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是有很多大型造船厂,在军用舰船建造领域的技术也很牛逼。但是再牛逼,一艘战列舰或一艘大型航母从摆放龙骨到完全建成,按照目前的时间表,耗费3年时间是少不了的。

    也就是说,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的造舰计划,要“下饺子”怎么都得等到1943…1944年。在这之前,美国如果遭到德国和日本的联手打击,情况将会十分危急。

    “但如果算上英国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罗斯福说,“在我们的大批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下水前,数量的优势仍然在我们一边。”他顿了顿,“所以我们不能失去英国这个盟友!”

    如果英国人能抓紧一点乔治五世国王级的建造,那么到1942年他们就能拥有5艘乔治五世级,另外还有纳尔逊号和胡德号,一共7艘可以勉强称为“超级战列舰”强大战舰。而且英国还拥有4艘光辉级和1艘皇家方舟号共5条已经建成或很快就要建成的舰队航母。另外,英国还有2艘在建的仇怨级,如果进度能够抓紧的话,到1942年底也有可能服役。

    “没错,总统先生,我们不能失去英国。”国务卿赫尔说,“但是我们目前仍然没有办法参战。”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海军部长耸耸肩,插话说,“比如接管冰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和亚速尔群岛的防务。”

    冰岛目前已经宣布独立并且由英国负责保护,加那利群岛属于西班牙,而佛得角和亚速尔群岛属于葡萄牙。这些岛屿都位于大西洋靠近欧洲和非洲的地方,勉强也能算是一道岛链,可以阻止德国和欧洲的舰队冲向大西洋。

    特别是冰岛距离英国还不到500海里,一旦被美国占领,就可以成为一个向英国输送战争物资的中转站——美国的商船可以把货物运往冰岛,再由英国的商船从冰岛运往英国本土。区区500海里的水域对于德国潜艇和飞机而言,实在太过狭小,很难发挥威力。

    “这是一种战争边缘政策!”哈利。霍普金斯评价起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的方案,他说:“对于国内民众而言,接管大西洋中的几个岛屿是必要的防御措施,可以将战火挡在美洲之外,因此反对者不会得到太多的响应。”

    “我看可以,”罗斯福对霍普金斯说“哈利,你去一次英国,和丘吉尔首相讨论美国接管冰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和亚速尔群岛的事情。”

    然后罗斯福又对赫尔说:“去告诉苏联大使,美国很快将会介入战争,占领冰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和亚速尔群岛是第一步。然后就会进驻英国本土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在欧洲大陆登陆。我期待着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军队能在柏林城会师!”

    罗斯福这是同意斯大林的提议了——美国先上!可是他不是一言九鼎的美国布尔什维克党总书记。

    “总统,我们怎么能上到英国本土?”赫尔愣了愣,连忙追问。

    罗斯福淡淡地说:“现在开始制裁日本!钢铁、石油、武器、化工制品,凡是和日本备战有关的物资,全部禁止输入日本。”他又看了哈利。霍普金斯一眼,“去和丘吉尔首相说,英国和荷属东印度当局也必须参加禁运。”(未完待续。)

第453章 得听美国的话

    1941年2月28日的英国战时内阁会议是在一间低矮的,没有任何装修,甚至可以直接看见工字钢和水泥立柱,而且灯光非常幽暗,通风不佳,弥漫着浓浓烟雾的地下室里举行的。

    这里是位于查尔斯国王大街的财政部大厦的地下室,也是英国战时内阁的地下指挥部。这个地下指挥部早在1938年就开始策划了,1939年8月27日,就在德国入侵波兰前的几日,地下指挥部正式启用。

    不过直到1941年2月中旬前,这里几乎没有被使用过。因为想象中德国飞机狂轰滥炸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只不过每天有少量的德国高空轰炸机(ju86)和夜间轰炸机(主要是he…111)飞临伦敦撒点鼓吹欧洲团结的传单。所以这个地下指挥部在启用后基本闲置,直到2月中旬大公教会教宗被英国飞机丢下的炸弹炸死的消息传来。

    罗马遭到轰炸和教宗被炸身亡显然激怒了意大利人,2月18日,2个中队的z。1007式轰炸机就被部署到了德国在布列塔尼半岛上的空军基地,从2月20日开始就每晚都来伦敦轰炸了。

    而到了2月28日上午,也就是今天上午,意大利飞机更是冒险玩起了昼间轰炸,在大白天来犯伦敦了。于是丘吉尔只好躲到财政部大厦地下的战时内阁指挥部来召开会议了。

    “他们会得到教训的,他们竟然敢白天轰炸伦敦,这是非常愚蠢的过错,不过倒是符合意大利人的风格。”

    英国首相还是和往常一样,看上去信心十足,或者说顽固透顶也行。在会议开始的时候还拿刚刚在地中海打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意大利人调侃了几句。

    “首相,意大利人在白天轰炸伦敦的确是愚蠢的行为(实际上意大利人在2月28日上午的昼间轰炸中损失不大,因为他们投入了德国援助的福克零式c…3型战斗机进行护航),”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看上去有点垂头丧气,他提醒丘吉尔说,“但是他们在地中海却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我们驻马德里、安卡拉、巴格达、德黑兰和里斯本的使馆都有坏消息传来。西班牙、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的统治者都在和德国积极接触,这四个国家成为我们的敌人是早晚的事情。”

    丘吉尔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他命令地中海舰队撤出地中海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许多目光短浅的政府,会将英国的战略收缩看成是帝国的落日,不过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后悔的。

    “也有一些好消息,不是吗?”丘吉尔吸着雪茄,不断从口中喷出烟雾,让整个地下室里都充斥着浓烈的二手烟。他笑着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纳粹和法西斯吓倒了,南斯拉夫人民就非常的勇敢。”

    或者说是塞尔维亚人用民族主义洗脑洗过了头,把脑子都洗坏掉了。

    塞尔维亚人本来是个在欧洲来说实力不强的中小民族,但是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挂上了大南斯拉夫的头衔,被英法硬生生扶植成了个地区强国。但是南斯拉夫也好,塞尔维亚也罢,毕竟只是个工业生产在欧洲来说排不上队的国家,而且作为主体民族的塞尔维亚人(指信奉东正教的塞族人)数量也不是很多。

    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奥布雷诺维奇王朝就寻求精神上的武装——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和南斯拉夫国家主义。和历史上铁托布尔什维克当局的“强南弱塞”不同,奥布雷诺维奇王朝行的是“塞南合一”,把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和南斯拉夫国家主义合为一体,希望把南斯拉夫往单一民族国家的路上带。但是因为宗教、历史和文化上的各种差异,使得“南斯拉夫民族”很难成型。

    而长期的宣传又让比较单纯的塞尔维亚人将他们的“南斯拉夫祖国”看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将任何想要放弃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行为看成了政治不正确的卖国行径!

    于是,一心想要保住一个大塞尔维亚的保罗亲王成了卖国贼。在他流露出想和德国妥协的想法后,立即被整个塞尔维亚民族视为敌人。而愤怒的塞尔维亚人甚至无视了德国和意大利在地中海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在2月24日、25日两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德游行。摄政亲王保罗的统治土崩瓦解,保罗亲王本人逃亡去了德国,而提前亲政的不满18岁的国王彼得二世则任命了主张抵抗德国和匈牙利入侵(在保罗亲王的不抵抗路线下,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先后脱离了南斯拉夫,前者和匈牙利组成了联邦,后者成为了德国的共君同盟国)的空军上将杜尚。西莫维奇为首相。

    “但是首相,”艾登皱着眉头对丘吉尔说,“我们现在无法向南斯拉夫提供任何帮助,如果德国人决心入侵,这个国家会在几天到几个星期内沦陷。”

    丘吉尔耸耸肩,说:“那没有什么,我们会在未来解放南斯拉夫的……而塞尔维亚人现在的斗争,会为我们赢得宝贵的时间!德国人为了入侵南斯拉夫,将不得不放慢入侵中东和占领希腊的步伐。”

    英国首相看了帝国总参谋长迪尔爵士一眼,“必须好好利用这个喘息之机!毁掉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尽可能的从克里特岛和图卜鲁克撤出一些军队。”

    毁掉油田对英国而言没有多大难度,毕竟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都是由英国公司负责开采的。不过能毁坏的只是油田的机器设备,油田本身是毁不掉的。而且在波斯湾那里还有很多已经勘探出来但是没有开采的油田(沙特和科威特的油田在二战前就有发现了),德国人只要运去采油设备就能很快恢复生产。

    因此毁油田对打击德国的军事力量的用处不是很大,相比之下还是从克里特岛和图卜鲁克多撤出一些军队比较有意义。

    不过要从被意大利军队包围的图卜鲁克和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撤出军队却非常困难。因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主力已经撤退,现在还留在地中海的只有少量驱逐舰。它们只能在夜间悄悄溜进图卜鲁克和克里特岛的港口,多少撤出一些人员。

    而塞尔维亚人头脑发热的反德行为,倒是可以为英国零敲碎打的撤退行动多争取几天时间——至少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和从巴尔干南下的德军会师中东前,撤退还能继续。

    “首相,”迪尔爵士看上去非常忧虑,他对丘吉尔说,“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在昨天晚上就抵达了梅塞马特鲁港。估计他们会在得到海上的补给后进攻我们设在阿拉曼的防线……”

    隆美尔的指挥的军队在25日就击败了英国第8集团军,将后者包围在了图卜鲁克。不过他并没有让德军去执行包围任务,而是让意大利人去负责围困,自己则率领德国非洲军狂飙猛进,在27日夜晚就抵达了梅塞马特鲁港,和德国的第7空降师和意大利的第185闪电师会师。而梅塞马特鲁港则在26日被第7空降师占领了。因此隆美尔的装甲部队现在能通过这个港口得到一些汽油和弹药补给。

    “阿拉曼……”丘吉尔咬了咬口中的雪茄烟,“能守多久?”

    “几天,或者几个小时。”总参谋长迪尔上将说,“韦维尔上将建议放弃阿拉曼和亚历山大港,然后退守苏伊士运河一线。”

    苏伊士运河有300多米宽,而且运河上还有十来艘老掉牙的炮舰,防守起来比较容易。不过也守不了太久,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

    “好吧,那就放弃阿拉曼和亚历山大吧,”丘吉尔很快做出了决定,他有些不甘地吐了口烟,“我们现在就是苦撑待变。告诉韦维尔上将,尽可能的拖延时间吧。”

    他顿了顿,又说:“对了,第7装甲师要从中东撤退,撤到印度去。”

    “撤往印度?”迪尔爵士一愣,看着丘吉尔,“首相,有人要进攻印度吗?”

    “有!”丘吉尔很肯定地点点头,“可能是日本!所以我们需要在那里摆个装甲师,我们不能失去印度。”

    “日本?”迪尔爵士和第一海务大臣庞德爵士同时一愣,庞德爵士问:“首相,我们不是一直在拉拢日本吗?而且日本一直以来都是将中国的东北视为生命线的。”

    在过去的几个月间,英美和日本的秘密谈判一直在进行。英美希望日本可以将扩张的方向转为东亚大陆,为此美国还愿意提供贷款、钢铁和石油给日本。

    “但是现在情况变化了,”丘吉尔苦笑着说,“罗斯福给我的电报中要求我们和美国,还有荷属东印度一起实行对日禁运和制裁,以迫使他们从法属印度支那和暹罗王国撤退。而我们必须予以配合!现在……美国总统可以向我们发号施令了,我们英国得听美国的话了。”(未完待续。)

第454章 脑子坏掉了

    “亲王,你知道这次的事情是谁在背后捣鬼吗?是不是美国?”

    虽然希特勒和施莱彻尔希望赫斯曼能在2月25日返回德国,但是被军务绊住的赫斯曼直到28日中午,意大利舰队护送的汽油和弹药安全抵达梅塞马特鲁港后,才乘坐一架fw…200飞机返回了柏林。

    统帅部会议定于次日也就是3月1日上午召开,因此赫斯曼下了飞机后就直奔自己的在措森的庄园。在当天晚餐的时候,他就在措森的庄园里会见了流亡在柏林的南斯拉夫摄政王保罗亲王。

    保罗亲王看上去非常疲惫,比起赫斯曼在去年日内瓦会议时见到的样子几乎老了十岁,说话的声音也有些沙哑,看来这些日子他过得非常艰难。

    听到赫斯曼的问题,这位南斯拉夫亲王苦苦一笑:“美国和英国当然在捣鬼,可是整个欧洲哪里没有他们的人在煽风点火?但只有我们塞尔维亚人上当了……这说明问题主要不是英美的煽动,而是我们塞尔维亚人的头脑不清醒。”

    赫斯曼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位亲王说的不错,塞尔维亚人的脑子的确坏掉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在德意志帝国的实力达到顶峰时掀起反德起义啊。在另一个时空,南斯拉夫的反德起义更是无理取闹,那时的希特勒根本没有想要肢解南斯拉夫,而是忙着准备入侵苏联。塞尔维亚人则用一场无厘头式的起义让德国不得不推迟1个月入侵苏联,很可能间接挽救了苏联,改变了二战的进程。

    而塞尔维亚人自己却因此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先是德国入侵,然后是和克罗地亚人以及波黑msl展开互相仇杀,总共造成了一百几十万人死亡,斗争到后来还让一个克罗地亚人铁托来统治他们,又搞了几十年强南弱塞,最后又由强南弱塞引出了一场南斯拉夫内战彻底断送了大塞尔维亚之梦……

    赫斯曼想到这里,轻轻转动手中的高脚玻璃杯,“亲王殿下,您是我们德国的朋友,同时又是头脑清醒的塞尔维亚政治家。如果您愿意成为拯救塞尔维亚民族的政治家,我们可以让您成为塞尔维亚的摄政王甚至是国王。”

    “我当国王?”保罗亲王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哈哈笑了下,“元帅阁下,在塞尔维亚人的心目中,我是出卖国家民族的罪人,怎么可能当国王?我们塞尔维亚民族是从来不缺少英雄好汉的。”

    赫斯曼知道保罗亲王说的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恐怖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组织“黑手社”的刺客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皇太子夫妇引起的。而在如今的南斯拉夫,类似于“黑手社”的各种民族极端组织还是有不少的,此次反德起义就和这些组织有关。

    不过在南斯拉夫也不是塞尔维亚人有极端分子,克罗地亚人、msl、马其顿人、斯洛文尼亚人都有自己的组织,而他们斗争的对象则是塞尔维亚人。自从上次大战后协约扶植出一个南斯拉夫(一开始不叫南斯拉夫,而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几个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的斯拉夫人的小民族就互相争斗没有停过。

    “那么……亲王殿下,”赫斯曼微微皱着眉头,“您认为谁有能力收拾残局?”

    打下南斯拉夫不是问题,历史上8天就完事了,在这个时空恐怕会更短。但是怎么善后是个问题,对现在的德国而言发动战争很容易,但是结束战争却不一定容易。

    保罗亲王耸了耸肩,苦笑着说:“一群脑子坏掉的人,谁会有能力去驾驭他们?如果您一定要我推荐一个人,我推荐西莫维奇上将。”

    “西莫维奇上将?”赫斯曼愣了愣,“他不是反德的吗?”

    “您真以为杜尚。西莫维奇上将那么没有脑子,想和强大的德意志帝国为敌吗?他只是在努力迎合他们,并不是想真的和德国开战。如果您能阻止入侵,他是绝不会让塞尔维亚军队攻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

    这倒是真的,现在德国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摆了三十二个师,另外还有十五个匈牙利师随时准备助战。西莫维奇上将要主动进攻那得多脑残啊?

    不过德国也不能容忍塞尔维亚这样的小民族在欧洲腹地天天举着反对德国的旗帜啊!

    “可是他在挑战德意志帝国的权威!”赫斯曼摇了摇头,苦笑道,“如果德国对小小的塞尔维亚都无能为力,还怎么统治欧洲?”

    “那么……”保罗亲王叹息一声,“元帅,我最后再向您提个建议,千万别让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处于没有本国政府统治的被占领状态。我想,一份承认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巴特纳从南斯拉夫分离的条约,才是德国真正需要的。”

    赫斯曼微微笑了笑:“好吧,亲王殿下,我尽可能争取这样的结局吧。我想……这应该是今后我们德国领导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

    他说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别把对手打成无政府状态!哪怕这个政府的领导人脑子不大好使,但也比没有政府可以打交道要强得多——作为世界霸主,就得学会和各种各样脑子坏掉的人打交道!

    ……

    “斯大林疯了,他的脑子一定坏掉了,居然敢向我们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这是对德意志帝国的侮辱,我决不能接受,决不!”

    在3月1日上午,赫斯曼抵达威廉街73号国防部大厦,刚走进统帅部会议室的时候,就听见希特勒特有的歇斯底里的说话声音。

    这回好像是斯大林的脑子出毛病了!

    “元帅,”看到赫斯曼走了进来,一个快气疯了的希特勒冲着他嚷嚷道,“那种一颗可以炸平一座城市的炸弹造好了吗?什么时候可以用它来教训布尔什维克?”

    “出了什么事?”赫斯曼一头雾水,看到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也在,就问道:“是不是莫洛托夫提出了什么不合理的要求?”

    他知道莫洛托夫这两天正在柏林访问,但是他现在是前线指挥官,没有功夫参与苏德之间的秘密外交。

    “他提出了苏联参加战争的条件,”里宾特洛甫回答,“苏联要得到波罗的邦、立陶宛大公国、芬兰共和国、波兰王国、伊朗、阿富汗和印度。”

    斯大林真的疯了?还是他脑子进水了准备和德国开战?

    赫斯曼愣了愣,不过他转念一想,就猜到了斯大林的一些真实意图。

    “领袖,斯大林没有疯,”赫斯曼摇摇头说,“他可能没有马上参加战争的意图。”

    “没有马上参加战争的意图?”希特勒冷哼一声,“恐怕是不想站在德国一边参战!”他接着追问,“那种炸弹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1944年,或者是1945年。”赫斯曼皱着眉头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现在u工程委员会的科学家们已经算出了比较准确是临界值,并且开始寻找分裂铀235的方法。另外,他们还在研究进行过链式反应的金属铀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元素——钚。

    “难道我们要等到1944年或1945年才能进攻苏联吗?”希特勒问,看他的样子似乎被斯大林激怒了。

    “是的!”赫斯曼非常肯定地回答,“至少在我们打败英国和美国之前要尽可能避免同苏联开战。”

    和苏联开战不怕晚,大不了用原子弹轰炸——不过赫斯曼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旦美国屈服,斯大林是没有胆量挑战德国的世界霸权的。

    但是战胜美国的时间窗口却非常短,必须在美国庞大的造舰计划完成前集合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海军力量歼灭美国海军主力。

    要不然等美国的战列舰、航空母舰开始下饺子了,德国就算有原子弹也够不着美国本土。

    “战胜美国?”希特勒马上问,“那个日本海军大将答应把战列舰派来大西洋了?”

    “现在还没有,”赫斯曼摇摇头,“但是他们早晚会同意的。”

    这事儿倒不急,机会总是有的。实际上,就算没有2艘日本超级战列舰,德国也不一定没有办法。如果这个时空的珍珠港事件还和历史上一样,美国的3艘科罗拉多级中的两艘都会被日本人炸翻。

    而在这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美国海军的超级战列舰数量只有3艘(科罗拉多号、北卡来多纳号、华盛顿号),而德国一边至少有6艘超级战列舰——这又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那好吧,暂时放过斯大林。”希特勒咬咬牙,恢复了平静,“那我们应该怎么答复莫洛托夫?你有什么建议吗?”

    “领袖,我们应该拒绝他们对波罗的、芬兰、波兰、立陶宛的要求。”赫斯曼想了想,说:“另外,伊朗南部的石油产区也不能给苏联。”(未完待续。)

第455章 先美国,后苏联

    “只有伊朗南部的石油产区不给苏联吗?”阿道夫。希特勒很快听出了赫斯曼的话外之音,他问:“难道我们要把伊朗的其他地盘,还有阿富汗和印度统统都交给布尔什维克?”

    “领袖,这是苏联加入我们一边参加世界大战的条件,我们不能什么都不给。”赫斯曼解释说,“不过目前斯大林是不会加入的,他一定还想继续观望。否则他就不会提出我们绝对无法接受的条件……”

    “他根本就不想和我们一起攻打英美!”阿道夫。希特勒打断道,“我很清楚他的想法,他想让我们去和英美拼个鱼死网破,然后趁着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搞突然袭击,把一切都拿到手里!”

    希特勒或许没有猜错!赫斯曼心想:德国和苏联靠得太近了,从地y政治的角度来说,这样两个强大而又互相接壤的国家很难成为朋友,除非有共同的强敌。在之前的二十多年中,苏德两国都被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敌视,所以才有那么长时间的合作和蜜月期。

    但是随着德国在西线战役和地中海战役中的胜利,协约国集团已经土崩瓦解,法国眼看就要完全屈服于德国,大英帝国也岌岌可危。既然造成苏德团结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那么苏德反目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不过苏德反目的时间早晚,对德国而言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如果能把苏德之间的和平维持到德国拥有核武器之后,德国自然就稳操胜券了。

    如果不能拖那么久,那么至少也应该拖到德国把中东这块大蛋糕吞下去之后。有了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欧洲的庞大工业潜力才能彻底发挥出来。这样德国才能在未来和美国、苏联的对抗中立于不败。

    “领袖,正因为苏联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潜在敌人,”赫斯曼斟酌着用词,缓缓地说,“我们现在更应该设法安抚,尽可能推迟战争的爆发。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去瓦解大英帝国,并且消化我们从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而未来和美国、苏联的战争能否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将欧洲的工业和人口优势发挥到多大,而这又取决于我们能从中东、非洲和印度取得多少资源。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瓦解大英帝国,然后将原本属于大英帝国的资源丰富的地盘吞下去再消化掉,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避免和苏联爆发大规模战争。”

    说到这里,赫斯曼冲着另外一个“亲苏派”的大头目施莱彻尔元帅打了个眼色。

    施莱彻尔分管的是军政,而战争动员也是军政工作的一部分。作为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的信奉者,施莱彻尔很清楚目前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尚未完全转入战时,就连德国自身的工业潜力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限制德国和欧共体发挥工业潜能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原材料,特别是缺乏石油。

    因为现在是机械化战争的时代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石油,德国即使生产出几倍的坦克、飞机也无法开动。

    而且德国现在正在努力扩张海军和空军规模,这又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油——海军的军舰都是油老虎,训练和出动都必须烧掉海量的石油。如果德国要维持一支规模超过于日本联合舰队的欧洲联合舰队,就要预备每年拿出几百万吨石油供给舰队。

    而空军飞行员的技术也都是用航空煤油喂出来的,根据德国统帅部的计划,从1942年开始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常用飞机的规模每个月都要增加300架,到42年底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常用飞机规模将突破10000架。而常用飞机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多造点飞机就ok了,所谓“常用飞机”其实是一个作战单位的概念,而一架常用飞机的背后绝不是只有一架飞机,而是有可以支持一架飞机升空作战的各种要素。

    其中最关键的不是飞机而是飞行员,按照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规定,每个航空团的飞行员(指驾驶员)数量应该是常用飞机数量的1。5倍。也就是说有10名可以作战的飞行员,同时就有5名正在训练大队接受训练或充当教官或者正在休假养伤的飞行员。

    也就是说如果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常用飞机规模要突破10000架,起码就有15000名飞行员,而且这还不包括在各个飞行训练学校里面参加训练或充当教官的人员。考虑到目前德国飞行员的训练要求非常严格,训练的时间也很长。10000架常用飞机背后的各种水平的飞行员(驾驶员)总数肯定超过30000。因此每年需要消耗的燃油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领袖,”施莱彻尔开口了,“石油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瓶颈。我们现在一方面要扩张海军和空军,一方面还要维持欧洲关税同盟各成员国的基本需求。1941年的石油和合成汽油的消耗量按照计划将高达2200万吨。而我们的合成汽油产量只能达到600万吨,石油产量包括罗马尼亚、波兰、西乌克兰、匈牙利、波罗的等地的原油及页岩油(产于爱沙尼亚)在内,总数也只有600余万吨,另外我们还计划从苏联进口300万吨原油……这样缺口就是700万吨,需要消耗掉将近三分之一的战略石油储备!”

    希特勒看了眼自己的心腹戈林,胖子同样反对现在就和苏联翻脸。他告诉希特勒说:“我的领袖,如果要和苏联开战,陆军还需要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和卡车,这又得消耗大量的燃油……燃油的消耗量每年恐怕会突破3000万吨!而获取量因为无法再从苏联进口,将会下降到1200万吨。这样一年的缺口就会增加到1800万吨!我们目前的储备,只能维持一年零几个月的消耗。”

    赫斯曼接着总结道:“只有当石油和合成燃油的稳定获取量突破3600万吨,我们才能同时和美苏开战并且确保胜利!”

    他报出来的数字几乎是历史上德国在二战中石油和合成燃料稳定获取量的3倍。对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生产力的德国而言,坦克、飞机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