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凉铁骑-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装葡萄酒之物乃是匠作坊最新产出的玻璃瓶,此物透明,不可多得。”贾荣仅仅介绍了玻璃的一些特点,便不再多言。

    玻璃的用途广泛,这还是最初手工不精致的一批,等到匠作坊熟练掌握了冶炼之法,贾荣便可用此物造出望远镜,绝对是行军打仗的利器,不过暂时的用途却是赚钱。

    “葡萄酒辅之以玻璃瓶,各位觉得如何?”

    场中尽皆是赞美之词,听的贾荣得意无比。

    场中侍女在贾荣的示意下,小心翼翼的将葡萄酒分到场中众人的酒盏之中,酒量不多,侍女却要好好的把握住量,不然出现有的官员杯子里没有葡萄酒,后果是她们所不能承担的。

    贾荣的杯子别具一格,却是由玻璃打造,造型也是后世的高脚玻璃杯,在酒盏的衬托下,显得鹤立鸡群而又不失高雅,相比之下,酒盏用来喝葡萄酒很不般配。

    看着杯中美酒,贾荣喟然长叹道:“我本是一平头百姓,战乱之年,奉县令之名奔赴战场,一晃便是将近十年,经历大小战争无数,才有了西凉军偌大的家业,可惜关外之地的异族人蠢蠢欲动,多次侵犯我大汉之边关,烧杀抢掠百姓,中原的诸侯心中有百姓者,能有几何,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

    贾荣句句不离百姓,麾下的官员却无一人出言反对。

    “将军之战功能够与武帝时的卫霍相较,凉州长安之地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全赖将军之功,若无将军,凉州、长安将会是何等局面,众位官员可以思量一下。”张立起身道。

    张立是最初跟随贾荣的官员,位高权重,不仅是在内政方面,在军中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卑职在未入官场前,不过是一浑浑噩噩,能够吃饱一日三餐即可的普通百姓,幸得入将军麾下,才有如今之成就。”众人循声望去,却是王木。

    就连身具大才的郭嘉也不得不承认,能以微末之身,就如今之成就,当能笑傲天下,反观中原诸侯,大都仗着架势成就一番威名,和百战百胜的西凉军相比,差了何止一筹。

    贾诩起身道:“西凉军之仁义,也是在下生平之罕见,善待百姓如斯,试问历代哪个帝王做到了,凉州之地的贫瘠,一直是整个大汉的负担,而将军掌管金城,却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变成不下于内郡名城,解决羌人之祸,诩拜服!”

    贾诩因为汉帝离开长安而被当众处罚,却没有影响到他在武将心中的地位,尤其是他以前还掌管着天罚,文官之中多有他的身影,若问西凉军中最怕谁,恐怕就会有官员回答“贾诩”这个名字。

    不过贾诩张立王木所言句句属实,倒没有半分做作,众人深以为然。

    “葡萄美酒夜光杯。”窗户大开,玻璃杯在月光的映衬下,美艳不可方物,贾荣忍不住低吟道。

    场中官员闻声纷纷止住讨论之声,细细品味此句话中的意思。

    葡萄美酒夜光杯说的却是贾荣手中的物品,众人只知葡萄美酒,却不知夜光杯的来由,不过玻璃杯在月光的照耀下,倒真如贾荣所说之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贾荣继续吟道。

    猛然抬头将杯中美酒一饮而下,较之后世品美酒的优雅姿态说不出的豪放,想起征战在沙场上,为了西凉军的基业奋力拼搏的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心中悲戚,西凉军的大旗能够飘荡在众诸侯的上空,何尝不是鲜血铸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荡气回肠的诗句让宴席上的气氛微微有些凝滞,尤其是后两句,道出了武将的使命和归宿。

    “好诗好诗!为此当浮一大白!”郭嘉击掌赞道,场中凝滞的气氛亦被瞬间消散。

    能来到将军府赴宴之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蓦然被郭嘉打断沉浸在诗句之中的意境,皆是微微有些恼怒,循声看去,此人却是不识,连张昭看向郭嘉的目光亦是有些不善,见其身旁的陈群,面色方才微微好转。

    掌管天罚这个庞大的情报系统,张昭也知道了很多以前不曾涉及的西凉军核心之事,似仙恋阁竟是贾荣亲手创办,仙恋的配方也出自贾荣之手,陈群,这个被贾荣颇为看重的新秀官员,自然也成为张昭重点关注的对象。

    “将军所做之诗荡气回肠,足以流传千古,不知此诗之名?”张立问道。

    贾荣心中汗颜,没想到一时有感而发,竟然将凉州词给盗了过来。

    “本将军起身于凉州,多次征战在凉州之境,此诗名为凉州词。”

    葡萄酒伴随着凉州词在大汉掀起了一股文潮,引得许多文士开始品尝葡萄酒,不过对于夜光杯,却是有些遗憾,据说这玻璃乃是凉州之地独有,其他地方想要购买却是没有渠道。

    一首凉州词,将武将在沙场征战写的诗情画意,醉卧沙场,但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却是让许多武将悲伤不已,为了身后的家园和亲人,为了脚下的土地,即使流出鲜血,马革裹尸,又有何妨,天下的士子也没有想到,粗鄙的武夫也能够做出这样的诗句。

    一场宴席,宾主尽欢。

    次日,大将军门外,却是来了一名文士,约有二十余岁,身着儒袍,倒也是个偏偏儒生,只是面色微微有些苍白。

    “主公,门外有一自称是将军故人的儒生前来拜访!”张绣见贾荣打完军体拳,吃罢早饭,才汇报此事。

    “哦,竟有此事,传此人进来。”贾荣没有料到郭嘉会亲自前来,本想闲暇之际亲自前往陈群住处见上一面,陈群**接工作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这位先生缘何提及是本将军之故人?你我并不相识。”贾荣故作疑问道。

    郭嘉心中微怒,任谁被无视,都不会有好心情,想起上首之人的身份,郭嘉按捺住不满,遥遥拱手道:“微末之人,哪能入将军之眼,而今将军占据凉州以及三辅之地,据函谷而窥视天下,何等的意气风发。”

    贾荣暗暗发笑,能让闻名后世的郭嘉吃口头上的亏,心中喜悦可想而知。

    “这位先生勿要恼怒,且请坐!”贾荣自然要表现出礼贤下士的气度来,一个郭嘉是小,若是因为点点小方面的礼节而关闭了士子投靠的大门,是为不智。

    “来人,看茶!”

    郭嘉心中的不满伴随着贾荣的这句上茶而烟消云散,贾荣是大将军,官职显赫,一言一行对朝对野都有影响力,贾荣闲暇之际喜爱喝上两口香茗的习惯,在上层人士之间广为流传,引得许多人暗中效仿。

    “淡淡的苦涩却伴有余香,不错不错。”郭嘉不忍赞道,心中暗想这贾荣果然有很多奇物,似葡萄酒,历来闻所未闻,仙恋阁和贾荣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不知先生姓名?”

    提及名姓,郭嘉正了正身体,“郭嘉,字奉孝不才曾在颍川书院拜师。”

    贾荣暗暗冷笑不已,郭嘉生怕是引不起自己的重视,连闻名大汉的颍川书院都搬了出来,孰不知自己早已生出将其纳入麾下的念头。

    “原来是郭先生,提及颍川书院,本将军突然觉得先生有些面熟。”贾荣皱眉深思。

    郭嘉心中大喜,在书院中谈天论地,和走出之后任职不同,他也是机缘所至,得以进入颍川书院,本是寒门士子,虽然发奋学习胸中有万千韬略,依旧颇受世家打压,在大汉各地能够得到一官半职殊为不易,贾荣重用寒门在大汉广为流传,郭嘉亦是早已生出投靠之心。

    “郭先生乃是颍川书院有名的学子,不知对我西凉军有何看法?”贾荣身居高位,言行之间给人以不怒自威的感觉。

    郭嘉当即明白贾荣是心存考量之心。

    “西凉军名震天下,屡屡击破叛党,全赖将军之功也,但值此乱世,空有虎军,是为不足,昔日项羽勇猛,屡败高祖,高祖却能在最后之际一举击破项羽,成就帝业,何也?”郭嘉款款而谈,并没有其他文士自我引荐之时口出惊天之语。

三九六章:收大才

    “今观将军之所行,却是与大汉世家背道而驰,假以时日,唯恐空有精锐之士而扼腕长叹。”郭嘉放出了自认为很令人震撼的话语。

    “且凉州之地贫瘠,天下共知,即便有仙恋阁为依靠,恐怕不是长久之道,嘉曾闻将军治下,百姓赋税极低,不知行军打仗之粮草从何出?”

    谁料贾荣听后笑道:“此事我也知晓,西凉军猛将如云,苦无谋士,是以办学校为西凉军输送人才,先生之言倒也非虚,百姓之赋税不要也罢,郭先生可见长安之商人,较之内郡如何?”

    “内郡不能比也。”郭嘉如实道。

    贾荣笑道:“如此,此事易而,先生言凉州之地贫瘠,百姓家中之粮聚集一起,恐怕也不能支撑西凉军。”

    郭嘉心中好奇,但始终不是西凉军之人,没有发问。

    “西凉军看似是天下之首,实则不然!”

    郭嘉说完之后,打量了贾荣一眼,见其依旧神色如常,缓缓说道:“关中之地,战乱之后,百姓十去七八,凉州贫瘠,外有鲜卑虎视眈眈;而中原诸侯则不然,似袁绍,四世三公,名望甚高,占据冀州,广纳贤良,招兵买马,所图非小,兖州曹操,亦是雄才大略之辈,荆州刘表,治下沃野千里,带甲之士十万,水军纵横江上,无人敢掠其锋,假以时日,诸侯势起,将军可曾想过?”

    贾荣心中微微一惊,这郭嘉不愧有鬼才之名,三言两语道尽局势,却也是西凉军的难题,想要开疆扩土,缺乏大义,初始汉帝在手没有这方面的难题,而今空有虎军,中原诸侯则不然,似曹操,手中有汉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出身世家,必然会引得士子前往,和汉帝在自己手中不是一个概念,袁绍也不是好易于的,冀州钱多粮广,是大汉粮食大州之一,并且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头。

    “先生之言句句在理,求先生教我良策?”贾荣躬身一拜。

    郭嘉大惊,急忙起身,将贾荣扶起,跪拜道:“将军,嘉不过是一书生,如何当得大礼!”

    贾荣面色凝重的说道:“事关西凉军治下百万百姓十万军队,不得不慎重,听先生一席话,醍醐灌顶,当得此礼。”

    郭嘉暗暗自得,贾荣这一礼,无形之中为自己在西凉军集团树立了很大的威望。

    “观先生学究天人,求先生辅助于我?不知先生之意如何?”贾荣语气恭谨的说道。

    郭嘉不露声色,停顿半刻,噗通一声跪拜在地,“主公!”

    得到郭嘉相助,贾荣心中大喜,急忙将郭嘉扶起,大笑道:“有奉孝相助,我无忧矣!”

    主仆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知先生是擅长文治还是军治?”贾荣问道。

    郭嘉毕恭毕敬的回道:“军治!”

    郭嘉在颍川书院是出了名的不羁,难得有正经之时,但拜贾荣为主公之后,无论是言辞还是礼节尽皆有度,就是陈群在此,也挑不出毛病来。

    “西凉军中缺乏运筹帷幄之士,暂时任命你为西凉军幕僚,不知先生意下如何?”郭嘉的才名在后世那是没话说,但西凉军的制度不同,不可能上来就任命成一个大官。

    “固所愿也!”郭嘉俯身拜道。

    贾荣道:“奉孝,西凉军非同诸侯之军队,士兵需要累积军功才能逐渐成为将领,不会出现一蹴而就的情况,谋士也是如此。”

    郭嘉大笑道:“主公此言差矣,嘉本是一穷二白之书生,仅有胸中之谋略,卖于识货之人,每日能有美酒喝酒足矣。”

    “不过主公若是能够赐予卑职夜光杯,倒是不失为一件美事。”郭嘉好酒,自从见过贾荣的夜光杯,听过凉州词之后,自然是心生向往。

    “好,就依奉先之言!不过奉孝也要答应我一个要求。”贾荣当即拍板答应,若是郭嘉提出其他的要求,反倒在贾荣的意料之外。

    “何事?嘉定不推辞!”

    贾荣脸上露出奸诈的笑容“我观奉孝的身体,着实有些羸弱,以后西凉军的早操你要参加。”

    不待郭嘉反对,贾荣继续道:“明日我会在校场等你。”

    郭嘉无奈,只好俯身领命。

    收陈群郭嘉,西凉军添内政人才和军事人才,心中大喜,这样的人物现在功名不显,以后却能震彻天下。

    主要二人是寒门人士,在世家林立的汉朝,寒门之人想要有一番作为,很难,贾荣早年的举动虽然得罪了世家,却赢得了寒门的靠拢。

    “奉孝,你前去军师处,先学习西凉军之军制。”

    “诺!”郭嘉俯身一拜。

    “传令,让刘铁匠前来见我。”

    郭嘉会意,起身告退。

    看着下首面色黝黑的刘铁匠,不由想起昔日的点点滴滴,“来人,赐座!”

    刘铁匠显得有些拘谨,没有匠作坊那种给人挥洒自如的感觉。

    “匠作坊之事,最近如何?”贾荣微微倾身问道。

    刘铁匠闻言身躯微微一震,拜道:“启禀将军,匠作坊在蒲大人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贾荣笑道:“刘大人不必拘谨,你我早年相识,匠作坊若无刘大人,不定是什么样子呢,就像昔日好友相见一样。”

    刘铁匠诺诺称是,但神色依旧放松不下来。

    贾荣亦是无奈,身居高位之后,除了郭汜偶尔还能与自己谈谈心,以往军中称兄道弟的将领见到自己无不变的拘谨,无形之间,贾荣感觉自己与麾下的官员已经有个隔阂,偏偏这种隔阂是必然的,无法逃避的。

    “你可知夜光杯?”

    见刘铁匠迷惑,贾荣解释道:“也就是玻璃!”

    刘铁匠恍然,对于最近在长安城内出名的玻璃,自然是知晓,心中虽然好奇,却不敢询问,西凉军的核心机密,是不能随便打探的。

    不仅刘铁匠不知,就连匠作坊内的蒲元也不知晓,别看匠作坊是蒲元是首领,实则贾荣却有自己的小班子,研究一些物品。

    “将军的夜光杯最近在城内传的沸沸扬扬,卑职当然有耳闻,不知此物是如何制成,之前竟闻所未闻。”

    贾荣淡淡的说道:“此物出自匠作坊!”

    刘铁匠暗暗后悔方才失言,西凉军的核心机密,平常人是不能随便打探的,跟随贾荣时间已久,对他的性格也有所了解,不该知道的一点都不能知道。

    “玻璃事关重大,乃是西凉军另一条生财之路,我欲将此物的制作交由你来管理,可曾有信心?”贾荣目光炯炯的盯着刘铁匠。

    蒲元被任命为匠作坊的首领,刘铁匠退居二线,在匠人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小,这是贾荣所不愿见到的,匠作坊不能成为蒲元的一言堂,玻璃的制作正好能够让刘铁匠重新掌控一些匠作坊的实权,以刘铁匠在匠作坊的影响力,这件事应该轻易就能办到,匠作坊内呈现竞争的局面才是良性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固守。

    “将军,这件事交给我?”刘铁匠疑问道。

    “怎么?不敢接?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刘铁匠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拜道:“卑职愿为将军赴汤蹈火。”

    贾荣含笑将刘铁匠扶起,叮嘱道:“玻璃之事事关重大,制作的匠人一定要守口如瓶,你跟随西凉军已久,此事由你来办,我放心。”

    一句简单的“我放心”让刘铁匠感动不已,他本来就是一个小小的铁匠,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西凉军,而后逐步有了今天的成就。

    “诺!”刘铁匠抱拳道。

    离开将军府,刘铁匠精神抖擞,脸上也恢复了自信之色,玻璃,如同仙恋一样,乃是世之奇物。

    一边刘铁匠在匠作坊内秘密制作玻璃杯玻璃球等一干事务,贾荣则是厉兵秣马,探查新军制中的不足之处,尤其是派往各连的指导员,一定要妥善安置。

    长安城南的学堂,当贾荣带领血卫出现在这里的时候,引起的波澜丝毫不亚于八级地震,以往贾荣忙于政事,顾不得学堂之事,派遣文士教导学生,而后由张立等一干文官选拔人才。

    “恭迎将军!”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神色激动的站在学堂门前,看着壮观的马队,心神激荡。

    贾荣翻身下马,身后一百名血卫齐齐下马,动作整齐划一,看的学堂中前来迎接的学子热血翻涌,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西凉军,是他们长安的军队。

    贾荣不敢托大,这老者最初在金城就负责学堂之事,李真,他亦有耳闻。

    “李先生快快请起。”将老者扶起,贾荣面向一众学子道:“都起来吧。”

    似后世的领导,在李真的带领下,参观学子吃饭住宿以及上课之地,西凉军发展起来,学堂的建设也随即扩大,整整齐齐的座位,宽广的教室,看的贾荣点头连连,可见内政官员对这里还是很重视的。

    “不知李先生平日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贾荣询问道。

    “当然是儒家治世之法。”李真随口答道。

    “可曾交给学子兵法?”

    “将军,学堂所出之学子,乃是各郡县治理之人,学习兵法有何用处?”李真疑问道。

三九七章:战场课

    贾荣微微摇头,古代人治学的理念和后世有着千差万别,只教给学生儒家的一些书籍,有什么用,枯燥而无味,官员之中,真正能够将儒家经典运用于治理百姓的又有几个,放眼历代,成就者极多,但一想到大汉的人口基数,这种想法悄然无踪。

    试想这些学子以后治理地方遇到不会的东西,还去翻阅书籍,遇到百姓房屋倒塌,还需要去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张嘴闭嘴之乎者也,在底层的百姓看来是一名有文化的官员应该具有的,但在讲究务实的贾荣来看可笑无比。

    “先生此言谬矣,我大汉在承平之时,交给学子儒家治世之经典未尝不可,但逢此乱世,难保会有蟊贼作乱,难道对方挥军而来,县令郡守不应该会守城之法吗?似边郡之地,异族经常作乱,难道让官员去劝这些异族人?”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依靠的不是书本,而是强大的兵力!”

    李真无言以对,一直以来,他都是奉命教书,何曾想到过深层次的东西。

    “儒家之经典,不可死记硬背,交给学子如何治理地方之策即可,西凉军不需要满嘴之乎者也,引经据典之辈,渴求的是能将地方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贾荣一直想要整治长安的学校。

    李真闻言大怒,他是不折不扣的儒家学子,如何听的进这番言语,若不是顾忌贾荣的身份,估计当堂就翻脸。

    “将军之言,老夫不敢赞同,不熟读儒家治世之书,如何治理百姓?我儒家乃是大汉之根本。”

    贾荣当然听出了李真语气中的不满,微笑道:“敢问李先生,若是百姓遇到雪灾,而失去田园住所,该当如何?”

    李真傲然道:“当然是官府出资,让百姓能够渡过难关,百姓必将心存感激。”

    “难道不读书就不知道这些吗?那些之乎者也,就交给那些治学的儒家大师来研究,西凉军不需要此等人才。”

    话不投机半句多,李真怒火上涌,当即拂袖而去。

    陪同而来的学子,瞠目结舌,没想到平日和善的老师还有如此刚强的一面,这些学子大多出身百姓之家,对儒家的什么经典没有儒生那般维护,而且贾荣说的也在理,只要学会识文断字,能够治理地方即可,为何要整日背诵那些无聊的书籍。

    “这样的先生不要也罢。”贾荣叹道。

    天下人才何其多,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对自己胃口的,突然,贾荣想到一直赋闲在家的蔡邕,蔡邕是大汉的治学之大家,学究天人,较之李真不知强了几何,而且自己和他沟通起来也比较简单,不如请他掌管学堂。

    念及此处,贾荣带领士兵匆匆离开,而贾荣和李真的一番交谈也不胫而走,不得不说,贾荣在民间的威望,学子稍作思量,纷纷指责李真的不是,他们求学,不是为了什么儒家之经典,而是想着报效西凉军,不让父母的心血白费,倾向李真的言论在大趋势下被淹没,同时亦有不少学子黯然离开长安。

    “老师,你可曾明白徒儿的意思?”贾荣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蔡邕。

    蔡邕皱眉思虑良久,道:“你是说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皆可授予学生?”第一次听到这种想法,蔡邕的第一感觉就是荒谬,但贾荣所言也是三辅凉州之地目前的情况。

    “此事容我再考虑一番。”蔡邕叹道,贾荣经常想出寻常人难以想到的东西,蔡邕见怪不怪。

    “老师,凉州三辅之地,乃至以后的西凉军治地,官员皆是出自学堂。”

    言毕,贾荣告辞而去。

    不得不说,贾荣最后的一句话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到时西凉军治地的官员将和蔡邕都扯上关系,他在西凉军中的影响力将会多大,蔡琰产下一子,是为贾家之长子,而他不得不为女儿着想。

    兵家法家儒家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子学会治理地方,贾荣的目的很简单,但蔡邕最擅长是儒家,兵家法家鲜有涉及。

    辗转回到将军府,贾荣信手拿起桌案上的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学堂的事,蔡邕答应的可能性很大,接下来就是如何培育指导员,还有就是让军中的将领接受教育,西凉军发展极快,将领方面的人才逐渐出现啊匮乏的局面,贾荣决定开课,让军中的将领能够学习知识。

    当这个消息在军中传开时,由此而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军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大老粗,别说什么识文断字了,自己的名字放到面前都很难认识,让他们学习,恐怕难如登天。

    学习知识从驻扎在城内的军队将领开始,但凡营将以上的将领分批参加,学堂的地方有限。

    第一批参加培训的将领中,大部分是羌人将领,姜羽身为这些人的楷模,郝然在列,这些羌人将领都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汉语,也是当初贾荣苦逼之后出来的效果。

    走进狭小的教室,有些将领就感觉到浑身不自在,摸了摸腰间的佩剑,不安减了不少,一些将领暗中一合计,决定等会给教书的先生来一个下马威,让先生不敢前来教书,那么将领学习之事,不就不了了之了。

    当看到出现在教室前方的人,众将惊奇的揉了揉眼睛,没错,竟是贾荣,所有将领立即挺直了胸膛,嗡嗡的讨论声也随之消失,至于方才想的整先生一把,也悄然收起。

    目光扫视了一圈下首的将领,心中也觉得有些好笑,战场上的骁将,却如同小学生一般老实的待在座位上等待着上课。

    “说一下纪律。”贾荣清了清嗓子说道:“在课堂上,对授课的先生要保持足够的尊重,不然,哼哼。”

    被贾荣看到的将领无一不缩了一下脖子。

    “第一堂课就由我来上,在座的诸位都是经历过战场的将领,有谁能说一下如何在战场上取胜?”贾荣问道。

    贾荣的第一个问题就调动了将领的思维,这些人平日里是大老粗,但到了战场上,就变成了草原上狡猾的狼,敌人的任何破绽,都是制胜的关键,一时间竟没有将这当做是课堂,而是贾荣在和他们讨论战事。

    听着下面嗡嗡的回答声,贾荣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道:“以后回答问题,要举手,得到允许之后才能回答,明白吗?”

    “诺!”三十名将领齐声回道。

    “好,乌兰你来回答。”

    乌兰面泛红光的站了起来,结结巴巴的说道:“将。。。。。。将军,卑职。。。。。。卑职认为,取胜的关。。。。。。关键。”

    “不要激动,慢慢说。”贾荣安慰道。

    下面的将领哄然大笑。

    战场上的乌兰那也是一员骁将,不过在贾荣面前有些拘谨罢了,听到众人的笑声,微微有些恼怒,说话竟也出奇的变的利索“取胜的关键在于斥候!”

    “斥候?”贾荣疑问道:“不知乌兰将军为何有此想法?”

    “记得将军曾经说过,斥候就是军队的双眼和双耳,若是没有了双眼和双耳,如何能够在战场上行走,精锐的斥候,是取胜的关键。”

    贾荣击掌赞道:“乌兰将军所言甚是,大家为他鼓掌。”

    听着震耳的掌声,乌兰的脸色涨得通红,在众将的羡慕的目光中,坐了下来。

    “取人之长,避己之短,也就是说,学会别人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战场上也是一样。”

    “一千步兵遇到一千骑兵,将领要做的不是带领士兵英勇的杀上去,而是要借助外物,如何抵挡骑兵的进攻,为己方的胜利赢取机会。”贾荣借机教导了一下下面的将领。

    贾荣亲自传授战场上的经验,这群将领皆是睁大眼睛仔细倾听,唯恐错过了只言片语。

    之后,贾荣让一些经过战场的将领讲述一下战场上对敌的经验,而后众人一起讨论其中的不足之处,一上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看着面露兴奋之色的众将领,贾荣笑道:“既然是学习,就要有模有样,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会识字,会有先生教你们的,我们今日的课程就是战场课,每七日会有一次,下次上课的时候,我不希望看到你们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当你们能够识字的时候,将课堂上讨论的记下来,对你们会有很大的帮助。”丢下这句话,贾荣转身离开的教室,赵云匆匆赶上。

    贾荣在室内授课,赵云在门外亦是仔细倾听,不得不说经过战场的将领,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比如乌兰所说的如何猎杀对方的斥候,姜羽讲述的如何组织骑兵发起进攻,羌人将领大多是骑兵的统领,而赵云的血卫也是骑兵,两者有很多共同的话语。

    贾荣最后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方才战场课上讨论的不就是行军打仗的谋略吗,只不过贾荣将众人的想法聚集在一起,想到课上那些实用的谋略,许多将领抓耳挠腮。

    此时,姜羽成为了众人的焦点,无他,这家伙识字啊。

    第一更到,今天大风,诸位给力哦,看书之后,大家顺便看一下手中有没有红票月票什么的!今天三更大爆!

三九八章:未雨绸缪

    西凉军的课堂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立了。

    军队内政的事情告一段落,贾荣轻松了很多,在家中逗逗孩子,和妻儿共享天伦之乐,让贾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远方的父母看到自己如今的情景,想必也会很开心吧。

    在蔡琰诞下一子不久,卫芙也产下一子,贾荣为其取名贾憾,主要是这位公子哥出生的时候声势太大了,哇哇的哭声就是三个贾韧都不是对手。

    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