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是啊,据在下所知,这六府周边,鞑子已经把人都杀光了,还要****巡防。为信誉二字,王少东家不惧鞑子刀锋,赶来咱衢州报信,真可谓一身是胆啊。”

    “何止是如此,自徽州设法绕道严州,避实就虚,王少东家这分明是智勇双全。”

    “……”

    衢州府城最大的酒楼,宴会上多是龙游商帮的大商贾,但他们却不是此番的主角,甚至最近的连番宴请中也是如此。此间,一众老老少少的大商贾却对着一个年岁不算很大的青年大肆恭维,但此人却并非是明军或是满清那边的高层或是代表,甚至在几个月前都极少有人知道,实乃近期在衢州商圈中的一大异数。

    正在收获着这一连串恭维的青年正是徽州商人王孚,那一日埋了小村中的老少,与那个少年越过了两座山,进入到浙江明军控制的严州府地界,便再没有受到清军的威胁。将那少年送到金华府,看着他投了军,王孚才赶往衢州。

    没有从徽州方向而来,反倒是绕了一大圈,着实将他的那位世叔吓了一跳。可是待与他家有多年贸易往来的中年商人听过了王孚这一路的经,立刻便将他带到了衢州府城,拖了关系引给衢州府的知府,汇报清军封锁实情,同时更是将他引荐给了本地的大商贾,才有了这些日子的往还。

    信誉,这是古代中国商贾之间最为重视的事情,一个商人坏了信誉,便不会再有其他商贾愿意与之来往,意味着他将在这条路上彻底走绝;可若是信誉广布,为众人所熟知和信赖,那么情况就将彻底逆转过来,若再有些手段和眼光,一个大商贾就会出现。

    王孚运货未成,乃是这东南四省满清的战守策略改变所致,但是只为了将货运不过来这一事情,一批价值不过几百两银子的货品而已,便甘冒奇险前来,在这些商人眼中乃是信誉二字最明白的体现。

    得知了这一切后,王孚的那位世叔便大肆宣传此事,很快王孚就成了衢州府城中的名人,尤其是他得到了衢州镇总兵李瑞鑫的召见,汇报的情况也得到了军队和官府的认可后,本地的商人们更是蜂拥而至,以与其相识为荣。

    事实上,王孚能有如今的名声,与他的这位世叔的运作有着极大的关系。表面上,王孚冒险送信有了视信誉重于性命的好名声,但他的这位世叔原本也不过是个财力中等偏下的坐贾,如今凭着此事以及与王家的关系,很多本地的大商贾也都开始愿意与其合作。毕竟这信誉二字乃是双方的,一方讲诚信,受之者与其早有多年的商贸往来,必然也会是个诚信之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离开了酒楼,重新返回那位世叔在衢州的家中。能够与那么多大商贾往还,这段时间,中年商人可谓是意气风发,对于他的这位世侄也是满意非常,希望其能够在此多居住一段时间。

    “贤侄啊,如今陆路不通,吾那伙计最是机灵。此番去台州,从海上走,吾在宁波的那位故旧必会设法将家书送到徽州的,勿忧。”

    这话,王孚的这位世叔此前就对他说过,先前的宴会上也曾提及,引来了众人的恭维和赞叹。作为商人,离家几个月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此番不同,乃是冒着生命危险,王孚自然渴望能够赶快回家,哪怕局势如斯很难安全返家,一句平安也须得报回家中,不让父母妻儿忧心。

    “小侄谢过世叔。”

    “客气了,贤侄太客气了。”

    一路行来,吹了点儿凉风,酒劲儿有些往上涌,虽说是用了醒酒汤,但是平日里话多的习惯却还是表露无遗。此间拉着王孚谈天说地,也是一副豪气干云的气魄,不复当初的唯唯诺诺。

    “老爷,朱老掌柜派人送来的帖子。”

    家中仆人所说的那位朱老掌柜乃是本地极有名望的商人,与浙江明军和官府有着很多贸易往来,其中还包括如硫磺、铁矿之类的军用物资,便是衢州的知府以及那些军需司、军工司的大人物们见他时也都会面带笑容,称唿其为“朱老先生”,在如今的衢州商圈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接过了帖子,中年商人原打算看过后知会来人必会前去拜访,可是看过之后,身上的酒意登时便化作了汗水,拉起王孚便要出门。

    “世叔,这是?”

    “贤侄啊,朱老掌柜有请,正是今天。”

    “现在?”

    此间天色已晚,请人的帖子送来的时间更是有着极大的讲究,临饭局才请人乃是极没有礼貌的,那位朱老掌柜纵横商海多年,前不久他也见过,乃是个哪怕对小辈儿也从不摆架子的长者,今番怎会如此,着实让王孚感到不解。

    不比王孚,中年商人多多少少猜到些内幕,结果待他和王孚二人抵达,看到衢州很多大商贾,甚至包括今晚饮宴中的几位都匆匆赶来,更是让他对那些可能增添了几分信心。

    待人齐后,只见那主家的老者说道:“今日请诸君漏夜前来,老夫实感冒昧,只是事态紧急,不得不请诸位我衢州商贾中的中坚人物和青年才俊前来。”

    在座的都是本地的大商贾,王孚的那位世叔对于能够参加这样的聚会深感荣幸,见老者告罪,与众人一起谦逊了一番。只是没想到,那老者却显得颇为着急,只是起身简单的做了做手势便强压住了众人的客套。

    “老夫今日去拜会了府尊,从府尊那里得到了消息,侯爷如今已经为天子册封为秀国公,金华孙知府为巡抚,天使不久也会抵达衢州册封李大帅为伯爵。”

    “为国公贺,为爵爷贺,为孙巡抚贺。”

    一众商人起身祝贺,但即便是首次有幸参加大商贾密会的王孚的那位世叔都嗅出了些什么。本地官员升迁,按例是要送贺礼的,浙江明军这边陈文和孙钰管得严,但也不能彻底免俗,可若只是这点事情,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急着把他们唤来。

    “除此之外,府尊还透露,温州那边,南安石井郑家的船队已经抵达,需要采购大批的货物,而且是长期交易。府衙明日便会张榜,诸君提前有个准备,也是国公、抚军和府尊对大伙的爱护。”

    南安石井郑家,在明清两军眼中乃是以国姓朱成功为首的福建明军集团,但是在商人眼里,却是那个在闽海贸易中根本脱不开的大海商家族。这个家族的船队抵达温州,不由得让在座的一些消息灵通人士联想起了几个月前郑泰前往金华拜会陈文的事情,想来双方的贸易就在那时便定下了。

    台温二府的光复,对浙江明军乃是大事,对明军占领区的商人们更是天大的好事,尤其是如今身陷困境的龙游商帮。最近,其实已经有商人开始设法利用台州和温州的出海口进行贸易,只是大多还是与当地的海商勾连而已,像郑家这样的大客户,别说绝无仅有,只怕便是这两个府的海商加起来远远无法与这郑家的贸易能力相比。

    时间就是金钱,如今在这六个府消息最灵通的便是军队和官府,他们的信鸽和快马都是商人、士绅们所无法比拟的。商人们恭恭敬敬的问询着朱老掌柜其中的细节,尤其是税赋的收取比例,问答之间,到也还算满意,只有一点是不合乎常理的,那便是粮食一粒米也不得向外出售。

    这里面的门道这些人精都很明白,浙江明军最初的军粮收购是依仗粮商的,如今改为军户出产专收专卖,确保军粮收购渠道不再操控于人手的同时,粮商却深受打击,甚至在那一纸打击投效满清士绅的命令下达前还有准备串联哄抬粮价的。《浙江邸报》第一刊一出,粮商和他们背后的士绅到是消停了些,可如果任由商人向外界倒卖粮食,那么粮价浮动,必然会是连锁反应,于这金衢严处台温六府的稳定大有关碍。

    打定了主意不去触碰这个底线,商人们在把详情询问清楚后便匆匆离去。回返的路上,王孚的那位世叔心情颇为激动,不止是有资格参加这等大商贾的密会,更有此番能够在与郑家的贸易中大赚一笔的良机。

    相较之下,随行的王孚却沉默不语,直到返回了那位世叔家中,他才低声说道:“世叔,小侄觉得,国公近期很可能还会有大动作,所以小侄打算去金华府看看……”(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十月围城

    “臣妾,恭请天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

    不是民女,而是臣妾,这让宣诏使者感到有些不自然,但是转念一想,却又觉得好笑面前的这个女子能够与那位国公相识,正是因为她立下的那份功劳。由此看来,那曹从龙不光是没有给陈文捣乱成功,反倒还当了一把月老的童子,将陈文和周岳颖这二人的红线牵上,真是世事无常。而他,此时此刻所做的更是给这份姻缘渲染出一些更加绚丽的色彩。

    “宣诏之礼已成,夫人请起。”

    一个平民女子,哪怕她的父亲和嫡亲兄长皆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这一次的诰命用着葵花锦,乌木轴,书着玉箸篆,完全按照文官的礼仪来进行,却也只是一个六品的安人,而且还是看在陈文的面子上。可是秀国公夫人的身份,一个如今如日中升的勋贵的正妻,宣诏使者自然不会用刚刚册封的安人来称唿周岳颖,那是在惹陈文和他的这位新夫人不快,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等回去了,估计很快又得过来,到时估计就是铠甲葵花引首,抹金轴,用柳叶篆书写了。”

    脑海中泛起遐思的同时,宣诏使者也连忙退了出去,甚至都没敢多看周岳颖一眼,唯恐引起陈文的不快。

    这些天他随着陈文一路而来,路上也看过了不少浙江明军,那份气势,别的不说,就算是在西南明军中也颇为罕见。今天的国公,没准下一次再见到就是郡王了,如今武人势大,大明便是得以中兴,文官也会很有一段时间要看勋贵的脸色。宣诏本是好事,若是些许失礼引了陈文的不满,对日后的仕途反倒是不利。

    宣诏使者谨言慎行,陈文倒也没有太过拿捏国公的架势,好处该给的自然不会免了,今天晚上又是一场饮宴,包括易氏等几个有幸得以册封诰命夫人的夫君们都会与会,而陈文不仅要代表自家的正妻,还要代王翊的女儿向朝廷和宣诏使者表示谢意。

    ………………

    浙江的册封大戏尚在如火如荼的上演,江南的长江口却早已是另一番的光景。

    数月前,苏松抗清义军首领钱应魁自号平南将军起兵反清,一时间,苏州府和松江府烽火遍地,这些义军乘着船利用两地错综复杂的水道和湖泊四处开花,大肆攻击沿岸的清军和官府,抢夺、烧毁仓储,使得满清在此间的统治秩序大为败坏。

    此时,苏州府和松江府的驻防清军乃是以苏松提督张天禄和苏松总兵梁化凤为首,辅以各县、各汛驻军,原本是足以弹压各县,为满清守住这片财赋之地。奈何这些抗清义军皆是地头蛇,尤其是深知敌强我弱,根本不与清军硬碰硬,使得作为机动兵力的张天禄和梁化凤二人疲于奔命,自顾不暇。

    纵横苏松两府的钱应魁如果还只算是义军,那么到了八月,一支舰队却从福建跨过浙江沿海抵达松江府北部的崇明岛,打出的旗号却是定西侯张名振和监军文官兵部侍郎张煌言的旗号,一支正儿八经的明军。

    张名振和张煌言统军两万,五六百艘舰船,大军抵近崇明后便将崇明城围困了起来,并以崇明和附近沙洲作为基地。“筑圩耕种,近城十里之外,贼众充斥。百姓菜色相望,饥馑难支。为我用者恹恹待毙,为贼用者欣欣向荣”兼“崇明产米之乡皆在平洋山前东、西阜沙,今被贼踞”以至于崇明城内清军乏粮,左近百姓多以投奔明军为乐。

    史上,苏松地区在这时还并没有这番大乱,钱应魁尚没有起兵反清,有力量牵制清军的只有太湖白头军的赤脚张三而已。可是既便如此,当时的苏松提督张天禄和苏松总兵王尚且无力为崇明解围,被清廷大力申斥,以至贬官、降爵。如今王因改任钱塘水师总兵,以保全钱塘江天险,抵挡浙江明军,反倒是逼退了张名振的梁化凤接任于此,面对的则是更为险恶的局面,真不好说这官儿提前升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松江府上海县,这座普通的县城在这个时代任谁想不到后世会发展成世界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以至于原本的府城都沦为这座远东魔都的一个区。

    相比那些他们不知道的,此刻城外的大队明军以及黄浦江中的明军舰船却是人所共见的,便是瞎子也能从旁人耳中得知城外的情势。

    “县尊,府城那边是平南将军钱应魁,咱们城外是定西侯张名振,金山卫南面还有那位安远侯的大军,那可是连汉军八旗都打不过的硬茬子。台州总兵马信和温州总兵胡来觐已经降了,如今明军势大,张天禄和王已经陷在那了,光靠咱们是打不过明军的,还是降了吧。”

    “就是,大明眼看就要翻身了,咱们现在过去还能算反正,可不能错过机会啊。”

    “……”

    由于局势变化,张名振和张煌言比史上进军上海县要晚上了一个月,直到十月份才从黄浦江进入内陆,以本地仓储和人丁补充大军,顺便将上海县城团团围困。

    原本,在这场上海围城之始便出现了“海邑人民听其愚惑,上海之衙役挟持县令竟欲开门揖盗。胥役人等公然包网。民心若是,内变堪虞”的状况,此时此刻,东南的战局在陈文的努力下越来越不利于清军,这等状况更是变本加厉了起来。

    上海县知县闫绍庆,河南鲁山人士,乃是今年刚刚上任的知县大老爷。松江府乃是全国最富庶的几个府之一,能够到这里出任知县,闫绍庆可没少花银子、托关系。岂料这到任规刚刚揣进腰包,结果就迎来了明军围城,更可气的是本地的胥吏、衙役还纷纷劝说他开城投降,归顺明军,让他顿时有了种花了冤枉钱的念头。

    “城外不过都是些浙江官军的手下败将,等张提督和梁总兵腾出手来,甚至不用他们,只要等南京那边的援军抵达,这些明军也只能撤走,到时苦的还不是本地父老?”

    告急的文书发了,苦口婆心的也劝过,闫绍庆感觉这辈子都没有经过如此艰难的处境,此刻已经是百分百的超水平发挥了。可是这些胥吏和衙役们却全然不理会他这个父母官的难处,一定要开城投降,甚至那个平日里恭顺无比的皂班班头更是把刀都拔了出来,口口声声的要把他的辫子先割了再说。

    “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这辫子,断不可割啊。”

    如今的上海县城,城外的明军没有发起进攻,倒是城内因为是降、是守闹得只差兵戎相见了。激进如堂上这些人,一定要开城投降,便是城里的百姓也多有心向明军的,这里面据说还有一些拥有影响力的士绅的首尾;而保守一些的,也并非是誓死不降,却是还想要再观察观察城外明军的实力,以策万全。

    “县尊,你说的那些,都是鞑子骗咱们的。浙江的那位吕先生的文章里都说得明白,鞑子就是要咱们给他们世世代代的当奴才,才会打出给先帝报仇的旗号,才会拜孔圣人,才会行科举考试。再说这夷夏之防和君臣之义孰轻孰重,您是读书人,可不能被骗啊。”

    洪承畴的封锁、迁界二令,使得浙江明军占领区与外界的信息传递出现了严重的滞后,但是随着台州和温州的光复,有了海路的途径,虽说这等状况还没有达到质的改变,但却还是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吕留良的文章名义上是分析、解读科举试卷,其实际上则是揭露满清的伪善面具,宣扬夷夏之防,再远的地方可能还没有传播到,但是在江南,本就距离浙江不远,早已为士庶所熟知,更是提高了东南士庶的反清情绪,今番闫绍庆说出这等话,正好用来驳斥谬论。

    鞭子眼看不保,闫绍庆只得乞求一般的看向边上的那几个人,他们是城里的保守派代表,眼下也只得寄希望于这些人能够劝说一二,先把鞭子保住再说。可是没等他出言相求,反倒是一个清军冲了进来。

    “朝廷的援兵到了?!”

    闫绍庆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登时便是脸色一白,岂料那清军冲进来,反倒是大声喊道:“别磨蹭了,外面的张侍郎说了,安远侯已经统大军北上收复宁绍,很快大军就会乘船往金山卫而来,再晚点儿咱们就算不得反正了。”

    话音未落,只见那皂班的班头揪起了闫绍庆的辫子,手起刀落,便只剩下了脑后稀稀拉拉的散发。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没了辫子可叫我怎么活啊!”

    顾不得这涕泪齐流的知县大老爷,几个衙役将其架了起来便往城门那边跑去,便是那些保守派也都紧跟在后,不再有丝毫的犹豫。

    ………………

    “哎,真是胜之不武啊。”

    随着上海县城打开了城门,张名振和张煌言便率军进入了城内,与本地的士绅、官吏进行了一番交流后,二人对坐于县衙,张煌言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兵不厌诈,没什么胜之不武的。苍水啊,你这人就是太过方正了。”

    陈文如今还在全心全意的积累更为雄厚的力量,手头的兵力也只够驻守各地进而应对洪承畴的袭扰,哪还有什么大军北上收复宁绍,进而浮海进攻金山卫的事情。不过陈文如今早已成了清军畏惧三分的明军大帅,张名振此番本也不打算攻城,所以才让张煌言借陈文的名头试探一二,岂料守军竟然直接就开城投降了,实在大出其所料。

    “终究是借了陈文的声势,只可惜,若是他真的能够大军北上,这一次便是光复南京也未必不可了。”

    论军势,陈文在东南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了,而他们这些鲁监国系统明军不过是寄居于福建明军旗下,此番带来的两万大军,战辅兵皆多有郑成功的部下,粮秣更是依仗福建接济,自主权极小。若是陈文能够亲统大军北伐,以如今浙江明军的战斗力,或许先孙可望一步收复南京也很有可能,自然要比如今按照郑成功的命令在此接应要强。

    张煌言只是稍作感叹,谁知听了陈文的名字,张名振却是满脸的怒气,登时便迸发了出来。“论用兵,这东南众将只怕已经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了。只是此子绝非是什么善类,当初曹从龙就不是他的对手,王翊和王江也被他所蒙蔽,最好是少与他交集唯尚。”

    张煌言很清楚,他面前的这位定西侯乃是监国鲁王殿下的死忠,这两年受郑成功排挤良多,却始终将亲信军队的兵权把在手中,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将鲁王再度扶起。只是这不舒心的日子过多了,怨恨也开始蔓延到旁人身上,尤其是当初鲁监国自去监国号便是因为曹从龙之乱被平定,陈文的质问送抵金门,更让他对陈文心存敌意。

    对于陈文与曹从龙之间的事情,张煌言起初并没有参与密谋,尤其是事若不成便夺其军亲领,更是他不可能赞同的。鲁藩众臣筹谋良多,最后曹从龙也掀起了叛乱,结果却被迅速镇压了下去,反倒是让明军错失了更快收复衢州的良机,以至于东南战局蹉跎至今。相交有年,张煌言相信曹从龙是一个忠臣,但是忠臣的所作所为却败坏了国事,就连他都对此感到了彷徨。

    “算了,咱们还是先做好咱们的事情再说其他的吧。”沉吟片刻,张煌言便对张名振问道:“以侯爷之见,这上海县城可有固守的可能?”

    “绝无可能,如今我部相去鞑子精锐良多,水战或有可为,正面交锋暂且还大有不足,当以避实就虚为上。眼下苏松的鞑子不过是深陷泥潭而不可自拔,咱们才会有机会,等南京那里的援军赶到,便是一时能够坚守下来,也迟早会被源源不断的援军耗死在这里。”

    听到这里,张名振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那就尽早放弃此城好了,别等鞑子赶到这里,困守此间,我等还好,只怕苦了本地百姓。”

    “正是如此,不过那个知县却还可以拿来故技重施一番。若是能把崇明城骗开了,也是好事一件。”(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潜伏

    “若夫苏属之有崇明,犹浙属之有舟山也,俱孤悬海外,弹丸独峙……”

    正如满清兵部题本中所言,崇明地理位置甚优,于水师占据优势的明军而言乃是天然的基地,从这里进攻长江南北,皆是便捷所在,而只有占据了崇明城,这个基地才能稳固下来。

    事实上,原本的史中,张名振、张煌言自永七年八月开始,围困崇明长达八个月之久,期间更有以钱谦益为首的反清人士出资组建了如姚志卓所部在内的大批义军协助进攻,为的就是能够将崇明岛变成另一个舟山。

    十一月初,红豆山庄外,姚志卓自贵州返回江南,第一站便是赶往此处将那里的情况告知钱谦益这位东南反清人士的总后台,以便于更好的筹划抗清运动。只是此时的红豆山庄外,却多了间简易的茶肆,左近还有些汉子,有的在出售些小商品,有的则干脆就躺在阴凉下乘凉。唯独有一点相通的,倒是这些人无不在侧目观察来往的路人。

    潜行万里,姚志卓本就是个胆大心细的人物,如今见了如此状况,焉能不知其意。于是他便自顾自的继续向着远处的方向走去,没有去敲钱家的侧门,完全是一副路过此地的农夫的做派。

    直至深夜,从入夜时分开始观察到现在,确定那些监视之人已经多半不在了,姚志卓才轻手轻脚的来到钱家的高墙外,三下五除二的便翻进了钱家。

    红豆山庄,占地不小,不过姚志卓曾多次前来,对于内部布局还是比较熟悉的。穿廊过径,轻而易举的躲过了几波侍女、家丁,很快他便来到了钱谦益和柳如是居住的院落。

    “咚,咚,咚。”

    轻叩房门的声音传来,早已睡下的钱谦益和柳如是登时便从中惊醒,柳如是平日里睡得本就很轻,而钱谦益则是因为最近江南的风声,所以睡眠有些不太好。

    柳如是自床上起来,打开房门一看,却是姚志卓,便连忙将其让了进来,倒是钱谦益反倒是吓了一跳。

    “子求,你这是怎么过来的,可有被外面那些探子看到?”

    所幸平日里伺候的婢女因钱谦益睡眠不好已经都逐到旁边的厢房去了,否则姚志卓此来必会被人发觉,可外面的那些探子,却绝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钱谦益尚在关注于姚志卓是否被满清的探子发觉,而柳如是却直截了当的问道:“大事可成?”

    知道柳如是并非寻常女子,甚至可以说是钱谦益反清的最重要助手。有此一问,姚志卓先是对柳如是点了点头,随即便对钱谦益说道:“牧翁,在下是确定了那些探子都不在了才从西面翻墙进来的。”

    “还好,还好。”听到这话,钱谦益不由得舒了口气。“子求的手段老夫是知道的,想来也必不会被鞑子察觉。”

    见钱谦益还在关注这些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柳如是心头颇为急切,但却也知道她的这位夫君的性子,只得强自按捺着去拿些点心和茶水过来。所幸姚志卓也没有让她等待太过长的时间,向钱谦益解释过后便开始提及此去贵州的详情。

    自年初沿着长江溯流而上,经湖广进入贵州,抵达贵阳秦王府后的往还,以及拜见永天子的经过,随后便是一路返回这江南。一路的经,姚志卓娓娓道来,将所见彻底说完才一口茶水闷了下去,只是尤觉得干渴,所幸柳如是又连忙倒了一杯才舒服了一些。

    “好,秦王殿下既然已应允此事,届时合秦王、安远侯及大木三人之力,必可一战而复江南半壁。”

    楸枰三局乃是钱谦益此生最为宏大的布局,一旦想到能够以一介白身而策动三家数十万大军席卷江南,进而北伐中原,钱谦益便激动得不能自已,面上红润远胜平日,可谓是神采奕奕。

    对此,柳如是也非常高兴,能够早一天光复南京,钱谦益就能早一日洗脱此前的骂名,这是作为人妻所最为关切的事情。而另一方面,抗清原本也是她的主张,看到钱谦益能够抛开软弱勇敢的面对这一切,柳如是便双眸包含着热泪。

    只是相较这对夫妻,姚志卓虽然高兴,但却还有一份隐忧始终藏在心中,此间便是钱、柳二人激动如斯,他却也只能泼上这盆凉水,来讨这个没趣儿。

    “牧翁,在下到贵州看过,秦王府气势恢宏,堪比皇宫,而天子所居之地,不过是安隆千户所的衙门,简陋破败之处,只怕便是连秦王府的马厩都不如。”

    听到这话,钱谦益和柳如是不由得收了那份激动,二人并非明白姚志卓的言下之意,这位秦王殿下本就是逆贼张献忠的余孽,封秦之事据说也多有不恭之举,如今如此对待皇明天子,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只怕让他收复了江南,反倒是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子求,此事老夫早有考虑。楸枰三局,虽然秦藩大军乃是主力,但若是没有安远侯和大木配合,也并非易事。如今秦藩与西宁王不和,大木是老夫的弟子,陈侯那里老夫也有些薄面。若是此人敢有不臣之举,老夫只肖一纸书信,福建舟师入长江封锁水路交通,浙江铁甲入江西截断其退路,两家合军便可以将其碾平。况且还有那位西宁王,收取云、贵、广西和湖广,孙可望只有死路一条而已。”

    豪气干云的指点江山,钱谦益仿佛回到了当年,言辞之中对于那个流寇出身的秦王殿下也全然瞧不上眼,似乎这天下各个势力都在他的指间,跟随着他的指挥棒而行。

    “不过嘛,如今鞑子势大,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届时收复了南京,三家皆在,折冲樽俎,老夫总能设法让他们并力向北,将鞑子赶出我大明。”

    姚志卓本就不是什么极具战略眼光的兵法大家,如今钱谦益的楸枰三局能够得到秦藩孙可望、安远侯陈文和漳国公朱成功三家认可,想来应该已是绝佳的良策了。如今见钱谦益就连孙可望不臣后的补救方案也早已定下,登时便安下了心来,吃了些点心便由柳如是安排到了一间厢房休息,倒是钱谦益在姚志卓出了房门后反倒变得有些忧心忡忡了起来。

    “牧斋,怎么了?”

    看着柳如是的满脸关切,钱谦益不由得将心中所想付诸于口中:“孙可望多此一举,陈文也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只怕未必再会竭力配合。哎,可惜如今因那通浙案鞑子盯老夫日紧,否则老夫再去趟金华,总能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