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四年-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前的政策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海贸的巨大利益和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影响到了国计民生,以前的政策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环境。
这种情况在古今中外都是在所难免的,很多时候一个问题拖时间差了甚至还会被其他问题所取代,但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陈文却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至少不能让问题继续扩大化,从而影响到军功地主集团的发展,因为这是事关未来的大事情!
聊了许久,陈文送了二老出房门。老夫妇走在路上,被陈文亲自送出了屋子,他们的脚下难免还是有些飘飘然,但是比之来时却已经是天差地别了,至少他们在跟着军官向外间走去的途中,还能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一二。
“当家的,咱们说了那么多,会不会真的影响到咱们家大牛啊。”
“这个不好说,但是为夫觉得,大王依旧是当年在大兰山上的那位陈将军,一点儿都没变,还是向着咱们军户的。就算有人嫌咱们多嘴了,肯定不是那些贪官,就是那些士绅,咱们军户有大王撑腰,没必要怕了他们。”
第四十二章 转型
调查愈加深入,陈文透过几家新老军官、士卒家庭的口中也听到了最基层的呼声。但是如何解决问题,却并非是那么简单,需要考虑到的方面比比皆是。
“夫君,如果单单从佃租的问题上来说的话,加强监管和督促即可。但是涉及到了机械生产扩大化、军粮的储备以及经济作物与粮食的价格差对军户的影响,这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周岳颖如是看来,孙钰也是如是看来,而陈文亦是如此。这个问题急需解决之道,陈文在会议上提出,得到的往往都是些单一的解决方案,但是这本身就是海贸重新兴起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江浙明军集团通过贸易、税收以及工业规模的扩大化坐享其利的同时,自然也是要面临转型对于旧有政策和制度的冲击。
“得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啊。”
“夫君所言甚是,那不如先把这个问题造成的原因重新捋一遍,如何?”
连锁反应,其中还多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和当前的大局面,恰如周岳颖所言的那般,重新捋一遍的思路是对的,陈文此前不是没有过如此,但是有了周岳颖的提醒,陈文却想到了另一个更加容易将其看清楚的办法。
提起笔,陈文在稿纸上开始一一将整个问题的产生细化开来:
“清军对江西的屠戮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力紧缺佃户不足佃租被迫下降和部分军功田抛荒。另外,部分卫所的贪腐加大了不公,使得整体现象进一步的恶化。”
“解决办法,加大力度推广机械和更为先进的农具,从临近省份招徕更多百姓,鼓励生育,加强监管……”
这是针对佃租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多其实早就已经开始做了,但是这种现象,不光是江西,浙江这边的佃租也在下落。由于海贸重新兴起,很多士绅地主开始大力种植经济作物,很多原来租佃军户家的田土的佃农受到利益的驱使,转而到士绅地主家去充当种植工人,这无疑不是加重了人力的短缺。
想想当年,军功授田制初起,大批的佃农不再继续受士绅地主盘剥,来给佃租更为合理的军功地主充当佃农。现在由于种植经济作物利润更大,士绅地主为解决人力紧张问题便抬高了工钱,吸引佃农充当种植工人,完完全全是受到利益驱使的。
这是正常现象,就是解决办法上很多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眼见于此,陈文便开始在稿纸上罗列起了接下来的问题。
“海贸兴起经济作物前景看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化。”
“旧有政策强制规定粮食和桑蚕生产规模和比例军户经济作物种植受限经济作物利润率高于粮食民户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而军户则只能种植粮食,种桑养蚕规模受限物价波动矛盾激化。”
细细的看过整体的问题,逐条过滤,随着稿纸上的字迹愈加密布,陈文也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所在。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明白了,明白了。”
………………
陈文意识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随着对浙江、江西两省的卫所调查的深入化,恰恰也验证了这一点上陈文的看法是正确的。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经济转型与固有政策、制度的矛盾,现在造成的还仅仅是不满,如果放任其发展下去,对于现在依旧处于与满清的战争期间的江浙明军集团而言,很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破坏。
越王府搬迁南京被迫暂缓,问题出在卫所,需要陈文坐镇,而陈文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同样需要他继续在金华充当定海神针。
冬月,夏税早已征收完毕,距离秋税的征收底线也还有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陈文确定了问题所在,决定在浙江、江西两省的部分府县进行试点改革,以解决眼下所面临到的问题。
金华府金华县塘雅镇,百户所里依旧是人山人海,潘百户宣读着最新的政令,心中的惆怅无以宣泄。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塘雅镇百户所下属军户及军田、军功田、抚恤田和军租田进行改制如下。”
“军功田及抚恤田为军户之永业田,系军功所得,系抚恤阵亡伤残之用,本着奖励军功、抚恤牺牲之目的,自永历十一年二月,即永历十年秋税征收截止而始,不再强制种植稻、麦等粮食及各类菜蔬,种植何物,息听己便。”
此言既出,在场的军户多有欢呼雀跃了起来的。这个百户所大多是追随陈文多年的将士,军功田土的数量颇为不少,即便是此地没有太多,但是在浙江、在江西等地,却也是有着大片大片的田土的。
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种植经济作物的利润更为巨大,比之粮食要强上太多,再加上由于贵重金属的大量注入,物价增长是必然的结果,同时也进一步的刺激到了军户们的情绪。如今得了政令,明年开始就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受益增大,那就意味着更好的日子即将到来。
“军田、军租田,乃卫所发放与现役将士及备补兵用以养家之田土,非军功、抚恤等永业田,退伍或是取消备补兵资格后便会收回。本着我江浙王师厉行之军功授田制所鼓励赢取军功的基本原则,以及军田、军租田非永业田之事实和军粮储备之需要,依旧按照惯例种植粮食,违令者必当严惩。”
军功田土在如今的卫所乃是大多数,很多老兵都有几十、上百亩的军功田,至于那些早在永历四年、永历五年便投入陈文麾下的将士,家里有几百亩的地根本不是新鲜事,哪怕很多都不在他们居住的地方。
军功田土数量不等,军田和军租田就不一样了。现役将士,陆师包括各战兵营和地方驻军,加一起已经高达十六万之巨,水师方面要差上很多,但也有不下三万水师军官和水兵,总兵力已经接近二十万,而且新兵训练营还在不断的训练更多的新兵。至于备补兵,如今也有不下五万之众。如此一算,江浙明军光是能够动员到的军队就已经高达二十五万。
军田是现役将士的退伍前用以养家的土地,每人十亩,军官和士卒都一样。而军租田则是每个备补兵五亩,而且还要交纳租税,所以备补兵对考核很是积极,无不盼着能够成为正式的江浙明军,那样就算是没有军功田,也是能够享受到十亩免税的军田和军饷的。
现阶段,除去军功田和抚恤田,陈文手里尚且控制着高达两百万亩的军田和超过二十五万亩的军租田,粮食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出现涨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了这个底子,市场化加深,陈文也不怕出现什么粮荒之类的事情。
不过比起那些家中有军功田和抚恤田的军户,在场的其他军户就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了。是人都像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江浙明军的军功授田制本身就是为了奖励军功而存在的,自然要区别对待才能进一步的鼓励现役将士夺取军功,鼓励备补兵勤加训练以便于通过考核成为正式的江浙明军。
当然,如果只是放开部分手脚,陈文也没有必要坐镇于此。潘百户读过了第一份政令,紧接着又拿起了第二份政令,不过这一份主要针对的便是那些军功田和抚恤田的所有者,于备补兵和没有军功田的新兵的关系就不是很大了。
“根据卫所记录,塘雅镇百户所下属军户,本地军功田和抚恤田数量多不超过百亩。种植经济作物,容易受到种植面积更大的经营者在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和打压,同时由于新近变更种植之作物,种植方法不明,容易造成减产乃至种植失败之危险,越王府鼓励塘雅镇百户所成立种植合作社,并向合作社派出种植指导。为防种植合作社内部贪腐,危害社员军户利益,军户可在百户所的监督下投票选举观察员,监督合作社内部经营……”
种植合作社,主要是针对本地自耕农及中小型地主较多的现实而成立的。但是抛开地域,很多军户在其他府县乃至省份也有大量的田土,甚至远比居住地要多,合作种植就不合时宜了,所以针对如江西南昌府这样辖区内有着大量委托卫所代为管理的军功田,陈文便拿出了另一套方法。
“……建立种植园,按照田骨、田皮之划分,由公推军户中有经验的经营者负责经营,军户可收取田地租金,亦可同时作为雇工,双向获利。种植园由卫所监督,军户亦可同时自行组织监督……”
种植园不比种植合作社,其本身有着明清江南的永佃制的影子,但也并不尽然。比如限制军户中有经验的经营者,比如公推,比如卫所监督和军户自行监督,这些都是永佃制所没有的。
若论有经营经验,民户之中大有人在,尤其是那些士绅,但是陈文不可能将土地交给士绅管理,那样他此前做过的很多事情就等于前功尽弃了。而且军户与民户之间本就有矛盾存在,民户管理卫所下属的田土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管理混乱。
此时此刻,石家老夫妇在金华的塘雅镇百户所里听着宣讲,休假的石大牛则早已赶到了南昌府的进贤县听着本地卫所千户的讲解,他的军功田土很大一部分都在这个县,此间已经有了建立种植园的改革试点,具体情况还需要他签字画押才能开始执行。
试点在金华府和南昌府这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府开始,如果第一年的试点达到成效,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在整个江浙明军的占领区进行推行。
“南昌府有当初宋主事建立的农具加工厂,现在那里的农具制造规模尚在,金华府这边则有水力工坊,劳动力匮乏的情况现在只能指望机械和农具来缓解,指望从其他省份招来佃户,指望鼓励生育,都不现实。”
陈文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上面提及过清朝中后期江南的农具、畜力使用退化情况,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生存江南的农民只能尽其所能的精耕细作,借此来提升亩产,反倒是使得人均生产力不断退步。
现在的江浙大地,拜我大清所赐,人口锐减,劳动力匮乏,要不降低生产面积,要不推广机械和农具,陈文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在他看来,后者既可以解决军功田土的抛荒问题,又可以促进机械和农具的革新,才是未来真正的出路所在。
“辅仁,你就放心吧,这里有我,南昌那边有王巡抚,况且越王府大量的官员都在明察暗访,这两处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两个府的试点开始,陈文原计划是坐镇金华,岂料这边刚刚开始,临近的府县就有了效仿者,不光是投入的热情不逊于这两个府,比之大批官员监督,临近组建起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园的府县的进展速度更快,也更加放得开手脚,组织模式很快就建立了起来,并且以着最快的速度征询有经验的老农的意见,按照从金华和南昌抄来的指导书进行规划了起来。
各地热火朝天的开始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南昌的农具加工厂和金华的水力工坊加班加点,看上去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陈文对此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只要他们能够种植出来,工坊就会进行收购,加工过后他也是有着船队和出海口,总是不愁销路的。但是相较已经收复多年的浙江和江西,江南那边收复已有一载的时间了,奈何新政的推行很是不好,甚至比起转型期的浙江和江西的问题还要大。
“那我就先行一步了。”
越王府搬迁南京,部分部门已经在南京开始工作。陈文辞别了浙江的官员,带着妻女坐上了婺江码头的军舰,顺流而下,很快就抵达杭州。
杭州恢复省会的事情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金华收复日久,本土人士在官场的力量很强,现在这两个府的争执还远没有结束,尤其是在于金华如今的正处于转型期的试点,任谁也无法在这时候对其进行表态。
西湖之畔,这个季节前来游西湖并不是很合适,但是比起陈文收复杭州时的那一次,却还是好上太多。别的不说,湖边的马粪,湖水里的那股子令人作呕的味道已经不见了,就是湖边的杨柳却不可能那么快的恢复旧观,一如满清对中国的破坏那般。
“杭州的恢复不错,仙侣用心了。”
李渔当年曾在杭州靠着卖赋为生,如今却成了杭州的父母官,也算是造化弄人。不过对杭州的民生恢复很是用心,李渔上任后尽其所能的抚平满清,尤其是杭州驻防八旗对杭州造成的伤痕,这座巨城如今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足见其人的努力。
“皆是上下同僚们的功劳,下官不过是恰逢其时。”
“仙侣谦虚了。”
李渔身为知府,没有时间陪同全程,况且陈文也打算带着妻女游玩一番,更是用不着这位快要升迁布政使的父母官的全程陪同。
“娘子,那里便是雷峰塔,为夫上次来时还是片废墟,现在已经修复如初,只是不知道那位白娘子是不是还在里面。”
“还不是夫君放了话,杭州的士绅富户哪个敢不来共襄盛举。”
“我又没有逼他们,再说塔前的那碑上也记录了他们的名字,后人自会记下他们的付出。”
与妻女同游西湖,乃是陈文多年未有享受过的惬意时光,奈何此番来到杭州也不过是路过,按照计划明天就要启程继续前往南京,便是这西湖只怕有游不得全程了。
“娘子,等天下太平了,咱们在这西湖之畔修间房子,没事时过来住上些日子,权当是补偿这些年的亏欠了。”
“夫君说的这是什么昏话,大丈夫志在四方,妾身不要什么补偿,只要夫君能够康健便于愿足矣。”
周边的护卫和侍女早已将头转了过去,就连陈文的女儿也是人小鬼大的做了一个极其夸张的动作。陈文没有太过失礼,哪怕是成亲多年也要讲究礼数,不过这却并不妨碍他满足妻女对于游玩的要求。
“娘子还打算去哪看看,今天还有大半日的时间呢。”
“妾身,妾身想去风波亭看看。”
第四十三章 风满楼
五百一十四年前,风波亭上上演的是莫须有,是满江红,是抬望眼仰天长啸过后的空悲切,以及那悲切之中留给华夏民族永远的伤痛。
但是在那时候,杭州乃是南宋的都城,而现在,同样只剩下半壁江山南明的都城既不是已经为陈文所收复了的陪都南京,也不是永历天子登基那座肇庆府城,单单说是皇帝的行在,就已经到了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的省会昆明府了。那里,早已经深入中国的大西南,便是距离缅甸藩属也已然不远了。
早在到一年半年之前,永历十年的正月二十六,李定国护驾离开安龙,便奔着云南而去。到了二月十一的时候已经抵达了云南的曲靖。
那时的云南乃是大西军的大后方,西宁王刘文秀、固原侯王尚礼、将军王自奇和贺九义总共统兵超过两万驻扎于昆明、楚雄、武定等地。李定国虽然没有遭受新会的惨败,但是皇帝在军中,他也不敢托大,只得亲率精兵前往昆明料理。
四人之中,王尚礼、王自奇和贺九义都是孙可望的部将,刘文秀倒是与李定国那般反对孙可望自立,但却是个常德之战失败而回到昆明投闲置散的身份,能够调动的兵力可谓是少之又少。
然而,李定国在大西军中威信深重,刘文秀也表明了迎永历入昆明的态度,孙可望尚在长沙与陈文对峙的情况下,这一侯两将军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三月二十六,永历天子在李定国的部将靳统武、张建的护卫下进入昆明。有明一代,云南被视为偏远之地,真所谓天高皇帝远,这时“真龙天子”驾到,昆明百姓激动不已,“遮道相迎,至有望之泣下者”。眼见民心如此,永历亦是非常感动,让随从传旨:“朕到,勿分军民老幼,听其仰首观觇,巡视官兵不许乱打。”
永历借此在昆明体现了明廷的存在,但是无论是他,还是李定国、刘文秀还是仅仅将大西四王子之一的艾能奇生前住过的云南贡院作为永历的行宫,而更为奢华,更加适合作为皇宫的昆明秦王府却依旧不敢染指,更别说是对孙可望此前的举动进行指责了。
四月,永历册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固原侯王尚礼为保国公、将军王自奇为夔国公、贺九义为保康侯、秦王护卫张虎为淳化伯、水军都督李本高为崇信伯。另有世镇云南的勋臣黔国公沐天波执掌禁卫军,深得永历信任。
但也正是到了此时,两广大乱的消息接踵而至。先是两广各路明军向永历朝廷弹劾南海郡王尚可喜私相攻伐、囚禁监军文官;接下来,南海郡王尚可喜向朝廷辩解称是两广明军在地方上扰民,郭之奇、连城璧于是请他出兵整顿两广明军。
这本就是胡说八道,但是辩解的奏疏送来的同时,尚可喜也送来了另一个消息,那就是陈文杀进福建,攻克了泉州,甚至还要继续向广东进军。
陈文如今虎踞东南,鉴于东南之富庶冠于全国,陈文的实力显然已经超过了孙可望。这对永历朝廷来说乃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然则永历刚刚恢复些许权利,在这等大事上还是免不了要听取李定国、刘文秀的意见,而他们的意见很简单,派出天使调解,陈文攻陷广东,就将韶州和潮州分与陈文,陈文若是没能攻陷广东,那就只给一座潮州府作为补偿。不过为求稳妥,李定国还是派出了保康侯贺九义出兵南宁府,先把南宁重镇站下来再说。
贺九义是孙可望的部下,在云南也有五千大军之众,孙可望打着明廷的旗号,再加上李定国和刘文秀的地位,他才不得不屈从于此,一旦孙可望内犯,其人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出于这一点的考量,贺九义被李定国和刘文秀派去收复南宁。这一点从军事上是利用距离来排除了一个隐患,称得上是一个妙招,但是接下来陈文却并没有接受圣旨,直接将广东一省吞了下去。
天使返回,对陈文称得是大加唾骂,并上疏朝廷要求李定国出兵两广驱逐江浙明军。只不过,天使脑子不好使,看不清楚当前形势,不代表永历也是傻子。
李定国没有遭逢新会惨败,大军尚有三四万之众,俱是精锐,再加上从广西返回云南的过程中也收敛了一些秦藩的军队,总体上也算是恢复到了永历六年年底从湖广回返广西时的旧观。
李定国受益于陈文掀起的闽粤巨变,但是孙可望也同样是得益于陈文对湖广清军的巨大威胁才能不战而得湖广南部,实力上不降反升,于李定国、刘文秀依旧是有着压倒性优势的。
陈文抗旨,永历自是不满,但是陈文有句话说的没错,如果他放弃了广东的话,孙可望十有**会趁虚而入,到时候对云南形成数面夹击之势,对于身在云南的永历朝廷来说,这反倒是要更俱威胁。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文收取了广东和广西的东部三府之后便宣告退兵,殊无内犯之意。根据情报显示,倒是孙可望在这期间抽调了大批湖广南部的军队返回贵州。
从永历遭到软禁的那一天起,孙可望就已然成为了悬在永历朝廷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刃,现在永历借李定国的势力摆脱了孙可望的控制,可是孙可望的十几万大军却依旧存在,并且已经在贵州进行了集结。
“若非是越王的存在,只怕秦藩早已起兵内犯了。”
身为皇帝,堂堂正正的大明天子,遭到软禁要其他勋臣营救,现在暂避于云南,更要另一个实力更强的勋臣威胁着,那个软禁过他的乱臣贼子才不敢起兵内犯,话说出口就连永历自己都觉得是有些丢人。
当然,觉得丢人的也不只是永历,晋王李定国听到这话也是面上一红,他和刘文秀是拥护永历的,但是孙可望的大军就在贵州集结,他们却依旧不敢出兵进剿。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双方麾下的都是西南明军,兵种、战法上都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一边是十万大军,另一边则只有人家一个零头,李定国是当世名将不假,但是硬实力差距过大,也不是什么说着玩的。
更何况,孙可望身为秦王国主,把持朝政多年,从上到下多少人都是孙可望任命的,受过孙可望的恩惠。换言之,一旦孙可望大军进犯,天知道永历对云南的统治会不会转瞬间便土崩瓦解。
这并非是什么空穴来风,孙可望把控朝政多年,占据云南的时间更是年深日久。别的不提,四月的时候,永历下诏任命了一批文官以充实朝廷,结果户部左侍郎龚彝受命后奏称自己“在云南受可望十年厚恩”,不愿接受朝廷任命的官职,足见其人在云贵等地的巨大影响力。
时间推移到了今时今日,永历十年即将结束,接下来便是永历十一年,云南方面却依旧没有接到孙可望出兵的消息。
期间他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永历对李定国、刘文秀进行封赏的同时也没有歧视孙可望在云南的部下,并且派白文选和张虎返回贵阳代为说和,后来又派了侍郎邓士廉等宣谕,“俾同心释忿,济国难”。去岁八月间,李定国奏准将孙可望在云南的妻妾、儿子送往贵阳,命秦王藩下总兵王麟护送,临行前更是亲自在昆明城郊设宴送行。甚至就在前几日,应孙可望的要求还把秦藩留在云南的一些军队遣返回了贵州。
一切的努力过后,奈何孙可望的回复却是,“须安西亲谢乃可”,摆明了是重效永历六年时的故技,要李定国到贵阳去自投罗网,以及孙可望出兵攻伐进军云南的李定国部将祁三升所部。
孙可望屯兵贵州,显然是要除掉李定国和刘文秀,统一大西军,将永历重新纳入掌中。接下来是上演已经上千年没有上演过的禅让大戏,还是继续对其进行软禁,打着永历朝廷的旗号去狭天子以令诸侯,那就犹未可知了。但是对于永历来说,这两种可能却都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秦藩如此,实乃国之不幸也。”
清初冯苏说过:“予以辛丑至滇。滇中人言:‘可望善治国,定国能用兵。’使其同心协力,西南之功或未有艾,而乃彼此相攻,卒至摧败。”
上半年,刚刚回到云南之时,李定国、刘文秀还曾率领各公、侯、伯、将军上疏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秦王臣可望所待失人臣礼。臣等集议:奉孙可望出楚,臣定国出粤,臣文秀出蜀,各将所部兵马,从事封疆。凡驭天下之大柄悉还之其主,谨冒死以闻。”显然还对孙可望幡然悔悟寄予希望。
对此,永历将奏疏留中不发。事情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永历当初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孙可望不可能放弃手中的莫大权柄,更是已经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内战一触即发。能够平静到今天,不过是永历兵微将少,孙可望忌惮于陈文罢了。
“臣无能。”
李定国拜倒在地,饱经风霜的脸上更是写满了羞愧。眼见于此,永历连忙起身,将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扶了起来。
“自朕登基以来,时事多艰,能够有今天的局面,已经是仰赖爱卿的忠心了。秦藩看来是劝不动了,但是能不开战还是不开战的好,都是大明的将士,那一方的损伤也都是大明的损伤啊。”
“陛下仁慈,乃天下之幸。臣还是那句,若孙可望能够幡然悔悟,恪守臣节,臣与蜀藩二人依旧认他这个兄长;若孙可望犯上作乱,臣等二人绝不与其罢休。只是兵凶战危,臣等死则死矣,陛下乃是万金之体,一旦臣未能将其击退,陛下还当有个完全之策才是。”
退路,他们不是没有想过,此间已经到了云南,再往南走就是缅甸藩国。除此之外,向北是四川,刘文秀已经领兵出发,意在收取全川。但是四川之残破几乎是全国最严重的,到处都是无人区,想要发展起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而向东则是广西,那里现在大半为永历朝廷的地盘,广西众将和土司据守当地。可若是就连李定国都败了,那么广西肯定也是守不住的。说到底,还是免不了要到陈文的地盘上去,而陈文终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心怀着何等抱负,对他们来说却始终处于迷雾之中。
在这个问题上,君臣二人再一次相顾无言,唯有静候时局变化再做处置。
李定国回到了府中,文安侯马吉翔已然等候多时。永历随李定国前往云南,由于十八先生之狱以及此前的背叛,深恨马吉翔和庞天寿二人,李定国便派了亲信靳统武去将其拘禁起来。庞天寿畏罪服毒自杀,马吉翔摇身一变,乞怜献媚于李定国的亲信部将靳统武以及亲信幕僚金维新、龚铭二人,大肆为晋王歌功颂德,终于得到李定国的信任,重新入阁办事。而对此,永历也是不敢发出任何反对的声音。
“晋王殿下御前奏对,下官在朝中多年,也从未有晋王殿下这般能够在御前与陛下说上那么久的,由此可见陛下对晋王殿下的信重啊。”
得到天子的信重,对于李定国来说很是心满意足,马吉翔看着李定国的神色,心中的底气更足,连忙说道:“天子信重,其实也是晋王殿下忠心耿耿的明证。也正是晋王殿下的耿耿忠心,下官看在眼里,更是深恨自己当初为孙逆威势所吓,未能杀身报国,实在是悔不当初啊。。”
说到此处,悔恨的泪水当即就从马吉翔的眼眶里涌了出来。李定国见此,也出言宽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前种种已经过去,无需再提,如今尽心尽力为天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