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斗在甲午年-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样一个七十来岁的大清第一重臣。
前段时间,被翁同和帝党死死逼迫,打废了他的北洋,打臭了他的名声,打掉了他的官位,甚至打的他的大儿子都生死不知,而且铁定凶多吉少。
无论此时李鸿章是真睡假睡,都没有一个人有胆子,有脸子,去强行换醒李鸿章睁眼说话。
“圣上旨意,这些年在家请归奉养老母亲的前澎湖镇总兵吴宏洛,才招募的6营1哨新兵,调归津门海防大沽炮台;杏荪,这军械的事儿,就有劳费心了。”
王文韶见李鸿章不吱声,就打定主意回了总督衙门就朝皇上请旨要求李鸿章发话,让旅顺水师装满精兵回防津门。
想来皇上也是会立即下旨的。
于是他就不在纠缠这事儿,和堂内众人继续议事。
盛怀宣露出满脸的无奈苦笑:“督宪,现在军械局的库房空的已经能够跑马了,总督衙门和兵部一天三催的严令,每日生产出来的步枪,子弹,火药,都不隔夜的送往京师;而且就算都截留下来,指着这每天十几条快枪,也无济于事啊!”
屋子里一片沉闷,指不成倭夷兵来了,吴宏洛和他的泥腿子新兵拿着柴刀和倭夷兵拼命?
“关键还是在旅顺,抗倭军,新盛军,拱卫军,仁字军,桂字军,和字军,捷胜营,还有被他们收编的8营亲庆军,5营成字军,6营怀字军,总共不下60营超过30000大军。”
王文锦死揪着这事儿继续不依不饶:“现在倭夷已经陷了威海卫,旅顺已经成为一处无足轻重的死地,可这三万大军和水师精锐只要回津,则直隶津京之困局立解!”
屋内众人都知道王文锦嘴里的‘60营超过30000大军’,还是有些水分的。
毕竟辽南那边经过了金州大战,大连湾大战,土城子大战,和大山岩的第二军打了三个来月,估计损失也不在少数。
然而旅顺诸军既然能把数万倭夷兵死死的挡在大连湾,而且还打了这么多的大捷,只要能撤回来,想来打第一军也是照样犀利。
一群文武又都忍不住的望着李鸿章,指望着‘老中堂’赶紧醒来发话。
现在整个大清朝,就只剩下这一支装备精良,历经久战,战力犀利,人数上万的野战重兵军团了。
其余诸军,要么数十年未动兵戈的老兵痞子,或者是枪械不齐,一打即溃的新兵。
“军舰带不了这么多的士兵,就算是满载,能带回来上万大军都算不错了。”
罗丰禄身为水师将领,说话自然靠谱多了。
“上万大军已经足够!只要守住了津门,日军第一军不过是一支强弩之末的孤军,有了军舰精兵,这津门自然无恙;”
王文锦昂然说道:“这样山县的第一军,早晚都逃脱不了被歼灭的下场!”
李鸿章闭着眼睛并不是睡了,他只是感觉心冷,心累。
自从得知山海关失陷,李鸿章就变得越来越沉默起来。
大儿子李经方陷落山海关,生死不知,而且。
下面的各种猜测,李鸿章都心颤的不敢再想下去。
他虽然是大清第一号重臣,然而他更是一个溺爱子女的父亲。
自从去年年初,被皇上,老翁,帝党使套子,被那天下清流这群糊涂蛋拿着国家大义,逼着打这场该死的清日战争。
盛军,毅军,武毅军,铭军,仁字军,亲庆军,巩绥军,嵩武军,刘公岛护军,拱卫军,大沽炮兵,80余营精锐大军被拆散打得分崩离析。
他的水师伤亡惨重,花费千万两银子,历经十余年苦心经营的威海卫军港也落入敌手。
卫汝贵,叶志超,卫汝成,赵怀业,张文宣,戴宗骞,龚照,张光前,黄仕林,吕本元,孙显寅,刘盛休,袁世凯,周馥,何长缨,徐邦道,贾起胜,夏青云,李经方,唐绍仪,罗荣光,林泰曾,邓世昌,林永升,林履中,黄建勋,
致远舰沉没,邓世昌随船自尽大海。
经远舰沉没,林永升随船自尽大海。
扬威舰沉没,林履中随船自尽大海。
超勇舰沉没,黄建勋随船自尽大海。
威海卫,刘公岛陷落,张文宣,戴宗骞,自尽殉节。
这些跟随他李鸿章多年的老友,爱将,子侄晚辈,下狱的下狱,抄家的抄家,砍头的砍头,殉节的殉节,失踪的失踪。
他李鸿章安能不痛?
这一切就是为了对付他李鸿章,肢解他的北洋!
皇上,翁同,还有天下帝党,清流,不过是躲在后面使阴招,拿着道德大义耍嘴皮子。
可自己的北洋儿郎,那可是在真正的流血死亡!
威海卫在旦夕之时,李秉衡手握烟台,登州近四十营兵力,却只派出6营3队象征性的隔空救援。
他李鸿章安能不怒?
到了现在,这些混蛋捅炸了马蜂窝了,被叮了个满头包,居然又开始打他北洋最后一支水陆重兵的主意。
他们难道不明白,面对日军如山如林的舰群,此刻军舰进入渤海口简直就是等于送死?
只不过反正动得都是嘴皮子,又不是让他们冒死赴险!
他李鸿章安能不心寒如冰的想哈哈大笑。
“在烟台的李秉衡,把所有兵力都撤到登州,‘深恐贼乘锐西犯,因退扼莱境而东,以固省垣门户。’这是李巡抚的漂亮话;‘此我死所,出一步非职也。’这是坚守在烟台,已无一兵一卒的莱登青道刘含芳的话;”
李鸿章的终于睁开了眼睛,开始说话:“夫人郝氏亲送鸩毒一盂,拌于身侧以坚其志,夫妇随时待死!”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厉。
震得屋内嗡然,众人皆是变色。
第六百六十一章 转机(三更二)
“朝鲜乱了,让我北洋去防,平壤要我北洋去防,鸭绿江,辽阳,奉天,金州,大连,旅顺,山海关,威海卫都得我北洋去赴死!”
李鸿章怒声吼道:“现在直隶津京,也要我北洋最后的一点血脉九死一生的来赴死!朝廷里面这些夸夸其谈的清流们,骂我老李家卖国,通敌,恨不得食我之肉的清流们,这时候怎么还不站出来去死!”
李鸿章望着屋内众人,疲惫而悲愤的说道:“我老李今儿送诸位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哪位想上,只管去上,别拿别人的命来往上填!”
满屋寂然,都知道这个老头儿这回是真的怒了。
同时却是一个个的暗自埋怨,老李你这家伙真不明理儿!
大伙儿这么说确实是为自个不遭兵祸不假,可是你不发话调兵,等到倭夷的兵舰打过来,你和你的一大家子儿女,不也是要遭殃么?
这时候,在外面传来一道急促的脚步声,众人皆抬眼望去,只见李鸿章的女婿,也是曾今的清流大员张佩纶,匆匆的走了进来。
“这又是什么事儿?”
屋里的人心里都是一咯噔。
大家都知道虽然李鸿章搬家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可是这几天听闻张佩纶私下里通过大沽总兵府的电报局,一直在和旅顺那边有着联系。
这其中的小心思,不用说大家都猜得到。
现在停在旅顺港的北洋水师,自然是李鸿章的心腹私兵,说句难听点的,没有他老李发话,皇上估计都调不出来。
至于那两三万陆军,江自康,姜桂题,程允和,都是出自北洋系的老将。
而那些新兴将领,新盛军统领林云瑜出身北洋武备学堂。
抗倭军统领吴威扬,是仁字军统领吴育仁的侄子。
手握重兵的毛超,是李鸿章曾经的亲卫队长,赵志宏是赵怀业的侄子。
那个什么警卫团团长李搏虎,也是原大沽炮台的哨长。
骑兵统领曲德成,是原盛军统领卫汝贵的亲兵队长。
这清一色的,都是北洋系培养的新生代精英。
这些人以前也许何长缨那小子能够指使制衡,然而现在何长缨陷在山海关九死一生,除了他李鸿章,还有谁敢说调得动?
“中堂,津门总领事宝士德刚刚到别院求见,”
看到一屋子人,包括王文韶都竖起了耳朵,张佩纶脸上闪出微微的激动和骄傲,得意的想着,看到没有,就算是老岳父没了顶子,在洋人的眼里依然是大清朝的头号国柱!
不过宝士德求见的原因和内容,张佩纶显然不想让这些‘外人’轻易的知晓。
“说吧,是什么?”
李鸿章岂能不明白自己这个女婿的心思,还是一个不甘于寂寞,愿意放逐山野‘悠然见南山’般的心性。
不过就现在这个场面,宝士德就算是说了‘惊天’的话,李鸿章都不能让他藏着掖着不当众说出来。
现在满大清都在诬陷自己,说外甥张士珩走私枪械,粮食,燃煤给倭夷资敌。
说生死不知的大儿子李经方和东洋勾结,在东阳有大量倭夷送的产业。
说津门间谍案有自己通倭的证据,被自己强行压下去了。
今儿假如不让张佩纶把话说出来,那还不坐实了自己通敌的‘罪证’?
估计不到晚上就天下皆知,自己那在夜晚被偷砸了无数次的院子,今晚铁定又要遭大殃了!
“中堂,宝士德说英国舰队已经放开了对渤海口的封锁”
“啊?”
满堂骇然,王文韶,盛怀宣,王文锦,罗丰禄等人都是脸目惨白。
李鸿章的心里也是猛然一跳,然而看女婿那带着一丝蔫坏的神情,‘怒骂’着说道:“谁让你尽在这里‘抖包袱’,你以为自个在场子上唱大戏?”
“呵呵”
张佩纶瞬间把屋里众人的脸色一一瞧在心里,笑着说道:“不过东洋鲁东军队和舰队,暂时既不会去烟台,更不会来津门。”
“此话当真?”
王文韶惊喜的站起来反问,随即就自己‘浪言’了,高兴的说道:“幼樵老弟的话自然是一口一个钉子;只是为何?”
只是为何?
王文韶,罗丰禄,严复,王文锦,盛怀宣,黄建,天津道李岷琛,天津知府汪守正,
包括李鸿章。
都惊喜不惑的望着张佩纶,等待解谜。
张佩纶的脸上慢慢的炸出一片微笑:“因为在英国的压力下,倭夷终于低头了!”
“真的?”
“好一场及时雨!”
顿时,堂内满屋哗然。
“宝士德领事告知中堂,倭夷同意咱大清派出使节到东洋和谈;作为诚意,倭夷将从威海派一大将黑木为桢,和烟台领事领事阿林格一起,由咱大清的烟台官员领着乘船来津门,然后和宝士德一起去通州等着倭夷的第一军,夺取山县有朋的军权后”
张佩纶缓缓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出来两个字:“退兵!”
“退兵?”
“退兵?”
在这一刻,屋内一众大清官员个个都是喜不自胜,全是一副大石头落地以后的轻松。
“幼樵,还得再辛苦你一趟,和云舫,杏荪一起在大沽候着;严令炮台,码头士兵,千万不可莽撞怠慢,坏了和谈大计。”
王文韶满面春风的说道:“我这就给京师报喜!”
一屋子的大清大臣们都只顾着兴奋,似乎都没有听出张佩纶话里,日英两国的含义,黑木为桢和宝士德说的是在通州候着山县有朋的第一军,而不是说在蓟州。
此时,可能在这些大清重臣的内心深处,其实和日英两国一样,丝毫都不看好聂士成,董福祥的蓟州防线。
蓟州城。
蓟州古称无终、渔阳,东临唐山,北靠承德,西依燕京,南联津门,位于津门正北大约两百五十余里,距离燕京正东大约两百余里。
素有‘畿东锁钥’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白居易的《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代诗人杜甫的“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都道出了这里战略地位的重要。
宋辽金时期,这里是三方争夺对峙的重要战场。明代,这里是北方的重要防线,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在此驻守16年。
而此时,这里也即将爆发一场惨烈的恶战,能不能阻挡住日军山县有朋的第一军的西进之路,就看直隶提督聂士成和新晋尚书衔的乌鲁木齐提督董福祥,怎么来应对这场战争。
第六百六十二章 蓟州(三更三)
翠屏山南十五里,蓟运河西,上仓村。
自从10号滦州煤矿的电报突然静默,聂士成,董福祥就知道日军部队已经到了唐山。
先不说在不在攻城,至少说明电报线已经被日军掐断了。
聂士成,董福祥,连忙联名电报上奏光绪皇帝,请求驻扎廊坊的李占椿,丁槐20营立即奔赴蓟州增援,集中两万大军和倭夷进行蓟州决战。
光绪帝一听顿时也急了,连忙召集他的军机大臣们问计。
结果翁同,刚毅,孙毓汶,李鸿藻,徐用仪几人又是吵吵闹闹,众说纷纭,搞得光绪真是越听越糊涂。
刚毅,徐用仪两人,开口主张赞成聂士成,董福祥的联名电奏。
刚毅更是旧事重提聂士成的计策,激进的提议,由程文炳,李占椿,丁槐,这近40营全部去蓟州,和董福祥的20营甘军联队,于日军决一死战。
孙毓汶则是提出唐山有两万大军,罗荣光更是军旅老将,不说克敌制胜,挡住倭夷兵根本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是现在津门军力空虚,害怕日军绕路不攻唐山,直奔津门。
一旦让日军陷落津门,日军的舰队就可以直接运兵登陆,那才是天大的祸事。
受到孙毓汶启发的李鸿藻,连忙提出倭夷绕过唐山,也可以不走玉田,蓟州一线,而是走宝坻,善河一线。
那么廊坊兵力都跑到蓟州去了,倭夷就可以一路畅通的直达通州城下。
李鸿藻这话儿,当时就把光绪给吓了一大跳,顿时什么也不管了,立即下旨李占椿,丁槐,移师燕京城东南150处的善河县扎营。
这样,聂士成,董福祥苦盼的增援算是无疾而终,在西北打了几十年流匪的一万甘军,就不得不独自去迎战山县有朋的第一军。
阳光正好,在屋子里面正燃着熊熊的炭火,在厚重的方木桌子上面,正滚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肥羊火锅。
“吃,兄弟们放开吃呀!”
董福祥用筷子夹起一大块肥溜溜的肥羊肉,大口吃得满嘴流油,一边招呼手下的几个兄弟吃喝,一边抬头满不在乎的对聂士成说道:
“聂军门您别心忧,不就是李占椿,丁槐他们不来么?这样正好,省的分了咱兄弟们的功劳;不是我老董吹牛,这倭夷兵不来则罢,来了定把他们揍得屁滚尿流,让他们后悔捋我甘军虎须!”
“董军门切不可轻敌;这数万日军装备精良,火炮众多犀利,而且士兵极为勇猛,不仅枪法精准,而且配合很有章程。”
聂士成现在简直都快愁白了头,他的武毅军从牙山一路打来,到了现在则是成了一个真正的光杆司令。
只是想想叶志超,夏青云,聂鹏程,宋占标,这一群相交多年的同仁后进,还有那数千苦力经营的精兵,聂士成就心疼的直滴血。
而且现在摆在他面前,更让他心碎的是,指着这一万人马去阻截山县有朋的第一军,明显是在送肉给饿狼吃。
用他的军事幕僚冯国璋的话来说,董福祥的一万甘军确实是好兵,每一个士兵都是身强体壮,枪法犀利的好汉子。
然而一万甘军分了20个营头,各个营头之间都是连横合纵的勾心斗角,没有一点现代战争中的军团合作观念。
这样的部队,打响马,山匪,绝对是毫无话下。
就是一个营头和日军一个中队之间,进行单独的对战,500对200,估计也能压制着打。
然而现在是一万对两三万,那么结局早已注定!
这道理聂士成也懂,然而身为臣子和一名军人,他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一路朝绝路上大走。
聂士成一开口,屋子里如烈火烹油的气氛就猛然一冷。
一群甘军将领都冷眼乜斜着聂士成,心想着朝廷让你来蹭我们甘军的功劳,你还真不识好歹的蛤蟆大喘气上了?
你自己带的兵窝囊,结果被小倭夷灭了,就吓破了胆子;以为咱甘军爷们儿,也是你带的那些孬种兵。
这些天你眼睛都瞎了么?没见练兵,打靶时,咱甘军的洗礼!
“聂军门过虑了;咱甘军不是山海关那些垃圾兵,也不是唐山那些新兵蛋子,都是在塞外苦寒之地和那些绺子们血战过无数次的硬汉子,枪法个个百步穿杨!倭夷兵来了,我这一万儿郎一枪放下去,就没了一万倭夷狗崽子,两枪三枪放完,倭夷兵铁定都死绝!哈哈”
董福祥说着说着,就豪爽的哈哈大笑起来,声音里全是‘天下英豪谁与争锋’的气慨。
“军门说得好,这次定要把倭夷杀得干干净净,掂着山县,什么几把毛破名字?一听都知道是没开化的蛮夷!”
甘军副将马安良今年将将四十,正是青壮年纪,也大气的嚷道:“掂着他的脑壳当尿壶!”
“说得好,到时我也定要尿一大泡!”
六十八岁的参将马海晏也老当益壮的大口吃肉,大声给自己当年东主马占鳌的儿子叫好助威。
“别,我还指望着提着山县老酋的脑袋进京,向太后老佛爷请赏了,你们脏了这个东西,我可怎么拿去换光彩?”
董福祥用袖子一抹油水直淌的大嘴巴,端起酒杯吼道:“哥几个走一个,祝大伙儿旗开得胜,屠净倭夷!”
“屠净倭夷!”
一群甘军将领都大吼着站了起来,端着酒杯,目光灼灼的盯着坐在椅子上面沉默不语的聂士成。
“我在这里,根本就是一个摆设!皇上硬让我来这里,还真不如当初留在山海关,再不然让我回津门募兵练军也成啊!要是留在山海关和何长缨这个小家伙合作,说不定”
聂士成没敢再继续深想下去,再想他都快神经了;他赶紧端起酒杯,强笑着说道:“祝董军门和各位将军,旗开得胜!”
“哈哈,聂军门还是不太相信咱甘军的勇猛啊!不过不要紧,只要倭夷兵赶来,某就亲自率领‘董字三营’,一举荡平倭夷;干了!”
董福祥是一个直爽汉子,想什么就不藏着掖着的直说什么,然后举杯一口喝尽杯中辣酒。
“干了!”
甘军总兵王钺安,副将马安良,游击王华,参将张铭新,马海晏等人,都是大吼着满脸自信的一饮而尽。
“滋溜”
聂士成也仰头干了这被辣酒,因为没有吃肉菜垫肚子,顿时被辣的鼻涕眼泪齐流。
顿时又招来满桌甘军的无数鄙夷。
就这还号称是北洋的什么‘淮军后起三总兵’?特么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第六百六十三章 分歧
西洋历2月12号,下午15点。
东洋,广岛战时大本营。
明治天皇,伊藤博文,西乡从道,桦山资纪,川上操六,陆奥宗光,大本营留守参谋长儿玉源太郎,陆军步兵大佐寺内正毅,海军大佐山本权兵卫,侍从武官长军事内务局局长陆军少将冈泽精,枢密顾问官海军中将中牟田仓之助,大鸟圭介,
一群东洋广岛大本营战时本部核心成员齐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从西洋各国使节反馈的情报,山县大将的第一军在破关以后,直奔大清矿产重镇唐山;在全歼罗荣光,曹克忠两部近两万清兵后,放过滦州煤矿径直西进,直扑燕京。”
参谋陆军步兵中佐高木作藏,拿着一支细长木棍,站在一副巨大的大清东北亚地图前。
仔细的讲解:“在蓟州,通州,廊坊,各自驻防有一万清军;这三万清兵都是大清的省军,一部来自大清的重镇武汉,另两部则是西北,西南的边军,估测应该有着不俗的战力。”
“现在的关键,是不清楚在山海关战役里面,帝国第一军的损失究竟是多少;还有没有能力进行下一步可能的蓟州歼灭战,以及必要的通州战役,然后在大清皇帝逃亡之前封死燕京城,逼迫大清签订城下之盟?”
儿玉源太郎神色凝重的说道:“对于近在咫尺的4000津胜军放而不攻击,这就给了西洋诸国,大清,包括现在的大本营留守参谋部,有着很多种的解读和猜测;不过不论是哪一种,都不希望是山县司令因为兵力问题,而做出这种决策。”
“根据各国对山海关方面依然一无所知,甚至没有一个清军能逃回来猜测,山海关战线的清军应该是全军灭亡;这就说明帝国是在用一种完全碾压的战力优势,完全掌控着打赢了这场战役,损失微小。”
伊藤博文一提到山县有朋,就忍不住出现一脸的脑色,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东洋第一明治下第一人的敏锐判断。
他点起一支烟继续说道:“山县不打滦州煤矿,不外两个原因,其一害怕打残了煤矿设施,他一直的作战梦想就是吞并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南,作为帝国领土;怎么舍得打坏帝国的产业?”
“哈哈”
包括明治天皇在内的满殿日军将佐大臣,都轻松的笑了起来。
“其二,就是他在和咱们抢时间!”
随着伊藤博文‘其二’说出,殿内猛然一静。
关于山县大将和大本营的分歧一直都存在着,这一次不过是第一军在通过军事行动,直白的表示出来而已。
“山县大将和他的陆军,一定会干脆利落的打垮燕京一带所有的清军,也会在大清皇帝逃跑之前,就截断他们的路途,把大清的皇上太后困死在燕京城,这些我都十分的确信!况且今日英国将向大清传递的‘善意’,想来也会麻痹住他们的皇帝,不会轻易逃亡。”
伊藤博文沉声说道:“我只怕一件事,就是他会挥师直接攻陷燕京,从而把这场清日战争拖进深不见底的深渊!诸君别忘了,中国自古就有着皇帝被俘,下面大臣重新选皇帝的事情。”
“对于山县伯爵,帝国从来没有怀疑他了不起的远见卓识,还有伟大的军事才能,然而关于此次赌上国运的清日战争,他却和帝国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而且这种分歧,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绝对不能再任其延续下去了!”
明治天皇一开口说话,殿内所有人都是抬头挺胸的笔挺坐立。
“山县将军的作战目的,是彻底的打垮然后肢解大清,把中国如同欧洲,东南亚一般,分成数个或者十几个小国;而这,却是和帝国的最终长远目的,完全吞并大清,是相背道而驰的。”
“一旦中国分裂,各个小国很快就会沦为西洋各个列强们的保护国,从而会彻底的封堵死帝国对亚洲大陆的领土意图!”
“况且,现在帝国当前最需要的是战争赔款,是用大量的银子来偿还外债,发展工业,扩建更多的陆军师团,购买建造更多的新式战舰,这更需要中国拥有一个完整安定的政府;对于现今阶段的领土问题,只是朝鲜的两千里江山,就已经足够帝国花费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来慢慢消化。”
明治天皇一锤定音的说道:“现在第一军西进燕京榻侧,鲁东支队攻陷威海卫,第二军虽在旅顺压制大清北洋诸军,然而随时可以通过舰运直达津门;帝国已经向大清展示了可以覆灭他们的力量,大清也已经表示服软,愿意变相投降,这场战争在东亚大陆上可以暂停了!”
“我建议把美国拉进来,”
陆奥宗光开口提议道:“上午和楚恩迟谈论第一军的问题,英国的要求是退到渤海湾非城市地带驻扎;然而黑木中将暂统第一军以后,不但不撤兵,反而进一步兵困燕京城;此时就非常需要一国,来对英国平衡。”
殿内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在英国已经蛮横的插手清日战争的情况下,引入第二国来打破英国可能对东洋帝国利益的伤害,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这些年一直和东洋关系良好的美利坚,则是当仁不让的最佳选择。
可是必须反复权衡,这一举动会不会激怒英国?
在利弊之间,进行取舍。
“此事暂时放下,等待仔细详商;陆奥你亲自跑一趟去见楚恩迟,请他照会中国政府,如真诚希望和平,可任命具备正当资格之全权委员,东洋政府当于两国全权委员会商时,宣布东洋政府之停战条件。”
明治天皇说完了这段话,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身体开始放轻松,软绵绵的靠在椅子上面。
一种莫名的情绪,在他的心里涌荡。
汇成滚滚热流,沿着四肢五脏,澎湃的恣意流淌。
自从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被强迫开国门起,帝国就开始走上了一路充满荆棘的逆境勇登之路。
1865年国人觉醒,武装倒幕。
1867年,自己登上皇位,在《天皇御笔信》中,就发誓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
然后在1868年,帝国进行全面维新,脱亚入欧。
随后,帝国就开始一边谋求发展,一边悄悄侵吞大清领土。
帝国实在是太弱小了,底蕴单薄,资源贫乏。
不进行殖民扩张,不侵吞大清这头肥猪的血肉滋养,帝国永远都强壮不起来。
不能领导东亚各国,称霸世界!
第六百六十四章 训练不够杀戮塑造
1872年,东洋帝国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在7年后完全吞并,改设为冲绳县。
1876年,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特权。
1877年,通过西南战争,实现了全岛的政令统一。
1885年,开始实施内阁制,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稳定了政体。
1887年,帝国羽翼稍丰之时,制定了‘清国征讨策略’,开始拼命强军,和清国的‘洋务运动’竞争赛跑。
这一战略方针的后果就是,帝国除了一天天正在飞速增长的军力,日渐雄厚的财阀工业。
而帝国的百姓,整整近两代人,却要被强迫着缴纳相当于大清四倍的赋税,忍受着巨大的工农业剪刀差,穷困的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
男人们个个饿的瘦骨嶙峋,营养不良的士兵站在高大的西洋教官面前,就像一群群瘦小的小猴子!
年轻的女子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纷纷远渡重洋,到大清,南洋去卖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购买的帝**舰,有一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