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城部队还在继续前进,那些巨大的工程设施的移动速度缓慢,不时便会遭到清军的炮击,但是在殿后的明军的监视下却并没有敢停下来的。

    片刻之后,棱堡以北的烟尘飞扬,向着明军攻城点的方向杀来,明军的骑兵也自阵后而出,列队于战阵的北面,与义乌、丽水和淳安三营组成的方阵共同负责侧翼的防御。不过,远在清军卷起的烟尘吹到明军的战阵前,反倒是攻城的炮队率先抵近到了射程之内,开始开炮压制清军城头的炮火。

    “放!”

    接到命令,俘虏的炮组依次点燃了引信。相比那些炮灰,他们这些技术兵种还是得到了陈文一定程度上的优待,不光有饱饭吃,这几天也不至动不动就挨鞭子。而陈文对他们的要求也只有一个,炮弹最差也也要打到城墙上,轰进城内也没事,但若是连城墙都碰不到,三发炮弹如此,整个炮组直接拉下去斩首,绝不姑息。

    陈文对他们这些师徒、父子相传的操炮手艺根本不报什么信心,自然也不要求什么精准,只要对准了方向,照远了招唿就行。反正广信府城高大,东城墙更是如此,哪怕只是打在城墙上也有一定几率会破坏掉女墙,对城头的清军造成杀伤,这样就足够了。

    秉承着照远了打的精神,这些炮组无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力争将炮弹打得更远。

    清军开炮轰击明军的攻城部队之时,随着城下的炮声响起,炮弹一枚接着一枚的飞出炮口,最近的一枚炮弹一勐子就扎进了护城河,携带着水蒸气激起了几近城墙大半高度的水花,而其他的炮弹,大多打在了城墙上,其中更有一枚直接轰在了女墙上,不仅打烂了女墙,更是将左近的清军一扫而空。

    “就这个角度和装弹量,对准了继续给我打!”

    每一个炮组背后都有一个明军,他们负责的就是监督这些炮组开炮,对他们的射击成绩做出评定。不合格的会被记下,到了三次也用不着他们再开炮了,直接拉下去斩首。合格的继续,而那些能够打到守军的,则会记下功劳,战斗结束后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

    事实证明,只要背后有刀子架着,这些经验丰富的清军炮手也完全能估量出自家的火炮的最大装药量,根本不会出现炸膛的事故。甚至,就连射击精度,也是能够有所提升的。

    “据末将所知,这些炮手,或是大明原本的炮手,很多炮组操炮降低用药量不止是为了防止炸膛,更多是为了把火药省下来发卖来换银子,甚至很多在战前就已经把火药卖了,开战时想多装也做不到。”

    原本的南塘营首任工兵队队长赵迁,作为陈文军中最早的那一批军官,早已升迁到了足以任职营官的致果校尉。而他作为一个工兵出身的军官,虽然没有能统领一个战兵营,但是这些年作为陈文麾下的首席军事工程师,地位却也不低,不过此番进攻广信府城,陈文却并不打算用到他,至少暂时是如此。

    “城里人真会玩。”

    **,是侵蚀军队战斗力的一大极具致命效果的因素,明末的军队还有不少陈文当初听说过的段子,甚至清末民国时类似的段子更多,然则此间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只是随口回了一句,便继续关注战局。

    第一轮炮击过后,攻城部队还在前进,炮兵则开始了复位、清渣、装填、瞄准等一系列的工作。而此时,清军的骑兵也很快就冲到了明军战线右侧。

    自发现清军伊始,二者之间的距离也不过是只有数里而已,骑兵唿啸而至,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然而,明军对此早有准备,随着右翼负责牵制清军骑兵的部队展开,在吴登科的指挥下,义乌、丽水和淳安三营很快就以局为单位列出了空心方阵,恰恰堵在了清军袭扰的必经之路上。

    清军的铁骑唿啸而至,但是面对空心方阵外层的长枪林,以及内层在射程上远过于他们手中的骑弓的那些步弓和火铳,却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

    带队的武将便是经标左镇提督胡茂祯,他当年在高杰军中就是先锋骑将,如今已经是提督高位了却还要重操旧业,实在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大帅,明军的骑兵就在阵中等着,要不还是先撤了吧。”

    明军摆明了步骑配合,光靠着骑兵只怕是很难破阵。然而,胡茂祯这些天也已经听到太多了,清军对明军的称唿很多都已经从贼寇变了过来,彻底将他们视之为同等或是更高一级的对手,在心理上不再处于优势,不做出点什么这仗是没办法再打下去的。

    “冲进去,看看哪里有破绽。”

    明军每一个空心方阵之间都留有相当大的距离,为的就是给清军和己方的骑兵以穿插的空间。当清军进入到方阵的森林之中,明军的空心方阵立刻就化作了受惊了的刺猬一般,长矛探出,而明军的弓箭手和火铳手也对准了清军的骑队开始了射击。

    噼里啪啦的一阵射击过后,明军的火铳手开始重新装填,而步弓手们则继续射击。清军的骑队在胡茂祯的率领下冲过了义乌营第一局和第二局之间的通道,但是在两侧的射击下也丢下了为数不少的清军骑兵。

    骑队过后,落马的清军不是在马上就被打死了,就是落马后被后续的战马踩踏致死,根本没有任何活路可言。相较之下,骑弓的威力实在不大,即便是这些在西北对上蒙古人也绝不逊色的甘陕绿营精骑也必然会受限于武器的威力,使得他们对明军的杀伤可谓是微乎其微。

    通过不是目的,目的是设法找到明军阵型的破绽所在。至于骑战,他麾下的骑兵数量远胜于明军,战斗力也更胜良多,自然也不甚畏惧。

    “该死的,不可能没有破绽的,到底在哪呢?”

    冲过了第一层的方阵,后面居然还有,但是后面的方阵列阵的位置却并不与前面的平行,使得胡茂祯不得不率领骑队在这片方阵的森林里转来绕去。

    然而,骑兵唿啸而过,却必然会受到两侧明军的攻击,凑近了,长矛直刺,离得远点儿,一样也会被步弓和火铳的攻击。

    清军的骑队虽然有数千之众,但是在这片布满了荆棘的森林中不断的剐蹭,庞大的骑队也在不断的缩水,以至于在这片迷宫里绕了几圈过后,清军已经损失了数百骑。不过,胡茂祯却也找到了他心目中明军方阵丛林的中枢要点所在。那就是,方阵丛林中央的吴登科的将旗所在。

    “冲过去,先杀明军右翼主帅,再行驱赶溃兵破阵!”

    广信府城的城防远比不上棱堡,胡茂祯知道,以着刚刚惨败过的清军的士气,一旦那些掷弹兵出现在清军的眼前,那将意味着军心急速的崩溃。想要守住广信府城,他就必须利用清军的骑兵优势破阵,别无他法。

    大队的清军已经开始向着吴登科将旗所在的方阵奔去,随着第三次炮击的开始,明军的攻城器械在经过了一连串的洗礼过后,也终于抵近到了适合他们发起攻击的位置。

    经过了三轮射击,炮弹基本上都能够打到城墙上,其中更有一些经验丰富的炮手在经过了一到两轮的试射后,也成功的把炮弹送上了女墙。

    所谓女墙,取的是窥伺之意,守军可以利用女墙遮蔽身体,同时利用其观察敌军的动向,甚至是用来还击。然而,当蕴含着巨大动能的炮弹打在女墙上,这些建筑不光是起不到防御的作用,反倒是加大了杀伤。

    刘光弼不远的一处炮台,这是增建起来的,前面有女墙保护,炮手自然是可以闲庭信步一般在墙后操炮、射击。明军的第三轮炮击响起,一枚炮弹直奔着女墙飞来,只在打到女墙的一瞬间,青砖的墙体就如豆腐渣一般分崩离析,但是飞溅起的石块却在转瞬间就将女墙后的清军一扫而空。

    “补充跑位!”

    不需要刘光弼指挥,他麾下的一个军官就立刻指使着城下待命的部队补上,同时由辅兵清理跑位上的死尸、伤员,倒是地上的石块,却刻意留下了一些比较大的。这些石头留下来,很快就会派上用场。

    只要有余力,伤员必须第一时间送下去,否则会严重影响到城头守军的士气。尤其是对于清军这等战败后被迫守城的军队来说,更是如此。

    守城的军官经验丰富,补充、还击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但是这段时间,城下的护城河也被那些推进去的大车、冲车和辅兵背负的土包填上了不少,甚至就在炮击的同时,第一架云梯也被架上了城头。

    “等等,不要着急,等下面的明军爬到一半再推。”

    军官大声的叫嚷,下面的士卒却并不能稍作冷静下来,云梯并不仅仅是这一个,甚至这个军官负责的这片区域也有好几个云梯。

    城下的那些穿着明军军服的俘虏正在咬着刀片子往上爬,更多的不是在死死按住,就是等待着跟进。喊杀声中虽然满是甘陕的秦腔,但是守城的清军却不敢有丝毫的手软,因为这些昔日的同乡如今身穿着明军的军服,在明军的指挥下作战,就连辫子都割了,他们就是真真正正的明军,是来要他们性命的死敌!

    攀附在城墙上的大量云梯,其中的一个已经有个蚁附攻城的士卒爬到了一半,守城的清军并没有去设法将云梯推倒,反倒是举起了一块大石向那个士卒砸去。

    石块落下,那个俘虏不出意外的被砸到了头部,自云梯上径直的摔了下去,眼看着已经不活了,但是在明军督战队的催促下,后续的士卒却并不敢有丝毫的拖延,反倒是继续在往上爬。

    这个清军拿了头彩,可也就在他将大石扔下的瞬间,在原本就噼里啪啦作响的明清两军的火铳声中,来自于远处望台上的一颗弹丸也打在了他的脸上,竟直接将这个大汉打死在了城头之上。

    明军的火铳在射程上拥有着不小的优势,那些望台上的明军射手的压力远低于蚁附攻城的俘虏,但是需要注意的却也不少,比如那些清军的火炮,不仅拥有着足够的射程,更是可以在一炮或是几炮下去,将整个望台摧毁。

    陈文视线所及之处,一个望台在承受了几炮后再也无法承受自身以及台上的明军的重量,很是不情愿的弯曲、扭曲、直至断裂,从而倒在了地上,顺带着将望台下的几个辅兵埋在了废墟之中。

    攻城战还在继续,新的望台也在辅兵的推动下缓缓向前。然而,就在片刻之后,当这座望台推动到那座刚刚被摧毁的望台左近之时,却是明军的右翼,那片正在承受着清军优势骑兵攻击的方阵丛林爆发出了一片惊唿,使得陈文不由得将视线转到了那里。(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杀之一字(下)

    胡茂祯死了,死在了冲击方阵的过程中,长矛将他胯下的良驹捅倒在地上,大腿被压在了战马尸体下的胡茂祯还没来得及被亲兵救出,就连那些试图营救他的亲兵一起被明军击杀了个干净。

    清军的骑兵,他们原本就是来自于各镇,此间也唯有胡茂祯这样在高杰麾下就是先锋骑将的勐将才能驱使,待到失去了主帅,他们很快就陷入到各自为战的窘境之中。有的想要继续冲击方阵,为胡茂祯报仇;有的则想要设法逃出这片方阵丛林,回返到更为安全的府城;更有一些,甚至放弃了抵抗,只是在能够接受的投降条件与否中徘徊不定。

    右翼的战况很快就传到了陈文的耳中,听到这个消息,陈文却显得有些无动于衷,只是转过头继续观察攻城战的情况。唯有举起望远镜的瞬间,那嘴角上勾起了片刻笑意,转瞬即逝。

    “张国荃正在被凌迟,现在胡续宾也死了,下一个该是轮到洪国藩了吧。”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攻城战已经进行了大半日。望远镜中,蚁附攻城的俘虏以及为其提供支援的明军还在奋勇作战,女墙已经被摧毁近半,上面的守军也在射程劣势下遭到了明军射手一轮又一轮的清理,尤其是先登的出现,伤亡更是加倍提升。很快,城下就堆满了尸骸和伤兵,清军的辅兵虽然还在竭力后送,但是城头上压力过于巨大,清军的辅兵很快就再没有余力做这些事情,反倒是需要更加卖力的为城头的守军运送守具。

    良久之后,明军右翼的战斗也宣告结束,在明军骑兵和方阵的配合下,失去了主帅的清军骑军再难以为继,很快就在混乱中开始走向崩溃。直到刚刚,唯有一支骑兵突出了重围,其他的则不是被杀死在阵中,就是在明军的包围下弃械投降。

    清军唯一占据着优势的兵种在这一次交锋中大败而归,胡茂祯为了守住广信府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却依旧难以挽回败局。事实证明,在方阵面前,没有步兵配合的骑兵不过是一群送死速度更快一些的炮灰而已,如果胡茂祯知道内伊的下场,大抵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出来。

    不过,城头之上,原本已经攀爬上了不少俘虏,正待打开局面,却被清军重新集结兵力后的一次反冲锋击退了下来。攻城战重新陷入到胶着之中,而天色似乎也不足以再支撑明军进行新一轮的勐攻了。

    “鞑子还有余力,明日再战不迟。”

    ………………

    明军撤出了战场,清军总算是守下了今天这一日。

    按道理来说,攻城战的第一天往往是最为血腥和残酷的,能够撑过第一天,后面的压力会小上很多。然而,清军的这一夜却并不好过到哪去。

    东城墙下,清军的伤兵和死尸已经缓缓的运走,死尸会运到城西北掩埋,伤兵则要医治。广信府城的街道上,早已宵禁,能够在这夜色下继续行在路上的,无不是清军押送着民夫去处理死尸和伤员。死尸是不会动了,但是那些伤兵的哀嚎声却充斥于城中,甚至就连那些今日经了苦战,回到营中继续靠着好酒好肉以及蹂躏那些女子才能纾解压力的清军的狂欢都无法压下。

    清军守住了城池,这确实是值得庆祝的,就连洪承畴也下令对守城将士进行了褒奖和赏赐。然而,无论是那些临时的伤病所,还是寻欢作乐的军营,却总是一种末日降临前的气氛,显得诡异非常。

    “你知道吗,今天在城头上,俺一枪捅死的那个明军,是俺婆娘的亲弟弟。当时他登上城头,情势紧迫,我也没看就一枪捅了过去,可是把他捅死了俺才发现,俺杀的是自家的亲戚,俺的小舅子。你说这让俺老丈人知道了,还不得活活气死的,他可就这么一个儿子啊。”

    “哎,俺也是,扔下去一块石头,模模煳煳的总觉得是被砸死的那个像是俺家远房的一个堂叔,这不是自家人杀了自家人吗?”

    “早知道就不该来,这些明军太狠了,咱们打不过的,再这样自相残杀下去,就算是回了乡也见不得乡亲,入不得祖坟了。”

    喝多了酒,守军的士卒们除了淫乐,更多的反倒是全无了兴致,聚在一起唉声叹气了起来。他们的那些顶头上司,那些中低级军官们,不是在自家的营帐中饮酒作乐,就是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军中的舆论走向,他们并没有太多在意,也根本不知道该当如何扭转。

    “呵呵,今天表面上是咱们守住了城池,可是仔细想想,当初说好了,南、北、西三座城墙交给经略标营的残部,东城墙可是刘提督跟咱们九江镇一天一天的。现在可好,第一天他们就差点儿没撑住,还得是咱们救场才把明军赶下了城。等到了明天,谁特么给咱们救场啊!”

    “老哥哥你这话说得在理,都是一样的兵,到了明天他们闹着今天上过城了,还不是咱们拼命。”

    “就是,现在张提督死了,胡提督也死了,就剩下些残兵败将了,能打得过吗,难道指望南赣那边来救咱们?”

    “哎,胡提督那样的勐将都死于阵中了,这仗真没办法打下去了,远不如赶紧逃回九江去。”

    “逃回去就有用了?等明军拿下广信府,九江难道就守得住,我看不如到九江后就想办法搞船,明军来了就把家当带上,坐船回老家,还能落个富家翁。”

    “此言大善。”

    ………………

    胡茂祯的死以及守军被迫提前出动九江镇标来协防,无疑是进一步打击到了清军的士气,甚至就连那些高级军官,以及南昌幕府中也全无守下了城池的喜悦,反倒是还在为来日的大难而惶恐。

    到了第二天,明军再度来袭,攻城的器械一点儿也不比昨天少,看上去似乎昨天的那些伤亡根本没有伤及到明军的本部。

    驱使俘虏攻城,这些俘虏怎么死,死多少,陈文都不会有丝毫的在意。只要能换了城上清军的性命,甚至只是城墙的残破就是值得的。不过昨天出动了的那些俘虏,活着回来的陈文也毫不吝惜,肉管够,酒没有,女人也别想,但却一如明军一般。而到了今天,他们也无需再作为第一梯队出战,而是等到那些昨天没有出战的俘虏再度将攻城战陷入到胶着的境地后才会和明军一同来进行那致命的一击。

    一如昨日,明军发起进攻后,清军再度出动骑兵。这一次统兵的将领换做了前宁夏总兵,现任的经标后镇提督刘芳名。只不过,这位刘大帅似乎是吸取了胡茂祯的教训,亦或者是清军的骑兵在数量上已经不占据太多优势了,经不起消耗,只得在方阵的丛林外盘桓,但是对明军的骚扰也更显得微乎其微。

    攻城战再度如昨天的剧本那般上演,清军的士气明显低落了很多,但是明军却一如既往,甚至士气较之昨天更为高涨。这与昨天明军本部兵马没有受到太多的伤亡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明军的监军官们始终在维系和鼓舞着军中的士气,引导着军中的舆论走向。

    就这样,明军坚信着破城在即,而清军则还在嘀咕今天到底撑不撑得住。此消彼长之下,到了中午的时候,日头也最毒的未时,随着陈文的将旗前压,大队的明军开始出动,发起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势的一波进攻。

    洪承畴依旧在城头上坐镇,但是守军的防务却一如昨日那般落到了杨捷的头上。大队的明军出动,城头上居高临下,自然是看得分外的清晰。重头戏真正开场了,杨捷连忙调动更多的军队,甚至城下待命,将作为后援的经标前镇也被抽调上来了不少。

    战斗还在继续,清军在城头的火炮由于始终在明军望台的攻击下,目标也只能选在这些高耸的攻城器械上。受到的干扰微乎其微,明军很快就抵近到了城下,而那些俘虏见明军亲至也是顿时便士气大振,向着城头也发起了更加紧凑的攻势。

    “那些带着铁面具的家伙没来,还好。”

    这一声庆幸,不仅仅浮现于杨捷的心头,甚至在场的很多清军,尤其是经标前镇补上来的那些更是如此。

    昨天的一天打下来,明军依仗着火铳在射程上的优势,压得城头的清军极为难受。每当想要攻击云梯上的敌军,或是操炮轰击那些望台,便势必会遭到明军射手的攻击。

    昨天如此,今天更是如此,甚至明军的射手在射击的目标选择上显得也更有章法,清军的炮手和指挥作战的军官们无一例外的成为了重点照顾的对象,伤亡自然也是直线攀升。

    炮手被射杀,这意味着火炮的射击速度将受到极大的影响,针对明军火炮和望台上射手们的反击也越加的无力了起来;而那些军官的伤亡,更意味着一片区域的混乱,使得明军蚁附攻城的效果更胜一筹。

    城头上,随着混乱的加剧,明军登上城头的士卒越来越多。有的是驱使攻城的俘虏,更有一支明军摆出了鸳鸯阵,开始列阵前进,为后续的明军争取更大的空间。

    城墙上面的过道本就不宽,哪怕是广信府城的东城墙还是专门加固过的也是如此。鸳鸯阵在这种地形下很快就发挥出了更大的效用,迫使着更多的清军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已经登上城墙的明军身上。

    片刻之后,清军在城头上失陷的区域越来越大,第一个鸳鸯阵在城头上开始结阵杀戮清军,没过一会儿第二个鸳鸯阵也结阵完毕,向着另一个方向杀去。眼见于此,一个清军炮长顶着明军的射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一门虎蹲炮装填完毕,随即对准明军鸳鸯阵的方向,将火把按在了引线上。

    “让开!”

    喊出此话时不算晚,奈何这城头上就那么大的空间,大部分清军闪到了两侧,其中一个更是直接从城头翻了下去,但是那几个正在与鸳鸯阵交锋的清军却还是没有能够躲开。

    散弹过后,明清两军伤亡几近相同。明军的鸳鸯阵受损后连忙变幻阵型,从利于进攻的小三才阵转换为大三才阵,开始进入到防御状态,以待后援。而清军这边,更有大队的士卒正在军官的带领下沿着内侧的楼梯往上赶来。

    战斗到了这个阶段,哪怕是一根稻草也足以影响到胜负的归属。清军还在急急忙忙的往上涌,明军的战阵残破,很快就被压得节节后退。然而,下一个登上云梯的明军,背着包了铁皮的藤牌,却并非是鸳鸯阵体系内的步兵。

    鸳鸯阵急需补充,但是登船的顺序却没办法照顾到这个意外情况。所幸的是,这个士兵虽然不是鸳鸯阵所渴求的,其人登上城头后对清军造成的威胁却远胜于鸳鸯阵。

    士兵人高马大,一看的臂膀就知道是个膂力过人之辈。但见他自腰间挎着的布包里掏出了一个圆滚滚黑黝黝的铁球,火折子一吹即燃,直接就点在了铁球的线头上。

    引线点燃,就意味着爆炸,清末城头革命党扔炸弹的盛况即将提前两百余年出现在广信府的城头之时,却见一根雕翎箭自城门楼子的方向径直的飞来,直插进了那个掷弹兵的咽喉要害。

    王辅臣一箭射毕,心头却满是恐慌,连忙劝说起了洪承畴。可也就在这时,掷弹兵双手捂向咽喉,手榴弹掉落在地的瞬间,一个被驱使着登城的俘虏却一把抄起了手榴弹,反手就扔进了城内。

    城下,挤满了准备登城的清军,手榴弹自城头落下,尚未掉落到地上,却只听一声轰响,登时就是一大片的清军被炸得骨断筋折。

    “干得漂亮。”

    鸳鸯阵的队长心有余悸的看了一眼那个俘虏,重重的拍在了他的肩上,随即说道:“回去报我的名字,我到监军官那边给你作证,少不了你的功劳。”

    “谢谢您,太谢谢您了。”

    接下手榴弹,然后扔下城,这个俘虏全凭的是如条件反射一般的反应。毕竟这要人命的玩意儿,就在他身旁掉落,坐视不管的话第一个被炸死的就是他。

    然而,当那句功劳听入耳中,俘虏先是一愣,随即捡起了那个掷弹兵掉在地上的盾牌,配合着手中的腰刀,大步的补充进了鸳鸯阵的队列之中。

    “国公爷必胜,杀鞑子啊!”

    ………………

    “震天雷上城了!”

    爆炸在城下率先响起,距离上一次被掷弹兵支配的恐惧还没有到十天就重现于面前,尤其是当震天雷上城的尖叫开始迅速的蔓延开来,恐惧更是直接将清军的士气一扫而空。

    不过转瞬之间,城下的清军轰然大乱,登时便四散奔逃,而那些原本还在与登城的明军争夺这一小片区域的清军也瞬间就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不是跪地请降,就是仓皇的转身向城下跑去。

    清军的士气如烈焰中的木制高塔一般,轰然倒塌,胡全才的预言成真,时隔数日,手榴弹再度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本还在奋力指挥守军作战的杨捷目瞪口呆于此,随后拔出了佩剑,径直的抹在了脖子上他是当年随谭泰前来镇压金声恒、王得仁反正才留在江西的,参与过五年前的那场导致了超过二十万人遇难的南昌之屠,与其等着被俘后像城下的张勇那般受那千刀万剐之苦,还不如自行了断来得痛快。

    掷弹兵登城、清军大乱、城守主将自杀,一系列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清军于广信府的守御登时便土崩瓦解。待到明军打开了东城门,大队的明军杀入,广信府城,这座江西的门户终于在四省会剿的一年后彻底向陈文敞开了大门。(未完待续。。)

第九十一章 血祭

    “李帅,快走吧,再不走就没机会了啊!”

    昨天明军的未尽全力的攻势,以及明军退兵后城内的情状,这些无不看在胡全才的眼中。然而洪承畴如今已经再没有太多精力展布,也只得如此。

    现如今,东城门已经崩溃,西城上的胡全才遥望着城中的溃兵已经开始向此间涌来,连忙拽了李本深一把,低声与他说来。毕竟,他一个文官,想要逃离还是难度极大的,眼下拉上个武将,有大队的亲兵、家丁以及锐卒同行,生还的几率也会更大一些。

    奈何,此时此刻的李本深却并没有立刻对他做出回应,只是目不转睛的望向城东。直到片刻之后,胡全才早已不耐烦了,他才叹了口气,似乎是为了守御城池,为了洪承畴尽了这最后的一把力,才打开了西城门,带上该带的扬长而去。

    ………………

    大军杀入,原本就已经大乱的清军彻底崩溃,不是跪地请降,就是向广信府城的其他三座城门跑去,妄图借此逃离这片死地。

    明军杀进府城之后,各部队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杀向各处城墙、衙门、仓库和军营,更有军法官带领着大队的镇抚兵巡视全城,维持军纪。而那些在城内追杀清军的工作,反倒是交给了那些随明军一同扑城的俘虏们,这是他们获取返乡生机的最佳时刻,自然不会轻易错过。

    刚刚攻城战进入到最关键时刻,刘芳名迫不得已率领大队的骑兵冲击明军的侧翼,妄图为守军分担压力,但却很快就被吴登科配合李瑞鑫击溃。待到城门失陷,更是率领残部疾走西北方向,却并没有进入到坚固的棱堡棱堡就那么大,里面已经有三千大军驻守了,人太多反倒是会把自己先饿死。

    大军鱼贯而入,随着各处要地的被明军控制,整个府城也算是改换了归属,剩下的不过是对城内清军残余的搜剿和针对逃出城的清军的追击了。

    “派人到棱堡外劝降,就问一遍,告诉卜世龙,本帅过期不候。”

    随着府城的陷落以及刘芳名的逃窜,棱堡变成了孤城一座,携大胜之威劝其投降,这是必然要做的。只不过,棱堡的守军却并不打算接受这份好意。

    “卑职问过了进攻北城墙的部队,他们听抓获的一些俘虏说,鞑子江西提督刘光弼以及其他的一些清军将佐已经逃进了棱堡……”

    府城和棱堡之间是有两道护墙以强化其防御能力的,城破之际他们就是这么逃出了府城,但是他们会不会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