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防的性能,准备在白天轰炸我们!”

    德军总参谋部的战略欺骗局当然不会告诉休。道丁,现在德国的航空工业正在寻找让空冷式发动机具有优良高空性能的方法,而且已经找到了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加装涡轮增压器。

    在历史上,因为德国的有色金属储备不足,造不出多少性能优良的高温合金。所以德国航空发动机不能承受太高的温度,而涡轮增压又会提高温度。因此德国虽然掌握了涡轮增压技术,但是并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足够的投入和积累——历史上的二战中后期。英美的飞机一般都装几个增压器,称为“n”级增压,而德国飞机通常只有一级增压。

    在这个时空,赫斯曼早就开始进行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虽然不能像美帝那样敞开了用,但还是足够保障一部分空冷发动机装上高性能的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的。

    而福克f。36使用的bmw700系列,就是同时安装了机械增压器和涡轮增压器的“验证品”。

    不过这种bmw700因为安装了体积庞大的增压器(现在只是第一代产品),体积非常庞大,是无法安装在普通的战斗机上的——这需要不断改进,缩小涡轮增压器的体积,并且设计出更好的散热系统(中冷器),才能显著提升性能。

    福克f。36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只是为了提高德国空冷式航空发动机的高空性能而存在的。实际上这款飞机的产量也不是很大,包括验证机、轰炸型、侦察型(远程侦察机,预备装备机载雷达用来搜索海面目标)、运输型、攻击型(准备装上火炮对轰击地面和水面目标)在内,也只有区区90架而已。

    而现在拿来秀肌肉的30架ju。89和30架do。19也不都是轰炸型,它们只是看起来像轰炸机而已。在大阅兵结束后,除了10架ju。89和10架do。19会被编入秃鹰军团去西班牙轰炸城市之外,剩下的40架飞机,大部分都会被改装成客机卖掉……

    因为在德国总参谋部的计划当中,根本就没有打算真的用几千架重型轰炸机去迫使哪个英国法国投降。目前他们发展四发重轰,恰恰是为了在将来威慑苏联这个“红色盟友”的——巴库油田才是中期需要考虑的目标。

    现在赫斯曼不过是想通过夸大“轰炸制胜论”的影响力,来转移各国对德国装甲部队和战术航空兵的注意力。

    “天哪,德国人到底有多少四发重型轰炸机?”法国陆军高级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莫里斯。甘末林也被遮天蔽日的德国重型轰炸机给唬住了。

    作为法**方最高层的人物,他早就听说“轰炸制胜论”在德国国防军里面很有市场。

    这种理论最先起于意大利,由杜黑将军提出,墨索里尼和巴尔博等等法西斯头子都很迷信这个道理。在他们看来,空军才是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而陆军不过是摆摆样子的,打仗不能靠他们。要是真的爆发大国之间的战争,陆军只能蹲在战壕和防线里面挡住敌人——如果真的有那么愚蠢的敌人会往坚固的防线上撞的话!

    而真正的胜负,则要靠大飞机轰炸城市来决出!想想巴黎、里昂、兰斯这样美丽的城市在残忍的空袭中化为废墟,法国人民还有勇气抵抗下去吗?

    “上将,他们还有很多坦克!”在甘末林耳边提醒他的是个高大得不像话的法国陆军上校,他名叫夏尔。戴高乐。是魏刚和雷诺一派(右pai、法西斯啥的)的人物。在如今的法国陆军里面是个不太得志,但是混得也不算差的人物。因为被认为是机械化战争专家,所以甘末林就把他带来看德国的阅兵式上的坦克了。

    甘末林摇摇头,“我看见了,都很小,打不过我们的坦克,而且也不可能靠它们突破马奇诺防线。”

    这也是事实!戴高乐对这些德国二号坦克的看法和甘末林一样,它们肯定不是法国坦克的对手,而且也突破不了铜墙铁壁一样的马奇诺防线。

    “有什么好担心的?”甘末林看了眼眉头仍然锁着的戴高乐,“如果他们要绕过马奇诺,我们和英国朋友也能凭借更先进的坦克和大炮打败他们。夏尔,你不用担心……我会支持你的,10万机械化职业军的想法很好,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一支军队。”

    “10万机械化军”是戴高乐的一个设想,以大约10万人的机械化职业军队为法国陆军的主要打击力量。这个观点一开始没有受到法国陆军的重视,但是在德国扩军备战并且组织了大量机械化部队后。法国陆军还是开始自己的机械化步伐了,他们开始将一些步兵师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计划改编7个师),还开始组建轻机械化师(在1935年7月就有了第一轻机械化师),目前还在准备编组强大的装甲部队——后备装甲师(计划编组3个)。

    “不过,”甘末林摇摇头,“就算我们拥有了10万机械化职业军,也不可能依靠它们突破德国人的‘齐格菲’防线。”他指了指天空,“战争还是要靠它们来打的,是吗?”(未完待续。)

第238章 代号“黑色”

    “大将阁下,这是英国的空军中将休。道丁,他在拍摄我们的ju。89和do。19,拍了很多照片。”

    “这位是法国的戴高乐上校,他是《建立职业军》一书的作者……”

    “我看过他的书。”赫斯曼打断了正在将一张张照片放在自己面前的盖伦中校。

    在这些外**官仔细观察德国武器装备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是战略欺骗局的观察对象,都被拍了照片。

    “他在看坦克?”赫斯曼看着照片上的戴高乐,“他的脑袋低着。”

    “是的,他的确在看坦克。”盖伦中校说,“他对我们的装甲车和摩托车也很有兴趣,都拍了照片。不过他身边的甘末林上将却对我们的轰炸机很有兴趣。”

    “哦。”赫斯曼点点头。甘末林嘛,很好的一个对手,估计已经被战略欺骗局给欺骗了。

    “这是波兰的隆美尔少将。”

    又一张照片放到了赫斯曼面前,上面是个穿着式样古怪的波兰军服的中年人,长得非常英俊。

    “隆美尔?”赫斯曼一笑,“波兰也有个隆美尔,他和埃尔温。隆美尔不会是亲戚吧?”

    “实际上波兰有两个隆美尔将军,”盖伦笑道,“这个是位‘旅将军’,相当于我们的少将吧。”

    波兰的将级军衔有“兵种将军”、“师将军”和“旅将军”三级,再上面就是元帅。不过外国人习惯性称他们是“上将”、“中将”和“少将”。

    “他名叫卡罗尔。隆美尔是雷兹…希米格维元帅的亲信,”盖伦说,“他是波兰军团出身,非常不错的骑兵指挥官,还得过奥运会马术季军。”

    “奥运会季军?”

    “是的。他是个马术高手,不过却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盖伦中校想了想,又说:“在波兰军中,从上校往上,就很少有正规军事学校出身的人了。很多都是世界大战前参加毕苏斯基的‘步兵协会’的平民,只接受过最基础的军事教育。”

    “这是波兰军队一大弱点。”赫斯曼笑了笑,“我们这些人都是学了十年以上军事才步入职业军人生涯的,而他们其实都是外行。”

    “他们的士兵素质也不行。”盖伦中校说,“根据波兰人自己的统计,20年代初,原属于奥匈帝国和俄国的波兰联邦土地上的成年人,识字率不过50%到60%。原属于德国的土地上的成年人,识字率高达99。4%。”

    人民受教育程度高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大优势,这让德国士兵可以比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士兵更快地掌握先进和复杂的武器系统。

    “一帮文盲,给他们机械化也不会用!”赫斯曼轻蔑地冷笑,“苏联人呢?这次是谁来了?”

    “是苏联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德洛维奇。诺维科夫空军上校,”盖伦中校摸出一张照片,指着上面的人对赫斯曼说,“他正在用望远镜看我们的ju。89和do。19。”

    “斯大林很快就会提出购买的,”赫斯曼端起办公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这些先进武器就是他的玩具。看见了就喜欢,喜欢了就想要。”

    ju。89和do。19当然是可以出售的。只要斯大林肯用石油和有色金属来换。不过苏德航空技术合作却早就中断,并且没有一点要恢复的意思。

    “另外,”赫斯曼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咖啡杯,“《黑色方案》拟定好了吗?”

    《黑色方案》是一份进攻波兰的虚假方案,由赫斯曼的三个心腹,总参谋部情报部长(是军事谍报处、战略欺骗局的上级主管。同时也负责和国防部的部务司共管中央保安总局)蒂佩尔斯基希中将和总参谋部第一总作战官哈尔德中将,以及盖伦中校三人共同负责的。

    虽然是个虚假方案,但还是要照着真实的作战方案来弄,需要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考虑进去,还要准备几个预备方案。

    而这个假方案的作战思路。则是沿袭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打法——坦克掩护步兵,在一个非常宽阔的正面发起进攻,大炮也会像1918年时那样运用,集中数千门大炮在坦克和步兵的总攻前轰上一个礼拜。

    而在坦克掩护步兵突破后,也不会有什么“闪电战”,而是“教科书”式的缓慢推进和包抄。机械化部队也不会狂飙猛进,而是要和大部队一起行动,在阵地进攻中扮演突击队的角色。

    变化还是要有的,主要在空军的运用上。飞机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动用战术轰炸机对波兰的道路和波军的阵地、集结地进行轰炸,而且还会成立一个专门负责轰炸城市的“战略轰炸司令部”,在许多机场上摆出1500架到2000架ju。89和do。19——当然都是不会飞的假货。不过在《黑色方案》中,这些假飞机将是迫使波兰投降的重要因素!

    波兰首都华沙和主要的大城市都将遭受狂轰滥炸,直到被从地图上抹去……如果波兰人坚持不降的话。

    看上去似乎是挺可行的,即便波兰人能扛住狂轰滥炸,他们对前线的支援力度也会大幅减弱,如此便有利于地面上的进攻了。

    根据《黑色方案》的计划,正面强大攻势加上飞机轰炸,还有苏联从东线的进攻,基本上在6个月就能迫使波兰投降。但是在《黑色方案》中,波兰投降并不等于波兰就灭亡了,还是要寻求政治解决的。

    因为德国在领土上的目标(《黑色方案》中的目标),就是旦泽自由市、波兰走廊和立陶宛这些地方,拢共7万平方公里。

    苏联则可拿下右岸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不包括西乌克兰或者叫东加利西亚)这两块在苏波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而剩下的波兰本土加上东加利西亚成为一个新的波兰民族国家,作为苏联和德国之间的缓冲国存在。由苏德两国共同保证波兰的安全,波兰本身的武装力量则保持在10万人左右,接受苏联和德国的严格监控——这当然是《黑色方案》中要实现的目标了。

    然后德国就要寻求和英国、法国的和解,寻求阿尔萨斯…洛林、比利时德语区(赔偿州)和卢森堡问题的和平解决。

    在《黑色方案》中,德国对西部边界的目标仅仅是收回赔偿州,然后吞并卢森堡,再拿回一些和卢森堡接壤的洛林铁矿区。

    另外,德国还希望解决《凡尔赛条约》和《圣日耳曼条约》问题。两份条约应该完全作废,德国不必再支付任何赔偿,同时德国还想再收回几块非洲殖民地。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对巴黎和伦敦的战略轰炸将是最有效的方法。

    马奇诺防线是不可能被攻破的,就如同齐格菲防线固若金汤一样。而借道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虽然能够避开防线,但是德国陆军看起来也不大可能打得比1914年更好。因为那时没有马奇诺防线,法国人无法集中兵力于北线,而且他们还发动了愚蠢的攻势,最后死伤惨重。

    而现在,法国人、比利时人和英国人能把他们的大部分部兵力集中运用于比利时,利用那里的河流和要塞构筑起难以突破的防线。

    “大将阁下,目前《黑色方案》的第一稿已经完成,”盖伦中校回答,“将会在两次兵棋推演后进行第一次修正。”

    赫斯曼品了口咖啡,又问:“那么,战略欺骗局打算用什么办法把这份方案透露给我们的敌人呢?”

    “大将阁下,”盖伦中校说,“点点滴滴的消息走漏,我们一直在安排。但是将整部《黑色方案》的总纲送到法国和英国总参谋部的办公室里,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也不是傻瓜。”他顿了下,“所以我们计划通过苏联的主动泄密来达到目的,我们可以先把《方案》的总纲分交给苏联。”

    赫斯曼挑了下眉毛,“你认为苏联人会出卖我们?”

    “会的,”盖伦中校皱了皱眉,“大将阁下,这是显而易见的……苏联只想要右岸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不想继续追随我们去和英法作战。而且斯大林还会担心我们和英法勾结,然后调头去打苏联。所以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和英法沟通,避免宣战。而将这份《方案》泄露出去,显然是个不错的办法。”

    赫斯曼点了点头,看来自己的眼光非常不错,在那么多年轻有为的国防军军官中发现了这么一个人才。

    斯大林绝对会把《黑色方案》泄露出去!一方面表明自己无意和英法为敌——苏联只是想收复失地;一方面也在告诉英法,德国同样不想和他们决裂。因此他们最好还是采取中立和观望的态度,眼睁睁看着波兰被苏德打败吧。

    “好办法!”赫斯曼赞许地说,“盖伦中校,你可替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或许在他们(指英法)看到《黑色方案》后,真的会出卖波兰!”(未完待续。)

第239章 欺骗从苏联开始

    1937年4月30日,就在德国秃鹰军团所属的轰炸机对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实行大轰炸的三天后。苏联人民的老朋友,列宁同志的好朋友,斯大林同志的亲密朋友,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大将到访莫斯科。

    他是乘坐一架容克公司的ju。90客机抵达的,这种飞机是ju。89的客运型号,非常舒适和平稳。当他走下飞机的时候,两个戴着红领巾的苏联小朋友给他和克洛伊献了花。他的另一位“朋友”,再过一个多月很可能就要被枪毙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随后上前和赫斯曼亲切握手然后拥抱。

    两人都没有提及“惨无人道”的大轰炸,仿佛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欢迎您,大将阁下!”图哈切夫斯基用流利的德语说。

    “你是元帅了!米哈尔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恭喜啦!”赫斯曼则用流利的俄语回答。

    苏联在1935年11月实行了军衔制,图哈切夫斯基成为第一批苏联元帅,还担任了国防第一副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部长。

    “早就当了,你现在恭喜可晚了。”图哈切夫斯基半开玩笑地说,“路德维希,你现在还是个侯爵阁下,这点我可不如你啊。”

    这句话在过一个多月会成为一条罪状——企图在苏联恢复沙皇反动统治!

    “一个虚名而已,没有多少年金可以拿,”赫斯曼无所谓的耸耸肩,然后指着自己的妻子,“不过她倒是很喜欢当侯爵夫人,我其实是为了她才成为保皇党的。”

    “路德维希。你又拿我开玩笑了。”克洛伊瞪了丈夫一眼,然后就去和图哈切夫斯基的妻子妮娜。图哈切夫斯卡雅握手和拥抱。

    赫斯曼却只是用同情的目光瞥了这个美丽的女人一眼,在丈夫被枪毙后,她肯定也活不成!

    至于图哈切夫斯基侥幸不死的可能性,赫斯曼觉得是非常渺茫的。虽然他并没有下令情报部门给图哈切夫斯基栽赃——但是赫斯曼非常清楚,历史上的斯大林根本不会相信图哈切夫斯基是个德国间谍。图哈切夫斯基这种地位的人。在苏联什么都有,再去当德国间谍得多脑残啊?这种事情不过是苏联内部的权力斗争需要而已……

    “米哈尔伊尔。尼古拉耶维奇,你们要的进攻波兰的计划的总纲已经带来了。”寒暄过后,赫斯曼就言归正传,他从自己的新任副官,刚刚从法国武官任上调回总参谋部的汉斯。斯派达尔中校招了招手,“汉斯,把文件给元帅同志。”

    《黑色方案》的全部文本是不可能都带来的,而且也没有必要。苏联人想知道的只是一个大概。什么时候打,从什么地方开进攻,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当然……还有如何善后——这需要苏德两国通过谈判加以解决。

    ……

    “为什么不是机械化部队进行大纵深突击呢?你们在1935年的那场演习中不就是那么干的?”

    第二天,赫斯曼在位于莫斯科兹纳缅卡大街19号的国防人民委员部内再次见到图哈切夫斯基的时候,对方突然问起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不是机械化战争的打法?”

    他这话是用俄语问的,因为在场还有另外三个不懂德语的苏联元帅,看上去非常强壮的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元帅。他是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元帅,他留着哥萨克式的大胡子。看上去不是很聪明,他现在是副国防人民委员,主管骑兵工作;最后一个留着“希特勒式”的小胡子,看上去有些迟钝,正是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克列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根据赫斯曼掌握的情况,这四个苏联元帅其实是分为两派的。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是所谓“军事专家”。就是原沙皇俄国的正牌军官出身,在八月革命后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而布琼尼是“士兵委员会主席”出身,参加革命之前是个老兵。伏罗希罗夫则是童工出身的职业革命家,二月革命后因为当苏维埃工兵代表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地方领导人而进入军界,属于自学成才的军事家。

    后来自学成才的伏罗希洛夫和同样自学成才的斯大林一块儿在察里津打仗。因为都讨厌“军事专家”于是就自己摸索着瞎指挥,居然也打赢了,但是却损失了6万人。结果在布尔什维克八大上被列宁一顿批斗,斯大林调回中央,伏罗希洛夫革去军长一职发配乌克兰,结果在乌克兰又当上了政委,和第一骑兵军军长布琼尼搭班。然后他和布琼尼又成了铁哥们,通过他的关系布琼尼和第一骑兵军的一班人——就是朱可夫、铁木辛哥、罗科索夫斯基(这几位都是士兵出身,没有进过沙皇的军校,斯大林同志最讨厌沙皇军校里出来的人)等等,都成了斯大林同志的军事班底。

    而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都是“军事专家”出身,这些“军事专家”在苏俄内战期间都是受托洛茨基看重的人物。所以苏联红军的大清洗,也可以看成是斯大林对原沙皇军队出身的“军事专家”和“托洛茨基派嫌疑分子”的一次清洗。

    在大量可靠的在内战结束以后进入军校学习的青年军官成长起来以后,斯大林清理掉一些不可靠的“老人”,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说清洗损害了苏联红军多少战斗力,在赫斯曼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德军太能打了,好像开了挂一样。没有经历大清洗的法国、波兰遇上德国不照样顶不住?英国人又不是有条海峡挡住,40年、41年差不多也就完了。

    如果换成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指挥没有经过大清洗的红军去踩波兰、法国和英国,就能横扫了?根本不可能,看看历史上1938年7月末8月初的张鼓峰事件就知道了,布柳赫尔指挥的远东方面军打个日本关东军都打得挺费劲儿。

    ……

    “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国力将整个陆军机械化。”赫斯曼和几个苏联元帅打了招呼,然后大家就在一张铺着绿色呢绒桌布的会议桌旁坐了下来,开始讨论《黑色方案》。

    “必须要将整个陆军机械化?”叶戈罗夫摇摇头,“根据法**事理论家戴高乐的看法,少量的机械化部队作为尖刀就足够撕裂敌人的防御。”

    “那是一战的经验,”赫斯曼侃侃而谈,“如果遇上一战的军队,的确可以成功。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部分实现机械化的步兵,哪怕是装备落后的波兰军队,也拥有几百辆坦克和数量更多的装甲车。而那些坦克和装甲车辆,都是可以搭载20mm机关炮和37mm反坦克炮的。

    这就等于将反坦克火力机械化和装甲化了……如果我们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拥有可以快速移动的反坦克火力,协约国的坦克会被我们大量击毁的。在‘铁拳1935’军事演习后,我们还进行过多次装甲师和装备有机械化反坦克火力的步兵师之间的对抗演习,结果都是装甲师惨胜。我们认为,一个步兵师如果能够拥有数十门可以快速移动的自行反坦克炮,就足以在预设阵地阻挡装甲师的突击。”

    赫斯曼也不是完全在忽悠苏联人,实际上德国国防军这两年一直在进行类似的演练。而且装备了一个一型突击炮营的摩托化步兵师,的确可以打残一个装甲师。除非进攻中的装甲师可以得到一支强大的战术空军部队的支援。

    相比拿出来吓唬人的ju。89和do。19,ju87俯冲轰炸机、hs…123攻击机和正在开发的ju。88中型轰炸机才是德国横扫波兰、法国的关键。

    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互相对望了一眼,都微微点头,苏联红军实际上也进行过类似的演习。结果也很难证明集中起来的坦克部队就一定能打垮装备有少量坦克和大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师。除非在进攻一方在坦克性能上拥有极大的优势,或者拥有压倒性的空中优势!

    而且,苏联红军最近也注意到了他们在制空权的夺取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这是西班牙内战给他们敲响的警钟!德国人的bf…109、福克d。31,甚至老旧的福克d。21都在性能上对苏联的伊…15系列和伊…16系列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而没有空中优势,苏联的坦克部队很有可能会遭到来自空中的打击!哪怕是hs…123这样老掉牙(在这个时空hs…123在20年代末就首飞了)的飞机,也还是可以对苏联地面部队构成重大威胁的。

    所以在打败了白色波兰之后,苏联一定要对德国保持相当的警惕!(未完待续。)

第240章 斯大林没有错

    “总书记同志,我和叶戈罗夫同志都认为德国人的这份《黑色方案》制定得过于保守,德国人过高估计了波兰的力量……不过还是可以达到战胜白色波兰的目的。”

    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向斯大林报告的时候,这位苏联的伟大领袖同时也在看一份让他心情愉悦的报告——是别尔津从克里米亚发来的。

    大约560吨黄金已经运到了苏联!

    而且别尔津还让他手底下的特工把相关的收据偷了回来——用了调包计,西班牙人根本没有发觉。

    “这下西班牙人再也见不到他们的黄金了,就好像他们看不见自己的耳朵一样。”斯大林用一支铅笔在别尔津的报告上这样写道。

    这真是个让人忍不住要开怀大笑的笑话。

    “保守?这是德国人的风格,他们一向如此。”斯大林一边用铅笔涂掉了自己写下的“笑话”,一边说,“不过只要能赢,保守一点也没问题。那么,你们觉得按照他们的办法打,多少时间内能收复右岸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德国人准备要用6个月打败波兰,”叶戈罗夫说,“不过红军总参谋部根据《黑色方案》的总纲进行了推演,波兰人哪怕不犯一点错误,3个月也是他们的极限了。”

    在《黑色方案》中,德军将出动150万大军,同时赫斯曼建议苏联动员同样多的军队。而波兰目前保持着近150万人的常备军。一旦战争爆发,波兰人有能力在3个月内将军队数量还可以再翻一倍达到300万人,也就是和苏德联军的总数相当——比历史上多了近一倍,主要是因为波兰在合并了右岸乌克兰和立陶宛后,人口数量也增加了不少。而在英法的援助下,波兰也能力给这么多军队装备上比较精良的武器。另外。《黑色方案》计划用6个月而不是1个月打垮波兰,所以波兰人理论上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动员。

    但是波兰人的空军太弱小,根本抵挡不住苏德两国上万架军用飞机的攻击。失去空优之后,波兰军队纵使达到300万,也只有挨打的份了。

    “3个月就够了?”斯大林的目光从别尔津的报告上转移到了叶戈罗夫那张严肃认真的面孔上。

    “足够了,”图哈切夫斯基说。“如果他们愿意采取更加冒险的打法,比如用机械化部队进行大纵深突击,或许1个月就能大获全胜了。”

    “或许1个月,或许赢不了!”斯大林摇摇头,“大纵深突击的军事演习和兵棋推演搞过很多次了,但是问题很大,是吗?”

    理论是一回事儿,实践有时候是另一回事儿。历史上苏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在犹豫是否要集中运用坦克——这并不仅仅是思想保守的问题,而是在实际运用中遇到了太多太多的问题。

    不仅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而且装备数量和治理也严重不足——苏联拥有的坦克数量倒是不少,但是大纵深进攻作战不是光集中坦克就能搞起来的。还需要足够的装甲车辆和卡车让跟随坦克行动的步兵也实现机械化或摩托化。

    “你们这些当副国防人民委员,当总参谋长的人就知道机械化,就知道坦克军,就知道追求最大的战斗力。”斯大林用不大耐烦的语调说,“可是你们什么时候能体谅一下国家和人民的难处?坦克军好,机械化好,谁不知道?

    可是我们的国家一年才十二三万辆汽车的总产量。其中的两三万辆质量还很差。现在工农红军全军总共才多少台汽车?都集中起来能装备多少机械化部队?那么别的部队怎么办?后勤部门怎么办?就算用马车替代也不可能,那需要一百万辆马车。几百万匹马……可我们有多少养马场,要上哪儿弄那么多马?”

    以如今德国一年五十万台以上的汽车产量,都没有能力将150万军队完全机械化,何况只有十二三万台汽车产量的苏联?所以在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中,除了集中运用机械化之外,也提到了集中运用骑兵。可问题是集中运用机械化于少数部队。就会让大部分军队失去机动能力——苏联红军陆军都是重装部队,大炮辎重多得要死,所以哪怕是步兵师也装备了很多卡车。如果要把这些卡车拿走,部队就只能靠骡马来实现机动。

    可是马的生产在农业集体化后就是个难题了,苏联没有那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