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四年-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留给他继续犹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陈国宝率领的那一队骑兵已经和清军撞上,在利用此前缴获的三眼铳压制了清军的些许冲劲后,便合身扑了上去。而另外一侧的清军骑兵却径直的绕过了明军步兵的战阵,直奔陈文的将旗而去。
“命令,鸳鸯阵杀手队变小三才阵,两翼火器队不必再去管那些团练兵,集中全部火力进攻那些绿营兵,给本将往死里打!”
凭借着狼筅的压阵优势,鸳鸯阵杀手队迅速的完成了变阵。而当他们转换为小三才阵后,如一排排的锋矢般开始了猛烈的冲击、撕扯着清军的阵型。而清军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却依旧毫无应对的手段,后退已经不再是主旋律,这支有由清军步兵所组成的乐谱已经逐渐转调为溃退。
可是,此间的清军骑兵已经距离陈文的将旗不远了,依仗着骑兵优势,打着擒贼擒王念头的清军骑兵直奔着那三面大旗和旗下的陈文而去,试图以此来决定战斗的胜负。
片刻之后,清军的骑兵已至近前,可也就在他们即将冲到护卫在前的那队火器队员左近,准备冲杀过去之时。突然,冲在最前面的那个清军军官的战马却似乎是被什么拌了一下,径直的扑倒在地,而那个清军军官也随之被甩了出去,在向前滚动了两下后猛然间消失不见了。
而此时,金华镇的骑兵显示出了远逊于提标营斥候的马术水平,在第一个清军军官摔倒后,陈文的将旗前不足十米的范围内,清军就像过年时下饺子一般接二连三的摔倒在地,而被摔落在地的也很有一些如那军官般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倒下了十余骑后这个势头才被遏制。可是出现在这些幸运儿面前的,却是密密麻麻的一片陷马坑,以及在那些陷马坑后的一道两米多宽、一米多深、开口面对着明军大营的u型壕沟!
壕沟后,一队明军竖起了一整片长牌作为掩护,而在他们身后,则是一队二三十人的鸟铳手正在严阵以待。
眼见于此,陈文的嘴角撇过了一丝笑意。清军拥有骑兵优势不假,但是他也不会狂妄到以身边的这支小部队和清军硬拼。此间以陷马坑来克制骑兵冲锋是他此前运用过的老招数了,而那一道u型壕沟却是为保万全的全新手段。
两米多宽的壕沟,意味着清军骑兵必须策马狂奔才有机会冲过来,可是壕沟前的陷马坑却完美的克制了骑兵的冲锋;可如果清军想要绕过这一道壕沟,就必须要绕到明军营寨的侧面,破坏掉其中一部分木制的营墙后从大营内杀出,这样南塘营的步兵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击碎清军的阵型。
战场之上没有万全之策,说到底,这终究是在行险,如果清军的骑兵围攻前出的第一局的话,那战局的走向很可能就会对明军越加的不利了。
只不过,在此前的军议之时,陈文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会选择以己身诱敌。毕竟南塘营也算是威名在外,他陈文也是在清军占领区被称之为阵斩了提标左营副将李荣的明军悍将,说马三省不想要这份斩将之功任谁也不会相信的。
可若是等围歼掉明军的步兵后再行追击,陈文可是有马的,以这个时代武将的作风,主帅肯定会在溃败之际转身而逃,怎么可能会留下与将士们同死呢?所以马三省想要取得完胜就必须赶在战局尚未明了之时动手,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用陈文的首级和歼灭南塘营的军功来换取升官发财的未来。
“马进宝的部将,果然和他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浑身上下写满了贪得无厌这四个字。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古人诚不欺我矣。”
调侃过后,陈文不再犹豫,立刻命令尹钺指挥战斗,在尹钺的指挥下,留守的那部分火器队士兵纷纷开火,而清军则坐困于壕沟和陷马坑前被动挨打,只能以骑弓进行有限的反击,却还要面对长牌手的保护,尽是无能为力这四个字。
眼前的战局已经无需多虑了,清军的这一队骑兵既然拿不到陈文的首级和大旗,绝对不可能始终保持被动挨打的状态。尤其是在此刻,他们身后数百米外,清军中坚的绿营兵业已开始无法收住溃退的脚步。
清军左翼的团练兵之中,负责指挥的那个守备在亲兵的护卫下拔刀直面着左近的那几个团练兵首领,面上写满了愤怒。
“尔等敢不服从军令,难道就不怕死于军法吗?”
那几个团练兵的首领对视了一眼,却是由一个为首的汉子上前一步,对那守备拱手行礼。
“甄守备,并非我等不肯用命,只是对面那些明军用的乃是戚爷爷的鸳鸯阵。我等皆是义乌人,不是祖上曾经追随过戚爷爷,就是在从祖父、或是父辈口中闻听戚爷爷带领我们这些义乌人消灭倭寇的故事中长大,所以我等很清楚,这鸳鸯阵根本破不了。还请甄守备向马参将禀明此事,勿要让弟兄们白白死在这里。”
“你说什么?”
那守备虽然不是金华本地人,但是随马进宝而来,居住此地已有两年多了,平日里也很是听过那些说书先生讲戚继光平倭寇的故事,对于鸳鸯阵虽说没有亲眼见过,但是听还是听说过的。
“鸳鸯阵,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长牌、藤牌、狼筅、长枪、镗钯,阵后还有个拿着尖头扁担的火兵,这不是鸳鸯阵是什么!”
为首那人拉了一把刚刚说话的汉子,继而再度向那守备行礼道:“甄守备,还是赶快向马参将禀明此事吧。若不能及时撤退的话,恐怕无论是镇兵,还是我等这些团练,任谁也无法活着离开这里,就像当年被戚爷爷打死的那些倭寇一样。”
古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金华府虽然地处浙江腹地,又有着较多的平原地带,但在浙江却始终被认定是穷乡僻壤的所在。
金华人武勇彪悍、爱憎分明,深具地域文化特点,这使得他们对于戚继光以及戚继光的兵法战阵极为迷信。就像当初陈文扬言要重建戚家军时,本来已经心灰意冷的楼继业立刻响应一样。
这些来自金华府各地的团练兵,尤其是作为左翼团练兵主力的义乌籍团练兵,本身他们对于协助曾经在金华府大肆屠城的金华镇标营作战就心怀不忿,等注意到陈文所部使用的乃是鸳鸯阵后,这些团练兵说什么也不肯继续进攻了。
自小就在戚继光的赫赫威名,以及他们祖上追随戚继光的故事中耳濡目染长大,在他们眼里,戚继光和鸳鸯阵是无敌的,而对于攻击眼前的鸳鸯阵不只是畏惧那么简单,更多的还是从心理上无法接受作为鸳鸯阵的对手存在的缘故。
消息已经派人送出,只是任凭那个守备威逼利诱,这些团练兵就是不肯向对面的明军发动进攻。片刻之后,清军阵型中坚的绿营兵轰然崩溃,远处明军将旗下的清军也开始试图脱离这片险地,就连和明军骑兵战得奇虎相当的那支清军骑兵也抛下了受伤的同伴夺路而逃。
随着清军绿营的彻底崩溃,左右两翼的团练兵在没有被明军照顾到的情况下也开始自行撤退,战场上幸存下来那五六百绿营兵和根本就没有接战的七八百团练,以及数百的骑兵被明军不到四百人的步兵和不到一百人的骑兵追得亡命奔逃。
这样的场景在战场上实在称得上是司空见惯,丧胆之下,清军已经顾不上己方的兵力其实依然存在着绝对的优势,只是众人尽皆逃亡,回头迎战的人就会单独面对所有的对手,但凡想要活下来的就断不会返身迎战。
眼见着大局已定,陈文不由得松了口气。此番作战,从最初陈文下定进攻金华的决心开始,每一步的谋划都是经过了无数次推演所得出的结果,甚至到了这份计划中最关键的这一战,临战前陈文还在和他的军官们根据得到的情报对作战计划进行修改。
此间清军已经彻底溃败,一时间恐怕很难再组织起足够前来围剿的兵力了,而剩下的就是了如何将剩余价值最大化的事情了。
“告诉楼继业和陈国宝,今天晚饭之前,本帅要看到东阳县城的城墙!”
第三十四章 借力
入夜时分,陈文如愿以偿的看到了东阳县城的城墙。不过,也只是看到了城墙而已。
清军溃败之际,作为主帅的马三省当机立断的带着将旗和手中的预备队向东阳县城逃去,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决,表现出了一代宿将的风范。相较之下,他一早起来带出去的那些兵卒,能够逃回来的却是少之又少了。
马三省带着亲兵和预备队前脚进了城,为了防止明军趁乱夺城,后脚就把正在城门全部给关了起来。只有那两支骑兵的仗着速度快跟了进来,而剩下的清军全数被堵在了城外。
清军阵型中坚的绿营兵始终被第一局死死咬住,勉强逃到了城下被城头的一阵乱箭又轰进了城外的军营之中,就这么被追击而来的第一局彻底包了饺子。
右翼的团练兵进攻时走得比小脚老太太还慢,等逃跑时却变成了追公交车的老年卡,连尾巴都没有被明军摸到就脱离了战场。
右翼的团练兵本身就来自府城和其左近的村镇,他们是乘船顺着东阳江抵达东阳县城的,只要绕过城池到达当初登岸的港口,就可以乘船尽数回家。至于粮草什么的,虽说清军调集团练时会拿出一部分,但是这些团练的组织者,以及团练的士兵都会携带一些,所以饿肚子难免,但是饿出人命倒还不至于。
可是相比较下来,左翼的团练兵就要幸运得多了。左翼的团练兵大多来自义乌县,由于义乌兵在明朝中后期的赫赫威名,清军本来还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的。可谁知道这些义乌籍的团练兵在看到鸳鸯阵后,反而比右翼的团练兵做得还绝,交战时不动如山,等清军绿营崩溃之时,干脆裹挟着监督、指挥的绿营军管撤退。
可问题是,他们来自义乌,由于东阳县和义乌县毗邻,这些团练兵很有一部分是步行前来的;而另外那大部分虽说是乘船,可是由于距离过近,船夫大多都已经开船回去继续做营生去了,他们即便是赶到了码头也未必能够回去。
于是乎,就干脆把那个清军守备送给了追上来的明军,要求明军不要再继续追赶了,放他们回乡。
可恰巧的是,追上的左翼团练兵的带队军官也是来自义乌,乃是最早追随陈文的那批吴登科的同乡。
两厢一交涉,发现明军这边也有不少金华府,甚至是义乌县的同乡,就连负责指挥这支第一局的参将楼继业也是义乌夏演楼家的子弟,而这支南塘营更是以重建戚家军的口号成军的,这群团练兵稍微商议了一下就随着这个同乡去和明军主力汇合。
待他们与明军主力汇合时,已经是在城外那座清军临时驻扎的营寨了。楼继业见过那几个团练兵的首领后,思量着如何处置还是应该由陈文来定,便只是稍加安抚了一番后将他们安置在营寨之中,等待陈文抵达。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陈文便带着后队赶到,只是此来除了交战时在将旗下守御的将士,以及孙钰带领的老营官吏外,还有一批陈文自战场不远的李宅镇征集的民夫。
对于南塘营的这支先遣部队,李宅镇的居民从一开始只以为是一伙山贼下山,侥幸击溃了围剿的清军,便狂妄到了想要进攻县城。可是自进入东阳县城附近,尤其是在李宅镇外扎营后,这支“山贼”从不扰民,更没有进攻镇子的意图,军纪也远比清军的绿营兵要强上太多,而这就让他们感到了一些不正常。
待到午后,南塘营在两军阵前换装,露出了本来面目时,李宅镇的居民才发现这是一支明军,而且还是此前在百姓之中传的很夸张的那支“全歼”了提督标营和绍兴绿营,紧接着又大闹了新昌县的那支大兰山明军。
只不过,李宅镇的百姓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之中反应过来,明军就轻松击溃了兵力远超于己的金华府清军,尤其还是被李宅镇中部分乡老和年长的百姓认出其使用的乃是鸳鸯阵时,镇子上的镇长、乡老们便策划着提供一些粮草和民夫,以便结个善缘。
只是他们尚未准备好时,陈文已经派人去征集了,派过去的人中为首的是一个老营的官员,那官员也不客气,见了镇长和乡老们张口便把那段在天台山上传得似模似样的谣言说了出来。
用他的话说,这支南塘营乃是蓬莱戚家的女婿陈文重建的戚家军,此刻已经击溃了盘踞金华府的鞑子主力,准备像戚继光当年那样在金华府征兵,以便光复两京,中兴大明,而这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至于眼下,便是要求他们提供民夫和粮草,随军听用。
得到这个消息,整个李宅镇立刻就沸腾了起来。看到明军用的是鸳鸯阵时,本来只以为是个明军将领照着兵书学的,谁知道竟然会是蓬莱戚家的女婿。
虽说这支军队的主帅不姓戚吧,但女婿怎么说也是半子啊,万一得了戚家兵法的不传之秘,哪怕只有戚继光几分,甚至是几十分之一的手段,那也不是鞑子能够挡得住的。而陈文在去年年底“全歼”提标营和绍兴绿营的传闻,以及刚刚明军轻松击溃清军的那一幕也恰到好处的把这个想法无限提高了起来。
东阳县百姓对于戚继光的迷信丝毫不逊于义乌,须知道,戚继光后来进入福建围剿倭寇期间,就曾经在东阳县征兵,曾经的那支戚家军中便多有东阳县子弟,只是不及义乌闻名罢了。
李宅镇的镇长和乡老们被那个官员领去见过陈文后,虽说陈文对于戚家女婿的事情没有承认,但却还是被那几个乡老们脑补为默认。毕竟戚家还在山东,那可是清军占领区,就算是也不方便承认的。
这下子,数人连对视几眼都免了,立刻向陈文保证会征集数量不小的民夫和粮草禽畜,甚至表示会尽力说服周围的村镇,向明军出丁纳粮。
送走这些热情的百姓之余,陈文不由得感慨于那个老营官员的忽悠能力。可实际上却绝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夸张,与其说这些百姓是被那个老营官员忽悠,其实还不如说是这些百姓得到了一个他们从心底里就愿意接受的说法。
江上师溃后,清军在征南大将军、端重亲王博洛的率领下自金华、衢州而入福建。路经金华府城,以“民不顺命,尽屠之”,遇难者超过五万人,而那些未有记录在册的屠戮就更多了。
博洛北返,曾经参与金华屠城的马进宝被任命为衢州总兵,管金华、衢州、严州、处州四府军务,后转为金华总兵,改驻金华。
马进宝在金华期间,“百姓殷实者,械至倒悬之,以醋灌其鼻,人不能堪,无不倾其所有,死者无算。复广占民庐,纵兵四出劫掠,官府不敢问。”
具体劫掠民财,杀伤百姓的数量已经无从得知,但是到了他卸任金华总兵,晋升为苏松提督之时,光上京用于贿赂的,便有“珍宝二十馀舫,金银数百万,他物不可胜计,绵亘百里。”而这还只是马进宝一人所得中的极小部分,他麾下的那三千穷凶极恶的标营将校兵丁又劫掠几何,只怕百倍千倍总会有之吧。
清军的这些所得,无不是金华百姓的民脂民膏。只是金银易算,而这背后的桩桩血债又如何算得清楚?
自清军南下,动辄屠城,至于村镇就更不必说了,这个时代所记述下来的史料、档案以及各地的县志对于满清暴行的记录比比皆是,“削平”、“剿洗”、“尽屠之”之类的词汇充斥其间。满清兽兵所屠戮的目标根本不仅限于反清的义军和奉南明天子为正统的明军,更多的是那种被苛捐杂税逼得走投无路,被迫上山种田求生,往往连武器都没有一件的百姓。
金华,苦马进宝久矣、苦金华府绿营久矣、苦满清更是久矣!
可越是这样的时期,人们的心中就越是渴望英雄的出现,而在金华府的百姓心中,也唯有戚继光能够称之为是这样的英雄。
此刻无关其他,只是因为戚继光曾经率领那支主要由金华府人士组成的戚家军横扫倭寇,击破北虏,因为人们渴望的就是出现这样的盖世英雄带领着他们摆脱此间的悲惨境地!
而陈文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一个闻所未闻的武将,初出茅庐的第一战就在四明山“全歼”提标营和绍兴绿营,此后更是大闹新昌县。若这些还只是传闻而已,那么刚刚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一幕便足以为这些谣言佐证。再加上陈文擅长使用鸳鸯阵,又有着“蓬莱戚家女婿”的身份,这不就是上天派下的那位英雄所应有,也正是本地百姓们所渴望的特质吗?
历史上,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各地抗清人士无不奔走联络,以图为李定国前驱……
历史上,郑成功、张煌言围攻南京,于镇江大破江南驻防八旗,明军兵锋所指,江南士绅奔走其间,各地无不望而归降……
而今天,陈文虽然仅仅是击溃了一支金华镇标营的留守部队,但是在这些已经幻想了多年的李宅镇百姓心中,却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开始。就像戚继光当年率领着他们平灭倭寇一般,陈文这个“戚家的女婿”也一定可以带领他们驱除满清,光复两京!
陈文不知道,他的这一场双方加一起也没有超过四千人规模的胜利居然会有如此夸张的影响,只是等他抵达东阳县城左近的那座军营时,那些被安置在营中的团练兵无不流露出激动、钦佩和振奋的神色,而恰恰是此刻正应该表现出的畏惧却完全不应该存在一般。
关于戚家女婿的那个谣言,陈文此前也曾听说过,只不过当时他只觉得是一些百姓为了解释南塘营所使用的鸳鸯阵所产生的臆想而付之一笑罢了。可是到了今天他才知道,原来相信这个谣言的竟然大有人在。
“或许,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一波广告营销。说不定,此番收复金华府的军事行动可以因此而减少一定的伤亡。”
是夜,陈文杀猪宰羊犒赏全军,就连民夫和团练兵也得到了一份饱饭。同时他再度客串了一回说书先生,给本营的将士以及那些团练兵和民夫讲了讲戚继光的辉煌事迹。
到了第二天中午,陈文在送给了一部分干粮,并且让他们将随身的兵器带着防身之后,便把被俘的团练兵悉数放走。而那些喝了一晚上西北风的被俘绿营兵,则在陈文的威逼利诱之下,开始蚁附攻城。
第三十五章 东阳县(上)
永历五年八月二十八,傍晚时分。
就在陈文借着戚继光的光辉事迹向征集来的民夫和被俘的团练兵进行一波广告营销之时,东阳县城之中,清军主帅马三省刚刚借着布置防务的由头从县衙离开。
下午的那场战事,马三省在阵后看得分明。从始至终,这支明军多次变阵,而且变阵速度快得吓人。火器的射击速度只感觉好像比起其他使用鸟铳的清军要快上一些,不过也没有太过引起他的注意。只是此后出场的鸳鸯阵杀手队太过于凶悍,不仅仅从接战起就轻松压制住了数倍于己的清军,交战之中更是通过前进中的变阵转换为更加适合进攻的阵型,从而毫不费力的将清军阵型撕扯开来,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支明军无论是训练,还是斗志都不是他麾下的镇标营能够比拟的,甚至他所见过的那些浙江绿营精锐都未必能够拥有一战之力,大抵也只有像八旗军这样的清军精锐才可以战而胜之吧。
想到这里,马三省心中不由得暗骂,若不是田雄那个狗东西隐瞒真相,他怎么会落到如此境地?至于马进宝的那份塘报,说他从心底里不怨恨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马进宝一向待他甚厚,也使得田雄成为了他心中用来背锅的最佳人选。
只不过,想要让田雄背锅,那也得是有命活下来之后的事情。刚刚在县衙之中,金华知府已经表明了态度,眼下府城之中,同知、通判出缺,只有一个推官在维持局面,所以他准备回金华府城备战。
如此,东阳县若是能够幸存,那么知府调拨些兵丁、粮草、民夫什么的也会有一个策应之功;若是不能幸免,丢一座县城也总好过把一个府都弄没了要好吧。
这个说法与马三省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只是他不同于那个不懂兵事的知府大人,若是让陈文轻松攻陷了县城,那么其势就难治了。为了给马进宝回防争取时间,他还是打算再借东阳县城的人力、物力顽抗一番,而这与丢了城池则必死的东阳县知县又合到了一起。
自县衙之中的那份愁云惨淡中脱身,马三省在震惊于明军战斗力强悍之余,也并没有彻底灰心丧气。明军虽说是胜了,但是其兵力薄弱的问题却也显露无疑,至少眼下明军根本不敢分兵围城,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手中其实还有着不到两百人的步兵和一支没有遭受太大损失的骑兵。
翻身上马,在亲兵的护卫下马三省策马向东城门而去。那里是明军主力集结的位置,也是守城的关键所在,此刻虽说明军并没有乘夜攻城,可激励一番士气总是好的。若是力有不逮,他手中还有几百骑兵,抛下步兵自其它城门让城别走明军也拦不住他。
此间东阳县城已经戒严,城内的大道上除了清军的兵丁和由着小吏、里正之类的人物带领下的民夫外,再无闲杂人等。可就在马三省策马奔向东门之时,一个小巷子内,二十几双眼睛死死盯着他离去的方向,颇有些心有不甘的意味。
“马三省这个混蛋,居然带着这么多骑兵出门,怕死到了这个份上也好意思带兵打仗?”
张俊一句牢骚说尽,潜藏在小巷中的十数人大多流露了出了眼看着功劳不翼而飞的苦笑。
自此前张俊、于力、杨开以及特别行动队的人分批进城后,东阳县守军先是在横店镇惨败,本来是有机会夺城的,可是按照先前的计划,却是要等待清军围剿部队的到来,那时再行出动。可是等清军的围剿部队赶到后,清军兵力意外的雄厚,致使他们也只得暂时放弃了计划,继续潜伏于城中各地。
等待了今天,围剿清军再度被明军击溃,这群潜伏在内的人员正打算出去夺城之时,却发现清军的骑兵损失不大,自然也就不敢托大,只得集结于东阳县城中一个行动队员的家中,继续待命,直到此刻。
“张队长,那咱们要不要冲进去把那两个狗官宰了?”
说话之人乃是此番进城的特别行动队的队长,陈文在天台山老营之时一共训练了两支特别行动队,一支是林忠孝带队的由台州人组成的队伍,他们的任务便是配合夺取天台县城;而这一支则全部由金华人组成,其目标便是这座东阳县城。
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口音,以及对地形的了解,毕竟本乡本土的人士不容易被清军怀疑。
此前的那一次任务虽然出了一些小意外,可是完成的倒还不错。可是这一支却是初次行动,自然就要征求一下张俊等人的意见了,毕竟他们此前干过一票这等事情,经验比这支行动队的人员要更加丰富一些。
“不行,此番任务是夺城,那两个狗官只是附加的,现在还不能动他们。”
众人知道张俊所说的乃是正理,只是城内的清军实力依然不弱,只有这县衙的兵力不多,对他们来说还有一些机会。但是县衙在古代毕竟是可以作为城破后负隅顽抗的堡垒,那高墙的防御效果也不是这小巷子里的土墙能够比拟的,若是不能速胜,不光会把那两个狗官吓跑了,弄不好还要搭上性命。
进退两难之间,众人皆心有不甘。其实击杀马三省乃是夺城的最好方法,只要马三省死了,在此之前已经被明军击溃而破胆的清军见明军入城,自然是无力再做抵抗。
可是马三省如今被那么许多骑兵保护,东城门的清军数量又不是他们可以应对的,难道要等到明天攻城时再做行动,那么今天这一晚上不就白白浪费了吗?
眼见着马三省已经走远,众人也只得暂时回去好再作打算,可是就在这时,杨开却突然停了下来,若有所思一般的站在那里。
“我有办法了。”
此一言虽轻,却如惊雷般在众人的脑海中炸响。张俊和于力对视了一眼,不由得有些奇怪,杨开虽说不笨,但也不是个喜欢动脑子的性子。平日里也是问得多、做得多,而想得少,今天这是怎么了?
不管怎样,能够想到办法自然是最好的。“杨兄弟,可是有破城的办法?”
“没有。”
见杨开摇了摇头,众人尽皆流露出了失望之色。可是此刻,就在这夜色之中,杨开的目光却仿佛是顺着思路的前行而越加的明亮了起来。
“我想,我有办法让鞑子的主力逃不出这东阳县城!”
………………
不到两个时辰后,城东军营外,一个东阳县的小吏领着三个和尚和三个钉马掌的师傅一行七人要求进入军营。
那个小吏守门的清军倒是认识,此前也曾来过几次押送粮草。在请示过军官后,守门的清军便分出一人带着小吏和那几个钉马掌的师傅往马厩走去,而那三个听说清军战败而被县衙叫来做法事的和尚却被轰了出去。
钉马掌的师傅随着清军抵达马厩后,需要钉马掌的战马的主人们也站在一旁观看。所谓钉马掌,无非就是在马蹄上钉一块马蹄铁,为的便是马蹄更加耐磨且不易受伤。
其实金华府的这些绿营骑兵并非没有配备铁匠和钉马掌的师傅,这是此次乃是在本府作战,这些配套人员都留在府城之中,而县城的骑兵本就不多,也一向是找城中操着这等营生的师傅来做。
此次清军被明军击溃,虽说马三省始终安抚说明军兵力不足,无法围城,但若是被明军杀入城中,这些清军的骑兵也不打算去冲那片长枪、狼筅组成的森林。好在知县大老爷想得周到,派了钉马掌的师傅过来,虽说此刻已经入夜了,但最好还是把需要做的做好,到时就算是让城别走也不至于会马失前蹄吧。
一切准备就绪,那三个钉马掌的师傅就开始了忙碌。这三个人若是看分工应该是一个师傅带两个徒弟。
只见那师傅将战马牵到一个门型的架子下,就开始教授那两个徒弟如何将战马用皮带固定好。等到固定好了战马,那师傅有开始带着徒弟固定需要钉马掌的马蹄,以防止钉的时候被马蹄伤到。
马匹固定完毕,那师傅磨了磨铲刀,便在两个徒弟将旧马蹄铁弄下来后,开始修理马蹄,而那两个徒弟则去鼓捣那个小炉子,把新的马蹄铁放在上面加热。待马蹄用铲刀修理完毕,那师傅便将新的马蹄铁按在马蹄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