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杀王(一)

    永九年五月初三,苏松义军首领钱应魁在淀山湖打出了响应延平郡王朱成功的旗号,集结了能够联络到的各部义军向松江府城进发。

    一时间,松江府风声鹤唳,原本已经确定了将作为第二梯队驰援江宁的苏松总兵标营所部眼见着义军集结,总是愁着钱应魁与他在苏松的江、湖水系里捉迷藏的梁化凤立刻从苏州嘉定县率领大军南下应战。

    两军交战于松江府城以北,义军兵力虽雄,但终究不是梁化凤亲自练出来的绿营精兵的对手。

    结局似乎已然注定,但是正当梁化凤开始诧异于义军的坚韧之时,阵后的一支“义军”开始披甲,那一片闪亮的铁甲几乎闪瞎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而那面绘着插翅勐虎作势欲扑的大旗开始在战场上飘扬,原本还占据着绝对上风的清军立刻就打得连还手之力也无,没能坚持多久就被明军击溃。

    是役,明军斩首三百一十二,俘获一千二百四十七。苏松总兵梁化凤负伤潜逃,担任后卫的苏松镇标游击李必投降,苏松镇标被彻底打折了嵴梁,就连松江府也只得开城向明军投降。

    马信的战术与陈文当初进军金华时如出一辙,地方士绅满心迎候福建王师的今天,梁化凤基本上也变成了聋子和瞎子。手里只有一个战兵营,但马信还是带着人数众多的苏松义军以及那些闻讯而来的百姓开始了对松江府的全面收复。而对于清军而言,苏松地区,原本的提标已然赶往江宁,镇标被击破的今天,地方绿营更是不足持,抚标只得摆出了死守苏州的这座百万人口的巨城的架势,对于松江府也就有心无力了。

    松江战事的同时,嘉兴府城也被后营攻陷。事实上,嘉兴府的士绅早就开始了对本地绿营和官府的劝降工作,为的就是等郑成功南下时能够以着最快的速度摆脱被江浙明军占领的风险。结果功夫做到了,反正也成了人心所向,郑成功却还在前往南京的路上磨磨蹭蹭的时候,陈文的大军却率先赶到了。

    广信、南昌、赣州那样的坚城都不在话下,守军自然也不敢造次,双方谈妥了文官武将按照主动反正归类,家产秋毫不犯,降清的罪名一笔勾销,接受文官训练班和讲武学堂再教育后继续为官,这座府城就彻底宣告易手。

    接下来,嘉兴府下属各县在得到了南塘营一战击溃了苏松镇标的消息后,也立刻改换了门庭。至于那些士绅,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大抵连哭的地方都没有了。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本地士绅的反应速度,这些士绅在发现已经被陈文率先摘了桃子,立刻就把拥护延平郡王的大旗抛诸脑后,会稽郡王千岁的口号喊得山响,调门高得就连潜伏本地的军情司密探都看傻眼了。至于背后说什么,却已经不重要了。

    江南和浙江的杭嘉湖,对于已经收复了浙东、江西、南赣等地的江浙明军而言,本就是熟透了的果子,只要伸手就可以轻松摘取。更何况,这些地区的士绅响应李之椿的号召,迎候郑成功大军,对这些地区的文官武将早就做过了太多的工作。虽然最后的结果没有能够如士绅所愿,但是反正是文武官员的人心所向,恢复汉家衣冠更是此间生民的民心所指,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松江、嘉兴即下,陈文也完成了与金华师的汇合。杭州湾海战,“坚船利炮”的明军水师一路碾压,若非杨开唯恐深入后大海船搁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负伤的王只怕是连活着逃回杭州的可能也无。

    战后,钱塘江的航道和杭州湾的制海权易手,但金华师并没有从靠近杭州的水道强渡,反倒是从杭州以东甚远的一处预选好的登陆点进行登陆。紧接着,随着陈文的抵达,包括一个师又一个营的明军开始向西行进,目标自然是杭州府城。

    江浙明军如今拥有金华、永嘉、丹阳、豫章、庐陵等五个师以及南塘、前、后、玉山、瑞安、浦江、丽水、淳安、飞熊、飞狐等八个战兵营和两个骑乘步兵营。再加上浙江、江西、南赣两省三地的二十五个府,一个百多个县的地方驻军,以及浙江内河水师、浙江沿海巡航水师和江西鄱阳湖水师的话,十万铁甲已经不是号称了。

    但是面对的对手增加,防御面增大,在一个方向能够集中起来的兵员实际上也并非很多。不过这一次,金华、永嘉两个师以及南塘、前、后、浦江四个战兵营,总计三万四千余战兵参与收复杭嘉湖的作战,兵力上已经超过了满清的驻军。

    用陈文的话说,长那么大,从来没有打过以众凌寡的仗,这次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

    全局计划进行的同时,陈文这一路西进,李瑞鑫的那一路则北上,双方计划于杭州回师,对其进行围城。

    如果让明军在杭州城下会师,那么处于数量劣势的清军势必将会被围困于城内。而江浙明军的攻坚能力,也是出了名的,杭州虽是坚城,但却并非就一定能守住。这个道理岳乐很清楚,不光是他很清楚,他带来的这几个蒙古固山额真以及负责指挥汉军八旗的刘良佐也很清楚。所以必须在明军围城之前有所行动,否则就一切都晚了。

    “江宁那边的告急,尔等可都看过了?”

    “回王爷的话,奴才们看过了,说是瓜州失守,管效忠那个奴才也被打了个惨败。可怜皇上的那些奴才啊,怎么就让这条汉狗指挥上阵。那厮平日里到也有些勇力,今番必有情弊,奴才以为当弹劾其人!”

    江南江宁左翼四旗里是有蒙古牛录的,为首的蒙古正白旗固山额真赫舍里*伊拜首先对管效忠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这个赫舍里氏并非是蒙古人,而是满洲人,他自身也是满洲正蓝旗的旗人,只是领了蒙古正白旗的固山额真而已。以满洲籍武将领蒙古八旗和牛录,也是满清役使和防范蒙古八旗的一种手段。

    他是老牌满洲将领,顺治元年就已经是蒙古正蓝旗的固山额真,出征前更是还有着议政大臣的身份,乃是作为岳乐的副手存在的,说话自是全无顾忌。

    伊拜侃侃而谈,坐在一旁的刘良佐尴尬的听着这一句句的汉狗,但也没有什么办法。管效忠可是从关外就已经降清的老牌汉奸,而他不过是个清军南下时才降清。原本靠着偷袭击杀了黄得功,也算是有功于大清,可是江阴围城,仗打的实在丢人,满清的权贵们也就不太待见他了。而这一次,也不过是像此前随谭泰南下江西那般,带着一支部队作为协助而已,即便是被指着鼻子骂也不敢说个不字,更何况现在还仅仅是被唾沫星子溅到而已。

    刘良佐不说话,满蒙的八旗将领却光顾着骂管效忠了,岳乐越听就越是来气,直到最后更是一巴掌就拍在了桌子上。

    “本王叫尔等过来,不是听你们说该怎么弹劾管效忠那个奴才的。现在江宁危在旦夕,浙匪也出兵了。该怎么办,本王现在就想听听你们的说法!”

    “奴才该死。”

    废话死过了一回,也就可以进入到正题当中。伊拜是岳乐的副手,自然是当仁不让。

    “王爷,奴才以为,这江宁已经没兵了,咱们还是尽快赶回去援救。这杭州,浙匪愿意要给他。咱们先赶走了海寇,等简亲王的援兵到了,再回来平了浙匪也不迟。”

    江南和杭嘉湖的清军,如今是两线受敌,北面是郑成功从长江而入,南面则是陈文要渡过钱塘江,南北夹击,还在这片水网纵横的所在,实在太过于不利清军的骑兵机动。

    王已经回来了,身负重伤,水师也已经再无力与明军争夺钱塘江的航道。现在陈文的大军正在从两个方向包围过来,北上经湖州而重回江宁的路尚未断绝,及时北返还有机会返回江北,要不被困在江南,天知道济度能不能渡江打垮郑成功来为他们解围。

    伊拜的提议得到了在座的绝大多数八旗将领的拥护,但是有些人对此却并不满意。比如汉军旗人浙江巡抚萧启元,比如杭州驻防八旗的那个蒙古固山额真以及满洲和汉军的梅勒章京,他们对于这个提议是不可能支持的。

    “放弃杭州?这个府每年给朝廷提供多少税赋你们知道吗?没了这笔进项,反倒落进陈文的手里,他就又能多养出几万的大军,到时候还怎么剿匪?”

    “那就把杭州屠了,咱们大清得不到,也不留给那些汉狗。”

    “我呸!”

    屠城没有激起萧启元和汉军旗的梅勒章京的愤怒,反倒是那个当初和吴汝一起作为达素的副手的那个蒙古固山额真率先拍桌子骂起了娘。

    “你们的婆娘、孩子都不在杭州,我们这帮杭州驻防八旗的可都在这。你说屠了,是不是也把我们都屠了。伊拜,可见是没有你们正蓝旗的人你不心疼了,但这满城里的奴才都是皇上的,你还想要替主子做决定了?”

    跑是没戏,驻防八旗的家眷都在,这些年在杭州搜刮的民脂民膏也都在,陈文的大军越来越近,难道带着家眷一起跑,那要是能全身而退也就新鲜了。

    事实上。早在达素兵败,杭州驻防八旗的旗人就已经萌发过把家眷和财货送回北京的打算。可是随着岳乐南下,以及济度的援军组建,觉着杭州还能守下去的他们也就把这事情抛诸脑后了。毕竟岳乐和济度都是亲贵大王,达素不过是个普通武将,也是没办法比的不是。

    这样一来,迁延至今,反倒是成了舍不得的累赘。但现在不比在关外,婆娘没了再抢、孩子没了再生、财货没了再劫,八旗内部互相联姻,早已盘根错节。况且谁又愿意连仗都见就丢下自家婆娘、孩子和家产逃窜呢。

    “你们这群懦夫,上万八旗军,就在浙匪面前连一战的勇气也没有吗?”

    “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是江宁一旦丢了,咱们就要被浙匪和海寇两面夹击了!”

    军事会议,登时就变成了八旗将领的内斗大会,杭州驻防八旗的坚守派与援军的转进派开始了从辩论到对骂再到互揭对方以及对方所在旗和牛录的老底子。只是还没有发展到武斗的程度,就被实在看不下去的岳乐制止了下来。争论总是要有个结果的。奈何满洲人丁稀少,蒙古和汉军八旗也都是顺治的奴才,岳乐一时间也无法决定下来。不过援军兵力更为雄厚,怎么看都是占了上风。

    会议进行了一个下午也没有得出一个结果,晚饭时众将都是别了一肚子火,唯有萧启元这个本地的守臣还该吃吃,该喝喝。说好听的就是镇定自若,说不好听了就是破罐子破摔,反正也没人关心他这个手里没有多少兵,就连管辖的范围也都等同于杭嘉湖兵备道的过气巡抚。

    事情照这么下去,转进估计明天也就能定下来,可是接下来的发展却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等到傍晚,满城里的满、蒙八旗的老太太、小媳妇,尤其是那些旗人姑奶奶们纷纷从各家各户里走出来,大哭小叫着去找伊拜理论是不是要把她们丢给明军,就连伊拜都无话可说了,因为里面有一个旗人姑奶奶恰巧是他小儿媳妇的姑姑的表婶,而这位亲戚的一个堂姐如今正在宫中,据说在皇太后那里很说得上话。

    这么远的亲戚关系他怎么可能记得住啊,可是亲戚就是亲戚,被一个长辈指着鼻子问,饶是他年岁不小了也实在没脸把在会上的那套牺牲这些妇孺为皇上多保全些奴才的理论拿出来。

    汉人讲究三从四德,所以这场“女性运动”并没有汉军旗的女性参与,但是其中有太多的旗人姑奶奶,这可是八旗子弟最畏惧的一群存在。

    因为按照满人的风俗,男人是“甩手掌柜的”,“油瓶子倒了都不去扶”。家里外面的事情全靠这些“姑爸”们操持,她们在家中地位很高。“未出门子大三辈儿”,即便出了门子,成了“过气的姑奶奶”,回到娘家也能把嫂子指使的跟三孙子一样,老舍的《正红旗下》就有一些这样的描述。更何况还有选秀女入宫,一跃成为主子这条成为人生赢家的捷径存在,更使得她们在家中的地位不似汉家女的那般。

    最后,满洲风俗外加八旗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成功战胜了以伊拜为首的“右倾逃跑主义”分子。当晚的会议,转进派“迫于舆论压力”转而闭口不言,完全变成了坚守派的舞台。只是这坚守,也是要分的,是死守城池,还是分兵别寨以为犄角,亦或是趁着明军还没汇合先打掉一路,总得有个说法才能坚守下去。

    “死守城池是绝对不行的,浙匪的炮连广信府的棱堡和赣州的坚城都能轰塌了,杭州的城墙怕是也挨不住几下。”

    棱堡的防御力逆天,随着清军几度顿兵安华镇棱堡城下,陈文在击破了四省会剿后面对广信府的棱堡也只得暂时撤军的旧事,早已为世人之共识。而赣州的坚城,也是金声恒和李成栋的失败铸就而成的。可是这些在江浙明军面前,却都像是纸煳的一般,坚守杭州的信心自然也就要小上很多。

    “那分兵别寨也没用,先用炮轰烂了寨子,然后再攻城,换汤不换药啊。”

    既然如此,剩下的就这有出城野战一途了。

    “正该如此,咱们八旗军骑射无双,守城不是咱们在行的,现在就应该尽快出击,打掉浙匪一路,剩下的就好办了。”

    两路明军,打哪一路看上去是个问题,但事实上却并非是什么难题,答案不言而喻。(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杀王(二)

    杭州满城里自岳乐以下的旗人们紧锣密鼓的筹划、准备着,虽说是隔着城墙,但里面的大致情况却无不在徐信、徐磊叔侄的眼中。

    “自从那位殿下起兵,世人都说萧巡抚是无能的庸才。现在看来,果然没那没那么简单。”

    徐信的感慨立刻得到了徐磊的回应,他们现在的地位很尴尬,一方面是提标营和抚标营的败将,另一方面却是满清不得不依仗的绿营将领。身处如此境地,自然是倍加小心,一些平日里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开始看在眼里,才发现原来他们一直都活得那么煳涂。

    “他是守臣,按道理是要与浙江共存亡的。蔡士英和宜永贵都没有跑,他自然也不可能跑的,跑回去也是没命,总要搏上一回才行。”

    杭州是守是弃,已经注定了,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更显尴尬了起来。

    “二叔,守城他们是没戏的,那位殿下现在最不怕的就是攻城。可是野战,蒙古八旗几千的骑兵,满洲和汉军的八旗数量虽然都不多,但是野战也是够了的,应该不会再让咱们参战了吧。”

    “按理来说应该是不会了,那个达素不是就把战败的黑锅都甩到了田帅他们的头上了吗。什么要不是绿营兵没一会儿就崩溃了,他们肯定能击破那位殿下亲率的那支明军。纯粹是放屁,那位殿下是好惹的?四五千人打你六千八旗都没有伤亡多少,还有脸把责任都怪到咱们身上。别人不提,要不是田帅带着咱们,当初鲁王起兵,杭州早就丢了,还能他们的今天?”

    “二叔,小声点儿,小心隔墙有耳。”

    “没事,你婶子正在外面看着呢。”

    话虽如此,但是徐信的音量却还是降了几度。

    “达素那个用人时朝前,不用人时朝后的混蛋这回就看鳌拜保不保他了。但是安亲王大抵也不会再让咱们一同上阵了,怕咱们拖了他们八旗军的后腿。”

    达素上了囚车,这是徐信亲眼所见。事实上,当初金砺和刘之源先后被满清下狱诛杀,就有人认为这平南将军的职务不吉利,如此烫手的山芋自然也没人敢接,只有达素不信这个邪。现在看来,这事情特么的竟然是真的。

    此言一出,徐信的冷笑登时就传染给了徐磊,叔侄二人笑过了,却也没什么办法。去岁的那一战,提标和抚标被彻底打断了嵴梁骨。自田雄以下大部分军官被明军杀死,剩下的残兵败将逃回来,补充了本地强拉的丁壮,倒也是叫提标和抚标,但那份战斗力估计就连城守营都未必比得了,无非是人多一些而已。

    这一回,八旗军出兵,肯定是独自行动,他们就算想要立功也没了机会。况且,立了功又能如何,现在天下谁属,真的是很难再看清楚了,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一般。

    “现在江南的局势是那位殿下一手打拼出来的,海寇却跑来摘桃子,二人之间必有龌龊。前些日子的邸报,说是范经略转进湖广北部,现在湖广南部在西贼的手里,那位殿下和西贼据说也尿不到一壶里面。看上去是明军大反攻,但是等他们自己打起来了,没准还真得让简亲王拾了便宜。”

    “谁知道,现在咱们还是得先看看眼前的吧,要是杭州都没了,咱们叔侄也就没机会再看别人笑话了。”

    ………………

    第二天,由岳乐率领的八旗军全军出动,共计四千满洲八旗、七千蒙古八旗以及两千汉军八旗。南下援军全员出动,还饶了一千杭州驻防八旗的蒙古兵,总计一万三千大军。

    当然,这只是战兵,辅兵则还是由杭州本地提供,反正这座城市在明末清初也是百万级人口的巨城,最不差的就人了。而城池的守御,则交给了绿营和留守的那一千多不到两千的八旗兵,他们大多编制已经不全,满清朝廷暂时要没有余力补充,暂且只能充当绿营的督战队。

    出了城,大军一路向东,直奔探马所指的金华师登陆的方向行进。明军分兵两路,既然选择了在明军合围前利用内线作战先行歼灭一路,那么与东线的明军决战就成了唯一的答案。因为新城和富阳那里还有棱堡和防线,总能拖延几天下来,而这边清军无险可守,唯有野战致胜才有机会。

    岳乐他们想的清楚,这边击溃了金华师,下一步是转进,还是坚守,留给他们选择和运作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更为充裕了,所以现在必须尽快与明军进行决战才行。

    岳乐与陈文的距离并不远,岳乐也很清楚他要面对的对手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横行江浙四、五载,死在其手里的名臣大将不计其数。从一个领兵五百的游击将军,还是加衔游击做起,一步步成为了残明的会稽郡王,麾下带甲不下十万。这样难缠的角色,他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大军的行进速度也被刻意的减缓,唯恐遭到陈文的伏击而落个惨败的下场。

    与岳乐的谨慎如出一辙,陈文这边的行进速度也不快。不过他倒不是什么畏惧于岳乐的赫赫威名,只是没必要太快的接近杭州李瑞鑫的大军还在路上,提前到了也围不住城。

    双方有志一同的缓缓接近,但是距离实在太近,当天双方的探马就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并且回报到军前。

    “鞑子还是有一战的勇气啊。”

    江浙明军与满洲八旗总共就交手过一次,四明湖那等地方,虽说是惨败,但是逃回去的八旗军为求脱罪也无不是把战败的原因归咎于地形的不利上面。若是说仅仅交手一次就让他们彻底丧胆,那却是不可能的。况且,达素这等新生代武将再牛也牛不过宗亲大王不是。

    “原地扎营,现在急的不是咱们,是岳乐手底下的那帮鞑子。这大热天儿的,自然要让他们多跑点儿路才是正理。”

    明军现在总体兵力占优,局部上不显劣势,越拖下去,对清军就越是不利。无论是长江以南的大环境,还是杭州府的小环境,皆是如此。陈文自然也没有必要与他们着急。唯独的在于,两军之间并没有什么山川地形可以依托。虽然骑兵的大范围机动还是做不到,但是战场上的机动力却不再如四明湖那般受到如许的限制,必须准备得更为有妥当。

    发现明军原地扎营,岳乐只得继续行进了几个时辰才停下来安营扎寨。这个距离,明天发起进攻已经足够了,感叹于明军的无耻的同时,他也只得立刻召开了最后的军议,为明日一战做准备,因为他们实在是耽误不起。

    “根据探马回报,现在已经确定了,浙匪的那个师的级别是有三个正兵营外加一个骑兵营组成的,另外负责指挥的将领还有一支混合兵种的亲兵队。这个名为金华的师,领兵的是前几年先后守安华镇一线、金华府城以及宁绍的那个东阳侯尹钺,乃是浙匪中最擅守的武将。”

    擅守的武将,这个结果登时让众将松了口气。这时代,擅守的武将进攻上就要差上不上,擅攻的武将防守上也大多有着同样的劣势。对方是一个擅守的武将领兵,对他们来说虽然有可能会导致迁延日久,但是总不会比一个擅长野战的将领更加危险吧。

    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可是接下来的报告,却登时让他们吃了一惊。

    “不过,这一次的主帅并不是那个姓尹的贼寇,而是浙匪首领伪会稽郡王陈文本尊!”

    众人无不发出了由衷的惊叹,陈文的部将们虽然大多也都颇有名气,但却始终是在他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与一个部将对战和与陈文本人对决,那是截然不同的。更何况,清军的主帅也是一位王爷,双王对决,这可是永六年之后再没有过的大战了!

    只是那一次,清军连着丢了两个王爷的性命,却成就了李定国两蹶名王的赫赫威名。

    “诛陈文,请王爷带着咱们洗刷那些汉狗施加在咱们八旗军的耻辱。”

    尼堪之死,对于八旗军的士气打击很大,就连顺治都说“我朝用兵,从无此失”。如今正是江南江宁左翼四旗遭逢毁灭性打击的今天,作为长江以南最大规模的八旗军集团,他们有义务来扭转这等颓势。

    清军的将领们士气大振,下面的将士们也被鼓噪起来。到了转天,八旗军三更造饭,五更拔营,大军滚滚向东,很快就在乔司镇遭逢到了他所必须面对的敌手。

    乔司镇,于明时称为汤村镇,清初设盐课司于此,取了盐课司乔迁此地之意,更名为乔司镇。而这里,也正是明军昨天原地扎营的所在。

    “按照原定计划,披甲,列阵。”

    看过了明军的战阵,岳乐立即下达了命令。这支八旗军,蒙古八旗是真正的主力,满洲和汉军加在一起的数量都要稍逊,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设法发挥蒙古八旗在骑射上的优势,将明军战阵射个支离破碎,步兵或是骑兵将对手的战阵破开,也就奠定了胜局。

    只是江浙地面,水网沟壑纵横,山脉丘陵密布,实在不适宜骑兵发挥机动。所幸此间虽说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平原所在也总好过在山区与明军决战,周遭无险可守不利于清军拖延时间,但却也使得野战时明军没有了依托的地形,只能堂堂正正的与清军决战。

    正因为如此,他们制定了以主帅岳乐坐镇中军,亲自指挥满洲八旗;刘良佐负责汉军八旗,只要是以鸟铳和炮队作为满蒙八旗的助力;而蒙古八旗,来自援军的六千大军由伊拜率领,发挥骑射优势,剩下的一千人则由那个杭州驻防八旗的蒙古固山额真带着他们作为全军的预备队。

    这样一来,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的优势皆得以施展。岳乐坐镇中军,也避免了如尼堪那般带头冲锋,结果中埋伏被杀的风险。

    清军开始披甲列阵,江浙明军这边却早已完成了列阵。陈文的将旗立在了乔司镇的盐课司大院内,金华师的近卫、神塘两营列阵于镇子南面,东阳和前营则分别列于东南、西南以掩护那两个营的侧后。只是镇子南面的两个营都少了一个步兵局,看上去显得有些怪怪的。

    陈文摆出了守势,因为他并不着急,现在着急的是岳乐,而越着急就越是容易出错。

    “以局为单位,列空心方阵。”

    天气越来越热,清军到了阵前才开始披甲,可却还是弄了一身的汗。江浙温热潮湿的气候对他们来说实在难受得不行,哪怕是一天也不想多待了。可是现在的局势,根本就不是一句天热就能收兵不战的,也只得强忍着,只盼着尽快结束战斗,好脱了甲胄过过风,哪怕还是些热风也比闷罐儿舒服。

    这支八旗军乃是从北京抽调来的,自是各种精锐,披甲很快就完成了,见明军依旧没有发起进攻的迹象,暗骂了句无耻,岳乐只得向伊拜打出了旗语。

    六千铁骑浩浩荡荡的自清军两翼飞腾而出,分作了六个队,每队千骑如狼群驱赶群羊一般展开,并以着极快的速度奔来,看样子是打算将明军彻底包围起来。与此同时,早已下马的满洲八旗和汉军八旗开始向两翼展开,缓缓推进。

    步兵的速度远低于骑兵,伊拜带着这支蒙古八旗精锐距离明军的战阵越来越近,明军的布防也很快就尽入眼底。

    明军在镇南的两个营,以局为单位列空心方阵,但并不是平行列阵,而是呈三角形排列前面两个局,后面一个局,后面的两个局之间是镇子的南门,那里竖着尹钺的将旗,以及他手中的师直属部队。

    事实上,也只有他们是紧贴着镇子的,其他部队距离镇子都有一段看上去是提前计算好的等量距离,甚至就连阵前几十步的距离都有插进地里的木桩子,似乎是为了干扰清军的前进的。

    明军准备得显然很是充分,但真正的胜负却还是要看真刀真枪的比划的。伊拜一眼扫过了明军的布置,呜呜的海螺号声响起,清军的铁骑登时就向着明军的方阵冲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王(三)

    一如镇江之战那般,清军的骑兵在发起冲锋后纷纷将骑弓掏了出来。面对步兵,不外如是,尤其是这等不太受限制的地形,更是如此。

    然而,就像那一战中,清军的骑兵率先遭到了明军步兵的射击,只是与福建明军所使用的步弓不同,江浙明军战兵营已经取消了这种武器的配置和训练,清一色的火铳也仅仅是分为鲁密铳和斑鸠脚铳而已。

    火铳砰砰作响,铅弹密密麻麻的扫向清军的骑队。火铳是需要装填时间的,所以根本没打算在阵前装填,这些明军射手在射击完成后,立刻就返回到了空心方阵之中,将如林般的长枪露了出来。

    六队清军骑兵,两队掌握在伊拜的手中,而另外的四队则进一步分作了八个支骑队冲向了明军在外围的那八个局的方向。其中蒙古正白旗的分得拨什库布和就在冲向近卫营的那一支骑队当中。

    巴图,蒙语是坚强的意思,人如其名,他也是个性子坚强的蒙古汉子。作为蒙古正白旗的老兵多年,他参加过很多次战斗,经验不可谓不丰富。甚至就连刚刚的那一轮射击,他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畏惧之色。

    身边不时有人摔落马下,更有不少战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