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几个?”

    “有个叫铁毅的,是矿上放炮的,据他说,自个能埋药子。”

    矿工,埋药子?

    不知怎的,这两个关键字让周士相不由想到后世的太平军,似乎太平军的主力广西老兵就有很多矿工,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似乎也是矿工出身。

    相较普通百姓,矿工常年在九死一生的条件下卖命,对生死恐惧的承受力要比普通人强得多,而且他们的组织与纪律性也要比常人强,体格更是高出普通人太多,若是能有一些矿工加入太平营,对太平营的壮大无疑是一大助力。况且矿工还会埋火药,稍加利用,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工兵。

    想到此处,周士相便是心热,吩咐邵九公:“把那个铁毅带过来,我有话问他。”

    邵九公当下便叫人去将铁毅带过来,趁这空闲,又将铁毅如何犯得事大致和周士相说了下,听说这人是为死去师父报仇而行凶,周士相不由感慨了下,此人倒是与自己有些相似,不过没有自己那么惨而已。

第六十一章 反诗

    铁毅被带过来后,未等周士相盘问于他,反倒先大着胆子开口问道:“你是管事的?”

    “是,我是管事的。”

    周士相带着些许笑容接受了“管事”这个身份,上下打量着这个矿工出身的小伙子,一点也没有嫌恶对方身上散发的腥臭味。

    铁毅没有胆怯或心虚,而是迎着周士相的目光道:“你们杀鞑子?”

    “我们太平营就是为杀鞑子而建。”周士相特意将声音提高了些,以便远处更多的囚犯能听清。

    铁毅点了点头,继而又问:“我们的命是你跟鞑子换来的?”

    “准确的说,是我们太平营和德庆绿营做得交换,他们把你们交给我们,而我们将他们的人还给他们。”说到这,周士相顿了一顿,“当然,你们的性命从今往后的确就是我太平营的了。”

    铁毅听后并没有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妥,只在那问道:“那跟你们干,你们管吃饱?”

    周士相笑了笑,很肯定的说道:“管!”

    “那好,我跟你们干!”

    铁毅二话不说跪下便向周士相磕了个头,然后道:“我还有很多矿上兄弟,都是铁铮铮的好汉,他们早就想跟鞑子干了,可却不知道跟谁干。要是我去带他们来参加你们太平营,将军能不能也将他们的妻儿老小接过来,也管他们饭吃?”

    周士相没想到铁毅竟然主动提出替太平营招揽那些矿工,大喜过望道:“我们太平营的宗旨就是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肉吃,不管是谁,只要愿意参加我们太平营,我们都一视同仁,不但管他们吃住,还管他们生老病死!”

    “真的?”

    铁毅喃喃重复周士相说的话,有些不信,猛的抬头看向周士相:“不骗人?”

    周士相一脸正色道:“不骗人。”

    铁毅盯着周士相看了半天,方咬牙道:“那好,我信你,你派兵跟我去矿上,我让矿上兄弟跟你们太平营干!”说着就起了身,急着就要回矿上去。

    铁毅急周士相却不能急,他得先问清楚铜矿的底细,要是矿上驻了绿营重兵,那就得好生合计之后才能派兵去,不然就太冒险了。

    据铁毅说,他师父郑老荃在的时候说过,老凤庄铜矿是大明万历年间新开的矿,当时还有驻矿太监,出的铜都直接运回北京,后来崇祯年间不知怎的矿监就叫朝廷撤了,然后官府也把铜矿封了,过了两年却是从广州来了帮商人又把矿给开了,自那以后,这老凤庄铜矿就跟官府没什么关系了。

    清军打进广东后,铜矿一度停产,直到五年前清军占了肇庆后军费紧张才又重新开矿,不过这几年明清双方老打仗,矿上生产经常中断,矿工也跑了很多,留下的都是些实在没有活路,除了下矿就不知道做什么的矿工,大约有四百多人。矿边上的老凤庄住的就是这些矿工的家人,约摸有近千人。

    铜矿所在的老凤庄虽是德庆境内,可矿上的一切事务并非德庆在管,而是肇庆府直接派的人管理,德庆只是往那派了些监工分些利润,大头都叫广州拿去了。矿上的监工有四十几个,都是肇庆府和德庆派去的,差役、地痞都有,龙蛇混杂得很,不过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骑在矿工头上作威做福。

    听了铁毅所说,周士相立即决定秃子带一队兵随铁毅去铜矿,无论用什么办法,务必要将矿上的四百多矿工连同他们的妻儿老小全带过来。至于那几十个监工打手却是根本不放在心上,要秃子把那些监工打手全宰掉,如此一来也算是替铁毅这些矿工出口恶气,二来也让这些矿工没有后路。想想又不放心,不过手头能派的人实在不多,最后便要邵九公派了十个手下的江西兵一块跟着去,

    秃子领命带人跟铁毅出发后,邵九公带过来第二个他觉得有用的人,便是那个绑票不成结果撕了肉票的壮汉陈默,九成九秋后问斩得主!

    邵九公对此人的评价是——浑人一个,胆大,十足亡命徒。

    这等浑人的用处就是用来做死士使用,遇到啃不下的硬仗就派他们做敢死队,往往能有奇效。

    邵九公虽然才融入太平营,可打了十几年仗,他看出太平营现在缺得就是能打仗的兵,尤其是不怕死的兵,就眼下的情况,恐怕还得跟清军打上几仗才能锻炼出一批精兵。这几仗还得是顺风顺水的仗,一点险都不能有,要不然,别说锻炼精兵了,就太平营这点家底早就败光完完了。想要让太平营撑下去,就得笼住一批不怕死的人,把这帮人消耗完,自家的精兵自然就能出来。

    那边老凤庄铜矿的矿工固然是一批不错的兵,可这帮德庆牢房里的犯人也不逞多让。虽说有一些是无辜犯人,可作奸犯科的亡命徒也是有的,加以利用断然就是一批死士。

    左右这些人的命是白捡回来的,给他们好吃好喝,保他们几回之后可以升官发财,这些人能不死心塌地为太平营卖命?

    太平营越强,自家性命便越有保障,因此邵九公很是积极的向周士相提出要将死囚和重囚犯集中起来充为死士使用,那陈默可为其头领。以后军中犯了事的也都可以充为死士使用,给这些注定要死的人一个活命的机会,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去搏一回的。这样就能减少太平营不必要的伤亡,也能赢得胜利。

    这个办法很是有点视人命为草芥的意思,可周士相毫不犹豫就采纳了这个建议,他叫人提那浑人陈默过来,想看看这人如何个浑法,又可不可用。

    周士相需要的这个死士头领是彻头彻底的浑人,绝不能有一点心眼,否则,就是利器授人而害己了。

    那被邵九公称为浑人一个的壮汉陈默刚到,就大叫大嚷起来:“老子是粗人,不懂说话,不过这救命之恩老子记下了,有什么用得着老子的,你尽管吩咐,上刀山下火海,老子绝不皱半分眉!”

    周士相看了他一眼,没有在意他的粗鄙,而是问道:“你会做什么?”

    “杀人!”

    说这两个字的时候,陈默一脸自豪,仿佛在说这世上最了不起的事一般。

    周士相心道这还真是个浑人,不动声色问他:“除了杀人你还会什么?”

    “还会什么?”

    陈默怔在那里,这个问题让他有些难以回答,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方兴奋的叫道:“除了杀人,老子还会绑票勒索、抢劫放火什么的,总之,凡是刀口上的买卖我都能做,而且保证不会砸锅!”

    “你要是不砸锅怎么会进的大牢?”周士相冷不住讥了这浑人一句。

    “这。。。”

    陈默顿时红了脸,颇是尴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失鞋的,嘿嘿,难得栽一回算不得什么,下回,下回老子肯定不失手!”

    “不是失手不失手的事!”

    周士相面容一肃,沉声道:“我们太平营是大明王师,你说得那些我们是断然不做的,按理,你是作奸犯科的死罪,斩了你并不为过,不过看你是条汉子,便给你个活命的机会,你可愿意留在我军中效命?”

    听了这话,陈默条件反射的冒出一句:“有好处吗?”

    好处?

    周士相冷冷一笑,示意邵九公和这浑人好好谈谈好处。

    第三个人是个叫廖瑞祥的师爷,浙江绍兴人,崇祯年间秀才出身,曾做过明清几任知县、知府的师爷,最近一任东主也是最后一任东主便是德庆知县陆公明。

    邵九公觉得他有用的原因是这人是个读书人,虽然年纪大了,可好歹是秀才,还做过师爷,手底下能写文章,这种人物可是太平营急需的。

    周士相和宋襄公在罗定倚重那些知州衙门小吏的事邵九公知道,同样,他也不信任那些小吏,所以他在得知廖老头的师爷身份后,便很是热心的替他向周士相引见,

    一听是个写反诗被抓进大牢的,周士相兴趣一下来了,不知这老头一把年纪了还写得什么反诗。

    反诗嘛,自古就有,周士相记得不多,不过却是知道几个著名的,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又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亦或“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更有“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定乾坤。”

    这写反诗的大多是大人物,所写的反诗令后人读之霸气无双,却不知这廖老头水平如何,其诗能否叫人读之荡气回肠?

    在周士相殷切的目光下,廖师爷抖抖索索的念出了他的反诗,却是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这他娘的算哪门子反诗?

    周士相怔在那里,半天才明白自己眼前站着的可是活生生的文。字。狱的受害者。

    明月有情,清风无意,不是心念明朝是什么!

    反诗,正宗的反诗!

    最终,这位写了反诗的廖师爷被周士相收在身边,盘子大了,自然需要幕僚,总不能屁大点东西都要亲自动手吧。

    。。。。。。。。

    更新说明:二月正值春节,事务繁忙,骨头只能做到不断更,但也不会多更,每日维持一章,至3月一号恢复正常更新,一日最低6000字。

    春节乃我汉人第一大节日,是全家团圆的佳节,这段时间愿意看书的读者也不是太多,所以大家体谅我一下,毕竟我也是人,也要过节,总不能把老婆孩子扔在一边,把亲戚朋友都摞在那不接待,每日就坐在电脑前码字吧?

第六十二章 许诺

    周士相见人多了,便下令立即将人组织起来,免得他们生乱。他亲自从那118名犯人中挑选出60名青壮,充为太平营的死士使用,死士营的队正由刚刚和邵九公谈过,脸上还青红一片的壮汉陈默担任。

    陈默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先立威,他效仿狱中牢头狱霸,拉拢犯人中的较强者一同欺压那些较弱者,定下各项规矩,把个死士营弄得跟牢中一样黑暗。

    对此,周士相视若不见,他只要听话的死士,至于这些几个时辰前还是犯人的死士遭受到什么不人道的对待,他并不在意,说实在的,哪怕陈默为了立规矩而打死某个不听话,敢于反抗的犯人,他也会当作这事没有发生,甚至还会派兵协助陈默镇压不愿意服从的犯人。

    后世伟人曾说过,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周士相前世虽在人民军队服役,但军队归根结底是暴力机器,不需要士兵有独立的思想,更不能允许一百个人一百条心这种情况发生,服从,是军队的首要原则,诸如剌头、逆反者,是绝不能容于军队之中的。所以,当一个踏进军队的新兵在遭遇种种不适产生逆反,理论上的说服教育无法起到效果时,体罚或许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周士相无意将后世的种种理论搬到17世纪的中国来,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超越时代特征搞出来的东西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17世纪的军队中体罚士兵甚至杀死不听话的士兵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和单个士兵的悲惨遭遇相比,太平营的存在和强大压过一切,如果太平营败亡,那就不是一个士兵倒霉,而是无数的士兵和他们的家人倒霉!

    造反是门技术活,如何让士兵听话就是其中的一门技术,周士相的选择很简单——暴力。

    活在什么时代就要按什么时代的国情办事,诸如后世某些穿越小说喜欢在古代搞什么议会,三权分立,这在周士相看来就纯属臆想,一拍脑袋想出来的笑话。试问,在大多数百姓并不识字,没有任何文化的前提下,他们如何能独立思考,又如何能够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

    不顾国情强行推行某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政策,结果就是三权分立是有权者、有钱人坐而分脏的合法制度,议会也是地痞流。氓、官商勾结黑恶势力的俱乐部。普通百姓是根本无法参与这个游戏的,因为他们不识字,他们没有钱,他们没有权,他们更没有时间,因为他们要为养家糊口而忙碌。

    民主,是有钱人的游戏。

    周士相从不相信什么民主,他始终认为最适合中国的政治体制就是集权,在17世纪的中国更是如此,军队更是必须如此。

    当然,现在考虑这些也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就眼前的问题,周士相看得很简单,死士就是用来送命的,如果这帮死士不听话,要来干什么?所以只要陈默能让这帮犯人听话,无论他使用的办法是什么,周士相的态度就是默许,他可没有精力去扮演什么青天老爷,这些犯人是不是冤枉,又是否不应做为死士白白送命,并不是他关心的事情。至少,不是现在的他应该关心的事,他现在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让太平营存活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直至彻底消灭满清,恢复中华。

    那六百多逃荒到德庆的百姓中的青壮也被抽出组织起来,共有230人,一部分被补充进损失惨重的各队,余下一部分新编了两队,如此,除罗定赵四海那队兵外,太平营在西河渡的兵力就有8队,总共400人,其中死士营60人。

    缴获的德庆绿营兵器被快速分发下去,四十幅棉甲被分给了江西兵和罗定兵中表现突出者,二者中的大部分人也被火速提拔为伍长,这使得太平营的面目为之一新,伤亡惨重造成的颓丧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士气大振。

    死士营没有发给武器,倒不是兵器不够,而是没有必要。邵九公对周士相说,这帮人平日吃喝供着,也不用训练,到打硬仗时一人塞把刀,条件允许就多披层甲衣,让他们冲就是,死了拉倒。

    对死士营的日后发展,周士相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不过眼下邵九公说得也没错,因此他并没有做出过多安排。

    彭大柱从周围村庄掳来的那一百多青壮没有被编入军中,而是暂为夫子使用,周士相准备回到罗定后择其中愿意从军者留下,不愿意的放他们回来。

    这些德庆青壮不同罗定兵,也不同这些逃荒过来的百姓,他们的家在德庆,亲人也都在德庆,如何会在太平营安心?强行留下他们的结果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于其他们因为想家而大规模的逃亡,进而泄露太平营的真实情况,那不如就直接放他们回来,等日后有实力可以攻破德庆时再裹挟他们也不迟。现在把人强征入伍,不过是浪费粮食而矣。

    周士相让还未从犯人这个身份转变过来的廖师爷去安抚那些青壮,许诺他们将太平营的伤员和物资送到罗定后就可以回家,每人还可以领取20斤大米和一两银子的报酬,他们家中被抢的牲畜也可以得到一定补偿,总之,太平营是大明王师,是大明西宁王李定国部下的仁义之师,绝对不会做对不起百姓的事。

    这个许诺起了很大效果,至少,这一百多德庆青壮对太平营的敌视减弱不少,不再是由士兵喝骂鞭打干活,而是主动了许多。

    有承诺总比没承诺得好,有希望也总比没有希望得好,相较从前那些拉夫子的军队,太平营能给出一个放他们回家的许诺已是极为仁义的好事了。

    军中没有随军郎中,周围村庄也没有郎中,因此受伤的士兵得不到医治,在渡口那哀叫一片。周士相没有办法,只能让人去烧些开水,尽量用煮沸过的布带为这些伤兵包扎,并让相熟的罗定兵去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能够活着回去见到自己的亲人。这个手段使得一些伤兵生出了求生的意志,不过只能针对伤势不重者。到深夜时,渡口传来消息,有8名断手断腿的重伤员还是因失血过多而死,周士相听了这个消息,叹了口气,决意回去之后加强新兵训练的同时还要把军医制度建起来。每一个经历过死亡的士兵都是一个精锐的种子,能够多救活一个就是为太平营多攒一份力量。

    大概子时时分,唐三水派人送银子和粮食来了,并且提出一个周士相无法拒绝的好买卖。

第六十三章 抢劫

    黑夜中,一辆辆马车奔驰在通往肇庆府的官道上,车夫竭力想让马车跑得再快些,可车上堆的货物实在太重,任他的马鞭抽得如何再狠,那马都是无法跑得更快。

    除了马车,路上还有很多驴车,甚至还有几辆牛车,同样,上面也都坐满了人,有的无法挤上车的只能抓着车把子跟着跑。车队前后拉了足有二里地,男女老少都有,大包小包不知带了多少。

    车多,人多,夜却太黑,黑漆漆一片,只能靠着前头的火把指路,每个人都急着逃离明军逼近的德庆城。很快,就有辆马车因为赶得太急而撞上路边的大树,顿时车翻人仰,男人的骂声、女人的埋怨声,孩童的哭泣声混合在一起,听得后面的人都是心慌。

    翻掉的那辆马车的是德庆城中做珠宝生意的王仕运家的,听到下人来说有辆车翻了后,王仕运急得直跳,要管家赶紧去把车上的珠宝搬到其它车上,至于那些受伤的下人却是不管了,由他们自生自灭去。

    “管事,带上我们吧!”

    “老爷,你不能丢下我们啊!。。。”

    “老爷,我跟了你十几年,你可不能丢下我啊!”

    几个受伤的下人拖儿带女的抱着管事的腿,盼着东家能够把他们带上,可得到的却是管事无情的咒骂,平日那个和善的东家也变了嘴脸,极其不耐烦的一腿踢开一个在他家做了十几年的伙计,然后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伙计的女儿,一个才八岁的小女孩见爹爹被打,哭着喊着冲到东家身边,抓住他的衣角不让他离去,却被一个护院的打手一把拎到一边。

    那伙计的婆娘见东家如此恶无情,绝望之下恶毒的咒骂起来:“王仕运,你个没良心的,你不得好死啊。。。”咒骂之后,抱着腿被压断的丈夫和嘴角流血的女儿放声大哭起来,那凄惨的声音在这深夜中格外剌耳。

    途经的一辆马车里的老妇人听到那女人的哭声后,不禁皱眉问车厢外:“哪家的这么心狠把人给丢下了?”

    车厢外和车夫坐在一块的管家闻言掉头道:“泰达行王家的。”

    “难怪,王仕运不是个好人,偏老爷和他家走得近。”老妇人摇了摇头,视线落在身边的丈夫身上,有些紧张的握着他的手,低声道:“老爷,明军不会追上我们吧?”

    叶经廉轻轻拍了拍老妻的手,宽慰她道:“明军要得是德庆城,撵我们做什么,你放心吧,这都出城几里了,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的,明军哪知道我们跑了。”

    听了丈夫的话,老妇稍稍心安,继而又有些埋怨道:“老爷从前做得是大明的官,不当替满州人做事的,现在好了,明军一来我们就要跑,唉。。。”

    “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叶经廉最不爱听妻子这等罗嗦话,加上心情本就烦燥,忍不住声音大了些,“明朝已经亡了,这天下是人家满州的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为夫也是为咱叶家着想,难不成真要叶家从此绝步官场,沦为普通人家不成?南明那永历天子长不了!”

    见丈夫生了气,老妇不敢顶撞,只得喃喃道:“那也不用做那些对不起明朝的事啊。”

    “为夫若不做那些事,林儿能得到总督大人重用?”

    丈夫一提儿子,老妇顿时无话可说。夫妇二人就这么坐了一会,叶经廉突然骂了句:“唐三水竟敢收我一千两银子,这混帐东西也不看看为夫是哪个!。。。回头定要叫林儿在总督大人那里告他一状。”顿了一顿,却又冷笑一声:“却不知这银子最终是落在他唐三水手中还是明军手里,若是死在明军死里却也省事。”

    老妇却道:“老爷,银子毕竟是身外之物,那唐千总冒险放咱们出城已是仁义,可不能记人家这点。。。”正说着,却听车厢外管家惊慌的叫起来:“老爷,后面好像有骑马的追了上来!”

    “什么!”

    叶经廉身子一颤,掀起厢帘向后看去,远远就见后面追上来一帮打着火把,骑着马的人。霎那间,他的脸色已是变得无比难看。

    。。。。。。。。。

    “明军来了,明军来了!”

    后面突然出现的骑兵让逃难的人群骚动了,最后头的几辆车都停了下来,上面的人大呼小叫的往路两侧的树林跑,唯恐跑得慢了叫明军给杀了。

    周士相一骑当先,艺高人胆大,仗着娴熟的马术越过人群,直接冲到前头逼停数辆马车,顿时官道便被堵住,后面的车辆想走也走不得。

    “大伙快逃命吧!”

    马车动弹不得的各家老少尖声喊叫着从车上跳下,怀中紧紧抱着细软财货往两侧跑去。

    “拦住他们,拦住他们!”

    有几家底子厚、家大业大,养有不少护院家丁的人家见状,呼喝着那些护院企图负隅顽抗,可在那些明军的刀下,那些护院家丁只能是如猪羊一般被宰杀,很多人连惨叫声都未发出,脑袋连着辫子就滚落在地。

    夜色之中,不知道明军到底来了多少骑兵,家丁护卫们心里都怯得很,硬着头皮勉强挡了片刻之后,任凭主家怎么重赏,他们也不理会,发一声喊就一哄而散。

    “马五,马五,快带老爷走!”

    因为恐惧,叶经廉连站立的力气都快没有了,拉着老妻苦苦哀求护卫头领马五,说话都带着哭腔。

    “老爷,若是寻常贼人,小的一定护你周全,可来得是明军,小的只是个护院,哪里能和他们打,老爷你多保重,小的先逃命去了!”

    马五说完就撒开两腿朝西边的林子跑去,他一跑,余下的几个护卫便也跟着跑。

    四周到处是惊慌逃窜的人群,身边只剩老妻和管家的叶经廉吓得都要哭了,对着已经跑出十几尺的马五苦苦哀求道:“马五兄弟,你带上老爷……我把银子,把银子都给你……”

    或许是银子起了作用,跑出去的马五竟然咬牙又带了两个手下回来了,一人一个拖着叶经廉和他的老妻,可刚跑出十几步,身子一顿,却立在那,仔细一看,马五那背上叫长矛捅出老大一个血洞。

    “我的老天爷呀……”

    叶经廉的老妻平日吃斋念佛,哪里见过这场面,当时就吓得晕死过去,叶经廉也是两股战栗,腿下如千斤重,怎么也迈不出去。管家更是死命的抠住嘴巴,哇哇的干呕。

    那两个回头的护卫见状,赶紧松了手头也不回跑了。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东西都给你们,都给你们。。。”

    叶经廉趴在地上不住磕头,却不知道对谁磕。

第六十四章 清鬼

    控制官道上的人群后,周士相立即要葛五带人搜捕那些逃进两侧树林的人群,约摸大半个时辰后,除少数人趁着夜色得已逃脱,这支出城的队伍被完全控制住,估摸有数百人之多。

    男人被喝令蹲在地上,女人和小孩则被押在另一处,两侧都是打着火把的太平营士兵。面对明军的大刀长枪和地上的尸体,人群人人寒噤,无人敢说话。视线中,不时有士兵将从林中捡到的装满值钱物什的包裹扔在地上,很多包裹上还染着殷红的血迹。

    一辆辆装满货物的马车被士兵牵向后头,周士相则一手拿着火把,一手仔细看手中的名单,每念一个名字,旁边就有一个蒙着脸的男人为他轻声解说什么。

    等到车辆都被拉到后头,周士相才来到那帮蹲在地上的男人面前,拿眼瞥了眼手中的名单,尔后扬声喊道:“谁是郑隆发?”

    人群一阵骚动,却是没有人应声。

    周士相眉头一皱,再次喊道:“郑隆发自己出来,休要本将军派人提你出来!”

    沉默片刻后,一个穿着绸衣的胖子从地上站起,然后颤颤微微的从人群中挤出来,来到周士相面前躬了躬身,极是小心道:“将军,我便是郑隆发。”

    周士相拿火把在他眼前一晃,感受到火把热度的郑隆发忙转过脸去,回过头来时,就听眼前之人问他:“永历六年,你任南雄府推官时是不是反绑了知府开城向清军请降?”

    闻言,郑隆发立时一个寒颤,跟老鼠见了猫似的跳将起来,指天大叫道:“绝无此事!我没有做过!”

    周士相哼了一声,冷冷盯着他道:“你说没有此事,可为何别人说你干过这事?”

    郑隆发被盯得极是心虚,嘴里却叫骂道:“这是哪个杀千刀的嘴里嚼蛆污蔑于我,我郑隆发生是明臣,死是明鬼,如何会做那开门纳降之事!将军万不能听信小人污蔑之辞。。。”

    “呱噪!”

    见这家伙竟然还敢嘴硬,明晃晃的辫子让周士相不由火大,就这你还敢以明臣、明鬼自居,勃然大怒,喝道:“当时出城向清军请降的可有你郑隆发?你但说有还是无,多说一个字,本将立即结果了你!”

    “我。。。”

    郑隆发心下发苦,知道自己这是在鬼门关前了,既不敢说有,可又不敢多说什么,哆哆嗦嗦在那冷汗直冒,待看到眼前明将已经不耐烦时,再也顾不得了,咬牙就道:“当日出城是有我不错,可当时我也是被逼着去的,若是我不去,那帮人就要杀了我。。。”

    不等他说完,周士相的手已经挥下:“拖去斩了!”

    “是!”

    顿时就有两个士兵冲上前来将一脸愕然的郑隆发拖到一边,然后在他叫声高喊“冤枉”时一刀将其头颅砍下。

    “呼!”

    郑隆发脑袋落地时,蹲在那的人群顿时发出一片惊呼声,前面的人更是吓得直往后退,内中更是有几人心中如有千面鼓在敲,两手死死抠着地面,指甲盖断了都不知晓。

    在人群还未从郑隆发之死反应过来时,周士相已然叫了第二个名字。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