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砺对破城信心十足,根本不惧会拿不下小小的芜湖城。在他看来,同样在海上为强的闽浙海寇比之当年的东江毛文龙差的太多,崇德二年他随太宗皇帝攻打皮岛,之所以将军不进,不是因为他胆小,而是因为毛文龙部东江军太过强悍,其兵员多是海上亡命徒和辽东家破人亡的汉人,甚至还有投靠明军的女真,所以陆战之力丝毫不弱八旗。反观闽浙海寇,固是与大清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战斗力却比当年的东江兵差的太多。这其中的原因便是当年东江有整个明朝为靠山,而现在的闽浙海寇却只能盘踞海上寥寥数岛,无论是声势还是地盘亦或人心所向都是远远不及东江的。所谓此消彼涨,便是这道理。

    “山东兵攀城了!”

    图海忽然叫了一声,金砺拿千里镜看去,果然,山东总兵王一正麾下的披甲兵正奋勇攀城。

    “上得城头,这芜湖便是我们的了。”

    金砺放声笑了起来,但很快他的笑容却噶然而止。他笑不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攀城的山东兵被城上的浙寇赶下来,而是他发现,城上的浙寇竟然没有任何反击!

    “这?。。。”

    金砺愣在那里,图海也呆在那里,他们看到率先攀城的山东兵不损一兵一卒就上了城头。

    “坏了,芜湖是空城!”图海叫了起来,“张煌言跑了!”

    很快,山东总兵王一正就证实了芜湖是座空城,他禀报说,城内空无一人。城上除了插满旗帜外,那些竖立的长矛都是些削尖了竹子,偶然探出来的明军也都是穿着明军衣服的稻草人。

    金砺脸色阴晴不定,夺取一座空城有什么用,同时有种被戏耍的愤怒,几百个稻草人竟然耽搁了他一个多时辰!

    图海建议派人去水师那里,看看是不是浙寇提前放弃芜湖城又逃到了江北。水师那边传来的消息却是芜湖江面上根本没有浙寇的船只,甚至连条百姓的渔船都没有。

    兴高采烈而来,又在安亲王和两江总督那里表了态,定要生擒大贼张煌言,可结果却是扑了座空城。金砺恼怒不已,图海也是大为失望,但他很快就清醒过来,提醒金砺浙寇把芜湖城中的人都疏散了,可这帮人多是老弱妇孺,能跑到哪里去,又能快到哪里去,所以应马上派兵搜捕这些百姓,从他们口中撬出浙寇的动向。

    金砺也反应过来,连忙派兵四下搜捕,果然在几十里外的一座山上搜到了一群从芜湖城中逃出来的百姓。在杀了几个不开眼的刁民后,金砺得知浙寇早在三天前就放弃芜湖城往东南方向逃窜,据说是往浙江方向去了。撤走之前,浙寇宣称清军一到必会屠城,要城中百姓都到乡下避难,如此使得芜湖为之一空。

    “他们走不远,浙寇靠两条腿走路,又不熟此间地形,能走多快?额真马上领军追击,或许能追上他们!”

    图海劝说金砺立即率军追击,万不能使张煌言他们跑到浙江去。金砺于是传令全军往东南方向追击,同时派人快马回江宁报信,请安亲王派一支骑兵往建平、广德一带穿插,同时行文浙江府县,让他们务必堵住境内道路,不让浙寇如愿逃脱。(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亲自去抓张煌言!

    金砺大军往东南追击张煌言浙军时,江宁城下,皇帝特使、内阁大学士额色黑就在一队满州兵将的护卫下从仪凤门进了城。

    额色黑带来了皇帝给岳乐的一道圣旨,虽说圣旨上没有什么责骂岳乐的语句,可是岳乐却知道皇帝恨自己不轻。换作自己是皇帝,恐怕也会暴跳如雷,因为江西实在是太重要了,乃是控四省咽喉的重地,现在却落入太平军之手,这不但让江南和湖广的联络中断,使浙江暴露在太平军的兵锋之下,也令得江南好不容易因为海匪败走的有利局面再次变得紧张起来,更让御驾亲征变得凶险莫测。

    顺治旨意中明确要求岳令速领军返回安庆,择机收复九江,夺取南昌。岳乐对此感到为难,因为他不认为凭借自己手下的三万多绿营兵就能收复江西。要知道当年金声恒和王得仁据南昌叛乱时,摄政王多尔衮可是派的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镶黄旗固山额真何洛会二人领满、蒙、汉四万大军从北京急速南下平乱;又令固山额真朱马喇、江南总督马国柱领兵由江宁溯江而上;同时急令在湖南作战的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率部配合谭泰大军。

    三路大军,三管齐下,总兵力不下十万之众,内中更有满蒙精兵两万多,如此优势兵力,清军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南昌城下足足顿兵半年,围得城中粮食薪火均告匮尽,杀人为食、拆屋而炊,最后才在猛攻之下夺取南昌城,收复江西。倘若南昌城中粮食足够,天知道这一仗要打到什么时候。

    当年那么多兵马,那么大的优势,收复江西都是困难重重,岳乐自然不认为单凭他一军就能打下九江,夺取南昌。况且太平军并非金、王可比,有简亲王济度和平南王尚可喜、额真罗托他们的前车之鉴在,岳乐认为收复江西当慎重,要求稳,而不是如皇帝所说让他马上带兵去打。万一他失手的话,不但江西夺回无望,恐怕整个湖广和江南都有沦陷的危险。

    “张朝璘和刘光弼万死莫赎!”

    岳乐咬牙咒骂,当初他收到张朝璘告急求援急报时,太平军虽说攻下了赣州,可江西绿营主力在提督刘光弼的带领下正在吉安抵挡太平军,所以岳乐才决定领军赴江宁。在他看来,便是刘光弼真的打不过太平军,可凭城坚守,再怎么也能拖上一两月时间,到时,他再率大军进至九江增援南昌,就算吉安丢了,太平军也不可能拿下南昌,甚至有可能被他以逸待劳一举歼灭,那时他岳乐便真正是诸王第一了。

    可谁想到事情会走到这一步,岳乐是怎么也不肯自承是因为他率军赴江宁导致南昌无援而失陷,他只将江西丢失的罪过推到了张朝璘和刘光弼身上,说他们无能才导致赣省沦陷。

    额色黑也不好和安亲王争辩什么,只是劝道:“王爷,张、刘二人俱已身死,现下也不是和死人计较的时候。皇上的意思是你马上领军收复九江和南昌,一刻也不能耽搁。”

    岳乐沉吟不语,稍后问道:“皇上车驾到了哪里?”

    额色黑说道:“已经到了徐州。”

    “这么快?”

    岳乐一惊,上次他收到消息时御驾还在济宁,几天功夫就到了徐州了?

    额色黑解释道,说只是皇帝和禁军骑兵先行赶到徐州,大军还在后面,另外口外调来的蒙古军也已经到了河南,皇帝意思是到扬州后等待大军到齐,再决定是到江宁还是直接奔安庆和岳乐军会师。

    岳乐听后没有说话,额色黑又取出两封密旨,告诉他一封是皇帝让管效忠捉拿马逢知的密旨,一封是让梁化凤捉拿管效忠的密旨。

    “除了马逢知和管效忠外,皇上的意思是蒋国柱于海贼来时失地弃城,也当捕拿,另外江宁城中一干满州将校如协领费雅住等人也当治罪。”

    “这事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岳乐眉头大皱,不知道年轻的天子为何这么急切要治江南一干将领的罪,连满州将领都要捕杀,须知眼下并非天下太平之时,还需这些人效力。若是因为抓捕这些将领惹出什么乱子,那岂不是火上加油,给自家添乱么?要是那马逢知和管效忠联手做起乱来,江南局势可就瞬间又要糜烂了。

    额色黑苦笑一声,主子要做的事,做奴才的哪里拦得住。当年主子刚亲政,便以肃清多尔衮党羽的名义大肆整肃满州宗勋将领,两白旗那帮跟随多尔衮、多铎打天下的将领被杀了大半,以致满州八旗无大将可用,尼堪这个入关时的贝子也成了大军统帅。此后几年,满州兵将在前线是屡吃败仗,损失了不少满州子弟。若是当年那帮能征善战的将领在,又哪里轮得到济度、多尼、罗托领军,更不会有今日之危局。

    岳乐叹口气,知道这事也不是自己能阻止的。他命戈什哈将两江总督郎廷佐找来,梁化凤前天已带兵去了苏松,这会不在城中,有关密旨的事怕还要额色黑亲自去苏松一趟。

    郎廷佐过来后,岳乐将江西丢失和密旨的事情和他说了,郎廷佐当时就愣在那里,也是不敢相信皇帝的决定,但他很明智的没有开口说旨意有什么不妥,而是说圣上英明,他早就察觉马逢知和管效忠不妥了。

    “不过眼下还不能抓蒋国柱,须等管效忠抓了马逢知,梁化凤再抓了管效忠后才能抓蒋国柱,要不然泄了风声,易激事变。”郎廷佐拿了个老成持重的主意出来。

    岳乐和额色黑点头同意,抓蒋国柱这个文官是次要的,主要是马逢知和管效忠这两个带兵之人。把那两人抓了,蒋国柱也只能是束手就擒了。

    “那王爷打算何时领军回安庆?”郎廷佐比较关心安亲王是不是真要回安庆收复江西这件事。

    岳乐闻言有些不快,微啍一声:“总得等金砺拿了张煌言,本王再走也不迟吧?怎么,总督大人嫌我在江宁碍事了?”

    郎廷佐忙陪笑道:“王爷,下官可没有赶您走的意思,这江宁,您要留多久都行。”

    岳乐没有理郎廷佐,他不想去安庆,但圣旨又明确要他去,真是想赖也赖不下来,因此很是苦恼。

    额色黑此来江宁,除了带来皇帝拿人的密旨外,便是督促安亲王回安庆夺取九江。见岳乐对回安庆不太积极,忙又劝了几句,言下之意这安庆王爷您是不回也得回的,要不然皇帝知道您仍赖在江宁,恐怕又要雷霆大怒了。

    岳乐知道自己不能不表态了,正要说明日就回安庆,如此也算给皇帝一个交待,至于是不是领军攻打九江,到时再说。正要开口,江宁左布政使朱国治急急慌慌的过来禀报,说是溧水县令急报,境内发现浙寇大贼张煌言的踪迹。

    “张贼不是在芜湖么?怎么跑到溧水去了?!”

    岳乐和郎廷佐都被这个消息惊到,双双起身。郎廷佐从朱国治手中接过溧水县的奏报,上面公文大印俱全,明明白白写着境内有浙寇袭扰,贼首张煌言于四乡散布谣言,鼓动百姓作乱,现溧水县城已经封门,知县请求江宁速发大军救援,要不然恐溧水落于贼手。

    岳乐和郎廷佐看的呆了,无比困惑,不明白张煌言是怎么从芜湖突然跑到几百里外,就在江宁眼皮底子下的溧水去的。

    “难不成那张煌言想要打江宁不成?”额色黑一脸惊讶。

    岳乐和郎廷佐同时斩钉截铁道:“绝无可能!”

    “那他跑溧水干什么?”额色黑更是奇怪。

    几月前刚从大理寺卿调任江宁左布政的朱国治一拍脑门道:“莫非张贼是被金砺额真大军撵到溧水来的?”

    “这?。。。”

    郎廷佐双眼微眯,觉得有这个可能。岳乐却觉不像,因为时间对不上,张煌言难道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提前得知金砺率军去打他,便弃城逃了不成?再说,他就算提前逃,也当往江北或浙西逃,怎的会往离江宁不过几十里的溧水跑?他是不知道江宁有重兵把守,还是嫌自己活得太久了?

    正困惑时,岳乐的戈什哈捧着一份紧急军报进来。军报是金砺发来的,说他率军赶到芜湖时,发现芜湖城已是空城一座,城中浙寇在张煌言率领下已往浙西逃窜,要江宁速发一支精兵去截浙寇去路,如此前有围堵,后有追击,张贼必难逃法网。

    “照这么说,这张贼说不定是往浙西逃窜时发现过不去,后面又有金砺追兵,这才慌不择路一头跑到溧水来了。”郎廷佐有些惊喜,颇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

    “既然张贼自己寻死,那请王爷速发精兵捕杀于他!”

    朱国治也很激动,郑贼、周贼、李贼、张贼既是大清的敌人,也是他朱国治不共戴天的仇人!对这些与大清为敌的贼子,他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郎廷佐转身看向岳乐,本想说张煌言既然自己撞上来,那就请王爷派兵去捕杀他,不想岳乐却是一拍桌子,大声道:“本王亲自领军去一趟,看他张贼有何三头六臂能再飞出我大军掌心!”

    (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关

    溧水往南京须经宁镇山脉,其中方山下的秣陵关和长江边的大胜关都是去南京的重要关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清军于两关都有守兵。驻防秣陵关的是江宁绿营,守兵有700多人。守将梁士伦并非江宁人,而是西安长安县人,苏松总兵梁化凤是他的叔伯堂兄。

    梁化凤对这个堂弟很是喜欢,一直带在身边,先是在身边当亲兵,后来挂了个标营把总衔。梁化凤带兵从苏州援救江宁时,梁士伦也跟着一起,结果梁化凤大破郑军,梁士伦也跟着立了不小功劳,战后被堂兄向两江总督推荐,得为秣陵关的守备。虽说只是地方守备,不比在标营来得权重,但怎么也是正五品的武官,梁士伦又年轻,上面还有堂兄照拂,将来前途必然乐观。

    海匪退军后,先是江南提督管效忠领军八千赴苏松收复失地,后来赶到江宁的安亲王岳乐因为不放心苏松那边,担心马逢知和管效忠看不住海匪,便叫梁化凤也带了所部兵奔赴苏松,如此苏松便集结了江南清军三支精锐,海匪就是真有去而复返的念头,也得掂量掂量他们能不能先破了这三支精兵。

    梁化凤离开江宁前,曾特意到秣陵关一趟,叮嘱堂弟虽然海匪主力已退,但江宁左近却仍还有些乱,曾经通贼的刁民和海匪残兵为数不少,一些地方还被叛军控制着,所以秣陵关这里一定要看好,绝不能大意。对此,梁士伦自是不住点头,反复向堂兄保证,但有他在,秣陵关便万无一失。

    梁化凤临走前又堂弟说了一事,说近日江南左各府州县陆续有冒充满蒙大兵的贼人活动,这些贼人假传两江总督命令,不仅杀害地方忠诚官兵,更破坏讯道、兵驿,其身份无人可辨真假,致使地方人心惶惶,官兵互疑。

    梁化凤告诫堂弟,秣陵关关系江宁安危,所以不管什么人来,哪怕真是满蒙大兵至,都需仔细印过关防方能放他们进来,否则,任他们喊破天也不能开门,有什么后果由他兜着。

    堂兄走后,梁士伦真是尽忠职守了几天,每日督促兵丁严防死守,关卡盘查得极严,生怕真要乱民混了过去。对于堂兄所叮嘱的假满蒙大兵的事也很上心,特意安排了亲兵在关卡值守,真有满蒙兵来便立即来报,否则任何人都不能开城。

    几天下来,却是太平无事,不仅没有什么假满蒙大兵来诈关,连个刁民败兵都没查到几个。加上听说江宁左近各县都已陆续收复,梁士伦不由有些懈怠,认为堂兄过于小心,有些草木皆兵了。没了海匪大军支应,那些败兵刁民难道还能把江南的天翻过来不成?何况秣陵关又不在江边,对着的是浙西方向,相对而言比大胜关那里要安全的多,毕竟海匪是沿江上来,并没有深入太远,有乱子也是沿江的,秣陵关这一带乱不了。

    这日傍晚,眼瞅着太阳就要下山,梁士伦便要亲兵去弄些酒菜来,准备唤上手下几个亲信好好喝上一番,然后赌上几手。这边酒菜刚弄好,关门却来报说有蒙古兵至。

    蒙古兵?

    梁士伦一愣,首先想到的就是堂兄叮嘱的假满蒙兵一事,所以忙带人上了关门。原想着真要是贼人假冒,他便给对方一个痛击,让他们知道厉害,同时也赚些首级报功。不想,上了关城一看,关下可不是什么假冒满蒙大兵的贼人,而真的是蒙古兵!

    关下的蒙古兵约有三四百人,都是清一色的骑兵,镶白的旗号,骑的都是蒙古战马,人看着也都是蒙古二大爷的样子。

    蒙古兵似乎很懂规矩,并没有因为关上守军没有立即给他们开门就大叫大骂,而是派了一个通汉话的蒙古军官将关防和军令放在城上吊下的篮子。

    那蒙古军官将东西放进去后,还朝城上喊了声:“近日多有贼人假冒我满蒙大兵,关上的仔细验好关防,另外备些酒食和马料,我等一路从芜湖过来,都已饥乏,需填饱肚子。”

    闻听此言,再看下面这一大帮蒙古二大爷,梁士伦毫无疑心,因为若是贼人假冒,哪里说得出如此流利的蒙古话,又如何能有关防,更重要的是,他们哪里来的蒙古马?须知,就是自家堂兄手下,也不过才30多匹蒙古战马!

    亲兵将蒙古兵递上的关防和军令拿给梁士伦看,确是两江总督颁出的关防和军令,这一下再无怀疑,忙一边让人去准备酒食和马料,一边亲自带人下去打开关门恭迎蒙古兵进来。不想那帮蒙古兵进关以后,却是立即拔刀砍杀,边砍还边用蒙古话喊叫什么。

    梁士伦吓的懵了,手下一众营兵也是呆了,根本弄不清楚发生什么事,为何蒙古大兵要杀他们?

    有叫冤的,有到处跑的,就是没有一个敢反抗,就是梁士伦也是摄于满蒙大兵的威风,畏惧之下抱头鼠窜,不敢下令还击。等到梁士伦终是清醒过来时,这秣陵关早落在蒙古大兵手中,其人也和一众残兵被蒙古兵们围住。700多守军除了当场被杀的一百人,余下一个都没跑掉。

    控制关门后,那木图立即派人在关门上点起几垛篝火,以此向后方的主力报讯。看到城门火光,隐藏在道路两侧的太平军将士立时发出欢呼,一队队的向关中挺进。

    数里外,周士相听了瞎子李的禀报后,笑着对身边的张煌言道:“尚书大人,秣陵关下了。”

    “下了?”

    因为连日快马疾行而显得憔悴不已的张煌言先是一愣,随后便感慨一声道:“粤国公的满蒙特别行动队真是利器,无往而不利啊。”

    随张煌言一起赶来的罗纶也是佩服有加,不过却是好奇问道:“粤国公就不担心清军会看出破绽?”

    “破绽?”

    周士相摇了摇头,对罗纶道:“何来破绽?我那些手下可都是实打实的真鞑子,又有两江总督衙门的关防和军令,就是郎廷佐亲来,他也得先困惑一阵才明白怎么回事。”(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东方,利在中国

    如果可以将自己前世的故事说给张煌言他们听的话,周士相会将满蒙特别行动队的太平军将士比作一队队会说“八格亚鲁”的“太君”。

    试想,在大多数府城和县城还有据点都是伪军把守的情况下,突然来了一队货真价实的“皇军”,这些伪军们如何分辨“太君”是敌是友?就是他们接到上面的公文提醒,也得愣上半天,因为,他们面前的就是真“太君”!

    说起来,满蒙特别行动队的无往不利其实也是汉人的悲哀,那些甘作伪军的清军为何能够对满蒙兵无比恭顺,有求必应,甚至都不敢验看对方的关防身份?原因还不是因为害怕!

    他们为何害怕?因为满蒙大爷会杀人,会杀许许多多的汉人!

    正是因为满蒙兵建立在对汉人屠杀基础上的威风,才有了今日江南左近这出荒诞而又现实的一幕。如果那些清军不畏惧满蒙兵,而是平等对待,那么满蒙特别行动队的效果就会打上很大折扣,甚至毫无效果。

    张煌言说满蒙特别行动队是利器,周士相却不想他们真的成为利器,他需要的是清军对太平军的畏惧超过满蒙鞑子,他需要的是太平军三个字比满蒙大兵来得更凶残,更可怕。

    以堂堂正正之师令对方畏惧,而非旁门左道,狐假虎威。

    “国公好算计,先使满蒙兵骗杀郎廷佐派出来的清军,再拿这些清军的关防向南京深入,别说郎廷佐分不出真假,就是岳乐来,恐怕也弄不明白。”

    张煌言笑着说道,身上的疲倦也是一扫而空,秣陵关下,南京近在眼前,他如何能不激动。四天前他接到周士相的消息,请他放弃芜湖立即西进时,当时还真是无比困惑,现在却是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国公作的何打算。

    “算起来,江宁当接到溧水的急报,也不知道岳乐会不会上当?”

    罗纶看着正向秣陵关前进的太平军将士,心有所感,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他很难相信他们是从八百里外的江西景德镇来到这里的。

    “会还是不会,明日就能知道。”

    周士相的目光落在了远处的石头城方向,说不激动是不可能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张煌言微一沉吟,问道:“国公准备如何对付岳乐?”

    “就在方山等着他便是。”

    说这话的时候,周士相也吃不准岳乐会不会被张煌言出现在溧水这个真情报引出来,但不管是不是岳乐本人来,只要南京的清军能够再被调出来一批,他对夺取的南京信心便又大上几分。

    周士相命军官郭雄取来地图,借着火光指着地图告诉张煌言和罗纶,他意在秣陵关和方山东面的丘陵地带设伏。先放清军过方山,然后伏兵四出,一举截断其首尾,将清军尽数全歼在此。

    “国公这个计策是好,南京的清军做梦也不会想到国公会出现在这里,他们只会以为出现的是尚书大人。以有备打其不备,出其不意,定能一举成功!”

    罗纶很兴奋的说道,他其实是想说南京的清军肯定会来痛打尚书大人这个落水狗,根本不会想到等他们的不是落水狗,而是一只凶犬,但想这个比喻实在是不好,便硬生生的止住了。

    “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岳乐不会来,要是岳乐留在城中,我们打南京怕有些麻烦。”

    董常清所说也是周士相刚才担心的,军情司的消息说南京城在郑军围城时就陆续进了一万多援军,而郑军撤退后,援军进的更多,再加上岳乐从安庆带去的三万多北方绿营兵,城中兵马不下五万之众。虽说管效忠带了八千去苏松,梁化凤又带了五千走,浙军在芜湖的出现又调动了金砺部五千,另外郎廷佐又派了三四千兵出城收复失地,可再怎么算,南京剩下的兵马还有两三万之众,而周士相手中能用于南京之战的只有一万六千人。因为长途急行军,太平军三万多将士从江西出发,最终顺利赶到这里的只有不到一半,余下一万多兵都落在了后面。

    以不到对方一半的兵力攻城,尔后还要彻底肃清城中守军,占领满城,控制南京,固然有爆破这个破城利器在,难度也相当大。若是城中清军据城巷战,或是据守满城,只要岳乐这个亲王仍在,只要他们的指挥系统仍在,那这仗,鹿死谁手还真难说。

    不想张煌言却摇了摇头,道:“国公放心,岳乐会来的,因为有我张煌言这个落水狗在。。。想我人头虽不值钱,可鞑子却看重得紧。真要擒杀了我张煌言,他岳乐在鞑酋面前可能长不少脸。”

    这话,周士相不好接,因为他总不能说张煌言真是落水狗吧。

    张煌言忽的叹息一声:“也不知郭总兵和允耕他们有没有甩脱金砺追军。”

    听了这话,罗纶面色顿时一沉。他与尚书大人和那木图他们快马赶来和周士相会合,浙军同僚却在郭总兵和徐参军的带领下忙于应对金砺追军。太平军主力集结南京,根本无力救援浙军。郭总兵他们一旦真被金砺部追上,可想无甚陆战之力的浙军会遭到如何惨重的打击。

    周士相也是叹息一声,他没有余力去救援浙军。他对张煌言说了一句:“尚书大人,战争,总会死人。”

    张煌言听后,很是感触。突然,前方正在行进的队伍有人叫了起来:“看,那是什么,好亮!”

    众人抬首朝东方天际看去,房宿四营中央突然有一颗星辰变得极亮。这幕奇异天象顿时让太平军将士们感到惊慌,因为谁也没有看过这样一幕。不少士兵甚至以为此天象是凶兆,预示攻打南京之役恐会大败。

    张煌言早年被清军追捕时,曾扮过游方道士,对天文奇观也算是略懂,但如此五星齐出景象却也是他未曾见过的,一时怔在那里,虽不信天象和世事有关,但也有些困惑迷茫。

    士卒正惊慌时,却听山坡上传来声音:“诸军勿慌,五星出东方,利在中国,预示我太平军定能屠灭鞑虏,恢复中华!”

    。。。。。。。。。

    刚才网站系统出问题,然后骨头无意点其它书,竟然发现一本写了两百多万字,订阅只有几十的作品。看到这本书,我想到曾经的《汉儿不为奴》。我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符合我的读者口味,但还是要推荐一下,不为其他,只为我和这本书的作者同样在坚持。

    书名《倾宋》,也许你一个收藏,一个订阅,都会给这位作者莫大的鼓舞。

    (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五章 满兵前,汉军后

    初七日,安亲王岳乐亲率满汉兵马一万三千人自正阳门出,经大校场再出外城上方门,浩浩荡荡开向溧水。

    两江总督郎廷佐、大学士额色黑、固山额真硕尔辉、江宁左布政朱国治等文武官员出正阳门相送,恭祝安亲王大军奏捷,一举擒拿大贼张煌言。

    大军出上方门时,岳乐传下军令:“勿令海寇逃走一人,以左近郡县酬有功将士!”满汉将士闻听此令,皆是精神振奋,俱呼大清万万岁。

    随同岳乐进军溧水的有满州正蓝旗都统穆里虎、固山额真努力、都统索里拜等,满州披甲兵将800余人。另有汉军镶黄旗下都统刘良佐、韩大勋、黄州总兵宋勇、徐州总兵张天福、扬州副将蔡起士、淮安参将丁之元等将。

    刘良佐此人原和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同为明弘光朝江北四镇之一,后以兵十万降清,随清豫亲王多铎进攻江南。顺治五年封二等子爵,随征南大将军谭泰剿叛镇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授散秩大臣。不过之后却一直不被清廷重用,只于顺治十年晋为汉军都统,但却是个领俸禄无实差的旗下闲职。这让刘良佐十分郁闷,当年他降清时可是带兵十万,现在却是个空头都统,此中差距不可谓不大。

    然而想到被清廷处死的刘泽清,刘良佐却又感到万分庆幸,毕竟他活着,刘泽清死了。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不想老来却来了机遇,安亲王岳乐向朝廷指名要他下江南。

    岳乐将刘良佐从旗下要来的原因是刘良佐曾参与过江南和江西之战,对当地情形十分熟悉。另一个原因则是眼下满州兵将凋零,清廷不得不开始启用那些不被他们重用的汉军将领,毕竟这帮汉军将领虽说不是满蒙大兵的对手,可用来对付明军却都是个顶个的好手。济度在广东的惨死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满州八旗的保守势力,令得重用汉军,以汉制汉的声音再次高涨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