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四年-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寅堂,稍等老夫片刻。”
回到石桌前,张肯堂奋笔疾书,写下了《绝命诗》后,从容自缢于亭下。
虚名廿载误尘寰,晚节空愁学圃间。
难赋归来如靖节,聊歌正气续文山。
君恩未报徒长恨,臣道无亏在克艰。
留与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
雪交亭在张肯堂邸中,为其所筑。亭左侧植梅树,右侧植梨树,枝叶相交。每年春初,繁花竞放,两头相接,花白如雪,故名“雪交”,乃是他平日读书游憩之所。张肯堂尝与人言:雪交亭当为其异日尽节之地,至是如其所言。
………………
与此同时,兵科给事中董志宁端坐于官厅之中。
多年前,他与王家勤、张梦锡、华夏、毛聚奎、陆宇鼎等人联络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在宁波起兵反清,被时人称之为“宁波六狂生”
多年前,他与王家勤、华夏、屠献宸、杨文琦、杨文瓒、董德钦等人密谋联络王翊与黄斌卿,一举光复宁波,后黄斌卿约期不至,又为谢三宾出卖,史称“五君子翻墙之役”
多年前,他任职兵科给事中,与王翊、冯京第等人交好,时常联络内地义军,试图光复浙江……
可是到了后来,王家勤、华夏、屠献宸、杨文琦、杨文瓒、董德钦等人因翻墙事泄被执而死;冯京第去年被捕,不屈而亡;张梦锡参加四明湖之战,没于阵中;而王翊亦是在四明湖之战中力尽被俘,前几日也传来了他在定海殉国的消息。
当年的好友同志大多已经就义,此刻舟山城破,他也断无偷生之理!
拔出了宝剑,董志宁仰天长啸,奋而在颈上划过一道血痕,随故友们而去……
………………
舟山城北,一片属于卫所士兵的住宅区内。
此间,刘世勋、马泰等将校尽皆战死,就连战兵和义勇们也死伤殆尽。张名振之弟张名扬与李锡贡带领着最后的几百人利用这块道路狭窄地形做着最后的努力。
杀入这片街道的清军在付出了少量的伤亡后便迅速的退了出去,只是派人将这个地段进行了粗略的包围。眼下舟山城已破,到处都是可以劫掠的地方,清军自然也不愿意在这片穷鬼住的地方与明军死战,毕竟能够坚持到现在的都是报着必死之心的,谁也不想死在胜利的前一秒不是。
清军已退,精疲力竭的李锡贡坐倒在地,手捂腹部的伤口,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还能撑下去吗?”
听到了张名扬关切的话语,李锡贡立刻点了点头,只是再没有什么力气继续说些什么了。
此刻,整个舟山城中喊杀声已经极少了,尽皆是清军的狂笑和百姓的怒骂。张名扬和李锡贡手下还有最后的几百人,可几乎都是些民夫,利用此地的地形坚守尚可以支撑片刻,若是冲杀出去,只怕刹那间就会被清军杀光。
杀不出城,也无法击退清军,守在此地,不过是再无他法的无奈之举,若是能换上几个清军,也算是值了。能够坚持到此刻的无不是报着此等信念,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必将死于清军屠杀的亲人们尽最后的一份力。
很快,又一队清军杀入了这片狭窄的街区,张名振和李锡贡等人招呼着义勇们,拿起兵器准备冲上去做最后的搏杀。可是就在这时,李锡贡却目瞪口呆的站在那里,就连捂在腹部的伤口上的右手也滑了下来。
“李将军,你这是怎么了?”
李锡贡咽了口唾沫,看着眼前那一队结阵前进的清军,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竟然是鸳鸯阵,这怎么可能,难道就连陈大帅也降了鞑子了吗?!”
………………
是夜,舟山城已被彻底攻陷,鲁监国朝留守于此的官吏或降、或死、或杀,就连最后的那一拨抵抗者也被重建的提标左营一部消灭,至于城内的百姓则交给了那些杀进城中的清军,想来这些儿郎们能够不虚此行。
到了第二天上午,试图回援的明军发现城破,便不再向清军发起进攻,而是在片刻后选择了引领舰队南下,陈锦也派出了清军前去追赶,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此刻已经入夜,城外清军的大营中,庆功的酒宴还在进行。到处是饮酒吃肉的清军,他们在席间放浪形骸,就连那些军官也不再管束,因为他们此刻正在忙着夸耀武功,奉迎上官,毕竟再严苛的军官也不会在庆功宴扫士卒的兴,那可是活该挨冷枪的事情。
陈锦的大帐中,处于浙江清军金字塔最上层的一批武将正在与浙闽总督陈锦商讨着此战的议功之事。
看着众人与陈锦议功,金砺只是坐在席间笑而不语。此战,他是主帅,清军之中又以八旗军为重,功劳这东西他和他的部下们肯定能够分到最大的一份,否则就连陈锦这个汉军正蓝旗的旗人也不会同意的,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出去得罪人。
下午的时候,身在台州的金华总兵马进宝终于还是姗姗来迟的传来了消息,围困临海县城的天台山明军已经被彻底击溃,俞国望身死,陈文仅以身免。
当时金砺面无表情的看完那份报告,心中却满是冷笑。此战马进宝的任务乃是作为围攻舟山的南线清军总统,谁知道这个白痴竟然被那两股明军托在了台州这么久,直到舟山被攻陷了才将这两支明军击溃,看来这个招财进宝的散财童子又要大出血了,否则陈锦、萧启元等人怎能容他?
议功还在继续,此战之中,其实各部的功劳都差不太多,侥幸的俘虏阮进,取得了横水洋那一战的胜利,虽然不可能那么写在报功的奏疏上,但是功劳势必会均分一下。
攻城之事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倒是破城之后,最后一股反抗的明军击溃了清军数次围攻,结果却是重建的提标左营一部将其干净利落的消灭了,让众将大跌眼镜。
不过嘛,舟山的战事已经彻底结束了,剩下的就是追杀监国鲁王和明军残部,以及回杭州享受这些劫掠的事情了。当然,福建传来的消息还是让他感到不容乐观,但是浙江应该已经再没有成建制的明军了,明年出兵助剿不就完了,不是吗?
身为平南将军,又有着固山额真的职衔,金砺很清楚陈锦的想法应该与他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不过杭州驻防八旗今年已经调动过了,明年肯定也是由绿营兵援闽,毕竟汉八旗的将士也是大清皇帝的奴才,这些他们的同类损伤过多了皇帝也不会高兴的。
正在金砺思量着福建的战事之时,一个清军的信使在陈锦的亲兵队长的带领下走了进来,一下子跪倒在地上,将文书交给了那个亲兵队长,转呈给陈锦。
看过书信,陈锦在愣了片刻后不由得勃然大怒,一下子把书信拍在了桌子之上,直吓得那些清军将领胆战心惊,坐立不安。
陈锦已然坐下运气,金砺站起身来,将书信打开,三行并做两行的一扫而过,亦是愣在了当场。
“顺治八年八月,大兰贼陈文领七千贼寇攻入东阳县境内,旬月间数以十万众从贼……”
“……”
“……许都、尹灿之乱复现于今,金华府告急!”
只是落款却并非金华知府或是当地驻军将领的名讳,写的却是金华府推官李之芳。
第二十六章 向西
当浙江清军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机动兵力围攻舟山之时,福建的郑成功率部杀入位于厦门以西的漳州府。
永历五年五月二十五,郑成功率军进入了漳州府海澄县的磁灶,第二日,清军漳州总兵王邦俊率一千骑兵、两千步兵抵达磁灶附近,与明军对峙。郑成功料定清军必然骄纵轻敌,是故决定在磁灶伏击清军。
清军不疑有诈,全师攻入磁灶社内,为郑成功团团包围。虽然清军凭借着骑兵的优势奋力突围,但是郑成功也拿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杀手锏——藤甲兵。
郑成功军中的藤甲兵以三人为一组,一人执藤牌掩护,一人砍马,一人砍人。在明军猛烈的攻击之下,清军溃不成军,王邦俊率领败军落荒而逃,明军取得了磁灶之战的胜利。
永历五年,郑成功在取得磁灶大捷之后,于七月剿灭了投靠清军的海盗陈春,并于九月挥师漳州。面对郑成功大兵压境,福建清军派副将陈尚智率军驰援漳州,会合王邦俊所部与明军在钱山一带对峙。
九月二十五,清军率先发动进攻,明军以戎旗镇王秀奇、援剿左镇林胜并苏茂等一举歼灭了清军前锋,随后亲丁镇、前冲镇、援剿右镇各部杀出。清军横尸遍野,王邦俊、陈尚智狼狈逃窜,逃回漳州城,是为钱山大捷。。
永历五年十一月,随着郑成功在漳州连战连捷,福建清军被迫派遣福建提督杨名高率数千骑兵与步兵南下,增援漳州清军。由于清军南援漳州,必定要经过泉州,于是郑成功准备在泉州地界阻截清军。
郑成功率领所部渡过海峡,在小盈岭一带安营驻扎。杨名高令清军兵分三路,向小盈岭发起进攻,同时派一支清军由鸿渐山迂回到郑军后侧,企图合围明军。
郑成功亲自指挥明军奋勇杀敌,清军力战不敌,溃不成军,杨名高更是纵马而逃。负责包抄的那路清军,一开始进展顺利,明军中冲镇、游兵营皆不能敌,赖奇兵镇奋力厮杀,勉强稳住阵线。后甘辉率领亲丁镇赶到,与各镇奋力厮杀,清军全线溃败。明军合兵一处,追击至马厝巷而回,史称小盈岭大捷。
而就在郑成功于福建战场上连战连捷之时,位于金华府东阳县的山区中,一支全部由壮丁组成足足六七百人的队伍正行进其间。在步行领队的那个为首之人的带领下,这些汉子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放歌前行。
我们都是神射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浓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
这支队伍的为首之人正是陈文,而此刻他带领着麾下的这支先遣部队高唱的便是后世著名抗日歌曲《游击队之歌》。当然,作为无耻的文抄公,陈文在将这首歌拿出来的同时,也掩耳盗铃的将名字变更为《大兰山王师之歌》,也算是对那些战死的袍泽们的一种缅怀吧。
这首《游击队之歌》节奏轻快,满怀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于大明在当下危如累卵的状况之下,大兰山明军的官吏将士们却依旧在为了恢复九州而努力来说很是应景。
甚至包括同志那个曾经被陈文认为不是很契合时代的词汇也被王江和孙钰等人称赞过,毕竟这同志二字在当下还是志同道合之人的意思,很是符合大兰山明军的精神,尤其是王江和王翊起兵时那份共同的志向。
陈文将这首在后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拿出来后,不仅南塘营的将士们喜欢,就连老营的官吏们无事时也会唱上几句,只有王江碍于巡抚的身份不方便在麾下的官吏面前放声。只不过,陈文却很清楚,在私底下其实王江也很喜欢这首歌,工作之余偶尔也会哼上两句。
此次自天台山上的临时老营誓师出发后,陈文每天都会带领着这支先遣部队高唱着这首歌行进,从眼下看来,效果倒是好得出乎意料。
陈文很清楚的记得,去年自大兰山向新昌撤退的路上,明军在掩护百姓撤退的情况下,每天的行进速度也不过是在十里左右浮动。
此番出兵金华府,除了南塘营的第一局全军出击外,中军的骑兵队、火器队、工兵队、炮兵队、军医队皆有部分随行,而王江也派出了老营的部分官吏在孙钰的管束下预备在攻占东阳县城后以便对其进行统治。
虽然实际人数尚不足七百人,但是一应的军需物资却也绝不在少数。可是即便如此,从天台山出发到现在,始终行进在山路之上,这支先遣部队的行进速度也始终保持在二十五里左右,如果是行进在平原地形的话,行军速度应该还会更快。
回想着后世在网络上看到过的那段关于人类的行军速度直接受作战意志决定的理论,陈文暗叹“现代人诚不欺我”。
南塘营此前在四明山南部两战两捷,而此番行军又是以收复失地为目标,士气本就很高。一路上陈文始终以身作则坚持和士卒们一同步行,再加上这支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曲所编织的氛围下,这支先遣部队在士气方面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的军队几乎不可能企及的高度。而这一切也同时感染着那些同行的老营官吏,使得行军速度异常的快。
此次出征,陈文的目的旨在收复金华府,并以此为根据地与清军继续周旋下去。
有道是金角银边烂肚皮,围棋如此,商铺的选址如此,守御地方亦是如此。若是以这样来看的话,金华府绝非是一个适宜的根据地,此前不久的许都、尹灿不也没有在金华站住脚跟吗?
而且在围攻天台县前的一次密谈中,俞国望也表示过对于这个计划的反对。虽然他反对的理由还是立足于牵制南线清军,在舟山击溃清军后协助其收复失地,以及如果舟山失守的话,有陈文和他互相配合的话,在台州应该足以为鲁监国开辟一块新的根据地。而一旦陈文出兵金华,那么舟山胜负与否,都将无能为力。
只不过,一方面陈文对于他教授给俞国望的西班牙方阵用来牵制那几千南线清军的任务感觉问题不是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此前在四明山的遭遇,他对于和天台山明军各部,以及如果与清军换地盘后需要和舟山明军配合作战的问题抱有极大的不信任感。
于是乎,陈文便在那一次与俞国望大吵了一天一夜。而本来被俞国望寄予厚望的王江在表现出了对于陈文的战略眼光很是信任的状态后,也迫使着俞国望放弃了继续劝说陈文打算,那个此前便制定好的围攻天台县的计划才得以按照原订计划执行。
陈文之所以会选择金华,除去他麾下的这支军队的定位有一定的关系外,其实更重要的还是透过历史的迷雾,他所看到的清军在围攻舟山的这几个月之中对于浙江防务所造成的影响。
此次清军为了围攻舟山,将原驻地于杭州的杭州驻防八旗、提督标营调往定海出征舟山,并且抽调了巡抚标营协防宁波,以防止明军偷袭宁波切断出征清军的后路;与此同时,原驻于衢州府的浙闽总督标营也奉命前往定海;再加上金华总兵马进宝被任命为南线总统后,金华镇标营以及处州、衢州、严州的绿营也抽调了不少,前往台州。如此一来,整个浙江,清军再无任何可以用来机动的部队。
而且这里面其实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此刻的浙江,清军在杭州、金华和衢州的兵力严重不足,甚至到了守御府县城池都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假设,如果有一支战力强悍的明军突然杀入的话,这三个府的清军根本无力应对。那么,对于陈文而言,剩下的就是三选一的选择题了。
如果论影响力的话,自然应该选择进攻杭州。杭州乃是浙江的省会,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再者其富庶程度在浙江也是数一数二的,收复此地对于浙江的抗清大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以着此地的财富,养活一支近万人的大军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可事情皆是两面的,有利必然有弊,杭州的影响力超群,而且经济发达,再加上这里是杭州驻防八旗、提督标营和巡抚标营的驻地,其家眷皆在此地。陈文如果进攻这里,势必会遭到回援清军的疯狂反扑,对于只有千余人的他是完全无法承受的。
退而求其次的话,那便是衢州。衢州地处南直隶、江西、福建三省与浙江的交汇之地,称得上地如其名,富庶上也仅排在湖嘉杭之后。而且此地又是浙闽总督的驻地,攻陷这里的话所造成的影响一样不小。
可衢州即是通衢之地,遭受几个省的清军围攻也定然是平常事,而且东南清军的另一部分主力此刻就在江西围剿被满清称之为江西四大寇的反清武装。无论是把清军引来,还是把江西义军招来,对于陈文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此间身处的地区乃是台州府的天台山,去杭州就要穿过整个绍兴府,去衢州的话最近的路线便是路过金华,而这皆无法保证袭击的突然性,所以答案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了。
金华,古称婺州。不过在明朝,此地乃是民风彪悍的代名词,不过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戚继光以金华府义乌、东阳二县的矿工为主力编练的那支戚家军在嘉靖抗倭中的表现,此地也被公认为出好兵的地方。在此之后明廷多次在此地征兵,以应对内忧外患,甚至到了整个江南人口激增,而此地百姓人数锐减的程度。
陈文麾下的这支南塘营本就是以重建戚家军为名义编练的,长久的洗脑使得这支军队的每一个份子在心理定位上都坚信他们是新一代的戚家军的一份子。而直到今天,他们的表现也无愧于此。
那么,一支重建的戚家军回到几十年前那支老戚家军的成军地,在将士们的心理定位上也是一种有效的强化。
而且,此地也是当初王翊心心念念打算收复的地方,甚至为此制定了围攻新昌、嵊县、乃至金华的计划。作为王翊一手培养起来的部将,陈文自觉得替这位绝不会选择降清的上官完成遗志也是再应该不过的事情。
除了这些精神上的理由外,金华虽然在商业上远不及杭州、衢州这些备选目标,但是其地处金衢盆地,田土不在少数。再加上清军南下时对于此地的屠杀,尹灿反清时的变乱,以及明末清初著名刮地皮职业选手马进宝的辛勤工作,荒弃的田土很是不少,用来偿还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支撑预备实行的新制度,以及对军队进行扩编,想来应该也是足够了。
至于清军回援,以及身处四战之地之类的问题,陈文自觉得也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眼下的浙江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地方作为根据地了,也只能如此了。
此刻已是永历五年的八月十九,在路上草草过了中秋佳节后,陈文便继续上路,眼下已经抵达了东阳县的王潭岭,明天便可以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横店镇。
第二十七章 演技(一)
横店镇,在后世的中国,这里是国家5a级景区和全国最大的影视基地,被称之为“东方好莱坞”。不过,在眼下的残明末世,这还只是一座极普通的江南小镇。
陈文此来,并非是找寻那部曾经让十亿日本鬼子命丧横店影视城的武侠秘籍,只是因为此地与东阳县城的距离,对于他而言比较合适罢了。
此番出兵,陈文早已做出了详尽的计划,一路行来,南塘营偃旗息鼓,就连将士们也换上了百姓的衣服,武器之中长枪、刀盾、弓箭这样普及率比较高的家伙事儿还能随身携带外,其他的全部装车,俨然就是一群流窜当地的匪徒。
尤其是这一支六百余人的队伍中竟然连一个小娘子都没有,这样诡异的存在着实把沿途的村镇吓坏了,以至于在无一例外紧闭大门的同时,更是遣人送来了粮草畜禽,完全是一副送客的架势。
“本地的帮派太没有礼貌了。”
看着眼前紧闭大门,镇墙上冒出的那些目光复杂的脑袋们,以及那个正在喊话的镇长,看着他准备像先前路过的那几个镇子一般送些礼物来打发这支南塘营先遣队的企图,陈文在鄙视其毫无新意的同时,也拿出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态度。
“镇里面的都听好啦,老子乃是威虎山上的大柜座山雕,此来就是听说横店镇的小娘子长得水灵,思量着都带到山上让众兄弟快活快活。”
说到这里,陈文麾下的那些假扮山贼、土匪的群众演员纷纷发出了嘿嘿的淫笑。只不过在陈文眼里,这等演技就算去横店影视城演个路人甲估计都没人要。
“你这小老儿若是识相,就把小娘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规规矩矩的送上嫁妆,以后出门就可以报本大柜的名号了,保证没人敢欺负尔等。”
说罢,陈文和麾下的那些群演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虽然这一刻在后世经过了电视剧洗礼的现代人看来很有滑稽戏的味道,但是在当下这个横店影视城还没有拔地而起的时代,却着实把这些镇民吓了个够呛。
眼见于此,那个镇长在下去片刻后,又是赔了半天的好话,把送客的礼品加了一倍还要有余。可陈文却完全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架势,说什么也要把这横店镇抢光了,顺便还要把镇长的女儿弄去当压寨夫人。
只不过,陈文的这句让弄去做压寨夫人的话却是把那镇长着实的听了一愣,似乎是得到了提醒一般,连忙下去和一个家仆说两句后,便继续与陈文周旋。
过了片刻,同行而来的陈国宝凑到陈文耳边,低声说了两句话,便退了下去。而陈文也不再磨蹭,让麾下的士卒随便射了几箭以示警告后,也不继续摆出那份攻击镇子的架势,只是声称给这镇长两天考虑的时间,便就地在横店镇的镇东扎营。
入夜后,由于土匪在侧,镇长便安排了民夫、义勇看守镇墙,防止外面的山贼趁夜攻镇。只是看着镇外两里的那座营盘,心中不断蹦出的诡异二字却激得他鸡皮疙瘩乱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似的。
镇外的营盘,陈文还是按照正常扎营时的样式去做,而不再刻意的制造一副土匪下山的模样,因为此刻他的目的已然达到,剩下的就是等待二字而已了。
“辅仁,这招真的有用吗?”
营盘之中,篝火和照明的火把彻夜不会熄灭,可是整个大营之中却是肃静异常,全然不是土匪下山时的那等喧嚣和浮躁。
大帐之中,陈文、孙钰、尹钺、以及同来的两个两个参将——负责指挥第一局的楼继业和负责指挥中军骑兵队的陈国宝正在一同商议军情。
只是不同于陈文麾下的那三个武将,孙钰对于这个粗陋的计划感到有些忐忑不安。并非是南塘营的这支先遣部队能否击溃来敌,更多的还是能不能把东阳县的驻军引出来。
此番演了这么一通大戏,陈文的目的便是为了将东阳县的驻军引到此地,从而兵不血刃的拿下东阳县城,毕竟他眼下的兵力实在太少,这里又是他准备在将来固守的根据地,驱赶城外居民填壕的事情以他的本心也下不了那份狠心,所以就只有如此了。
先前陈国宝麾下的骑兵已经探得横店镇派人向东阳县方向求援的消息,只是眼下马进宝早已前往台州,负责城守的那个军官和东阳县的知县最后会选择无视于此,还是选择驱逐贼寇,却是很难确定的事情,所以才会有孙钰此问。
“没事,不管用不还有第二手吗?总会有一招管用的。”
陈文的第二招比起这一招来说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不同于这一招的是,那招以前用过,虽然出了些小意外,但是效果还不错,这次想来应该不会让他失望了。
只不过,无论是第一招,还是第二招,总要看求援信使的行进速度。而此刻,横店镇派出求援的信使正连夜向东阳县城赶去。
不同于镇长冯老爷家的其他家奴,冯七从祖父辈就在冯老爷家为奴,乃是实实在在的家生子,就连姓氏都改随了主家,所以在宅子里也是分外能够得到信任,俨然是半个冯家人一般。
清军入关以前,不光是中原山陕,江南也很是闹过一些变乱,乌龙会、削鼻班、天萌国、还有声势浩大的许都白头军,等等等等,称得上是不可胜数。
这些起义与北方被贪官污吏逼反、被流寇裹挟、被官兵压迫的同行不同,江南的农民起义者大多打出的是反抗阶级压迫的旗号,专政的目标直指地主大户,而这些起义的参与者也大多是家奴、佃户、菜佣以及遭受压迫的贫苦人士。
只不过,在江南的地主阶级面前,这些起义者几乎很少有像北方的同行那般席卷各地的,而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不被剿灭的就更少了。
作为家生子,冯七是冯家的家奴,冯七未来的妻室也是冯家的家奴,冯七再未来一步的子嗣一样是冯家的家奴,如此往复。曾经,冯七也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摆脱这个家奴的身份,成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哪怕日子过得贫苦些,至少不再是一切皆属于主家的奴仆。
可是冯七害怕,害怕冯家的家法,害怕镇压许都之乱时的明军,害怕镇压尹灿起兵时的清军,同样害怕离开冯家会无法生存。
就这样,一年年的下来,冯七已经老大不小了,可是依旧没有成亲。按照惯例,家奴的婚事同样是由家主做主,他们会像给牲畜配种一样选择一个玩腻了的丫鬟,或是长相丑陋的粗使女奴来给他配对,进而得到下一代的家生子,而他的妻室在家中也同样会受到家主一家的欺辱,甚至是淫辱,谁让他们是家奴呢?
可是有一个女人可以成为妻子,在冬夜里相拥着用体温为对方取暖,总比没有要好吧。至少在此之前,冯七还在等待着有一天冯老爷能够大发善心赏赐给他一个女人,好让他能够传宗接代,能够相濡以沫,直到今天。
今天下午,镇外突然来了一群山贼,为首的号称是什么威虎山的大柜叫作座山雕的,其人看上去倒是有几分凶狠,可无论是那个什么威虎山,还是座山雕,他听都没有听过。不只是他,就连女婿是县城里大户人家的家主冯老爷也没听过,这到底是哪来的一群家伙啊?
只不过,这群山贼人数众多,而且看上去个个精壮,根本不像是最近有饿过肚子的样子。也正是这群看上去不太好对付的山贼,冯老爷在好话说尽依旧无法退敌的情况下,便让冯七到城里向冯家的亲家求援,好让知县大老爷派出官军围剿。而正是这样艰巨的任务,冯老爷才许诺会在退敌后给他安排一房妻室,作为奖励。
这份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瞬间将冯七砸蒙圈了,冯家的亲家在县城里可是大户人家,冯家的女婿近来又考取了份功名,据说就算是在知县大老爷那里也是能说得上话的。这样的情况下,把官军叫来围剿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幸福就在眼前,已经唾手可得了,冯七赶忙抽了胯下的骡子一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