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知道绝不能让这支队伍从他眼皮底下跑了,更不能让他们对新兴城造成什么麻烦。

    平南王刚刚向朝廷举荐自己出任广东总督,在这个节骨眼上,吴进忠不敢出一点纰漏,虽说有平南王保举,可广东总督李率泰却并不满意平南王的保举,而且对他这个非旗人很有成见,认为广东提督应该由旗人出任,而不是由一个曾当过流贼的降将出任。为了以示自己并不是针对平、靖二藩,李率泰更是将李成栋的教训搬出来,再三强调广东提督绝不能由流贼出身的降将担任,就是不由旗人担任,也应由那些明军出身的绿营将领出任,如此才是稳妥之策。

    听到风声的吴进忠自然大为恼火:李成栋那反贼能和我比!我对大清忠心耿耿!我对大清忠心耿耿!

    恼火归恼火,可吴进忠却拿这个皇亲总督大人没办法,所幸平南王和靖南王都对李率泰不满,靖南王更是答应和平南王一起保荐他吴进忠出任广东提督,因此吴进忠倒也不担心李率泰会坏了自己的前程。有两位王爷联名保举,朝廷再看不上他吴进忠总要卖两位藩王一个面子吧。

    在升任广东提督的圣旨到来之前,吴进忠必须要迅速解决出现在新会境内这支人数上万的队伍,免得总督衙门借此发挥,凭白让自己的前程多出变数。不过他没想到这支队伍竟然这么难打,重重包围之下仍让他们冲到山里占了玉台寺附近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对清军造成不少伤亡。无奈之下吴进忠只能采取围势,企图用时间来解决战斗,结果正磕睡时有人送来忱头,栖林和尚指点的那条小道一下就让吴进忠看到了不用再耗下去,而是一举就能灭贼的可能。

    。。。。。。。。。

    夜已很深,吴进忠仍是一身甲衣的立在帐前,身后,一众军官和亲兵俱是全身披挂,神情穆然的看着山上。

    各处军营中同样也是无人入眠,汉军旗、绿营兵披甲的披甲、擦拭兵器的兵器,一切准备只为等待山上的讯号。

    为了迷惑山上的太平军,吴进忠已经下令严禁全营喧哗,更禁任何人走动,除例行巡逻的的士兵外,其余人都呆在帐中等侯,以此掩盖全军正在做进攻准备的迹象。

    清军的假象做得十分成功,山上的太平军并没有发现清营中的不对,除了警戒的士兵,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清军连续数日没有进攻,让营中老小都有些放松,均以为今夜清军也不会发起进攻。

    玉台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一下涌进数千人,寺中明显拥挤不堪。平日供香客居住的知客房都被女人和孩子住满,老人们则住在各处佛殿中,大雄宝殿除了关着寺中那百多名僧人,更是住了三四百老弱,白天还好些,晚上睡觉时都是人挨着人,头靠脚。殿内的气味更是熏得人想吐,老和尚栖林最是受不得这味,可也只能忍着,盼着大清兵赶紧杀上山来把这些该死的土匪和刁民全送进地狱。

    前些日子被清军所杀的营民尸体都在山下,这会都被清军掩埋了,否则烈日之下必生疫病。清军也是人,疫病一起,他们同样也会染上,故而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要收尸。

    撤往玉台寺时,赵四海率人抢回了一些受伤的营民,尸体却是没法抢了,在山上抵御清军进攻时,又死伤了数百男人。死了的都抬去埋了,没死的却是受了大罪,被用作临时安置伤员的天王殿里哀号一片,但凡听见那些伤员哀号的人莫不心碎,心碎同时更是恐惧,唯恐撑不到援军到来。

    赵四海曾要下狠心将伤员全部处死,免得他们在那动摇军心,可宋襄公坚绝不同意,他道我们已是绝境,全营上下皆知事态,这会大伙都是抱成一团,存了万分之一希望和清军死耗,你这会若是将伤员处死,他们作何想?当日周千户又是如何对他们许诺!真要做了,只怕不用清军来攻,我们自个就要亡了。

    想到周士相对入营的军士和老弱做出的“伤了我们给治,死了我们给埋的”承诺,赵四海便打消了这个疯狂念头。连续几天赵四海都坚守在一线,这会熬得是两眼通红,可却不敢松懈半刻,旁人能去睡,他不能,因为他清楚,他这个试百户眼下不仅是手下士兵和保安队员、库军的支撑,更是那些老弱妇孺的支撑,他若撑不住,大伙便谁也撑不住了。

    守到现在,后营还能牢牢占据玉台寺,不是靠得营兵们如何勇猛,而是靠得大伙团结一心,靠得是那口不想死的心气。这口心气若不在,这山上的人便没一个在了。

    唉,也不知千户大人这会到了哪里?

    实在有些疲倦的赵四海将刀轻轻解下放在腿上,靠着一块石碑上闭上双目,他实在是累了。

    山下,依旧是黑洞洞一片,远远能看见清军营中生起的篝火。(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后山

    “快,前面的再快些,再快些!”

    “手脚都利索些,马上就要爬上去了,都加把劲,磨蹭蹭的是不是不想要功劳了!”

    玉台寺后山的陡硝山林中,200名清兵正吃力的向上攀爬着,最前面的是口中含着刀的150名绿营兵,紧跟着的则是背上负着铳的50名汉军旗兵。陡硝的山石实在是难爬,虽然隐隐是有那么一条道在,可摸黑走在上面还是太过危险,好几次都有清兵失足险些滑落下山。

    一个旗兵更是倒霉的一脚踏上一条盘在那的乌蛇,要不是边上的同伴看着不对,及时拿刀砸了过去,恐怕他这条命多半就要扔在这里,饶是如此,也把这旗兵吓得够呛,事后后背冰凉一片。

    指挥这些清兵的是镶蓝汉军旗佐领苏献亭,此人是平南王尚可喜从辽东带来的亲信包衣,奉尚可喜之命留在新会统领驻守旗兵。吴进忠选将奇袭,苏献亭自请为将,吴进忠知他是想争功,但想有和尚带路,又是深夜奇袭,所选旗兵、营兵又皆是悍勇死士,断无失败道理,故而也就允了。

    玉台寺后山这条小道乃是元末时寺内僧众为避兵灾而建,两百多年过去,知道这条小道的僧人已经不多,附近山民更是不知,栖林老和尚也是当年从前任主持口中方得知山后有这么一条下山的小道,不曾想,当初并不放在心上这条小道如今却派上了用场。

    替栖林送信的小和尚叫玉机,幼时便被僧人带入寺中,不知籍贯何处,也不知父母是谁。因其长得清秀,人也机灵,便被栖林和尚收在身边亲自教导,这一回更是担任了救师傅他老人家出苦海的重要角色。

    “将军,越过前面那两块大石头就到山顶了!”

    玉机年纪毕竟小。先前下山时不觉怎样,这次上山带路却是累得直喘粗气,不过再看到前方十几尺外的两座巨石后,他长长的松了口气。

    听小和尚说快要到山顶了,苏献亭大喜,爬了一个多时辰,他也是吃力无比,不过想到即将到手的大功,再苦再累也都值了。心下狂喜的同时就让玉机呆在这里不必上去,免得到时和贼兵打将起来。刀枪无眼伤了这乖巧的小和尚。

    “还请将军一定要救出我师傅他老人家,一定要救出。。。”玉机念念不忘请苏献亭一定要救出他师傅。

    “小和尚放心吧,本将军定让你师徒重见。”

    小和尚的师徒情深让苏献亭深为感动,轻笑一声应了下来,随后便不再理会玉机,而是朝手下低声喝了一句,尔后便按刀向上爬去,很快消失在玉机眼前。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南无阿弥托佛!。。。”

    玉机轻诵一声佛号。立在那里一脸期待的看着山顶。

    。。。。。。。。

    后山是玉台寺的碑林所在,此地除了一座经楼外再无其他建筑,原先的空矿地方都种上了菜,这会菜地里的菜早就被太平军后营老小拔了个精光。经楼也睡满了人,碑林那边也搭了不少帐逢。此时深夜,所有人都在梦乡之中,谁也不曾想到清军会从根本无路可走的后山摸上来;因为之前曾有保安队员奉命到山后察探过。结果得出后山根本不能走人。宋襄公和赵四海也因此将全部能战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前山,在这后山只留了几个营老负责。

    打头的几个绿营兵摸上山时还趴在那里四处张望了下,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等到发现这后山真的没有人把守后,营兵们都是喜出望外,彼此看了一眼,二话不说就拔刀向着前方杀去。

    “弟兄们,杀贼啊!”

    “什么人?”

    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带着孙子还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身上就挨了一刀,不等他惨叫出来,孙子的断臂就落在了他的面前。

    “杀啊!”

    越来越多的营兵爬上了山,看到前面的同伴已经下手,他们也毫不示弱,一个个紧随其后在那大开杀戒。

    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如何是那些凶狠的绿营兵对手,又如何组织得了反抗,很快惨叫声和尖叫声就响成一片。凄厉的惨叫声划破夜空,惊动了山上所有人。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了,清兵打上来了?”

    宋襄公从睡梦中被惊醒后第一反应就是冲出屋子奔到殿前的广场上。广场上安置了上千人,此时也都被后山的惨叫惊醒,人群惊恐不安,营民们都是心悸,恐惧的望着后山方向。

    几十个今夜没有轮值在休整的保安队员和库军虽然同样惊恐不安,但却是没有忘记握紧手中的兵器,看到宋襄公过来忙围了上来。

    “总务大人,声音是从后山传过来的!”

    后山?

    不好!

    宋襄公扭头朝山后看去,只一眼立时变了脸色,不用说,那后山定然是叫清军摸了上来。

    “叫上所有能动的男人,都随本官来!”

    “派人去告诉赵百户,让他不用管后山,一定要守住前面,千万不能让清军攻上来,不然,大伙就都完了!”

    宋襄公咬牙率领这些保安队员和库兵向后山匆匆赶去,途中,又有上百名拿着各式兵器的男丁跟了过来。

    。。。。。。。。

    大雄殿中那些正在熟睡的老弱妇孺也都被后山的动静惊醒,因为不知道后山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在胡乱的猜测,乱哄哄的却谁也说不出个什么来,但随着后山传出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所有人都颤抖了,他们听出来了,那声音分明就是人临死的惨叫!

    就在殿中百姓惊恐时,一个中年和尚偷偷挤到栖林老和尚身边,四周看了一眼后方低声道:“主持,后山的动静莫不是山下的?”

    “嗯?”

    栖林老和尚一脸淡定,身上隐然散发着波澜不惊之势,颇有深意的看了眼这中年僧人,然后淡淡说道:“不可说,不可说。”

    不可说?

    中年和尚一愣,旋即想到什么,面色一松,默不作声的又挪到先前的地方,学着主持的样子也在那闭目不语起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杀

    苏献亭爬上山后,前面的绿营兵已将山顶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都是尸体,死了的、没死的夹在一起,扑鼻而来的尽是叫人着呕的血腥味。

    绿营兵见人就杀,不问老弱,不问妇孺,但使喘气的都成了他们刀下的冤魂。在营兵屠刀的驱赶下,营民如无头苍蝇般四处逃窜。

    绿营兵们点起了火把,并且在山上到处放火,很快,后山便成了一片火海,到处都是拿着火把纵火和杀人的营兵。这些个汉人如同野兽一般疯狂杀戮自己的同胞,没有半分犹豫和手软。火光亮起后,山下清军营中立时传出号角声。

    初时还有几个营老、营管在不断叫唤,试图组织后山的营民们逃生,可随着清兵的突进,营民们被分割成若干股,彼此之间无法联系,也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清军杀上来。

    人太多,也太乱,营老和营管见实在无法挽回局面,也只能各顾各身急于逃命去了。他们这一跑,营民更是混乱,男人的哀叫声,女人的尖叫声,跪地磕头的求饶声、婴儿的哇哇啼叫声,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这佛家净地的玉台寺后山,成了人间炼狱。

    许是习惯了对汉人同胞的屠杀,绿营兵们砍杀那些手无寸铁的同胞时根本没有任何停顿和迟疑,仿佛刀下所杀的只是猪羊一般。而与绿营兵的残忍相比,那些汉军旗清兵却显得更狠一些,这个狠不是杀人本领的狠,而是那种杀戮之狠——他们的眼中根本看不到任何神色,他们的脸上更看不到任何表情,有的只是冷酷,甚至是憎恶。

    清军的大屠杀中,几十名最先赶到的保安队员从混乱的人群突出,他们没有掉头往前寺跑。而是拿着他们削尖的木枪向着清兵冲去。虽然他们所有人都害怕,但他们却没有任何选择,也没有躲避,因为他们的老婆孩子都在这山上。

    逃跑的人群看到这些手拿木枪的保安队员,如溺水之人看到一根稻草般,霎时就有数百人朝他们奔了过来。

    “不要怕,不要怕,都跟我们杀鞑子!”

    因为过于害怕,保安队员们嘶心裂肺的大吼大叫着,那一声声吼叫掩盖了他们心中恐惧的同时。也让一些人下意识的停止了逃跑的脚步,从地上捡起能捡起的任何可以充当武器的工具跟着他们回头向清军冲去。

    发现有这么一队人马从逃跑的人群中冲出并向他们发起进攻后,苏献亭露出狞笑,朝那些正在装药的旗兵们叫道:“放铳!打死他们,打死他们!”

    闻声,旗兵们迅速举起火铳,然后对着那些保安队员点燃了手中的火铳。

    “砰、砰、砰”

    根本没有意识到清军有火铳的保安队员们笔直的冲向清军,密集的铳声在他们耳畔突然响起,呛鼻的药味弥漫整个山顶。离着几里地都能听见那霹雳叭啦的铳声。惊得圭峰山上的鸟雀满天飞。近距离的火铳射击,对没有重甲防护的保安队员而言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他们根本无法用血肉之躯承受铳子的侵袭。

    铳声不断响起,地上倒下一个又一个保安队员。他们身上无一例外被打出无数细小的孔洞,那些孔洞如镶似嵌,每一个孔洞涔涔的往外渗着鲜红的血液。中铳的保安队员在地上翻滚哀嚎,却一时无法咽气。眼睁睁的看着清军踏过他们的尸体向那些老弱妇孺追去。随着时间逝去,这些中铳的保安队员最终将因失血过多而死,没有一个例外。

    保安队无法抵挡清军的进攻。更让那些老弱妇孺胆寒,本因保安队的出现而提起的胆气也吓得无影无踪。

    黑夜中,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在四散而逃,有往前面的玉台寺跑,有往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跑,这个时候,每个人脑中想得都是跑,跑得越远越好。到处都是逃命的人群,也到处都是流血的尸体。

    后山的动静已经足够大,按照原定的计划,山下的清军应趁机向玉台寺发起进攻,此刻苏献亭要做的就是率领这200名清兵将山上的局势搅得越乱越好,前后夹击,如此山上的太平军才会彻底崩溃。

    率部如驱赶羔羊般又杀了上百百姓后,苏献亭发现前方隐隐又有一队拿着刀、矛的人马向他们冲来,他当即立断,亲率旗兵冲向那队人马。

    看到佐领大人身先士卒,率领旗兵们向前冲去,绿营兵也都回过神来,不再到处砍杀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的百姓,而是随着旗兵一起向那队拿着刀、矛的太平军冲去。

    “杀贼人,杀贼人!”

    清兵们嗷嗷叫唤着冲向那些迎面而来的太平军,原以为这些贼兵也会跟先前那些贼兵一样瞬间被击溃,可是未等他们靠近,便听对面队伍中有人大呼大叫起来,然后就有几个黑乎乎的东西朝他们扔了过来,不等他们看清那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耳畔就传来比火铳声还要响的爆炸声。

    伴随着剌耳爆炸声,无数铁钉破空射出,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个旗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炸倒在地,后面的营兵也有数十人被飞来的铁钉射中。

    “什么东西?!”

    惊骇只是一瞬间,虽然太平军扔出的如爆竹一般的武器让苏献亭大吃一惊,但却没有就此被吓得仓皇后退,而是扬臂大吼,不顾一切的向着太平军冲上去。

    “杀光他们,杀光他们!”

    苏献亭大声咆哮着,接近对方的瞬间,便感到有两根长矛剌中了自己,却被他身上的铁甲给弹了开来,丝毫没有伤害到他半分。趁着那两名剌自己的太平军愕然时,苏献亭的刀已然砍向了他们,惨叫之下,那两名太平军立时中刀倒地。

    贴身肉搏,仗着有一身铁甲保护的苏献亭如入无人之境,刀光所过之处,无人能挡上半分。而除了先前响起的那几声爆炸声之后,贼兵并没有再扔出那黑乎乎的爆竹,这让苏献亭松了口气,他已看出,交手的这些贼兵并不如何凶悍,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帮乌合之众,只要没有那些威力奇大的爆竹,贴近了打,这些人根本不是大清兵的对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鏖战

    “弟兄们,撑住,撑住!”

    “不能退,千万不能退,死也要顶住鞑子!”

    “为了你们的老婆孩子,为了你们的爹娘,和鞑子拼了,和鞑子拼了啊!”

    “鞑子没有多少人,弟兄们顶住啊,天一亮,千户大人的援军就会赶来救我们了!”

    “。。。。。。。”

    宋襄公虽然在土匪窝中混了这么多年,可说起来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个秀才,因此虽然手上拿着一把刀,可从始至终也没有冲到前面和清兵厮杀。不过他也没有害怕,更没有逃跑,而是站在一块所有人都能看得见的高台上,不住挥刀对着下面正在拼死抵抗的太平军大声叫喊,为他们鼓劲打气,为他们带去希望。

    清军也发现了高台上的宋襄公,有旗兵对着高台放铳,不过离得远,那铳子并没有打着宋襄公,后者也在短暂的趴伏后继续站起指挥作战。目睹此状,后营上下均是精神一振。

    不得不说,宋襄公的存在此时就如定海神针,虽然他并没有亲自上阵和清兵厮杀,但他的存在却是所有人都看得见,他的声音也是所有人都听得见,这对于已隐入极度惊慌而又不甘就此伏戮的后营老小而言就是最大的一味镇定药。古往今来,领军之将的勇气就是一军之魂,就是一军之胆。

    将在,兵在!

    “弟兄们,和鞑子拼了,和鞑子拼了!”

    “杀鞑子啊!”

    三百多名从各处汇集而来的太平营男丁拼命的抵挡眼前清军的进攻,一个又一个勇敢的倒在血泊之中,可一个又一个的前赴后继的涌了上来。他们的勇敢、他们的牺牲,成功挡住了清军突进的脚步,也为其余各处的太营军争取了喘息之机,更为那些逃离后山的老弱妇孺争取了一线生机。

    山前。清军已经向着山上发起进攻,赵四海在率部死守之际,仍然分出了一支百人的队伍向后山增援。带队的总旗是大樵山土匪出身的赵虎,此刻他身上也多处受伤,但仍咬牙向着后山急速增援。

    两百多名妇人躲在碑林之中,或是爬到高高的碑上,或是躲在暗处,拿着一块块石头朝那些清兵砸去。妇人们的力量并不是很大,石块砸出去后不会给清兵造成致命伤,但如暗箭一般砸过来的飞石仍是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乱战中。旗兵的火铳发挥不出优势,只能和营兵一样使用长刀砍杀。除了先前被太平军用震天雷炸死炸伤了三十多人,混乱中又有十多名清兵被拼死抵抗的太平军击伤。

    可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清兵逐渐集中,太平军的人数优势渐渐被抵消,毕竟他们手中的武器比不过清军,他们的作战技巧更是不如这帮成年累月都在杀人的畜生。

    倒下的人越来越多,围绕在宋襄公周围的太平军人数已然不到百人,但包括宋襄公在内。他们仍然没有后退,而是死死的钉在那里。男人们这会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他们只求自己的奋战能够多拖住这些畜生一会,能够坚持到天明。

    很多人临死前都在想同样一个问题:千户大人的援军到底何时能赶过来。他们的老婆孩子还能不能撑到援军到来的那刻。

    。。。。。。。。。。。

    “干你老子的,想要小爷的命,下辈子吧!”

    厮杀的人群中,一个手中紧握着一把柴刀的少年人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这少年人便是因失手伤了主人家儿子而被送到大牢等死的潘猛子,当日其被从德庆大牢交换出来后,因为年纪小。身子太过瘦弱,周士相便没有让其呆在陈默手下的死士队伍中,而是送到了后营交给宋襄公安置。

    在太平军的后营中,潘猛子第一次将肚子吃得饱圆饱圆,也因此愿意死心塌地跟着太平军走。后营南下的路上,潘猛子报名参加了保安队员,这么做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想出人头地,而是想报恩。报答太平军给他的饱饭之恩。

    原来发给潘猛子的那杆木枪早在几天前的突围战斗中折毁,这把柴刀是他在玉台寺的柴房中找到的,为了让这把已经生了锈的柴刀变得锋利些,潘猛子足足在石头上磨了半天,直到刀身发出精光为止。此时,这把柴刀上满是血迹,木柄更是因为几次用力过猛而变得松动,刀身似随时都会突然飞离木柄。

    潘猛子从来没有杀过来,几天前的突围战斗中他见过死人,可却没有杀人,木枪的折断还是因为倒地摔在地上导致。今夜,是他第一次真正的战斗,也是第一次杀人。

    杀人的感觉是什么,潘猛子早已忘却,他只知道自己的的确确用柴刀劈中了一个清兵的下巴,也清清楚楚听到了那名清兵的惨叫声,可是现在任他怎么感受,他也无法说出杀人到底是种什么滋味。形势也容不得他静下心来去体会杀人的滋味,更不会让他有时间去回忆。四下到处都是蜂涌而来的的清兵,他得不断将柴刀挥起再劈下,虽然这个动作并没有让他再次杀死第二个清兵,却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

    挥刀、劈下、挥刀、劈下。。。。

    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动作让潘猛子的手臂变得酸麻,也让他的心神变得麻木,直到又一次挥刀臂下时感到手臂猛的一沉,虎口也被震得生疼时,他的眼睛之中有了光茫。

    我杀了两个鞑子,我杀了两个鞑子!

    潘猛子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喉咙里发出不知名的狂呼声音。他的脸上、身上无一不被鲜血溅到,浑身上下如同从血水中爬起一样。而在他的前方,一个身材魁梧的清兵正抱着脑袋在那哀号惨叫,火光的照映下,所有人都看得清楚,那清兵的脑袋已然被开了瓢,鲜血和着乳白的脑浆流了他一脸。

    战斗还在继续,厮杀也还在继续,一个清兵的死亡并不会影响其余清兵进攻的步伐。山下面的号角声越来越近,山下传来的喊杀声也越来越响。(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线

    后山鏖战之时,前山圭峰阁、千手堂、水月宫等处山门前清军和太平军也正在厮杀一片。

    与后山薄弱的守卫力量相比,前山集中了后营几乎所有的能战之兵,几处险要据点的人手加起来有一千五六百人之多。这当中,除了赵四海手下残余的百多名战兵,便是400多人的保安队员和200多人的库军,余下是从各营征发的老弱男丁。

    为了有效抵御并杀伤清军,赵四海将兵力做了分配,沿玉台寺山门至大雄殿部署了三条防线,第一条防线以战兵和保安队员为主;第二条防线则以库军为主;余下人手都集中在第三条防线,也是最后一条防线,一旦大雄殿前广场失守,后营在玉台寺的抵抗便算崩溃,残存的数千老弱妇孺也将尽陷敌手。

    连续几日,赵四海和宋襄公调集了寺中所有能动的人手,分别对三条防线做了加固,凡是能通人的道路都被山石遮挡,两侧还安放了无数滚木和石块,为此拆除了寺中本就不多的几座残破大殿,气得栖林老和尚连着数天都没咽得下一口水,左右僧人时常能听他念叨什么浩劫不浩劫的。

    因第一道防线是依玉台寺前上下山的台阶所建,也是进出玉台寺的唯一通道,此防线一旦失守,清军便无须再仰攻山上,而是直接可以破开山门攻入寺中,因此赵四海在第一道防线上配备的兵力最多,这些兵力也是后营目前能拿出来的最为精锐的人手。

    后山大乱时,部署在第一道防线的太平军士兵虽然也感到慌乱,但比起后山那些老弱妇孺的恐惧和惊慌,他们明显要镇定许多。经历了数天前突围大战的生与死,经历了数次击败清军进攻的战斗,这会无论是战兵还是保安队员,又或是那些库兵。对于包围的清军已然没有先前那么恐惧和紧张,面对山下蜂涌而上的清军也没有半分胆怯。

    紧张命令赵武带一队人赶到后山增援宋襄公后,赵四海便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一道防线上的所有后营将士也都做好了战斗准备,这个时候不用任何人提醒,他们也知道山下的清军一定会趁着后山大乱攻上来。

    “熄掉山上的火堆!”

    因前几次在清军攻山时动用了箭手,甚至还有铳手抵近射击,给后营造成了一些损失,因此在听到山下清军号声响起后,赵四海立即命人熄掉山上的篝火。以免士兵被清军借助火光用弓箭射杀。

    相较宋襄公,曾在李成栋军中效命的赵四海战场经验和指挥能力要强得许多,他一边趴在那观察上山的清军距离,一边喝令手下:“把清狗放近一点再放滚木,别急着推下去!”

    滚木是赵四海手中仅次于震天雷的利器,狭窄的山道上,从高处抛落的滚木绝对是一件杀敌阻敌的利器,在前几次的战斗中,滚木便为后营成功守住玉台寺立下了大功。不过前几次的战斗中因为士兵太过紧张。导致滚木的消耗太大,而寺中能够拆掉的建筑又没有多少,因此滚木数量已经不多。

    负责施放滚木的士兵在听到百户的命令后,忙调整了呼吸。静静的看着由远及近的清军。

    依如前几次,清军冲在最前面的仍是绿营兵,在后的则是汉军旗,不过和前几次不同。这一回冲在前面的绿营兵身上赫然都披了棉甲,几个把总身上更是套了铁甲。

    “放箭!”

    在距离太平军不到百步距离时,清军的弓手便向着山上射出了箭枝。几乎每前进十步,都会有清军的一轮箭雨伴随。

    为了彻底夺取玉台寺,吴进忠从新会城调来了200名弓手,加上军中原有的150名弓手,足足350名弓手同时对山上射箭,虽然因为仰攻和黑夜的原因,大多数箭枝并没有射中人,但不时落下的箭枝还是压得上面的后营将士抬不起头来,更有二十多名士兵被箭枝射中发出惨叫。

    “狗日的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