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窍不通,不去学习兵法怎么敢用他上阵。

    然而,随着这个占用土地超过三十万亩,甚至还在进一步扩大的军镇卫所的形成,时间也愈加的紧迫起来。

    北线既定处于守势,所以陈文只是下令对安华镇棱堡进行了修缮,并增添了一些新的防御设施,以待金砺的杭州驻防八旗。而衢州那边,明清两军的探马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于定阳溪——灵溪一线互相试探,小规模的战斗从未停止过。

    清军的骑兵大多从军多年,骑术、武艺皆要比明军更为精擅;而明军这边则胜在了按照戚继光的马营操练,以伍或是以队为单位冲锋,每次都是以多打少。清军碰了几次钉子,就不得不放弃了消灭明军探马的企图。明军这边虽说没吃到什么亏,但是编队保持阵型冲锋使得他们必须牺牲一定的速度,想要追上清军就是千难万难了。总而言之,现在的衢州战场上,明清两军的探马谁也奈何不了对方,只得互不干涉,所以对方有什么大规模动向也根本瞒不下来。

    眼下已经到了八月底,清军的调动开始频繁起来,探马的出动也越来越密集。而陈文这边,他也不打算继续等下去,孔有德如期死在了桂林,即便现在黄宗羲和钱谦益的消息还远没有送到,陈文凭借着推演也能估量到清军的布防和调动会受到影响。

    既然看起来陈锦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他不一样已经等不下去了吗。所以,当陈文得到了清军开始试图强行驱逐明军探马,为身后的定阳溪提供情报屏障的消息,他便回到了重兵云集的龙游县,准备与陈锦决战。

    清军的实力增长与否,这些他还不太清楚。而经过了这段时间的重新调动,陈文的麾下不仅坐拥南塘、义乌两个战兵营以及那半个东阳营,陈国宝负责指挥的镇直属营也完成了归队,另外他还利用换防和增兵等手段调来了四个鸳鸯阵杀手队和火器队混编的步兵局,这支军队虽然战斗力肯定会和战兵营有所差距,不过陈文本也没打算让他们承担过重的作战任务,而是大部分会和镇直属营一起作为大军的预备队,剩下的则作为龙游县城的城市守备部队。

    如此一来,既然六千打一万一似乎不太好听,那么干脆就八千打一万一,总要看看这衢州到底是姓明,还是姓清!

    永历六年九月初四,前一天陈文得到了陈锦已经渡过了定阳溪的消息。北线有棱堡坐镇,陈文在一个多月前也下达了在东阳县的虎鹿镇一带再修建一座棱堡的命令。暂且无有后顾之忧,陈文便于今天在龙游县誓师出征。

    龙游县城城外,来自各部队的八千金华明军等待着他们追随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却从无败绩可言的主帅进行例行的讲演。

    出发的时辰很快就到了,陈文带着他的那支平叛时刚刚组建起的骑兵卫队自城门缓缓而出。依旧披着那一副山文铠的陈文身后,光复东阳县时用过的那面书着“还我河山”的大旗迎风招展,其后才是陈文的那两面绣着“临海伯陈”和“镇守浙西、浙南军务总兵官陈”的将旗。

    一队身披扎甲的铁骑紧随其后,陈文很快就策马行进到留给他激励士气的夯土平台。

    一眼望去,如刀削斧剁般齐整的大军以局为单位列阵,统一的军服旗帜给了他们如同一体的气质。而在更远处,则是数量同样惊人,由金华和衢州龙游县的明军控制区征集来的民夫,他们将负责承担大军出征的一切劳役。

    有道是:人以上万,无边无际。

    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军分作两大块,而在各营最前列的便是他们的指挥和代理指挥。这些人,以及各部队的主要军官,大多数都是自四明山或是天台山上就开始追随他的老部下。

    当年在四明山南部以一己之力抗衡五倍于己清军的那五百勇士,活到今天的只剩下了三百余人。但是当初埋下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如果算上各县留守的驻军,以及负责北线防务的那半个东阳营的话,这支军队已经扩张到了惊人的一万一千余人!

    如此规模的大军已经超过了残破不堪的金华府所能够承受的范围,若非陈文靠着借款、没收金华清军财产、以及前不久还在进行的抄家行动,这支大军是断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

    然而,透支了一切的资源,仁德的声名、还算不错的信誉、以及士绅富户的友谊,换来的这支大军最多也只能够维持这一年而已。到了明年,还款的压力、西南战场上的不和、福建可能会出现的变数,这些都将扑面而来。到时只怕用不着满清出兵,陈文的这支大军也将自行土崩瓦解。

    原因嘛,很简单,军无粮则散!

    作为主帅,陈文都很清楚,但是此时此刻,他更加清楚的是眼前这近万大军对于他的忠诚无须任何怀疑,他们愿意遵从着他的命令浴血奋战,而他们对于即将开始的这一战早已迫不及待。

    “老子没什么好说的,宰了陈锦那个手下败将,光复衢州府。这里的土地乃是我等汉家儿郎的,不是那些不要祖宗的二鞑子的!”

    说罢,陈文拔出了长剑向着西面遥遥一指,便策马而出。穿过两大方阵之间的道路,带队出发。

    随着陈文策马而过,每一个明军将士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田土,乃是中国人视若生命的重要资源。而陈文定下的军功授田制度,便是将田土按照军功分给他们这些军官士卒。从此以后,只要奋勇作战,就可以从卫所获得田土的奖励,拥有自己的土地、成为富农、甚至成为地主。而根据陈文修改过的卫所制度,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不会永远都是军户,甚至他们在退役后也可以作为民户繁衍生息。

    只要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临海伯陈文陈大帅麾下奋勇作战,幸福生活就会公平的降临到他们的身上。不再有寒冷、不再有饥饿、也不再备受欺压,只需要听从军令,只需要勇敢,就够了。

    很快,陈文便通过了大半的通道,身边的明军尽情的欢呼着,若非平日里的军纪无形的束缚住了他们的脚步,只怕早已将他围在了当场。而这其中,自然也有张益达的身影。

    从在东阳县投军开始,张益达在孝顺镇之战中奋勇战斗,后来虽然没有能够留在战兵营,但是作为东阳县驻军的日子同样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温暖,仿佛是重生了一般。

    只可惜他从军日短,仅仅参加过孝顺镇之战,还是后排的弓箭手,除了军田外只分到了五亩军功田。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专门请假,花掉了积存下来的军饷把他祖父母和父母的坟迁到了自家的土地上,重新风光大葬。

    夙愿达成,虽然家里的田土还是太少,不足以流传后代子孙,但是根据陈文的定下的制度,只要奋勇战斗就可以获得军功,而军功就代表着田土!

    “祖父、祖母、爹、娘,请保佑孩儿获得更多的军功,更多的田土……”

    欢呼的人群中,冯彪早已没了平日里拿捏着的军官威严,尽情的向着他的大帅欢呼。从在大兰镇参军开始,他便梦想着成为军官。现在,他做到了,而且他坚信,日后他会获得更高的官职,甚至是跟随着陈文封候赐爵。

    抱着同样念头的军官有很多,并不仅仅只有冯彪一个,例如他所在的南塘营的指挥李瑞鑫,一个曾经的靖国公黄得功的亲兵,现如今也已经坐上了总兵官的官职,虽然他得到的私人利益远不及这个时代靠着剥削士卒百姓自肥的其他高级军官,但是这支军队的生机勃勃,以及他如今效忠的这位绝非常人的主帅,让他坚信着只有这样的军队才可以收复失地,为他曾经视为偶像的明末勇将黄得功复仇,也只有这样的一支军队的存在,他才有可能与失散多年的家人团聚。

    “南塘营,是大帅最早建立起的营头。跟上大帅的脚步,出发!”

    战鼓敲响,南塘营以哨为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紧随着陈文的骑队。而在他们的身后,义乌营、东阳营、镇直属营、以及各县换防抽调来的步兵队和民夫们紧随其后,踏着坚定的脚步向着浙闽总督陈锦大旗所在的方向。

    前进!(未完待续。)

第九章 阵战

    随着明军流露出大举向西的意图,同样没时间再耗下去的清军也开始缓缓东进。双方的探马在定阳溪与灵溪之间的广阔土地上来回厮杀,为的只是获取更多的情报,顺便将己方的大军走向遮蔽起来。

    可是,如此简单的意图却由于双方的探马在这片区域都无法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伴随着两支大军不断拉紧彼此之间的距离,探马之间的交锋也越加激烈起来。原本还有些忌惮的两军探马在不断缩小的区域间竭尽全力的越来越激烈的厮杀着。直到双方接近到再也无法掩盖己方的走向和意图的地步,拼死相搏才稍微缓和下来一些,因为他们彼此都需要时间来为接下来的血战节省和积蓄更多的力量。

    清军的先头部队渡过神塘源,在那里修建了大量的浮桥。很快,当明军得知了这一情报,很快便加速向西压了过去。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清军并没有急着渡河,开始在溪流的西岸扎下连营。而明军则不约而同的停下来,在清军大营正东偏北方向十余里地的地方扎营。

    如清军已经察觉到明军增兵一般,明军也发现了清军的连营规模似乎比想象中的要大上一些。然而,无论是因福建漳州被郑成功攻陷而必须在福建彻底糜烂之前解决浙江问题的清军,还是急需收复衢州以获取更多资源来将雪球滚起来的明军,双方不约而同的进行着最后的休整,两军大营中的气氛即便是充当辅兵的民夫们都能感觉到明天将是一个血腥的日子。

    永历六年九月初六,明军的参谋们早已完成了参谋作业,根据清军的意图和早已探查清楚的地形制定了几个作战计划。陈文思考了一阵,便挥军向西。而此时,清军也自大营而出,渡过那些早已修好的浮桥,在仰天垄一带遭遇,

    明军战兵高达八千,充当辅兵的民夫则大多被留在了大营,只携带了足够用来运送军器的辅兵。陈文坚信兵贵精而不贵多,所以对驱使辅兵上阵的兴致不大。

    而此同时,出现在战场上的清军则还是按照旧例,将辅兵置于阵后,而战兵则在战场上开始摆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大阵。其中,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的标营、福建建宁府绿营的援兵组成右翼,浙江衢州绿营和处州绿营、温州绿营的援兵占据战场北部的左翼,而大阵的中部则亮出了江西提督刘光弼的旗号,反倒是浙闽总督标营被留在了阵后作为预备队。

    刘光弼是汉军镶蓝旗旗人,努尔哈赤时代就已经投了鞑子,只是声名不显,未能脱颖而出。后来金声恒反正,帅军镇压的谭泰在回师时将其留在了南昌,充作江西提督,其部在普遍孱弱的江西绿营中已算是少有的精锐部队。

    清军增兵是陈文预料之内的,也在此前的侦查中得到了印证。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陈锦的援兵竟然是江西提督标营,那可是一个高达五千人的大编制部队。虽说湖广战场和福建战场上的不利局势使得这支大军不可能尽数出动,但是看旗号的话,也是除了后营以外尽数抵达。

    如此一来,清军的战兵一下子蹿升到了一万五千人,再度形成了近乎二打一的兵力对比。

    对此,陈文已经别无他法,和占据中国十之七八,早已形成了席卷天下之势的满清拼人数,他是万万比不了的。可是按照兵法来说,客军行不至前,列布置中,陈锦没有把这支生力军留下作为预备队,反倒是摆在了中军的位置,难道他就这么相信这支清军的战斗力吗?

    虽然还不太清楚对手的想法,但是陈文很清楚,他麾下的这支大军刚刚完成了分地,士气正是最为旺盛的当口。而清军那边,除了早已是手下败将的督标营,以及尚未有交过手的福建左路总兵标营和江西提督标营以外,其余的尽皆是地方绿营。陈锦的布阵肯定有蹊跷,但问题存在于什么地方一时间他却还没办法想清楚。

    没有必要再犹豫了,随着总参谋部此前做出的一种应对,明军迅速的变幻阵型。很快,南塘营便据守中路,而义乌和东阳两个营头则分别护翼左右,另外陈文还向阵型北部的东阳营支援了两个局的驻军。将镇直属营和另外两个局的驻军留在手中。

    双方的主帅如同姓氏的相同,此刻急于决战的心情也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丝毫的犹豫,在完成列阵后,稍作了些许休整,随着战鼓的敲响,两军加一起超过两万人的战兵纷纷起身,开始列阵向对方走去。

    战场上,火红色的明军战阵与灰蓝色的清军战阵开始缓缓向战场中央逼近。双方在战鼓声中缓缓行进,看样子谁也没打算拿出什么特殊的战术手段,而是尽皆打算以最直接的碰撞压垮对手。

    直到进入了佛郎机炮的射程,明清两军的炮手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脚步,开始将装填完毕的子铳塞进母铳里。紧接着,当炮手将火把按在了引信的刹那,炮弹自一门门仰射的炮口中急速飞出,以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覆盖向两军的大阵。

    只不过,比之对手,明军的佛郎机炮似乎射程更远,几乎没有一枚炮弹打在了清军的阵前,而是尽皆扫向了最前排的清军。

    陈文使用的佛郎机炮大多是缴获自清军,而清军的佛郎机炮则几乎都是明廷制造的,虽然没有一门炮是全部一样的,但是大致的射程却差不了太多。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其实并非是火炮,而是明军使用了威力更大的颗粒化火药,燃烧更为充分使得火药在点燃的瞬间制造出的气体远比普通火药要多得多。

    当清军第一轮试射的炮弹仅仅是将明军行进的路途制造得更为坑洼,而此时明军的炮弹已经开始轰击清军的阵型。

    突如其来的伤亡使得左右两翼的清军出现了轻微的骚乱,但是在军官们的强力压制下很快就恢复了镇定,而阵后的清军主帅陈锦在发现明军的炮击已经开始造成了伤亡,便命令大军加速前进,以保存更多的士气进入肉搏战。

    双方的炮手还在继续轰击对手,由于佛郎机炮的射速优势,明军始终保持着对清军阵型的轰击,每一次都能带走十几个清军的性命,造成更多的伤残。哀嚎声越加的多了起来,阵后的督战队在跟随前进的途中将被炮弹击中造成了近乎致命伤残却一时未死的清军进行补刀,却迎来了更多的哀嚎声。

    清军的大阵还在推进,明军这边也开始遭受到清军炮手的轰击。然而不比清军,明军无论是鸳鸯阵杀手队,还是长枪阵杀手队,甚至就连火器队都在使用纵阵前进。这是自戚继光时代便约定成俗的传统,也是这支特殊的明军赖以降低行进途中伤亡的必要手段。

    当第四个子铳释放完毕,两军的装填手还在重新装填第一个使用,此刻已经冷却完毕的子铳。在这个似乎已成远程兵器释放空档的间歇,明军中军的火铳手们率先打破了沉寂,而被明军火铳手集中的清军,即便是身披棉甲也无一例外的受到了铅弹的直接伤害,纷纷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只不过,比起火炮,火铳的铅弹更多仅仅是造成了伤残,但痛苦的哀嚎声却也开始影响到清军的士气。

    “这怎么可能?!”

    确实不可能,这个时代的明清两军使用的火铳无非是鸟铳和三眼,其中三眼铳不仅射程近,精准性不高,一般还都是骑兵使用。可是鸟铳,怎么可能会在这个距离还能造成伤害?

    “鸟铳当然不可能,但是已经进入重型火绳枪范畴的鲁密铳在这个距离却可以无视棉甲的防护,历史上清军就是在淘汰掉鸟铳后才被迫淘汰掉棉甲的。”

    眯着一只眼睛,陈文用双手持着单筒望远镜远远的看着清军的战阵,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

    可是火绳枪终归是火绳枪,装填的速度在瞬间便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乃是致命的硬伤。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除了燧发枪到现在还没有造出几杆,使用火绳的鲁密铳他也仅仅是对南塘营完成了换装,其他部队则还是在使用鸟铳。而这,还是陈文仗着继承了王翊和俞国望的遗产的结果,否则的话,只怕到现在战兵营连鸟铳都无法按照编制备齐。

    所以,当南塘营的火铳手们还在进行装填的空档,清军的鸟铳手开始射击,弓箭手很快也进入了射程与明军的弓箭手对射。

    战场上的清军皆是绿营兵,半球型的头盔远不如明军的笠盔那样可以靠低头来抵挡抛射的弓箭,但是胜在兵力更为雄厚,反倒是清军的箭矢更为密集。即便明军使用纵阵也免不得会出现伤亡。

    火红与灰蓝,这两种颜色还在战场上不断的逼近。只不过,现如今的火红色还在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平直,而中央和右翼的一部分灰蓝色却不得不稍微停下片刻,以便其他灰蓝色能够跟上。

    片刻之后,在对射中重整了队形的清军重新开始前进,而他们与对面的明军一样,尽皆在进入五十步范围后自阵后搬出了虎蹲炮对射。只是不同于对手的是,明军在对射中使用大盾牌手来保护炮手,清军的炮手则只能在点燃引线后向阵后逃去。

    一轮炮击过后,重新补全了因伤亡而造成缺口的清军呐喊着冲向明军,投出了一根根标枪和一把又一把飞斧,试图以此来摧垮明军的前排。

    而此时,对于这等战术已经再熟悉不过了的明军则依旧保持着纵阵。直到清军冲进了十米左右时,鸳鸯阵才以狼筅手压阵将纵阵变幻为大三才阵,而长枪阵杀手队则急速向中央靠拢,以始终护翼在侧后的鸳鸯阵填补两翼空出来的缺口。

    战场的中央,金华明军最为老字号的南塘营与来自江西的绿营精锐江西提督标营碰撞到了一起。南塘营的步兵队按照新编制,第一局和第二局使用长枪阵杀手队,而另外两个局则使用鸳鸯阵杀手队。

    第一局第四步兵队,这是一支老资格的步兵队。虽然资格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长枪阵的使用,至少在强渡灵溪时,这支部队就曾坚定的守护着明军的战阵不被优势清军压垮,甚至还配合着鸳鸯阵杀手队向清军的督标营发起进攻。

    作为第四步兵队的队长,经过了数月前的那场反突袭,在重新修改编制后,长枪阵他也使用的更加顺手,而且开战前他的老伙计伍长石大牛也已经伤愈归队,对于击垮眼前这支不知道从哪来找死的鞑子他充满了信心。

    将阵型急速靠拢起来,虽然变阵不太方便了,但是自第一排的长牌手外后,密密麻麻的几排五米长枪如同遇袭的刺猬一般封住了清军任何一个攻击的方向。而他们的对手,更还只是一群使用原始的刀盾和七八尺长枪的绿营兵。

    战鼓敲响,虎吼着的明军开始在第一排的长牌手的带领下缓缓前进。密集的枪头对清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长枪手不光根本够不到对手,甚至连明军前排的长牌手都鲜有能够攻击到的。而那些一向用来摧坚破阵的刀盾兵更是被不断突刺的长枪攻击着,即便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也无法逃脱被刺死的命运,因为这长枪实在太过密集!

    “杀!”

    “杀!”

    伴随着耳边一前一后的两声虎吼,一个灵活的清军刀盾兵在躲开了第一根长枪的突刺后,幸运女神并没有继续对他微笑,而是送来了另一根长枪直接将他的小腹刺穿。

    长枪干净利落的收回,抛下了手中的刀盾,刀盾兵倒在地上双手捂着伤口哭嚎着。而此时,明军的战阵还在前进,刚刚伤愈归队的石大牛半蹲着行到近前一刀砍在了那个清军刀盾兵的咽喉,随后便不再理会这具尸体,继续带队前进。至于这具尸体,自有队后的火兵处理,他们会砍下首级装进大筐里面。

    如此一来,整个步兵队便如同一只收割生命的怪兽,如獠牙利爪般的长枪手们突刺敌军,长牌手既可以作为骨甲防御对手的攻击,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露出骨甲下的尖刺将侥幸未死的对手杀死,而剩下的尸体,则由收敛首级的火兵砍下,留下的只是一具无头的尸身。

    至于负责指挥战斗的队长,而是这支怪兽的大脑,负责协调、补充每一颗獠牙、利爪和骨甲的运动……

    江西提督刘光弼目瞪口呆的看着他的部下们在接敌的瞬间就开始节节后退,此前陈锦并非没有提醒过他,只是那些长达五米的长矛对于他麾下这支依旧强调个人武勇的军队而言实在有些鸡肋。于是乎,他只得通过不断的变幻阵型来将生力军替换上去,为陈锦口中的杀手锏争取时间。

    中路的南塘营的缓步前压,不仅吓到了初来浙江还不太了解行情的刘光弼,也大大的出乎了陈文的意料。

    据他所知,江西清军主要集中于三地,控制长江水道的九江、省城南昌和战略地位极重的南赣地区,他面对的这支江西提督标营总兵力高达五千,是驻守南昌、镇压各地的中坚力量。只可惜,这位江西提督还不太清楚浙江战场上明清两军已经开始了编制竞赛,双方在不断的交锋中做出针对,从而一步步的提升自身的战斗力。而他麾下大军所使用的那种旧版本早已过时,现在还能靠着兵力的优势勉力支撑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至于,左右两翼,左翼的清军犹豫全部是地方绿营已经被东阳营和临时交给陈国宝指挥鸳鸯阵压得没有丝毫还手之力,而右翼的清军则依仗着已经开始师法浙江清军的福建左路总兵标营苦苦维系着战线。

    双方的差距暂时已经无法靠悬殊的兵力差距进行弥补,清军眼下还能靠着兵力的压倒性优势来勉力支撑,但是当伤亡达到一定的程度,陈文并不相信清军能够继续支撑下去,而且是根本无法取胜的无谓的支撑下去。

    可是,就在他认为大局已定的时候,他的老对手陈锦终于再也无法忍耐下去,将他的预备队投诸到了清军还在勉力维系战线的右翼。

    将预备队投诸于战斗的关键时刻和关键地点,乃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奈何,当陈文看到了那支他曾经两度击退,可以说是无比熟悉的督标营的刹那,看到的却并非是如其他绿营般的清军,而是一支全军统一由鸳鸯阵组编而成的清军——他麾下那支南塘营在去年年底时的复制品。可是,此时此刻的陈文的手中却没有第二支南塘营可以用来验证对手的假冒伪劣!(未完待续。)

第十章 杀手锏

    若是自天空向下俯视,战场上自北向南,火红的颜色在经过了短暂的僵持后便开始缓缓的将对冲的那片更大的灰蓝色向西挤去,只有最南端的一片还在洪流中勉力支撑。可是事实上,火红色每前进一步,灰蓝色就向后一步,但是每退一步,便是有一点一滴的灰蓝色被彻底吞噬,以至于期初原本要火红色要大得多已经开始逐渐缩减。

    清军的中军乃是江西提督标营,高达四千人的江西绿营精锐由于对浙江战场的不了解,在战术编制上已经开始落伍,面对陈文麾下最为精锐的南塘营,此刻只能勉强以兵力的优势,通过变阵轮换来将士气维系下去。

    相较之下,分别位于靠近衢江的清军右翼和南端的左翼,他们面对的对手一样不弱。

    右翼面对的明军中,虽然东阳营只有一半的兵力,但若是加上陈文临时补充的那两个局的步兵队,兵力上已经与战兵营相差无几。哪怕战斗力有些参差不齐,可是右翼的清军也不过是几支屡遭金华明军打击,早已丧胆的地方绿营,能够暂且维系着没有崩溃已经相当容易了。

    至于左翼清军,眼下也只是凭借着福建左路总兵标营这支福建清军精锐来勉力维持阵线。而这还是总兵官王之纲不敢违逆顶头上司陈锦的命令,将军队重新进行组编,靠着新近添加进去的长矛手列阵与明军对刺的结果,否则只怕早就如江西提督标营那般了。

    明军刚刚完成分地,并且建立了军功分田的制度,士气正是最为旺盛之时;而清军大多是客军,集结衢州已久,思乡之心已经开始影响到军心士气。仓促出战之下,即便是兵力明显占优也是极为吃亏的。

    战场上的大势随着传令兵的往来早已了然于陈文心中,这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其实不仅仅是他,清军的统帅,浙闽总督陈锦也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双方战斗力悬殊到了这个地步。

    “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陈锦暗自叹了口气,此前由于上半年浙江清军的围剿宣告失败,就连总督都被围在了城里,清廷决定让步军统领阿尔津率领一支满八旗军南下助剿。

    可是随着湖南战场的逆转,李定国逼杀孔有德,广西重新被明军收复,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清廷不得不改变计划,让阿尔津的那支八旗军留守江西,防止西南明军杀入江西,威胁浙江或是更为关键的江南。

    “若不是沈永忠那个废物……”

    由于郑成功在上个月攻陷了漳州,东南战局开始越加的不利于清军起来,福建的清军机动部队想要单独击退福建明军根本是痴人说梦。可若是抽调地方绿营,胜败未可知不说,郑成功的水师冠绝闽海,一旦被福建明军来个处处开花,福建全省就会彻底糜烂。

    原本在陈锦的一再请求下,清廷如其所愿的派出了“真正满洲”南下助剿。可是同样在上个月,甚至比郑成功收复漳州还要早上半个月,沈永忠在明军的兵锋下弃守长沙,退往岳州,如果阿尔津像金砺那般顿兵于坚城之下,只怕尼堪的大军还没有来得及赶到湖广,江西和浙江就已经不复为满清所有了。

    至于沈永忠本人,他的续顺公的爵位承袭自他的叔叔沈志祥,而沈志祥获封爵位则是由于他是东江镇最后一任总兵官沈世奎的从子,满清攻陷皮岛,沈世奎身死后需要安抚东江军才会授予其爵位。

    “当年沈世奎就是靠着女儿做了毛文龙的小妾才爬上去的,这姓沈的一家子都特么是一群废物!”

    阿尔津暂且留在了江西南昌府以备拥兵数十万,于四川、湖广和广西战场上处于攻势中的西南明军,但是浙江也不可能不管,于是乎清廷就派出了江西提督标营前来助剿。

    “可一个汉军旗的旗人带着一群绿营兵,怎么可能与满八旗相提并论啊?!”

    由于西南战局急转直下,未能如陈锦所愿。所幸,这段时间他也痛定思痛,并没有一味的将希望都放在了援兵的身上。鸳鸯阵的威力非同凡响,至少在浙江的地形确实是占尽了便宜。既然如此,他使用那个来自于四明山的降将王升将整个督标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