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掌柜的胖婆娘不知道旗兵的厉害,傻呼呼在那看,吓得掌柜的赶紧把她拉到一边,连连摆手,示意她赶紧到后院躲着。

    。。。。。。。。。。。

    真叫掌柜猜着了,来得这帮外省兵还真是辽东来得旗兵,正儿八经靖南王爷麾下的汉军镶蓝旗兵。

    这帮汉军在省城不敢放肆,因为好多眼睛盯着呢,王爷们也怕朝廷怪罪,所以对他们管得紧,平日倒也不敢多嚣张。可出了省城,这帮汉军们却立时成了大爷,横得很,没人敢得罪他们,也没人敢招惹他们,更没人敢管他们。赶了几十里路,好不容易摸到这高要县来,汉军们哪有不快活的道理。

    看到这帮旗兵老爷在自家店里海吃胡喝,掌柜的实在是肉痛,偏偏还没处诉苦,脸上还要始终挂着笑容,免得被哪个喝醉了的旗兵大爷给揍上一顿,那可当真是赔了酒菜又折了自个了。

    四海酒楼这般情况,邻对面的客来也差不多,若时这会敢有人冒然闯进来,还以为进的是同一家呢,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大兵,还有目瞪口呆的伙计以及满脸肉疼的掌柜。

    。。。。。。。。。。。。

    这边两家酒楼被镶蓝旗的汉军害苦了,那边街上的行人和别的店铺也没躲过他们的祸害。

    “站住,给老子站住!”

    “官兵抓贼,还敢跑!”

    存心要敲诈百姓,捞点银子花花的旗兵沿街大张旗鼓的叫喊,根本没把闻讯而来的高要县衙差役放在眼里。那些衙役们也都鬼精得很,知道惹不起这帮旗兵,哪个肯过来,都躲在远处看着,不时派人回去向县尊禀报看到的事情。那边知县秦明一听来了旗兵,也吓得慌了手脚,派人到本县驻防绿营那打听情况,可得到的消息却是本县的驻防千总正领着旗兵们往西城去呢。

    完了,完了!

    秦明不用想也知道那帮人是想干什么,下面人问他怎么办,他能怎么办?把人都轰出去,然后躲在后衙什事也不问。

    莫问闲事,莫问闲事。。。

    。。。。。。。。。

    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外省兵,可把高要城中的百姓们吓坏了,原先以为这些外省兵只是路过高要,但随着什么“官兵抓贼”的叫嚷声,百姓们再转不过弯来也知道这帮兵爷要干什么了。

    正在街上的脑子转得快的立即悄悄溜走,或躲到街道两边的店铺中,脑子转得慢了一些的却没这么幸运了,那些原先还叫着“官兵抓贼”的外省兵突然全部停了下来,然后一个个把脸一拉,从腰间抽出长刀,两三个一伙就开始行动了。躲起来的以为能躲过去,结果旗兵们是直接破屋入户,什么地方也没放过。手无寸铁,又吓得半死的百姓就这样被有备而来的镶蓝旗汉军肆无忌惮的勒索。

    “你手上这茧子怎么看着像是拿刀的!”

    “军爷,冤枉,冤枉,小人种地的,可不是拿刀的。。。”

    “不是?!他娘的,老子吃的就是这行饭,难道还能冤枉你不成?狗日的,不老实,老子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军爷饶命,军爷饶命。。。”

    “身上带银子了吗?”

    “没…没…”

    “弟兄们,这人就是明军的奸细,拿下了!”

    “别…军爷,小人有银子,有银子!”

    “算你小子识相,滚!”

    “。。。。。。。。。”

    城中到处都是凶神恶煞的镶蓝旗汉军,把个城中闹的是鸡飞狗跳。不时还传出女人孩子的尖叫声,还有那“扑通、扑通”的踹门声,锅碗瓢盆摔落的声音更是彼此起伏。

    但凡是个人,不管是城里的居民,还是来做买卖的,又或是探亲过路的,无一例外,只要被汉军旗看到了,就马上被抓起来恐吓,不给银子休想躲过去。

    一个从肇庆府来办事的商人正好和他的伙计经过高要,原是想进城吃饭的,哪知道不走运,前脚刚进城,后脚汉军旗就来了。

    初时,这商人还没以为会发生什么事,进城的毕竟是官军,又不是土匪有什么好怕的。但等到那些汉军旗开始满城勒索后,商人顿时吓得不知所措,因为他腰包里可是带着好几张银票,要是被这些旗兵搜去,那可就是血本无归了。

    那伙计看见到处是官兵抓人,吓得腿都有些抖了,主仆二人寻思得赶紧离开这,正要逃时,却见一个佐领领着几名士兵已经冲他们跑了过来。

    “站住!”

    主仆二人吓了一跳,见对方目光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商人知道不好,连忙上前作辑赔个笑脸道:“军爷,不知叫住小民有何事?”

    那佐领问道:“你干什么的?”

    “回军爷话,小民是来探亲的。”商人不敢实话实说,他知道,只要自己说是做买卖的商人,那他今天一定要倒大霉。

    “探亲的?”

    那佐领不信,把嘴一咧,骂道:“既是来探亲的,那为何一看到我们就躲?”

    你们满大街的敲银子,我不跑能行吗?商人暗骂一声,嘴里却道:“军爷误会了,小民哪里有躲军爷了,小民只是正好要走而已。”

    那佐领听他这么一说,不由“嘿嘿”冷笑一声,阴阳怪气道:“是么?”

    “是,是…”

    见佐领面色不善,商人心中打了个突,恨不得马上就走。提心吊胆道:“这位军爷,小人主仆二人一向奉公守法,军爷们正在忙着抓捕贼人,小民就不耽误军爷办差了。”说完,对伙计急急吼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给军爷让路!”

    伙计闻言忙闪身让了开来,那佐领和几个手下却哈哈笑了起来,一个旗兵往主仆二人身前一挡,怪笑道:“想走?没门!”

    那佐领更是把脸一黑,喝道:“绑了!”

    商人大惊失色,伙计也吓得面无人色。那几个旗兵早备了绳索,不由分说就要将主仆二人绑起来。

    商人吓得拼命乱动,绑他的两名旗兵气得骂了句:“不要乱动!再敢动一下,要你好看!”

    商人苦苦哀求:“军爷饶命。。。军爷饶命。。。”

    那佐领“哼哼”道:“饶命可以,不过得看你识相不识相。”说着,手就要往商人怀中摸去。

    怀中揣得可是自己的全部家当,要是叫他们抄去,那自己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商人一急,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挣脱那两个按着自己的旗兵,撒腿就要跑,怎知脖子上突然一凉,一把长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伙计见了,“啊”的一声尖叫,两眼一翻,竟然晕了过去,吓得要绑他的两个旗兵以为死了呢。

    那佐领弯腰探了探那伙计的鼻子,发现还有呼吸,不禁气得吐了一口唾沫,直起身来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商人,骂道:“想跑!他妈的,敬酒不吃吃罚酒,老子看你活得不耐烦了!弟兄们,给这不开眼的家伙放放血!”

    “好咧!”

    旗兵们虚言恐吓、假装声势最是拿手,一个旗兵上前手腕一动,顿时,刀尖贴着商人的脖子便微微动了一下。

    商人只觉脖子一痛,只道自己要被砍掉脑袋了,骇得六神无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钱财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是命都没了,还要银子做什么!

    商人把脚一跺,带着哭腔求饶道:“军爷莫杀小民,军爷莫杀,小民有银子,小民有银子!。。。”

    此言一出,那佐领和手下顿时露出狂喜的表情。

    “他妈的,你早点识相,就不用受这皮肉之苦了嘛!”那佐领一边说着风凉话,一边往商人腰间摸去,“银子在哪?”

    “在小民。。。在小民怀里。。。”

    商人说完,一口气泄了似的,身子软绵绵的要往下瘫。那佐领忙叫手下扶住他,伸手便往他怀中摸去。这时,耳畔却传来喊杀声。声音由远及近。

    刁民敢反抗?

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汉儿不为奴》更多支持!

    “走,抓反贼去!”

    听到喊杀声,佐领脸上没有丝毫惊慌,反而格外兴奋,嚷嚷着就带着手下旗兵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沿途正在勒索百姓的旗兵听到动静也都是弃了那些没什么油水的百姓,喝三呼六的跟着佐领大人抓反贼去,一个个跑得飞快,唯恐手脚慢了叫那反贼跑了。

    “弟兄们,抓反贼去啊!”

    “休要跑了反贼,休要跑了反贼!”

    酒楼里正在海吃胡喝的旗兵们也一个个冲了出来,冲在最前头的几个旗兵眼里发光,嘴里咬着块肥腻的猪肉,那手中却赫然举着比人高的火铳。

    不多会,散于城中各处的四百多镶蓝旗汉军便往喊杀声响起的东城汇聚而去,速度之快怕是上阵杀敌都是不及。县衙一干小吏差役闻讯,却是一个个都骇得白了脸,不住的咒骂哪个不开眼的刁民竟敢和旗兵动手,他自己活腻了可也不能拉着全城百姓一块死啊!

    那帮子旗兵在城中小打小闹勒索也就罢了,总是出不了人命,毕竟高要乃是大清的治下,旗兵们再凶也不敢做得太过份,顶多是敲些银子,混些吃喝,可要是真的有了反贼,谁个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要知道四年前大清兵可是生生的屠过城的!

    吓得六神无主的小吏、差役们拥着主薄去找知县老爷商量怎么把这灾躲过去,可叫人失望的是,他们压根见不到县尊,在二堂那边就叫县尊从家乡带来的几个亲信给挡了下来,说什么也不让他们进去,说是老爷病得重,起不得床,叫他们别去烦扰。

    县尊不肯出面,没办法,有人又说要去找本县驻防绿营的千总,他是高要驻防千总,总不能眼看着旗兵们把高要给屠了吧。结果提议的人话音刚落,就有人把那绿营千总带人领着旗兵在西城勒索的事给说了,这一说,众人都哑口了:蛇鼠一窝,蛇鼠一窝,那绿营兵平日就在城中胡作非为,这会来了旗兵老爷,他们能不跟着混水摸鱼,这千总看来是指望不得,左右他们不是本地兵,哪个肯为本地人出力,又哪个敢得罪汉军旗的二大爷。

    完了,完了,这下完了。。。

    想到旗兵会借着反贼的名头屠城,一众本地的差役、小吏们急得都要哭了,主薄虽不是本地人,好歹却是有良心的,不比秦知县这般无情,乱了一会,知道自个这个主薄根本没办法制止外面的事,便只能提醒众人道:“大伙赶紧回去把婆娘娃子接到县衙来,迟了,怕要出事!”

    主薄这一提醒,一干差役小吏这才反应过来,旗兵们肯定是要借抓反贼的名头洗城,那些百姓他们保不了,唯今可做的还是赶紧趁着旗兵们没有动手之前把自家的亲人转移到县衙避灾,旗兵们再凶,可也没听说敢把县衙也敢洗了吧。

    众人千恩万谢这主薄之后便一哄而散。

    。。。。。。。。

    东城外,周士相看着洞开的高要城门,已经冲进去的秦智生部传来的消息让他眉头紧皱:城中怎么会有汉军旗的人马?

    就在两天前,周士相派在前面探路的几个士兵带回了一个来报信的青年,此人自称宋英,说是军情司大使张安在德庆招的手下,因探知高要守军情报特冒死赶来禀报。

    宋英因急于报信,白天又要避免沿途清军哨卡的盘查,当真是昼伏夜出,又唯恐暴露身份不敢跟百姓找食吃,见到周士相时,已是饿得不成人样,走路直打晃,但仍是咬紧牙关支撑着,唯恐叫太平营小瞧了。送他回来的那几个士兵私底下对宋英都很敬佩。

    周士相见宋英饿得不行便叫人取了食物给他,宋英真是饿得慌了,看到食物,也顾不上什么礼节,抓了过来就狼吞虎咽。待其吃完恢复了些精神后,周士相方才盘问于他,不过首先却是让其取出军情司的信物以便核验身份。

    张安从罗定离开时,周士相曾亲手制作六块木牌给他,木牌上都刻有一个字,分别是“仁”“智”“礼”“仪”“孝”“义”,周士相告诉张安,日后送情报时可给来人一块木牌,他见到木牌才能相信来人身份,若无木牌则杀之。这也算是简单的反情报措施,六块木牌上刻的字任谁看了都不会有疑心,但却是张安的军情司和周士相之间联系的唯一信物。

    宋英果然带了信物来,是那块刻有“孝”字的木牌,见确是自己亲手所刻,周士相方才信了宋英的身份,询问起张安的近况。宋英说了,却是知道不多,只知张安现在肇庆府,其他并不知道。

    周士相听后点了点头,对张安的表现很是满意,连自己的手下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想来也是初步摸到军情这一行当的要领,当然,若是连手下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就更加成功了。

    宋英接着告诉周士相,他受张安所派剌探高要县城绿营驻防兵力情况,经他探知,高要城中的驻防绿营只500多人,若太平营挥师直取,当可一战而定。

    听完这个情报后,周士相让人领宋英下去休息,然后招集葛正、铁毅、葛义、邵九公等总旗前来议事。

    葛正听说高要城中只有五百多驻防绿营,马上变得很兴奋,搓着手直嚷嚷:“五百多号清狗能顶什么用,大伙一涌而上,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他们淹死!千户,事不宜迟,咱们赶紧出发,然后一鼓作气打进去,娘的,末将就不信五百来清狗能挡住我们这么多弟兄!”

    “对,一鼓作气杀过去,抢了他高要城!”葛义最是支持兄长。

    “邵总旗,你们怎么看?”

    五百多绿营兵说多也不多,可说少也绝不少,若是要攻打高要城,势必前营全部出动,甚至还可能要动用火药爆破,不然绿营凭借城墙抵挡,缺乏攻城武器的太平营是拿他没有办法的。再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有自信固然是好,但也不能真的目空一切,凡事总要稳妥些好,要基脆弱的太平营可经不起一次败仗。(我的小说《汉儿不为奴》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一百零三章 总督

    小心归小心,周士相却不想泼葛正兄弟的冷水,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为他对顺利拿下高要城也很乐观,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误,拼着耗损不多的火药,拿下这座只有五百多绿营驻防的县城并没有多大问题。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想问问曾在绿营干过的邵九公意见,毕竟他对绿营的情况熟悉,有他做个参谋判断起来也有把握。

    邵九公在那盘算了会,将敌我双方的情况在心下做了个比较,然后很爽快的说道:“千户,高要城的驻防绿营应是些外地兵,这外地兵守城不会下死力,咱们若去打,应有七八成胜算。”

    听了邵九公的话,葛正兄弟顿时放了心,他们生怕这个江西佬拖后腿。这跟着周士相跑了几天路,兄弟二人却连一个清兵的鬼影子也没见到,周士相又不让他们去抢那些沿途镇子,部队携带的给养早耗得差不多,这再不找座城打一下,弟兄们只怕都要憋出病来了。

    “南下以来,我工兵营还未进行过城墙爆破,不妨拿高要城先开刀,也好叫鞑子知道我们太平营的厉害,不过,”铁毅对拿下高要城并不担心,倒是对肇庆府有些担心,“唯一可虑的是肇庆那边,若是咱们打了高要城,肇庆府的清兵不可能不过来,要是被他们缠上,那咱们可就麻烦了。”

    “麻烦什么?”

    葛正听后不以为然道,“咱们又不是死守高要城,不过是杀进去抢了东西就跑,他肇庆的清狗难不成还能跟咱们一路不成?况且千户大人早说了,咱们前营此次逼近肇庆,为的就是让他肇庆清军以为咱们是要打他府城,不拿下高要城吓唬他们一下,他们肯定不把咱们放在眼里,真要出来咬上咱们,那时才麻烦呢。”

    葛正所说是周士相半月前率前营从新兴镇离开时定的战略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前营集中力量向肇庆方向突击,扫清或吓退肇庆府辖各县的驻防绿营,从而使后营从相反的方向能够安全的向新会移动。此计划说白了就是以前营的行动来掩护后营,以佯攻肇庆取代太平营转进香山的真实意图。

    为了配合这个计划,周士相绞尽脑汁将后世铁军在长征途中的系列军事行动回忆了一遍,也照猫画虎的制定了诱敌、疲敌、伏敌计划,虽说自己的计划放在后世看简直幼稚得不行,可放在这个时代,周士相却坚信清军一定会被太平营的行动迷惑并被击败,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先进的通讯工具,也没有任何可以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试想在后世还有无线电报的时代铁军都能依靠惊人的耐力和速度迷惑并击败围剿他们的敌军,况这个还是冷兵器主导的时代呢。很多时候,太平营也许和清军只隔着几里的距离,可就是这几里路,在缺乏有效通讯工具的情况下,清军也很难发现并调集更多兵马前来围剿。

    最重要的是,广东地形水网众多,丘陵地形起伏不定,根本不适宜骑兵作战,因此广东的清军除了靖南、平南二藩手下的汉军旗有数百骑兵外,其余清军根本没有骑兵,有的也只是代步拉东西的驽马。李定国两攻广东时也多是出动步军,宁可多带战象兵前来也不愿多带骑兵,原因就在于广东地形不利骑兵作战,骑兵带来根本派不上用场。

    没有骑兵的威胁,在周士相的战术指挥下,太平营自然可以在清军夹缝之间左突右冲,将他们牵在鼻子后面。

    避免与兵力众多的清军交战,避免与清军打攻坚消耗战,避免与清军打僵持战,只以速度和耐力拖着清军跑,然后择机消灭他!

    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天时差,太平营也可以成功从清军眼皮底下跳出来,因为时代局限了对手。

    大明官军对李自成、张献忠组织了无数次大规模的围剿,动辄兵力数以十万计,可最终大明江山还是被官军眼中的流寇所覆灭,归其原因,便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在哪,长处又在哪,他们知道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而不是愚蠢的以己之短击彼之长。倘若李自成等人初始就以麾下的乌合之众和明军做正面决战,做一城一池的争夺战,只怕不用一年,他们便要去见阎王了。没了流寇的腹心之患,大明又如何会亡于满人异族之手。

    现时农民军的成功战例,后世铁军的再现,周士相没有理由不采用相同的办法,换个角度来看,太平营就是农民军,而清军就是明军,亦或是太平营就是红军,而清军便是白军,一模一样的处境,周士相若不用前人成功的战术,他脑子就真正的绣逗了。

    事实也正如周士相所意料那般,前营从新兴往肇庆方向前进后,因为没有刻意掩藏行踪,反而大张旗鼓,故很快被清军发现。肇庆总兵许尔显对这支突然从云雾山冒出来的明军感到很错愕,因为就在几天前,德庆守备唐三水刚刚兴兵收复了被南明李定国部夺取的罗定州城。

    从地图上看,罗定卡在高州明军东进的必经之路,不拔掉罗定清军,高州明军休想向肇庆发动攻势,可现在罗定刚被唐三水收复,高州那边明军也没有采取任何攻势,怎么就有一支打着南明旗号、士兵服黑的人马跑到自家眼皮底下呢?

    许尔显摸不透这支士兵穿着黑色军服的兵马到底是高州的明军还是南明其他的兵马,因此严令各县驻防绿营迅速予以探明,可各县绿营人马派出了一拨又一拨,报过来的消息却是五花八门,有说是高州李定国的兵马,也有说是两广总督连城壁麾下的督标,更有说是南明大学士郭之奇手下的人马,还有直接说是云雾山里钻出来的土匪,总而言之,汇集到总兵府的情报很多,可没一处是用确实的口吻来报的,大多是含糊不清,气得许尔显大骂一帮废物。

    骂完手下废物之后,许尔显却还是得打起精神来调兵部署,要不然让这支不明身份的人马杀到府城下或是在府内烧杀抢掠,他许尔显虽是汉军旗人,又是平南王的亲信,可也架不住总督府那边的压力,要是那位总督大人在往北京的奏折上捎上几句他许尔显的坏话,他许大人仕途怕就要到头了。

    。。。。。。。。。。

    许尔显真是忌惮如今的两广总督李率泰,因为这位大人的身份并不比那两位王爷差,不仅是汉军正蓝旗出身,当年更是蒙太祖皇帝青睐,将宗室女儿许与他做妻,因此算起来,这位李总督可是皇亲国戚。

    不仅聚了宗室女儿,李率泰更是战功赫赫,早年就跟从太宗皇太极征讨察哈尔、朝鲜,攻打明朝的锦州,又从贝勒阿巴泰攻打关内山东,因战功被提拔为汉军正蓝旗梅勒额真。顺治元年又兼任刑部参政,率领军队驻防锦州。四月,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大破李自成;又率兵攻略山东、河南,斩李自成的大将赵应元,迫使大顺军万人归顺清朝。顺治二年,跟从豫亲王多铎在潼关大破李自成,随后率大军南下,攻克扬州、南京,然后分兵平定苏州、松江等地,在此过程中,李率泰可谓是双手沾满汉人鲜血。

    顺治三年,李率泰跟从端重亲王博洛攻入浙江、福建,因功被封为二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顺治五年,郑彩进犯福建漳州、泉州等地,清廷命李率泰与靖南将军陈泰一起剿郑彩,克复长乐、连江二县。郑彩败走时,李率泰又斩获郑彩所任命的总督顾世臣等人。顺治六年,李率泰又北上征讨大同的叛将姜瓖,攻下保德,擒拿姜瓖的党羽牛化麟等人,因功再次加官拖沙喇哈番。

    顺治八年,李率泰被调到吏部,官拜弘文院大学士。顺治十年,清廷听从大学士洪承畴的推荐,授李率泰两广总督之职。如今距这位总督大人上任不过数月,上任以后,李率泰相继参劾了一帮在李定国进攻广东时作战不利的文武官员,并且时有和平南、靖南二王抗衡姿势,因其身份,尚可喜和耿继茂都不敢得罪于他。

    王爷都这样了,况许尔显这个总兵呢。纵然他也是辽东人,也为大清立了汗马功劳,可和李率泰这位皇亲比起来,简直就是奴才的奴才,在此情形下,许尔显又如何敢让那支不明身份的兵马逼近肇庆府城,在他的调派下,先后有新兴、四会、阳江等县的驻防绿营向太平军前营杀过来。

    然而在周士相的指挥下,前营依靠长途急行军和上下一心的凝聚力,硬是将这几支驻防绿营远远甩在后头,并且在四会县境内成功伏击了四会绿营,全歼把总以下380名营兵,取得了自罗定出发以后的第二场胜仗。

    四会之战也令太平营的军心士气大大提高,俘虏的绿营兵也壮大了太平营的实力,眼下,太平营总军力已经达到2000人之多,除非肇庆总兵许尔显亲率主力前来,否则肇庆府内各县的驻防绿营单独前来已然不是太平营对手。

    。。。。。。。。。。

    “葛兄弟说得不错,咱们这些日子仗打得是顺,可却从来没有攻占过一座城池,清军很可能会因此小看咱们,所以要我看,高要城不仅要打,且要打得狠些,争取一鼓作气就拿下它,如此,肇庆的清军才会感到害怕,不知道咱们有多少人,会不会再打肇庆府,如此一来,他们才会缩在城里不敢出来,要不然,今天这支清狗撵在咱们屁股后面,明天那支清狗堵在咱们前头,如何是个头?弟兄们又不是神仙,撑到现在已是难得,任谁看了都要夸一声精锐,再拖下去,弟兄们怕也撑不住了。”一直以来参加军议都不大说话的总旗秦智生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提醒众人经这半个月的行军作战,前营将士的神经和体力其实已经绷到了极限,若不能适当补充休养一下,只怕就撑不下去了。

    秃子蒋和听了秦智生的话,拍了拍了大腿,道:“弟兄们这些日子确是苦了,咱们也的确需要一个地方休整几日,再者,后营那边也要断粮了,咱们再不能筹到粮草,人心怕就要不稳了。”

    葛正一听,忙道:“既然如此,那咱们这就出发去打高要城,要不然后营真断了粮,老子手下那帮兵还不反了?”

    “弟兄们拼死拼活都是为了老婆孩子,只要告诉大伙后营的情况,弟兄们怎么也能再撑上一会,千户,下令吧!”

    铁毅起身看向周士相。

第一百零四章 夺城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汉儿不为奴》更多支持!

    军官们都赞同打高要城,前营的休整和后营的粮草问题也逼着周士相必须去打高要城,因此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打高要城的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同以前一样,军官、士兵对攻打高要城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对此,周士相也无可奈何,虽然他很想统一将士们的思想,给太平营来一次“三湾整编”,让太平营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但现实却容不得他这么做。一来军官成份复杂,二来时间也不容许,三来军中的读书人太少。

    自罗定出发以来,无论是前营还是后营,都是处在极度紧张和长途跋涉之中,周士相根本就没有可能将脚步停留下来对军队做一次思想工作,也没有可能对太平营的军官进行清洗。

    毕竟,太平营严格意义上是一支封建军队,将之视为后世军队不现实,而且统一思想可不是周士相一个嘴皮子动动就行了的,得有一帮专门的人来干这事,要不然就是把他累成猪样也不可能完成这事。再说,打生打死的都是那些土匪、绿营出身的老弟兄,这才刚有点眉目你就嫌人家匪气重,想要清洗他们,这他娘的算怎么回事?

    况且,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太平营这支由土匪组成,通过裹挟百姓而壮大的军队成功带到未来的根据地香山,和这件事相比,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

    只要能完成战略转移这个大目标,周士相可以容忍手下的思想混乱,可以容忍一些军官存在土匪思想,甚至可以容忍一些混帐行径。正如他在新兴镇处置纵兵抢掠的陈默一般,板子要打,头绝不能砍,至少在没有获得稳定地盘从而由“流寇”向“官军”转变前,除非罪大恶极,否则周士相都没有将人阵法的念头,反而要允许他们将功赎罪,让他们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用处。

    。。。。。。。。

    军官们想着到高要城发财休整,士兵们则想着到高要城为老婆孩子抢粮食,作战动力有了,精神自然就有,随着周士相一声令下,前营迅速集结由宋英带领向着高要城进发。

    为了达成突袭的效果,沿途所遇到的每一个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