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凉铁骑-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料,南匈奴也率军反叛,不听朝廷号令。
一时间,大汉竟无可用之兵。
公孙瓒带领白马义从与乌桓大战于石门,刚开始的时候占据了很大的优势,随着越来越多乌桓人的到来,公孙瓒独木难支,被困于城内,向刘虞求救无果,率军逃离北平,且战且退。
长沙再次出现百姓叛乱之事,不过被长沙太守孙坚率军压制。
中平四年,整个大汉陷入了战争的淤泥之中,而朝堂的勾心斗角却始终未有停止。
如今汉帝的身体已是越来越弱,每日都是拖着病体上朝。
而关于太子之事却是迟迟做不下决定,皇子刘辩年长于皇子协,不过他从小生活在民间,进入皇宫之后举止有些轻浮。
按说刘辩的太子身份是十拿九稳了,不成想汉帝此时对皇子协无比疼爱,言辞之间颇有想立刘协为太子的意向。
是故朝中百官分为两派,一派高举大旗支持皇子辩,为首的乃是大将军何进,理由也很充分,皇子辩年长,按照祖上定下的规矩,立嫡不立长,应该立为太子,更何况皇子辩还是何皇后亲生,成为太子更是理所应当了。
汉帝倾向于皇子协,自然有大臣望风跟着,谁也不想在这种关键时刻站错队。
朝堂之上分为两派,整日争论不休,而真正想着灭贼之士寥寥无几。
贾荣此时正在广阳郡,张纯反叛,人心惶惶,幽州与凉州一样,属于边境,接年来战火不断,鲜卑、乌桓近年来叛乱不断,屡屡进犯边境,掠夺村庄,而刘虞一直奉行的是怀柔政策,只要能安抚就安抚,几年下来,鲜卑、乌桓非但没有感激之心,反倒认为大汉好欺负,而刘虞也十分配合的送上安抚物品。
长此以往,更加助长了这些外族人的气焰,而其麾下将领公孙瓒则是好战派,只要每次听闻乌桓人或者鲜卑来犯,必定请战,刘虞每次的懦弱行为使麾下的武将丧失斗志。
公孙瓒师从卢植,在幽州也算的上是一号人物,他将对刘虞的不满直接表现了出来,多次率军劫掠刘虞的安抚物资,可以说他与刘虞之间的误会很深。
白马义从经过上次和鲜卑的交战之后,人数油原来的三千人激增至六千人,每次攻打乌桓人、鲜卑人,公孙瓒都是一马当先,从中午杀到傍晚而不知累,投降的士兵全部杀死,对异族人的痛恨到了骨子里。
公孙瓒的威名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住了乌桓人,可这次乌桓大举来犯,公孙瓒兵力不足,节节后退。
努力的更新,各位大大阅读之余,收藏或者给个红票都让断崖感动不已,喷也好,赞也好,断崖都喜欢!
再次呼唤,光明藏兄弟!
二六一章:起兵
他对待外族人的血腥手段和保卫边疆的决心让很多的幽州武将向往,刘虞帐下的一些主战派人士,每次都为公孙瓒说好话,大汉几百年积攒下来的威严不容侵犯。
军中的士卒向来崇尚勇武的将领,公孙瓒对待属下虽然很严,甚至有些吹毛求疵,仍旧有很多人愿意追随,特别是闻名塞外的白马义从,让许多青壮年向往。
四个月之后,刘虞聚集幽州五万大军,与张举的军队在昌平对峙,公孙瓒郝然在列,此次与乌桓还有张纯交战,主要还是靠公孙瓒,是故刘虞包括其麾下的官员对公孙瓒亦是恭恭敬敬。
在广阳郡的这段日子里,是贾荣过的最潇洒的了,没事就带着卫芙上街逛逛,出没于各个大街小巷。
而麾下的骑兵则在城外进行训练,贾荣只是定期派人送去吃的和穿的,这支队伍的名字就是“西凉铁骑”,一千二百人,是从幽州各地征召的士兵,有着姜羽赵云吕布等将领训练,以及孤狼出身的张直从旁协助,骑兵的训练强度可想而知。
而附近郡县的贼巢劫匪之流成了骑兵的演练场,周围的治安为之一静,附近的百姓都知道广阳郡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队伍,专门剿灭贼寇,声望日隆。
初始的时候,吕布每过一段时间还会去城内看看贾荣,可是城内的生活在吕布看来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当姜羽再次提出进城的时候,吕布说什么也不再跟随。
张直的训练手法让高顺赵云等新将领耳目一新,特别是西凉军特有的骑兵训练方式。
张纯造反,刘虞再次发布征军令,征集有志之士共抗反贼。
闻听消息,贾荣带领六百骑兵加入,吕布姜羽带领另外六百名骑兵加入。
刘虞闻讯大喜,亲自迎接,在幽州,骑兵亦是稀有的存在,除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罕有人能组建出上千人的骑兵。
果然如同传言中那样,刘虞待人和善,长的也是慈眉善目。
第一眼,贾荣就对这个老者的印象不错,城中的百姓很响应刘虞的号召,积极入伍,所以刘虞能在短短几月时间内组建一支几万人的队伍。
贾荣的身份在公孙瓒到达军中就暴露了,听闻贾荣在军中,汉军的士气更加的高昂,贾荣那是头顶名将光环的人物,虽然没有真切的见过,威名在那摆着呢。
公孙瓒因为剿灭鲜卑有功,被封为降虏校尉,都亭侯,正处于志得意满之际。
刘虞对贾荣礼遇有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想着贾荣能够适当的牵制一下公孙瓒,幽州军中鲜有武将敢于和公孙瓒当面叫板。
五万人的队伍,仅粮草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军队容易组建,粮草却很难筹备,四个月之后,刘虞才带领大军慢吞吞的向昌平而去。
昌平县的汉军守将见刘虞带领大军来到,长舒了一口气,张纯丘力居合兵十几万,兵临城下,看着都令人胆战心惊。
接手昌平的防务,刘虞积极听取武将的建议,加固城墙,昌平只是小城,城墙不高,城内容下五万汉军亦有些困难。
而张纯突然得到占领那么多的城池,也需要慢慢的消化,是故才有了刘虞慢条斯理抓城防的时间。
期间,刘虞多次提议派遣使者到乌桓,意图让乌桓人罢兵。
在刘虞的认知里,这次的叛乱罪魁祸首是张举等人,和乌桓人无关,丘力居率军造反也是被张举等人所迷惑,刘虞不断的派遣使者前往右北平,希望丘力居能够迷途知返。
贾荣暗自摇头,刘虞是一个汉人,维护异族人却到了这种地步,难道乌桓人跟着起兵就不是造反了,对刘虞的印象大打折扣。
贾荣的名声可谓是相当的不好,特别是雒阳蔡府那一番话语是在吹捧百姓贬低皇室,而刘虞身为皇室,按说对贾荣应该是怀有偏见的,没想到刘虞却对自己礼遇有加。
张举张纯联合起来兵力约有二十万人,昌平的东西南三个城门被围了起来,北门却无兵把守,张举张纯能做到太守和中山相的位置,都不是泛泛之辈,围三缺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城内的守军不战而逃。
站在昌平城上,城外浩浩荡荡的叛军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旌旗蔽日,士兵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是北门未被围住,昌平倒像是陷入了敌人的汪洋大海。
贾荣的身份被公布之后,在汉军中的话语权还是很高的。
身处昌平,贾荣自然要设身处地的为昌平的安危考虑,进言道:“大人,叛军意图昭然若揭,请大人早做定夺。”这几日,刘虞看似在加固昌平城,实际上却是一直和麾下将领讨论如何说服乌桓人,加固城墙倒像是在安抚士兵的情绪。
刘虞捋了捋胡须,颔首道:“贾将军之言有理,不知诸位有何良策?”言毕,刘虞将目光投向麾下的文官。
贾荣不禁咋舌,试想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官会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果然屋中的武将闻言面露不愉之色。
屋内的文官武将泾渭分明,左侧文官,右边武将。
见无人应答,魏攸越众行了一礼说道:“大人不必担忧,张举之流不过是临时组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二十万人,不足为虑,我军五万胜之足矣,况且二十万人每日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只要我军坚守昌平,不出旬日,叛军断粮,必然不战而溃。”
刘虞闻言大喜道:“魏曹椽之言甚是,传令下去,加固城墙,各部将领各司其职。”
贾荣再次劝道:“大人,不可,叛贼之流对百姓祸害颇深,若是仍由其围着昌平,唯恐周边的百姓会遭受战火之苦,而我军的粮草亦是不多,与叛军对峙下去,唯恐不妥。”
“张举等叛贼所到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到处劫掠村庄,这样下去,最苦的就是百姓了,我大汉向来以仁政治国,岂能让百姓陷入战火而不顾。”
刘虞目露沉思之色,贾荣的一番话正中他的软肋,在幽州,刘虞就是爱民如子的好模范,若是这件事传出去,对他的名声影响很不好,贾荣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小风开始了,诸君一起努力,将铁骑向上推推,喜欢铁骑的朋友记得收藏一下,既方便了下次的阅读,也支持了断崖,多谢!
二六二章:离开【求收求红】
田畴见此,拜道:“大人,贾将军之言虽然在理,但少部分百姓的死亡换来战斗的胜利还是值得的,若是出战为叛军所趁,遭受战火的百姓岂不是更多。”
贾荣面露诧异之色,没想到刘虞麾下的文官还都不错,分析战情条条有理。
见刘虞将目光转向自己,贾荣道:“魏大人还有田大人说的尽皆在理,不过我军只有五万人,而敌军有二十万,昌平城池低矮,我军无守城利器,城内百姓亦是不多。”
“可以说是空城一座,死守一座空城没有太大的意义,况我军骑兵有八千余,未尝没有一战之力,望大人三思。”
公孙瓒附和道:“贾将军之言甚是,小小叛军何足挂齿,待骑兵一至,定然狼狈而逃。”不少武将闻言,纷纷附和。
见公孙瓒赞同贾荣的说法,刘虞眉头微皱。
魏攸道:“出城交战,敌军的人数优势将会变的更大,对我军将会更加不利。”
公孙瓒微怒道:“若是出城交战,白马义从愿为前部。”
贾荣笑道:“魏大人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用骑兵和叛军周旋,而我军则退守到蓟城防守,蓟城城墙高大,敌军很难攻破。”
刘虞闻言,脸色当即拉了下来,怒道:“一派胡言,叛贼犯上作乱,我等食君之禄,岂可不战而逃,我决意誓守昌平,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请勿复言,至于出城交战之事,交予公孙将军处理。”
刘虞的慷慨陈词,使得幽州的文武官员有些激动,贾荣退守蓟城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无比可,齐声拜道:“大人英明!”连方才赞同贾荣出城交战的公孙瓒亦在其列,看来贾荣的思想很难为汉朝的官员所接受。
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能代表什么,保留军队的实力才是上上之选。
刘虞的一番话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却将贾荣晾在了那里,不少武将看向贾荣的目光包含了一丝不屑,不战而退在武将看来是非常耻辱的,连带着贾荣头上的名将光环也因为此事黯淡了不少。
贾荣面色有些难看,在幽州军中,他能站到这里,凭借的完全是名将的头衔,在这里贾荣的实力很弱,不代表他能忍受刘虞的当面呼喝。
身后的吕布傲然站出说道:“当初鲜卑肆虐,我大哥带领四百多人击杀鲜卑近两千人,会畏惧小小的叛军。”
“空口无凭,不足为信!”鲜于银冷哼一声说道。
贾荣摆摆手制止了吕布,道:“刘大人其心可嘉!”
众人诧异的看了贾荣一眼,哪个武将不是血气方刚之辈,放到任何人的身上决计不能忍受刘虞的当众讽刺。
刘虞也意识到方才的言语有些过激,神色歉然的看着贾荣。
“荣身体有些不适,先行告退。”语气委婉,贾荣却没有任何行礼的姿态,不管怎么说刘虞都是皇室是幽州牧,论级别,贾荣还差几个档次。
留下面面相觑的找你个人,贾荣转身拂袖而去。
吕布姜羽等将领跟随而出。
公孙瓒意图阻拦,却被身边的将领劝阻。
刘虞面沉如水,冷哼道:“诸位一起努力,守住昌平城,待击破反贼,我会在圣上面前为你们请功。”
“诺!”众人轰然应道。
张举军中缺乏骑兵这是不定的事实,而乌桓人刚刚攻下右北平,一时间难以顾及昌平的战事;以骑兵的机动能力,远途奔袭,切断叛军粮道,才是上上之策,将骑兵留在城内反而没有太大的用处。
事后,贾荣也意识到方才在刘虞面前的行为有些过激了,不过却没有一丝忏悔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歹也是名将,岂能没有一点脾气,贾荣暗暗想道。
次日,贾荣带领一千二百名骑兵补充好粮草之后,断然向刘虞请辞而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刘虞或许是个老好人,不代表其麾下的文官武将也是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贾荣决定带军而回,历史注定了张举的灭亡,自己操那么大的心干什么,还不如回金城经营自己的老巢。
闻听贾荣请辞,公孙瓒急忙赶到,语气急切的说道:“志远,城外有着叛军二十万人马,志远仅有一千多人,不可孤身犯险,何必和刘大人怄气,待我前去为志远说情。”
贾荣笑道:“伯珪多虑了,张举注定不会长久,金城事务颇多,我离开金城亦有大半年时光,是时候回去了。”
公孙瓒见贾荣主意已定,长叹道:“那志远路上保护好自己。”
“和志远相识一场,为兄也没有什么相送的,这匹战马是我偶然之间得到,神骏异常,今日赠与志远,也算是宝马配英雄。”
贾荣微微有些感动,相处这么久以来,公孙瓒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行事光明磊落。
“多谢伯珪兄好意,如此我就愧领了。”
临行之际,贾荣意味深长的说道:“伯珪兄,士兵乃军之基本,不仅要求士兵要了令行禁止,还要赏罚分明。”
公孙瓒神情有些迷茫,还是抱拳道:“志远之言,我已记下。”
贾荣一拍马腹,当先一骑出北门而去,视线中的昌平城越来越小。
公孙瓒送的这匹马果然不错,体态神骏不说,奔跑起来,在马背上受到的颠簸都很小,引得吕布赵云等人侧目连连。
在蓟城休整了整整三天,贾荣才带军出发,不同的是,贾荣摇身一变成了商队的护卫。
护送的这支商队属于金城,闻听贾荣欲要带军护卫,幽州仙恋阁的负责人收购了很多金城需要的物品,商队由贾荣来护卫,绝对安全。
能够一次用的起一千多人的骑兵,注定了这支商队无人敢招惹。
沿途上百姓的惨状让贾荣不忍直视,队伍选择的路线是穿过冀州路过司隶,而后返回凉州,这条路线其实也是为了商队能够在沿途收购商品。
张纯原本是中山相,张举联合起公然造反之后,最先遭受灾难的却是冀州人,对于顺从的郡县,张纯派兵驻守,而沿途的村庄是叛军最好的劫掠对象,连年的战争,即使的富足的冀州也没有太多的余粮,张举对待属下士兵优厚,为生活所迫的百姓很多选择了加入,是故叛军的规模越来越大。
第二更到,今晚还有一更,更新实属不易,百忙之中抽出来的一点空,大家多多支持啊!
二六三章:张举亡【求收求红】
饥民随处可见,张举反叛几月之间使得幽州冀州千疮百孔。
许多百姓落草为寇,依靠打劫过往行人为生,黎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艰难。
经过各郡的时候,贾荣放出了愿意守护商队前往金城的消息,引得许多商人加入,贾荣要加昂贵仍旧让商家趋之若鹜,商队很快扩展到了万人,这种钱不赚白不赚。
路过中山国之后,赵云请辞回乡几日,贾荣点头应允,现在估计就是赶赵云他也不会走了。
数日之后,赵云率军而回,同归的还有一名女子。
“见过将军!”在赵云的示意下女子施施然拜道。
待看清女子容貌,贾荣眼前一亮,约有二八年华,精致的五官,充满灵性的双眼扑闪扑闪的盯着贾荣看,盈盈不足一握的细腰,凹凸有致的身材,虽然身着粗布衣衫仍旧难掩其美,她就如同炎炎夏日的一汪清泉,让人感觉舒爽不已。
美的事物,特别是女人,对男人的杀伤力是很大的,贾荣的眼睛立时直了。
闻讯而来的卫芙刚来便见到贾荣的目光一直盯着眼前的女子,翻了贾荣一眼,迈步上前,走到女子的身边,笑道:“小妹远道而来辛苦了。”
女子微微一笑,回了一礼。
贾荣轻咳一声,转身看向赵云。
赵云会意,抱拳道:“将军,这位是舍妹,久居家中,失礼之处,望将军见谅。”
“还不快来见过将军。”赵云语气急切的对女子说道。
女子挪步上前,檀口轻启道:“小女子见过将军!”如同天籁一般的声音让贾荣大点其头。
“不知姑娘姓名?”贾荣鬼使神差的问道。
问完之后,贾荣就后悔了,卫芙此时的目光足以杀死他上百遍。
女子将目光转向赵云,见其点头,回道:“小女子赵雨。”
贾荣点点头赞道:“好名字,你兄长名为赵云,你叫赵雨,很好很好。”不知贾荣是在夸赵雨的名字很好还是她的人很好。
看了看卫芙,贾荣微微有些尴尬的说道:“芙儿,你赶紧带赵雨姑娘去休息吧。”
卫芙轻哼一声,带着赵雨远去。
赵雨的美丽毋庸置疑,贾荣也仅是有些欣赏的惊艳一瞥,和卫芙经历过的是真正的生死之恋,那是刻骨铭心的爱恋,贾荣已经打定主意回到金城之后迎娶卫芙。
冀州,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大的州,大汉多年的战争,实际上是冀州青州兖州等几州苦苦支撑着,如今冀州遭难,汉朝可用的力量再次被削弱。
乱世,阻挡不了商人的活跃,即使是战争时期,商人也有自己的渠道将商品卖到敌对方去,异族人需要汉人的布匹、盐等,汉人需要异族人的战马、毛皮。
有着贾荣保驾护航,所有人有惊无险的来到了司隶部,这样一支人数近万的商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望风加入的商人越来越多,贾荣将沿途贼寇的生意抢了不少。
且说贾荣率军走后,刘虞固守城池,一直以来张举打的都是顺风仗,沿途的郡县见到数十万大军来到,城内的官兵不战而溃,官员更是望风而逃。
仅从张举的围三缺一来看就可以看出其不是泛泛之辈,昌平城小,二十万大军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投入,张举日夜不停的进攻昌平城,城中的汉军在刘虞公孙瓒的带领下殊死抵抗,虽然损失有些惨重,张举却不能前进一步,将二十万大军死死的扼守在了昌平城外。
二十万大军的粮草的消耗成了很大的问题,在右北平的乌桓人只顾着自家的利益,巴不得张举多与汉军交战,消耗汉军的力量,明面上乌桓是支持张举,但也只是口号喊得响亮,对于张举的求援,一拖再拖。
一个多月之后,叛军的粮草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张举就派遣士兵公然劫掠附近的县城,叛军所到之处,寸毛不胜,百姓望风而走,爱民如子的刘虞十分配合的接受将领的建议,固守不出。
只是偶尔由公孙瓒带领骑兵出城冲杀上那么一阵。
和乌桓人多次商谈无果,刘虞有些焦急,病入膏肓的汉帝迫切的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度,一再催促刘虞和叛军速战速决。
“我决定亲自带军前往右北平。”端坐于首位的刘虞语气的坚定的说道。
一个多月来的僵持,城内的汉军还要不时遭到张举的突然的进攻,让刘虞变的更加苍老,原本有些白发的双鬓,此时全部泛白。
让公孙瓒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平日里柔和的老者,在战斗的时候竟然不畏流矢,奔走于城墙之上,不断鼓励士兵,将领多次劝谏亦是阻挡不住。
田畴闻言,急切的劝道:“大人,不可如此,乌桓人态度未明,冒然前往唯恐不妥,大人是汉军主将,若有闪失,该当如何?”
一干官员亦是纷纷劝阻,连公孙瓒对此也表示了反对意见。
刘虞正容道:“值此危难之际,诸君当一起努力守卫昌平,我走之后,军中的大小事宜由魏曹椽田从事和公孙将军负责。”
见刘虞语气决绝,众人长叹一声,抱拳应诺。
刘虞带领两百骑兵,由公孙瓒带领骑兵护送,突破叛军围困向着右北平方向而去。初抵乌桓,刘虞受到种种责难,此时的汉军处于下风。
见刘虞只率领二百人前来,丘力居甚至以死相挟,刘虞据理力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说服了丘力居。
乌桓从后方发起攻击,昌平城中的汉军趁势进攻,打的张举的数十万大军节节败退。
张举的军队毕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顺风仗还好,初尝败仗,便出现了士兵溃逃。
汉军携得胜之师一路高歌,接连收复失地。
十月,张举被门客杀死,张纯逃亡,浩浩荡荡的叛军彻底宣告瓦解,不过幽州冀州经过这场战争之后,消耗巨大,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
汉帝收到刘虞的报捷信后,大喜,硬是从空虚的国库中取出布匹美酒金钱大赏作战中有功的将士。
战事结束之后,刘虞给予了乌桓人很多的粮草布匹和兵器,对此,公孙瓒当众表示反对,在这场战斗中,乌桓展现出的实力让人不敢小觑,乌桓首领摇摆不定,是一个隐患。
极限三更,求红求收了,开始小风了,大家一起努力,推铁骑一把!
二百六十四章:万人迎接
刚刚有所缓和公孙瓒和刘虞,因为乌桓的处理问题上再度出现分歧。
张举叛军的平定,促进了朝堂关于太子之位的争夺,汉帝罕见的大方,但凡作战有功的将士皆受到了赏赐。
贾荣在右北平与鲜卑交战斩敌两千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朝堂,而起笔者却是刘虞,次日,汉帝在朝堂上夸赞贾荣与鲜卑作战勇敢,言辞之间不吝赞美之词,派遣天使前往幽州慰问。
百官无不默然,汉帝时日无多,他要在最后的日子里,安抚文官武将之心,无论是皇子辩还是皇子协,年纪太小,登基之后,面临的依旧是大将军辅政,也就是外戚专政。
从小经历外戚宦官专政弄权的汉帝,深知那种权柄不在手中任人玩弄的无力感。
在长安的皇甫嵩亦被汉帝召回,号称大汉最强军的北军再次驻扎在雒阳城。
一次汉帝曾在明面上表示了欲要立刘协为太子,以大将军为首的群臣一直反对。
关于太子之争,成为了朝堂最热切的话题。
朝堂热闹,金城一样热闹,贾荣即将归来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不少百姓神情激动的和身旁的人讲述着贾荣的一件件事。
那一日,出城迎接的百姓官员加起来达到了五万之众,如今,仅郡城的人口已有七万多人,俨然成为了一个大郡,七万人的郡城,五万人出城迎接,使得金城出现了罕见的空巷情景。
金城驻扎了万人,各部将领的旗帜迎风飘扬,似乎也在迎接贾荣的归来。
在百姓翘首以待中,贾荣带领着几千人的商队缓缓出现,不少的商人搭的只是过路车,根本不到金城。
时隔一年,贾荣在金城的威望仍旧无人替代,很多新迁移来的百姓只是抱着好奇心前来观望。
五万多人云集在郡城外,竟然出奇的安静,静静的看着远处的队伍慢慢靠近金城。
贾荣身边的赵云吕布等一干陌生将领吃惊的看着眼前的局面,五万多人聚集在城外,何等的壮观,他们从未听说过哪个官员回来会受到百姓这样的欢迎,看向贾荣的目光变的有些热切。
“将军!”近万将士向着贾荣的方向齐齐跪倒在地。
相比于数万百姓出城迎接,这样的场面更加刺激人的眼球,所有将士目光灼灼的看着贾荣,这个荣耀是完全属于一个人的,那就是——贾荣。
百姓跟随着士兵自发的下跪迎接贾荣,场面蔚为壮观。
这一声“将军”,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无数铁血的汉子眼眶通红。
贾荣急忙下马,走到队伍的前列,将张立扶起道:“子荣辛苦了!”
张立顺势而起,双目微红的看着贾荣,身体微微有些颤抖。
“文和,辛苦你了!”贾荣将贾诩扶起说道。
贾诩拱手道:“为主公效劳,诩之幸也。”不过语气中的一丝颤抖却出卖了他的真实想法。
“文侯兄,辛苦!”
李文候是西凉军中羌人的领头羊,贾荣自然要顾及一下羌人士兵的感受。
金城的一干重要人物,见到贾荣归来,无不双眼泛红,在贾荣离开之前,他一直是金城的顶梁柱,军中的定海针,众人没有什么感觉,真到贾荣离开了,文官武将有一种举步维艰的感觉。
在军中,无人能取代贾荣的地位,包括匠作坊造纸厂以及闻名天下的仙恋阁皆是出自贾荣之手,羌人的归附依靠的也是贾荣,在金城,他就是一个传奇。
贾荣回到金城的消息迅速传开,金城的商人流动量大,南来北往的商人不计其数,相对来说消息流通的更快。
回到金城之后,关于刘虞和张举交战的消息通过金城的情报网络不断传来,如今的仙恋阁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贾荣回去之后,将并州的沿边诸郡开设了或大或小的商铺,搜集边关的消息。
刘虞孤身前往乌桓,说服丘力居,贾荣佩服不已,而今大汉能有此气魄者,屈指可数,不过刘虞的行事方式贾荣却是不喜,对待异族人的怀柔手段有些过火了。
张举等人的败亡完全在贾荣的意料中,但凡起兵之后依靠劫掠百姓而生存的军队是不能长久的,军队来自百姓,当军队选择洗劫百姓的时候,军心已经溃散了差不多了,张举劫掠百姓补充粮草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想当初张角带领几十万黄巾起兵,一路攻占州郡,有着席卷大汉之势,为何又如此迅速的败亡,与黄巾起事之后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和刘虞相处的并不愉快,贾荣还是吩咐幽州方面的仙恋阁前去报喜。
金城的规模扩大了,连带着一些毛病也跟着显露了出来,刚开始金城贫瘠,百姓衣食不足,官员大多出自寒门,深知百姓疾苦,做事兢兢业业;而今金城变的富有起来,一些官员也学会了收受贿赂,每日来往于金城的商人何其多也,商人为了巴结官员,绞尽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