷!这么做岂不是太过委屈你了!”
顾莞宁淡淡道:“儿媳只捐了三成私房!”
闵太后:“……”
儿媳好有钱……
不对!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闵太后定定神道:“这么大的事,你总该和阿诩商议商议。”
顾莞宁轻笑一声:“他自然早就知道。”
闵太后:“……”
儿子也太随和了……
“用妻子的陪嫁,总是不太好听。”闵太后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很快便冒出了心里话:“朝中内外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他一个天子总得顾及颜面。”
所以,闵太后真正心疼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顾莞宁也未介怀,微微笑道:“儿媳有个好名声,于皇上也是颜面有光之事。再者,夫妻一体,本就不分彼此。我的陪嫁私房,便是不捐给国库,日后也会留给阿娇姐弟。既是如此,迟些早些又有何妨?”
这倒也是。
反正是萧家儿媳,以后私房总是要留给萧家子孙。
闵太后轻易被说服了,很快笑道:“你这般大方,我这个当娘的也不能小气了。不过,我私房不及你,勉强凑个三十万两吧!”
顾莞宁笑道:“如何能让母后这样破费。母后若是有心,出个十万两,为皇上增光添彩也就是了。”
“这怎么行!”顾莞宁这么说,反而坚定了闵太后的决心。闵太后想了想,又改了口:“我再多添十万两,凑个四十万两整。”
顾莞宁失笑。
她不是有意为之,不过,倒像是以退为进一般。
闵太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人的心思也真是奇怪。若有人让我掏这么多银子出来,我未必舍得。你推辞不肯,我倒是非出不可了。”
……
顾莞宁深谙人心,要么不出手,出手便是轰轰烈烈人尽皆知。
不出半日,顾皇后捐赠百万银两充做军饷一事,便传遍京城。便连街头巷尾的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一时间,人人为之动容,口中满是赞誉之词。
“皇后娘娘真是慷慨,竟将自己的私房银子都捐了出来。”
“大秦有这样的皇后,委实是有福。”
“这天底下,也只有顾皇后才配坐中宫之位。”
“正是如此。皇上独宠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