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年岁不小,经验更为丰富,但是体力开始退化的原因使得他们更加热衷于传授技艺,没出师的徒弟自然也远比普通工匠要多。但是根据祖上的规矩,学徒没出师之前都要在师傅手底下打下手的,事实上给师傅打下手几年不仅是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也算是缴纳学费的一部分。

    现如今,陈文的规定却是可以让师傅得到学徒的分成,这是一份额外的奖金,他们自然是趋之若鹜的,尤其是学徒的出师时间也是由他们定的。

    只不过……

    “吾知道,工匠的手艺是需要长期磨砺出来的,为防学徒的手艺不到位出现太多的次品,学徒想要作为正式工匠进入工坊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通过考核的进入工坊,通不过的回去再学一年方可以重考。除此之外,师傅分成期间,学徒残次过多师傅一样会被纠责。”

    此言一出,刚刚的惊喜立刻就熄灭了大半,个人手里能够达到出师水平却因为传统而无法出师的学徒比起学徒的总量来说都不怎么多。这手艺是需要慢慢积累磨练出来的,所以教出学徒的速度也不会太快。这条规矩一出,他们的分成数量势必会减少很多。

    不过嘛,总比没有要好。

    规矩定下,师傅可以分成,学徒可以提前出师,而产量也势必能够得到提升,可谓是三全其美。为此,陈文很是夸奖了徐毅一番,倒也把他更多的想法引了出来。

    “爵爷,下官查过,自生火铳的枪机生产速度跟不上,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打造出发火率合格的成品的工匠太少。下官思量过,有些枪机的部件好像和锁有些像,如果招一些锁匠来打造的话或许能够提高些产量。”

    燧发枪的枪机一直以来都是陈文心头的一块大石,但是燧发枪的枪机存在着发火率的问题,达不到标准的枪机会大幅度的影响射击速度,造成火铳手更多的失误,反倒是失了这项技术革新的意义。

    明军现有的工匠之中,也只是那几个老师傅能够比较稳定的打造出合格的枪机,以至于这两个月下来了,能够装备部队的燧发枪不过只有几十根,并不足以在战场上承担足够的杀伤,更不要说是淘汰火绳枪了。

    锁匠,陈文思索了片刻,这个时代的锁与现代的锁大有不同,形制上多种多样,虽然远没有达到相似的地步,但是也并非是全然不似。或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说不定。

    定下了让徐毅找几个锁匠试试的计划,陈文突然想起了以前在论坛上看到过的一个段子,说是欧洲早期的铸炮工匠都是给教堂铸造大钟出身的。

    不过仔细一想,似乎铸造大钟的工匠在明军的占领区也不怎么多,而且由铸钟到铸炮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还要伴随着炸膛等现象的频繁出现,最多只能够作为补充却不足以增加太多的产量。

    看来还是得从机械上面着手,尤其是水力带动的机械,对于水力资源丰富的浙西南而言更是天造地设的一般。

    利用水力,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可谓是极其普及的,如滚车、水碓、水磨之类。但陈文需要的则是诸如水力镗床之类的那种能够用在军工制造的机械,毕竟有了长枪、火铳和大炮才会有普通百姓的安稳生活,否则民用机械再完备,事实上也不过是用来给鞑子盘剥的,老百姓并不能由此获益。

    水力机械的悬赏已经发出,不过在陈文的预估之中,在得到能够用于实际工作的水力机械之前,另一个消息应该会先期传来。(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衡阳!(上)

    早在七月,当李定国、冯双礼取得了靖州大捷,随后开始了在湖光南部的大肆攻城略地。那时,郑成功的围城还在继续,看起来也好像破城的希望也并非甚大,而陈文则更是开始息兵,东南战场的局势总体上重新趋于缓和,但是西南战场上清军连续失陷了大批的州县,负责湖广军务的续顺公沈永忠更是一溃千里。

    得到了这样的消息,顺治在震惊于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明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的同时,也下定了决心派出满洲八旗精锐,由敬谨亲王尼堪亲自率领南下。

    清军自顺治元年入关至今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满清入关之初的那些久经战阵,拥有丰富领兵经验的亲贵大王们大多都已经离世。

    如:豫亲王多铎病死于顺治六年,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病死于顺治七年,肃亲王豪格在顺治五年死于狱中,英亲王阿济格于顺治八年因图谋摄政王之位而被赐死,巽亲王满达海于顺治九年二月病死,衍禧郡王罗洛浑顺治三年病死于军中,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病死于顺治九年三月,饶余郡王阿巴泰于顺治三年病死,其子端重亲王博洛,就是马进宝的后台则是在顺治九年三月病死的。

    此时此刻,除了已经病入膏肓的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和久不问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以外,只剩下了敬谨亲王尼堪还有足够的经验来统领大军行此灭国之事。

    七月十八,满清决定由尼堪领兵南下,到了二十日那支大军便从北京城出发。按照计划,尼堪会率军经湖广南部进入贵州,与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墨尔根侍卫李国翰所统领的四川清军合力围攻孙可望秦王府的所在地贵阳,从而一举铲除西南明军的势力。

    可是没过多久,随着定南王孔有德身死桂林,李定国统领的那路明军开始席卷广西的消息传来,清廷被迫于八月初五急令尼堪改变进军方向,先期占据湖广的宝庆府,然后再南下广西。就连战略上也被迫从一举消灭西南明军改变为夺回广西,统一指挥广东的平南、靖南二藩的兵马,防止东南和西南的明军实现合流,而随着陈文在浙江的奋战,东南形势愈加的不利于满清起来,这等心思就更加深重了。

    得到了尼堪南下的消息,孙可望危于满洲八旗之威,勒令李定国放弃广西,全师北上衡阳以待尼堪大军,而他则派出了五万大军由白文选统领进攻距离贵州更近的辰州府。

    到了十一月十九,尼堪大军行至长沙府湘潭县,驻军长沙的明军马进忠所部被迫退往宝庆。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启程,到了第二天其兵锋距离衡州府已不过三十余里。

    作为满清入关后硕果仅存的还在理事的亲王,尼堪不仅有着敬谨亲王的爵位,还是清初的理政三王之一,虽然顺治继位后在试图加强皇权,但这却无关于他对满洲八旗战斗力的信心。

    入关以来,追随过多尔衮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又先后跟随阿济格和多铎追击李自成的本部人马,以及南下覆灭弘光朝廷,而后来则随豪格进军四川围剿张献忠,山西姜镶反正时也随多尔衮出兵镇压过。

    这么多年下来,尼堪与南明政府军、大顺军、大西军、反正清军甚至是诸如江阴、天津等地的抗清义军皆有过交锋,虽然偶有抵抗甚烈,乃至搓动了一些清军的兵锋,但是在总体上满洲八旗却是无往不利。所到之处甚至无需出战,只要把旗号一打,再派个舌辩之士就可以将远多于己的大军收降。即便是无法招降的,大军过处,亦是战无不胜。

    入关之初,满洲八旗战力确实要优于大多数的明军和义军。而这些年下来,各地的绿营每有无力抵抗亦或是难以剿灭的明军和义军,必会要求“真正满洲”前来助战,诸如眼下坐困辰州府城的辰常总兵徐勇就曾有过“总之,逆贼畏满兵,而不怯南兵,南兵如云,何如满旗一旅也”之语。

    多年以来的经验以及长久的吹捧,使得尼堪对“满洲八旗满万不可敌”的理论愈加的坚信不疑起来。

    此时此刻,他所率领的便是一支数量惊人的“真正满洲”,而他的对手,不过只是以前的手下败将张献忠的余孽。当年他跟随者豪格连张献忠都杀了,自然也不会害怕张献忠的那几个当年连“面对真正满洲的勇气都没有”的干儿子。无论是正在围攻辰州的孙可望,还是挡在路上的李定国,在他看来,皆是如此。

    刚刚的那支不足两千人的明军在经过了短暂的交锋后便开始溃逃,在尼堪看来自然是满洲八旗的战斗力强悍将那支明军吓跑了,此刻自当是一鼓作气,趁势追上去将其彻底歼灭。

    若是能够借此与明军的主力部队遭遇的话,那就更好了。一口气消灭掉湖广的明军,到时分出部分偏师南下广西,他便可以率主力部队继续执行先前的计划,杀入云贵,彻底覆灭掉西南明军的势力。至于东南明军,他们暂时还没有力量主动前来与西南明军汇合,即便是来了,坐拥满洲八旗大军,他尼堪自然也不会有所畏惧,无非就是再杀向东南罢了。

    在他看来,反正满洲八旗无敌于世,自当是趁着开国的锋锐将这片膏腴之地彻底收入囊中,让这片土地上的亿万生民尽皆成为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奴隶。而此番南下便是最后的一击,岂能将如此大功让与他人?

    “传令全军,追上去,杀光那些汉狗!”

    随着尼堪一声令下,这支满洲八旗大军立刻停止了休整,启程向三十里外的衡阳而去。那里不管是那支小股明军逃亡的方向,亦是衡州府的府城所在,想来也应该是明军主力的所在地。至于计划中的宝庆府,贝勒屯齐已经派出了部将达素分兵攻略,暂时还无需劳动他的大驾。

    永历六年十一月二十二,尼堪亲率大军日夜兼程南下,目标便是衡州府的府城——李定国大军主力的所在地。(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衡阳!(中)

    衡阳,设县于汉高祖五年,至明时则是衡州府的府城。历史上,于三藩之乱中,吴三桂一度在此称帝,仿照宋之商丘与明之南京那般将此地更名为应天府。而抗日战争中,力抗数倍于己的日军,坚守四十七天的衡阳会战也发生在这里。

    尼堪于衡山县地界击溃了那支稍作抵抗便自行溃退的小股明军后便日夜兼程南下,至次日天色未亮便抵近至城下,大军的前锋就与李定国所部的明军遭遇。

    天色未亮,不过根据探马的回报,远处的那支明军分明打着李定国的旗号。尼堪知道这就是逼死孔有德的那个明军大帅,也知道此人便是驻军衡州一带的明军主帅,虽然对面的具体兵力还看不太清楚,身后士卒经过了这一天一夜的兼程也已经显露出了疲态,但是尼堪对他麾下的这支满洲八旗充满了信心,他也从不认为“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劲旅会无法击破面前的这支流寇洗白了的明军。

    “野战击溃明军主力,随后展开追击,最好是一举斩杀掉李定国,破了这群流寇的胆,接下来的战事也会更轻松一些,伤亡自然也会更少一些。”

    随着尼堪的一道道军令,已经颇为疲惫的清军只得借着列阵的功夫积蓄下体力,不过体力还没有积蓄太多,发起进攻的命令就已经下达。

    “杀光对面的汉狗,衡阳城的子女玉帛,尔等可自取之!”

    清军的军法极其严苛,功赏也颇为丰厚,虽然大头还是会落到权贵们的手中,但是屠城的烧杀淫掠无不刺激着清军的****,使得这些清军在这冬夜与破晓的边缘发出了狼群发现猎物后聚集时那般的咆哮。

    大队的清军开始排着严整的队列滚滚向前,明军大阵的火炮也似乎是在受到了惊吓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尖叫声。

    实心的炮弹零零星星的轰入清军厚重的大阵之中,却并没有使其稍作停滞。很快,明清两军之间,彼此射出的箭矢也开始在空中交错。

    这两支大军所使用的战术在并不似现如今的浙江战场上那般,总体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两军的弓箭手在行进中互射的了片刻,只见处于攻击方的清军刀盾兵便呐喊着冲出阵线,将手中的飞斧、飞刀等投掷兵器向明军的战阵投去。与此同时,明军则毫不犹豫的将盾牌支起,尽可能的减少清军投射兵器的伤害。

    火把早已举起,格去了嵌在盾牌上的飞斧、箭矢,明清两军的步兵不出意外的爆发了激烈的肉搏战。

    清军出自八旗劲旅,一向自视为天之骄子,对眼前这支明军始终保持着心理优势;而那些大西军出身的明军随着靖州大捷击败沈永忠,桂林大捷更是击杀了满清的定南王孔有德,对于清军也不似前几年还在西南战场上面对清军大多处于被动挨打的明朝官军那般畏敌如虎,清军没什么了不起的,定南孔有德那个狗汉奸的藩军如此,八旗军亦是如此。

    两军的步兵在激烈的搏杀着,盾牌格挡下长枪的突刺和腰刀的劈砍,随即便将另一只手上的腰刀砍向对手,伴随着其间的,更是身后同袍的突刺和劈砍。

    战斗还在这冬夜里继续,一时间竟杀得难解难分,根本看不出哪一方有取胜的迹象。然而,片刻之后,明军阵后主帅大旗却随着李定国的亲兵卫队向后逃窜,而伴随着这一切的更是“败了、败了”的惊呼声。

    溃败如流感一般迅速的传染开来,刚刚还在拼尽全力搏斗着的明军转瞬之间就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开始向四下逃散开来。

    明军败了,虽然比尼堪预料的还要快上一些,而且周遭的环境还掩盖在夜幕之下,但是出于对八旗劲旅的极端自信,以及对李定国这个张献忠义子的鄙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下令大军展开追击,而他更是一马当先。

    “杀李定国者,赏千金,官升三级!”

    赏额已下,大队的清军开始嚎叫着紧随尼堪的骑队冲向李定国大旗逃亡的方向,只有少数的清军去追击那些四散逃亡的明军。只不过,早已率领着大队轻骑冲向李定国大旗方向的尼堪并没有注意到,一些明军在溃逃的当口除了扔掉火把以外,还不忘当着清军的面丢下一些银钱,似乎是唯恐这些小东西会压到分量,影响了他们的逃亡一般。

    追击战已经如预料中的那般展开,其实早在十月三十,李定国就已经率领南下广西的西南明军主力进驻衡阳,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事进行准备。

    原本,将偌大的广西交给那些兵力少得可怜的杂牌军,李定国对此并不放心。尤其是在路上就接到了逃亡广东的定南藩余部重新返回广东,占据了至关重要的梧州府的时候,这份不安就更加深重了。

    但是他的义兄孙可望接到消息,满清从北京抽调了一支由满洲八旗组成的大军南下,意在一举覆灭西南明军。出于西南明军的集体利益,李定国也只得遵从那个越来越不把他当兄弟看待的义兄的命令,放弃了只要据守一段时间就可以成为稳固的根据地的广西,率领大军返回湖广战场,迎战这支满蒙八旗的主力部队。

    自长沙地界撤入宝庆的马进忠所部此前曾随他收复广西,根据报告,已经有一支兵力规模不甚大的小部队向宝庆方向而去。此刻只待马进忠和冯双礼前来汇合,他就可以对这支满洲八旗完成合围。不过在此之前,李定国却似乎已经看到了小搓敌军的机会。

    “两军相距不过三十里,大敌严阵以待,却丝毫不吝惜士卒的体力,日夜兼程追击一支小部队。其人骄横寡谋如斯,吾必取之!”

    衡山县地界上的那支不到两千人的小部队便是此前李定国派出的,意在将清军主力引向他布置的战场。可是谁知道,尼堪竟然会日夜兼程南下衡阳。这支清军轻敌到了这个份上反倒是与计划中的有一些出入,但是届时清军士卒必然疲敝,设下埋伏,必可一举击溃清军。

    一如李定国所料,随着追击的展开,清军的骑兵与步兵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吊着尼堪跑了二十里地,此刻清军的步骑之间已经到了无法迅速的互相援助的地步。

    夜幕开始悄悄散去,破晓的第一缕阳光也已经洒向大地,明军的步兵早已逃得无影无踪,李定国身边也只剩下了护卫的骑队。勒住了战马的缰绳,将这匹已经大汗淋漓的良驹拽得嘶声咆哮却又不得不随着他的意愿转过身子,面向远处那片滚滚而来的烟尘。

    大队的明军骑兵已经转向,大旗更是重新树立的笔直,李定国举起了手中的大刀,随即便是一声暴喝。

    “打旗语,全军出击。目标:奴酋尼堪!”(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衡阳!(下)

    天色微微发亮,策马狂奔了二十余里,总算是快要追上了明军的主帅。原本击杀了孔有德,尼堪对李定国还比其他明军武将要高看个一眼半眼的,但是双方步兵还没彻底分出胜负就弃军而逃,一路追来的尼堪此刻早已充满了鄙夷。

    “或许,开出的赏额有点太多了。索性没有开出巴图鲁勇号之类的悬赏,否则回去了还不得被那些亲贵们笑死的。”

    远处,明军的大旗不再向前移动,而是笔直的矗立了起来。大队的明军骑兵已经转向,尼堪心想着这支明军似乎像是殊死一搏,策马于最前面的他便减缓了胯下战马的速度,将随他而来的大队清军骑兵的速度缓了下来。

    很快,双方的距离便缩短到一箭之地,清军的骑兵数量远胜于当面的明军,再加上所谓骑射无双的说法,对于歼灭这支明军自然是觉得手拿把攥。甚至其中有一些清军,已经在思考着如何在接下来的混战中将明军主帅李定国的首级取下。

    清军在距离明军一箭之地的位置站定,为最后的骑战积蓄着体力和马力,区区不过百余步的距离,双方的主帅都可以看清初对方的一举一动。只不过,出乎尼堪预料之外的却是,李定国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在惊慌失措中愤而殊死一搏的决绝,反倒是一副计谋得逞的神色。

    就在这时,突然间,随着明军大旗的一阵抖动,附近的几座小丘和山岗后爆发起了震天的呼喊声。紧接着,大队的明军自那些遮蔽了视线的所在一跃而出,迅速的向清军的骑队包围而来。

    “中计了!”

    尼堪脑海中浮现的答案还没来得及脱口而出,只见不远处的明军骑兵却已经在那个手握着大刀的明军主帅的带领下冲了过来了。

    “杀尼堪啊!”

    呐喊声响彻战场,明军如潮水般涌入战场,尼堪身旁的清军无不惊慌失措,而他们的步兵则更是还远远的追在后面,一时间根本无法与尼堪亲率的骑兵汇合。

    “王爷,快撤吧!”

    多罗贝勒屯齐等高级军官还在统领着大军,身边只剩了下了这个一等伯议政大臣瓜尔佳程尼。

    然而,遭到明军计算的羞恼早已充斥于尼堪的脑海,此刻程尼的劝说竟未有让他有丝毫的动容,反倒是拔出了腰间的佩剑呐喊着策马冲向李定国。

    一箭之地,双方的战马转瞬即至。骑兵交错,很快便战成了一团。顷刻之间,李定国率领的那队用以诱敌的骑兵、护卫尼堪的清军骑兵以及小丘后杀出的明军立刻便混战在了当场,登时便难解难分起来。而远处,大队的清军则还在屯齐的率领下向着已经开始逐渐完成合围的明军疾行赶来。

    “杀!”

    混战中,一个明军的白甲小将一枪便刺向护卫着尼堪侧翼的程尼。

    程尼之父瓜尔佳劳萨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已经是噶喇依章京,也就是后世经过重组改编后的前锋营统领,虽非真正的前峰营统领,但是其人能得此号在老奴的军中亦是颇有威名。到了皇太极初登汗位未久,劳萨便坐上了议政大臣的位置。程尼拥有如今的地位虽然更多是承袭自他的父亲,但是其人还远不是后世那些一手提着烟枪、一手拎着鸟笼子的八旗子弟,清初的连年征战使得其人的武艺亦是不可小觑。

    白甲小将的骑枪一出,程尼立刻以手中的佩剑向外去拨。长久习练的武艺并没有在这些年的********中彻底消磨干净,至少这拼死一搏的力道确实是将那根长枪拨了出去。

    一击未中,骑枪需要重新收回再行刺杀,而程尼则更是旧力已去,新力未生。不过转瞬之后,双方却又重新战成了团……

    骑兵的混战还在继续看,每一刻都有人落下马去,有时是明军,有时则是清军。而在更远的地方,尚未完成合围的明军则已经与屯齐率领的清军主力展开了交锋。

    指挥拦截清军的明军武将很清楚,此刻他既要堵住清军的主力,防止其与尼堪所部骑兵汇合,另一方面则还要防止尼堪突围,任务不可谓不重。然而,主帅之计已成,只要严守阵线防止两路清军合流,便是滔天大功,此刻他也自然不会不拼尽全力。

    战场的北部,明清两军在稍一接触后便进入了更为激烈的混战状态,明军要拦下清军的脚步,而清军则要援救他们的主帅,一个在满清朝中位高权重的亲王。此时此刻,两军的将士尽皆以着最直接的方式在战场上厮杀,甚至已经开始无视彼此的阵型……

    混战还在继续,但是在最核心的那片局部战场上,执行着诱敌和埋伏的那两支明军在合流后立刻便超越了尼堪所部的兵力,并且还在试图配合着负责拦截清军主力的那支大军将其彻底围死在里面。

    白甲的明军小将与程尼之间的搏斗还在继续,一时间双方却还谁也奈何不了对方。而此时,明军的主帅,西平王李定国则更是已经对上了清军的主帅,敬谨亲王尼堪!

    王不见王,在象棋中如此,在政治上亦有此种说法,但是在战场上却从未主帅与主帅之间不能对决的说法。甚至武人之间以最纯粹的个人武勇来一决胜负,比起什么战术、计谋之类的东西更为人所倾倒,甚至是癫狂。

    尼堪一词来源于满语,是汉人的意思,在书写上汉人与牛极为相似,大抵是满人觉得汉人就是使用牛来耕作的农耕民族,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爱新觉罗尼堪,他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名字,主要是因为他在长相上与汉人很像的缘故。只不过,作为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儿子,与明帝国有“七大恨”的爱新觉罗家的子弟,尼堪自小就很讨厌这个名字。也正因为如此,他就更是要血腥的屠戮汉人以证明他野蛮的血统。

    辽东战场以及历次破口的连战连胜,入关之后面对各路明军、流寇和义军,他所在的满洲八旗也是从无败绩,再加上多年来附逆之徒们的吹嘘,使得尼堪早已忘记了浑河战场上川军与浙军的勇烈,忘记了秦军在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下是如何将皇太极的御营卫士吓退,逼得皇太极亲自拔刀应战,更加遗忘了江阴那座小城是如何面对满清大军坚守了长达八十一天之久……

    此时此刻,在明军的计算下,尼堪被一向视之为手下败将的大西军团团包围了起来,这个满清的亲贵大王立刻化身为受了惊的野兽,骑在战马上以着困兽之态向眼前那个明军主帅发起了亡命的攻击。

    刀剑相交,发出了一声干脆利落的金属碰撞之声,随后便重新分开,再度砍向对方。比起尼堪那亡命徒一般,已经全然受着愤怒支配的攻击方式,李定国的头脑很清醒。因为他知道,身为武将,越是如此紧迫的时刻就越是要保持清醒的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正确的应对战场上的变化。

    战马交错,粗犷的大刀与华贵的佩剑再度相碰,双方除了消耗了些体力外,也只是在彼此的冰刃上留下了又一个崩坏的缺口。

    眼前的这个鞑子呼喝着挥舞兵器,亡命的刺激下就连嘴边上都已经溢出了口水。接下了这一记劈砍,李定国一扫周围的局势,似乎明军在兵力的优势下已经取得了一个不错的交换比,随着尼堪而来的清军骑兵已经大多被斩于马下。闲下来的明军并没有云集过来和他一起群殴这个满清的亲贵大王,而是更多的补充到拦截清军主力的战场之上。

    亲手宰了这个鞑子,李定国早有此意,而从现在看来,他的部将们也对他充满了信心。

    碰撞再度响起,李定国很清楚,这个鞑子王爷在武艺上显然是浸淫多年,此刻又如野兽般亡命的进攻,想要制服他最好还是待其力量耗尽,而他也拥有着一对一耗尽对手体力的信心。可是那样的话,牺牲可能会要来得更多,而且越是拖下去,战场上的变局就会越大,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心随念转,李定国一夹马腹,随即便卖出了个破绽。尼堪不疑有他,一剑便向李定国的刺去。岂料李定国腰身一扭,借着扭动腰身的力量大刀便是一记势大力沉的下劈。

    尼堪一剑刺空,心中已有悔意,可是愤怒支配着的他并没有计算其中利害的时间,只是凭借着本能发起的进攻。眨眼之间,李定国的大刀呼啸而至,一刀便砍在了尼堪的胸口,几乎将他一劈两半!

    胸前的华贵甲胄并没有为他挡下多少下劈的力量,亦或是李定国这势在必行的一击力量实在过大。一刀劈下,胸前的伤口登时便喷溅出了温热的血液,而随着这血液破口而出的瞬间,尼堪的身体也从马上坠了下去,待落到地上,发出了那声预料之中的闷响之时,只有一只脚还挂在马镫上面。

    李定国斩落尼堪的顷刻之后,被包围的清军也尽皆被明军杀光。李定国的一个亲兵翻身下马,将尼堪头上的那个嵌满了东珠的头盔扒了下来,一刀便将留着金钱鼠尾的头颅砍下,随即一提在手,举到了李定国的马前。

    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

    李定国接过了一杆骑枪,在尼堪脑后的金钱鼠尾上一抖便绕在了枪头的红缨上,随即高高举起,就连战马也人立了起来。

    “万胜!”

    “万胜!”

    “万胜!”

    “……”

    阵斩满清理政三王之一的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此诚辽事以来未有之殊勋。一时间,明军欢声雷动,竟响彻天际之间。(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天下震动

    随着震天的欢呼响彻天地之间,转瞬之后,就连远处还在厮杀着的明清两军也都放下了彼此之间的搏杀。遥遥望去,似乎还能看到一个明军的大帅正用骑枪将尼堪的首级高高挑起。

    执行堵截清军主力任务的明军在听清了欢呼的内容后,几乎只是一瞬间就被点燃开来。在明军的欢腾似乎让这冬日的黎明也愈加的温热起来之时,刚刚还在竭力厮杀着的清军一个个在呆若木鸡的同时就连面色也灰败了起来。

    爱新觉罗尼堪,敬谨亲王、曾经位高权重的理政三王之一、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儿子、满清当代皇帝顺治的亲堂哥。

    如此身份,尤其是在入关时席卷天下的那些亲贵大王多已凋零的今天,尼堪甚至已经可以说是除了久不问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以外满清亲贵中最为善于用兵的名将。可也就是这么一位在寻常清军眼里如神祗一般的人物,就这么在战场上被明军杀死,其震撼可想而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