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儿不为奴-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默手下那六十几个死士在各营整编完后被带到了县衙,整编五大营后,周士相对这些所谓死士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便让其中一半人出营回乡,余下人则编了一伍,由陈默担任伍长,仍是小旗,并未晋升。平日也随近卫营一起行动,不过却担负着另一个任务,就是充任剌杀之职。(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坚城
ps:看《汉儿不为奴》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剌杀,古往今来便是战争的一种手段,甚至也是政客经常使用的手段,两军交战相持不下时,剌杀敌方将领往往会打破战局的僵持,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淘汰死士中的一半老弱,只留一半精壮,周士相的目的很简单,他是想让这支死士小队向后世特种兵转变,专伺战场搅乱及斩首任务。
鉴于一直以来对陈默手下这帮人没有足够重视,完全是放养状态,从而导致死士队伍并没有在战事中发挥作用,甚至还沦为“绑票大盗”陈默个人抢劫发财的工具,周士相便费了半天功夫,整理出种特作战的训练办法,明令陈默今后严格按照此训练办法训练手下。这个训练办法的核心就是团队意识,周士相要的是特种部队的协力运作模式,而不是江湖人士的混战厮杀。
让周士相意外的是,大字不识的陈默竟然对他提出的特种作战理念领悟极快,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虽说有些方面还是不尽如人意,但毕竟开始按照周士相的要求训练部下,这让周士相颇是满意,打消了另调人手组建特种作战小队的念头。
既是当作特种兵来训练,今后执行的也是特种作战任务,周士相当然希望为陈默提供尽可能多的装备,不过他印象中的后世特种兵的武器装备就是他画得出来,也是造不出来的,只能暂时配备一些如攀墙铁钩之类的工具。等到香山县后,周士相想派人到澳门采购一批短铳供特种小队使用,若是没有,便尽可能的请人打造一批弩箭出来。
弩箭的威力在短距离相较弓箭要强。命中率也高,最适合出其不意的剌杀。可惜现在营中只有三十张弓,并没有弩,所以只能日后再行配备,弓伍的那些弓手也都是半吊子,没一个称得上神箭手的,不然调几个到特种小队也能当狙击手用,这样就可以在战场上直接射杀敌军将领,比之潜入暗杀要安全得多。
骑兵队虽然人数也只有三十多人,不过周士相却给的是一队的编制。队正是大樵山老弟兄出身的朱二。朱二有个大名叫干,听着像是猪肝,所以朱二不喜欢人家叫他的大名,因自己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喜欢人叫他朱二哥,或朱二兄弟。
和葛正、葛义兄弟二人一样,朱二早年干得也是落草为寇的事,算起来和陈默倒是同行,最喜绑那些大户人家的女眷。这么多年下来,仗着自个年轻时在马帮练就的一身骑术,愣是没叫人逮住过,比起失手陷在大牢险些叫砍了头的陈默。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大樵山出身,又会一身骑术,且当年又干过土匪,为人机灵。这几个条件加起来,朱二便是骑兵队正的不二人选了。
骑兵队一组建,朱二就接到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带人潜往新会一带探查清军动向,并派人联络正在转进的后营,让后营在新会西南一带潜藏,并请宋襄公从营中分出一些人手接应即将从高要运去的粮食。
香山县与新会同属广州府,从地图上看,新会乃是广州门户,卡在广州与肇庆府之间,其地水陆交通,乃四邑汇集之地,更是珠江三角州的要冲之地。太平军欲往香山,必经新会,除此,只有横渡谭江一途。
谭江又称君子河,其与西江、东江、北江合称广东四大水系,西江、东江、北江三江合流为珠江,广州府所辖大半县境便在这珠江三角州上,香山县便是这三角州最南一县。新会地处谭江下流,谭江在新会县双水镇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口注入黄茅海。
周士相身为新会人,自然知道新会境内水系流经情况,可知道归知道,对于如何过新会,他却是拿不定主意。
新会本是小县,有明一代以来,新会城墙如同粤省大多县治一样不算高大,可自清军入广东占领广州,南明军队败退到广东西部后,新会便因其地理优势成了广州府的门户。
自永历三年(顺治六年)后,清军便数次加固新会城墙,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从广西柳州领兵数万二攻广东,连下横州、廉州、高州,先后击败清总兵高虎、高州守将张月,尚可喜藩下副将陈武、李之珍、雷州总兵先启玉等清军诸将。李定国三月初三亲至高州,广东各地义师群起响应,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和督抚标兵皆不敢战,集中兵力防守广州地区,并向北京发去八百里快马急报,请求北京往广东增派满州大兵以抵御李定国汹汹来势。
因新会地处广州门户,新会得失直接关系广州能不能守住,故平、靖二藩便派遣藩下精兵强将驻守新会,守将为汉军旗参将由云龙,右翼总兵官吴进忠。此二将进驻新会后,便征发城中民夫加固城墙,使得新会城墙之坚固不亚广州府城。其时周士相在城中便日夜目睹清军驱使民夫筑城,每日城下累死而被拉到城外的民夫尸体多以百计。
与此同时,李定国原定亲率主力进攻广州,不料四月却陡生疾病,只得派部下大将吴子圣率兵进攻广州,等到吴子圣挥军抵达新会时,新会城早已被清军修得固若金汤,吴子圣连攻数月不得破城。十月,李定国亲率大军号称二十万攻打新会,先后采取挖掘地道、大炮轰城、伐木填壕等战术进行强攻,却无一不被城内清军识破击败,其后围城数月,终因自北方而来的满州靖南将军朱马剌所率满、汉兵到达不得不解围退走。
李定国大军围城期间,城内清军在粮草未断绝的情况下竟然杀人而食,以致秀才周士相父母妻儿皆遭惨死,至今想来,后世之人附身的周士相都为之痛心不矣。
痛心之余却是要复仇,然李定国大军都破不得新会城,凭太平军这区区两千多人又如何能破得了城。不破了新会城,后营老弱就不得转进香山,想要避开新会坚城,唯以大量舟船横渡谭江,可周士相又到哪里去找这么多船。(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
ps:看《汉儿不为奴》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肇庆是广州西面的门户,横阻高州、罗定;新会则是广州南边的门户,横阻雷州、廉州;此二地在广东清军眼中乃是必守之地,当初李定国一入广东时便是尽发大军直奔肇庆,结果却被肇庆总兵许尔显据城死守击退。二攻广东,李定国则是弃了肇庆城直奔新会,围城期间,时为秀才的周士相就听人说起过,老本贼此来新会为的是能从海上接应南明郑氏的水师,从而水陆合围广州。
李定国攻打新会的战略目的是否是接应郑成功的水师,时过境迁,并非当事人又无从知晓当日李定国决断的周士相自然无法知晓,眼下摆在他面前的是到底怎么越过新会这座坚城到香山县去。
渡过谭江并不意味太平军就进入香山县,前面还有一条西江,那西江比起谭江来宽了不知多少,江上又有广东清军新组建的水师,想要在清军水师眼皮底下将上万人渡过江去,听上去就是痴人说梦。无法渡江,留给周士相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了——拿下新会城,然后从陆路直抵香山。
李定国攻新会城采取的是典型的古代攻城手段,诸如蚁附攀墙、伐木填壕、挖掘地道、以大炮轰城等,可这些手段最后无一成功,由此可见新会城墙是何等的坚固,新会守军又是何等的精锐。不过当日周士相亲手手刃了守将由云龙,没有了由云龙的新会守军是否如迎战李定国大军时那般强悍,就是个未知数了。
高要离肇庆太近,太平军虽然在之前的一系列运动中,成功迷惑了肇庆府内各县驻防绿营。但随着时间流逝,最终,肇庆总兵许尔显还是能够从太平军运动的迹象判断出这支人马的底细,因此高要城并不能久留,最迟再过三天太平军就要离开高要往新会方向转进。
宋襄公率领的后营老弱虽然避开县城,只在乡间山野行动,但此时恐怕也到了新会西南的山区,那里也并非安全之地。周士相必须马上率部脱离与肇庆清军的接触与后营会合,否则,后营那边恐怕就会有大麻烦。毕竟后营的能战之兵太少。只赵四海手下那三百人,真要是碰上大股清军,凶多吉少。
没有其它选择的周士相将通过新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陷阵营,他找来铁毅,让他将营中现存火药的大半全部赶制为颗粒火药,并马上在城中搜寻上好的木料打造两口大棺材出来。对这两口大棺材的要求,周士相只一个,那就是必须完全密封,绝对不能漏气。
铁毅对周士相要打造棺材的目的有些疑惑。当周士相告诉他准备以爆破手段炸毁新会城墙时,他有些惊讶,随后一脸郑重的领命而去。先前陷阵营只在罗定城墙做过两次小型爆破试验,用来装埋药子的是陶灌。虽然爆破效果让众人震惊,但铁毅在之后的战事中却没有机会尝试用爆破的手段炸毁过城墙。
这次周士相亲口告诉他要对新会城墙进行爆破,且一次要用两口大棺材,内中装药量几近营中药子大半。这要是爆起来,威力定然是惊人的。但正因装药量太大,铁毅也不免忐忑。担心爆破会失败。周士相说得明白,如果不能爆开新会城墙,太平军就将陷在清军重围之中,到时大伙谁也活不了。
事关全军生死,铁毅自然慎之又慎,回营后即刻带人将城中一家棺材铺的掌柜和伙计全部抓了过来,又将铺中上好的几口棺材带了过来,连夜就让人对这些棺材进行改进,厚实的木料足足加了两层,松胶之类的更是刷了又刷。制成后将棺材放进水中,里面放上石灰,泡了一夜后再拿上来,看到石灰没有浸湿,铁毅才算松了口气。
两口棺材太大,也太重,十几个汉子方能用绳子将一具抬起,带着这么两个大家伙上路,困难可想而知。周士相在得知棺材制好后,连忙派人将从城中车马行征发的十几匹驽马全部交了铁毅,这十几匹驽马什么东西也不拉,就拉这两口棺材。
太平军是在17日那天出城的,那天,城中不少百姓都看到了那两口被十几匹马拉着的大棺材,纷纷猜测这棺材里装得是太平军的哪个大人物,却不知里面空无一物。
出城时,各营的高要新兵都对离开家乡有些不舍,更是有一些新兵存了逃跑念头,不过在各伍小旗和军士的严加看管下,却是没几个家伙能够逃脱。
“吃了老子的饭,当了老子的兵,就得跟着老子干!”
这句周士相曾无意对部下说出的话,现在成了不少军官经常在新兵面前叫嚷的话,每当这句话响起的时候,总会伴随军官和老兵凶恶的眼神,甚至还有军官会装模作样的将刀抽出一半来。这种做法固然和周士相心目中的“人民军队”相去甚远,但却合了太平军眼下的局面,不这么凶狠的话,鬼知道那帮新兵到时会跑掉多少人。单是跑了就跑了,怕得却是这些已经多少知道太平军底细的新兵向清军报讯,这个是周士相绝对不能接受的。
邵九公的雄威营是最后一个出城的,并且承担垫后的任务,虽然派出去查探的军士回报说肇庆清军并没有出城,但周士相还是让邵九公做好了一应准备,让雄威营始终和前营保持半天的距离,以免肇庆的清军咬着太平军不放。
打仗,周士相不怕,但现在他却不能打,和后营会合才是前营的当务之急。出城前,太平军在城中散布了大量假消息,用意仍是在迷惑清军,使得太平军的真实意图能够多隐瞒一段日子。
从县衙和大户人家征发劝输的粮食前后装了足有百辆大车,由近卫营负责押送,为此几乎将高要城中所有的车马全部征发,另外还征了三百民夫负责搬运。对这些民夫,周士相和从前一样也给了许诺,只要把粮食送到,他们就可以回家。
高要往西,初时还能见到一些村落,再往西走却是不见人烟了,荒废的土地、已成废墟的村落到处都是,除了偶尔从地里飞出的鸟群和一两只野**兔,便再也看不到活物了。
广东全省大半水系发达,大江大河多,小河小溪也多,太平军驻扎的时候,边上小河小溪里的青蛙、蛇之类的基本被抓了空,这让周士相很是感慨,广东人爱吃蛇真是不假。
那日镶蓝旗汉军佐领向国庆是往高要城西跑的,葛正带人追了十几里便不见了他们的踪影,太平军在高要城的那几日,周士相又相继派了几队兵沿着城西的官道两侧搜寻,但除了一块被撕碎的布带,并没有其他发现。
对向国庆这帮人逃到哪里,周士相不如部下们那样紧张,高要往西是雷州方向,雷州的清军前些日子刚被凌海将军陈奇策重创,想来他们也是没有能力对太平军形成威胁的,唯一能对太平军形成威胁的只有肇庆的清军。
许尔显是辽东老卒出身,是尚可喜麾下的一员悍将,不过其驻守肇庆的兵马并不多,太平军接连在肇庆境内行动,全歼了四会营兵,拖得另两股绿营晕头转向,想来在没有最终确认太平军的底细和行动意图前,许尔显不会轻易出城,毕竟肇庆城的得失比太平军要重要得多。再说,许尔显当年能够击败李定国大军,凭的就是肇庆高大的城墙,他真要弃城出战,凭他那点人马显然不够李定国喝一壶的。
邵九公、李辅国这两个绿营军官在归降周士相后,都被周士相盘问过,从他们口中,周士相大致对广东清军力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从前还是新会秀才时对大清兵无比强大感到恐惧不同,现在的周士相对清军根本不害怕,而且他知道广东的清军力量并不似从前听闻的那么强大。
广东清军目前是由三股人马组成,主力也是核心人马自然是平南王、尚可喜麾下的汉军旗藩兵,但二王麾下的藩兵并不是太多,加在一块大抵只有四五千人。除却藩兵外,广东总督李率泰掌握的督抚标兵是广东清军的另一支劲旅,兵力当在2000人左右。余下就是兵员庞大,但却因为分散驻于各地的绿营兵,大致兵力总数在两万到三万之间,另外还有新组建的广东水师,兵力在3000人左右。几股人马加在一块,广东清军的总数便在四万人左右。
四万人单独拿出来,再来十个太平营也不是对手,好在广东一省并非清军独占,东南有郑氏在潮汕虎视眈眈,西南沿海又有明军水师、义勇袭拢,西北更是直面拥兵十万的李定国大军,高州、廉州、雷州等地又有南明其他军队盘距,这些人马的存在直接分散了广东清军的力量,使得广东清军无法在任何一面对明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只要南明永历天子存在一天,广东清军便不可能尽占广东全省。相较广东局面,眼下的湖南战场才是明清双方的焦点。(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二章 蚊虫
一千多个收藏,订阅的成绩却让骨头欣喜,看来骨头不是没有读者支持!
我会努力更新,弥补前段时间因母亲开刀而停更的遗憾,也请更多有能力支持正版订阅的读者朋友能够多支持骨头一点,我想,你们是有能力的。
感谢这几天打赏的几位读者朋友,谢谢你们!在此不一一列名了,免得说矫情。
。。。。。。。
李定国的大名在后世是赫赫有名,可在现在,周士相不得不承认远在湖南战场,率领大西军主力的秦王孙可望才是南明抗清的中流砥柱。历史上孙可望最终降了清,由此导致南明局面江河日下,可孙可望到底是在哪一年降清,周士相就不清楚了。
不过正如周士相在罗定时对宋襄公所言那般,孙可望降清这件大事恐怕也不远了,否则何以永历朝廷的兵部职方司郎中程邦俊突然没了人影,李定国留在高州主持局面的大将勒统武也没了音讯,奉四府巡抚张孝起命令准备接收罗定的雷先楚和庞天赐又为何对高州的事语焉不祥?
周士相明着顶了雷、庞二人,甚至以流寇自居,那四府巡抚张孝起怎的就对罗定一点动作也没有?合理的解释只有高州是一座空城,张孝起无兵可派,又或者是永历朝廷有什么大事牵制了这位四府巡抚,让他无力腾出手解决近在咫尺的一帮土匪流寇。
这件大事,恐怕就和孙可望有关,不然有李定国大军撑腰,有李定国大将勒统武坐镇,张孝起又怎的对区区几百人的太平营无可奈何。
孙可望几时降清,周士相不知道,南明只坚持了十几年而亡的事他却是知道的,今年已是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从时间上看,离南明灭亡恐怕也就是几年的时间,结合孙可望降清后,李定国尚又支撑了几年,所以周士相有理由相信,他一直担心的秦王孙可望降清不是在今年发生就是在明年发生。在此之间,孙可望和李定国肯定会有一战,要么是一心想要自立的孙可望胜出,要么就是一心扶保朱明的李定国胜出,可无论二人哪个胜出。对南明抗清的事业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大敌当前,自家却因权势而自相残杀,凭的消耗已然不多的汉人元气,甲申以来,大明便陷入了兄弟相残、同袍内讧的怪局面,一步步的将大好江山送给满鞑子,十二年过去,悲剧却要再次上演,周士相除了痛惜之外仍是痛惜。因为他无法改变那些大人物的想法,也无法用自身的力量去阻止这场南明大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自己所能率领太平营投身这场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的抗清事业中。为的只是对得起自身所流的炎黄血液,为的只是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先辈。
前世,他的身份证上印着是一个“汉”字,今世。不用任何身份证明,他也是一个汉人,是一个和鞑虏有着家国血仇的汉人。
一世为汉。世世为汉,子子孙孙都是汉!
周士相是汉人,更是一个男人,也是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上告列祖列宗,下告妻儿:要么我生胡死,要么胡生我死!
血海深仇注定周士相无法苟活,无法去用自己的见识做一个大清的顺民、富翁又或大官,他能做的只有杀人,杀更多的鞑虏,直至倒下那刻。
曾经周士相做过一场梦,梦里他满身是血的倒在新会城外那座高大空坟的不远处,他依稀记得梦中的自己当时已经无法说话,呼吸也极度困难,可仍是死死的向前爬,一点一点的向前爬,为的是自己能够死在爹娘身边,死在妻子和儿子的身边。。。。
干他娘,日他娘,干了!人死吊朝天,干他个娘的!
新会城,我周士相一定要拿下,不为别的,就为报仇!
。。。。。。。。。
与后世广东行政区域划分不同,如今的一县地盘实在是大,诸如周士相为太平军谋定的根据地香山县,放在后世足足有三个市一个特区存在,可在这个时代,那么大的地盘都只归一县所有。
高要县同样也是如此,在后世高要县境起码有几个县存在,现在山山水水都归一个高要县,人口相较后世更是少得可怜,除了高要县城,太平军西行路上,周士相便再也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村镇。越往西行,越是荒凉,百里无人,所见也从平原丘陵变成连绵山区,官道早就残破不堪,大半时间太平军并不是在走,而是在推。山路之上,车马行进的速度可以用蜗速形容,人再急也没有办法,只能一点点的往前移。好在前方并没有清军拦截,后方雄威营也没有发现有清军从高要追来,只要天公作美不下雨,再用四天,太平军就能踏入新会境内。
天热,肉食根本无法保存,从高要城缴获的猪羊本就有限,早就被将士们吃了个精光,又哪里会舍不得吃变臭呢。发现各营军士在扎营时都喜欢到边上的小河小溪抓蛇抓青蛙后,周士相索性让百户们专门组织几队兵去抓,抓回来后统一用大锅倒上菜油,放上盐煮,然后由伙兵们给各队分去,以此来弥补没有肉食却要不断行军而导致的体力消耗。
不仅是蛇、蛙,鱼虾更是要抓,虎捷营干得最狠,直接将一条小河头尾堆了坝,然后两三百人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舀水,费了老大功夫竟真的将这段河给清光,捕了近千斤的青鱼、草鱼出来,当夜全营弥漫着鱼香味。周士相也吃了一条青鱼,虽然没有后世的酱油、辣椒、也没有葱花生姜,仅仅是放了点油和盐,可吃着就是无比的鲜美,整整一条足有五斤多重的青鱼竟被他一人吃了大半。
22日,太平军在经过五天行军后,到达高要最西边的羚羊峡,这羚羊岭地位峡谷之中,有居高扼要之势,高要县名也是从此地得来。在进入羚羊岭前,周士相命前面的震虏营派了一队兵进去查探,确认没有清军伏击后,大队人马才随后进入。当夜,全军就在羚羊岭进了一夜,天热,晚上不盖被子也不嫌冷,唯一麻烦的是蚊子太多,营中没有多少驱蚊的药草,所以夜里官兵拍打蚊子的声音是此起彼伏,直至下半夜方才听不见响声,却不是因为蚊子都被拍光,而是所有人眼皮子都抬不起来,只想睡觉,哪还去理会那些蚊子。
蚊虫最易让疟疾横行,受了一夜蚊子叮咬,第二天醒来脖子、手上都是大泡子的周士相第一时间就是召集各营百户、试百户军议,军议的内容却不是行军,也不是打仗,而是如何防蚊虫叮咬。(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
军中无小事,行军打仗是大事,衣食住行也是大事,蚊子叮咬看着是小事,可在周士相看来却是和攻城拔寨相等的大事。要知道疟疾的产生大半就是蚊虫叮咬造成,一旦军中流行疟疾,虽说疟疾的致死率并不高,可正常人哪经得住天天发烧打摆子,动不动就上吐下泄的,在没有有效医疗手段,如抗生素的情况下,想要疟疾完全治愈靠得只有时间和病人自身的体能,除此之外再无办法。
而太平军当下缺得就是时间,执行得又是千里转进任务,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军中发生疟疾,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即便没有发生疟疾,士兵天天睡觉时被蚊虫叮咬,如何休息?没有足够的睡眠就没有足够的精神,没有足够精神,又如何能在白天行军,又如何能和前面的清军厮杀。鉴于此,周士相便有必要召集各营高级军官军议,集思广议,以便能够找出一个防蚊治蚊的好办法。
除雄威营外,其余四营百户、试百户在得到命令后都赶到了位于羚羊峡最高处的千户所,说是千户所,也就是临时搭得一个窝棚,拢共也就能挤十来个人,多一个都不行。
千户所边上还搭了一个木制的了望台,专门有几个眼神好的士兵负责了望。从了望台往下看去,峡谷内外一览无余,任何人想要潜进峡谷而瞒过了望台上的太平军都不可能。
众百户和试百户们情况不比周士相好,一个个不是这里被挠得红通通一片,就是那里被蚊子叮出几个泡子来,再一问,基本上都是下半夜才睡着,上半夜全忙着在那拍打蚊子了。
这帮高级军官坐下后,一个个萎靡不振,就是平素最能熬的横肉葛正和秃子蒋和也耷拉着脑袋。提不起精神气来。
周士相看在眼里,心下叹口气,他不怪部下们如此不堪,因为这不单单是被蚊子叮咬的事,而是自高要出发后,白天大半时间都在行军,光是行军并不算什么,问题是原本应该休息的夜间却因为蚊子叮咬而无法安睡,休息不好,人困马乏的。人如何吃得消?现在这些部下们还能坚持,再这样熬上个三五天,到时任你是铁打的汉子也得趴下。
身为千户,身为这些人的首领,周士相有责任也有义务替部下们排除非战因素的干扰,因此他将召集众人来的目的简单说了。
一听千户大人找他们来是为商量如何防蚊子的事,众百户们并没有感到小题大作,而是人人深以为然,葛正一脸向往的说了句:“要是有蚊帐的话。大伙就不必受这苦了。”
闻言,秦智生苦笑一声:“咱们这是行军打仗,你当是在家享福,还蚊帐呢。荒郊野岭的你上哪弄蚊帐去?再说这么多人,要多少蚊帐才够用?”
葛正讪笑一声:“我不是随口一说嘛。”
“蚊帐咱们眼下是弄不到的,就是弄到也不可能给所有人都用上,你们还是想想其他的法子。要切实可行的。”周士相强调一定要能实用的,不实用的法子提都不用提。
众人听后都思索起来,不一会。彭大柱突然一拍脑袋,叫道:“千户,我记得那些大户人家好像都备有香炉,炉内的熏香味儿不但闻着特别好闻,还能驱蚊和苍蝇,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香。”
话音刚落,边上的王有喜翻了个白眼,呛了他一句:“你都说了那是大户人家才备的,平民百姓家中谁有那玩意?再说那香肯定值不少银子,咱们哪有这么多银子去买?”
被王有喜这么一呛,彭大柱忍不住便要反驳,可刚要说话,却被周士相摇头制止了,周士相道:“不是银子的事,大柱兄弟说得这香我听说过,不过这香咱们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我听人说过,那香都是省城那边才有的卖的,咱们总不能跑到广州去买吧?”
彭大柱想想也是,乖巧的闭上嘴,铁毅见状,说道:“千户,这蚊子叮人可不分,所以富人有富人的法子,穷人也有穷人的法子,从前我跟弟兄们在矿上时,就是用的艾草驱蚊。”
一直在军议上不怎么说话的林再生难得开口附和道:“对,艾草有用,除了艾草,好像还有什么食虫草、藿香之类的都能驱蚊子,有的是直接放在屋内用,有的是晒干点燃,不过味道呛了点。”
“味道呛不要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