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若非是刘大被杭州站策反,陈文也不会知道徐磊谋杀其岳父一家的事情,更不会从当年的李荣和此事上联想到于奋起之死,从而下定决心除掉这个人渣乱世之中,人为求自保做下一些违心的事情,并非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但是徐磊此人,可以出卖,乃至亲手杀死任何人,而且从未有过半分犹豫,这样的人留着迟早是一个祸害。

    此时此刻,接到了任务,刘大连忙舒了口气,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强,至少江浙明军这边还愿意用,有用的人总比没用的强,因为那是生与死的区别!

    良久之后,火炮冷却完毕,延伸射击开始,炮弹所到之处,房屋坍塌、倾倒,砖瓦皆成齑粉,何况人乎?

    炮击了两轮过后,满城竖起了白旗,一个被砖瓦砸破了头的满洲牛录章京膝行到陈文马前,顾不得头上的伤口,死命的磕头求饶。

    “求大王饶命,吾等满蒙八旗愿誓死效忠大王,只求主子给这满城男女老少一条活路啊。”

    “效忠?不必了,本王麾下俱是汉家热血男儿,用不着尔等这些奴才。”(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 西子湖畔

    拆毁满城的工作在当日的鉴别结束后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起来,不愿意干的八旗军及他们的家属也不是没有,刘大直接将这些人扔给了那些被逼在旗下为奴,忍受非人虐待多年的百姓,并且诚意满满的邀请其他潜在的反对者观看了一场一个人是如何被其他人撕成碎片的大戏。有了这个动力,亲手拆城的工作也就得以提前展开。

    至于口粮,刘大和其他挑选出来的监工们纷纷表示,根本无需明军出哪怕一文钱。他怎么变戏法的,陈文倒也略知一二,无非就是男女分工,做工赚钱两不误的那一套,他也没什么兴趣去亲自看看钱塘门和涌金门的城门外,毗邻着西湖的那两条妓寨大街的盛况。

    “大王,城拆完了这些鞑子该如何处理?”

    “拆城只是恕圈占满城的罪,先把这个还完了再说别的。”

    杭州即下,陈文也同时收到了湖州等府县成功收复的消息,北上的前营在收复湖州府之后立刻就迎来了一波反正潮,湖州一府计一州六县尽数归降,江南的广德州也已经暴露在明军的兵锋之下,不过陈文对此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

    攻陷满城的当天,陈文便下达了命令,以东阳营向西,复余姚、临安、于潜、昌化四县,以神塘营的一部向东,收海宁县。而新城和富阳的守军在得到了明军收复杭州,他们的家眷尽数落入陈文之手的情报后,也毫不犹豫的向明军投降。

    这样一来,浙江的杭州、嘉兴和湖州以及苏南的松江府尽皆收入囊中。另外,经过了说客的努力,永嘉师也兵不血刃的收复了为守军放弃的徽州府。实现了短短十数日之间,占领区大幅度向北扩张了五个府的奇迹。

    这五个府的地盘,杭、嘉、湖和松江皆是税赋重地,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极其发达。徽州则是着名的徽商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商业传统。只是满清占据这些地区已经十来年了,海宁之屠、嘉兴之屠、徽州之屠、绩溪之屠,再加上这些年的盘剥、劫掠,人口下降,商业萎靡,手工业的规模也免不了要萎缩,想要恢复旧观却还是需要时间的。

    不过,陈文对此并不担忧,中国人的勤劳、聪慧是世界闻名的,就像在浙东那般,只要能够保持地方安定,严肃吏治,重现繁荣只是时间的问题。

    只不过,虽然于杭州守御,时间是站在陈文这一边的,但是于整体的大环境上却并非如此。

    “大王,这是我司在虏安亲王岳乐及虏巡抚萧启元的公事房里搜到的文件,这几份都是虏廷发给岳乐和萧启元的密旨。”

    清廷发给萧启元的密旨都比较早,时效性已过,更早的不提了,岳乐的大军已经彻底覆没,那些让萧启元提前做准备的旨意也就没有再看的必要了。

    不过,发给岳乐的距离现在却很近,虽然有些也已经被陈文的大军给变成了废纸,但也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

    “……已发密旨与平南、靖难及定南藩左翼总兵马雄、广东潮州总兵郝尚久,于局势不利之情况,可暂时屈身贼营,待铁骑南下,举义兵以平浙匪……”

    如今怎么看都是清廷在走下风,给这些墙头草留一条路也是极有必要的,只是问题在于,莫说是尚家,就算是耿继茂和郝尚久也没有把密旨告知陈文,这才是最可疑的。往好处想,是他们唯恐被陈文误会,或者是清廷的离间计;往坏处想,就是继续做墙头草,那边势力大跟那边。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反正陈文也没有真正相信过他们,如今还留着他们不过是重心在江南,于他们割据的所在暂且无法集中足够的力量而已。但另一份密旨,却是必须要加以关注,其内容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和硕简亲王济度已经在整顿八旗军及北方绿营,准备大举南下,要求岳乐等待援兵抵达后再行向江浙明军发起进攻。

    和硕简亲王济度,陈文记得好像是当初与多尔衮并列为摄政王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儿子,他们这一系两个亲王,郑亲王的爵位还是*****世袭罔替,于满清的爵位体系中极为尊贵。

    济度在顺治年间曾作为主帅领兵,似乎并没有岳乐的能力强,现在岳乐都还没有成长起来,济度自不待提。反倒是济度背后的济尔哈朗,却是满清硕果仅存的宿将……

    “切,一个济度而已,跑来送人头的。”

    陈文这么看,但他并不知道郑成功到底有没有这个准备,此间不过是五月十六,算算日子济度怎么也得七八月才有可能抵近长江,但他还是决定把这个消息派人送往镇江。只不过,镇江大捷的消息他已经收到,惊喜之余,担忧也愈加的深刻起来。

    担忧,不仅仅在于南京之战,更重要的是,这世上有些人不给别人捣乱就真的会把自己憋死!

    “命令,永嘉师原地修整两日,全军调头向西,前往南昌待命。告诉李瑞鑫,我只能给他一天时间来和家人团聚。”

    这条命令,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但陈文也没有办法,如今的形势,暂且还不是欢庆胜利、尽情享受战争福利的时候。

    “命令,陈国宝即刻率浦江营西进,控制徽州府。”

    “命令,丹阳师进军池州、芜湖之计划正式取消,已经进驻徽州的部队留下一个局,其他部队以最快速度返回鄱阳湖西北地区。”

    郑成功杀入长江,湖广清军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大军向西迈进,摆明了车马就是要牵制江浙明军。

    这是应有之义,但不知道是不是孙可望也得到了消息,如今秦藩系统的西南明军与江浙明军在赣西的摩擦愈加白热化,陈文在收复杭州前更是接到了吴登科发来的加急文书,两军的巡逻队在袁州府萍乡县境内属于江浙明军的插岭关外爆发了一场百人规模的小冲突。虽然江浙明军的部队成功驱逐了西南明军,但是两支规模最大的明军集团的兵戎相见,使得陈文不得不尽快返回江西坐镇,以策万全。

    不过,刚刚收复杭州,总要坐镇些时日才能确保人心稳定,所以陈文先行向江西调动部队,而后他便可以轻装赶往南昌。

    军队布防有各营各官负责,杭州的民政也自有随军而来的文官暂理,既然决定坐镇几日,陈文便干脆抽出时间游览了一番西湖,权当是作秀。

    西湖美景,天下闻名,事实上中国有很多个湖泊都叫做西湖,有着天下西湖三十有六的说法。这些西湖多是风景如画的所在,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提到西湖,第一个联想到的肯定是杭州的西湖。

    想当年,陈文曾去过西湖,那时已经观光已经免费,但参观、食宿以及其他花销却还是贵得吓人。更要命的是,西湖是美,但怎么看怎么觉得人比水还多,走到哪都是这副模样,当时他也是无语了。

    不过,西湖美景确实名不虚传,自是记忆犹新。现如今,游西湖的人远没有后世那般,再加上杭州战事刚刚告一段落,西湖畔就更是没有多少游客,几乎变成了被陈文包场的样子。

    “如果派人把西湖封锁起来,真的来一把包场,那想必是有些妙处的。嗯,古时候那些皇帝没准就有人这么干过。”

    羡慕嫉妒于封建阶级社会的穷奢极欲,陈文带着卫队跃马而出清波门。然而,未及湖畔,遥遥望去,湖畔极负盛名,当年顾守礼曾多次提及的桃树、柳树就剩下一些树桩子了。草地上多有裸露在外的地面和干马粪,就像是一张麻子脸似的。待到了近处,湖面上飘着的尽是些断枝败叶,更有不少泡的浮浮囊囊的马粪蛋子,一股令人作呕的热臭味扑面而来。

    “怎么感觉老子到了个假的西湖呢。”

    眼前的这一幕让陈文登时便兴致缺缺,与其看这等臭水塘子,还不如回金华看看那些工坊里排出来的污水呢,起码那还能算是工业化的副产品,让人感受到希望,而这除了让人恶心好像也没别的用处了。

    “大王有所不知,原本这湖岸边上,绿草茵茵,柳条随风轻摆,桃花灼灼,空气中也俱是桃花盛开的芬芳。湖面上碧波荡漾,更是美不胜收。可惜此处毗邻满城,那些鞑子干脆就在把西湖当成了放马场,就连那些桃柳也被砍伐殆尽,着实暴殄天物。”

    向导是个会骑马的本地读书人,看着眼前这般,对驻防八旗的控诉便滔滔不绝了起来。

    根据杭州站的情报显示,驻防八旗规模最小时,也就是金砺还作为平南将军的那时候,四千汉军八旗,也有上万匹战马、驮马。到了岳乐南下,上万的八旗军,马匹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其结果就是这些害虫的无节制放牧更进一步的导致了西湖美景的凋敝和水源的污染。

    “记得提醒我,回去告诉刘大那厮,拆完了满城,让那些鞑子过来把西湖清理干净了!”

    好心情荡然全无,不过行程没有取消。西湖周长三十里,陈文不可能每处都逛个遍,此番作秀,也就是找几处景点逛逛,再宣传一下,让杭州的老百姓知道他在杭州,仅此而已。所以才找了个本地的读书人,外带着幕僚随行,他们的任务就是跟在后面做好记录,然后给浙江邸报的杭州光复第一刊投稿子。

    景点嘛,陈文根本不用想,随口就决定下来雷峰塔、岳王庙和于谦墓,都是此间极有名的所在。只不过,这三处名胜,雷峰塔在湖南岸,岳王庙在湖北岸,于谦墓则在湖西岸。最要命的还是他的出发点,杭州城在湖东岸……

    湖岸边是不能待了,受不了那股子浙江初夏的热浪下马粪泡水的气味。陈文一行在向导的指引下,直奔着雷峰塔而去,那便是第一站。

    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当时的吴越国王因王妃得子而修建了这座宝塔,名为黄妃塔,后世因其建在雷峰之上,才有了雷峰塔的名称。

    陈文对此最初的印象,是法海那个和尚用这座建筑物镇压了白娘子,后来某个文章被广泛运用于小、初、高课本的作家还写了篇庆祝雷峰塔倒的文章,只是陈文也记不得那位先生其初衷到底是嫌法海多管闲事,还是借古讽今。

    不过相比这些,陈文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山川载不动太多……”,不对,应该是“千年等一回”的响起,不老女神的倩影立刻就能够浮现在脑海之中,就像是被催眠了一样。

    来到雷峰塔,陈文看到的并不是雷峰夕照的美景,反倒是孤零零的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上面的木制结构的建筑物和装饰物一点儿也无。

    雷峰塔的破坏倒是与我大清没什么关系,乃是嘉靖倭乱时被围攻杭州的倭寇焚烧。这让陈文感到很是不痛快,如今的西湖,被这两个对华夏进行了大规模热破坏和屠杀的蛮夷破坏到了如今的这幅田地,也是够了。

    史上,雷峰塔的重建,却是要到二十一世纪。陈文不想等,也等不起,遂萌生了重建雷峰塔的念头。只是这笔钱,他是不打算出的,号召一下社会贤达来共襄盛举也就够了,有钱还是要用在养兵打仗之类的当务之急上面才是。

    转了一圈,陈文离开了雷峰塔,往于谦墓而去。先是向南,而后一路向西,只是跑到了半路,陈文却突然勒马,停了下来,向着远处的茂密山林望去。

    “大王,那便是南屏山,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说的就是此间。”

    “南屏山。”

    陈文沉默了片刻,继而调转马头说道:“回城。”

    “大王,不去拜谒于少保了吗?”

    “今天先不去了,改天祭品准备丰厚了再去,要不太丢脸。”

    陈文的跳跃性思维,他们早已习惯了,唯有那个向导还不适应,但也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回到行辕,陈文挥退了左右,将罗永忠和陈富贵唤了过来:“本王有个任务,需要你二人带本部兵马去跑一趟……”(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亡羊补牢

    接到了清理西湖的任务,拆城开始赶工。刘大和那些来自于提标营的监工们用皮鞭督促着他们当初的主子加班加点的工作,恢复杭州的市容环境,可谓是下了极大的心力。不过有事干,他们就很满足,毕竟那些没事情干的,十有**是要进苦力营当苦力,修建杭嘉湖的军事设施的,而他们则在这里美滋滋的,有事苦力干,没事干苦力,这就是差别。

    在杭州待了三天,陈文便启程赶往南昌,此前的飞鸽传书是快,但却并不能让事态停滞下来。

    然而,现在的局势还远没有稳定下来,陈文不知道郑成功会不会兵败南京,但他却知道,济度大举南下之前,他是不可能一举下灭掉雄踞云、贵、湘及广西、四川部分地区的秦藩系统的西南明军。可若是孙可望在济度南下后发难,或者是兵力被大量牵制于西南,两线受敌,甚至还很可能遭到广东、福建等地的多线进攻,那就真是危如累卵了。

    现在,孙可望在试探他,同时也是不想让他扩张得太过顺利。这些,只有陈文返回到南昌,才会有一个破解的可能。

    陈文踏上了赶往南昌的路途之时,兵部尚书张煌言率领的那支明军还在招降纳叛的旅程之中。

    从五月十二郑成功大军抵近南京城下,张煌言便开始了收复长江上游的旅程。之所以说是旅程,而非征程,乃是因为张煌言这一路上实在顺利得有些不像话。

    张煌言檄文开路,一路只是行军,所到之处地方官吏清军无不反正,甚至往往是这支孤弱之兵尚未抵近,就早有使者前往军前联络反正事宜。相较之下,还要在瓜州、镇江苦战的郑成功和绞尽脑汁计算杭州清军的陈文,可谓是天差地别一般。

    不可否认,如今的张煌言借了郑成功和陈文的势头,但是也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地方的士绅在此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否则长江上游的各路清军怎么会那么轻易的就选择反正。

    除此之外,张煌言治军亦是十分严格。刚刚抵达太平府的芜湖县,有一兵买面值四分银却止与十文,张煌言立斩之。军纪严明,自然更受地方士绅百姓们拥戴,大军行进自是更为无往不利。

    在如许多的努力之下,张煌言顺势收复了太平府、池州府和宁国府等地,已经与江浙明军形成了实际上的接壤,甚至染指到了长江北岸的一些州县。此时此刻,张煌言本人也已经进入到了宁国府的府城所在。

    骑在马上踏入城门,在地方官的引导下行进,路旁俱是本地的百姓夹道欢迎,为的就是能够重睹汉官威仪。甚至若非衙役们竭力的维持秩序,只怕早就冲上来凑近上来了。

    “民心可用啊。”

    这句话,短短十来天,张煌言已经说了不知多少次,但每次看到这一幕幕他却都还是忍不住要付之于口。

    “大司马所言甚是,末将亦是深以为意。只是……”

    由于张名振的提前去世,总制陈六御在那时还没有抵达崇明,尤其是当时郑成功还在全身心的筹备南京之战,对于借机吞并张名振所部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如今张煌言的这支军队,兵力和战力上远比史上的南京之战时期要更为雄厚,包括罗蕴章、马龙等张名振的部将俱在军中。

    类似的对话已经出现过多次,张煌言深知罗蕴章的担忧之处到底是什么,这几天他也仔细想过,也确实是时候解除这些担忧了。

    “欣慰会稽藩阵斩岳乐,收复杭州等地,本官准备去杭州一趟,亲自拜见,以解除双方之间的误会。”

    这个误会,不只是他跟着郑成功抢在陈文前进攻南京,更重要的还是关于鲁监国的问题。

    鲁监国朝初立,张煌言就是以举人的身份进入朝堂为官,后来相应吴胜兆反正,事有不成,也曾在四明山区结寨,与大兰山的王翊、王江关系都是不错。而陈文虽是王翊的部将出身,也接受过鲁监国的爵位和官职,但是一场曹从龙之乱,双方矛盾爆发,其结果就是鲁监国自去监国号。

    如今大家都是奉桂藩的永天子为主,但是旧主的安危始终在张煌言的心上。事涉至尊位,必将是鲜血为墨,东南两大强藩,郑成功出自唐藩,而陈文亦是与鲁藩不睦,不谈永如今的处境,只怕稍有变乱,这两个家伙都会设法将鲁藩这个隐患清除掉,他们才能安枕。

    “大司马,延平藩那边?”

    张煌言统领的现在的这支鲁王系统明军,吃的粮饷皆是由福建明军提供的,引起误会,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本官会提前向延平藩写信解释的。”

    军队一路前行,很快就抵近到府衙,知府见状连忙凑到张煌言的马前,拱手便是一礼。

    “有请大司马入府衙升帐。”

    “有劳了。”张煌言拱手回礼,却转而说道:“升帐不急,还是先去文庙吧。”

    “大司马所言甚是,下官考虑不周,还请大司马恕罪。”

    “府尊无需如此,阁下主动反正,是有大功的。”

    对于这些反正官员和清军,张煌言秉承着留用的态度,军务的整理和官员的升迁、调换和降职,都可以等局势安定下来再说,一切暂时还是以平稳为上。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文庙,这里是供奉孔子及儒家先贤的所在,张煌言一行入文庙,隆重拜谒,而后坐明伦堂。当此时,宁国府的博士、诸生皆儒冠洁服,竟有数百人之多。

    明伦堂上,讲古说理,论夷夏之防,这都是少不了的,张煌言更是拿出了浙江邸报上吕留良的文章讲解清廷蒙蔽读书人的手段和阴谋,引起了儒生们不住的拊掌而赞,更有不少儒生打定了主意要投笔从戎,到张煌言的军前赞画军务。

    出了文庙,张煌言在府衙升帐议事,军务没什么好谈的,无非是安抚那些反正官员和武将,让他们带好各自的手下,日后收复了南京才好论功行赏云云。而到了晚上,张煌言则要宴请本地的士绅,他们在宁国府反正之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日后统治此间亦是少不了他们的助力,自当要好生安抚。

    如今南明的形势在陈文的努力下已经是一片大好,他们赶上了这股东风,也是竭尽全力的想要尽快将清军驱逐出江南。眼下的长江以南,除去湖广北部的钉子户以及福建和广东的史遗留问题外,满清的控制区已经被局限于南京、广德府、苏州府和常州府这极小的区域,江浙和福建这两系三支明军对他们已经形成了实际上的包围,几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南京光复的那一天。

    “张司马,据学生所知,会稽藩如今已经攻陷了杭州……”

    “不是据说,是确实已经攻陷了杭州,萧启元那贼在巡抚衙门自杀,现在会稽藩的东阳营已经控制了黄花关。”

    话不是张煌言回答的,他对此也同样是一无所知。说话的那个缙绅是从杭州逃出来的,不是因兵祸,只是因为陈文在浙东和江西丈量田亩,还对一些士绅进行了处罚,风闻此事,他自不敢多待,连夜逃到宁国的岳丈家中避祸,正好赶上了宁国府反正,张煌言入城。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所谓黄花关,是有名的吴越古道,扼守宁国府和杭州府的交界之处,这里被江浙明军据有,那么宁国府也就将暴露在陈文的兵锋之下。

    “都是朝廷的王师,不至兵戎相见吧。”

    一个士绅怯生生的说道,立刻就遭到了那个逃亡而来的士绅的讥讽:“什么王师,陈贼在浙江擅改祖制的事情做得多了,那厮就是个乱臣贼子,迟早会造反的。”

    “这位先生,还请慎言!”

    话一出口,登时便是一片惊唿,但却立刻被张煌言所喝止。他本就是读书人,当初没有处理实务经验时,这等揣测还会将信将疑,但是在朝中和军中多年,自是能看出这里面的门道,与其说是他们愤慨于陈文变更祖制,不如说是陈文损害了他们的权益,所以就要尽可能的抹黑。这是惯用的伎俩,张煌言也见得太多。别人不提,鲁监国的那些旧臣对陈文的诽谤就多得能把台湾海峡填平了,眼下也就见怪不怪了。

    “延平藩大举北上,事前也曾与会稽藩商议,得到了会稽藩的赞同。从而才有了会稽藩派遣麾下大将长安伯马信领南塘营那等老营头攻略松江府,自领大军与岳乐决战,以牵制鞑子援兵。若说会稽藩心存私念,于钱塘江畔坐观岳乐大军北返,杭州岂不是唾手可得,届时北上坐收渔人之利,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张谎言分析入理,那些士绅虽说是蛮横惯了,但却也不敢顶撞张煌言这等未来的依靠。刚刚侃侃而谈者无不呐呐不言,其他人也不是打圆场,就是岔开话题,只是张煌言的态度代表了很多事情,其中的一些也着实让他们感到了不安。

    这些无不在张煌言的眼中,此番的目的是安抚,他既要缓和民间的情绪,防止其上升到不同系统明军的对立上,更要拉拢住人心,后面的事情,尤其是未来的北伐才好有个稳定的后方和粮饷来援。

    “本官思虑过了,过些时日,待局势稳定了,本官当亲往杭州拜见会稽藩,总要向会稽藩说明,士绅大多还是心向朝廷和王师的,如诸君这般就是例子,至于那一小撮数典忘祖的败类自当严惩,但却不可为一叶而障目。”

    “张司马说的好,正当如此。”

    “张司马真乃吾辈楷模,天下有张司马这等贤能,大明中兴有望啊。”

    “正是如此,当为张司马浮一大白。”

    “……”

    陈文让他们不满的无非是清丈田亩等事,张煌言若是能说服陈文,郑成功那里也不可能再如此了。士绅的利益得以保全,这才是关键的问题,既然张煌言答应了,赞美还是少不了的,也绝没有必要吝惜的。

    饮宴过后,士绅们纷纷告辞,不过激动还是免不了的,比如回去写封书信与熟识,讲述一些他们力劝张煌言出头去设法说服陈文的故事,比如把这段丰功伟绩写在私人笔记之中,都是应有之义。

    形势一片大好,张煌言也很是高兴,只是南京光复的消息始终没有传来,倒是一大隐忧。于宁国府待了数日,每日皆是安抚,总算是稳定住了民心。

    这期间张煌言也曾派人往广德府去劝降,那边的满清文武显然还在犹豫不决当中。降与不降,向谁投降,这都是问题,如今江浙明军占据苦岭关,张煌言所部则驻扎于宁国府,据说郑成功还在围攻北面的南京,实在难以选择,尤其是陈文这边还表现出了匪夷所思的克制的情况下。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永九年的五月二十四,这是对江南战局而言至关重要的一天,郑成功在观音山遭逢惨败后撤出长江,消息很快就传播了开来,接到消息的自然也少不了徽州总兵张应祥。

    “大帅,海寇败了,浙匪好像也没有北上的打算,马总督那边还说郑亲王快到了,这时候咱们还是得尽快决断啊。”

    “本帅知道!”

    被王孚忽悠得放弃了徽州信地,他原本是打算全军援救南京,结果王孚来回来去的在他和楼继业之间串线,实在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他竟然没有能赶上大败郑成功的这场辉煌大胜。

    这是遗憾,更是隐患。他放弃了信地,定然是要被治罪的,原本是想要既避开陈文的兵锋,又能回去打福建明军混功劳,谁知道来晚了,无功可立,弄不好就是死路一条了。

    不想被治罪就只有投降明军一途,可是现在,济尔哈朗已经上路了,那可是满清入关前就已经成名的亲贵大王,老一代八旗军中仅存的名将,谁知道接下来江浙明军抗不扛得住这一雷霆一击啊。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陷入死局之中的张应祥登时便急得如油锅上的蚂蚁一般,直到了良久之后,他才勐然间想到,好像这江南大地上,还有一个第三方势力存在,尤其是还是文官领兵,倒是个立功的好去处。(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章 炸营

    数日后,张煌言收到了郑成功兵败南京的消息。这个消息突如其来,登时就震惊得他半晌没说出话来。江南江宁左翼四旗和城里的汉军旗几乎全灭,绿营兵更是不在话下,这仗怎么可能会输,又怎么输的,哪怕是绞尽了脑汁他也没能琢磨明白。

    然而,张煌言很清楚,他能够如此顺利的收复这么大片的土地,依仗的不过是郑成功这只大老虎,有了这张虎皮加持,地方官吏和清军会害怕,地方士绅则会拥护,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现在,郑成功大军撤出长江,他手中战辅兵不过两千余人,虽然没有家属拖累,但是周遭上万的绿营战兵,每个府的绿营都是他总兵力的几倍,更何况为了确保占领区稳定,他更是将这千余战兵分散到了这三个府,兵力差距实在悬殊,只要会做加减法就能看出来问题所在。

    “胜败兵家常事,不异也。今日所恃者民心尔,况上游诸郡邑俱为我守,若能益百艘来助,天下事尚可图也。傥遽舍之而去,其如百万生灵何?”

    封好了书信,张煌言郑重其事的交给面前的这个和尚:“大师,有劳了。”

    “贫僧这就出发,定将书信送到。”

    这个法号松隐的和尚是张煌言挑选出来的信使,其人此行的目的就是将书信交给郑成功,设法让郑成功派出援军,以稳固南京上游的占领区。

    使者启程,罗蕴章抬起头,对张煌言说道:“大司马,延平藩那边若是来不了,或者是松隐师傅找不到,还是派人联络一下会稽郡王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