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周氏医女-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景隆只能想到不停地进言,进言,直到皇上动摇。

    方君候想了一刻钟的时间,最后一拍桌子:“有了。”

    方家两兄弟都看着他。

    方君候道:“一件事,如果一个人说肯定对皇上没什么影响,可能还会被迁怒,那如果很多人都说呢,不断地重复着。”

    方景隆不解的看着儿子:“到底什么意思?”

    方君侯道:“要想说服皇上,得从太妃开始入手。”

    慈宁宫的太监说太妃晚上吃的很少,心情也不怎么好。

    皇上忙完手头上的事便去看太妃。

    太妃神情困顿,人懒懒的,斜依在塌上打着哈欠。

    宫人搬了椅子放在塌前,皇上坐下道:“娘娘既然累了,为何不去休息?”

    太妃似笑非笑道:“人老了,睡不着。”

    太妃近来的性子更奇怪,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有时候精神矍铄,有时候萎靡不醒。

    皇上听她说自己老了,心里很不好受,如果年轻,这样的肯定得请大夫。

    他放缓了声音道:“那就找人来给娘娘读戏文,娘娘不是爱听戏文吗?”

    天天请戏班子进宫唱戏是不行的,那些言官不允许。

    太妃忽然就老泪纵横:“眼看年关将至,大哥却被你们活生生的赶回老家,留哀家一个人在这里,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如果大哥在,哀家也不用天天想念他,也就不用睡不着了。”

    河间候早在鞑靼使团进京之前就带着一家人回老家去了。

    河间候的走确实让太妃难过了一些时日。

    皇上道:“是老侯爷自己要回去养老,朕什么时候赶过他?”

    “不就是皇上赶走的?”太妃坐直了道:“皇上宠信周清野那个小妖女,宝库被打的不成人样,河间候府的名声都毁了,婚事也退了,大哥还有什么脸留在京城?是大哥真的要回去养老吗?都是皇上逼的。”

    如果这么说,河间候的离去确实跟林孝珏有关系。

    可是林孝珏有什么错?

    皇上沉下脸:“老侯爷已经走了,此事就翻过不提了,朕不想让娘娘伤心。”

    意思就是争执起来,他还是向着那个小妖女。

    太妃气的手上青筋凸起。

    “你,你,你……”

    太妃到底上了些年纪,说不上话的时候气喘不休。

    皇上刚查办了一个儿子,对亲情特别渴望,当然也有些失望。

    他见太妃这样怨怼他,就想到了成王,心中不忍,神色再次缓和下来:“好,河间候的事是永安的不是,她做的有些过头。等节气上,朕让她给河间候备一份大礼送过去,娘娘知道她医术高明,河间候跟她也颇有些交情,有个大夫做朋友,比做敌人强多了。”

    太妃一愣,听明白了皇上的话,河间候也老了,老了难道不会生病?

    她自己有御用的大夫,可是别人还是很信任那个小妖女的。

    又见皇上放了软话,太妃这气消了不少,要知道皇上很少认错,哪怕是在她这个亲娘面前。

    太妃见好就收,道:“那这件事就不提了,皇上,哀家听闻鞑靼人要求娶永安公主?”

    皇上目光微敛:“娘娘,这种事儿臣自有定夺。”

    太妃抬手道:“不然,原先哀家很是气不过皇上收她做义女,她何德何能?此时看来,还是皇上有先见之明,既然一个公主能让两国百姓永享太平,何乐不为?她既享受着皇室公主的崇高待遇,就该替皇上分忧才是。”

    皇上想了想道:“这是娘娘自己的主意,还是娘娘听谁说了什么?”

    太妃一瞪眼睛:“难道哀家是老糊涂了?要听别人怂恿。”

    皇上心想太妃跟永安有过节,想让她去和亲也正常,应该不是受人蛊惑了。

    是太妃自己的想法,皇上知道亲娘有些容不下人,也就没那么生气,只道:“不管是任何人和亲,是金枝玉叶的公主还是朕的义女,丢的都是朕的脸,汉人的脸,所以和亲之事,绝无可能,娘娘不要再提了。”

756 傲娇

    皇上拒绝和亲的态度十分坚决,太妃如何哭闹都不行,最后太妃气的又要请太医。

    皇上跟她不欢而散。

    皇上本以为太妃不喜欢林孝珏,所以想要把她远远的打发走。

    也就是太妃的无理取闹有情可原。

    可是第二日早朝,有几个文官也提出应该和亲,为什么?因为可以避免战争。

    直接将百姓的福祉这个帽子扣下来,皇上一说不服就打,那就是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给皇上说的好像他是暴君一样。

    皇上让人廷杖了这几个人,可是没用,书呆子认准的事,就是打死他们也不会松口,越打他们还越觉得光荣呢?

    皇上气得只好散了早朝。

    早朝上的消息很快又传到宫外来。

    林孝珏正在国公府养伤,伤口还没完全好呢。

    周光祖要找她也方便,把她叫到书房来。

    当然说的是和亲的事。

    他很是担忧的道:“我本来是不担心皇上会松口的,皇上什么脾气?怎么可能拿儿女换太平,他最喜欢战争,他恨不得发起战争,可是皇上还是天下人的皇上,他显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一直在克制。虽然鞑靼人没说,但如果这次拒绝了鞑靼的和亲,好不容和谈的局面怕是要破坏,我真担心皇上顶不住那些文官的以死相逼,就同意了,难道真的能把你嫁到塞外去?”

    林孝珏道:“嫁到塞外去不是什么问题,若是有我喜欢的人,南极北极都嫁,若是没我喜欢的,皇城内院也不嫁。”

    周光祖道:“可是这种事由不得咱们啊?”

    是啊,这世道多令人悲哀,本来是自己的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够呛了,这下子还要听一个皇命,还要看天下人的意思,多悲哀。

    林孝珏手里把玩着一枚印章,似笑非笑道:“可这种事也不应该由着别人?”

    周光祖眉心一凝:“你有什么主意没有?”

    林孝珏点头:“大伯父不必为我操心了,我都不担心这个。”

    周光祖知道她有本事,如果她提早做了防备,那应该就没问题,心中稍安,问道:“那你担心什么?”

    担心什么?

    当然是公主府住着的那位,本来他不能见人就抓心挠肝的,再知道自己的婚事要被别人操纵,肯定会气得七窍生烟。

    林孝珏抿着嘴没有说,笑了笑道:“下午我出去一下。”

    周光祖明知道自己挡不住,还是要唠叨一句:“受着伤呢,不要到处跑,早点回来。”

    林孝珏脆声的答应着:“知道了。”

    这就是可以走了。

    林孝珏刚站起来,老管家一脸焦急的走进来:“国公爷,公主,外面有个方脸大汉求见,不是本地口人,老奴听着看着,怎么他都像是个蒙古鞑子,说是要见公主的,要请进来吗?”

    周光祖变了脸:“还敢上家来了?他们要干什么?”

    好像知道对方要干什么他就要找对方拼命一样。

    林孝珏忙拦住他:“不至于,不就是见一面吗?异国友人,哪能让人看低了?”说着看向老管家:“请进花厅,以礼相待。”

    来人是林孝珏认得的巴特尔。

    他也算知礼,带来的侍卫全部留在门口,一人来见林孝珏。

    但是周光祖在家,周光祖岂能让林孝珏单独见一个蒙古人,所以也跟着来到花厅。

    林孝珏给二人介绍:“这位是我伯父,定国公是也,这位是鞑靼使臣的侍卫统领,巴特尔大人。”

    巴特尔十分热情的叫着伯父,还问周光祖:“按照中原人的礼节,是不是我要给伯父跪下?”

    周光祖一甩袖,心想你可拉到吧,吃完茶说完话,你赶紧回你们草原吧,谁用你跪着。

    他客套一笑:“使臣请坐吧。”

    巴特尔不装假的坐下。扶着膝盖对林孝珏道:“我来见你,不是见伯父,比用伯父相陪。”

    周光祖急了,刚才还要行大礼,怎么一转身就嫌他多余的?

    他气哄哄坐到主位上,冷声道:“使臣不知中原规矩,我中原女子岂能跟你们异族人单独相见?”

    巴特尔看他脸色知道惹人家不高兴了。

    他看向林孝珏:“你们中原人真麻烦。”

    没有尴尬,他还抱怨上了。

    周光祖沉着脸道:“使臣到底有什么事?如果是只为了贬低我中原文化,那您就请回吧。”

    巴特尔道:“这位伯父真是爱生气,我不是来说中原文化的,我有要事要跟永安公主说。”

    周光祖道:“那就现在说。”

    巴特尔又看向林孝珏。

    林孝珏坐到周光祖下首,正对着巴特尔:“您请说。”

    巴特尔见她也没让他伯父回避,有些不自在。

    不过只一瞬间,他端直了身子,道;“你们的皇帝不同意你嫁给我们王子,可是我们王子一定要娶公主,为了避免麻烦,我过来跟公主说一声,皇帝不同意,是因为是我们主动提出的,所以他不同意,如果公主自己去说,说你心甘情愿嫁到大草原去,你们的皇帝就会同意了。”

    “什么?”周光祖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心想着鞑靼人是疯了吗?他的侄女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嫁到那种茹毛饮血的地方。

    巴特尔好像对周光祖的表情十分意外,瞪大了眼睛道:“难道公主也不愿意吗?”

    周光祖道:“为什么愿意?”

    巴特尔把目光看向林孝珏:“我要听公主自己说。”

    周光祖一口气憋了回去,这鞑靼人还挺执着。

    林孝珏悠闲的划着茶碗,淡笑道:“你们草原有什么好?”

    没有直接回绝,巴特尔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一脸向往道:“草原上有成群结队的牛羊,我们的子民热情勇敢,蒙古勇士一个可以打汉人十个,二百骑兵就能扫平你们汉人一个镇,难道这些,好不够让人尊敬骄傲的吗?”

    没等周光祖说话,林孝珏抬起头道:“兵捉贼肯定要费些力气,不是因为兵比贼若,而是因为对方是贼,知道什么是贼吗?就是偷偷摸摸,你们二百骑兵扫平我们一个镇,无非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汉人要快快乐乐过日子,哪能天天防贼?”

    巴特尔听懂了,她骂他引以为傲的东西是贼。

    他蹙蹙眉头。

    林孝珏又到:“我们力气不如狗熊,目光不如雄鹰锐利,奔跑不如豹子迅猛,可以说,很多动物都会把我们轻易打败,可是怎样?我们人类才是这世界的霸主,因为有脑子,不是一个人能打过十个人就是英雄,起码在我们中原不是,我们中原人的英雄是大智慧者,所以最终你们被赶回了草原,哪怕你们有使不完的力气,哪怕你们有数不尽的勇士,你们还是被赶走了,我们汉人又回来了,这就是莽夫和智者的区别,人往高处走,你说,我自然愿意与智者为伍,为什么要嫁到草原去呢?”

    如果她说她生活不习惯巴特尔还可以许诺她,给她提供用惯了的中原的东西,可是她分明看不起他们蒙古人。

    意思很明显,说他们没脑子。

    巴特尔被羞辱的脸色铁青。

    周光祖痛快是痛快了,但真怕这鞑子在府里撒野,万一引起两国交战怎么办?

    他不怕打仗,可不愿意担这种罪名,战争是因他家而起。

    林孝珏说完还是镇定自若的坐在那里,并没有因为巴特尔黑了脸就有所畏惧。

    “姑姑,姑姑……”门外突然传来孩童天真欢乐的声音。

    林孝珏脸上的笑容立即柔和下来,喊道:“进来。”

    周若林和王智慧一人手里举着一串糖葫芦,咯噔瞪跑进来。

757 风口浪尖

    两个孩子来找林孝珏,周若林比王智慧跑的快,扑向林孝珏的时候,周若林占的地方大,一不小心把王智慧的糖葫芦碰到地上了。

    王智慧撅起了嘴。

    周若林很抱歉的道:“表妹你别不高兴,我这个送给你。”

    说着举着糖葫芦塞到王智慧手上。

    王智慧眉开眼笑,还有些不好意思:“小哥哥,我们两个分着吃,我一颗,你一颗。”

    周若林拍手说好。

    周光祖见孙子外孙女相亲相爱的样子十分高兴。

    林孝珏也没在意,让人把掉了的糖葫芦清走:“不然粘地上都是糖,踩得哪都是。”

    见丫鬟真的把糖葫芦打扫走了,巴特尔红着眼睛站起来:“为什么要丢掉?为什么不捡起来吃了,你们知道有多少孩子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新鲜诱人的糖葫芦,你们简直是在犯罪。”

    还有个吓人的叔叔在,王智慧吓的躲到周若林身后,周若林也是脸无血色,但还是展开双臂保护着表妹。

    周光祖一脸愤怒的站起来:“使者到底把我国公府当成什么地方?岂容你呼来喝去?”

    巴特尔指着王智慧手上的糖葫芦:“我们蒙古小孩从来都不会糟蹋食物,你们汉人太不知道珍惜了。”

    林孝珏微微仰起头道:“我们糟蹋得起,脏了当然就不能吃,你们也不是知道珍惜,是你们贫瘠。”

    还是那样用看不起人的语气说话。

    还是那样傲然的姿态。

    巴特尔又羞又恼道:“你们汉人就不配坐拥这么旷阔的土地,上苍给的财富,都让你们给糟蹋了,这一切都应该是我们蒙古人的,你们汉人狡猾低级,就不配拥有这一切。”

    林孝珏笑了:“这些财富恰好不是上苍眷顾的,都是我们汉人靠着双手劳动得来的,靠的是这。”她指着自己的头:“脑子,智慧,恰好不是蛮力,所以这万里中原即便给你们也没用,你们只会想着放羊。”

    巴特尔目光像是在天上盘旋的雄鹰一样,锐利的看着林孝珏。

    林孝珏不为所动,垂垂眼皮道:“我说的都是实话,不信你可以回去问你们的祖宗。”

    他的祖先曾经长驱直入,入主中原。

    巴特尔垂下肩膀,可是很快就被汉人赶回去了。

    一屋子的人都不欢迎他,他看中的女人对他也没有崇拜,只有轻视。

    巴特尔看看明显害怕却毫不退缩的小孩,再看看目光冰冷的长者,还有那个如花似玉,蒙古人中没有这样长相的,但却对他毫不友好的女人。

    他大的拳头攥的紧紧的,留下一句话:“我鞑靼人若是娶不到永安公主,宁可全族赴死。”然后就怒气冲冲的走了。

    周光祖表情担忧的看向林孝珏:“这是把他得罪了?”

    可不是,要么娶她,要么赴死,不就是说她不嫁过去就要开战吗?

    林孝珏推着两个小家伙的后背:“无妨,等他。走咯,姑姑有事还要出门呢。”

    “那我们现在去哪?”

    “送你们回后院去……”

    据说鞑靼使臣回到驿馆后跟自己的人发了一通怒火。

    所以永安公主侮辱鞑靼使臣的话也就不胫而走。

    有人听了觉得解恨,汉人吃过蒙古人太多的亏,公主把他们要说的话都说了。

    也有人觉得害怕,万一鞑靼人生气了,那不是真的要打仗?

    打仗打的都是人命啊,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一男家书至……

    吃苦受累的终归是老百姓。

    皇上近来早朝,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讨论永安公主到底该不该和亲的事。

    因为人数比之前多了,鞑靼人和公主的矛盾好像也上升了,这回不光是和亲的问题,还有永安公主侮辱人的问题。

    说实在的,皇上当然不把鞑靼人放在眼里,但是打仗讲究师出有名,如果是为了一个嚣张的公主去打仗,想来老百姓不会乐意。

    这次皇上没有大人,黑着脸把人解散了。

    回到御书房他匪夷所思的对大刘公公说:“朕以为只要朕拒绝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怎么事情越闹越大,越传越广?这样下去朕会变得很被动,难不成还真送公主去和亲?那朕的脸面往哪搁?说出去的话还算不算数?”

    大刘公公道:“言语之事确实有些失控。”

    何止是失控,简直就是失控,第一天皇上也只是觉得早朝有些人很吵,第二天城里就开始流传这样的话了,皇上不顾百姓生死,拿百姓性命去给嚣张跋扈的永安公主当炮灰。

    这是什么话?

    战事还没起呢,可是很显然的,战争的罪人已经确定了,和亲则罢,不和亲永安公主就是罪人。

    林孝珏又来看兰君垣。

    天下着茫茫大雪,周围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兰君垣不知道是早知道她来,还是总是站在门口等,林孝珏的视线本已经被大雪模糊了,可是一看见那长身玉立的身影,就认出是他。

    他门口立雪,弯着眼睛在看他。

    林孝珏欢喜的走过去。

    兰君垣抓着她的手呵气在嘴边:“冷不冷?”

    下雪天不冷,雪融化的时候才冷。

    林孝珏摇摇头。

    兰君垣又是温润一笑,把林孝珏拉进屋里。

    进了屋,二人搬了椅子坐在窗口说话,这样就能看着窗外的风景。

    兰君垣问了林孝珏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件事,也就是侮辱鞑靼使臣。

    “你真的又骂人了?”

    林孝珏嘟着嘴道:“自己家里骂的,传的到处都是,显然是有人故意在散播消息,我想都没想,就把这笔账算在了方景隆那一家子头上。”

    兰君垣让他逗笑了:“那万一是别人呢?”

    林孝珏摇着头,摸样很任性:“不管是谁,都算在他头上。”

    得,摊上她这样个仇人也是糟心。

    兰君垣道:“你具体跟我说说,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听说年都不过了,都讨论你,藩王进京贺岁的事没人提,还是讨论你,到底要把你架多高?这么烤下去我不是要没媳妇了?咱们好好想想对策。”

    林孝珏道:“既然是有人故意传的,就能找到源头,我到时候有办法堵住他们的嘴,可是总觉着这样很挫败,难道我就不能因祸得福吗?要是这些谣言能被我利用上就好了。”

    周家名声不好。

    她的名声毁誉参半。

    兰君垣想了想道:“别人能造势,咱们也能,要因祸得福,也不一定不成。”

    林孝珏小心翼翼的摸着他的手:“我就知道你有办法,你对我可真好,真好……”

    好就好吧,她每说一个好字,小手就从新从手腕摸到指尖,轻轻的,很珍视的……

    一下又一下。

    兰君垣被他撩的整个人又麻又痒,这孤男寡欲的,怎能让她继续下去,一下子攥紧了她的手:“不许动,你真是越来越坏了。”

    奸计被识破,林孝珏抿紧了嘴。

    兰君垣宠溺的掐了掐她的小脸蛋:“再不老实就吃了你。”

    林孝珏见他桃花眼敛着一汪春水,像是要把她看化了,再能克制的男人也是男人,万一发起情来真不好收拾,因为她是女人嘛。

    老老实实坐直了,再不动手动脚:“好嘛,我听你说话就是。”

    她老实了,兰君垣内心的躁动慢慢也就消去了,二人商量起如何利用这次危机。

    转机来源于一份户部的纳粮报告。

    秋收之后农民要交公粮,尽管丰收吧,尽管是京郊吧,可是纳粮也没这么痛快过,今年却十户有七,都交完了。

    终于不用听永安公主永安公主了,皇上看了户部侍郎韩大人的奏折十分高兴,把人叫来问:“今年怎么这么顺利呢?”

    “因为永安公主。”

    皇上一个跟头差点从龙椅上栽下来,说好不提她的。

758 回报

    皇上问韩大人具体是怎么回事。

    原来春天的时候林孝珏组织人给京郊的农民上过课,如何增产,什么是因地制宜,原来大家种地还看黄历顺不顺呢,现在只听永安公主的。

    林孝珏还送了一批工具过去。

    当然第二批就要当地农户照着样子自己打了。

    那些工具轻便又顺手,农户有口皆碑,因为工具省时又省力,所以农民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活,今年一年大家过的都不错。

    韩大人继续道:“百姓说公主是他们的公主,不舍得公主远嫁,所以今年纳粮就特别痛快,想让圣上知道永安公主对他们的重要性,公主是财神一样的人。”

    财神。

    皇上听了好笑,笑过之后又有些伤感,这个孩子在最开始时做的那些事,他都不怎么看好,所以一直任由她自己折腾去,他是一点忙都没帮。

    先来看来,她的付出有回报了。

    在没见到林孝珏之前,皇上一度认为这个女子不安分,甚至想打压她,他心想许是自己老了,现在竟不觉得她是不安分,反而很享受这种热火朝天的感觉。

    百姓活的热火朝天,王朝就欣欣向荣。

    皇上在宫里听得到了自己想听的话。

    大街上舆论也没闲着。

    腊月初八,各家各户都在城门口施粥。

    今日不知怎么的,钦天监也来凑热闹,米粥熬的浓稠热乎,香气溢满了街道。

    被施粥者不光能喝到粥,还能拿到一个小册子。

    排在第三个的是奇怪,当他接过一位斯文白净的大人手里的小册子的时候,几乎是懵的:“大人,我是乞丐,不识字,您发我也没用。”

    那大人很耐心的帮他把册子翻开:“不识字没关系,有图。”

    乞丐一看,都是他认识或者不认识的生活工具,认识看起来改进了很多,不认识的干脆就看个新奇。

    他拿着册子嘿嘿笑:“有图是会看,可是我是乞丐,用不着。”

    那大人还是十分有耐心:“除非你当一辈子乞丐,不然总有一天能用到,再说,你用不到,有人能用到。”

    是的,一日为乞丐,就闲着终身不劳作,乞丐懒惰。

    可是还有很多勤快的人呢。

    他们是需要这个工具的。

    这册子上分门别类,生活中能用到的小工具都有图形,不光如此,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工具也给改进了,比如雕玉石用水凳,做几何算术用的“规”“矩”……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册子上没有的。

    而且册子上还标注了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竟比那些老木匠说的还详细。

    这是一个能改变人生活习惯的册子。

    中国人在感情生活中很保守,但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却很快。

    所以这个册子很快就风靡街头,因为人们有需要的,要去赶着做工具啊。

    钦天监施粥三天,就发了三天的册子。

    有喜欢专研的人会拿着册子来问:“都是谁画的?”

    还是那位斯文白净的中年大人来回答:“永安公主。”

    啊!

    这就难怪了。

    出了永安公主,没人这么热心给大家普及这些知识。

    还有人问:“那工具都是谁发明改造的?总不能还是永安公主吧?”

    “这到不是,有三分之一是永安公主,还有三分之一是逸风。”那大人指指低着头给人打粥的青年男子。

    青年男子表情清冷,打粥的时候也不跟人说话。

    人有外冷内热这一说,虽然他打粥不说话,但是他能替百姓做工具,就一定是个好官。

    周围听见的人笑了,朝逸风竖起拇指。

    有人又问了:“永安公主三分之一,逸风三分之一,那还有三分之一是谁造的?”

    那大人有些不好意的拍拍自己的胸口,憨笑道:“正是在下,让大家见笑了。”

    这怎么能是见笑?

    这要感激啊。

    众人纷纷问着大人的名讳:“大人,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您不能做无名英雄啊?请说出您的名字。”

    “是啊,大人您叫什么?我们回去好记在心里。”

    呼声太高,那大人再推脱就是拿乔了,他还是那样带着羞涩有些憨厚的笑:“在下名若山,是姓周的。”

    永安公主也是姓周的。

    是永安公主的亲戚。

    所以这事还是永安公主组织的。

    因为永安公主心中有百姓,所以总是把自己会的东西拿出来跟百姓一起分享。

    一时间腊八人们议论的不是谁家的粥好,都是永安公主的博学多识。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先问的:“我们用这样见多识广博学多闻的永安公主,如果嫁到蒙古去,那这些知识是不是都被带走了?”

    有人就说:“带走的何止是这点东西,永安公主还收了很多徒弟呢。”

    “对,永安公主还请大儒给学子们讲课,可是听道理的可不光是学子们,人家墙都拆了,明白事理的人,总会知道听人讲道理的重要性,那是受益匪浅。”

    原来不知不觉中,永安公主已经为大家做了这么多事。

    都是好事,都是实事。

    不说别的,人们又想起瘟疫之时永安公主的出人出力。

    如果真的远嫁了,再有瘟疫谁来治?

    再有瘟疫谁来挡?

    对,人们又想起来了,抛开别的光环不提,永安公主是个大夫啊,是个脚踏实地,不惧恶名,有真才实学的大夫。

    就看这一点,也不能同意永安公主远嫁。

    人们一开始是私下里舍不得。

    后来逐渐摆在茶楼酒坊中说。

    如果听见有人说要将公主远嫁,甚至会有几个热心人指着那人的鼻子骂:“要嫁你嫁,你不嫁你媳妇嫁,你媳妇不嫁你妹妹嫁,你妹妹不嫁你闺女嫁,你们家都知道蒙古不好,不远嫁,那为什么要逼公主远嫁?”

    “说什么?怕打仗?”

    “如果蒙古人要抢公主,那打就打了。”

    所以舆论渐渐从“不愿意为了一个公主引起战争”,变成了为“保卫公主而战。”

    这可真是不得了,因为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明明是一个红颜祸水,怎么老百姓都不恨他了?

    方家人听到了舆论真是又惊又恼。

    方太守不可思议的摇头:“想不到这位公主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咱们之前做的事都白做了。“

    方景隆攥紧了拳头恨恨的说:“错失了杀她的最佳机会,让她成了气候。”

    如果只是为了蒙古人,方君候可能就放弃了,可是不甘心,不甘心啊,她是从什么时候起,这么得民心的?

    民心,那些微不足道的斗升小民。

    不过是几个小小工具。

    怎么就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方君候所有斗志都被激起来了,他将下人拿来的小册子撕得粉碎:“贱民,贱民,我就不信他们能比得过舌灿莲花的读书人?他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