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同意了,只能寄希望于对阵亡者家属的抚恤能够冲淡他们对太平营的不满。

    虽然设立公库,定下太平营的一切财物均归公库所有,然后由公库统一发放的制度,但在阵亡士兵抚恤这一块,周士相却是开了特例,允许阵亡者亲属拥有抚恤金,并且可以使用,太平营任何人不得侵占,违者处死。

第六十八章 军制

    胡全的身后事办得极其隆重,罗定城中未参加太平营的百姓都被太平营强迫参与了送葬,与胡全一同下葬的是阵亡的86名罗定兵,还有3名大樵山出身的伍长。

    送葬的队伍延绵了好几里地,看着颇是风光,不过周士相却担心如此风光大葬胡全和那些士兵,若是日后太平营离开罗定,清军会破坏坟墓。

    宋襄公却说不必担心,他告诉周士相,明清双方相争已有十多年,双方每年都有大量将领和士兵阵亡,故而双方有不成文的条款,那就是双方不损坏对方阵亡者的坟墓,不然你挖我的尸,我破你的坟,何时是个了头?加上汉人几千年来的习俗,人死之后不管生前如何,都要入土为安,因此即便是穷凶极恶的满州兵也不会破坏汉人军队的坟墓,以免激起汉人的强硬反抗,得不偿失。

    听了宋襄公所说,周士相便稍稍安心,回来这两天通过那些从德庆缴获的大笔物资以及几次军议,他已经在太平营中确立首领的地位,大樵山那帮老弟兄也好,邵九公的江西兵也好,罗定的新兵以及那些囚犯、难民对他这位新任参将大人都是十分的佩服和尊重。可以说,现在的太平营已经从先前的“胡记”变成“周记”,周士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支“周记”太平营带入正轨,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一支抗清的中坚力量。

    周士相给阵亡者定下的抚恤金是50两一人,为此管公库的宋襄公一共向阵亡者亲属支付了4300两银子,这笔钱几乎占了从德庆缴获现银的三分之一。

    50两的抚恤金在当下可是一笔大数目,就算考虑连年战乱给经济和民生带来的破坏,50银子的实际购买力也足以买上一套小宅子,要是折成粮食的话,也可以供一家三口吃上好几年,不能不说是一笔大钱。

    给阵亡士兵的抚恤金定得如此高,太平营内部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因为便是满州人没有进关前,大明朝给阵亡士兵的抚恤金也没有这么多,甚至还有不给的,而眼下大明都亡得只剩西南数省,太平营虽打着南明永历天子的旗号,可也没有道理给阵亡士兵定这么高的抚恤,那边比南明富得多的清朝也没这么给过,凭什么才立营头的太平营要给这么多?这么个给法;那是活生生的糟蹋银子,有多少家底能经得住这么败法!

    包括邵九公在内,十个队正无一例外都抱反对意见。为此,周士相和宋襄公做了不少工作,将心比心的话说了不少;又说了高额抚恤金对于死者亲人和活着的士兵有什么好处,费了不少口水,又讲了一通“道理”,总算是将对此不满的队正们给说服了。

    抚恤金按名册发放后,果然不出周士相所料,当那些阵亡者家属知道自己可以得到50两的抚恤后,因男人之死而对太平营产生怨恨的她们立时就息了怨气,心中的不满也随之冲淡。

    宋襄公又刻意让人散布什么太平营仁义,要是你家男人是被其他军队抓去拉夫子,别说是抚恤金了,你就连尸体都看不到,现在人家不仅把你家男人尸体带回来,还给了这么大笔银子,你要是再有不满的话,那就是不知好歹之类的话。

    双管齐下下,很快,营中就听不到阵亡士兵的亲人说太平营的坏话,取而代之的是伤心仍就伤心,但伤心的同时却是对太平营的仁义之举赞不绝口。

    阵亡士兵亲属如此,那些活着士兵的亲人更是没有话说,他们家的男人同样收到了太平营发给的赏赐,不过不是金银,而是布料和白面,以及一些肉类,甚至还有酒。

    这些都是额外的赏赐,并不影响她们继续从公库领取额定的食物,她们可以将用不着或吃不掉的东西拿去与他人交换需要的东西,甚至还可以拿去卖给没有参加太平营的百姓从而能够得到一些银子,而这些银子太平营不会没收,这使得士兵和老弱妇孺对太平营的亲近感大为提高,形成了周士相所期盼的凝取力。

    伤员回到罗定后得到了医治,虽然治疗手段很落后,伤残者难免,但大半伤员还是能够康复,残疾者也没有如同路上所担心的那样被太平营遗弃,而是允诺他们在伤好之后可以在后营中担任一些非体力活的职务,从而可以这些职务中领取一定的奖励,待遇等同伍长。

    三个阵亡的伍长一个是土匪出身,还有两个是和胡全一样也是李成栋部卒,三人都没有亲人在身边,故而这笔抚恤金暂时记在帐上,日后若是能够找到他们的家属,便将钱交给他们。

    在确定抚恤金时,一个问题摆在了周士相的面前,这个问题就是士兵和军官在营中的待遇如何落实。

    等级制度是万恶的,但却又是必须的,没有等级制度的存在,就无法明确各种条文,也没法给最底层的士兵一条向上的通道。抚恤金就是这个等级制度中一个很现实也迫切的问题。

    周士相将这个问题和宋襄公初步达成共识后,便召十名队正军议。

    军议上,十名队正一致认同需要明确营中上下尊卑制度,并给不同层次的人员不同的待遇,邵九公甚至说可以直接照搬绿营的那一套,也立些标协营汛,这样各级军官一目了然,省心又省时。

    周士相当然不会搬绿营的军制,在琢磨后,他决定以明军的卫所军制套用到太平营身上,以此来明确太平营的等级制度,以便日后指挥通畅和赏罚、待遇、抚恤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明军卫所的军制是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使的制度,结合太平营的现状,周士相以各伍伍长为小旗官,以各队队正为总旗官,然后结合实际指挥中出现的问题,又临时设百户一职。

    这个百户并非常设,而是在战时设立,性质如同之前的前营统制官,也就是说一旦太平营与清军作战,在周士相之外就可以设一名百户统带五个总旗进行作战。百户人选并不固定,只在战前军议确定人选。

    出于维持太平营军纪考虑,周士相决定设立镇抚官,这个镇抚暂时由宋襄公兼任,等到日后有了合适人选再做更改。

    太平营的战兵虽然没有千人,可全营总人数却有近三千人,所以宋襄公提议周士相自任千户官,并说日后若是太平营人多了,大家的职务也同时上调,众人对此当然没有意见。

    卫所制是明朝的正规军制,周士相想让自己这个千户合法就必须取得永历朝廷的认可,不然,他的做法就属于私自授官,问题是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永历朝廷的认可。宋襄公对他说,这个问题也不难,不是已经派人往高州报捷了嘛,等高州派人来和他们提一下就是,左右罗定参将已给了太平营,难道一个参将还不能授一个千户?

    周士相深以为然,小旗、总旗、百户这些说白了和后世军队中的少尉、中尉、上尉差不多,而参将、守备、都司这些才是实际职务,如同师长、旅长、团长一般。胡全已经死了,罗定参将肯定会落在自己头上,以参将之尊要永历朝廷一个实授千户应该不是问题。

    周士相原本倒是想直接将师团营这种后世军队的编组体制拿来现用,可细细一想,有点不伦不类,眼下毕竟是17世纪而不是20世纪,还是符合点时代特色好,也省得他还要再一一解释什么是师长,什么是团长。

第六十九章 总旗

    太平营新出炉的十名总旗官,大樵山出身的土匪占了六人,分别是赵四海、彭大柱、葛五、葛六、以及前往老凤庄铜矿尚未归来的秃子,另外一个则是绍武年间在广东总督丁魁楚标营当兵的秦智生。

    秦智生四十来岁,原是前营伍长,德庆绿营一战,其表现突出,所率一伍阵斩清军十数人,本伍伤亡只两人,故被众人推为总旗官。其所伍更有三名士兵被提为伍长使用。

    宋襄公书写总旗官花名册时,为葛五、葛六两兄弟取了大名,一名葛正,一名葛义,也给秃子取了大名,其姓蒋,单名便取了一个和字,如此,十个总旗官都有了大名。

    葛五兄弟对他们的新名字很满意,秃子是否满意却要等其人回来之后才能知道。

    周士相原定是要给邵九公的江西兵两个总旗名额的,一来他们人数有近百人之多,可以编组两队;二来这些江西兵的战斗力相对而言要高些,出于日后战事及拉拢所需,周士相便想给他们两个总旗名额,人选一个是邵九公,另一个则是原孔国良的亲兵林有三。

    不过宋襄公却坚绝反对此事,只肯让邵九公本人担任总旗官,不同意对林有三的总旗任免,他坚持江西兵自邵九公以下人等现在只能担任小旗一职,绝不能再有总旗官的出现。并且,他对周士相特意强调不能将江西兵单独编为两队,而是应打乱到各队之中使用,万不能使他们卒伍相团。

    邵九公担心什么,周士相大体也能猜出,无非是防江西兵在太平营做大,日后力量失衡导致营中内讧,或者说产生上级无法指挥下级的局面,这跟他担心收编那些德庆绿营导致“客强主弱”的局面本质是一样的。

    鉴于现在太平营的力量配署是有问题,核心力量并未打造,所以周士相也没固执己见,而是听从了宋襄公的劝告,只给了邵九公一个总旗名额,然后又派人将邵九公请了过来,同他“商量”所部江西兵打乱重编之事。

    让周士相意外的是,邵九公对于他的安排并没有不满,反而竭力认同,话语间也隐隐透露出不可在他之下再择一总旗官的意思。

    邵九公走后,周士相问宋襄公如何看,宋襄公嘿嘿一笑,道了句:“邵总旗也是有主意的人。”

    周士相听得一头雾水,给江西兵两个总旗官和一个总旗官之间的区别看起来不大,实际上却很大。一个总旗在太平营说话的份量自然比不上两个总旗一同发话,诸如军议,一个人说话肯定没有两个人发言更能引起众人重视。

    可邵九公言语间却是并不愿意林有三和他一样也能出席太平营的军议,甚至暗示这些江西兵都认同他邵九公,并不需要再有一个人出来分担他邵九公的担子,这就让周士相很不明白了。宋襄公还说邵九公是个有主意的人,这让他更是不解,主意何来?

    宋襄公见周士相确是未能明白这其中道道,便笑着向他解释起来,邵九公不愿江西兵再出一个总旗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权势的问题。

    和周士相认为的两个总旗份量比一个总旗大不同,在邵九公看来,这些江西兵都是他的手下,现在在他的带领下跟着太平营干,众人都唯他马首是瞻,仗着这些江西兵的力量,邵九公便能在太平营中稳稳坐上一席,虽只是十个总旗中的一个,但含金量明显要比其他总旗要高,因为他有近百个江西兵的支持,日后太平营壮大了,他邵九公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可要是在他之外再冒出一个能和他平起平坐的总旗来,却是对他地位的最大威胁。

    试想,一向都习惯了唯邵九公马首是瞻的那些江西兵如何看待林有三这个新总旗,又如何在看待邵九公?

    在太平营目前的体制下,总旗地位是相等的,邵九公无法凭仗以前的身份压制林有三,林有三也不必对邵九公再言听计从,如此一来,短时间内或许二者不会有大的矛盾,可时间一长,不管邵九公是否愿意,他在江西兵心目中的份量都要大降,林有三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自觉承担总旗官的使命和邵九公分庭抗礼。说白了,林有三的存在会让邵九公在他以为凭仗的江西兵中地位大降,这自然是他万不能容忍的,故而他才会暗示江西兵只需一个总旗即可。

    听了宋襄公的解说,周士相恍然大悟,当真是人人都有心思,人人心中都有把小算盘,这大事还没划出一撇,这边就开始计较权势来了。

    不过如此也好,至少目前将江西兵打乱重新整编是符合太平营,也是符合周士相利益的事情。

    大樵山出身的总旗六个,邵九公这个江西绿营的把总占了一个,余下三个则全是罗定新兵的杰出者担任。

    任命三个罗定新兵担任总旗官,周士相可谓是力排众议,不拘一格用人才。

    三人分别是前营打旗兵宋二牛,此人在德庆一战中用那根大旗杆戳死了绿营一名把总,随后又奋勇冲杀在前,阵斩两名绿营兵,忠勇可嘉,任其为总旗官,可为全营表率。

    另一人则是当日周士相在罗定东城招兵时第一个报名,曾经在清军中做过夫子,拉着才过门没多久的媳妇就毅然加入太平营的郑铁柱。德庆一战,他的表现也可圈可嘉,虽然没有阵斩清兵的战绩,但却始终坚守不肯后退一步。周士相战后知道此人的事迹后,当即决定回去之后就升此人的官,商量总旗人选时,他便推荐了郑铁柱,他给众人的理由是此人虽然不甚勇武,也未有杀敌战绩,但仅凭死战不退这一点就足以让在座众人羞愧,不用此人用谁。

    德庆一战,胡全身死时,葛五他们都曾溃退,因此谁也无法对周士相的任命理由提出反对,总旗任命很自然的就通过。

    最后一人也是新兵中名不经见传的老实人,快四十岁的郑大牛,德庆一战他身中数刀后仍抱着一名清兵从坡下滚落,用石头将清兵砸死后,又摇晃着冲入清兵当中死战。这会人还在养伤,为了以示对此人勇武的嘉奖,并且给伤兵看看太平营的公平公道,周士相便提了他为总旗官人选。

    相对这三个被提做总旗的幸运儿,德庆一战,罗定新兵可圈可点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曾畏战和溃退过,甚至还有吓疯了的,但总体上却也算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了,周士相认为可以从他们当中选出二十名小旗官,这件事情交给了新任幕僚廖瑞祥去办,也没什么条件,反正就是从矮子中拔高个,至于哪些人能得到小旗任免,恐怕多半要看廖师爷的眼光了。

    统领死士营的陈默被暂授小旗官,宋襄公向他传达了死士营作战法则,即参与三次死战者可由死士营退出,转入各队担任小旗官,表现杰出立有重大功劳者可直升总旗官。

    对此,陈默没有说什么,回去向那些囚犯炸炸呼呼后,便领来酒肉吃喝起来,浑然不把日后出战当回事。

    整编和任免军官足足忙了两天,这两天内宋襄公还忙着将缴获的战利品分门归类,太平营上下可谓人人都在忙,没一个闲着的。

    第三天,周士相才将对那些士绅大户动手和强制城中其余居民从军的事情摆上议案,没等他制定方针就传来老凤庄矿工的消息。

第七十章 老弱

    传来的消息一喜一忧,喜得是大名为蒋和的秃子和铁毅不辱使命,成功率部潜入铜矿击溃矿上监工,说服矿上的四百多名矿工连同他们的亲属一起西投太平营。

    忧得是,铁毅对周士相宣传并保证的太平营“三有”理念深信不疑,本着照顾家乡父老的想法,竟然在老凤庄周围的村庄也宣传起太平营的好处,导致周围村庄数百名百姓踊跃响应,大家扶老携幼的一起跟着过来,都盼着能在太平营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肉吃的好日子。如此一来,使得老弱妇孺的人数一下增加到两千人之多。

    除此以外,秃子或许是对周士相扩大队伍的大道理太过深信,又或是理解太到位,竟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扬光大起来,回程的路上但凡是经过的村镇,无一处没有被他带兵洗劫,结果就是除了又让太平营增加了近两千老弱妇孺吃穿负担外,一无所获。唯一有价值的或许就是那两百多名只能称之为农民的青壮。

    另外,更为可恶的是,周士相曾在西河渡做出可以回家承诺的那些德庆的青壮夫子也在半路被秃子再次掳回,这不仅使得太平营的名声变得更坏,也使周士相背上了食言的恶名。

    相对秃子所为,他的一系列举动给太平营带来的后果用糟透二字形容也不为过,太平营在德庆附近的名声简直是声名狼藉,宛如土匪。几天之内,乡民往德庆县衙递交的状纸摞了小半人高,衙门和绿营驻地外请求出兵救人的人群是跪了一拨又一拨,城中百姓更是听到太平营三字,就如闻猛虎一般,咒骂连连。

    德庆知县陆公明也被太平营的疯狂掳人行为吓懵了,若不是太平营真的依约西退,恐怕他在衙门坐都坐不住。

    绿营千总唐三水却是对此追悔莫及:早知道那太平营这么喜欢掳人,当初就应该自个做这买卖,凭的短了条财路。懊悔之余,对于那些跪在营房外要求出兵的百姓却也不赶不骂,只是毫不理会,任他们哭闹。往府里的公文已经报了,这会就是再报个明军杀个回马枪抢掠境内百姓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县城不失,城外的百姓就是被明军杀光掳光又算个多大事。唯一可虑的是府里在接到公文消息后,总兵大人那里会不会升自己为守备,又是否要自己出兵收复罗定。

    前者,唐三水自然是一万个乐意,升官发财谁不欢喜。后者,却是一万个不乐意,罗定那穷山恶水的,休说听到的消息只是土匪占了州城,就是没被土匪占领,他也不愿意出兵去抢收复失地的功劳。再说,眼下罗定是不是还被土匪占着难说得很,万一这会是被太平营给占着呢?打土匪可以,打太平营,不成!老天爷保佑,升官发财个个来,出兵打仗就免了吧。

    。。。。。。。。。。。

    当秃子大摇大摆、得意洋洋,宛若天大功臣一般站在自己面前时,周士相真是哭笑不得,握着秃子的手连连感慨,脸颊不住抽动,当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也不知从何说起。此番举止却是让秃子更加得意,以为周士相是对自己的功劳之巨激动得无以言表呢。

    矿工代表铁毅自然得到了周士相的接见,说了一通勉励的话后,周士相拉着早就眉头深锁的宋襄公上了城头。

    城门下,四千多老弱妇孺,四百多名矿工,外加两百多强掳回来的青壮以及那一百多“去而复返”的夫子,整整五千多人正鱼贯涌入罗定城中。

    如此多的人口涌入,使得太平营可供安置的居所变得大为紧张,也使得每日消耗的粮食呈倍数上增。

    太平营想要壮大,急需得自然是人,可那是指青壮,而不是老弱妇孺。罗定地处山区,又经连年战事,境内早就荒废,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多的人口居住与生活,更重要的是,罗定地处明清防线之间,根本没有休养生息的可能。即便有这个可能,没有数年时光,太平营也休想能在不依赖外力的情况下养活如此多的人口。

    老弱妇孺、军队、粮食、发展。

    整整一天,周士相的脑中萦绕的都是这几个词,养兵就要有钱粮,养兵之外的老弱妇孺更是需要无数的钱粮投入,相对养兵而言,对老弱妇孺的供养无疑就是无底洞,短期内没有任何回报,长期也未必能有回报。

    周士相的许诺,或者说他的大话已经放出,因此他无法食言自肥,拒绝这些老弱妇孺的加入,如果他这样做了,那太平营今后恐怕真的只能靠强掳来扩大力量,这意味着民心尽失。问题在于民心不民心的还不是眼面前的事,要紧的是那些矿工,周士相不想这四百多可以马上转化为战斗力的矿工对太平营失去信任和希望,故而再怎么困难他也要咬牙将这四千多老弱妇孺承担下来。

    加上后营原先的两千多人,现在太平营需要供养的老弱妇孺人数近七千,而青壮士兵算上矿工和新掳回来的,不过1300余人,从德庆缴获的物资以及德庆绿营买卖提供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后,如果太平营没有获得新的粮食来源,全营就将断粮。

    一旦断粮,不用脑子也知道,大势定去。纵观古今,还没有一支断粮的军队能够维持下去的,现在的太平营不是后世信仰凝聚的铁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周士相必须采取措施将断粮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

    他采取的第一个手段就是立即对城中那几家大户和未参加太平营的百姓下手,掠夺他们的所有物资和粮食以供军用,其次就是离开罗定,寻求一处能够获得稳定后勤供应的地盘,以维持长期抗清斗争。

    这块地盘选择哪里,周士相暂时还没有定下,在吃完林婉儿给他煮得一碗粥后,他告诉对方,自己将派兵去抄他父亲的家。

第七十一章 抄家

    在得到只抄家不杀人的保证后,林婉儿默不作声的上前收拾碗筷,临出门时似想停下说句什么,呼吸之间却又轻咬薄唇推门走了。

    门被带上后,周士相扭过头去看桌上的油灯,灯芯已经烧了一半,里面的火油也只剩一半,伴随着火苗的跳跃,他的手指在桌上轻轻的叩着。许久,桌面上传来重重一击声。

    凌晨时分,曾出仕弘光朝行人司行走的吴庆德家最先来了太平军,率队的总旗官葛义在见到吴庆德后,将一纸公文在他眼前晃了下,便命令身后的士兵冲进去抄家。

    已做好再度放血的吴庆德万万没想到太平营竟然会直接抄他的家,大惊之下便要拒理力争,竭力述说自己曾是大明官员的身份,奈何那太平营的总旗官根本不理会他这弘光朝的五品行走,袖子一摞竟是带头查抄起来。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眼前是有如土匪一样在自己家中抄来抄去的太平军,耳畔是自家的女眷惊呼声,间歇还有兵士的怒骂声,吴庆德急火攻心,竟是晕了过去。他这一晕,吴家一众老小更是恐慌,哭喊一片。

    同样的一幕同时在南京工部主事齐元泰家、淮安府通判张昌全家、大通米铺林家、泰达布行杨家、罗定最大地主赵家上演,各人表现倒不尽相同。

    齐元泰似是早就知道太平营会如此,兵士入门后,便携全家老小退避一角,全程不敢说一个字,其家人更无人敢喝骂一个字,更令管家拿着家中大小库房钥匙跟着太平军,对方要开什么门就开什么门,可以说配合得不能再配合。从始至终,齐元泰都保持着同样的一种面容,那就是不喜不怒,只不过他那眸子中的寒意却从未消失。

    染了些许风寒卧床的张昌全闻听太平营上门后,却是吓得躲进了床底,其小妾吴氏寻他不得,只道老爷寻了短见坠了井,吓得嚎啕大哭。等到张昌全被太平军从床底下拖出后,吴氏上前抱住他还是嚎啕大哭。

    泰达布行杨家和大地主赵家倒是有些胆色,但也只限言语指责怒骂,却不敢有所动作,任着太平军将他们家中的粮食和值钱的物件搜刮一空。两家还有些妇人想将金银细软藏起来,结果在一个妇人被当众扯掉裙子掉出一小包夹在大腿间的金银后,妇人们再也没人敢私藏了,老老实实的将东西交出来,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裸了身体。

    对于抄家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周士相已经做好准备,除了禁止非故杀人以及奸。淫妇女外,其他的事情都属于可以容忍。固然,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是他梦寐以求,可他绝不会在无法解决士兵温饱的情况下做这个梦。

    唯一叫人“刮目相看”的是平日被众人耻笑的林万福,太平军还没到他家,他就大开家门,带着一家老小跪在地上,向着前来查抄的赵四海奉上帐册钥匙,说他愿意带着全家老小投奔太平营,还请太平营收留,小老儿也愿在有生之年为大明中兴出一份力什么的。

    如此表态,倒把赵四海弄得不大好意思,上前将他扶起。林万福起身后,对着赵四海又是一番恭维,最后竟死活拉着赵四海进去尝一尝江南的好茶,结果就是宾主尽欢,林万福摇身一变成了太平营的人,其家产嘛,则暂时先放在他家,稍后再来清点。

    消息传来,周士相哭笑不得,因人家女儿在自己身边,他不好处理此事,便推给宋襄公处置。

    太平营大肆查抄士绅大户,在城中动静闹得着实不小,有拍手称快的也有惶恐不安的。

    相对士绅大户还算温和的查抄,针对罗定城中和清军款通的那些人,太平营可就是霹雳手段了。

    周士相虽然并不知道陆长远曾派人往德庆密报,可是这两天宋襄公却将陆长远等人在城中的一些小动作一一说了,虽然这些小动作并不能证明陆长远等人和清军有勾结,也不能证明他是在串连造反,但周士相还是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狠辣念头判了陆长远等人的死刑。

    陆长远不甘就戮,率十数人执兵器反抗,结果被围在他家后院,一阵砍杀后,尽数伏尸院中。

    天亮之后,大局便已定下。

    自古以来有能力串连造反的多是在本地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尤其是士绅大户,这些人手中有一定的钱粮资源,加上平日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份量,往往登高一呼,应者不说云集,却也为数众多,稍加利用就是一支造反的力量。然现在以齐元泰为首的六家士绅大户已被太平营解决,衙门潜藏的陆长远等人也伏诛,这罗定城中百姓再多,也对太平营构不成危胁了。一块泥土远比一盘散沙来得更为强大。

    整整一上午,太平营都在忙着将从这六家抄来的钱粮运往东城的后营,和先前这六家向宋襄公叫苦大为不同,从他们家抄出的钱粮总数比他们已经捐纳的还要多出两倍,气得宋襄公大呼抄得好,果然是为富不仁,无商不奸。

    也不知林万福是怎么做到的,周士相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是公库的帐房,拿着算盘,带着两个家里的伙计替太平营管起帐来了。

    周士相询问宋襄公为何让这林万福管帐,这姓林的为了自家利益,连亲生女儿都能卖出去,人品不能不说卑劣,用这么一个人来管帐,恐怕不妥吧。结果宋襄公一句“物尽其材,人尽其用”便让他无话可说,细细一想也是,林万福能在罗定这穷山恶水把大通米铺经营起来,连年兵灾之下,他家的粮食生意也照做,并不耽搁,不管是明是清,林家都能生存下来,此点足见林万福也不是一无是处,用他管帐倒也不是不可,说不得日后还要借助其做生意的本事为太平营筹集粮草呢。

    知州衙门的布告是下午贴出来的,布告上要求全城百姓“自愿”加入太平营,以为大明中兴出力。

第七十二章 营老

    汉人自古就是小富即安,宋明以来,又有重文轻武,好男不当兵之说。

    与那些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