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帅阁下,我们是真的要拿下设德兰群岛还是仅仅发动一场佯攻?”
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似乎还是不大明白赫斯曼的意图,他说:“现在美国人已经从英国手中接管了冰岛的控制权,还有消息说,美国正在推动将冰岛变成其海外属地。一旦美国国会和冰岛议会通过决议,那么运往冰岛的物资就不再受《中立法案》的约束。冰岛就将成为美国输英物资的中转基地。
今后英国的船只,只需要负责冰岛…苏格兰航线的运输任务即可。而这一段航线仅仅只有五百多海里长,以英国本土舰队的兵力足够可以进行严密的护航。届时潜艇破交作战将无法进行。”
雷德尔眉头紧锁,继续说:“如果我们还想用海上封锁和破交战打击英国,那么就必须占领设德兰群岛和法罗群岛。”
美国人进驻冰岛其实是一种战争边缘政策,目的是逼迫德国首先发动攻击。而德国如果不敢动手,那么美国就会把冰岛变成支援英国前沿大据点。将来输往英国的物资,都会通过冰岛进行转运。这样一来,德国潜艇对英国海上生命线的威胁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再起任何作用。
而占领设德兰半岛和法罗半岛,就成了有效封锁英国的最佳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另外,”雷德尔接着说,“现在英国在苏格兰北部、法罗群岛和设德兰群岛部署了大量的岸基飞机。美国又在冰岛部署了飞机和分舰队。公海舰队想突破封锁进入大西洋去和法意舰队会师是非常困难的,除非选择在北极极夜时期进行突破。否则就只能占领设德兰半岛和法罗半岛。”
很显然,雷德尔元帅是倾向于占领设德兰群岛的!他其实一直有这个想法,但是因为德国的岸基航空兵的机场距离设德兰群岛太远,无法为攻击舰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因此占领设德兰群岛也就是想想而已。
但是现在挪威很快就要加入德国这边参战了,有了卑尔根和斯塔万格这两个靠近设德兰群岛的基地,德国的岸基航空兵就能够着设德兰群岛了。
“首要的目标是吸引英国本土舰队,为直布罗陀战役创造有利条件;”赫斯曼沉吟着说,“其次的目标是英国航空母舰;最后才是占领设德兰群岛。”
赫斯曼顿了一会儿,又说:“考虑到设德兰群岛的重要性以及它距离英国本土仅有200多公里。所以夺取该群岛的行动必然艰难而漫长,而且还会出现反复争夺。因此这次的行动,也可以看成是夺取设德兰群岛的开始。夺取设德兰群岛的战斗,将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德国公海舰队必须要有进行长期艰苦战斗的思想准备!”
由于空中力量已经开始主宰海战,因此压制设德兰群岛周围的英国岸基航空兵就成为夺取群岛的关键。而要达成压制英国岸基航空兵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反复的拉锯和消耗,因此设德兰战役必然是非常漫长的。
……
“吉斯林先生,我代表欧洲共同体元首兼德意志皇帝陛下欢迎挪威王国成为欧洲共同体的一员。”
在赫斯曼和德国海军的头头们讨论设德兰群岛作战的时候,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正在欧共体首都,位于阿尔萨斯的欧罗巴堡(就是原来的斯特拉斯堡)接见来访的挪威首相维德孔。吉斯林。
维德孔。吉斯林领导的挪威国家统一党在不久前发动了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强迫挪威议会通过了特别授权法,给予吉斯林政府以立法权。
也就是说,吉斯林政府现在随时可以让挪威提出加入欧洲共同体的请求了。
而加入欧洲共同体,对于现在的挪威人而言,是颇有吸引力的事情。因为北海油田现在还没有被发现,挪威也不是什么高福利的富裕国家,而是欧洲的一个穷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远远不如德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这样的欧洲富国。
因此加入欧洲共同体是能够得到大部分挪威人支持的。不过现在加入欧洲共同体就意味着参加德国领导的战争!意味着要和英国开战,而且还有和强大的美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所以在地中海战役前,吉斯林虽然已经成为挪威首相,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将挪威拖上德国的战车。
不过地中海战役后,情况已经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现在大部分挪威人都认为大英帝国就快完蛋了,现在正是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机会。如果现在不加入,等英国战败了,人家欧共体就未必肯收挪威这个穷国了……
“领袖,”吉斯林对希特勒说,“遵照您的吩咐,我们已经在卑尔根和斯塔万格修建了6个团级机场,可以随时进驻6个航空团和6个高炮团。卑尔根和斯塔万格的港口和岸防炮台都进行了修缮,随时欢迎德国公海舰队进驻。另外,2万人的维京师也随时准备为欧洲的胜利而战!”
挪威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面虽然没有参战,但是也没浪费时间,而是遵照德国的吩咐,拿着德国提供的经费进行战争准备。修建了6个大型机场,修缮了卑尔根和斯塔万格的港口,还组建起了拥有20000人的维京师(就是维京军团)。
“非常感谢挪威为欧洲团结所作的一切,”阿道夫。希特勒笑了笑说,“德国和欧共体其他国家不会忘记挪威的贡献,在战争结束以后,我们一定会帮助挪威发展经济。另外,为了保证挪威的安全,你们暂时不要宣布这个消息,让我们的军队先进驻卑尔根、斯塔万格、扬马延岛和斯瓦尔巴群岛。”
扬马延岛和斯瓦尔巴群岛都是挪威领土,一个在挪威海靠近格陵兰岛(距离500公里左右)的地方;另一个在巴伦支海靠近北冰洋的地方。虽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但是德国可以在那里设置气象观测站。如果苏联和德国一旦开战,那么斯瓦尔巴群岛还可以作为潜艇的补给站存在。
……
挪威首相维德孔。吉斯林访问欧罗巴堡的消息,很快就被挪威国内的亲英派传到了伦敦。战时内阁的第一反应就是德国公海舰队这只大老虎要出笼了!
英国依托苏格兰北部机场、法罗群岛、设德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湾就在那里)经营起来的岛链封锁线,很快就要接受最严峻的考验了。
“奥斯陆传来的消息,吉斯林政府将会把卑尔根和斯塔万格的港口、机场都交给德国使用。”
外交大臣艾登用低沉的语气报告着刚刚得到的坏消息。
“有没有办法阻止吉斯林?”总参谋长迪尔上将开口道,“能拖延一下也好,这样我们就能集中力量在直布罗陀和德国人交战了。”
“没有办法,”艾登说道,“这是我们在地中海失败的后遗症。现在挪威的亲英派都不敢说话,有些人还改变了立场。”
所谓的亲英派可不等于准备和大英帝国一起去下地狱,他们不过是出于利益倒向英国。但是现在英国看上去要失败了,亲英的政治人物自然要疏远英国了。
战时内阁指挥部会议室内一片沉默,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丘吉尔,等着这位首相大人拿主意——这主意可不好拿,英国本土舰队就这点实力,顾得了直布罗陀就管不了挪威海,想要两头堵最后搞不好就是两头落空了。
“如果舰队主力去支援直布罗陀,德国有可能占领设德兰群岛么?”丘吉尔问。
“暂时没有这种可能性,”第一海务大臣庞德回答,“因为我们在设德兰群岛、奥尼克群岛和法罗群岛的防御相当坚固。如果算上部署在苏格兰北部的飞机,我们在那里有超过1000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20个中队的布里斯托‘波弗特’鱼雷轰炸机和20个中队的‘威灵顿’重型轰炸机。它们将会采取和德国人、意大利人相同的战术,以大集群出击轰炸企图靠近设德兰群岛的德国舰队。”
现在英国人也学会了大机群饱和攻击的窍门,不过他们还是缺乏一种类似于ju88的大航程俯冲轰炸机,所以只能用“威灵顿”轰炸机凑数,用水平轰炸和鱼雷攻击配合去对付德国人的水面舰队。
“护航战斗机呢?”丘吉尔问,“我们用什么飞机护航?德国人可有两艘航空母舰。”
“如果距离较近可以使用喷火,”庞德元帅皱着眉头回答,“如果较远的话,就只能用美国人提供的p…51。”
“那么……如果德国水面舰队从挪威海…丹麦海峡突防呢?在德国飞机进驻挪威后,这种可能增加了不少吧?”
庞德元帅想了想,回答:“我们可以把‘胡德’号、‘威尔士亲王’号、‘乔治五世国王’号和‘纳尔逊’号留在苏格兰西北的锚地以防万一。”
丘吉尔点点头:“好,我们就这么办……我们将在2个方向上同时作战!”(未完待续。)
第477章 帝国元帅
“陛下的身体怎么样?”
“不是很好,一时糊涂一时清醒……到底年岁大了。”
赫斯曼和克洛伊从他们的奔驰大轿车上下来,在一位穿着绣花侍从礼服的皇家侍从引领下,走进了辉煌富丽的夏洛腾堡宫。克洛伊经常出入宫廷,因此认得这位宫廷侍从。所以一边走路,一边问起了威廉皇帝的情况。
皇帝二世是1859年1月27日出生的,今年已经82岁了,这个年纪在40年代绝对算是高龄。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这位身体一直都非常健康的皇帝开始有了一些老年痴呆的症状,一时糊涂一时清醒。
“那么今天陛下能不能出席?”穿着一袭露肩晚礼服,又精心打扮了一番的克洛伊低声问。
“露个面问题应该不大。”侍从回答。
今天是1941年4月18日,对克洛伊而言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她的丈夫赫斯曼将会在今天得到一个为他特设的军衔——帝国元帅!
这是为了表彰赫斯曼在地中海所取得的胜利而特设的一个军衔,地位高于陆军、海军和空军元帅,是目前德意志帝国的最高军衔,估计除了赫斯曼之外也不会有别的什么人获得了。
得到了这个特设的军衔,意味着赫斯曼成为了德**队的第一人!也许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德**人。
在赫斯曼看来这个“帝国元帅”也没有什么,历史上的胖戈林就拿过。而且他知道自己的“丰功伟绩”一多半是“骗”来的,只有地中海战役是自己指挥打赢的。
不过对克洛伊这个把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名将当成偶像的女人而言,今天无疑是她有生以来最幸福的日子,她当然也希望德国皇帝本人能够出席封帅的典礼了(主持这个典礼的是担任摄政的威廉皇储)。
“我们最伟大的军人来了!”
当赫斯曼夫妇走进夏洛腾堡白厅的时候,突然有人欢呼起来。原来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穿着军装的男人和穿着晚礼服的女人。这些都是来出席典礼的,大部分是身在柏林的高级将领或纳粹政府高官和他们的妻子。希特勒和施莱彻尔还没有到,他们在接见希腊的保罗亲王——他是威廉皇帝的外孙女婿,是从克里特岛来的,目的是想代替兄长乔治二世登上希腊王位,同时也是来替希腊求和的。
戈林夫妇和戈培尔倒是已经到了,在纳粹党的政府中,赫斯曼和戈林的关系最好,两人早在少年时代就认识(在军校认识的)。他当然也不知道赫斯曼抢走了他的帝国元帅,还当赫斯曼是好朋友,非常热情的走上前去和赫斯曼交谈。
戈培尔也和身边一位穿着军装的女人一起迎上前去,那女人不是戈培尔的妻子,而是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她因为在德皇兼任波兰国王一事上颇有功劳,因此被封为女爵(波兰子爵),还当上了波兰王国政府的移民事务大臣——这是个负责安置从波森、西普鲁士和西白俄罗斯迁出的波兰人的大臣。
不过她的大臣做了没多久就被赫斯曼召回,让她出任了总参谋部下面的陆军政策会会长。而这一次赫斯曼受封帝国元帅,实际上就是在政策会的全力推动下实现的。
另外,娜塔莉还和纳粹政府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合作,把赫斯曼包装成了德意志战神的化身和最完美的军人——这实际上也是希特勒的意思。
一个最完美的军人就应该像毛奇一样在军队里面呆一辈子,而不是去抢了“完美政治家”希特勒的饭碗从政。因为政治这碗饭太污了,这样会损害帝国完美军人的形象。
当然,希特勒推出赫斯曼这个“战神”也不是完全出于政治权术,而是一种宣传手段。而宣传也是战争的组成部分,把一大批德意志军人捧成战神和名将(战神目前就一个,名将有好多),可以让德国朋友感到放心,让德国的敌人感到害怕,还能让德国的人民士气高昂。
正在赫斯曼和戈林胖子、戈培尔瘸子两个人亲切交谈,互相吹捧的时候,突然奏响了音乐,有人大声喊了起来:“皇帝陛下、皇储殿下驾到!”
然后喧闹的白厅里面立即安静下来,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全副戎装,看上去仍然非常威严有气势的威廉皇帝在儿子威廉皇储的搀扶下,沿着一条长长的走廊缓缓走来了。
……
“帝国元帅,最伟大的军人……呵呵,德国人还真能吹牛!”
美国总统罗斯福将一份驻柏林大使馆用电报发来的报告丢在了办公桌上,然后给自己点上了一支香烟。
“总统,这是德国人的宣传伎俩,”哈利。霍普金斯说,“德国人想给整个世界造成这样的假象——德国不可战胜,而且很快就要赢得战争。”
被德国宣传机构拿来吹捧的当然不止赫斯曼一人,最伟大的军人下面还有一大堆非常伟大、比较伟大、一般伟大的将帅,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战斗英雄。有空中的王牌,有地面上开坦克的王牌,有从天而降的超人,还有击沉了许多英国船只的王牌潜水艇长和辅助巡洋舰的舰长。
总之,现在的德国到处都是非常能打的超级英雄。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先进武器,因此肯定可以赢得战争。这种宣传不仅在欧洲进行,而且还在南美洲、亚洲、非洲和美国本土进行宣传。
“总统,我们必须要破除德国人的神话,”国务卿赫尔对罗斯福说,“否则我们的后院都会出问题。”
美国的后院当然就是拉丁美洲了,美国人在那里经营多年,势力当然是很大的。别看拉美时不时会冒出几挑战美国权威的小国英雄,但是亲美势力始终非常强大。
不过拉美的的亲美派和欧洲、亚洲、非洲的亲英派一样,也都是墙头草。随着德国的日益强大,拉美亲美派的声音也渐渐低落,亲德派则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如果德国再这样一直胜利下去,而美国又迟迟找不到参战的机会,苏联也不肯出头去和德国拼个两败俱伤,估计拉美的动摇将会更加严重。
“可我们要怎么帮助英国人呢?”罗斯福一只手按着太阳穴问。
这是一个让他伤透脑筋的问题,丘吉尔的求援信是一封又一封地往白宫寄。可是罗斯福却觉得自己被捆住了手脚——不能下场参战。而除了参战以外的事情,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总统先生,”海军作战部长史塔克对罗斯福说,“英国人很可能会在2…3个月后同时面临两场决定性的战役,直布罗陀战役和挪威海战役,而他们只要输掉其中的一场,很可能就会面临战败的命运。”
“这倒不至于,”罗斯福摇摇头,“英国人是会坚持到底的。不过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再帮他们一把。”他看了一眼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们可以把舰队派去挪威海!”哈罗德。史塔克说。
“哦,你是想让德国人误击它们?”罗斯福看了看哈利。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回答:“国会里面的人和国会外面的反战分子都会问:我们的舰队怎么跑去正在打仗的挪威海了?”
“看来不行啊!”罗斯福耸耸肩。霍普金斯是他的智囊,同时也是协调国会各派立场的助手。
“总统,我倒有个建议。”国务卿赫尔这时斟酌着说,“或许我们可以举行一个会晤,总统您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会晤。地点就在北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附近。”
“会晤?讨论什么?”罗斯福问。
“讨论怎么打败德国人!”赫尔说,“我们和英国人可以共同发布一个宣言,一个反对纳粹和法西斯政权的宣言。如果这个会晤和宣言可以在英德下一轮交锋时进行并且发表,一定会极大的打击德国的士气。如果我们的舰队再宣言发表后靠近冰岛,或许根本不必进入挪威海,就会严重干扰德国的军事行动。”
……
“帝国元帅,您推荐空军元帅凯塞林出任地中海联军总司令?”
“是的,领袖。”
在帝国元帅的军衔到手后,赫斯曼就回到了总参谋长的任上,不打算再继续指挥直布罗陀作战了——现在的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已经很会打水面舰队了,赫斯曼也就没有必要冲在前面。有凯塞林这样的牛人,直布罗陀又怎么会打不下?
“凯塞林元帅完全可以胜任,”赫斯曼说,“他精通空中和陆上的作战,而且还是一位炮兵专家。”
希特勒看了看国防部长施莱彻尔,后者点点头:“可以让凯塞林元帅去西班牙。那么谁去负责北海战场?”
“北海作战当然以海军为主,”赫斯曼说,“不过耶顺内克大将在地中海战场上的表现卓越,可以接替格莱姆大将出任海军航空兵司令官,配合雷德尔元帅。而格莱姆大将则可接替凯塞林元帅担任空军总司令。”(未完待续。)
第478章 007来了
在1941年的4月和5月,德意一方和英美一方,都在全力以赴准备着即将要开始的新一****决战——这可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德意一方需要将大量的部队和飞机部署到西班牙还有挪威,还要将重达几百吨上千吨的超级大炮通过法国运往西班牙的前线。
英国这边,则要调集军队加强直布罗陀和设德兰群岛的防御,同时还要加快几艘航母服役的速度,还要出动海军去占领葡萄牙的马德拉群岛以及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
总之,双方的准备工作非常繁重,没有两三个月是无法完成的。
而在双方都忙于准备决战的时候,整个欧洲竟然出现了难得的平静时期。如果不是夜晚时常响起的防空警报和炸弹爆炸的声音,人们几乎都要以为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
不过此时此刻,在遥远而又偏僻的阿富汗,苏联红军的战士们正一路高奏凯歌,雄赳赳、气昂昂地冲向阿富汗反动派盘踞的南部重镇坎大哈。
苏联红军当然是厉害的,而且斯大林这次本着t34杀鸡的原则,出动的兵力也非常庞大。派出了中亚方面军(中亚军区)的主力,在1940年底刚刚组建完成对红军第53集团军,司令员是曾经在苏俄内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克谢涅丰托夫上将。
考虑到阿富汗的地形和交通设施的情况,第53集团军进入阿富汗时的编制里面并没有什么机械化部队,而是大量配置了大量的山地和骑兵部队。包括第9山地师、第20山地师、第28山地师、第63山地师、第68山地师、第83山地师和第194山地师等7个山地师,以及卡尔梅克蒙古第1骑兵师、第4骑兵师、第17山地骑兵师、第18山地骑兵师等4个骑兵师。另外,第53集团军下属还有一个配属了4个步兵师的步兵第64军。
7个山地师、4个骑兵师和4个步兵师,合计15个师(分成4个军)组成的强大入侵,不对,应该是强大的解放部队。红军第53集团军在斯大林同志“一定要解放阿富汗”的命令下,先是兵分两路,一路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南下,占领了阿富汗兴都库山脉以北的昆都士、塔哈尔、巴尔赫、朱兹詹等地;另一路则从土库曼斯坦南下沿着沙俄时代修建的中亚铁路支线前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兴都库山脉以西的重镇赫拉特——这是阿富汗唯一拥有铁路的地区(虽然不通车),对于苏联红军接下来的解放战争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而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进攻后,苏联红军只进行了很短时间的休整,就开始了新一轮摧枯拉朽的攻势。
不过苏军第二阶段的攻势却不是兵分两路,而是只有一路,以4个骑兵师为主力,由赫拉特南下,沿着赫拉特…信丹德…卡堡…扎兰季…代赫舒…格里什克…坎大哈这条绕过阿富汗主要山区的“平坦大路”长驱直入。不到10天时间就推进了500公里,到4月20日时,4个苏联骑兵师已经推进到了阿富汗南部的赫尔曼德河一带,距离坎大哈已经不到300公里了。
此时阿富汗王国陆军的主力,则被部署于兴都库山脉一线,守着巴米扬、萨朗山口等要地,在做保卫首都喀布尔的打算。结果就让苏联红军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右勾拳!
而苏联红军这个右勾拳的目标,其实也不是坎大哈,而是取道坎大哈向北,沿着洛拉河谷向北,从南面攻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别看苏联红军绕了个一千多公里的大圈子,好像挺浪费时间,但是这一千多公里通过的都是相对比较平坦的地形。也是库利克元帅和克谢涅丰托夫上将计划中红军在阿富汗的主要后勤运输线。
他们的计划是先恢复通往赫拉特的铁路线,然后再铺设赫拉特…坎大哈…喀布尔的临时铁路线。虽然这条临时铁路的总长会超过1300公里,但沿途还是比较容易施工的,如果能发动起阿富汗的贫下中农,有12…18个月就能修建完成了。在临时铁路建成后,苏联就能支撑几十万工农红军去解放印度了。
而为了完成这些艰难而又光荣的筑路任务,大批乌兹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布尔什维克党员被紧急征召。经过短期训练后,这些人就作为第三国际顾问被派到了兴都库山脉以北苏联解放区的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部落,开始发展阿富汗人民党(第三国际支持下的阿富汗马克思主义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并且招募阿富汗进步青年组成了阿富汗人民军。
有了这些能和普什图族交流的阿富汗人民军的帮助,苏联就能“动员”阿富汗当地的劳动人民参加修建铁路的“义务劳动”了……
阿富汗人民党在兴都库山以北建立革命政权和人民军队的消息,以及苏联红军在向喀布尔以南的坎大哈快速推进紧急军情,传到阿富汗首都后,立即就引起了阿富汗反动势力的极度恐慌。
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赫和首相哈希姆一边慌忙向坎大哈派出军队,一边向阿富汗各地的普什图人部族首领发出号召,请求他们派出部族战士去和苏联红军作战。
同时,他们还向阿富汗的后台德**事顾问团和美**事顾问团紧急求助,希望得到更多的武器。
而就在那些出手阔绰的“德国顾问”和颇有绅士风度的“美国顾问”们还没作出答复的时候,一个秘密的英**事顾问团终于乘坐着法国人早些年卖给英国的高隆德c。449运输机从“印度”飞到了喀布尔,而且还带来了许多英国生产的武器装备。
“弗莱明中尉,你知道军情6处有没有化名叫詹姆斯。邦德的高级特工?”
英国驻喀布尔公使馆的一个名叫威利。史密斯的中年绅士,在4月21日下午急急忙忙到了“美**事顾问团”的驻地,打搅了正在悠闲地喝下午茶的“金里奇”上校。
“史密斯先生,我不是弗莱明中尉!我是金里奇上校!”正端着一杯奶茶的伊恩。弗莱明四下看了看,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不该出现的闲杂人等,才轻轻松了口气,说,“而且我也不知道和这次行动无关的别的特工用什么样的化名,这是机密!”
“可是现在有一个英**事顾问团到了喀布尔,带队的自称是军情6处的特工詹姆斯。邦德上校……”
“什……什么?”伊恩。弗莱明愣了又愣,这是怎么回事?军情6处怎么又派个军事顾问团来喀布尔?而且……还直接打起了英国自己的招牌。这是什么意思?要和苏联公开决裂?
“不大对头!这很可能是个骗局!”伊恩。弗莱明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将奶茶杯放在自己的身旁的小方桌上,猛地站了起来。“我要去见一见这位军情6处的邦德上校!”
与此同时,在悬挂着万字旗的德**事顾问团驻地里,腿有点瘸,拄着根手杖的莱茵哈特。冯。罗腾堡上校,正在和一个美国公使馆的少校武官用美式英语又急又快的对话。
“上校,我可以确定那个‘金里奇上校’八成就是英国人假扮的。他们提供给阿富汗人的美械军火一定是租借物资……他们一定是不愿意以自己的名义支持阿富汗人。可是现在为什么还要派出另一支公开的军事顾问团呢?”
“那不一定是英国人!”化名莱茵哈特。冯。罗腾堡上校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威廉。埃迪上校。他是白宫情报协调员多诺万上校的朋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谍报训练,但却很有些天赋。
“搞不好这个邦德上校是德国人假扮的!”威廉。埃迪已经猜到了“邦德”的身份。
“德国人?他们想干什么?”
“干什么?”威廉。埃迪冷冷一笑,“和我们一样,当然是想找斯大林的麻烦而又不愿意打自己的旗号。”
“可我们现在冒充德国人,英国人冒充我们,德国又冒充英国人……这不是都白费了吗?”
“白费?”威廉。埃迪哼了一声,“斯大林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他难道还会同时和美国、德国、英国开战吗?”
“这倒也是。”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威廉。埃迪说,“我要去见见这个邦德上校。”
“见……见邦德?可是他现在是英国人啊。”
“那又怎么样?”威廉。埃迪耸耸肩,“这里是阿富汗,英国、美国、德国在阿富汗的利益是一致的。利益一致就是朋友,说不定还能互通有无,有什么不能见的?”
“互通有无?”
“是的,现在我这个德国上校手里的德**火不大够,需要问英国人换一点。”(未完待续。)
第479章 没有永远的敌人
在喀布尔机场木头搭建的ysl风格的候机大楼的贵宾休息室里,有点让人感到尴尬的一幕正在上演。当化名詹姆斯。邦德的瓦尔t。施伦堡上校正和阿富汗的达乌德亲王亲切拥抱的时候,拄着拐杖叼着玉米芯烟斗的威廉。埃迪(罗腾堡)带着几个看上去松松垮垮的德国大兵突然闯了进来。
“你,你们是德国人?”瓦尔t。施伦堡上校愣了一下,然后用听上去非常流利的伦敦腔的英语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