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斗在甲午年-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令,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第5旅团长大迫尚敏少将,一脸振奋的征求指令。
“大清皇室想要‘借刀’,帝国可以借给他们,不过这次不能像上次打北洋那样再白借了,他们总得掏出一点佣金;诸君不要着急,只需耐心的等待。”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山县有朋的目光不禁朝着东南方向望去。
七十余里以外,就是廊坊城。
两千五百余里外,就是东洋帝国的马关港。
想要帝**队进攻廊坊,大清国就必须在马关做出更多的退步。
“神尾,你来抄写一份汉文的《少年中国说》,让小村进京送给大清的皇太后;让她也知道大清手下的将军能文能武,实乃天下百年一遇的奇才。”
山县有朋笑着说道,眼睛里面全是得意洋洋的狡诈。
燕京。
昨天李鸿章发来的电报,顿时一扫京城内的多日阴云。
在得知清日两国交换敕书成功,开始了真正的和谈以后,整个京城的百姓,财主,官宦王公大臣,还有十几万斗鸡遛鸟的废物兵,心里面的大石头,都安生了。
于是纷纷走上街头酒肆,大骂朝廷被汉奸李鸿章迷了心窍,我泱泱四亿大清,怎么能对小小的弹丸之国倭夷低头?
真是气死个人!
都是李鸿章这个倭狗,一家都拿了东洋的好处,所以要去议和!
更有无数‘心怀天下的正义之士’,在街巷大哭,大骂,发誓要和李鸿章没完,朝廷应该看清李鸿章的嘴脸,绝不和倭夷议和。
而整整一上午,京师的清流们,都是一副铁肩担道义,视死如归的逼样子,给皇帝上折子,言说‘大清能打’,‘大清不降’,‘血战到底!’
个个刷名望刷得不亦乐乎,对燕京城外的日军却是视而不见,没有一个带种的敢出城去和日军‘血战’。
而在中华的大清南北,更是一片嚣然。
电报,折子,雪片一般飞向燕京城。
然而在这个时候,在阳光明媚的春初下午,慈禧皇太后却正在紫禁城畅音阁戏台,听大戏。
第七百五十六章 廊坊和马关港
自从日军第1军兵破山海关以后,慈禧老佛爷就停了她爱听戏的爱好,为如何乞和投降而呕心沥血,费尽心思。
到了昨天,终于得到了马关传来的确信儿,敕书已经交换完毕,和谈已经开启。
慈禧的心儿可算是安生了下来。
下面就是银子,土地和面子。
可不管怎么着,大清的统治还是牢靠的延续下去不是?
京师卧榻边的老虎,也总是被拆的七零八落不是?
这样自己等哪一天伸腿儿去见列祖列宗,见了道光爷和同治帝,也不会被数落的毫无脸子。
今天早朝,慈禧就被一群邀名的清流混蛋给‘轰’的老血沸涌,此时她可算领教了这群无耻疯狗的利害。
真是为了扬名,什么不要脸的牛比话都能吹。
还‘举手荡平东洋’,现在倭夷大军都在城外,有种你去‘荡平’,都没人拦你!
不过慈禧还是强忍着怒火,这些人她还要留着对付以后回来的老李,把这老头彻底的踩进泥坑里面去。
还有那个何长缨
下午慈禧难得的重开戏园听戏,以纾解上午受到的郁气,光绪,隆裕,珍妃,瑾妃,在一边陪同。
这次为了显恩,慈禧特意把李经方的继配张氏,李鸿章的两个女儿,李菊耦,李经溥,也叫进紫禁城听戏。
此时,慈禧微微闭着眼睛,惬意的听着戏台子上面的咿咿呀呀,心里面却总是有着一道游丝般的坚韧黑影,在不断的盘绕如麻线。
“廊坊城就这么近,离着通州不到百里,何长缨杀了这么多的倭夷兵,他们怎么就不去打他们呢?千里迢迢的济南,青岛都能去,却对近在咫尺的廊坊城视而不见,真是眼瞎了么!”
慈禧想得发愁,这直隶,辽南,甚至辽东,全是这支脱胎于北洋系的少壮军人势力,如何不让她心惊。
现在倭夷兵困燕京,然而一旦合约签订,直隶,鲁东,甘陕,东三省的练兵都被打空了。
这支新成型的庞大新势力,又是如此的锋利,谁能制得住,又如何来制?
只是想一想,就让慈禧头疼不已。
“启禀皇上,启禀太后,东洋公使送来了一份说是他们陆军大臣亲手抄写的文章,说是才知道抗倭军的何都统不但仗打得勇猛犀利,文章写得也是了不起;说是有机会就要拜访何长缨这个,这个”
刚毅的话有些迟疑了。
“哦,说吧;东洋人怎么称赞何都统?”
慈禧目光隐藏着寒芒,望着刚毅。
“说是有机会就要拜访何长缨这个中国了不起的先知,伟人。”
刚毅一句评论都不敢发出,只是转述原话。
“先知,伟人?好,看来咱大清总还有东洋人能看的上眼的人物;写的什么,拿上来。”
慈禧打开信签,上面很干净,没有任何的别的东西,只有《呐喊》中的那一篇,被何长缨修正过的《少年中国说》。
一边坐着的李菊耦,李经溥姐妹,悄悄的对视一眼,均是看出对方眼内的骇然。
“亲爸爸,这些东洋人真是可恨,打不赢何爱卿,就用这种下三滥的方式;真当朕是一个昏君么?”
坐在慈禧身后不远的光绪皇帝,此时被气红了眼睛,害怕慈禧信了东洋人的谗言诡计,自毁长城,忍不住满脸涨红的替何长缨分辨道:“何爱卿的《呐喊》,朕是看过几遍,去年冬天何爱卿进京参见,朕还亲口问过他里面的一些东西;都是字字玑珠,令人发省。”
慈禧直接无视身后光绪的瞎比比,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遍,越看越心惊,越看脸色就越阴沉。
在这个时候,强忍着心中怒火的慈禧,才知道为什么城外的倭夷兵,就是不发兵攻击廊坊。
原来早就看穿了自己隐藏极深的心思,不愿意当这把刀子!
然而,慈禧随即又想明白了,不是倭夷兵不愿意当刀子,真的不愿意,今儿就不会有这么一出戏。
他们现在这么做,就是来要好处来了。
只是,这些倭夷兵想要什么好处呢?
再说朝廷怎么可能给他们好处,然后让他们去打廊坊,那岂不成了天下的笑柄?
真要那么着,天下谁还给大清卖命当忠犬,岂不是天下四处都是反军的烽火,这大清的天下岂不立即就崩陷了!
他们是想来一个心照不宣?
想到这里,慈禧的目光就忍不住幽幽的望向东南方向。
十里之外,就是燕京的南城墙。
百里之外,就是何长缨驻军的廊坊。
两千里之外,就是清日和谈之地,东洋的马关港。
想要十里之外的倭夷军队,解决掉百里廊坊这个大麻烦,就得在两千里之外的马关港,做出慷慨的让步。
真是一个好算计!
东洋,马关。
西洋历3月10号下午二时三十分,清日双方在春帆楼举行第二次的谈判。
大清出席者为李鸿章、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罗庚龄六人。
日方出席者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伊东已代治、井上胜之助、中田敬义、陆奥广吉、郑永邦七人。
尤其是这个郑永邦,他曾被东洋派遣到中国留学,甲午时是东洋驻朝鲜公使书记,主要负责和袁世凯沟通。
袁世凯当时笃信“血浓于水”这一古老的信念,他认为身上流着汉族血液、名门之后的郑永邦,不会做出损害祖国的事情,他甚至还以为,郑永邦肯定会瞒着上司采取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措施。
因此袁世凯多次希望从郑永邦处套得东洋情报,结果,郑永邦在多次会晤中给袁世凯传递假情报,把大清坑害得不轻。
所以说就算是枭雄袁世凯,当年曾经也很傻很天真过,不过都是被一个个血的教训给抽得鼻青脸肿,最后才算是修炼成仙。
和谈一开始,日方就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蛮横态度。
伊藤博文直接旁若无人的朗读东洋对大清提出停战的书面答复:
“大东洋帝国全权办理大臣体察目前军务情形,并顾虑因停战所生局面,兹将停战要款胪列如下:
东洋军队应占守大沽、天津、山海关,并所有该处之城池堡垒,驻上开各处之清**队,须将一切军器、军需交与东洋**队暂管。
天津滦州间之铁路,以及滦州煤矿,当由东洋**务官管理。
停战限期内东洋**队之军需军费,应由清国支补。
既允上开各款,则停战日期、停战期限及日清两**兵驻守划界并其余细目,应即行议商。”
随着伊藤博文念出的条款,李鸿章,李经方,所有清国代表六人均是骇然变色。
本来还指着日军赶紧退出燕京城外,结果现在倒成了变本加厉的要染指津门,塘沽,滦州煤矿,山海关长城?
这简直是一点都不可能!
“过苛,过苛!”
李鸿章此时面为改色,甚是惊惶口中连呼‘过苛’不已,出声哀求道:
“贵方所指之津门、大沽、山海关三地,实为燕京之咽喉,直隶之锁钥也。倘贵军占此等要地,我方则反主为客,岂不令人有宛如异国领土之感?请贵国之兵不必往攻此处;否则,京师震动,我国难堪,本大臣亦难以为情。”
当日和谈,李鸿章再三恳求,伊藤博文寸步不让,最后限定李鸿章三天内作出答复。
清日第二次和谈,随即无果而散。
第七百五十七章 李鸿章中弹
10号马关清日第二次会谈结束之后,李鸿章的电报随即发往通州。
电达紫禁城,慈禧,光绪为之动容。
随即,慈禧,光绪,在紫禁城急召群臣对策,众人皆诺诺无计,又或满嘴大言,跑马跑得不得要领。
当晚,奕、孙毓汶、徐用仪,先行退朝,去东交民巷找洋人问计。
西洋各国公使,都提议暂时先避开东洋提出的停战条件,直接索要东洋的议和条款。
消息传回紫禁城,慈禧,光绪,还有熬夜熬得两眼发红的诸位大臣们,都是深以为然。
于是,议定以此意电复李鸿章。
之后,慈禧令孙毓汶,翁同,各出一电稿;经传看后,决议用孙毓汶稿,翁同只好自嘲到‘深感措词不易也’。
11号上午8时35分,发自通州的电报传到马关电报局,随即被送到日军参谋本部第二局4班,进行密码破译,然后把译文送到伊藤博文手中。
在此前朝鲜的时候,东洋参谋本部第二局6课联手4班,就已经弄到了大清的密码本,因此大清的电文对于东洋,已经没有任何的秘密。
(东洋参谋本部分为第一局、第二局;第二局由参谋次长领导,负责参谋本部的情报特工活动,下设‘三课一班’。第5课负责俄、德、法、意;第6课负责美、英;第7课负责中国;第4班主要负责宣传、谋略、破译密码及其他特殊机密情报。)
当天近午,李鸿章才接到燕京回电,然后被电报委员王崇厚翻译出来。
“阅所开停战各款,要挟过甚。前三条万难允许;必不得已,或姑允停战期内认给军费。但恐只此一事仍难就范。昨令奕等与各公使面商,均以先索和改条款为要。可告以中朝既允议和,无不推诚相与,可允必允,无须质当。其停战期内认给军费一节,可以允许,若彼仍执前说,则以难允各条暂置勿论,而向索和议中之条款。务将朝廷诚心议和之意,切实讲论,婉与磋磨,总以先得议款为要。”
“太后不糊涂啊!”
看到这封电报,李鸿章猛然轻松了很多,之前他就怕国内死逮着东洋的停战条件不放,那么这场和谈的前景就‘堪忧’了。
现在太后的目光绕开东洋故意设置的这些障碍,不去纠缠那些枝节乱麻,直接看到最本质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
只要拿到了东洋的‘议和条款’,先不谈‘停战’,而是全力‘谈条款’。
一旦清日两国间的议和条款达成共识,签订合约,这停战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2号下午3时,清日全权大臣举行第三次谈判,双方出席人员同于第二次谈判。
李鸿章提出宣读对日方之复文,即取汉文正本交给伊藤博文,将英文译本交罗丰禄,令其读之。
复文表示对日方“所复停战节略内要款情形,万难照办”,并谓:“本大臣尽心议和之始愿,从未稍减。以期两国和局之早底于成也。”
李鸿章既将停战之议搁起,便要日方出示和款。
伊藤博文早已知道了清国皇室的电意,答应第二天交阅回复。
随后伊藤博文和李鸿章,进行了一席关于台湾的对话。
伊藤博文首先恬不知耻的说道:“我国之兵已向台湾行进,但尚未接来自南方之消息,情况难明。不知台湾之民如何?”
李鸿章突闻‘台湾’二字,面讹惊愕之色,故作镇静的说道:
“诚如贵大臣所知,台湾居民有客民与土人两种。客氏多来自广东,占十分之四,最为强悍。土人居十分之六。几日前议及停战,贵大臣不肯轻许,盖为出兵台湾之故欤?”
‘盖为出兵台湾之故欤?’
至此,老李和伊藤开始了打哑谜似的媾和,而台湾则成为了清国乞和投降东洋的弃子。
听到李鸿章的反问,伊藤博文的脸上露出蒙娜丽莎似的微笑,断然说道:“绝非如此!”
李鸿章当然不信伊藤博文额鬼话,试探的问道:“贵国倘占台湾,英国将不甘心,奈何?”
伊藤博文似乎很就事论事的反驳李鸿章道:“英国乃守局外中立,无任何置喙之理由。”
此时,伊藤博文的意思,就已经是非常的明明白白了。
李鸿章还想拿英国压一压东洋:“英国固守局外中立,然此事与其利害攸关耳。”
伊藤博文听了李鸿章拿鸡毛当令箭的话儿,大眼乜斜着李鸿章‘打趣’道:“利害攸关者非英园也,岂非贵国乎?”
李鸿章被伊藤博文看得心儿发颤,连忙开口否认到:“否。以台湾近香港。”
伊藤博文的身体猛然前趴,瞪着李鸿章说道:“近香港又何妨?我只进攻敌对之国。”
李鸿章吓得脸色发白,胆怯的蠕诺道:“除我国之外,英国不欲他国盘踞台湾。”
一个‘盘踞’二字,就已经完全表明了李鸿章的态度:台湾对大清来说,也不过只是盘踞于此地而已。
“哈哈”
伊藤博文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放声大笑着狂妄说道:“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
李鸿章面红耳赤,唯唯诺诺的不敢言语。
4时15分,清日第三轮谈判,随即结束。
虽然大清没有要到‘停战’,也没有要到‘议和条款’,然而东洋却是已经到手了台湾!
从3月9号至12号,清日全权大臣共举行了三次谈判。
是为马关议和的第一阶段。
在此阶段中,伊藤博文蛮横无理,耍尽刁滑无耻手段,而李鸿章则是一味委曲求全,惟恐和议中梗。
而且东洋终于以酷苛的条件,使得大清方面自动撤回了停战的提议,达得了不停战而和谈的目的。
并且也已经把台湾的底牌,给东洋看了个干净。
下午4时30分,李鸿章结束谈判后乘轿返回,途经外滨町邮便电信局前,被东洋浪人小山丰太郎举枪行刺。
子弹击中李鸿章的左眼下脸颊,顿时血流如注。
当天,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大清和东洋,吓傻了明治天皇,吓尿了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这些东洋清醒的重臣。
英美两国清日使节,都是狼狈不堪,一个个电报发向东洋马关,东京,以表达心中的愤怒。
大清朝野也是一片高兴。
老百姓们纷纷痛快的大笑着唾骂:“活该!让你老不知羞的舔你东洋主子的腚,也照样被倭狗当猪宰。”
大清的清流们,北洋的对立面,也全都是浑身都是劲儿。老李,爷就看你的笑话,怎么滴,你丫的咬我?
慈禧,光绪,大清的重臣们,则是一脸的兴奋。
这么一来,理亏的东洋,总得退几步吧?可惜没把老李干掉,不然既除了一个惹人头疼的‘老麻烦’,还能给大清挣得更多的优势!
而整个东洋的少壮军人,激进派,浪人和黑社团,也都是一脸的振奋,认为既然刺杀了大清的李鸿章,那么这场清日之战就一定会继续打下去。
“攻陷燕京,活捉大清的皇帝和慈禧!”
“打到长江,划江而治!”
“打到广东,占领全大清!”
一时间,整个东洋国内一片喧嚣,都是群情激奋的叫嚷着,要和清国继续死战下去,彻底打倒大清。
第七百五十八章 直隶最后一战一
整个清日和谈,随着李鸿章遇刺,进程陡然加速。
在12号当日,东洋首相伊藤博文暴怒指出,小山之所以行刺,是因为“以和为非”,妄想破坏东亚和平。
声明道,机智的西洋,大清国,绝对不会中了这些战争分子的诡计,让东亚和平毁于一旦。
当晚,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到李鸿章暂歇的引接寺探望,‘慰问’。
之后,两人在伊藤博文下榻处秘议,决定主动停战,以赢得西洋列强的好感。
商议既定,陆奥宗光给广岛大本营明治天皇去电,害怕李鸿章借此回国,中断谈判,或者西方列强乘机插手清日战争。
建议主动宣布停战,这样既使得清日和谈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同时也可暂时避免西方列强借口干涉。
陆奥宗光的电报,随即在广岛内阁阁员及大本营的重臣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藏大臣松方正义、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农商大臣嘎本武扬、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参谋部次长川上操六联名复电称:
“目下实行休战,对我国不利,请再加以考虑。”
13号,明治天皇降诏,对李鸿章的遇刺‘深为忧愁惋惜’,表示绝不姑息罪犯;并派侍从武官中村大佐为特使,偕石黑忠惠,佐藤进两军医总监同赴马关,“慰问李病”。
睦仁的女人,皇后一条美子,带着‘御制的绷带’和十二个东洋女护士,也来到马关引接寺‘慰问’李鸿章。
并把女护士留在引接寺侍养。
同日,伊藤博文离开马关,奔赴广岛,试图去说服睦仁和东洋重臣。
而在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居然一反常态的提出支持伊藤博文的停战电文。
不过,在此之前,他和他的陆军还要在打一仗!
目标就是廊坊。
燕京郊。
西洋历3月13号上午,山县有朋得到广岛大本营转发的陆奥宗光的拟停战电文,立即下令通知通州各将领,到张家湾开作战会议。
同时电令第1军参谋部,做出一个‘猛虎搏兔’,‘泰山压顶’,‘一击必杀!’的作战方案。
山县有朋要赶在伊藤博文正式对大清宣布主动停战之前,歼灭掉何长缨和他的廊坊军队。
“八嘎!马关的警察都是白痴么,山口县知事及巡捕长的眼睛都瞎了么?为什么让一个浪人刺中李鸿章,一个过气的死老头子和帝国的百年大计,孰轻孰重分不清?”
此时,在等待通州将领到达的空隙时间里,山县有朋满腔怒火,不禁气得破口大骂。
因为这次鲁莽丢脸的刺杀,使得东洋帝国变得极为被动,让山县有朋之前想通过廊坊战役,撷取大清皇室更多利益让步的梦想,也成为了一场泡影。
而且现在更让山县有朋郁闷的是,不管他想不想打这场廊坊战役,也不管他此时有没有充分的准备。
他现在都必须得立即进行这场战争!
而且还一定要速战速决,三天之内,最迟也得15号中午之前,完全结束掉这场战斗!
这件事情似乎很饶头。
刺杀行为毫无疑问会激怒大清。
而第1军队即将发动的廊坊战役,将会大大缓解来自大清皇室的愤怒。
可是李鸿章刚刚遇刺,第1军就重新挑起战争,绝对会受到西洋列国的不满和严斥。
甚至大清皇室也会揣着高兴装生气,表示对于帝国陆军攻击何长缨部,极为不满,严重的抗议。
然而假如第1军不去攻击廊坊,大清皇室既然知道自己了解了他们的心意,却依然按兵不动,说不定就会老羞成怒。
当然,大清皇室现在就是东洋陆军案板上面的肥肉,山县有朋也不是很在乎他们羞怒不羞怒。
可以由着一个很深的恐惧却盘旋在山县有朋,伊藤博文,明治睦仁的心底。
之前东洋在停战条件上面极为苛刻,其实是明指台湾,暗对直隶,辽南的抗倭军和北洋水师的残部主力。
伊藤博文今日在离开马关去广岛之前,就给山县有朋传达了一个明确的电报:
‘立即攻击廊坊,诛杀何长缨!’
对!就是可以先放过抗倭军,放过旅顺港的北洋水师残部主力,但是这个何长缨,必须得死!
从去年夏秋,从这个清国的青年将领步步崛起开始,东洋帝国对他的心态,是在一步步的改变,一步步的重视。
先是欣赏,然后是恼怒中带着想一丝敬佩,想收为东洋的走狗。
接着他和他的军队,开始步步给东洋陆军造成大量的伤亡,直到在辽南,军力急速扩张,居然挡住了帝国第2军对旅顺港势在必得的攻势。
然后就是山海关,唐河口。
里里外外,数万东洋军人死在他的屠刀下面!
直到今天,何长缨和他的新兴少壮清**人势力,已经成为了东洋帝国未来扩张东亚的心腹大患!
要知道这个何长缨只不过二十出头,一旦清日战争结束,假如何长缨和他的势力在大清极度削弱的情况下,逆势而起,主宰清**政。
那么,四亿人口,千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还有巨大的经济实力。
对于帝国的未来,很可能就是一场噩梦!
所以无论如何,这场廊坊战役,山县有朋必须得打,何长缨也必须得死!
中午11点,日军第1军所有将领悉数到达,齐聚第1军作战室。
“可以开始了!”
山县有朋示意参谋长小川又次少将,布置作战任务。
“命令,此次廊坊战役,将出动第3师团,第5师团,炮兵第1重炮联队,第3,5炮兵联队,总计动用2。4万军力;第18联队4,5大队留下分别驻守通州,张家湾,骑兵第1联队围困燕京城。”
“任命,黑木为桢司令为燕京驻留司令,田村怡与造,小村寿太郎,神尾光臣,协助妥善应对燕京事宜;任命载仁少佐为骑兵第1联队长,负责控制燕京各处城门。”
“所有作战部队立即准备,今日下午3时启程,今夜凌晨之前必须抵达采育镇,就地稍作宿营,凌晨4时开始进军包围廊坊城。”
“嗨!”
随着小川又次一道道命令的下达,日军第1军作战室内一片激奋。
对于近在咫尺的抗倭军,第1军所有的将佐们,早已忍耐的很久了。
现在终于能够进行攻击,以报诸多血海深仇,哪一个不是分外的激动,兴奋?
战争的号角,再次吹响起来。
第七百五十九章 直隶最后一战二
廊坊,夜,北城墙。
何长缨独自站在城墙上面,遥望天地夜色。
月色清幽,大地万籁寂静,偶尔闻城内战马的低喑,和远方村落的隐隐犬吠声。
这几天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何长缨总是满腹焦躁,寝食难安的睡不安稳。
虽然在部下面前,他表现的很镇定,一副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模样;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个廊坊城,都已经快把他给憋疯了。
此时的何长缨,如同一头被慈禧捆住了手脚的困兽,死死的按在这座城池内,无法脱离。
他可以让不在朝廷编制里面的一万大军出山海关,沿途一路摧枯拉朽的直奔辽南。
然而他何长缨,包括徐邦道,贾起胜,这些在朝廷挂的上号的将领,却是哪里都走不得。
在他之前的设计里,日军不可能不来打廊坊,然后抗倭军山海关军团在尽可能杀伤日军数量的情况下,以败军之相,突围直接去山海关。
然后进入即将被大清割让给东洋的辽东,辽南。
继续和日军血拼死战。
廊坊之战,将是抗倭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让手下那些迟疑不定,两头草般的中高级将领,真正认清大清皇室的嘴脸。
而对于中下级军官和普通的士兵,何长缨则是不太担心。
不仅仅是因为宣讲队讲的道理,抗倭军的优厚的军饷,伙食,各种受伤,阵亡后的持续福利,还有对未来退伍以后的巨大的优厚福利的许诺。
都使得抗倭军渐渐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体。
理想,正义,很重要。
然而面包也依然重要的不可或缺。
当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所焕发出来的庞大无畏力量,在何长缨看来,就是神魔也得乖乖让路。
这些天里,何长缨一直在反复思索着一个问题:日军怎么还没有来,明明知道我在这里,就这么能忍?
在这些天的反复思索推敲中,何长缨一直觉得自己似乎忽视了什么,而且所忽视的还是很紧要,甚至要命的东西!
“慈禧下令抗倭军驻守廊坊,让王文锦派人把守四门,严禁出入;理由是怕破坏大清乞和,可也把抗倭军困在廊坊城。”
“山县有朋明知道抗倭军在廊坊,一旦议定停战,将无法再复仇攻击;却就是不来,他在等什么?”
当何长缨在这个夜凉如水的深夜,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联想,心里不禁微微的战栗。
“慈禧把我放在这里,就是为了方便日军来杀,而山县有朋一直不来,就是因为看穿了慈禧的阴谋;他不是不来,而是在等待慈禧开价!遭了”
在联想到昨天李鸿章遇刺,按着何长缨的对历史的理解,估计两三天之内,东洋就会主动宣布停战。
也就是说,在明天,后天两天,山县有朋将不会再等待,将会对廊坊发动猛烈之极的攻击!
不然,他将再无任何发动战争的机会!
“齐家才,命令所有将领,立即开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