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欧美当大师-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洲各国都有养马,所以马车在欧洲并不罕见。在汽车流行开来很久一段时间,马车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特别是在这几年,因为战争导致的石油短缺,民用汽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马车又重新流行起来。
许多没有火车的乡镇之间,汽车因为没油已经停开了,马车成为了骑自行车之外的主要交通工具。四轮马车一般有两匹马,载货或者充当公交车,这种两轮马车就相当于是出租车。
约翰却是第一次坐马车,蹲在车厢里,不时对着马屁股叫两声,显得非常得意。
马车的速度跟自行车差不多,不到半个小时,就已经停在了火车站的门口。周南付了车费,跟车夫告别,整理了一下背在背后的枪,一手提着一个箱子,走进了火车站的大厅。
到售票处递交了自己的证件,售票员一下子给了周南三张车票。因为没有直达施库尔的火车,周南需要转三道车。
不过路线和车次军部都已经规划好了,周南最迟下午一点钟就能抵达施库尔,所以不用担心会耽误了报到的时间。
周南身穿训练服,背着枪的装扮也吸引了不少瑞士人。他们对于周南这个东方人也为瑞士服役感到惊奇。不过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歧视他,相反,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火车站等了一会儿,周南忙着应付一对亲热的老夫妇。他们的生活条件显然不错,脖子上还挂着一架徕卡,执意要跟周南拍一个合影。
让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帮忙合影之后,他们还记下了周南的家庭地址,说把照片洗出来了,要给他寄一张过去。
等应酬完了,他才发现马丁跟他同样的装扮,正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看热闹。看见周南清闲下来了,他才笑着过来跟周南拥抱了一下,两个人在椅子上坐下来闲聊起来。
八点三十分,他们上了第一列火车,谁知道火车竟然又回到了梅根,从梅根又一直行驶到了苏黎世湖南岸的霍尔根,他们下车之后,只等了十五分钟,就迎来了第二列火车。
第二列火车一路的行程,就是一个季节变化的行程。虽然已经进入深秋,但是丘陵地带到处都还是绿草莹莹,只有一些树木的树叶变了颜色。
但是,当火车经过了列支敦士登之后转道向南,就完全进入了山区,除了山下还能看到一些绿色,山上到处是白雪皑皑。
特别是过了在后世因为举行世界经济论坛而闻名世界的小镇达沃斯之后,这里因为普降大雪,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了。
“你带墨镜了吗?”马丁坐的有些无聊了,无话找话地搭腔。
周南点了点头,心里有些责怪他打断了自己的思路。“手册上面都有,我当然不会忘记。”
他低头又沉思了起来,达沃斯论坛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以后能主导这样一场论坛,也是很不错的啊。
马丁却以为周南是因为跟家人分别才情绪低落,安慰他说道:“我找人了解了一下一营的驻地,虽然现在具体驻扎地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但是一营的营部是在齐林。我们虽然没有在一个连,但是应该距离不远。”
周南放弃了还没有基础的幻想,问道:“退役之后你有什么打算吗?”
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马丁更来劲了。“我当然希望能进大学当老师,我在数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在里昂大学也是小有名气的。你呢?”
周南写作方面的事情没有瞒着任何人,来军营也一样。因为他的业余时间,准备就完全奉献在这本书上面,不可能瞒住其他人,也没有必要瞒。
“我准备当一个作家,实际上,我现在就在写一本书。”
两个人一边闲聊,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也就不觉得时间难捱了。
火车抵达圣莫里茨的时间是十一点半,这一次等的时间略长,不过也就是不到一个小时就等到了火车。并且跟他们一样穿着训练服来报道的人就多了,性格活泼的还开始交起了朋友。
最后一段旅程只有半个小时,跟预计抵达时间只相差了五分钟,周南和马丁两个人站在了施库尔火车站的小广场前面。
开着几辆大卡车来的上士和中士们,面对他们这一帮列兵,像拉猪一样把他们塞进了没有车棚的后车厢。这里还在下大雪,却也没有一个人心疼他们。所有新兵就在刺骨的寒风中,一个个冻的哆哆嗦嗦,来到了军营。
就连约翰这只狗,也感到了冷,盘成一团窝在周南特意营造的一个角落里。人生病了好治,可要是狗生病了,那就难办了,周南是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想它出意外。
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因为在团部每人领了三套作战服,一套礼服,一套大衣,还有各种肩章,领章,腰带,登山靴,雪地靴,防毒面具,避风防雪盲墨镜之类的小东西之后,每个人会被送到各自的连队。
不过,这一次领到了军大衣,即使在车上吹风,也不至于冻的像条狗了。
载着周南和另外四个人的汽车越开越偏,并且从山谷低来到了半山腰。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连树的绿色都被挡住了,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当汽车直接开进了一座山洞的时候,感受到了一阵暖意,最后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第一卷结束)
(第一卷有许多遗憾,最主要的原因是怪我自己。因为上一本书没有签约,这一本又耽搁了许久没有签,一度有过放弃的念头。所以在这个期间,有些地方写的不够到位,情节也有些拖拉。更大的不足是因为心思繁杂,很多地方没有营造出我想要的那种氛围。不过,老妖也在进步,后面我会尽量写的更好。)
第一章 两年
“约翰,回来。”周南一声大喊,约翰从山林里钻了出来,探头望了望周南,飞奔着跑了过来。它身上的毛被灌木丛中的雪水沾上,有几缕贴在身上,露出了它那强健有力的肌肉轮廓。
约翰已经六岁了,对于一条狗来说,它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虽然这两年它有些过于纵,欲,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体力。
站在周南身边的耶格有些羡慕地说道:“真是一条好狗啊,听说连部那边又诞生了一窝它的后代?”
周南点了点头说道:“他们承诺给我的狗,足以把连部的狗拉光了。”
耶格嘿嘿笑道:“做狗做到这个份上,让人都羡慕啊!走吧……”
背着雪橇的他率先向山坡的北方走去,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周南沿着他的脚印也一路前行,眼睛却看向了对面像个不到五百米的山岭。
这是瑞士东南角跟奥地利和意大利连接的唯一通道,山谷的东方是奥地利,东南方是意大利,这西北方自然就是瑞士。
德国已经投降了,战争也宣告了结束,军事对峙的紧张气氛在这最后的几个月里已经荡然无存。
想当初自己刚来服役的时候,奥地利的军队和意大利的军队还经常搞一些擦枪走火的事件,时间进入了45年之后,两方都安稳了下来。
当德国宣布投降的那一天,意大利的军队直接进入了奥地利的领土,让周南意外的是,双方竟然没有发生一点摩擦。
轰轰烈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这个时候,周南万分想念还在德国的家人。每天的广播里面,播放的都是英美联军在德国的罪行,德国人的日子,现在可是一点也不好过。
约翰突然快速地奔跑了起来,它的四条腿几乎完全陷在了雪地里,却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速度。在一面光滑的雪地上,它甚至一下子滑下去了十几米,但是稳定下来后,仍然义无反顾地冲进了一片密林之中。
隔着灌木丛,周南看不到它在干什么,但是一分钟不到,它的嘴里就含着一只灰色的野兔跑了出来。
来到周南的身边,它把野兔丢在了周南的脚下,摇着尾巴似乎在等周南的夸奖。
野兔还在活着,但是腿上的骨头已经被约翰咬断,再也没有了奔跑的力量,变的奄奄一息。周南摸了摸约翰的头,在它脖子下面抓了两下以示鼓励。
得到了夸奖,它就满足地摇了摇尾巴,率先又向前走去。经过耶格的身边的时候,耶格想要摸它,却被它一闪躲了过去。
耶格耸了耸肩,回身走到了周南的身边,熟练地从腰里拔出了k31的刺刀,直接刺进了野兔的脖子。鲜血染红了地上洁白的雪,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摊鲜红的痕迹。
提着野兔的后腿,他把血放干净,然后装进了一个有些破损的胶袋,挂在屁股后面。“约纳斯,如果你一直奉行不杀生的政策,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到打猎的快乐。”
周南用望远镜看着对面的山坡,举起了右手跟对方打了个招呼,这才说道:“打猎永远对我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今天的意大利人又偷懒了,巡逻队只有七个人在正常巡逻。”
“很正常,战争已经结束了,他们的懒惰性格就又爆发了出来。能有七个人已经很让我意外了。”
两个人继续往前走,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有约翰在,他们根本不需要过多地注意周边的环境。
远远地看见了界线点的那个半隐藏式地窖,约翰蹲在地窖的门口,对拿着一罐罐头吸引它注意的施泰因理也不理。
因为战争已经结束,这个地窖原本不允许生火的禁令也没有被完美地执行下去。看到地窖缝隙冒出的淡淡青烟,就知道施泰因他们又生火了。
这里的气温白天在零下五度左右,晚上更是零下十度。地窖建在山头的开阔处,面对寒风的侵袭,没有火盆的确有些受不了。
即使是军官们这个时候也不会责备施泰因他们,何况,军官们也根本不会走一公里的山路来这里。
周南和耶格一边跟值班的施泰因和博格曼打着招呼,一边凑到了火盆的旁边烤了一下冰冷的手。等到手暖和一点,周南和耶格分别在签名簿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签名簿让施泰因他们签名。
几个人围在火盆边闲聊了一会儿,从北边基地巡逻过来的托马斯他们也是一边哈着气,一边开着玩笑,走了进来。看见耶格身后的野兔,趁他不注意,一把抢了过去。
耶格不依,立即追了出去。但是周南不肯帮他,他一个人又对付不了两个人,只好敲诈了他们半包香烟,算是认栽了。
他们同样也完成了自己的签名手续,三方在这个透风的地窖里聊了大约十几分钟,又整理好衣服各自返回。
来的时候艰难,但是回去的时候就要轻松多了。因为周南他们来的时候是上坡,只能走过来,但是回去的时候是下坡,可以直接滑雪回去。
周南原本不会滑雪,但是来到这里之后,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滑雪。不管是从连部到营部,还是到团部,在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二月,几乎一直是大雪封山。
地面上的雪结冰之后,连装了防滑链汽车都要小心翼翼在山下行走,上山是完全没有办法的。许多时候,物资输送就要靠狗拉雪橇,人员进出,都要靠滑雪才能出去。
刚来到冬天,周南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滑雪,就喜欢上了这个运动,去年冬天,更是将这个运动玩熟了。但是也仅仅是熟练,跟那些从三岁就开始滑雪的本地人相比,他的技术还不值一提。
穿好了滑雪板,周南喊了一声约翰,双臂撑了一下滑雪杆,人就滑了出去。约翰兴奋地跟在后面奔跑了起来,每次回去这一公里,周南滑多快,它就跟多快,每天锻炼两次,从来不间断。
几分钟之后,周南跟耶格就一个急刹车,停到了他们所在的四班的营地。四班一共有十个人,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八个士兵。
他们的营地是山崖边的一处断崖,这处断崖正对着奥地利的方向,洞口一门155的榴弹炮不仅能覆盖视线内的所有位置,还能直接炸毁瑞士跟奥地利南部的这唯一一条通道。
而像这样的布置,在这个将近三十公里长的山谷里还有最少上百处。据说在山谷的某个险要处,瑞士方面还埋了超过十吨炸药,摁钮一摁,能直接把这个山谷炸毁。
这个班属于是混合班,边防营的五人,炮兵营的五人,要是有战斗的时候,双方互不归属,只接受自己上级的调配,但是面对危机也要协同作战。
周南他们属于是边防营,每天的任务就是巡逻左右两边一公里范围内的边境。他们只负责海拔两千八到山顶的区域,在山下面,还有其他的巡逻营,并且不同海拔的人,巡逻的时间还不一样,目的就是形成一个全方位覆盖的监控网络。
两年下来,由于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除了每周去连队的靶场那里打一次靶,他们完全没有开枪的机会。不过这也是好事。
将签名簿交回到班长处签名,周南今天上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处山洞因为是最前线,当初建设的时候非常粗糙。炮兵班那边,就连炮弹也只是配备一个基数的。似乎这里从建起来的那一天开始,为的就是放弃这里。
不过也是,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输,最前线的接触肯定不会长久。
山洞不算很深,只有大约二十米深。最外面的五米是榴弹炮和大炮旁边的弹药库。
弹药库就是在山洞里挖一个支洞,其实不仅是弹药库,就连周南他们的宿舍,也都是一个个挖在山洞主洞旁边的支洞。
每个支洞两米深,两米宽,里面摆了一张一米二宽的两层木架床,外面挂一个帘子,就能形成一个隐秘的空间。
在床的对面,岩壁上面用膨胀螺丝固定了两块比床板高大约六十厘米的半米宽木板,这就是每个人的行李存放架了。坐在床边,也可以趴在木板上面写东西,两年来,周南就是趴在这块木板上给奥黛丽和凯莉写信,也在这块木板上面,写了超过一百多万字的书。
如今,《全球通史》这本书已经完成了大半,只剩下了最后的润色,以及一些不确定地方的求证。这就不能靠在这里回忆能够完成的,想要完成这本大部头著作,周南需要的是前往欧洲各国的图书馆,求证事实。
这是因为,周南不是靠抄袭完成的这本书,除了借鉴这本书的原著,周南对书里面的情节进行了重新编排,并且对原著里面明显的谬论做了修改。
而这本书的下半部分,也就是近代历史这一块,周南的更改就更大了。他几乎只是保留了原本的框架和菁华,并且把《大国崛起》的内容融合了进去。
这一点也不突兀,因为大国崛起这本书的内容,原本就是根据全球通史的编排方式来描述各国的现代发展史。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两者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大国崛起》就像是《全球通史》后面一部分的修订本,如果作为两本书,难免有炒剩饭的嫌疑。所以周南干脆把这两本书合二为一,用自己的理解完善了书的内容和结构,变成了属于自己的书。
第二章 筹谋
把两本书合二为一,不仅仅是考验周南的文字提炼能力,更是考验他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就是宏观思维能力。因为要把其中的内容去芜存菁,自己没有一点水平,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越是研究的深刻,周南也越是感觉到个人能力的不足。他已经是属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但是写出来的很多东西,却依旧不能满意。
当然,相比较原著来说,周南的这本书已经相对比较完美了。原书里面关于历史部分,特别是中国历史方面,简直是到处都是错误,以至于许多读者会认为作者完全是信口开河,一点也不尊重事实。
现在,这些谬论已经修改了,但是,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知识从何而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当初为了写这本书,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一点一点抛出自己的论见,又一点点地完善,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查了无数的资料,才得到书里面的数据依据和历史依据。
这可不是小说,可以靠一支笔就能幻想出来,书里面的每一个论点,都是需要现实依据来证实的。所以,哪怕这本书周南现在写出来了,也不能发布,因为这些海量的知识依据,都需要一点点地找出来。
可以这么说,想发布这本书,他需要查阅数百倍的资料,做数十倍的笔记,别人才可能认可,这些东西是他写出来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国崛起纪录片里面,对许多国家的经济统计数据,都是无数人经过研究得出来,很多东西根本上是媒体无从知道的。
这样的时候,你直接在万里之外靠“想象”,就把人家的底细摸的一清二楚,这可能吗?
这就好比一个普通人,突然之间告诉别人,比尔盖茨有一百个账户,一共有五十三亿的现金存款,老马哥在海外十家银行有秘密账户,隐匿了十亿美元的资产一样可笑。
没有证据,你如何证明你的话是对的?如果你确实能拿出比尔盖茨和老马哥办理的每个账号,每个账号多少钱,那个时候,别人才会相信你。
除了经济数据,还有历史大事的日期,每个历史转折点的参与人物的参与度,这些都要靠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出来。老斯的书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错误,周南已经按照另一世的记忆,做了修改。
靠想象可以写一本小说,但是靠想象,绝对不可能写一部世界人文历史研究的巨著。这里面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要有历史依据,而这些历史依据,需要到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里去查阅。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南从来不敢把完整的文稿给别人看,即使是他的战友们,最多也只是看到只言片语的片段。
每写好一篇,他就会把这些文稿寄回家,让奥黛丽帮他放在家里收好。
脱下了沉重的雪地靴,周南又脱下了大衣,挂在岩壁的铁丝上面衣架上。爬上了位于上层的属于自己的床,他把最近写好的文稿又翻了一遍,放在了带锁的木箱里。
这些文稿他不用再寄回去了,因为再过两天,他就已经退役了。就在前几天,他的退役通知单已经从连部转了过来。
从明年开始,他不用再长时间的服役了。但是在六十岁之前,他每年还会有两周的集训时间。他也可以选择集中服役,就是一次性服役几个月,那样就可以好几年不用服役了。
木箱里面,除了这一叠文稿,有半箱都是奥黛丽寄过来的信。小丫头把写信当做自己消磨时间的途径了,几乎每天一封信。
他服役这两年,收到了五百九十二封信,中间还有一段时间是因为他有十天的探亲假才停了下来。每一封信,他都编下了号,准备要保存一辈子。
在信里,奥黛丽也是什么话都跟周南说。今天跳舞被老师骂了,心里怎么怎么的;今天考试得a了,心里怎么怎么的;今天跟菲奥娜吵架了,今天跟菲奥娜和好了等等。
就连她前几个月终于来月事了,她也得意地跟周南说了,当然,更多的是她对周南的想念和依恋。以至于周南很多时候都有一种感觉,他不是娶了一个小妻子,更像是养了一个女儿。
周南前几天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让她不要再写信了,因为他马上要退役了,如果离开这里了,就收不到她的信了。
最近一段时间,周南也一直在考虑奥黛丽的出路,他已经改变了奥黛丽的命运,那么,她还会像另一世那样成为大明星吗?
除了成为一个明星,她还有更好的路选择吗?
周南可舍不得让她再去当一个牙医助理,然后去当一个舞台剧的小演员,再然后去电影里面打酱油,然后靠运气才得到罗马假日里面安妮公主的角色。
何况,那个时候也是她没有出路,迫不得已的选择。当时她的妈妈对她的爸爸还有一丝幻想,认为他不会不管自己的女儿,才破釜沉舟带着一百英镑的积蓄去了英国。
可是她的爸爸已经彻底走火入魔,连跟你交际都有困难。因为生活所迫,她才会出外挣钱。
现在,命运走入了另一条河流,当然不需要再去选择那条艰难的路。
但是,安妮公主的角色是那么的适合她,明星的定位也非常适合她,除了这些,周南不肯定她能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超过这个方面。
是的,她就是一个天生的明星。在整个二十世纪,能超过她的明星一个也没有。当然,这不是说她各方面就最厉害,其实不然。
虽然周南很爱她,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她就是一个明星,而不能算是演员。
也不是说她没有演技,只是她的演技最多是一流,作为明星却是超级的。
也不能说她是被外表拖累,跟她同年代的伊莉莎白泰勒,年轻的时候也是貌美如花,但是演技却一直很受肯定。
特别是在她之前的费雯丽,那才是一个天才级别的演员。演电影能把自己演疯了,这样的例子,在世界电影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奥黛丽的优点她清澈透明的气质,天使一般纯洁的笑容。偏偏这些限制了她的戏路,所以,放弃音乐之声里面的玛利亚的角色,是她演艺生涯最错误的选择。
在那以后,哪怕是蒂凡尼早餐里面霍莉成为电影历史上的经典形象,但是对于角色本身的演绎来说,她也是失败的。
因为她演的几女,根本不像一个几女。她该去演天使,却又为了要孩子,放弃了这个派拉蒙专门为她量身定制的角色。
戏路的限制,让她在没有适合的角色的时候,怎么表现也不完美。但是她跟纪梵希引导的时尚趋势,她晚年在世界贫困地区的慈善,都让她不用依靠角色的演绎,就能成为世界上最耀眼的明星。
她能被好莱坞评为排名第三的女演员,真是因为演技吗?诚然,她塑造的安妮公主,几女霍莉都非常出名,但是更出名的是她时尚女王的风头和慈善的爱心。
所以,周南不愿意她放弃安妮公主的角色,更想把她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牌的明星,引领世界时尚风尚,等到风头出尽,然后洗尽铅华,开始做慈善。
周南自己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与磨难,不愿意再重复,但是她的一生却是值得重复的。周南能做的就是帮她抵挡外面的风风雨雨,让她少走一些弯路。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契合点。
如今,已经上了高中的奥黛丽到了卢塞恩的高中读书,因为这一年的个头猛涨,她的芭蕾舞老师已经婉转地告诉她,她不再适合芭蕾舞了。这一度让她很伤心,因为芭蕾舞是她从小一直的爱好。
为了安慰她,周南建议她学习现代舞,并且给她画了很多后世的经典现代舞动作给她练习,让她找老师编舞。
如今,她的兴趣已经转到了现代舞上面来,有这些在后世几十年时间淬炼出来的经典现代舞动作,再找一个好一点的老师来编排,成为一个著名的现代舞演员,对她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并且,周南也建议她上表演课学一些演技,但是卢塞恩太小了,也太闭塞了。这里好一点的表演老师几乎没有,想要在这方面发展,以后还要去更大的地方学习。
耶格掀开了帘子走了进来,看见呆坐在床上的周南问道:“约纳斯,又在想你的小未婚妻了?”
周南笑了笑,关上了自己的木箱,重新放在了木板上面。“马上要分开了,心里有些舍不得。”
他是个乐天派,笑着说道:“没有关系啊,反正瑞士也不大,我想你了,会跑到你家骚扰你的。”
耶格的家在瑞士手表的最正宗出产地拉绍德封,那里是瑞士汝拉谷手工制表业的核心区域,百达翡丽,爱彼,这两个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手表厂家都在那里。
耶格的父亲和哥哥都是爱彼的技工,在战争来临之前,他们家的收入在当时也是高收入家庭。不过在德国投降以后,瑞士的钟表业又重新开工了,他的爸爸写信给他,告诉他工厂已经开工了,等他退役之后,也要进入这个工厂工作。
耶格才学了四年,只能做一些辅助的活,在爱彼的工厂,只有十年以上的老手,才能参与手表核心配件的手工加工。
对这个相当于两倍瑞士平均工资的工作,耶格非常满意,对未来的前景也充满了乐观。等他成了大师傅,他的收入差不多有普通人的五倍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工资标准。
因为跟他学了两年法语,周南目前虽然不会书写,但是法语口语也能勉强交流了。相互学习,加上战友的友情,周南对这个跟自己睡在一个山洞的战友也非常喜欢。
“我会给你做中国菜欢迎你,保证你会惊叹那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菜。”
耶格开心地嘿嘿笑了起来,很多时候,外国佬就是这么的单纯。
第三章 退役
加入军队的时候,周南带来了两大箱衣服和纸张,现在,除了两大箱衣服之外,又多了三箱衣物和装备。
在瑞士,即使退役,军队发放的武器弹药,匕首,防毒面具这些,仍然还是由本人保管。瑞士的全民皆兵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在实处的制度。
周南在进入军营之前,因为训练成绩优秀,获得了上等兵的授衔。搞笑的是,在第二年的圣诞节,因为给大家做了一顿土豆烧牛肉,受到了全连士兵的欢迎,加上他是唯一的东方人,为人和善,因此获得了优秀士兵的称号,升了一级变成了下士。
如今要退役了,按照惯例,又会升上一级,不过,他也直接转为了预备役。不要以为这些军衔就没有用了,在以后每年的集训,社会福利方面,军衔越高,待遇也就越好。
成为了士官,周南以后就有了随身携带手枪的权利。在军衔达不到下士这个级别的时候,只能携带长枪,是没有权利随身携带手枪的。
也就是说,周南只要不出国,身上揣一把枪警察也不会管,也不用枪弹分离。不过这项政策在后来和平时期好像取消了,他在九十年代来旅游的时候,没有听说有这个政策。
约翰也获得了两个军牌,一个是服役记录,有了这个狗牌,它以后生病了,能享受医疗报销。另一个英雄纪念牌也比较搞笑,是奖励它从两年前,一共为瑞士诞生了超过两百只合格的军犬而授予的。
周南得到了无数的小狗的承诺,却都没有实现。不过,在临走的时候,周南会带走一只经过训练的母军犬。虽然这只母军犬的年龄已经超过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