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指夺取苏联的煤炭、钢铁和石油中心),那么主攻目标就是乌克兰和南俄。
不过由于苏德谈判已经秘密开始了好几个月,而且在谈判中德方已经提出了割让左岸乌克兰的条件,因此苏联人再迟钝也一定能猜中德军的主攻目标。所以一定会在左岸乌克兰摆满精锐部队严阵以待的。
因此之前草拟的从正面突破第聂伯河的几个子方案显然都是不可行的。虽然以德军目前的战力,强攻正面应该也能打胜,但是这伤亡决计小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由东线总司令调任第一军需总监的古德里安元帅就和赫斯曼一同开始拟定一份新的方案,代号是“紫色方案”。
顺便提一下,因为欧洲战场上就只剩下苏联一个敌人了。所以东线总部在3月份被撤销,东线各集团军群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而原来的第一军需总监哈尔德元帅则出任印度战线司令官,和英国人印度总督蒙巴顿还有英印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一块儿去印度同婆罗门革命家作斗争了。
实际上紫色方案也没多难弄——赫斯曼这个“冒牌军神”现在也历练出来了,知道该怎么指挥一支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大军了。
“海因茨,”他在措森大总参内的一间作战室里面对正在看地图的古德里安说,“苏联在北线必解列宁格勒之围,在南线必守东乌克兰。那么中路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突出部应该就是最薄弱的地段。我们可以先打一场突出部战役,将中路苏军重创,然后驱逐进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围困,接着再挥师南下伊尔库斯科、别尔哥罗德、沃罗日涅和卢甘斯克,包围苏联的西南方面军。”
“1200…1500公里……这个迂回可有点大了。”古德里安眉头微皱。
“有问题?”赫斯曼说,“我们现在有很多汽车、坦克和突击火炮,而且还在东线战场集中了1。5万架各种飞机。足够把苏联人的军队炸得动弹不得!”
“问题是燃油!现在我们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坦克和汽车的数量空气巨大,飞机也很多,这些东西可都是油老虎。”古德里安说,“1200…1500公里的大迂回,而且还是在俄罗斯的土地上进行,这路可不容易走,会很耗费燃油的。帝国元帅,我们现在准备了多少燃油?”(未完待续。)
第849章 有多少油打多少仗(书已解禁,求订阅)
后世的军事爱好者总爱埋怨二战中的德国没有能及时进行总动员,因而造成了金发碧眼的雅利安超人们在苏德战场上总是面对在数量和纸面威力上占据优势的苏联红军。但是他们往往忽视机械化装备是要用充足的燃油才能喂饱这一事实!
而德国拥有的燃油多少,就直接决定了“日耳曼超人”们可以使用多少坦克和飞机。
当然了,到了战争后期,德国进入被动防御阶段,机械化部队不再需要进行远距离机动,后勤线也相对缩短的时候,他们倒是可以用较少的燃油来支持较多的机械化装备了。
不过和美国、苏联这两个总共掌握了成功3亿吨油的石油土豪相比,德国不过1000万吨的各种油料能够支持多少装甲部队和飞机用脚后跟想想也清楚了。
好在赫斯曼指导下的德国选择了先拿下地中海和中东油海这步棋……这虽然让苏联多了一年的战争准备期,得以武装起更加强大的红军,使得德国无法在苏德交战的第一年就采取大规模的全面攻势。
但是拿下中东油海后,德国的石油瓶颈还是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现在欧共体有了3400万吨的石油预期年产量(1943年度)和800万吨的合成燃料(包括提取自煤炭、油页岩的各种燃料)。另外,在英国本土还有15家即将建成的合成燃料工厂(煤制油)的产能没有计算在内,如果这些工厂投产,欧共体一年又能多得到几百万吨燃油。
不过比历史上翻了几倍的燃油产量并不能全部转化为德国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因为这个时空为了拉拢欧洲各国,德国不得不拿出宝贵的石油资源用于维持各国经济的正常运转。
根据1943年的分配方案,法国、罗马(意呆利)、英国(本土和印度)三国,每个月拿到石油配额都是25万吨,德国(包括波兰、立陶宛、斯洛伐克、乌克兰和斯洛文尼亚等国)是30万吨,欧共体其余各国加在一起是25万吨。总共就是1560万吨宝贵的燃油用于各国经济和国内武装力量的训练需求(德**队的训练用油不在每月40万吨指标内)。
大约4200万吨油减去1560万吨,还剩下2640万吨,看上去似乎不少了。可是这个时空的德国比历史上多了个耗油大户——海军!
随着大量新造舰艇的不断入役,欧洲联合舰队的规模日益庞大,目前的总吨位已经接近了300万吨!比日本联合舰队的总吨位还多了50%,油耗自然也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舰队集体出动,那么一天的油耗起码就是两万吨!这还没有计算欧洲联合舰队所拥有的飞机的油耗。因此单是这个欧洲联合舰队,德国国防军燃料储备总局就给安排了一年400万吨重油/柴油和50万吨航空汽油的配额。
除了欧洲联合舰队之外,欧洲联合运输/护航司令部也是一个用油大户。
这个司令部控制着超过1500万吨满载排水量的货轮和油轮,另外还拥有150多艘护航舰艇,其中包括18艘护航航母。因此每年的燃油配额(主要是柴油)都不少于200万吨(有相当部分船只是烧煤的)。
在扣除了海军的650万吨燃油配额之后,可供德国国防军支配的油料就只有1990万吨。
而其中的190万吨属于“战略储备”,是留着预备不时之需的。剩下的1800万吨,就是德国空军(包括海军陆战队)、陆军,以及所有在德国国防军总参谋指挥下作战的外**队在1943年内可以使用的燃油总数了。比起历史上德军燃油供应最宽裕的年份多了超过一倍。
不过在石油多了一倍的情况下,德军包括为德国作战的各**队拥有的飞机、坦克和各种车辆的常备数量却多了至少2倍!
因此德国国防军在燃油问题上,还得继续精打细算过日子。
“42年上半年几乎花掉了以往的积累,从42年下半年开始每月才有些积蓄。另外,在和英国(本土)停战前海军还缴获了许多美国油轮。因此截至3月底,我们拥有了149。6万吨的储备。”回答燃油储备问题的是国防军储备局的局长现在是空军上将爱德华。米尔契。
他在这个时空混得没有历史上好,担任过空军武备局局长和空军运输司令部司令等职务。现在则当上了掌管国防军所有战略物资储备的储备局局长,不过这样的职务对他而言倒是非常合适的。
“每个月还能富裕多少?”赫斯曼问。
“大约20万吨,”米尔契说,“这是石油,如果炼成汽油就没有那么多了。”
“打6个月,”赫斯曼思索着说,“5月份开始进攻,11月份结束。那就是大约150万吨储备再加上4…10月份富裕的140万吨,一共290万吨。”他想了想,又问:“陆军和空军手里应该还有些储备吧?”
“有,”古德里安回答,“空军的情况不清楚,陆军的话……不算军以下单位的储备,现在100万吨油品肯定是有的。另外,在每个月下发的油品中都有约三分之一被储备起来作为会战储备。”
“空军也一样,”米尔契心算了一下,说,“加上空军、海军航空兵和陆军的储备,到今年10月底我们最多有500万吨油,另外4…10月份还有350万吨的会战储备,这样最多就是850万吨。”
赫斯曼摸了摸下巴,说:“再留30万吨紧急储备,100万吨用于南美和印度战场,余下720万吨全部用于对苏联的进攻吧。”
“每月最多120万吨,”古德里安摇摇头,“相对于咱们的车辆和飞机而言,这个数字可不是很富裕啊!”
“那就……那就在莫斯科门口打一场!”赫斯曼盘算了一下,说,“从立陶宛的纽尔维斯到莫斯科的直线距离只有780公里,要打莫斯科咱们的油一定够吧?”
“够。”古德里安点点头,说,“如果要包抄乌克兰,再挺进斯大林格勒,我们的油料供应会非常紧张。可如果以莫斯科为目标,那就没有问题了。不过莫斯科可不容易打啊……”
“不必真打,”赫斯曼摇摇头,“可以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和苏联的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决战,取胜后再迫近莫斯科,同苏联的预备队方面军决战,最后再以机械化装备较少的轻装部队南下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一路打到亚速海。”
“用机械化装备较少的轻装部队南下?”古德里安想了想,问,“帝国元帅,您认为我们在莫斯科城外取胜后,斯大林就会从乌克兰调集大军北上?”
“肯定的,”赫斯曼一笑,“列宁格勒被围,莫斯科又岌岌可危……斯大林应该知道这两座城市全部沦陷的后果!”
现在德国人这边可有一个俄罗斯帝国合法的朝廷存在!如果奥丽加女皇同时得到莫斯科和彼得格勒,那么布尔什维克在俄罗斯的统治无疑就到了尽头。
所以斯大林必然要在莫斯科背城一搏!
“当然了,布尔什维克的伟大领袖斯大林也有可能接受我们提出的和平条件,”赫斯曼笑着说,“这样战争不就胜利了。”
……
“加强西南方面军,削弱预备队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约瑟夫。斯大林眉头深皱,看着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波夫刚刚送来的作战计划大纲。“削弱的加里宁方面军能完成列宁格勒解围作战吗?
还有……万一德国人将进攻重点放在中路我们怎么办?”
“总书记同志,”巴甫洛夫元帅说,“对此我们已经有了考虑,第二次列宁格勒解围会战将推迟至6月1日。因为到那时,我们基本就能判明德国人的主攻目标是什么了?”
斯大林吸着烟斗,思考了片刻,点点头说:“他们今年一定会发起大攻势的,因为他们的盟友日本显然很难长久支撑……如果他们在1943年不能打败我们,那么到了1944年他们就只能孤军奋战了。”
“是的,”戈拉什尼科夫说,“而苏联的气候决定了德国人最佳的进攻时间就是春天泥泞季节过后的5月到秋天泥泞季节到来的10月或11月之间。他们必须在短短6个月内打败我们,所以不可能浪费一整个月。所以进攻发起的时间,必然是在5月份。”
“对,必然是5月。”斯大林也认同这个判断,因为德国人从去年深秋就开始休整的准备,到5月份都歇了半年了,不存在准备不足的问题。
“那么……如果他们的进攻目标在中路,”斯大林又问,“我们有把握打败他们吗?”
“有!”巴甫洛夫说,“根据计划,朱可夫同志将会统一指挥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250余万大军和德国人展开决战!”(未完待续。)
第850章 女皇来了不纳粮
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科夫再次提交的方案终于让斯大林同志感到满意了——西南方面军得到加强并且重兵布防第聂伯河防线,同时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还保持250万人以上的强大兵力,足够应付一场规模宏大的主力决战。
看起来是万无一失,这下万恶的纳粹侵略军一定会统统下地狱去了!
所以在1943年4月余下的日子中,苏军统帅部又一次鼓足了干劲,全力以赴调整部署,加强南线防御,削弱中、北两路。
而与此同时,赫斯曼和古德里安两人挑选出来的几个前线德军主帅——北路包围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屈希勒尔元帅,中路负责主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和南路负责从正面进攻乌克兰的伦德施泰特元帅——全部召到了措森的大总参谋部。
“帝国元帅,我们的目标到底是哪里?是莫斯科吗?”
此役德军的主将曼施坦因元帅已经仔细研究过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制定的“紫色方案”了。不过对于“紫色方案”中德军的最终目标,曼施坦因还是有些糊涂。
他说:“如果我们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以西取得2场会战的胜利,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南迂回呢?列宁格勒已经被围困了半年多,等到9月或10月时,该城还能有多少防御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夺取,同时包围莫斯科。”
“莫斯科是一座很难夺取的大城市。”赫斯曼告诉曼施坦因,“如果我们要夺取莫斯科,那就必须做好伤亡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准备,而且我们很有可能要在莫斯科城下过冬。”
根据赫斯曼和古德里安的估计,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以西地区展开的决战将是非常激烈的!苏联人很可能会投入300…400万人的庞大军力进行抵抗。德军即使取胜,一定会消耗巨大,再去攻击莫斯科实在是没有把握。
而且莫斯科一旦告急,斯大林必然不惜一切调兵解围。到时候东乌克兰的红军主力必然会北调,乌克兰就会相当空虚。那么德军就能用较少的兵力,从正面和背后迂回包抄,将整个东乌克兰吃掉。
“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赫斯曼说,“在今年冬季,苏联战场上的战线应该维持在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库尔斯克…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一线。”
因为预料苏联人会将南线的主力悉数调往中路去保卫莫斯科,因此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就制定了由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完成对乌克兰的包围后,再东进奔袭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切断高加索石油产区和莫斯科的联络?”龙德施泰特元帅这时也提出了疑问,“那土耳其会不会加入战争?听说巴本大使一直在做土耳其的工作。”
巴本大使就是弗朗茨。冯。巴本,历史上在1932年6月1日…11月17日间担任总理的那位。在这个时空他没当过总理,但仍然是天主教中央党(后来基民盟)的领袖,在中央党和祖国党合并后,成为祖国党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和国会议员。
在战争爆发后又被派往土耳其担任大使(一战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务,因此在土耳其有很多关系),曾经在地中海战役分出胜负后成功推动了土耳其开放边境供德军过境。不过他对这样外交成就并不满意,一直想要推动土耳其加入战争。
“那是外交部的想法,”赫斯曼轻轻摇头,说,“不过我不认为需要土耳其人参战,因为土耳其人不会白白参战,为了拉拢他们我们很可能要拿出高加索石油产区。而且一旦我们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占领,战争就很有可能结束,我们何必再拉上土耳其呢?”
“那如果战争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呢?”龙德施泰特老元帅问。
“如果在我方占领斯大林格勒后战争还不结束,”赫斯曼耸耸肩说,“那时列宁格勒多半就会变成女皇陛下忠实的彼得格勒了!那样……我们又怎么能把高加索产油区交给土耳其人呢?”
赫斯曼对拉拢土耳其人参战其实兴趣不大,因为要和苏联议和,那么最好别拿下高加索石油产区。那里对苏联和俄罗斯太重要了——没有了巴库和格罗兹尼的油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都不大好开了!
而苏联如果固执地拒绝和平,那么列宁格勒被围困到今年10月差不多也该投降了。到时候不管赫斯曼愿意不愿意,他的女皇朋友一定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冬宫,在一群被饥饿打败的前苏维埃人的欢呼下,成为真正的俄罗斯君主。
这样……赫斯曼当然更不能把高加索的石油给土耳其人了,因为那里是奥丽加女皇的财产,将来还会属于德意志帝国的皇后。
“不必考虑土耳其,”赫斯曼说,“仗我们自己打!如果……斯大林在今年冬天到来前不服输,那么很大一部分俄罗斯人将会变成我们的盟友,奥丽加的朝廷会把他们争取过来的。”
俄罗斯女皇奥丽加已经在普斯科夫州颁布了《土改敕令》,宣布原苏联集体农庄所有的土地,将一律平分给集体农庄的农民,归私人所有!并且免除三年的土地税!
如果这个《赦令》如果在俄国农村广泛宣传开的话,只怕有很多俄国人就要高唱起“想女皇,迎女皇,女皇来了不纳粮”了。
“这样不是更好吗?”北方集团军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有些奇怪地问。作为包围列宁格勒德军的总指挥和俄国女皇的亲密朋友,他是很希望能打下列宁格勒的。
赫斯曼摇摇头说:“如果我们攻占列宁格勒,那我们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到时候就会有一场长期战争要打了。”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奥丽加女皇在俄罗斯的号召力是有限的,在俄国农村虽然有很多人想念她,但是在整个苏联,反对她和罗曼诺夫王朝的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她为了取得我们的支持,必须要放弃整个乌克兰,这会让她的统治在相当部分的俄罗斯人心目中缺乏合法性。”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离合在沙俄时期不是什么问题,虽然那时已经有了乌克兰分离主义,但是势力不大。
而且在沙俄时期也没有一个“乌克兰国”,后来被人称为乌克兰的地盘那时被称为“小俄罗斯”,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也是俄罗斯民族的一部分。而“小俄罗斯”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疆域,小俄罗斯人和大俄罗斯人之间的区别也不是很明显,连大小俄罗斯人的语言差别也不大(相当于中国各地的方言)。
但是经过苏联和波兰这么多年的统治,乌克兰的语言、文字、民族疆域和民族意识都已经形成。乌克兰从苏联或俄罗斯分离,也就成了一个趋势。
可是对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人而言,失去乌克兰将是他们永远的痛楚!无论谁弄丢了乌克兰,谁就必然是俄罗斯民族的罪人,而这份罪过不会因为行了一点所谓的仁政就能改变的。
因为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早就透入骨髓,甚至比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还要顽固,想要清除是非常困难的,至少需要一代人以上的去国家化洗脑。
而且失去了乌克兰的俄罗斯就是一条虫,后世的普丁大帝都没什么招,何况奥丽加这个没有什么执政经验的女流?
“所以奥丽加没有真正上台,拥护她和想念她的人不少,”赫斯曼轻轻叹口气,“可她一旦真的上了台,那么反对她的人肯定会更多,所以我不希望罗曼诺夫王朝在俄罗斯复辟。如果我们非要如此,那么高加索石油产区必须留给奥丽加,否则她的女皇怎么当得下去?她要干不下去了,俄罗斯的麻烦还不是我们的?”
女皇要施仁政也得有本钱啊!没了乌克兰后俄国工业肯定不行,农业也没多大希望(乌克兰同样是粮仓),再不把石油产区留给奥丽加,你让未来的俄罗斯帝国政权怎么摆平国内民众的种种不满?
这可不是分几俄亩地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事情,因为40年代的苏联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低的社会主义国家。
城市化水平较高意味着分田到户无法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要不然列宁格勒也不会顽强抵抗到现在了!
而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苏联是有很多福利的,比如退休金制度,比如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制度,比如基本免费或低价的住房和各种公用事业,比如一大堆效率低下但还得按时发钱发福利的大锅饭国企,这些奥丽加女皇都得背起来,同时还得再给农民好处,要不然俄罗斯人民还得没完没了地闹。(未完待续。)
第851章 大决战 一
“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纳粹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
高亢、激昂的歌声吵醒了正在做梦的红军第3集团军政治委员伊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基少将——在他的梦中也有人在唱歌,不过唱的是《国际歌》,红军战士们高唱着这首激励了全世界无产者起来斗争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的行进在巴黎的街头,向巴黎公社的英雄致敬……
可惜,那只是一场美梦,还给正在排列的第3集团军文工团的姑娘们吵醒了。他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时钟,刚刚是早上6点15分。
现在奥克佳布里斯基同志当然不在巴黎或是柏林,不过也没被困在华沙。他的第3集团军因为是拥有机械化部队的合成集团军,因此没有被安排去困守华沙,而是明斯克保卫战期间被从波兰调往了明斯克。在明斯克保卫战“胜利”后,他又随第3集团军被调到了西方面军的新总部所在地斯摩棱斯克。
所谓的明斯克保卫战,德国人那边称为白俄罗斯战役,就是斯大林的宝贝儿子雅科夫“背叛革命”的那一役。按照苏联官方的宣传,这场战役成功挫败了德军占领明斯克的企图,保卫了东白俄罗斯,因此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和42年末…43年初发生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和第聂伯河保卫战一起,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的三个重要转折点。
而这三大战役同样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反纳粹战争的四个关键转折点之三——还有一个转折点就是3月份发生的巴拿马战役。
在四大转折点后,43年的卫国战争当然要从胜利走向胜利了。所以红军现在的政治工作,就是向基层的士兵和干部们灌输这种思想。
哦,应该是两种思想。
一是伟大的卫国战争——这个比较难搞,去年开打的时候还说世界革命呢。现在那些文工团天天唱《神圣的战争》就是因为这个,神圣的战争是卫国战争,不是解放全人类。
二是宣传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个问题似乎不大。现在德国佬基本被挡住了,除了包围靠近边境的列宁格勒,占领了同样是边境的普斯科夫之外,就没有再踏入苏联“故土”(指1939年前的苏联土地)。
“亲爱的,你也被他们吵醒了?”
奥克佳布里斯基从床上坐起来的时候,他的老婆玛丽亚正好推门进来。和红军中大部分的高级干部喜欢把老婆留在后方不同,奥克佳布里斯基和妻子的感情很好,一直都如胶似漆。所以在部队驻防斯摩棱斯克后,他就把妻子接了过来。
“嗯,”奥克佳布里斯基在妻子的脸颊上吻了一下,笑着说,“快到劳动节了,这可是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个劳动节,文工团得好好表现一下。”
“唉,可惜不在巴黎庆祝世界革命的初步胜利。”玛丽亚一边帮着丈夫拿过军服,一边轻声叹息。
“玛丽亚,”奥克佳布里斯基接过军服的时候,突然用严肃的口吻告诉妻子,“这话在外面不能说!”
世界革命……没有了!从来都没有发生过,1942年6月1日爆发的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是苏联最高统帅部察觉到帝国主义德国即将入侵苏联,而发动的“预防性战争”,是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而在成功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图谋之后,红军又主动转入防御,并且在列宁格勒保卫战、明斯克保卫战和第聂伯河保卫战这三大战役中重创德军……
“知道,我知道在外面该怎么说话。”玛丽亚有些委屈的撅了下嘴,她也是一位布尔什维克党员,而且觉悟很高。
“对了,”玛丽亚这时又说,“3分钟前集团军司令部打来电话,让你马上去一趟。”
“马上?”奥克佳布里斯基吸了口气,他现在是集团军政治委员,如果不是出了紧急情况,集团军司令部里面是没有什么人能让他“马上”赶去的。
玛丽亚点点头,“是的,马上!”
……
第3集团军司令部之所以会打电话让奥克佳布里斯基马上赶去,是因为出了紧急状况。
4月29日凌晨6点左右,隶属于西方面军的空军雷达站用先进的美国雷达侦测到了大量敌机正从波罗的方向飞来!
就在第3集团军政治委员奥克佳布里斯基少将急匆匆向集团军司令部赶去的时候,在斯摩棱斯克近郊,红空军第286“李梅”战斗机团(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李梅同志)第73战斗机中队驻扎的机场上空,警报声已经响成了一片。
第73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们从飞行员专用的地下休息室(是个地堡)中钻了出来,纷纷跑向停机坪上列成一行的雅克…1b战斗机。
雅克…1b战斗机并不先进,比德国、美国和英国现役的战斗机都要落后,也比不上日本人的零式战斗机,但是这种飞机也有它的优点。
首先,雅克…1型是一种廉价易生产的飞机,机身蒙皮用的是航空胶合板和纺织品而不是昂贵的铝合金,对于缺乏铝合金的苏联而言,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其次,在使用了胶合板和纺织品的同时,飞机的总重也控制得很好,战斗全重不到3吨。为了控制重量,这架飞机的只安装了一门20mm机炮和1挺12。7mm机枪。不过这一炮一枪打弹道散步较小,在咬中敌机后命中率极高。
而成功的重量控制让这架飞机在中低空拥有了不错的机动性,如果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驾驶,可以在中低空和德国人的福克零式周旋。由于采用了安装有机械增压器的发动机,雅克…1b在5000米以上的中高空足够对抗福克零式d,而在高度降低后雅克…1b也有较大的机会利用自身的灵活性摆脱福克零式d的咬尾。
因此只要负责中高空的p…51(美**援)能够缠住德国人的fw…190a…9型战斗机,那么雅克…1b就能和福克零式d抗衡一下了。
不过所谓的“抗衡”,在双方的交换比上绝不是1:1,而是1架福克零式d交换3架以上的雅克…1b——这是在p…51能够挡住fw…190a…9的时候才有的结果。
而一旦p…51败北,拥有先进的bmw801f型发动机的fw…190a…9从高空杀下来的时候,雅克…1b就只有被屠杀的份了!
在设计超复杂,工艺难度超高的bmw801f(在耐高温合金和散热设计两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发动机装备了fw…190a…9之后,这款飞机获得了在中低空称王称霸的能力。
bmw801f型发动机2400马力的输出功率给了fw…190a…9型战斗机以前所未有的澎湃动力,使得fw…190a…9在扩大了内部油箱增加了不少重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最快740公里/时速(不使用mw50系统)。
而且这架飞机在加挂副油箱的时候,可以获得和福克零式d一样大的航程。
这样的高速配合一击即离的战术再加上大航程,让fw…190a…9型战斗机在5000米以下的高度,也展现出了空中杀手的狰狞面目。
一坐进机翼上绘着白色百合花图案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