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替明-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将士肉搏同样无敌……

    这次战事证明,叫天军将士在每个方面都压倒了大清勇士;他们以前凭借着城墙,凭借着轰天神炮能打赢大清,如今一样可以不凭借这些来打败大清。

    想起叫天军将士那一张张年轻脸上的毅然,悍不畏死的冲锋和反冲锋,多尔衮就感到恐惧。这样一支军队,大清如何能胜?

    多尔衮回过神来,转头看看四周的手下,同样发现恐惧浮现在他们的脸上。他明白,自己这些以前勇猛的手下,已经对叫天军产生了恐惧感。以后再遇上叫天军,怕是犹如以前的明军遇到以前的清军。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多尔衮长叹一声,内心一片失落。自己何尝不是,要是以后遇到叫天军,还能怎么打赢他们呢?

    呵呵,什么争霸天下,什么灭亡明国,只要叫天军存在一天,这些就都只是白日做梦!

    多尔衮很落寂地调转马头,在寒风中领着残兵败将往京师而去。

    不料刚走了几里路,就迎面遇到了皇太极所部大军。滚滚铁蹄声中,他很快就见到了气急败坏的皇太极。

    “你到底干什么吃的,怎么会败了,难道就不能再坚持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啊!!”皇太极怒吼着,口水都快喷到离他不远的多尔衮脸上。

    多尔衮没有惶恐,兴致极低,就仿佛无欲无求的活死人一般:“我只剩下这么一点人,都拼光了,是你来得太晚了!”

    言语中,没有了表面的掩饰和尊重,就仿佛是在对普通人说话一般。

    (未完待续。)

653兄弟我帮你报仇

    皇太极一见,有点愣住了。此时的他,发现好像有点不认识眼前的多尔衮。稍微一想,便明白眼前这多尔衮仿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未来失去了希望,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般。转头再看看多尔衮的那些手下,发现他们也和多尔衮差不多,甚至有些还要不如。

    皇太极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之前山海关的战事极其惨烈,甚至用尽所有办法都无法战胜对手,最终被对手压制打败才会这样,一如大清对战明国时就能经常在被俘明军身上看到一般。

    隐约间,皇太极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多尔衮已是大清将领中最杰出的一员了,他都被叫天军打成这样,那大清以后还能打赢叫天军么?或许山海关落入叫天军之手,怕是永远夺不回来了吧?

    可山海关实在太重要了,皇太极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此时的他,犹如溺水的人,希望能抓到一根可以逃生的浮木。当即不管失魂落魄的多尔衮,大声叫喊着领军向山海关前进。

    没过多久,建虏大军便到达了山海关前,看着关墙上飘扬着叫天军的旗帜,看着叫天军在欢呼忙碌,建虏们顿时绝望了。

    此时的他们,看到山海关被叫天军占领,便知道自己的老巢危险了。想起留在老巢中的财物和亲人,很多建虏的脸色立刻变得惨白。此时的他们,终于尝到了家破人亡的滋味。

    然而,皇太极作为虏酋,想得比他们更多。山海关一丢,攻守易形,从今往后,整个京畿之地将暴露在叫天军的兵锋之下,明国以前尝到的滋味,满清也将要品味,甚至味道更为苦涩。

    明国那时候,可以举全国之力构筑一条抚宁防线。可满清呢,控制之地不过京师周边,人力,财力更不及原本的明国。如果劳师动众重建抚宁防线,不说建虏能分出多少兵力来防守,光是面对叫天军的火炮技术,就不是他们能抵挡的了!

    对于皇太极大军的到来,山海关城头上也早已发现了。刘大能拍拍胡汉三的肩膀道:“兄弟,我帮你报仇!”

    说完之后,他马上传令自己所部人马隐藏了至少一大半,只留少部分人马和胡汉三所部在城头上。

    说实话,他也只是在看到建虏出现后一个下意识地行为。对于建虏到底会不会来进攻,没有十分的把握。但他的命令对于他来说,不会损失什么,最多就是让自己部下在城内休息而已。

    而胡汉三的部队在这次山海关的争夺战中,也可以算是损失惨重,伤亡一多半,将士们的尸体躺满了城中各处街巷,有很多都来不及整理。

    刘大能一进城,自然也就发现这点,明白战况的惨烈,应该是叫天军成军以来最为厉害的一次。胡汉三所部是骑马步军,大部分是汉人,还是从府谷县起事之后就跟随胡广的老人,刘大能虽然已经最快速度赶来了,可还是有点自责来得慢了点,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事情。

    通过望远镜,刘大能和胡汉三很快就锁定了敌方的主将,竟然是他们的胖子奴酋皇太极。

    只见皇太极稍微瞭望了山海关片刻后,咬牙切齿地在说着什么,然后建虏大军就如同水泄一般漫向山海关。

    刘大能和胡汉三互相看了一眼,这建虏果然不甘山海关这最为关键之地为叫天军所占,真寄希望山海关内的守军不够,能给他们有攻入地机会。

    不过要说建虏真没有一点机会,那也有点说不过去。就如胡汉三守东门时,怕会守不住北门而把东门破坏;那多尔衮守得是西门,自然也怕西门守不住,同样有破坏西门。

    再者山海关的两翼是长城,虽然险峻,可同样需要兵力把守才行。从表面上看起来,叫天军人力不足,还真有可能主力被吸引在山海关前,从而导致建虏奇兵翻山进入两翼地长城而下去。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虏的兵力足够多。皇太极带了一万大军,数量是够了;还有叫天军的兵力明显不够,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要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话,皇太极就是再想要山海关,也不会白白损失自己手中已不能补充的满清军队。

    另外还有一点,皇太极并没有耐心去详细咨询有关叫天军的一切,让他多少都无法掌握叫天军的真实情况,不知道城中叫天军的确切数目。如此一来,刘大能的隐藏兵力之举,可以说是歪打正着了。

    刚刚平息下去的山海关战事,再一次被建虏所挑起。他们有的骑马冲向被破坏的西门,有的翻身下马沿着山海关城防一线展开攻击。

    慢慢地,建虏的进攻箭头离山海关越来越近。特别是西门所在,更是犹如一根箭头一样直指城门。

    忽然,“轰轰”两声响起,不知何时,叫天军竟然摆了两门红夷大炮在城门处,正对着建虏的箭头开了炮。

    两颗实心弹犹如死神的镰刀,犁过长长的建虏队伍,撕碎了挡在它们面前的人和马。就只这一下,就收割了不少建虏性命。

    西侧城头上,原先更多的只是作为摆设的火炮,一门门全被激活,被叫天军将士操作着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精神抖擞地向建虏吼叫着。

    胡汉三所部的火药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但山海关西侧这边原本的火药之类物资,建虏并不擅长使用,也没用掉多少;还有刘大能所部带着的丹药一补充,应付建虏的这波攻击还是足够的。

    |“轰轰轰……”的火炮轰鸣声,此起彼伏地响起,在箭雨夹杂之下,铅弹同样喷射而出,城头上的硝烟犹如火灾一样浓密。

    就只是一会的功夫,建虏大军水泄般攻击的箭头,就如同被打折了一般,顿时就少了一大片。

    见到如此情况,所有的建虏再没有了进攻的勇气。他们也是人,同样急行军到达山海关,原本是可以趁着一鼓作气来进攻。可叫天军突然增多的人数和威力强大的火器防守,让建虏的那股气一下便泄掉了。(未完待续。)

654 倾巢而出的教训

    缺少了这股气之后,身体的疲惫感马上便席卷全身,让他们也没有了再次进攻的本钱。皇太极看着自己的部下白白丢了将近一千人,恨得指甲都掐进了肉里,可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看山海关而已。

    天色已晚,双方罢兵,在寒风呼啸声中,刘大能看着极远处的建虏开始安营扎寨,不由得对胡汉三道:“要不,今晚我们偷营怎么样?”

    建虏连续赶路,进攻又受阻,士气低落之时要是被偷营成功,估计会溃不成军。而刘大能对于叫天军用火器开路的偷营,还是有不少信心的。也因此,他才有这么一说。

    胡汉三瞭望着远处的建虏,略微想了下,还是摇摇头道:“算了,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守住山海关。要是偷营不成反而丢了山海关的话,那这损失就太大,也不是你我能承担得起的!”

    他说到这里,见到刘大能好像有点不以为然地样子,便加重语气强调道:“我跟在首长身边可能比较久,经常有听到在建虏里面,首长非常在意那皇太极,说他的本事确实是建虏第一人。首长都如此重视他,我想我们还是别想着去偷营,给建虏有可能的反败为胜的机会。”

    刘大能原本还想据理力争,给胡汉三分析下偷营可能性更大的理由,可此刻一听他搬出了首长的意见,顿时便打消了偷营的念头,当即笑着道:“既然首长有过叮嘱,那就不冒险了。”

    说完之后,他拍拍胡汉三道:“这次你立了大功,就先休息吧,接下来驻防和安排兄弟们的身后事,都交给兄弟我好了。”

    胡汉三在高强度的战斗中一直熬着,确实也已经很疲惫了。不过此时的他,却还是摇摇头道:“我还能坚持,其他事情我不管,我手下牺牲了那么多人,我还是得亲自去安排才行。”

    不管是身为领导,还是身为革命党人,都讲究得是以身作则。这次的战事中,这样的原则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刘大能见胡汉三如此说,便也没有坚持,随他去了。

    原本以为建虏会在晚上闹出点动静,叫天军一直严阵以待。没想到却是一夜无事,在天刚放亮之际,胡广领着大军连夜赶到了山海关。

    在路上的时候,他已经收到刘大能派出的报信使者,知道山海关终于掌握在己方手中。不过当他知道山海关外的是皇太极时,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连夜赶了过来。

    虽然胡广一夜未睡,这几天的作战赶路也挺耗精神的,但此时的他,却是满面红光,根本看不出疲惫的样子。站在山海关的城头上,瞭望着远处没有动静的建虏大营,他满口表扬着胡汉三所部的英勇。

    不过等胡广了解到这次山海关的争夺战中,虽然建虏伤亡将近五千人,但叫天军也伤亡了两千来人时,高兴的情绪便收了起来。

    略微沉吟了片刻,胡广便对跟在身边的胡广和刘大能道:“这次战事的胜利意义重大,所有将士的军功翻倍,另外要妥善安排烈士的遗体,无亲无故的烈士就安葬在山海关,我会亲自出席葬礼。”

    刘大能和胡汉三都严肃点头,对于首长安排的这点,他们并不感到意外。体恤将士们的这事上,首长从来就不吝啬。或者可以说,首长一直很重视这块。

    胡广接着指示道:“另外专门派人收集这次战事中将士们的英勇事迹,变成戏曲、歌舞传唱,让根据地的百姓知道他们的子弟兵是如何杀敌为民,让那些英雄们享受他们该得的荣誉和尊敬!”

    这和诉苦大会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正一反,相信会激励更多得将士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对于这点,刘大能和胡汉三这两位长期被胡广熏陶的叫天军高级将领,稍微一体会便领悟了。

    他们两人以前可是明军出身,更是能体会到两边待遇的差别,对于胡广如此为军中将士着想,他们当然也是非常乐意的,当即大声答应一声。

    胡广又交代了一些琐事之后,便转身看向城外的建虏大营,用望远镜观察了良久之后,才转回身,脸色有点严肃地说道:“我们远征辽东,出来的兵力已经是根据地能派出的极限了。建虏倾巢而出,被我们趁虚而入,这个教训,我们必须要记住……”

    听他说起这个,两位高级将领的面色也严峻起来,不过他们并不担心,因为他们知道首长既然提到了,那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因此,他们两人只是带着耳朵,认真地听着而已。

    “我们出征将士损失也不少,加上接下来还要征战整个辽东,清剿建虏残余,因此兵力是多多益善。同时,要牵制建虏不敢分兵绕道蒙古草原回援或者直接出兵报复我们根据地,也必须要有足够精锐的兵力在京畿之地威胁他们才行。”

    胡广说到这里,果然如同胡汉三和刘大能所想,马上给出了解决方案道:“因此我决定,我们叫天军的野战军必须快速扩军。除了保持一部分精锐野战军必须是老兵之外,其他守城和攻略辽东腹地的军队,可以以老带新,在战斗中培养新人,让他们快速成长为合格的叫天军将士……”

    他沉吟了下,才接着说道:“补充的兵力,就在明军和辽东汉奴中挑选。这个事情,刘哥跟着我一起去一趟,老三守着山海关。”

    “行,没问题!”胡汉三答应一声,而后又有点怀疑地问道,“辽东汉奴这个没问题,那明军在哪里?不会是说宁远那两城的明军吧?”

    “怎么,你担心他们硬骨头,在建虏的兵锋下饿死也不投降,所以也不会投降我们叫天军?”胡广一听,看着胡汉三,笑着反问道。

    边上的刘大能听了,笑着拍了下胡汉三的肩膀插话道:“老三,你操啥心,首长都亲自出马了,还怕他们不降?”

    胡广笑了笑,没有对此发表意见,只是交代胡汉三道:“一定要给我守好山海关!皇太极那个对手,既要重视他但也没必要怕他……”(未完待续。)

655 欢呼

    说到这里,胡广提高声音,着重强调道:“不能一味防守,派出侦察兵,和建虏探马争夺战场的军情控制权。对于建虏的动向,一定要及时掌握。不过大军出征京畿之地的话,必须报我批准。”

    胡汉三知道这是为了牵制建虏,让建虏把兵力和精力都耗在山海关一带。他当即点头答应道:“首长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接下来,不说胡汉三如何执行胡广的命令,也不讲皇太极如何得焦灼无奈,就说宁远城的何可纲,在看到叫天军急速赶往山海关后,就一直在担心,要是叫天军拿不下山海关,那辽东的局势并不会有真正改变,建虏就能继续嚣张。

    而这,是何可纲最不愿意看到的。如今看到有改变局势的希望,他恨不得这种希望能成真。

    他的亲卫自然知道大帅的想法,他们也是差不多的想法,自己一个人憋着难受,过了一两天后就忍不住开始讨论了。

    “依我看,建虏这么厉害,山海关又是重中之重,不可能被叫天军夺下来吧?”

    听到这样悲观地观点,有名亲卫不服气地争辩,只是底气明显有点不足:“那可不一定,叫天军不也过去了很多人么?”

    “呵呵,人多有用么?以前我大明驻守山海关,建虏打了多久的主意,不也一样没有办法么?”先前的亲卫随口就驳斥了,根本不需要费脑子。

    不想被驳倒的亲卫想了一会,马上又给他想到一个理由道:“当年山海关就是被建虏给偷的,之前我们不也看见有叫天军假扮建虏过去了么,大帅就说了那是叫天军来的。”

    “要是假扮就能夺下山海关,为什么我们大明不这么干?”这名亲卫又马上反驳了,不过他好像觉得长建虏士气有点说不过去,就又补充道:“希望老天能帮帮叫天军,夺下山海关狠狠地打击下建虏就好了。”

    那名亲卫见他这么摆明立场了,觉得再和他争就没意思,当即转过头,看着在箭楼窗口瞭望的何可纲道:“大帅,您觉得叫天军能成功夺取山海关么?”

    何可纲把他们的对话都听在耳里,也知道自己这名亲卫向自己求证,无非是想从自己这里得到肯定回答。可自己何尝不想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希望叫天军能狠狠地打击到建虏。

    但是,从自己这角度来分析,再根据叫天军的匆匆行军,怕是实际情况不会那么乐观。建虏要是那么容易被重击,他们也不可能有今天。

    他张开口,正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时,忽然稍微一愣,当即用手一指道:“看,是不是叫天军回来了?”

    “啊,败了?”亲卫下意识地接话,然后赶紧往大帅所指方向看过去。

    这时,城头上也响起此起彼伏的声音,应该是都看到了有军队从山海关方向过来,纷纷在瞭望讨论着。

    就这么说话的功夫,远处的军队就看得更加清晰了。何可纲的视力很好,看得很清楚。当他看到远处确实是叫天军,虽然看不清脸,但能看出对付并不急切,而且还带了不少辎重过来时,一个不可思议地念头出现在他脑海中:叫天军真得夺取了山海关,胜利而归了?

    何可纲曾有过这样的希望,也盼着这个失望能成真。可当他发觉这个希望真得好像成真时,又觉得这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叫天军竟然从建虏手中夺取了天下第一关,从今以后,建虏无敌而纵横天下的局面真要改变了么?

    何可纲算是沉得住气的人,但他的亲卫们却没有那么沉得住气,纷纷惊讶地叫起来,在说着叫天军的情况,分析着其中的含义,猜测出叫天军的胜败。

    “哈哈哈,看看,看看,我就说过,叫天军能打赢吧?”那名先前的亲卫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也是没底气地想着叫天军能赢而已,如今没想到真赢了,他一手扯着那名反驳他的同伴,非常兴奋地说着话,就好像是他自己打了胜仗一般。

    被他扯着的那名亲卫并没有生气,同样满脸高兴地不断点头,笑看着远处的叫天军,大声重复着一句话:“****的建虏,没想到你们也有今天!****……”

    城头上的明军,和这几名亲卫差不多的反应。浑然忘记了他们是明军,理论上和叫天军也是对头。如今的他们,都在为叫天军能打败建虏,夺取至关重要的山海关而高兴着。

    慢慢地叫天军越来越近,这个时候,所有的明军都能从叫天军将士的脸上看到胜利的喜悦。自发地,发自内心的欢呼在城头上响了起来。

    这些明军,基本上都是辽东汉人,每个人都和建虏有着血海深仇,想奋力杀虏却无能为力,每次会战的结果都是惨败,而建虏每次都是大胜。不知从何时开始,建虏无敌,至少野战无敌的印象便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

    对付建虏,唯有躲在城墙后面,靠着火炮的犀利在垂死挣扎而已。任何一名军士,都不会认为一支野战必败的军队,靠守城能把建虏打败,能替那些死去的亲人复仇。然而,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做不了,也唯有如此坚守,哪怕建虏都已无视他们了,也只能以坚守来表达他们对建虏的不屈。

    如今,有这么一支军队,竟然能打败了建虏,还是攻占建虏最为重要的山海关。曾经的绝望,突然变成了希望,使得他们根本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叫天军的身份,忘情地欢呼起来,庆祝建虏终于不能再嚣张,恶人的恶报到了!

    胡广就走在军队的最前面,见到宁远城头的欢呼,不由得微微感动。他自然知道宁远城头上的那些明军为什么欢呼,能感受到明军心中的那份情感。这些一直坚守在建虏势力控制下的明军,他们能坚持到今天,不是因为曾经京师紫禁城里的皇帝,而是他们对建虏的恨。

    这些兵都是好兵,属于明国的时候,他们无法取得胜利,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那么,就来叫天军的战旗下,来经历旌旗所指,敌人闻风丧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全天下的老百姓打出一个天下太平,让他们不再经历自己曾经的经历!(未完待续。)

656 颠倒黑白

    当胡广这边把明国的实际情况,当然不包括崇祯皇帝自杀一事,因为胡广自己也还没有收到消息,还有叫天军自己的战果,以及叫天军的宗旨和野战军的待遇一一说明之后,招降明军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

    明军中的各级将领,上至总兵何可纲,下至总旗,都同意了叫天军的招降条件,就是这些将领必须解职,等叫天军统一安排,当然,主要是进修,熟悉叫天军的一切后再说。

    这些关外坚持下来的将领,要说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但相比较而言,他们的私心很少,那些一心为己考虑的将领根本不可能坚持在这样的绝境中。

    他们都是久在军中之人,自然也明白绝境下的降军没有什么条件可提,不过加入了叫天军,能打胜仗,能杀建虏,就算叫天军实际上并没有口头所说的那些条件,他们也愿意干。

    很快,这些明军在休整恢复体力之后便集体开拔去山海关,大约六千来人,大部分和胡汉三所部进行整编。

    这些普通的明军士卒,到达山海关之后自然啧啧惊叹,许多人甚至感觉到不真切,非得亲眼摸摸山海关城墙,才能证实自己确实在有生之年踏入了这个天下第一关。

    而后,他们在山海关内看到了叫天军上下对烈士的尊重,听到了叫天军将士的英雄事迹。他们就仿佛从未见过世面的乡下小子,好奇地注视着这里的每一幕。

    在新鲜事物的连续打击下,有一名原明军士卒羡慕之余又期盼道:“班……班长,我们……我们叫天军的军饷是不是每个月能及时拿到,有几成啊?”

    班长自然是叫天军的老兵了,一听这话当即哈哈大笑道:“我们叫天军从不克扣、拖欠军饷,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向士兵委员会,向政委反应。什么,你不知道士兵委员会和政委?没事,我给你详细解释,这是我们叫天军独有的,你不明白也不奇怪……”

    类似的问答有很多,在热火朝天的训练间隙,发生在山海关的每一处地方。

    “你们是真走了****运!你们知道不知道,想加入我们野战军,这可难得很呢!在根据地的时候,那可是抢破头想进的人多了去了,你们倒好,刚加入我们叫天军就进了野战军。好好珍惜吧,千万不要被淘汰到地方部队去……”

    原明军将士在庆幸之余,就更为卖命的训练。与此同时,叫天军的侦察兵们每一次出去行动,都会携战果而回,轻松之余让原明军士卒回想起自己的夜不收被建虏压得死死的往事,不由得又是感慨。

    对于此,侦察兵们轻松地丢下一句话给他们:“其实建虏探马也不过如此而已,就前几波比较难啃,到后来都是看到我们就逃。”

    一样又一样的新鲜事冲击着原明军士卒,同样也冲击着那些明军将领。对于胜利的渴望,是每位从军将士的内心渴望。而这胜利确实是个好东西,能不断地加强将士的归属感,这点不但体现在原明军士卒身上,同样也在原明军将领身上起作用。

    为此,何可纲不由得感慨地叹道:“一直以来,兵书上有云,将与卒同甘共苦则收其心。没想到叫天军的军制中,竟然直接体现了这点。还有这什么士兵委员会……,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叫天军想不是强军都难!”

    对上这样的强军,还有着山海关为依托,就算建虏第一人皇太极,也是无可奈何,最终领兵退走。

    在侦察兵得到确切报告之后,胡广令刘大能令所部三千骑军,打着叫天军的旗号,光明正大地从京畿之地穿过,再从张家口附近出了草原回根据地。一则把辽东的具体战事传回去,二则要把储备在归化城的军需物资运往辽东。

    与此同时,胡广也传了命令给驻守在榆林城的大哥胡宽。让他不要在陕西扩张地盘,只要守住榆林一线,屏蔽根据地来自南方的敌对侵袭即可。要他尽量招收灾民前往根据地,或胡宽自己,或让塔娜那边训练军队。

    而在胡广自己这边,他则留胡汉三驻守山海关,自己则带着何可纲等投降的明军将领,领五千整编后的军队,带着红夷大炮开往辽东腹地。同时通讯兵把战况先一步带去辽东腹地,令在辽东的各级部队如有把握能以很少代价打下城池的,则可以先行攻城。

    在胡广鲸吞辽东之际,明国京师的安贵也陆续把情报传到了他手上。先是有关崇祯皇帝自杀一幕,而后报告了皇太极仓皇败回京师后,让原明国太子继位,改元“顺治”,意为大明道统不变。

    而后又以新皇帝名义昭告天下,说孙承宗、洪承畴等人领兵逼死崇祯皇帝,意欲拥藩王造反,十恶不赦,要求各地官府闻讯起兵剿灭叛军。

    另有圣旨,言大明军力太弱,故请兄弟之邦大清军队帮忙剿匪,诛逆,各地务必配合,敢有抵触者,以逆匪同罪。

    胡广看完这些情报后,不由得暗叹皇太极果然是个枭雄。他这一手颠倒黑白,不但给了自己大义名份,便于满清实际控制明国土地,还给孙承宗、洪承畴造成了极大麻烦。

    想着明国官吏的尿性,怕是不会齐心合力去对付真正的杀君仇人,反而会以各自的利益为主做事,南方之乱,怕是免不了的。

    不过此时的胡广,根本没有能力去管关内的事情。这次的战役,叫天军是行得蛇吞象之举,非得好多年才能消化这次的战果。在此之前,最多只是在京畿之地敲打下建虏,并无力发起大的战事了。

    相对关内而言,辽东对于叫天军来说,确实是个好地方。首先,辽东的资源之丰富,作为后来人的胡广自然是知道的;

    更为关键的是,这里的汉人都和建虏有仇,又是被建虏优胜劣汰下来,剩下的这些都是身体强健的汉子为多。这些汉人,能最快地补进叫天军,融入叫天军,快速增强叫天军的实力。

    还有,辽东的土地,一如当初根据地的土地一般,全都可以当作无主之地来用,比起关内来说,少了无数的阻力,也能加快叫天军把辽东建设为根据地的进程。(未完待续。)

657 不是结局的结局

    辽东实在是个宝地,这也让叫天军的动力满满。还因为满清抽调了尽可能多的兵力,使得辽东相当于一处不设防之地,战事也因此进行得很顺利。哪怕是满清的都城盛京,都未等胡广领大军到便已攻占。至于其他地方,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胡广大军所到之处,辽东汉人跪拜两地迎接。哪怕是有叫天军将士事先提醒过,说叫天军不兴、不提倡这套也没有一点用处。不管男女老少,见到叫天军首长到来,无不像见到了能当家做主的亲人一般,又哭又笑地情绪激动,让胡广也为之无可奈何,只能任由他们发泄了。

    曾经的绝望,如同行尸走肉般地日子,随着叫天军的到来而成为了想要忘记得回忆。对于未来的憧憬,又使得他们渴望未来能早点到来,为此用上十二分的热情也无所谓。

    在这样的背景下,叫天军在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