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凉铁骑-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荣感觉皇甫嵩坐在那里就给自己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让人不禁听从于他的号令、听从他的指挥。

    良久,无一人应答,初来乍到,众将自然是保持沉默。

    这时,皇甫嵩看到了董卓身后的贾荣,说道:“志远,你说说你的看法。”

    闻听皇甫嵩之言,贾荣当即从董卓身后走出来对皇甫嵩拱手答道:“启禀将军,如今我军虽有十余万,而羌人亦有十万;我军多步兵,而羌人骑兵较多,看似我军占据优势,实则不然。”

    贾荣话音刚落,一名皇甫嵩手下的将领出列呵斥贾荣道:“无胆小儿,竟敢乱言扰我军心,即使羌人有二十万,我军亦能胜之。”

    皇甫嵩对这员将领打断贾荣的分析十分的不满,呵斥道:“不得无礼,听志远说完。”

    那员将领悻悻而退,不过还是一脸的不满之色。

    “如今,羌人大军尽皆退缩在三县之内,目的是与我军打消耗战;若是我军攻打三县,又恐为羌人所趁,实为两难。”贾荣接着说道。

    皇甫嵩微不可查的点点头,示意贾荣继续说下去。

    “所以我军最好的策略就是按兵不动,待羌人士兵有变,一举将其打败。”贾荣缓缓而道。

    最近贾荣也读起了古代那沉重的书简,虽然有一部分字不认识,但也能读个大概,再说自己可以问贾诩,所以贾荣也不嫌麻烦,收集了一些书简随军携带着,没事读一点,身在古代,自然是要入乡随俗。

    贾荣的分析十分有道理,但是大汉的现今状况自己还是了解的,国库空虚,就连此次大军的粮草还是东征西凑而来,汉帝临行之前更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要自己抓紧解决战斗,而今的大汉实在是拖不起。

    皇甫嵩示意贾荣退下,脸色不断的变换,似是在考虑什么事情,大帐之内安静异常,众将将目光积聚在皇甫嵩身上。

    良久,皇甫嵩摇了摇发昏的脑袋,手指微不可查的轻轻抖动了几下。

    皇甫嵩回到帅座上坐定,目视诸将,下达了第一条军令:“董卓。”

    董卓急忙上前一步对皇甫嵩拜道:“卑职在。”

    “你带领本部人马几日攻打李文侯所在的灵州,即日起程,不得有误。”

    “卑职领命。”接到这样的命令,董卓的脸色显然不是很好看,久在西凉的董卓自然明白李文侯这个人。

    “袁滂。”皇甫嵩下达了第二条军令。

    袁滂上前拜道:“卑职在。”

    “你带领两万人马牵制泥阳的羌人兵马,即日起程,不得有误。”

    袁滂再拜而道:“卑职领命。”

    皇甫嵩思量了一下,说道:“我派文台前去助你一臂之力。”

    “多谢将军!”袁滂显得十分高兴,有孙文台这个猛将相助,肯定能有更大的胜算。

    “剩下的六万多军士,三万人随我攻打廉县的北宫伯玉,两万人作为援助兵力,应变突发情况,其余士兵守住北地郡,保证我军给养。”皇甫嵩说道。

    众将齐声称喏。

    次日,校场之内旌旗展动,十余万大军静静的立在校场之内,皇甫嵩腰悬佩剑,手执车骑将军印走上帅台,缓缓将大印放下。

    平时嘈杂的校场出奇的安静,众将士一言不发的看着帅台上的将军。

    贾荣咋咋舌,没想到皇甫嵩在汉军之中已经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恐怕此时就是皇甫嵩振臂一呼杀向雒阳,所有的士兵也会誓死跟随。

    点齐军将之后,三路大军分头行动,三股洪流般的军队向灵州、廉县、泥阳进发。

    汉军的动向自然瞒不过李文侯,很快就通过斥候得知汉军的最新动静,羌人虽然缩在城内,但斥候却散步在整个战场,随时掌握战场的最新情况。

    李文侯听完斥候的禀报,阴阴的笑道:“皇甫嵩,不过如此啊,看我如何将你们一一击败。”

    李文侯留下两万人坚守灵州,带领两万骑兵带足干粮向城外赶去。

    袁滂率领的两万汉人士兵中有两千余名骑兵,这还是照顾着袁滂的身份,孙坚百战之将,自然懂得将斥候遍布行军的道路上的道理,一路上,斥候不停的传来前方道路上最新的消息。

    但是,今日不知是怎么回事,派去前方的斥候少了三人,等了良久还是不见回来。

    袁滂看着不断看向前方一脸焦容的孙坚劝道:“孙将军多虑了,或许是前方的斥候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而没有回来,我们还是赶紧启程前往泥阳,军事为重。”

    孙坚点点头同意了袁滂的看法,但心中还是一阵不安,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

    深夜,惨白的月光照在这片大地上,四周诡异的寂静。

    一处山谷之内,李文侯对着手下的将领发出了一系列的命令,两万羌人骑兵一个个面无表情的骑在战马上等待命令,每匹战马也不知被羌人骑兵用什么方法弄的十分安静。

    汉军临时驻扎的营地之内,孙坚在营帐之内反复踱步,想着白天失踪的三名斥候,孙坚还是心神不宁,始终不能入睡。

    李文侯看着远处的汉军营寨,眼中闪过一丝凝重,汉军营寨可谓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防守的十分严密。

    今日失踪的三名斥候令孙坚不安,他亲自监督汉军营寨的防守问题,将汉军营寨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

    李文侯对身边的将领分布着作战命令,片刻之后,羌人骑兵向着三个方向奔去。

    即使汉军的防守再严密,也挡不住李文侯打败汉军的意志,攻打这支人数约为两万的汉人军队,是李文侯听完斥候禀报的消息之后决定的,今日汉军失踪的斥候,自然也是出自李文侯之手,相信以自己的两万骑兵能轻易的完败这支汉人军队,骑兵自古以来就是步兵的噩梦。

    看着身后眼神里流露出弄弄战意的士兵,李文侯拔出腰间的佩剑,对着汉军营寨一指,一马当先向前汉军营寨杀去,一万羌人骑兵嗷嗷怪叫着紧随而至。

    看守营寨的汉军士兵发现不对,刚刚敲响手中的铜锣,就被一阵密集的箭支射成了刺猬。

    李文侯率领的一万骑兵拨开拒马,势如破竹攻入汉军营寨,羌人骑兵在汉军阵营内纵横驰骋,击杀着一名名汉军士兵。

    孙坚闻听帐外的动静,急忙走出营帐,听见不远处的喊杀声,其中隐约的夹杂着嗷嗷的叫声;结合白天发生的事情,孙坚意识到事情不妙,立即将本部人马组织起来向袁滂所在的中军靠拢而去。

    孙坚的本部人马有一千五百人,跟随孙坚平定黄巾之乱,是一支百战精锐,也是孙坚从家乡带来的子弟兵。

    袁滂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蒙了头,见孙坚带领士兵向自己的方向靠近,急忙带领亲随上前会合。

    战事紧急,孙坚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代替袁滂发号施令,命令将中军大旗高高举起,惊慌的汉军士兵向着孙坚的方向靠拢而来。

    远处的李文侯发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命令士兵纵火焚烧汉军营寨,而后带领三千余骑向着孙坚的方向呼啸而去。

    孙坚不愧是百战宿将,慌乱之间组织士兵抵御羌人骑兵的进攻,将李文侯带领的羌人的骑兵阻挡在外围,边战边退。

    一时间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正在此时,汉军的后方突然出现一支人数几千人的骑兵,向着汉军冲来,听着骑兵发出的嗷嗷怪叫,没有人会把这支骑兵当成汉军的援兵,左方也出现了一支同样的骑兵。

    两拨箭雨呼啸而至,汉军士兵死伤大片,如同割麦子似的忽的倒地一大片。

    求收求红求打赏!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就是铁骑不断进步的动力!

    把您的红票、收藏尽情的砸向铁骑吧!

第六十九章:援军失利,皇甫嵩败退

    孙坚急忙组织士兵阻击即将冲来的两支骑兵,带领袁滂向右方退去。

    眼看着汉军战阵在羌人骑兵的冲击之下岌岌可危,孙坚焦急不已,如今己方军队处在劣势,无法阻挡羌人骑兵的攻势。

    看着前方的士兵不断死在羌人的马下,孙坚心如刀绞,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败了,自己根部就阻挡不住羌人骑兵进攻的浪潮。

    个人的武勇始终阻挡不了大军的败势,在羌人骑兵的三面围攻之下,汉军节节败退,无奈孙坚只好带领着骑兵当先向外突围而走,留下一部汉军将士阻挡羌人骑兵的步伐。

    阻挡的汉军将士也是血性男儿,见无法生还,大叫着向羌人骑兵冲去,那一部汉军没多久就被羌人骑兵消灭殆尽,而汉军的牺牲也成功换来了袁滂、孙坚等人的逃离。

    听到身后的呐喊声,孙坚的留下了两行浊泪,头也不回,毅然向外逃去,他不能辜负了手下将士的牺牲。

    李文侯以以有心算无心,即使在黑夜,骑兵的作战能力也不是步兵能够企及的,骑兵纵横捭阖之间杀的步兵丢盔弃甲,无力应对。

    这一战,汉军死伤无数,损失粮草兵器不计其数,看着不断燃烧的汉军营寨,李文侯的脸上露出属于胜利者的微笑。

    孙坚收拢士兵之后,带领着残军向北地郡赶去,同时派兵向皇甫嵩传达自己这一路大军败北的消息,也做好了被斩首处决的打算。

    皇甫嵩收到孙坚的快马传书,十分愤怒,他没想到李文侯竟如此的狡猾,更恼恨孙坚这一路大军的败北,损失了八千多名士兵,孙坚是百战宿将,袁滂是大汉执金吾,怎么就这样败了,败的那么彻底。

    廉县的北宫伯玉也是一块硬骨头,见汉军来攻,听从李文侯的嘱托,死守城池,任凭汉军在城外怎么叫阵,就是不出城门,汉军尽皆精锐,羌人也不差,羌人稳守城池,根本不给汉军机会,汉军几战不能下,双方各有损失。

    皇甫嵩在书信中安慰了孙坚几句,让他帮助北地郡太守守好城池即可,同时命令留守的三万名汉军士兵立即赶往廉县,协助自己攻打北宫伯玉,只要将廉县拿下,在配合西凉军,也能将羌人赶出大汉的疆土。

    几日后,皇甫嵩又收到自己留守的三万名汉军士兵在赶往廉县的路上遭遇了羌人骑兵的埋伏,损失一万一千多名士兵,领军大将无奈退回北地郡。

    意识到战场形势不对的皇甫嵩,立即下令三军撤退道北地郡防守,皇甫嵩暗暗的责怪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听从贾荣的建议,羌人骑兵较多,机动能力强,这样的贸然前进只会让羌人一一击破。

    但是皇甫嵩想退军已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李文侯已经带领着泥阳的羌人骑兵、步兵赶往廉县,城中的北宫伯玉出城攻击汉军,对汉军造成里外夹击之势,声势浩大,汉军一时难以阻挡,节节败退。

    士兵上万,无边无沿,几万羌人骑兵一起冲锋,那场景极其壮观,若是从上方观看,就会发现股股黑色洪流想着一个方向迅速冲击而去,漫天尘烟遮天蔽日。

    皇甫嵩不愧是大汉名将,组织汉军且战且退,这里的汉军都是大汉最精锐的军队,虽然李文侯率领的羌人军队进攻的很激烈,却没有讨到什么好处,只能任凭皇甫嵩率领大军离去。

    李文侯嘱咐北宫伯玉守好廉县的城池,让泥阳县的守军在自己心腹将领的带领下连夜返回泥阳,防止狡猾的汉军趁虚而入。

    而后,李文侯这才将目光转向在灵州的西凉军。

    西凉军的统帅董卓,李文侯还是略有耳闻的,在羌人中威名远播,李文侯就是不想招惹董卓,才选择先击破赶往泥阳的汉军再击破皇甫嵩。

    李文侯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董卓啊,董卓,既然你不识抬举来进攻我,就别怪我手下留情了。”

    于此同时,董卓率领的西凉军仍在灵州城下,并没有发起进攻,董卓的兵力只有一万六千人,而城中的羌人士兵有几万人,兵法云:十而围之,何况董卓的兵力少于城内。

    这也就加大了董卓对皇甫嵩的怨念,这不是把西凉军往火坑里推吗;之前的广宗之战,白白的让皇甫嵩捡了一个天大功劳,董卓的心中就对皇甫嵩颇有不满,没想到这老小子又来阴自己。

    军令难违,董卓只好把大军驻扎在灵州城外,起到一个牵制的作用。

    实际上皇甫嵩派出西凉军孤军的目的也就是让其起到一个牵制作用罢了,利用的正是这些年来董卓在西凉的威名,震慑一下城内的宵小。

    袁滂部遭受羌人的袭击,败退北地郡的消息传到西凉军中时,董卓更加的谨慎了,营寨的外面是重重的鹿角,士兵的巡守更加的严密,就是飞进来一只苍蝇,也能立即被西凉军发现。

    是日,正在姜羽军中参与骑兵训练的贾荣得到这一消息之后,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对。

    按照皇甫嵩的行军方略,不可能有一股游荡在战场的羌人骑兵,而这股羌人骑兵更是决定这场战争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一个变数,很可能左右这场战争,思来想去,贾荣始终想不明白。

    于是,贾荣来到了李催的营中,与李催商议这件事,目的自然是为了听听贾诩的意见,由于二人的关系暂时不能为外人所知,所以二人每次的会晤都十分的谨慎,外人根部看不出来任何的蹊跷,外人看来就是贾荣找李催商讨军事。

    李催对贾荣来与自己商议军事自是十分的高兴,自从与贾荣走近之后,华雄那个整日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的猛将见到自己竟然能谦让几句了。

    李催不懂,就将自己唯一的谋士贾诩请了出来,情况紧急,贾诩当仁不让,听完贾荣的分析之后,略作沉思之后缓缓说道:“李将军,战场上的骑兵可能是灵州城中的李文侯统领。”

    贾诩的话令贾荣如醍醐灌顶,对李催说道:“将军有如此谋士相助,真是幸甚!”

    李催谦虚的推辞了几句,但脸上的洋溢的笑容却表现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贾荣告辞之后,急忙赶向董卓所在的中军,按照贾诩说的,如果李文侯真不在灵州城,那才是大大的不妙,袁滂的军队刚刚遭到战败,那么李文侯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西凉军,想到这一点,贾荣是脊背发凉。

    难怪城中的军队多于己方,却始终坚守城池,不见有任何动静,任由一万多西凉军在城外安营扎寨。

    贾荣急匆匆的来到中军大帐时,董卓正在与李儒商议军事。

    董卓问道:“志远,为何如此匆忙,莫非有什么情况?”

    贾荣一五一十的将贾诩猜想的说了出来,期间包括自己的分析。

    董卓听后说道:“志远,你说的情况军师也想到了,正在与我商议对策,李文侯啊,李文侯,欺我太甚,丝毫不将我西凉军放在眼里,哼。”

    董卓身边的李儒听完贾荣的分析之后,也是对着贾荣赞许的点点头,现在李儒完全是把贾荣当做董卓的心腹来看待,对他也没有了以往的反复责难,听过贾荣的分析反而露出一丝赞赏的神色。

    李儒问道:“此前情况,志远有何良策?”李儒似是在考验贾荣。

    贾荣还真没想到这一筹,自己得知李文侯或许不在城中就急匆匆的赶来,贾荣反复思量的一会对李儒说道:“军师,而今敌我情况不明,李文侯又不在城中,我军大有可为。”

    李儒听到贾荣的话之后,眼中精光一闪。

    董卓急忙问道:“志远有何良策赶紧说出来。”起身来到贾荣的身边,小眼露出渴望的神色。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李文侯打败袁将军部之后,将会袭击我们还是皇甫将军。”贾荣说道。

    董卓听完的话之后一阵郁闷,为什么贾荣也变的和李儒一样婆婆妈妈的了,有什么结果直接说出来不就行了吗,不过董卓却是没有丝毫的怨言,贾荣的能力越强,自己的实力就越强,也就多了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这对自己来说是好事。

    看着董卓求救的目光,李儒说道:“李文侯或许会袭击皇甫将军,只有将皇甫将军逼退,他们才算是打赢了这一仗。”

    贾荣似乎忘记了李儒的可怕,款款而谈道:“李文侯无论击退击不退皇甫将军,下一步都会攻打我军,将我军击败之后,皇甫将军就被孤立了,再难有作为。”

    李儒说道:“那么我军就可以趁此良机。”说完,目光灼灼的看着贾荣。

    贾荣口中缓缓吐出四个字:“攻击泥阳!”

    二人的对话董卓听的不大明白,但贾荣最后一句攻击泥阳,董卓却是听的真真切切,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既然军师和贾荣一致认为可以这么做就一定行。

    求收求红求打赏!铁骑的进步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您的每一个意见都是铁骑进步的阶梯!

第七十章:计谋泥阳【求收求红】

    贾荣也从刚才与李儒的分析之中清醒过来,意识到刚才自己的行为有点唐突了,急忙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向董卓道来,贾荣心下大寒,若是李儒趁机找自己的茬,可是栽了。

    出乎意料的是李儒丝毫没有责怪贾荣的意思,反倒是更加的欣赏贾荣了,李儒可以肯定,刚才贾荣的想法绝对出自于他自己,完全是临场应变。

    贾荣的想法是现今灵州城中的羌人士兵并没有异动,而李文侯却不可能将灵州城的大军带走过多,击败了袁滂部之后,只会把泥阳的羌人军队调走一部分攻击皇甫嵩,而到时泥阳城中必定兵力空虚,而西凉军就可以趁此良机攻下泥阳县。

    董卓听完贾荣的话后哈哈大笑道:“志远真乃吾之良将,李文侯啊李文侯,让你敢小觑我军。”

    李儒看向贾荣的目光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觉得贾荣只是一员武将,颇有点谋略,没想到胸中有如此韬略,更是对贾荣刮目相看。

    “主公,我军向泥阳进军一事,一定要瞒过城中的羌人军队。”李儒补充道。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贾荣心中暗暗想到。

    当天夜里,一更时分,董卓带领西凉军悄悄的离开了灵州,战马裹足衔铃,急速向泥阳进发,汉军答应的旌旗依旧竖立在那,给城内的羌人造成汉军仍在的假象。

    次日,日上三竿,城中的羌人士兵的一员将领见城外的汉军竟然没有生火做饭,心中诧异不已,正要带兵前往看个究竟。

    一名羌人将领劝阻道:“将军,不可,汉人狡猾,李将军临走时反复交代守好城池,将军还是以大事为重。”

    那名羌人将领想了想觉得也对,或许这是汉人的阴谋,素问汉人狡猾无比,果不其然,羌人将领一阵心惊,说道:“险些上了汉军的当。”

    可是到了傍晚时分,汉军阵地依旧没有生活做饭,羌人将领在城中呆不住了。

    见手下的将领反复阻拦,羌人将领怒道:“我们羌人个个是勇猛的壮士,何惧城外的汉军,即使是汉军的阴谋,我尽起城内的两万羌人士兵也能将汉军打的落花流水。”

    其余的羌人将领见首领发怒,一个个也不再劝阻。

    这时一名将领建议道:“将军,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可以派遣几名士兵前往查看,将军完全不必以身犯险。”

    羌人将领感觉也有理,这样就不怕汉军耍诈了。

    盏茶功夫之后,派出去的骑兵传来汉军营寨的最新消息。

    羌人将领听完大怒,点齐军马向城外的汉军营地走去。

    看到空空如也、旌旗飘扬的汉军营地,羌人将领大骂道:“狡猾的汉军,竟然溜走了。”急忙派兵向李文侯禀告这件事。

    李文侯着几日在战场的踪迹可谓是飘忽不定,忽左忽右,忽东忽西,不过李文侯却是时常与各个城内的守将博爱吃紧密联络,接到消息的李文侯刚刚与泥阳县的羌人将领分兵三日。

    李文侯何许人也,闻听消息之后,略一思考,顿时感到大事不妙,急忙带领大军向泥阳赶去。

    此时,董卓正带领西凉军赶往泥阳的路上,一路上收到西凉斥候传来的消息更加坚定了李儒与贾荣的猜想。

    一名西凉军斥候传来最新消息令急速前进的西凉军立即止住了前进的步伐:“一路人数约为五千的羌人骑兵正在向自己大军的方向赶来。”

    得知这一消息的董卓急忙找来李儒、贾荣以及众将前来议事。

    董卓将斥候得到的消息简略的说给了诸将,情况紧急,董卓直接滤过了他手下的那群大老粗,将目光投向李儒、贾荣。

    李儒捋了捋那一撮并不是很长的胡须,看向贾荣问道:“以志远看,此事当如何处理?”悠闲的口气丝毫没有意识到军情紧急。

    事发突然,贾荣也不再客气,当即说道:“将军,军师,这其实也是我军的一个大好的良机,若是把握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泥阳县。”

    董卓急切的看着贾荣,他也不想自己的西凉军白白的牺牲,这些西凉军都是自己的家底,打完了就没有了,李儒的眼中也是泛起了精光,紧紧的盯着贾荣。

    贾荣将自己的想法向众人缓缓道来,心中以军事为重的贾荣也没有看到李儒那看向自己异样的眼神。

    董卓听后高兴的哈哈大笑,吩咐贾荣负责带领本部人马以及所有的骑兵布置战场,务必做到全歼羌人,西凉军中的诸将对贾荣也是更加的佩服,人家武过华雄,智赛军师,不服也不行。

    贾荣领命而退之后,李儒走到董卓的耳旁低语说道:“主公,贾荣谋略过人,且有雄者之姿,主公需要提防一二。”

    董卓听后不以为然的摆摆手说道:“文优啊,你多虑了,志远对吾忠心耿耿。”不过心中却是留了个心思。

    此时大军前方有一处峡谷,是通往泥阳的必经之路,看着两边陡峭的崖壁,贾荣想出一个办法。

    赶往泥阳县的羌人将领并没有留心四周的情况,五千骑兵急行军,连斥候都没有派出,在羌人的将领看来,胜负已分,连大汉名将皇甫嵩都已经被击退了,战场再无忧虑。

    乐极生悲,羌人的骑兵正走在一处峭壁之间,忽闻鼓声如雷,头顶上出现无数的汉军士兵,紧接着就是一**的大石头从空而降。

    羌人的骑兵部队立即大乱,人喊马嘶,被砸伤砸死战马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哪还有什么战阵可言,乱成了一锅粥。

    从天而降的巨石分分钟之间将羌人骑兵分割开来,看着被拦腰截断的军队,羌人将领大声喊道:“中计了,速退!”

    羌人骑兵正在奔跑之间,急切之间难以掉头,人喊马嘶。

    正在此时,羌人的后方冲出一股人数约为三千的骑兵队伍,骑兵队伍中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上书大大的“华”字,正是华雄带领着三千西凉骑兵向大乱的羌人骑兵杀来。

    羌人匆忙之间怎能抵挡冲锋而来的西凉骑兵,更何况羌人骑兵此时正在调转队伍,一个个的羌人骑兵就如同骑在战马上的步兵,汉军只是一个冲锋就将羌人队伍击溃,紧接而来的就是分割包围,收割羌人骑兵的生命。

    西凉军不愧骁勇善战之名,羌人骑兵根本抵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汉军,再加上羌人的武器没有汉军精良,一时间只有被宰的份儿。指挥骑兵冲锋的华雄看到一名羌人将领正在战场中指指点点,料想是这支羌人军队的首领,立即跃马横刀冲上前去,仅仅几合之间,就将羌人将领斩于马下。

    主将一死,不过一个时辰,其余的羌人骑兵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

    被阻断在山谷另外一边的羌人骑兵,被郭汜带领的三千名骑兵迅速的击溃,由于山谷的出口就是西凉大军驻扎的地方,所以这边的羌人骑兵无一漏网。

    贾荣指挥士兵草草的打扫完战场之后,立即命令本部的骑兵换上羌人骑兵的衣服,火速向着泥阳奔去,贾荣的骑兵本身大部分都是羌人,这样泥阳的守将就不可能分辨的出。

    泥阳的守将远远的看见一支大约五百人的骑兵正在向城池火速奔来,而这支骑兵的身后紧紧跟随着几千人的人骑兵,从两支骑兵的装束上看,前面的一支骑兵是己方的骑兵,后面追赶的是汉军骑兵。

    那支羌人骑兵中冲出一骑,走到距离城墙几十米的地方时,叽里咕噜的对着城上的士兵说了一大通,此人正是姜羽,姜羽出身羌人,对羌人的语言自然是无比的熟悉。

    泥阳的羌人守将听姜羽说前去支援李文侯的羌人骑兵遭到汉军骑兵的伏击,死伤惨重,姜羽拼死带着几百名骑兵杀了出来;看着姜羽的面孔,虽然不识,但那高壮的身材、纯熟的羌语绝对不是汉人所能模仿的来的,泥阳守将不疑有他,立即命令士兵打开城门,让城外的羌人骑兵进城。

    汉军骑兵追到城池下面时,见到打开的城门和城上严阵以待的弓箭手,不再追赶,骂了一会儿羌人之后,撤军了,滚滚的烟尘伴随着汉军而去,城墙上的羌人首领长出了一口气,城内空虚,若是汉军突然发起进攻,那就麻烦了。

    泥阳守将见羌人骑兵已经进城,汉军骑兵也撤走了,急忙走下城墙。

    这支羌人骑兵刚刚走进城门,城内的羌人士兵正准备将城门关上,只听见一声大喝:“动手!”

    这五百名羌人骑兵哪还有刚才被汉军追赶时的疲态,片刻之间将看守城门的羌人士兵杀了个干净,刀枪入肉的噗噗声不绝于耳,谁会想到这些羌人骑兵会向自己人动手。

    刚刚走下城墙的泥阳守将正好看到这一幕,立即叽里咕噜的大叫着,越来越多的羌人士兵迅速的向城门处赶来。

    贾荣命令几十名骑兵守好打开的城门,带着其余的骑兵向着从远处支援而来的羌人士兵冲去。

    求收求红求打赏!您的每一个意见、每一份支持都是铁骑进步的源泉!

    今天13点有加更,大家给力哦!

第七十一章:夺泥阳

    加更奉上,求收求红!

    最先赶来的是羌人的守城士兵,仅仅是一个冲锋,这一批羌人士兵就被骑兵凿穿,羌人士兵根本就没有料到刚刚进城的羌人骑兵会突然发起进攻。

    贾荣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在战马上纵横驰骋,斩敌人于马下的那种快感,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听到风声在耳畔划过,看到敌人授首,十分爽。

    就在这时,刚刚退走的几千名汉军骑兵去而复返,杀向泥阳。

    贾荣看着那个在羌人士兵队伍里不断指挥的羌人将领,想试一试自己的身手,平举战刀,向那名羌人将领杀去。

    羌人士兵遭到贾荣带来的骑兵的不断冲杀,战阵混乱,哪有人会顾上贾荣。

    等到羌人将领发现冲向自己的贾荣已经是为时已晚,只见贾荣快马奔驰到羌人将领身边,挥刀一斩,人借马势,这一刀凌厉十足,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