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倾城:噬心皇后-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庸王招招手,示意他进屋来说。张福海随着庸王进了屋,见庸王拿出了一小块儿罕见的紫色玉佩,递给他道:“你拿着这令牌,去找我说的这几个人来……步军营副都尉黄敬德、殿前副都尉属官季鸿生、长升门总都尉于海成、巡防营管带张启林。让他们到意阑居来,记着,务必要悄悄儿的给他们看,悄悄儿的和他们说。”

    张福海接了庸王递来的玉佩,看了一眼,这才发现这玉佩原来是一块令牌,而且还是周家的令牌。低头之时,见地上有血迹,忙问道:“殿下,没什么事吧?”

    “能有什么事儿”,庸王冷笑道,“外公老了,很多事情都办不利索,还是要本王出手才妥当些。你快去办,记着,可千万不要被人给发现了。”

    “是。”张福海应了一声儿,忙退下办差去了。

    其实已经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即便让人发现是他在找这些人,也无妨。有心之人也不过是把他叫了这些人的事情,去告诉给父皇或是老三。

    父皇那边,是再不可能听到、再不可能有任何应对。而老三那边呢,即便不知道他要动手,也一定已经在做对付他的准备了。估摸着此时,老三和皇贵妃那老贱人,正在承天阁里商量对策呢。现在比的,就是谁的动作更快些。或者更直接的,就是直接两军对峙,强者胜。

    张福海走后,庸王收拾了地上的血迹,又将自己身上那沾染着血迹的衣裳换掉了。又等了片刻,便听到有人停在了门口儿。随即,便是一阵低低的敲门:“大人。”

    一听,来的就是周家的人。如若不然,先有的称呼就是“殿下”。

    这四个能借派上大用场的统领里,有两人是周家的心腹,要么受过外公大恩,要么就是祖上世代追随周家。总之,他们有今日的地位全靠着周家,因而对周家相当忠心。另外有两个则是他们抓着了把柄控制着,使其不得不效力。

    周家那两人是黄敬德和张启林,那两个后控制住的,是原本就和他关系不错的季鸿生和于海成。

    听得来人的声音稳重老成,应该是步军营副都尉黄敬德。这老头儿可是个精明角色,是这四个人里最不好糊弄的。

    “进来。”庸王坐在桌边喝茶,做出相当悠然的样子来。

    黄敬德推门进了屋,见只有庸王在,并未先给庸王请安,而是四下看了看,明显是在寻找周炎。看了一圈儿没看见周炎,这才施礼道:“下官给殿下请安。”

    庸王笑道:“黄伯伯快快请起,与本王无需多礼。”

    黄敬德起身,见庸王神色如常,不免有些诧异道:“是……殿下叫下官过来的?”

    庸王模糊道:“是,也不是。是外公的意思,不然本王岂敢劳烦黄伯伯呀?”

    “殿下言重了。”黄敬德忙施礼道。

    庸王笑道:“等下还有几个人要来,外公的吩咐,等人来了,本王一并说给你们听。接下来的事情,少不了要黄伯伯帮忙啊。”

    “国公交代的事,便是下官该尽的本分。只是……”黄敬德又四下看了看,问道,“国公呢?”

    “外公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庸王很谨慎地起身,开门向门外看了看,又看了看房内的几个窗户,确定了门窗紧闭,这才走到黄敬德面前去,低声道,“父皇……已经驾崩了。”

    “啊?”黄敬德一声低呼,显然很是惊讶。

    庸王见这一法子奏效,便继续道:“是刚刚的事儿。父皇驾崩的时候,皇贵妃就在父皇身侧……至于父皇到底是怎么没的,这个咱们就不得而知了。只是这会儿,老三那边一定已经知道了消息,一定已经准备要对付咱们了。一旦让老三得手,本王和外公,都回不去京都城……”

    庸王的语气相当郑重,颇有些蛊惑人心的本事:“所以现在要比的,就是谁的准备更充分、就是谁行事更快。本王和外公,已经两个人拆成了四个人来用,可却也未必能筹谋过老三那边。所以黄伯伯,你们几个,对本王和外公的生死存亡,对皇后、对整个周家的存亡,可是至关重要……”

    言罢,叹了一声儿,拍了拍黄敬德的肩膀。事还未成,便已经开始感念起来:“本王常听外祖父夸赞黄伯伯的忠心,刚刚祖父还说,这些人里,最能靠得住的,也就是黄伯伯了。所以啊,黄伯伯您身上的担子,可是重得很哪……”

    “为国公和殿下做事,乃是下官的本分。下官不怕担子重,只盼能为国公和殿下尽一份力。”黄敬德忙抱拳道。

    庸王叹道:“有黄伯伯此言,本王就放心多了。外公果然没有看错人哪!黄伯伯,一旦事起,你既要帮本王和外公对付宸王那边,又要帮本王盯着咱们这边的人,着实辛苦了你。且也要提起万分的谨慎才行,事关重大啊!”

    庸王又拍了拍黄敬德的肩膀,道:“这也是为什么外祖父再三交代了,一定要先叫黄伯伯过来,先把情况和黄伯伯交代一番。”

    黄敬德忙施了一个臣子大礼,道:“承蒙国公和殿下器重,下官定当全力为之,不辱使命!”

    庸王随意笑道:“好了好了,无需多礼。外公信得过黄伯伯,本王自然也信得过。估摸着其他人还要等一会儿才能到,黄伯伯,且坐下等一会儿吧。”

    “多谢殿下赐坐,只是下官不敢僭越,还是站着候着更自在些。”黄敬德道。

    庸王笑笑,道:“那好,本王也不为难你。”

    这老家伙年近五十,在军队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军人那些豪放痛快的性子在他身上不多见,但朝堂老朽们迂腐谨慎的做派,在他身上倒是随处可寻。

    老家伙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多亏着周家提携,才得以在五年前调任回京,一路升至步军营副都尉。每日里被那二十出头儿的步军营总都尉张羡林差遣着,倒也不觉得屈辱,反而怡然自得。是个老婆孩子热炕头儿的主儿。一肚子的鬼心思,都用在了自保上。

    身上唯一可取之处,也就是对周家的忠心了。而且他对周家的忠心,当真到了令人敬佩的程度。这般很会精明权衡、只顾着自保的人,若是遇到周家的事儿,那“自保”二字便被抛到了脑后儿去,不管自己的生死,听凭周家差遣。就连外公那样苛刻的人,都对他的忠心颇为赞许。

    这也是外公那老狐狸早年筹谋得当,不得不说,外公的远见,非常人所能及。当年外公还是周家少爷的时候,只身一人外出游历,见着一个被一群乞丐围着欺负的小孩儿。小孩儿不过七八岁,面对一群壮年乞丐的毒打,虽说连连求饶,百般认怂,但无论如何,就是不把怀里那一块鸡腿交出来,死死的护着……

    外公心内诧异,便用些银钱驱散了那些毒打他的乞丐,倒也并未多问什么,白做了一个好人似的,放他走了。随后跟上了这小乞丐,只见小乞丐护着这鸡腿,回到了郊外一处破房子中,将鸡腿给了躺在破床上的、奄奄一息的老妇人。老妇人却舍不得吃,推搡着非要让小乞丐吃……

    那一情景光是听着,都让人心内恻然。

    外公在门外等了一会儿,见小孩儿又出去乞讨了,便追了上去,细细询问了一番。才知道那老妇人是小孩儿的祖母,小孩儿刚出生的时候,父亲上山砍柴,被狼给吃了,母亲嫌弃家贫,仗着有几分姿色,跟着一个游商走了,再没回来过。小孩儿自幼和祖母相依为命,如今祖母病重,他们不仅看不起病,就连饭都吃不上了,没法子,这才只能出去乞讨。却因年纪小,常常被这一代的乞丐欺凌。

    外公听了,便动了恻隐之心。当时没说什么,但趁着小孩儿出去乞讨之时,请了大夫来给老妇人医治。但无奈那老妇人已经病入膏肓,请了几个大夫,都表示无力回天……

第六百二十三章:为子之道

    没法子,外公只得请大夫用些方子,不求能把人救活,只望能让老妇的苦痛减轻些。

    且外公觉得这小孩儿是个重情义的人,若着意拉拢培养,日后或许能派上用场。因而在老妇病逝的前几日里,外公始终帮小孩儿一起照顾老妇人。堂堂一个镇国公府大公子,也做起了劈柴生火的事儿。

    如此在小孩儿家照看了十几日,老妇人最后还是死了。但因着孙儿始终陪伴身边,且衣食上又有人照顾着,走得还算安详。外公见小孩儿孤苦无依,又将小孩儿送给了一个无子的老兵抚养,让他长大成人,一路扶持他在军队中立足、高升。

    小孩儿自是对外公感激不已,将外公视作性命一般。甚至于要比历代来追随周家的人还要忠心。

    当年那小孩儿,便是此时的黄敬德。

    所以能糊弄住黄敬德,至关重要。只要他相信了,并且愿意效劳,就算外公不露面,张启林和军队里那些暗中效命于周家的小兵小将,也不会有丝毫怀疑。

    所幸黄敬德是先过来的,不然他这一番忽悠,还不能得以好好发挥呢。不免暗恨自己还是太疏忽了些,刚刚就应该提醒卓酒,让卓酒先叫了黄敬德过来。不过好在此时有惊无险,有了方才那一番吓唬,真把黄敬德给唬住了。看来这一次,是天在助他。

    此事,注定能成!

    庸王不断地给自己打气,把这险些铸成大错的事,反而变成一个好兆头。其实他自己心底里也明白,他是在掩饰心里的不安。可那又能如何?大事当前,生死存亡在此一搏,他就不信,老三那边就能够平心静气得一如往日。

    如果现在面对面的较量,他们两人完全可以谈笑风生,但其实,每个人都只是装出来的表面沉稳罢了。谁的心都是悬着的,谁也比谁强到哪里去。

    汇贤居里,宸王和靖王正在下棋。靖王已经快要被宸王给围死了,但却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仍在垂死挣扎。宸王看着他那眉头紧锁抓耳挠腮的样子,觉得他也怪可怜的,笑道:“要不要为兄让你一子?”

    “不用!”靖王却是不领情,豪气道,“男子汉大丈夫,玩儿得起输得起,让什么让?再说你哪只眼睛看到我输了?这不是还有地方落呢吗?”

    “那你倒是落下啊!”宸王催促道。

    但靖王却是捏着手里的那颗黑子,都快把棋给搓碎了,却还是没有落下的意思。理直气壮道:“我还不想落呢!深思熟虑么,哪像你下棋那么莽撞?”

    “我用一个念头儿就能想明白的,你要想一个时辰。到底是我莽撞,还是你笨?”宸王摇头笑笑,懒得和他逞口舌之快。而且也不指望他四弟的这颗棋子能尽快落下了,已经做好了长久等待的准备。端起茶杯来,悠然地喝着茶。

    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殿下?”

    “进来。”

    卓酒进了屋,谨慎地关上房门。在宸王耳边说了几句话。

    宸王皱眉,看着老四手中的那颗棋子……

    在靖王正在诧异之时,毫不客气地抢了过来,把这颗棋子落在了白子包围的一处。

    “三哥,你干嘛啊?我不要落在这儿!落在这儿可是一步废棋!不算不算,我得重来。”原本诧异的靖王,此时已经一心在他的棋局上了。

    宸王吩咐了卓酒退下,按住了靖王拿起棋子的手,笑道:“这盘棋你注定赢不了,何苦再挣扎?”

    “那可不一定,不到最后关头,谁能说得准?”靖王打开了他的手,将这颗黑子落在了他想要落在的地方。

    宸王摇头笑笑,拿起一颗白子,看似很随意地落下。但是……

    靖王看着,已经瞠目结舌……

    不是吧?先前他怎么没注意到这里呢?哎呀呀……悔之晚矣,悔之晚矣啊……

    “哎……”靖王叹了一声儿,开始收棋子,埋怨道,“我就不应该和你玩儿,我说我没兴致,你非要拉着我下棋。好歹也是我陪你消磨时间啊,你怎么也不让着我?”

    宸王笑道:“是你棋艺太差,期间我都让着你好几次了,你非但没看出来,反而自己紧赶着往死路上走!怪得了谁?”

    靖王收棋子的手顿了一下,这才想起卓酒进来的事儿。神色有些郑重,问道:“三哥,什么情况?”

    宸王眉心微蹙,摇摇头,道:“大哥那边动手了……他这可是真的往死路上撞呢……只是你说得倒也没错,不到最后关头,谁赢谁输,还真说不准。”

    “那是说棋”,庸王笑道,“在这件事上,我们一定赢!”

    宸王也笑笑,道:“但愿吧……走吧,别玩儿了,我们去承天阁求见。”

    “三哥,你要去找父皇告发大哥?”靖王担心道,“这时候去,无凭无据的,不妥当吧?卓酒打探到什么了?可有什么能被我们抓到手里的真凭实据?”

    “这种事情怎么抓在手里?”宸王道,“只要大哥一刻没动手,我们的话,就很有可能成为诬告。只有等大哥动手了,那才叫真凭实据。”

    “可那时候就晚了啊!”靖王道。

    宸王边收拾着棋子,边道:“只要能确保父皇性命无忧、确保你我性命无忧,哪怕在大哥动手的几句话之前做应对,也不算晚。你以为父皇的御林军是吃素的?对抗个一日两日,不成问题。”

    “三哥,你的意思是说……你早有准备了?一日两日之后,会有援兵到来?”靖王问道。

    宸王点点头,道:“没错。如果大哥真敢动手,两日后,便会有援兵到来。但也不排除大哥那边兵力强大,我们这边连两日都支撑不到的可能。”

    “啊?那……”靖王有些糊涂,“那怎么办?若我们这边支撑不到两日,三哥这边可有应对?”

    “还能怎么办?凉拌呗!那就只能生死听天由命了!”宸王道。

    听了宸王这话,靖王是更糊涂了。心想三哥既然早就知道大哥那边的动静,理应做万全的准备才是,怎么可能做这么冒险的打算?

    “三哥,你没和我开玩笑吧?”靖王道。

    “自然是和你开玩笑了!”宸王笑道。

    “好啦,走吧,我们去求见父皇。这时候让父皇做应对,还来得及。”宸王道。

    靖王更是糊涂了,拽住他三哥,道:“三哥,可是我们无凭无据的,父皇不会相信啊!”

    “我们无需让父皇相信,只需保住父皇的性命就是了。你啊,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御林军那边,撑上两日绝对没问题。”宸王给靖王吃定心丸。

    靖王挠挠头,一时不解他三哥到底做什么安排,也只能先跟着他三哥去承天阁。看到三哥这么胸有成竹的样子,想来一定筹备得当,只是和他卖关子呢。

    其实宸王筹备得当倒是真的,但却并不是卖关子。是因着心急去救父皇,没时间和老四细细解释而已。而且,事有万一,他实在不能先给老四吃定心丸。若是这颗定心丸吃下去,老四疏忽了防备,要是被大哥的人钻空子给害了,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汇贤居的地下,已经被他的人挖出了一条密道。这条密道通往琳琅阁,一旦事发,他可以让老四和父皇从密道先走。但是他,却必须留在这里。因为御林军里有他的人。不管怎样,他既然已经暗中安排了这事儿,就不能在临阵之时做缩头乌龟。但只要保住老四和父皇、母妃的性命,他的安慰,便不足挂齿。

    如果最终他死在蒙山,父皇一定会善待母妃、善待老四。且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父皇一定会把皇位传给老四。老四继位,定然会尊母妃为太后,且一定会给凝儿找一个好归宿。父皇、母妃、老四、凝儿、沈家,这些该由他保全的人,他都保全住了。

    所以细算起来,只要父皇能活着回京都,此战最坏的结果也不能算得上“输”。

    只是他还舍不得用自己的性命去换这些周全。因为他知道,他死了,就没办法与她相伴一生了。她还在家里等着他,等着他回去。

    若她等到的,只是一具尸体,她该有多伤心呢。他想要护她一生,他不能做不到。

    但张羡林、陈广瀚他们,都是他的人。这些人追随他,肯听他的吩咐暗中准备,虽然多半也是出于利益权衡,但却也不排除“热血”二字。若他临阵脱逃,即便最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即便最终援军到了、他们仍能获胜,日后,他该如何面对这些一心追随他的人?

    他选人和大哥不同,他挑选的都是品性好的人。他敬重这些同僚的人品,就像这些投靠他的同僚、站在他的阵营中甘愿与他共担风险的同僚,也敬重他的人品一样。

    得民心者得天下,若失了人心,便是有一日真的登上皇位,谁又肯帮他一起共治这大好山河?若只是在这皇位上做一个无所作为的昏君,他宁愿不登上这皇位。

    为了对得起这些追随他的人、为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没错,他要留下。但是他绝对不能让自己死。他信得过这些人,也信得过自己。

    他要许她一世长安,而不能让她一生颠沛孤独。

    他坚信,这世上,除了他之外,没有人有让她幸福快活的本事。

    承天阁外,小太监依旧说:“陛下龙体不适,交代了不见任何人。”

    “本王有要紧事情求见。”宸王道。

    “殿下……陛下真的有吩咐。”

    “劳烦你进去通传一声儿,或是让李公公出来见本王。”宸王道。

    李忠贵刚从密道里出来,听到门口儿响起宸王的声音,一时心内纠结不已。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出去见宸王。宸王该不会也弄出个和庸王一样的硬闯来吧?

    陛下还在怀疑宸王呢,万一宸王也是过来打探陛下情况的,见陛下不在屋子里,这事儿岂不是乱了套?

第六百二十四章:君父信任

    可若不出去见宸王,难道宸王就能这么走了?

    宸王过来找陛下,到底是要对陛下不利,还是因为察觉到了庸王那边的举动,过来提醒陛下的?

    这……到底该如何是好?

    在这场双龙夺嫡中,他不想站队,但越是到了紧要关头,却越是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到底是选择宸王还是选择庸王?以他这一阵子的观察来看,自然是该选择宸王……但是能不冒险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去做冒险的事。能拖延到最后一刻,便绝不能早一刻站出来。

    还是像原先一样,因着庸王和宸王给他的态度不同,而对这两人给予不同的回应,只是稍稍偏向宸王这边一点儿。

    李忠贵开了门出去,向宸王施了一礼,笑道:“奴才给殿下请安。不知殿下有什么要紧的事儿?不如明儿说可好?殿下也瞧见了,屋里已经熄了灯,陛下已经歇息了。”

    宸王只是道:“本王真的有要紧的事情,想要亲自向父皇说。”

    其实这时候,拼的,还是父皇的信任。自然不能先和父皇说父皇大哥要谋反,而是要以别的由头儿将父皇叫到汇贤居去。想来想去,只能说,君紫夜到蒙山来拜访他,卓酒刚将君紫夜接到了汇贤居,希望父皇能移驾去汇贤居让君紫夜给瞧瞧病。

    父皇自然不会相信他说的君紫夜的事儿,但若能听出他话语里的深意、且愿意冒险信任他,这是极好的。虽然明知道这种可能并不大,但却还是想要试一试。

    李忠贵为难了半晌,道:“殿下,真的不方便啊。不知道殿下到底有什么要紧的事儿?若殿下信得过奴才,不如让奴才代为通传?”

    宸王见李忠贵态度坚决,自然知道,这不是李忠贵的态度,而是父皇的态度。看来父皇现在仍旧谁都不信,所以不管是他还是大哥,父皇谁都不会见。只怕父皇和他一样,都在等结果。估计父皇是早就料到了今晚会有动静吧?

    宸王静想了片刻,觉得在这时候,不能感情用事。

    父皇是个有胆色的人,他用那种说法请父皇去汇贤居,父皇即便心中对他不信任,其实也还是会和他过去,只是会暗中做足准备罢了。他想要面见父皇,是因为,只有见到父皇才能看出父皇做出此决定,到底是出于对他的信任、还是为了引蛇出洞。

    虽然他很想要看一看父皇对他是否信任,但明知道结果不尽如人意,为什么要做徒劳无功的挣扎?他为的,只是要确保父皇的安全,只要能把父皇叫到汇贤居去,不就行了?确保父皇的安全,是他做儿子的本分。不管父皇对他是否信任,他都必须这么做。

    既然父皇的态度并不影响他对父皇尽本分,为何非要去看父皇的态度?不是多此一举吗?

    李忠贵对父皇绝对忠心,此人可信。所以若是由他把话传给父皇,倒也未尝不可。只是要让李忠贵将意思传明白了,还是要把如今的局势告诉他,更为稳妥一些。

    “公公借一步说话?”宸王道。

    “是。”李忠贵应了一声儿,和宸王走到一旁的树林边儿上。施礼道:“殿下有什么吩咐,尽管和奴才说,奴才必定一字儿不落下的禀报给陛下。”

    宸王低声道:“公公此言差矣,这一次,本王还就是要让公公瞒着父皇一些。只把本王让公公说的,和父皇说了便是。”

    “这……”李忠贵有些为难,但却还是道,“殿下请吩咐,只要是奴才能办的,奴才都尽力去办。”

    宸王点点头,见周围只有把风儿的靖王,便低声道:“局势不妙,本王得到消息,大哥那边已经准备动手了,怕就是这一时片刻的事儿。可毕竟那边还没有真的行动,本王若现在去和父皇说,父皇信不信倒是一说,万一大哥那边有什么变故,怕本王会落得个诬陷大哥的罪名……”

    “这倒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待到大哥那边真的动手之时,父皇这边再没个准备。所以此时没有真凭实据,本王还是不和父皇说这事儿为妙。但为了确保父皇的无性命之忧,本王必须要将父皇送入一个安全隐蔽的地方去。不瞒公公,本王已经在汇贤居下挖了密道,直通京都城的琳琅阁……”

    “本王想要先把父皇骗到汇贤居去,待到外头打斗声起,父皇自然就明白了本王的用意,自然会从汇贤居离开……公公,本王说事儿,公公可能明白?”

    宸王说庸王要谋反的事儿,李忠贵并不诧异。因为他也觉得,此事更有可能是庸王做的。但宸王说汇贤居里有密道的事儿,的确让他大为惊讶。这也就是说,宸王早在早些时候,就开始准备着了?宸王早就知道庸王要谋反?

    “不瞒公公,除了那密道之外,本王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准备。只要御林军这边能坚持两日,本王的援兵便到了。只不过……”

    宸王有些抱歉:“若大哥那边没行动,本王这么做,轻则是诓骗父皇,重则,是谋逆未成。到时候公公是替本王传话的人,只怕脱不了干系。所以公公可以三思一番,想一想到底要不要帮本王传这个话儿。”

    李忠贵自然是在三思,并未因为宸王这番坦诚而就此相信了宸王。会不会,这正是宸王的计谋之一呢?宸王要将陛下叫到汇贤居去,就是要控制了陛下,以便谋乱?

    但却还是问道:“不知殿下想要让奴才以什么由头儿叫皇上去汇贤居?”

    “公公只说,本王的一个叫君紫夜的朋友来蒙山找本王了,此时正在汇贤居中。此人医术高明,若父皇能移驾到汇贤居去让他瞧瞧,伤势或许会好得快一些。公公也不妨提醒父皇一声儿,就说看起来,本王像是还有别的意思,不方便说似的。”

    君紫夜的医术和脾气父皇都是清楚的,李忠贵自然也清楚。所以只要把该怎么说,和李忠贵交代一番便罢,其他的不用多说。

    李忠贵犹豫了一番,心中,自然是百般衡量。

    今晚的蒙山注定不太平,过了今晚,或许一切都将有定论。到底是宸王、还是庸王……皇上心中吃不准,是因为这两人都是他的儿子,皇上当局者迷。但是在他这边看来,谋逆之人,定然不是宸王。

    因为宸王聪明。

    以宸王的谋略,即便不用谋逆的法子,只要他想要尽早登上皇位,就一定能做到。何苦来非要落得个被人诟病的名声?

    但是事有万一……万一宸王真的是那谋逆之人,他岂不是害了陛下?

    若他现在就和宸王交了实底儿,可是等于在拿陛下的江山社稷开玩笑啊!深思不要紧,但是这罪名,他担待不起。所以哪怕只是万一,他也不能去冒这个风险,不能将皇上那边的情况告诉给宸王。因而只能道:“劳烦殿下稍后片刻,奴才这就去帮殿下通传。”

    “还望公公务必要促成此事。”宸王道。

    李忠贵施了一礼,没再说什么,而是快步往承天阁走回。

    心里想着,若宸王殿下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殿下这般坦诚,当真是抬举了他,也是对他足够信任。想到此,心里不免对宸王生出好一番感念来。

    “三哥……”靖王有些着急,低声道,“用这法子,能让父皇去汇贤居吗?”

    “父皇多疑”,宸王道,“若是我直接到父皇面前去说大哥要谋逆,父皇反而更不会听咱们的。倒是这样,让父皇自己去衡量为好。父皇的胆色,你我还是都清楚的。”

    靖王想了想,点点头。反正他三哥说什么都是对的。他自己这边,也的确想不出什么更稳妥的法子来。

    李忠贵进了密道。密道里,皇上躺在两床厚褥子上,身上盖着一床棉被,周围放着茶壶和点心,两旁亮着油灯。皇贵妃跪坐在皇上身旁,安安静静的。此情此景,让人瞧着,未免觉得有些心酸落魄。

    但皇上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坐得了高高在上的黄金龙座、也躲得了狭窄阴暗的密道。此时皇上平躺在就放在地面的褥子上,面色却是泰然自若、极其地平静。皇贵妃亦是如此,没有丝毫不适之感。

    听得密道的门开了,皇上也没觉得有什么紧张的,甚至连眼睛都没睁开地问道:“外头什么情况了?”

    他不认为乱军有本事找到这密道里来,也不认为李忠贵会卖了他投靠乱军。

    李忠贵施了一礼,道:“回陛下,宸王和靖王二位殿下来求见。奴才和殿下说了,说陛下已经歇息,让殿下有什么事儿明儿再说,或是告诉给奴才,让奴才来转达。不想宸王殿下和奴才说了好多话。”

    “说什么了?”皇上的声音仍旧很平静。

    李忠贵将宸王在树林边和他说的话,都和皇上说了,尽量说得快一些,以免耽误了回去回禀宸王。

    这样一来,就等于把问题推给了皇上,看看皇上到底相信谁。

    “汇贤居……”皇上嘀咕了一声儿,道,“宸儿的话,听起来倒是颇为恳切,且很是他行事的做派。”

    如果宸儿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