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呵呵冷笑起来,“看来朕说得一点都没有错。”

    陈叔达惊叹道:“陛下观略天下,更胜人一筹,裴矩到来真是突厥的原因。”

    李渊心中受用,他看了一眼建成,见他欲言又止,便问道:“还有什么事?”

    “父皇,是关于宋金刚——”

    李建成的话没有说完,李渊的脸色便沉了下来,这是让他十分扫兴的一件事,宋金刚最初逃到延安郡时只有数千人,占山为王,也不敢招惹官府,但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个月宋金刚的军队人数猛增,已达三万之众,十天前攻下了郡治肤施县,占领了延安全境,自封为延安王。

    宋金刚的造反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令李渊十分头疼,李建成在他心情不错之时提到了宋金刚,着实令他不悦,“有什么话就直说!”

    “父皇,儿臣推荐四弟率军前去剿灭宋金刚,趁宋匪还没有壮大,将他们剿灭在萌芽之中。”

    李渊想了想便同意了,“也好,让他和孝基一起率三万军北上,三个月内剿灭宋金刚。”

    李建成刚要告辞退下,李渊却叫住了,“稍等一等,朕还有话对你说。”

    李渊又对陈叔达道:“陈相国先去吧!明日一早在承天门和隋使会谈。”

    陈叔达行一礼便退下去了。

    这时,李渊对长子李建成道:“今天晚上你去拜访一下裴矩,试探一下他,隋军将上党郡和长平郡归还我们的可能性有多大?”

    由于突厥大军南侵的可能性极大,李渊暂时不想要并北三郡,他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直面突厥,不过既然是北隋使者主动来长安,那么就应该是中都让步,李渊自然想到了令他一直耿耿于怀的上党郡和长平郡,利用这次谈判收回上党、长平两郡就成了李渊最大的希望。

    李建成当然理解父亲的心思,他笑道:“请父皇放心,儿臣今晚就去拜访裴公!”

    这次出使长安裴矩为正使,温彦博为副使,正使一般是出席欢迎仪式、双方签署协议等等,而到了具体谈判之时,则由副使出面,另一方面由于裴矩年事已高,更多谈判琐事就由温彦博负责,裴矩则在幕后策划,他比温彦博更加老奸巨猾,更加经验丰富。

    贵宾馆内堂上,裴矩给温彦博倒了一杯茶,笑道:“明天上午只是见一见李渊,表达一下双方愿意和解的诚意,或许还会叙叙旧,不会涉及到谈判的具体事宜,应该是下午谈判开始,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恐怕一个月内也无法结束谈判。”

    温彦博沉吟一下道:“对方知道我们谈判的原因吗?”

    “应该能猜到,我们已经开始从并北三郡大规模撤离民众,李渊会猜不到吗?只是这样一来,李渊就要狮子大开口了。”

    “裴公是指上党郡和长平郡?”

    裴矩点了点头,“上党和长平两郡掌握在我们手中始终是唐朝控制并州的心腹大患,上一次是为了换回河东郡和蒲津关,唐朝不得不答应把上党郡和长平郡割让给我们,这次我们自己送上门,李渊岂能放过这次机会?”

    “但殿下并不打算把这两郡交给唐朝。”

    裴矩笑了起来,“殿下只是说不想把上党郡和长平郡还给对方,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行,上党和长平两郡对唐朝而言战略意义重大,失去了它们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可对我们而言不过是两个普通的郡县罢了,就像两件货物,可以卖给唐朝,但需要对方出得起价钱,这就是我们这次前来谈判的意义所在。”

    温彦博缓缓点点头,“我们拿下了并北三郡,上党和长平两郡对我们的战略价值就不大了,也就变成了两个普通的郡县,裴公,是这个意思吗?”

    裴矩呵呵大笑,“不愧是温氏三兄弟中最杰出的一个,看得果然透彻。”

    “多谢裴公夸赞,但卑职还是有点不清楚,我们需要对方开出什么样的价钱?”

    裴矩摇摇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殿下只是说,唐朝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那就需要我们一点点谈下去,但至少在谈判之初,上党和长平两郡根本没有通融的余地,用一纸停战协议就想换取上党和长平两郡,门都没有!”

    “可至少我们得拿出一点东西,既然是我们来长安,那我们的诚意又在哪里?”

    裴矩笑得像只老狐狸一样,“我们当然会有诚意,比如我们战船会在他们攻打萧铣时及时撤出南郡,我想,这就是最大的诚意了。”(未完待续。)

第910章 第三势力

    温彦博在黄昏时分来到了兄长温大雅的家中,温大雅目前出任黄门侍郎,执掌机要,是李渊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温大雅的府宅位于宣阳坊,是一座占地八亩的中宅,由于父母皆已去世,府中只有温大雅和妻儿共六口人,另外还有二十几名仆妇。

    兄弟的到来使温大雅格外欢喜,虽然温彦博已经吃过晚饭,温大雅还是置酒和兄弟喝上两杯。

    内堂上,温大雅的妻子王氏端来一瓶温好的酒,温彦博连忙致谢,“多谢大嫂!”

    王氏抿嘴笑道:“自己兄弟还客气什么,你们先喝酒,我马上把菜端来。”

    王氏快步去了,温大雅给兄弟倒了一杯酒笑道:“听说你调为礼部侍郎,为兄要恭喜你啊!”

    温彦博摇摇头,“说实话,我在河间郡才刚刚有点成就,还不到两年,本来很好的资历,可惜了。”

    温大雅笑了笑道:“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总把现在和几年前对比,几年前大隋还比较稳定,升迁确实要看资历,做了多少年的县令才能升一级,又做了多少年的太守才能再升一级,但现在是战乱期,根本不要什么地方官资历,裴寂和刘文静当过什么官,还不是一样当了相国,我也从未在地方做过官,一样升为黄门侍郎。”

    温彦博苦笑一声,“长安或许是这样,但中都还是要看资历,主要是我们齐王是个甩手掌柜,这几年把政务都扔给了苏相和裴相,他们很看重资历,现在又成立了紫微阁资政,能进去的人除了韦云起,其他哪个不是几十年的老官,倒是军队里不看什么资历,一切论功升职,这倒也不错。”

    “才一年不见,你好像一肚子苦水似的,来!我们喝酒。”

    两人喝了一杯酒,这时,王氏端了几样小菜上来,温彦博抢过酒壶给大哥满上,温大雅端起酒杯沉吟一下道:“你能告诉我,为什么齐王想签署停战协议?”

    温彦博想了想道:“给大哥直说也无妨,反正大哥这两天就会知道了,因为突厥要大举进攻并州,我们需要避免腹背受敌。”

    温大雅吃了一惊,“突厥要进攻并州,能肯定吗?”

    温彦博点点头,“崔君肃已经去过突厥了,如果不能肯定,我们就不会来了。”

    说到这,温彦博问道:“不知唐朝这边谁负责谈判?”

    “主使是陈叔达,副职原本是我,但圣上听说是隋方副使是贤弟,他便让并州行台尚书李文和替换了我,他正好在长安述职,李文和曾做了多年的并州总管,他对并州的情况很熟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温彦博默默点头,他当然明白兄长的意思,兄长在暗示自己,李渊的目标是并州,但这又不是泄密,只要他们稍微调查一下李文和的背景就会明白。

    沉默片刻,温彦博问道:“兄长现在过的如何?”

    “怎么说呢?圣上对我相当器重,居然让我做了黄门侍郎,可能再过两年就要入相了,但不知为什么,现在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激情了,感觉很平淡,对前途也没有了信心。”

    温大雅叹了口气,片刻又低声道:“现在长安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隋唐会像北周和北齐,至少能维持数十年的对峙,还有一种说法是五年之内天下又会再度统一,目前在长安前一种说法占据上风,大家都认为至少会维持二十年的东西对抗,三弟认为会是哪一种?”

    温彦博淡淡道:“中都朝廷大部分的官员都认为,五年内天下必将统一,虽然不能说全部,但这种观点是主流。”

    温大雅点点头,“看来所处朝廷不同,立场也会不同,隋攻唐守已经成势!”

    兄弟二人又喝了几杯,温彦博便起身告辞了,温大雅有些责怪道:“这还不到半个时辰,你就离去吗?”

    温彦博歉然道:“明天谈判就要开始了,我们今晚还要准备,改天我再来探望大哥。”

    “也好,公事为重,我就不留你了,你坐我的马车回去吧!”

    “我的马车在外等候,就不烦劳大哥了。”

    温大雅把兄弟送出门,拍了拍他肩膀道:“洛阳发生了刺杀使臣事件,你自己千万当心,不要一个人出去。”

    “大哥放心,我们不会将自己置于险地。”

    温彦博坐上马车,向大哥挥挥手,马车便缓缓而行,二十名武士骑马护卫在马车周围,待马车走出一段距离,温彦博低声问为首的校尉道:“有人监视跟踪吗?”

    “启禀使君,没有人跟踪。”

    这次派来保护北隋使者的一百名武士是从三千紫微宫侍卫中抽调出来的精锐,个个武艺高强,探察能力远超常人,既然他们说没有监视跟踪,那就不会有问题了,温彦博随即吩咐道:“从东市的西南门走,那边有人在等我。”

    马车转了过弯,向东市方向驶去。

    东市距离宣阳坊很近,占地相当于一个坊,四周围墙高耸,它有八座门,四正四偏,西南门属于偏门,平时很少开启,这里基本上没有人。

    不多时,马车抵达了西南门,放慢了速度,这时,从一座石狮背后闪出一个黑影,向马车奔来,几名护卫武士拦住了他,来人连忙低声喊道:“莲花绽放!”

    温彦博笑道:“让他上车!”

    他们从中都出发时,房玄龄给了温彦博一封信,交代他抵达长安的当天晚上从东市西南门经过,会有长安情报署的人和他们联系,口令就是莲花绽放,所以今晚温彦博来拜访大哥更深一层目的,便是来东市见情报署人,看看从他们那里能得到什么消息。

    来人上了马车,竟然是个年轻的文士,他向温彦博躬身行礼道:“卑职情报署参军高瑾,参见温侍郎!”

    “原来是高参军,请坐!”

    来人不是一个粗鲁的武士,而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这让温彦博心中很喜欢。

    待高瑾坐下,温彦博笑眯眯问道:“情报署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情报?”

    “只要谈判需要,我们都会尽力而为,我们会从一些蛛丝马迹慢慢找到使君想要的情报,目前倒有一个情报,事关谈判使团,温侍郎或许可以考虑利用。”

    温彦博听他说得条理清楚,不由暗暗赞赏,笑道:“说说看,什么情报?”

    “王世充在长安的情报点忽然增加二十名善武之人,颇有点蠢蠢欲动,卑职估计他们的目标就是使团。”

    温彦博吃一惊,难道王世充真要破坏这次谈判吗?他有些不解地问道:“你们怎么会知道?”

    “王世充情报点中有我们的人,我们一直掌握着对方的一举一动,我们可能不方便出面保护使团,但我们可以提供情报。”

    高瑾将一张小纸条递给温彦博,“这是情报点的地址,必要时,温侍郎可以要求唐军把他们端掉。”

    温彦博收起了纸条,高瑾看了看外面,笑道:“马上要到贵宾馆,我得走了。”

    “那以后我们怎么联系?”温彦博急问道。

    “明天开始,贵宾馆的厨房里就有我们的人了。”

    这时,马车停下,高瑾下了马车,快步走到街道对面,上了另一辆马车,马车随即飞驰而去。

    不多时,温彦博的马车也抵达了贵宾馆,他们没有停下,马车直接驶入馆舍之中,在照壁前停了下来,温彦博下了马车,这时,一名手下匆匆走上前低声道:“我们的人发现对面有人在监视,卑职确认过,并不是唐朝在监视我们,是来历不明之人。”

    温彦博顿时醒悟,应该就是高瑾所说的王世充的人了,他们确实要提高警惕才行。

    温彦博不仅是谈判副使,同时他也负责整个使团的日常事务,当然也包括安全。

    他当机立断道:“告诉所有弟兄提高警惕,这段时间很可能会有刺客!”

    “遵令!”手下行一礼去了。

    温彦博刚要回房,这时,门口一名唐军侍卫飞奔跑来禀报道:“启禀温侍郎,太子殿下来了。”(未完待续。)

第911章 不欢而散

    裴矩和温彦博将太子李建成迎进内堂,双方分宾主落座,李建成诚恳地对裴矩道:“我父皇一直感念裴公当年对他的关照,特让我来拜见裴公,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助裴公的地方。”

    李建成穿着常服,是以私人的身份前来拜访,所以和裴矩谈论之事当然只能是私事,裴矩笑了笑,“感谢你父皇的关心,如果有需要,我一定会请他帮忙。”

    “有什么难处裴公尽管提出来,只要我们能办到,一定不会推迟。”

    李建成又笑着问温彦博道:“温侍郎有没有去看望兄长?”

    温彦博欠身道:“刚从兄长家里回来。”

    李建成点点头,“我们两国彼此渊源太深,总会有家人分别在两国为官,我父皇就一直认为,公事归公事,亲情归亲情,只要私不废公,那么就没有什么问题,也相信绝大部分官员能够做到公私分明。”

    “两国都是圣明君主,是我们这些臣子之幸也!”

    这时,李建成沉吟一下又问道:“听说贵国在大规模撤离马邑郡、娄烦郡和雁门郡之民,是不是因为突厥的缘故?”

    裴矩和温彦博对望一眼,看来对方已经很清楚他们前来谈判的原因了,裴矩点点头,“我们已经从义成公主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突厥将在明年春天大举进攻并州,齐王殿下希望我们两国能够携手共抗异族入侵,使并州人民免遭生灵涂炭。”

    旁边温彦博暗暗赞叹,姜不愧是老的辣,裴矩首先用大义框住了对方,‘携手共抗异族’,大义之下,让对方怎么回答呢?

    李建成的表情略略有点尴尬,但很快便平静下来,淡淡道:“抗击异族入侵是每一个中原王朝义不容辞的责任,唐朝也不例外,我们会坚决抵抗突厥对并州的入侵,但与贵国携手共战之前,我觉得还需要将双方一些矛盾消除,将一些不愉快的芥蒂解开,裴公以为呢?”

    裴矩微微笑道:“这就是我们出使的目的,为两国携手共抗突厥而来。”

    两人都在含蓄地试探对方,但谁都不肯露一丝口风,李建成想谈上党郡和长平郡之事,但裴矩却不肯接招,只谈大义,李建成无奈,只得沉默了。

    这时,温彦博在一旁道:“我相信双方只有有诚意谈下去,一定会有收获,但我们担心一些外部势力想破坏这次隋唐两国的谈判,希望贵国能予以重视。”

    李建成一愣,“温侍郎这话怎么说?”

    “刚才我们的护卫发现,外面有些来历不明的人在监视贵宾馆,难道是贵国派出的暗中护卫吗?”

    李建成脸色一变,他们派出的护卫就是军队,再没有别的暗藏之人,难道是有人想刺杀隋使吗?

    他连忙道:“我们没有派人监视,这次父皇以诚相待,除了军队护卫以外,再也没有安排其他人,这一定是某些居心叵测之人,我要回去禀报父皇,必须加强安全戒备。”

    温彦博将一张纸条递给李建成,“这是王世充在长安的情报点位置,最近他们增加了二十名武艺高强的武士,很可能就是针对我们而来,我们双方都希望谈判成功,但别人未必想看到,希望殿下尽快采取措施吧!不要让独孤怀恩的不幸再度重演。”

    李建成心中大怒,王世充竟然是想破坏这次谈判,如果裴矩在长安遇难,隋唐两国必将爆发大战,王世充便可坐享渔翁之利了,好歹毒的手段。

    不过怒归怒,若没有确凿证据,李建成也不会完全相信温彦博的一面之词,他克制住怒火,接过纸条缓缓道:“请裴公和温侍郎放心,我们绝不会让任何人破坏这次谈判。”

    ......

    次日一早,李渊在承天门举行隆了重仪式,欢迎北隋使者一行到来,裴矩将北隋摄政王张铉的亲笔信交给了李渊,李渊明确表态,一旦突厥南侵并州,唐军绝不退缩,将竭尽全力保护并州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承天门的见面只是一种礼节性的接见,双方的表态只务虚,不落实,不会涉及到具体的谈判细节。

    不过虽然只是一种礼节性的接见,但从中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从仪式的隆重程度便可看出唐朝对这次谈判有多少期待,再比如,李渊的表态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唐朝对突厥南侵的担忧。

    突厥如果真的选择了进攻并州,那唐朝也不可能避免一战,一旦隋军撤离马邑郡和娄烦郡,那么太原就是首当其冲。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李渊对隋使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但李渊更念念不忘的是上党郡和长平郡,他希望能利用这次谈判的契机收回上党郡和长平郡,所以在下午的正式谈判中,陈叔达便正式提出了这个要求。

    谈判是在中书省议事堂内举行,第一天谈判,双方正使都需要出席,隋方主使为裴矩,副使温彦博,唐方主使为陈叔达,副使李文和,另外,双方各有三名参军和主簿出席。

    “今天上午,我朝圣上明确表态,愿意和贵国携手共抗突厥南侵,更不会趁人之危进攻北隋,这是我们的诚意,但也希望贵国也能拿出同样的诚意。”

    裴矩微微笑道:“我们主动来长安协商,难道诚意还不够吗?”

    陈叔达摇了摇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双方交战多次,将士死伤惨重,已经形成了敌对关系,无论军队还是朝廷还是民间,仇恨都不会轻易消泯,我方认为,合作的前提是消除仇恨,如果仇恨不消,芥蒂不解,双方的合作也就没有了基础,就算签署了协议也会变成废纸,没有任何意义,裴公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既然是协商,那么双方就应该坦诚布公,不要彼此猜测,就算协商不成也没有关系,陈相国为何不明着说出来,怎么才能消除唐朝的仇恨?”

    “裴公说得不错,双方需要坦诚布公,我们认为,双方和解的前提是将上党郡和长平郡交还我们,如果这一点贵方做不到,那么双方签署停战协议就不可能实现。”

    裴矩却回应得很平淡,“我觉得这是贵方的理解有了误会,突厥南侵并不仅仅是对北隋的威胁,而是对整个中原的威胁,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我们大军撤回河北,守住飞狐道,那么面对突厥大举入侵的便首先是太原,突厥若继续大举南下,则西河郡、临汾郡和龙泉郡都难以避免,甚至整个并州都会面临灭顶之灾,那时就不是我们来长安,而是你们来中都了,我家主公不愿中原遭受屠戮,毅然担起抗击异族入侵的重任,带着满腔诚意来和贵方协商,却面临贵方的讨价还价,岂不让人心寒?”

    裴矩一番话说得陈叔达哑口无言,旁边李文和却哼了一声,“说的比唱的好听,刘武周在并州肆虐多年,却不见你们出兵剿灭,等我们把刘武周剿灭得差不多了,你们却来摘胜利的果实,最后惹怒了突厥,然后又跑来所谓的和解,不就是怕我们趁机进攻吗?大家心里都明白,你们用不着在这里装圣人,你不想抵抗,那撤军走好了,我们的军队北上抵抗突厥。”

    温彦博也抓住了对方的口误,针锋相对道:“李尚书此言大谬,什么叫招惹了突厥,马邑郡是不是中原王朝的疆域?定襄郡是不是我们的领土?突厥军队驻扎在马邑郡,难道我们不该把他们赶走?难道我们不该收回属于中原王朝的疆域?原来在李尚书看来,收复被占的疆域就是招惹强敌,难怪这么多年从未见李尚书率军北上过!”

    李文和大怒,恶狠狠地盯着温彦博,温彦博也毫不示弱,冷冷地看着他,双方剑拔弩张,大堂气氛十分紧张。

    这时,陈叔达摆摆手道:“看来大家的情绪都不太好,我建议先休会,等大家各自冷静下来,然后再接着谈,裴公以为如何?”

    裴矩笑着点点头,“陈相国所言极是!”

    第一天的谈判,双方不欢而散。(未完待续。)

第912章 沿街刺客

    就在北隋使臣抵达的长安的同样,洛阳也及时得到了这个重要的情报。

    皇宫内,段达正在向王世充汇报他刚刚得到的消息。

    “微臣从几名大商人那里得到消息,隋军正在大规模迁徙马邑、雁门和娄烦三郡的民众进河北,另外听说紫河那边的长城也重新修复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王世充坐在铺着白虎皮的龙榻上,冷冷地问道。

    “陛下,微臣认为,这意味着突厥大军有可能会南侵,隋军在积极进行备战。”

    “那么这是不是张铉派裴矩去长安的原因?想和唐军携手抵抗突厥人入侵。”

    “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不过微臣认为,张铉是怕唐军从背后袭击他们,所以要先安抚住唐军。”

    王世充冷哼一声,“应该是李渊怕才对,突厥人杀来,张铉军队撤回河北,太原就首当其冲了,朕搞不懂,为什么不是唐使去中都?”

    段达暗暗叹息一声,张铉独立抗击突厥是想捞取天下名声,自己主公却不能理解,这是双方所站高度不同,段达不敢解释,以免引来王世充的暴怒。

    但王世充并不关心突厥入侵,突厥入侵离他太远,他更关心隋唐两国将达成的停战协议,王世充有亲身体会,上一次就是因为隋军攻打高句丽,隋唐两国达成了停战协议,唐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大规模进攻南襄道,险些把自己逼死。

    如果这一次再达成停战协议,而隋军全力抵抗突厥,唐军会不会趁机进攻自己?王世充越想越有这个可能。

    他负手在大殿上来回疾走,忽然停住脚步问道:“段相国认为隋唐之间会不会牺牲我们来达成妥协?”

    段达一怔,“微臣不太明白陛下的意思?”

    “就是唐军攻打洛阳,张铉装聋作哑,会不会?”

    “这个微臣觉得”

    段达的心思转得极快,在王世充脸上怒色出现之前,他终于想到了借口,“用萧铣做牺牲倒是有可能,但洛阳是不是让步太大了一点。”

    王世充极为刚愎自用,他一旦认定的事情就很难听别人的意见,他脸色十分难看,望着大殿外咬牙自言自语道:“以为我王世充是砧板上的鱼肉吗?想宰就宰,恐怕先宰杀的是你们自己。”

    他当即令道:“令王太立刻来见朕!”

    段达脸色大变,王太是王世充的侄子,主管长安和中都情报,王世充召见王太,必然是要出手了,恐怕要出大事。

    段达心中着急,却不敢劝王世充,他知道王世充决心已下,谁也劝不了他

    在长安西市内,有一家卖彩缎的店铺,叫做左氏彩衣绸缎店,在长安颇有一点名气,店铺占地约三亩,和其他西市的店铺一样,除了一间不大的门面外,其他都是以仓库为主,用后世的话来说,西市商铺大多做批发生意,大宗货物进大宗货物出,只是为了方便长安民众,才辟出一块门面进行零售,但对他们而言,仓库才是第一重要。

    这家绸缎店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王世充在长安的情报点,王世充还没有建立情报署这样的专门机构,但并不代表他不关心情报,他收集长安和中都的情报也同样不遗余力。

    情报点的首领就是这家绸缎店的掌柜,叫左怀德,三十余岁,十分精明能干,他自称和这家店的东主是亲戚关系,但他真实身份是王世充帐下的一名亲兵校尉,出任情报站首领已经有一年。

    情报站成员连同左怀德在内一共有十四人,公开身份都是店伙计,平时利用各种渠道来收集长安和唐军的情报。

    不过从十天前开始,情报点增加了二十名武艺高强的武士,增加这些武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对付北隋使者,那时北隋使者还没有出现,增加这二十名武士的真正原因,是王世充受到独孤怀恩刺杀案的启发,想在长安组织一支能执行特殊任务的队伍,包括刺杀、绑架、威胁等等,在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就在隋唐谈判进入第二天的下午,一名伙计匆匆走进绸缎店后院,给掌柜左怀德送去了一份从洛阳刚刚送来的紧急鹰信。

    左怀德在桌上打开鹰信,上面只有一句话,‘上谕:刺杀隋使’。

    左怀德顿时呆住了,这竟然是天子王世充的命令,几天前他们接到过类似的命令,当时的命令是监视隋使,但现在却变成了刺杀隋使,这便给了左怀德极大的压力。

    左怀德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苦苦思虑着刺杀隋使的办法。

    ......

    隋唐间的谈判已进入第二天,第二天的谈判是在副使之间进行,但依然没有任何进展,几乎就是第一天下午的重复,双方都不肯让步,冷坐了一天,最后不欢而散。

    这种冷场是谈判中常见的状态,实际上就是双方意志力的一种考验,就看谁先支撑不住,表现出让步的迹象。

    不过谈判虽然不顺,但唐朝的礼数却表现得很好,又增派了五百军队参与贵宾馆保护,而内院则是由隋使自己的护卫负责保护,唐军士兵不准进内院一步。

    使者的进出都有重兵护卫,而且裴矩下了严令,除了谈判以外,使团成员谁也不准出贵宾馆一步,当然温彦博例外,一些必要的外交活动都是由他去做。

    这天晚上,一名隋军护卫提着一只食盒来到温彦博的院门前禀报道:“温使君,这是厨房送来的细粥,说是使君着急要的。”

    正在看书的温彦博一怔,自己什么时候要过细粥,但他一转念便明白过来,笑道:“是我要的,拿给我。”

    侍卫迟疑一下,“还没有验过,请容我们验过后再给侍郎送来。”

    “这次就不必了,给我吧!我们自己会检验。”

    侍卫还有一点迟疑,这也是裴矩下的严令,所有的饭食饮水都要严格检验,否则出意外,但温彦博已经吩咐手下把食盒接了过来,侍卫无奈,只得把检验的银针交给手下,告辞而去了。

    温彦博打开食盒检查了一番,细粥内不可能有异常,很容易会被侍卫查到,他仔细检查食盒,最后在食盒底部找到了一张纸条。

    高瑾告诉过他,情报署的人已经进入了厨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