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凉铁骑-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贾荣受伤,张燕气势更加凌厉,又是一记长枪刺中了贾荣的大腿,立时血肉模糊。

    疼痛刺激的贾荣大吼一声,奋力向张燕杀去,刀枪相交,发出阵阵火花。

    正在率领骑兵厮杀的姜羽听到贾荣的吼声,吩咐自己的副将继续带领骑兵冲杀黄巾士兵,立即策马向贾荣方向驰援而来。

    黄巾士兵见是姜羽杀来,纷纷避退,姜羽这才得以迅速赶到贾荣身边。

    挥刀便斩向张燕,听着身后传来的刀风,张燕急忙舍弃了贾荣,迎战姜羽。

    贾荣这才得以有喘息之机,内心一阵后怕,若不是姜羽援救及时,自己说不定就战死沙场了;

    自己的身上被张燕用长枪捅了四处伤口,血流不止。

    正在远处被黄巾士卒围着的张伟也奋力杀到贾荣的身边,手拿大刀,警惕的看着四周。

    贾荣咬牙忍住疼痛,使自己骑于战马之上,自己是一军主将,是士兵的主心骨,自当坚守到最后。

    姜羽不愧是沙场悍将,打的张燕节节后退。

    见急切不能取下张燕,姜羽卖个破绽,等张燕长枪刺来之时,一把将其抓住,而后挥刀向张燕斩去,大有一刀将张燕斩为两段之势。

    远处的贾荣看见姜羽使出如此精妙的一招,大声的叫好。

    张燕见姜羽大刀挥来,慌忙丢弃手中之枪,避过姜羽凌厉的一刀,狼狈而逃。

    姜羽见张燕逃走,并没有追杀,而是策马来到贾荣的身边,护卫贾荣的安全。

    看见姜羽仅仅几合之间,就将张燕打的狼狈逃窜,贾荣心有愧疚,自己当初降服姜羽占的便宜太多了,若是骑在战马上交战,自己不一定几个回合就让姜羽给打败了。

    贾荣在心中暗想,自己也是用大刀作为兵器的,以后可以向姜羽讨教刀法上的问题,在战场上个人武勇,还是很重要的。

    正在厮杀的黄巾士卒见张燕已经撤退,也舍弃眼前的敌人,急忙后撤。

    贾荣让士兵鸣金,止住士兵前去追击的步伐,正所谓穷寇莫追,何况此刻黄巾兵势大,董卓军情况不明,自己目前应该做的是尽快找到董卓军所在的方向,向其靠拢。

    贾荣立即派出斥候打探董卓军队的消息,而后将战场草草清理。

    张燕带的黄巾士卒都是黄巾士兵中的精锐,武器相较而言,比贾荣的士兵使用的还要好,贾荣命令士兵将收获的黄巾士兵的武器、甲胄也给带走,留着自己以后使用。

    不一会儿,斥候传来消息,董卓军在离此地五里的地方与黄巾士卒交战;收到消息之后,贾荣带领士卒马不停蹄的赶往董卓军所在方向。

    大家在看完本书之余,望收藏一下本书,断崖感激不尽,您的支持将是断崖写作的最大动力!

第三十四章:刘关张

    与此同时,董卓军正在与紧追而至的黄巾士兵交战,董卓军边打边撤;见己方占据优势,张角得势不让人,大有不将董卓军彻底击败不罢休的架势。

    突然,黄巾士兵的左方出现的一支一千五百余人的队伍,一杆大旗迎风飘荡,上书“刘”字。

    原来是刘备见卢植已被朝廷逮捕,别无依靠,就打算赶回涿郡,不料与路上遇到董卓军被张角军追击。

    刘备站在高处看见黄巾士卒的军中有一大旗上书着“天公将军”,便知道是贼首张角,没做任何的考虑,带领士卒杀向黄巾士兵。

    队伍之中冲出二将,策马向黄巾士卒杀去,此二将一个长得豹头环眼,喊起来声如暴雷,手拿丈八蛇矛;另一个丹凤眼、卧蚕眉,长须飘飘,手执一柄镔铁长刀。

    二将过处,黄巾士兵无有一合之敌,仅此二人就杀的黄巾士卒人仰马翻;见二将杀至,黄巾士卒纷纷避让。

    得以给二将杀向中军的机会。

    不少的黄巾将领见此,杀向二将,无一例外的是,就连黄巾将领也没有和二将交手超过三合之人,皆被斩于马下。

    远处的张角见忽然杀出一军,其中杀出二将,黄巾将领无人能挡,而且二将还是向中军杀来,显然是冲着自己来的。

    这时张角见冲出一支汉人军队,急切间不能消灭董卓军队,便心生退兵之意。

    正在和董卓军、刘备军交战的黄巾士兵,听见传来的鸣金之声,纷纷后撤而走。

    见黄巾士兵撤走,董卓长出了一口气,自己总算脱离危险了,可叹自己自从与羌人交战至今还没有像今天这么狼狈过。

    刘备带领士兵掩杀一阵,也返回了。

    董卓下令让士卒原地歇息,自己带领众将策马赶至刚才救援自己的军队前,下马一拱手感激的说道:“不知你们的将军是何人?”

    士兵让董卓稍待,就前去通禀刘备。

    刘备听见士兵通报刚才的汉军统领亲自来到军前,带着先前二将急忙赶到军前,自己就是准备去拜访董卓的,没想到他亲自来了。

    董卓对着刘备三人行礼道:“多谢三位将军救援!”

    刘备连声称道:“举手之劳,将军不必挂怀,黄巾反贼,人人得而诛之,敢问将军名姓。”

    听到刘备问起自己的名姓,董卓猛然想起自己的身份,立身答道:“我乃朝廷册封的中郎将、河东太守,如今负责剿灭黄巾反贼。”言辞间,没有了刚才的恭敬。

    刘备见是中郎将大人,急忙见礼:“卑职刘备,见过将军。”

    而后刘备指着身后二将说道:“此乃卑职的二弟关羽关云长、三弟张飞张翼德。”说完,让关羽和张飞给董卓行礼。

    关羽张飞向来以刘备为首,听见刘备的话之后,立即一拱手向董卓说道:“见过将军!”

    毕竟是救援过自己的人,董卓也不会太过分,说道:“二位将军请起。”

    正待董卓准备问起刘备官职,一名士兵走到董卓的身前禀告道:“启禀将军,贾校尉已经带领士卒返回大军!”

    听到士兵说贾荣回来了,董卓立刻让传令兵带自己去见贾荣,也不顾身份的尊卑了,刘备三人也紧随董卓而至。

    看到贾荣浑身上下血染战袍,董卓也不禁感动,若不是贾荣关键时刻力挺而出,自己的撤退也不会这么顺利的。

    董卓一把拉住贾荣说道:“此番能够撤退,志远居功至伟。”

    贾荣被董卓一把抓住伤口,疼的直咧嘴,忍着疼痛,对董卓行礼说道:“能为将军排忧解难,荣之幸也!”

    董卓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贾荣带来的疼痛,指着跟随在自己身后而至的刘备为贾荣介绍道:“此番能够顺利摆脱黄巾反贼,全仗着三位将军相助。”

    贾荣看着跟随在董卓身后的三人,顿时愣了,不用董卓介绍,贾荣也一眼能够认出来;那位豹头环眼的一定是张飞,丹凤眼卧蚕眉长髯飘飘的一定是关羽,认清了这两人,那剩下的那位一定是刘备了。

    没想到三国演义记载的果然属实,董卓军在与张角交战打败之后,遇到了刘备等三人。

    贾荣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刘备,这位可是个名人,白手起家,创建了蜀汉政权,三分天下,自己一直就很佩服刘备这个人。

    关羽,那就更不用说了,武圣;张飞也是曹操口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猛人。

    刘备急忙给贾荣行礼道:“卑职刘备,见过贾将军,这两位是我二弟关羽、三弟张飞。”

    关羽、张飞见刘备给贾荣行礼,虽然有所不满,但还是跟着见礼道:“见过将军!”言辞间颇有不满。

    贾荣急忙招呼三人起身,而后说道:“荣早闻三位将军之名,今日相见,荣幸之至。”

    关羽、张飞见贾荣神情恭敬,不似作假,脸色稍缓。

    见贾荣与刘备三人聊上了,董卓也没有介意,今日战场上,董卓也见识到了刘备身边那两位的勇猛,心存结交之心,也招呼着贾荣、刘备等人进营帐说话。

    李催在贾荣率军赶回不久之后,也赶了回来,不过士兵损失较为严重。

    董卓下令大军在原地安营扎寨,巡逻、暗哨一一不能缺少,之前轻视黄巾吃了个大亏,董卓倍加谨慎。

    期间,董卓闻听贾荣身上受了四处伤,立即派遣随军郎中前往为贾荣疗伤。

    今晚董卓设宴,将五部校尉,还有刘备三人请来赴宴。

    听说刘备三人将会前往,贾荣忍着身上的伤势,也参加了。

    席间,董卓站起来说道:“此次能够脱离黄巾反贼的围攻,全赖诸位之功;军中不许饮酒,这一杯我以茶代酒,敬诸位!”说完,董卓一饮而尽。

    诸将还有刘备三人恭敬的起身,端起杯中茶水敬董卓。

    董卓坐下之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这次大军能脱离危境,志远之功当居首位,悔当初不听志远之言,否则哪会有今日惨败。”

    听董卓如此说,贾荣起身说道:“将军不必伤怀,来日见到黄巾,必定一雪前耻,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董卓只是刚刚脱离危境,心生感慨,放在平时,众将哪会看到董卓的这一面,董卓在众将眼里一直就是一个刚强勇猛的西凉将军。

    这时,董卓看到坐在席间的刘备三人,急忙为众将介绍。

    刘备一一客气的回礼,招呼着关羽、张飞见过各位将军。

    其实董卓对刘备的客气很不感冒,自己是军人,那讲究这些客客套套,显得太虚伪了,于是对刘备心生不喜;看向刘备问道:“不知将军现在身居何职?”

    见董卓问起自己军职,刘备据实回答道:“启禀将军,备现在还是白身。”

    董卓又问起关羽、张飞二人官职,刘备也是如实回答道:“二位贤弟如今皆是白身。”

    不问还好,清楚了三人官职,连带着对刘备的不喜之情一并爆发了出来,感情自己一直在和三个白身客客气气啊;不过董卓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前一刻还在感激着他们呢,只是语气不善的说道:“原来是白身啊。”

    听着董卓的语气,关羽、张飞顿时大怒。

    贾荣急忙起身做和事老,对刘备说道:“英雄不问出处,况刘将军形貌异于常人,二位将军也是绝世猛将,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关羽、张飞听贾荣这么说,脸色才好看许多。

    董卓也意识到了自己不能太过分,但是接下来的宴席上并没有给刘备好脸色,这场宴席也就这么不欢而散了。

    回到自己的营帐之后,贾荣忍着身上的伤势,看望今天战场上受伤的士兵;受伤的士兵见贾荣虽然白日受伤,仍旧带伤前来看望自己,一个个激动不已,反倒安慰起了贾荣。

    与此同时,刘备营帐,张飞大声说道:“大哥,我看那个董卓对我们颇有微词,何不早去,以免在他帐下受气。”

    关羽也冷哼道:“怎么说我们也曾助他们杀退黄巾反贼,怎么能因为我们是白身而轻视于我们,在此人帐下,羽也不愿意。”

    刘备劝慰张飞、关羽道:“二弟、三弟,同是为朝廷做事,没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况且今日那个贾校尉也不断的为我们说好话。”

    张飞还是不满的说道:“可是我看到那个大胖子今天对大哥的语气,我的心里就有气,这个大胖子,听说大哥还是白身就轻视于我们。”

    刘备劝道:“三弟这番言语以后不要再说,以免惹祸上身;三弟也不要多想了,如今董将军全权负责与黄巾交战,我们在董将军的帐下,杀敌立功,也好博取功名。”

    关羽、张飞听刘备这么说,这才作罢。

    郭汜听说贾荣与黄巾交战受伤了,急忙赶来看望;一阵的嘘寒问暖,贾荣一个劲儿的让郭汜放心,一再的表示自己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几日就好,郭汜才安心。

    大军行了三日,到达在广宗与黄巾对垒的汉人阵营。

    此次董卓之所以大败,也是因为朝廷下令让董卓代替卢植与贼首交战;张角在朝中也是有人的,听说汉军易帅,料想在城外与自己对峙的汉人士兵不敢攻城;于是带领部下精锐,前去阻击董卓军队,不然给张角十个胆子,张角也不敢出城交战。

    书已签约,求收藏、求红票!各位哥哥姐姐给点力,让断崖能够登上强推榜!

第三十五章:驰援朱儁【求红求收】

    卢植之前带领的士兵,是汉军最为精锐的北军五校军士,无论是兵器还是甲胄,都比边疆士兵、郡国兵要强上不止一筹,就连董卓见了这些士兵的装备,也是眼馋不已。

    北军五校一直就是汉朝最精锐的士兵,护卫着京师城门的安全,原有八校,在东汉被减为五校。

    虽然董卓眼馋这些士兵的装备,却不敢放肆,北军五校的校尉都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的后辈来担任,说白了,也就是官二代,董卓可惹不起这些人。

    士兵安顿好之后,贾荣带着张伟来到刘备三人所在的营帐。

    刘备见贾荣亲自来到,热情的招待着贾荣。

    贾荣坐下之后,对着站着的刘备三人说道:“三位将军不必拘谨,荣也是个随意之人,请坐请坐。”

    听见贾荣的语气不似说笑,刘备三人才坐下。

    “近几日来,军务繁忙,没来及拜访三位将军,请三位将军不要责怪。”贾荣说道。

    刘备急忙拱手回礼道:“将军能来看望,背已是感激不尽。”

    贾荣说道:“你也不必将军将军的叫,听着别扭,我姓贾名荣字志远,不介意的话,以后就叫我志远吧。”

    刘备见贾荣报起名姓,也恭敬答道:“我姓刘名备字玄德,将军以后称呼我玄德即可。”

    说完,又分别为贾荣介绍关羽、张飞;贾荣赞许的说道:“二位将军皆世之猛将也。”

    张飞是个心直口快之人,见贾荣夸自己,哈哈大笑道:“还是这位将军有眼光啊!”

    刘备急忙呵斥道:“翼德,不可无礼。”

    贾荣笑着说道:“无妨无妨。”

    张飞诺诺称是,不过看贾荣的眼光明显温和了许多,张飞此人就是这样,人敬一尺,己敬一丈,有仇报仇,有恩还恩。看着立在旁边不发一语的关羽,贾荣说道:“这位应该是名震黄巾的关羽关云长吧,果然乃人中豪杰。”

    关羽见贾荣提及自己,也笑着对贾荣还礼道:“些许功绩,不值将军挂齿。”

    “云长不必谦虚,云长当日斩黄巾将领程远志,功劳何谈小也。”贾荣见关羽谦虚,也不客气的将他的老底掀了出来。

    谁不希望自己曾经的功绩被别人所铭记,见贾荣这么说,也是显得很高兴。

    见将刘备的二弟三弟都搞定,贾荣对刘备说道:“不知玄德兄接下来有何打算?”

    刘备试探着说道:“我本是涿郡人马,几日之后我打算带领原部人马返回。”

    贾荣一听,顿时急了,贾荣看重关羽、张飞的武勇,自然不希望他们这么快离去;劝刘备道:“将军何必如此着急离去,你我同为汉臣,国难当头,理应齐心合力共抗反贼,而今贼势颇大,将军应留下,杀敌立功博取功名。”

    刘备也不在卖关子了,对贾荣行了一礼说道:“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自当奋勇杀敌,消灭反贼。”

    贾荣自然知道他的身份,但也故作惊讶的说道:“玄德乃皇室?”

    刘备回道:“千真万确,只是备如今还是白身,黄巾作乱以来,备也经历过几站,杀敌无数,奈何朝廷不明,宦官弄权。”

    一番话说完之后,刘备泫然欲泣,连贾荣也同情与他。

    贾荣安慰道:“玄德不必悲伤,待与黄巾交战完毕之后,圣上得知玄德功绩,一定会封赏的;荣恳求玄德能够留下,共抗贼首张角。”

    刘备答道:“将军大恩,备难忘也,自当留下,共杀反贼。”

    贾荣又安慰了刘备一阵,就返回了自己的营地,快要和张角交战,自己也要加紧整备队伍。

    经过几日前的一战,贾荣统领的部队又损失了七百余人,骑兵剩下三百余人。

    贾荣刚离开,张飞就大声嚷嚷着:“大哥,我看这个叫贾荣的将军不错,待你我甚厚,不似那个董卓,完全就是一个小人,忘恩负义,落到我的手里,看我不生死活剥了他。”

    刘备急忙止住张飞,关羽也指责张飞说道:“三弟以后不可如此,这是在董卓军中,若是让他听了去,我们有难矣。”

    张飞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才自己的言语有点过激,低头不在说什么了。

    刘备长叹一声说道:“如今只有暂时在董卓帐下听令,二位贤弟有什么意见尽管说。”

    之前见贾荣待自己三人甚厚,关羽抱拳说道:“一切但凭大哥做主。”

    张飞也连称一切听刘备的。

    刘备喟然一叹说道:“只是委屈了二弟、三弟,二位贤弟皆虎将,奈何跟着为兄如今却还是白身。”说完,对关羽、张飞躬身一拜。

    关羽急忙将刘备扶起说道:“大哥不必如此,你我三兄弟理应有难同当,没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羽一生一世追随大哥,绝不后悔。”话毕,直接单膝跪在了刘备面前。

    张飞也是跟着关羽跪在了刘备身前。

    刘备急忙将二人扶起,说道:“有二位贤弟,备一声无憾也。”

    看着自己的二弟、三弟,刘备心中不由感叹,这二人皆猛将,有二人相助,在接下来的交战中一定能够杀敌立功。

    刘备也不甘于自己是白身,虽然自己是皇室之后,但自从祖上坐酎金失侯,自己平常的生活也要靠别人周济,不甘屈居他人的刘备一直渴望在沙场建立功名,重新得到祖上失去的侯位,可以说自己是任重道远的。

    几日后,张角带军返回广宗。

    张角在众将面前大声骂道:“若不是突然杀出一支军队,恐怕那董卓小儿已被我杀,可惜可惜。”说完,咳嗽不止。

    张燕急忙上前劝道:“将军,保重身体要紧,有将军在,打败那些汉军不过是翻掌之事。”

    由于大军返回,路上清点士兵损伤等诸事,张角并没有来得及问张燕那天的战事。

    张角说道:“飞燕,不知我命你那天阻击的汉人士兵怎么样了,是否将他们全部消灭?”

    张燕立即跪下说道:“将军恕罪,卑职无能,未能将汉人消灭,反为其败,请将军责罚。”

    张角寻思着,自己追击董卓的时候,明明看到那不过是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张燕的部队自己也是清楚的,皆是精锐之士,当时己方的兵力有三千多人,当时己方军队已经大胜,按说消灭那支汉人军队也不是什么难事;疑惑的看着张燕说道:“将那天的具体战况详细的说给我听。”

    张燕继续跪在地上答道:“启禀将军,那日卑职率领士兵,一路杀的敌军是节节后退,而且眼看就将敌军主将斩于马下;不料敌军突然派出一支将近四百人的骑兵队伍,这支骑兵队伍非常强悍,基本上都是由异族人组成,十分骁勇善战,杀的我方士兵死伤无数,卑职也险些为一救援而来的汉将所杀。”

    张角露出恍然的神色,继而安慰着张燕说道:“这也不能怪你,你下去挑选士卒,将损失的士兵补齐,以备来日再战。”

    张燕见张角没有责怪自己,拜谢而去。

    张角心中一阵无奈,这一次围攻汉军竟然没有建功,看来腐朽的大汉王朝也不是那么容易推翻的而且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

    三日后,董卓组织大军向广宗城发起了进攻,虽然汉军勇猛,但黄巾士卒胜在人数多,汉军久攻不下,双方互有伤亡。

    面对张角的据城而守,董卓也只能徒呼奈何,只有继续在广宗与贼首张角对峙。

    这时朝廷传来命令,朱隽在颍川与黄巾交战,为波才军所败,现在与皇甫嵩退守长社与黄巾对抗,情势危急,命令董卓立即派兵支援朱隽、皇甫嵩军,朝廷也已派骑都尉曹操率军赶往支援。

    董卓听到这个命令之后,也是一阵头痛,与自己对阵的黄巾反贼有二十万人,自己带来的士兵再加上原有的北军五校将士也仅有六万多人,本就处于劣势,如何再派兵支援朱儁军。

    不过董卓也不敢怠慢,接到朝廷命令之后,立即召集各部将军、还有北军五校的校尉前来议事,商讨对策。

    董卓见各部将军还有北军校尉均已到齐,走上前来说道:“朝廷下诏,命我军支援在长社与黄巾交战的朱儁军,诸位有何看法?”

    贾荣上前一步说道:“将军,此地距长社路途遥远,若支援,除非用骑兵,星夜赶至。”

    董卓听了贾荣的话,赞许道:“志远所言甚是!”

    迈步思考了许久,董卓说道:“不知哪位将军愿意带人马前往支援?”

    不是诸将不肯带兵前往,而是如今正是黄巾猖獗之际,黄巾兵锋正盛,况路途遥远,诸将惟恐有失。

    见无人响应,贾荣拱手说道:“启禀将军,卑职愿带兵前往!”

    华雄不甘示弱,也站出来说道:“卑职愿往!”

    董卓见贾荣、华雄站出来,大笑道:“志远、华雄,真乃忠义之士,本将军有二位将军,何愁破不了黄巾反贼。”

    多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断崖的支持,断崖一定努力更新回报大家,也请大家在阅读之余,不忘点击收藏、推荐,断崖感激不尽!

第三十六章:智败华雄【求红求收】

    其余诸将见贾荣、华雄被董卓夸奖,也不甘示弱,纷纷表示愿意带军支援朱儁军。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董卓缓缓说道:“诸将肯奋勇向前,本将军十分欣慰,但目前我军正在与贼首交战,也

    不能掉以轻心;我决意让贾荣带领士兵前往救援,由华雄为辅,带领三千骑兵,星夜驰援朱儁。”

    北军五校的将军也表示愿意派兵前往,经过商讨之后,北军五校派骑兵一千,仍旧由贾荣带领。

    董卓嘱咐华雄道:“志远多谋,华雄一路上要听从志远的命令,不可造次。”

    华雄诺诺称是。

    出了董卓大帐,华雄哼哼道:“凭什么让一个后生晚辈带领士兵。”言辞充满了不屑。

    郭汜听了之后,不愿意了,准备上前与华雄理论,被贾荣一把抓住,低声劝道:“大哥不可如此,前往救援朱将军,还要依赖于华雄。”

    郭汜虽然心中不愿,但还是听从了贾荣的建议。

    在回营地的路上,郭汜一个劲儿嘱咐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像上次那么的莽撞了之类的话。

    贾荣对郭汜的热情也很无奈,不断的表示自己会照顾自己,郭汜才放心的离去。

    听着郭汜关心自己的话语,贾荣感觉自己心中有阵阵暖流淌过,贾荣突然感到有一个人关心自己的感觉就是好。

    出发前,贾荣没忘记关羽、张飞这两位猛人,亲自到刘备军中说明情况,希望刘备能够跟随自己驰援朱儁军;刘备没做什么考虑就答应了下来,刘备当初留在董卓军中完全是因为贾荣,而今贾荣带领支援朱儁军,自己自当追随。

    刘备对贾荣说道:“只是此次随志远前往支援朱将军,备放心不下自己从涿郡带来的那些士兵。”

    说白了,刘备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兵权问题,万一自己前去救援朱儁,回头自己的士兵又没有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荣也明白刘备的心情,不断的表示让刘备放心,他的士兵将会暂时由自己的副将带领,保证刘备回来之后将所有的士兵归还与他,刘备这才放心,对贾荣刘备还是很放心的。

    两个时辰之后,所有的骑兵整合完毕,在校场等待出发。

    董卓亲自来为贾荣送行,不忘华雄一定要事事听从贾荣的吩咐;华雄虽然不断的应诺,善于察言观色的贾荣还是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不服气的神色,不过贾荣也没有点破。

    贾荣一声令下,四千余骑兵向长社方向行去。

    这一次带领的四千余名骑兵,有北军五校的一千名骑兵,还有华雄部的两千名骑兵,董卓临时从郭汜军中分出的一千名骑兵;贾荣也将自己队伍里的三百余名骑兵带在了身边,贾荣认为只有让自己的骑兵不断的经历战争,才能够不断的成长,就连李力、李虎还有李顺也被贾荣带来了,至于张大伟,则被贾荣留下辅佐张威领兵。

    骑兵每人携带十天的干粮,星夜向长社方向赶去。

    北军五校派出的一千名骑兵由一名叫于琼的小将带领,对贾荣的命令也是言听计从。

    一路上,贾荣派出百余名斥候,不断打探前方的消息,掌握前方的最新情况,以防大军遇袭。

    贾荣连日来不断的赶路,以最快的速度向长社行去,路过郡城也从不进去。

    几日后,贾荣一行人行至一山岭地带,贾荣不放心前面的情况,令大军暂时停下歇息,待斥候返回之后再做定论。

    华雄这时策马走上前来,傲慢的说道:“贾将军这是怎么了,怎么命令大军停止前进?”

    贾荣正在思考着斥候为什么还没返回的事,也就没在意到华雄的语气,回道:“前去打探消息的斥候还未返还,待斥候带来前方情况之后,再行军也不迟。”

    华雄本来就对董卓任命贾荣统帅士兵就颇为不满,听贾荣这么说,立即讥讽道:“黄巾宵小见我西凉大军来到,躲避还来不及,贾将军为何如此无胆也。”

    贾荣知道华雄对自己做统帅不满,也就不在意的说道:“小心使得万年船,还是等斥候返回之后再做定论。”

    谁知华雄得理不让人,说道:“无胆即是无胆,不知将军怎么会派你带领大军。”

    刚刚赶过来的姜羽听到华雄这么说贾荣,顿时大怒,斥责华雄说道:“大胆华雄,贾将军乃是董公钦定的领军统帅,你只是董公选定的行军副统领。”

    华雄不阴不阳的说道:“我知道贾将军的身份,只是为贾将军的无胆感到丢人罢了,我西凉军士向来勇猛,怎会由一个胆小之人带领。”

    贾荣制止了准备继续呵斥华雄的姜羽,对着华雄说道:“哦,听将军这么说,意思是董公识人不明了?”

    华雄可不想落人口实,急忙辨道:“我……可没有这么说。”

    既然知道华雄对自己不满,不如早点解决这件事;贾荣也是得理不饶的继续说道:“可我从华将军的言语之中分明听到了这层意思,要不等我军返回之后,我将华将军的话讲给董公听,看董公如何定夺。”

    华雄本是一武将,不善言辞,听贾荣这么说,也不知道该如何辩解,只是一个劲儿的辩解不是贾荣说的这个意思,言辞间也没有了刚才的傲慢不羁。

    贾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