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晚明-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想到这里七郎咽了口吐沫,笑吟吟的望着宁修道:“三哥,那你便快些做出来给我开开眼嘛。”

    宁修笑骂一声道:“三哥我也不是神,即便要做也不可能一下做成啊。我这不是先画出了望远镜的图纸,准备叫匠人制作嘛。”

    七郎挠了挠头道:“这样子啊。”

    宁修嘴角上扬,和声道:“你去把江陵城里最好的木匠请来,我要让他按照图纸的样子打造出望远镜来。”

    七郎连声称是,拔步去了。

    七郎走后宁修复又坐在案前端详着这幅望远镜的图纸,不时在上面添上几笔。

    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出来的东西必须没有一点瑕疵。

    望远镜最早是1608年由荷兰人汉斯利伯发明的,现在却是万历七年,即便在同时空的欧洲也没有出现。

    事实上,望远镜的镜筒很好制作,真正的技术核心是玻璃透镜。

    故而宁修才会放心叫七郎唤木匠来按照图纸打造镜筒。

    镜筒本身并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要能够按照宁修的要求安装上透镜即可。

    望远镜在天文、军事上都有极大的用处,故而宁修很早就想要发明望远镜。

    无奈那时最大的问题便是没有玻璃,故而要想制作望远镜就必须先做出玻璃。

    现在宁修已经做出了玻璃,且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的将玻璃压制成任何形状,这就为制作望远镜提供了可能。

    饶是这般,要想制造出一个望远镜也不容易,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透镜的制作。

    简单而言是要把处于特定温度,粘滞状态的玻璃放入模具进行压制。等到玻璃成型后退火。

    之后便是打磨抛光了。

    以大明现在的工艺水平制作双筒望远镜还有些难度,但制作单筒望远镜却并不困难,宁修还是很有信心制作出的。

    他之所以要制作望远镜,当然不单单是为了私利。

    现在宁修虽然不算是富可敌国,却也是家财万贯。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想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大明做些什么。

    如果望远镜能够应用在军事上,给大明边军普遍配备,那将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举措。

    宁修知道在明史界有一个说法叫做明之亡亡于万历。

    每每看到这句话宁修便会觉得浑身难受。

    现在他成为了历史的亲历者,那么为何不竭尽所能的做些什么呢?

    小小蝴蝶扇动翅膀,或许真的可以造成一系列的连带反应?

    想到这里宁修便觉得一阵热血沸腾。

    他立刻出了屋子去到玻璃作坊。

    一应雇工见少爷来了,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冲少爷见礼。

    宁修也和善的冲大伙儿笑了笑,示意大家继续工作。

    雇工们这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宁修要做的透镜工艺难度不小,故而得挑选手艺最好的雇工。

    他找到了烧玻璃最在行的刘老实,对他说明了自己的要求并询问了制作透镜的可能性。

    刘老实是个老实巴交的雇工,自打进了宁家玻璃作坊便一直本本分分的烧玻璃。

    别看他人看起来呆呆笨笨的,但烧起玻璃却很有想法。许多不同款式的玻璃花瓶便是在他的力主下烧制出的。

    故而宁修第一时间想到让刘老实来烧透镜。

    听了宁修的一番描述,刘老实嘴角微微一翘,思忖了片刻后嘿嘿笑道:“少爷啊,您说的这种表面有弧度的玻璃片子我还真没有烧出来过。不过我可以试试。”

    宁修略微有些失望。

    连刘老实这样烧玻璃的好手都不能保证烧出来透镜,看来理想和现实之间果然是有差距的啊。

    不过看刘老实的口气似乎并不排斥烧制透镜,那便先做着看吧。

    “不打紧,即使一时做不出来也没关系,但你若是做出了这透镜,我便奖赏你五十两银子。”

    听到这里刘老实直接傻了。

    啥?五十两银子?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啊。

    在大明万历朝,官员贵戚住的豪宅可能几百上千甚至几千两。但普通百姓住的四合院也就是几十两一套,五十两银子可以在江陵城里买一套顶好的四合院了,刘老实如何能不惊讶?

    “少爷?这是真的吗?”

    宁修笑声道:“当然是真的。我是有功必赏的,你在我宁家玻璃作坊做了这么久,这点应该知道的吧?”

    “哎,哎!少爷说的是!”

    刘老实的声音都有些打颤,为了得到这五十两银子他拼了命也要烧出这透镜啊。

    见刘老实这幅样子宁修是真的放心了。

    果然激励制度是必要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刘老实能够烧出透镜,区区五十两银子又算的了什么呢?

    “好好干,我宁家不会亏待有功之人。”

    。。。。。。

    。。。。。。

    与刘老实交代完制作透镜的事宜宁修便直接回内宅了。

    恰巧七郎此时已经把木匠请了回来,宁修便把木匠唤到了自己的书房。

    这名木匠姓章名汉叔,是一名在籍的匠户。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极其理想化的模式将子民臣民分成不同的户籍,不同籍贯的人从事不同的劳作,父死子继不得更替。

    其中便有匠籍。

    入了匠籍的称为匠户,需要为官府朝廷做手艺活。

    但到了晚明,对于匠户的限制不如明代中前期了。

    匠户们只要给官府交一笔银子,便可以私下接活,这样一来收入便也上去了。

    七郎找到的这名章汉叔便是这样的一个匠户。

    除了必须完成的官府交办的手艺活,剩下的时间他可以自由支配。诸如替某位举人老爷做把椅子,替某个员外做张书桌。

    这种手艺活对章汉叔来说是信手拈来,故而他的收入也算可观。

    当七郎找到章汉叔的时候他十分惊讶。现在江陵城中谁人不知道宁修的名字?这可是新科解元啊。

    而且这位宁解元很有经商的头脑,家里不仅开酒楼还办作坊。什么肥皂,水泥,玻璃都是他家的产业。

    虽然章汉叔不知道这些作坊究竟可以给宁家带来多么丰厚的利润,但一定少不了!

    这让章汉叔对于这次与宁修的见面十分期待,他很想看看这位文曲星解元老爷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宁修把章汉叔让进书房后,这位木匠才得以近距离的观察新科解元。

    只见这位解元郎年岁在十五六上下,生的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真真是个美男子。

    章汉叔不由得暗生感慨,到底是文曲星下凡,这容貌就不是凡人呐。

    念及此他对宁修更生出几分敬畏之情,头垂的更低了。

    宁修看出他有些拘束,便笑声道:“这里又不是衙门,章师傅放松一些。”

    章汉叔听宁修喊他师傅,先是一愣旋即鼻头一酸眼泪忍不住就要溢出来。

    妈呀,他给官府的老爷们做了半辈子的手艺活,也没见他们喊一句章师傅啊。

    而这位堂堂的解元郎竟然喊他章师傅,这怎能不让他感动?

    章汉叔突然想起来读书人似乎有句什么话来着,对了,士为知己者死!

    此时此刻章汉叔真真生出了为宁修赴汤蹈火的念头。

    “章师傅且来这边。”

    宁修把章汉叔引到桌案旁,冲桌上的图纸点了点:“章师傅且看看这图纸上的物件能够做出来不。”

    章汉叔应了一声便佝偻着腰去看图了。

    他身材本就高大,这么弯腰看图自然十分难受。

    宁修看的于心不忍,便清了清嗓子道:“章师傅坐下看吧。”

    章汉叔大惊,连忙摆手道:“这怎么使得,这是解元老爷坐的。。。。。。”

    宁修笑道:“我说使得便使得,还有别喊我老爷,显老。就喊公子吧。”

    “是。”

    章汉叔只得改口,犹豫了片刻还是遵照宁修的意思朝椅子坐了下去。

    不过他只将小半边臀部坐在了椅子上,身子微微前躬,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宁修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在这个时代阶级的鸿沟是难以逾越的。章汉叔是匠户,宁修是解元,两者的身份差距实在太过明显。

    宁修让章汉叔坐下已经把这个老实匠人吓得不浅,若是再提醒他宽坐没准章木匠得吓的昏死过去。

    章木匠还是很具有工匠精神的。

    他一看到图纸便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出于职业本能,他会对着图纸比比划划,不时用炭笔在细节上勾了一勾。

    过了约摸盏茶的工夫,章汉叔才站起身来冲宁修拱手道:“宁公子,这东西小老儿能够做。不过一些细节方面小老儿稍稍改了改也是为了方便制作。”

    宁修心中大喜。

    他本来也就是勾出一个单筒望远镜筒身的轮廓,具体的细节肯定还要木匠自己来摸索。

    这个章汉叔能够把细节补充好,却是省了很多的麻烦。

    “既如此,这木筒子便交给章师傅来做了。不知多久能够做好?”

    宁修笑吟吟道。

    章汉叔拍着胸脯保证道:“这玩意简单的很,三天足矣。”

    宁修点了点头:“宁某也不会亏待章师傅,这木筒子做好后宁某会给章师傅十两银子的酬劳。不过宁某希望章师傅不要对外人提起这事。”

    虽然望远镜镜筒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性可言,但宁修还是希望更少的人知道。毕竟这东西他是想要献给朝廷的。

    “哎,小老儿明白。”

    章木匠连声保证,一定守口如瓶不会坏事。

    宁修这才放下心来,对章汉叔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叫他离开了。

    至于望远镜镜筒的图纸自然是不会让章汉叔带走的。一来章木匠早已把筒身结构印在脑中没有这个必要,二来也是为了保险起见。

    章木匠离开后七郎便凑了过来道:“怎么样三哥,这章木匠还可以吧?”

    宁修点了点头道:“他很不错,以后估计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宁修脑海中有无数点子,都会给这个时代带来很大的改变。诸如改造织布机,就需要章木匠这样的老手。所以宁修是想笼络章木匠与其长期合作的。

    “对了,过些时日我可能要出一趟远门。”

    宁修突然话锋一转,七郎显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一愣才道:“啥,三哥要出远门?”

    三哥不是刚从武昌府回来吗?怎么又要出远门?

    宁修便解释道要应邀去南京找徐怀远小公爷。

    其实本来他不必赶得那么急的。徐怀远虽然邀请过他却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只是对宁修示好罢了。

    偏偏宁修为了搪塞提督织造高太监拿这个由头顶了一番,近日便不得不前去南京一趟了。

    不然那不是让高太监面上无光吗?

    太监尤其是家门口的太监还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好,天知道这些身体不健全的阉人会不会在背后阴你一次,即便不痛不痒也恶心的很呐。

    。。。。。。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制作望远镜(二)(4000字二合一大章!)

    乡试过后宁修暂时不用紧绷着神经温书了,倒也是清闲。

    故而他的精力都放在了督促工匠赶制望远镜上。

    不论是刘老实还是章汉叔都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鼓起干劲,卖力的工作。

    章汉叔那边还好一些,刘老实的透镜制作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做出的透镜弧面总也达不到宁修的要求。

    为此宁修也感到十分头疼。刘老实没有物理学基础,故而向他解释透镜的原理十分不容易。

    他只能用尽量平实的语言向刘老实描述把镜面做成弧形的好处。

    刘老实虽然听的云山雾罩,但好在十分听话,立刻按照宁修的要求重新烧制玻璃透镜。

    这一次宁修索性待在作坊全程观看刘老实烧制透镜。

    虽然在一些具体操作上他给不了刘老实太多的帮助,但基本的流程还是可以指点一番的。

    见宁修就在身边,刘老实也觉得底气足了起来,干起活来更得劲了。

    这一次运气站在了刘老实这一边。甫一烧出玻璃透镜他便拿给宁修去看,经过宁修的确认这个玻璃透镜已经达到了他的要求,可以作为望远镜的镜片使用。

    他不由得心生感慨,大明的工匠实力实在是太强了,只给他们说一个大概的流程,他们就能自己摸索出整套的制作方法来。像刘老实这种顶级工匠才是宁记作坊宝贵的财富啊。这种人才一定要好好留住!

    何况刘老实已经接触到了玻璃透镜的制作技术,宁修是无论如何不会让他离开宁记作坊的。

    “太好了,你便按照这次的方法再做出五十片透镜来,尽快!”

    宁修难掩心中的喜悦,冲刘老实吩咐道。

    刘老实自然应声遵命,宁修满意的点了点头,拿着刚刚做出的透镜回到内宅。

    此时章汉叔已经按照宁修的要求把望远镜的筒身做好,此刻就放在宁修的书房之中。

    宁修急不可耐的回到书房,将镜片卡入筒身内部的凹槽之中,透过预留的孔隙去看远处的槐树。

    经过透镜的放大作用,平日里只能看个大概轮廓的槐树此刻竟然连树干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宁修心中直是大喜。

    望远镜的效果远超他的想象,如果把这东西献给朝廷,投入到边军之中,对于大明哨骑侦查工作的开展将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宁修也不会白献,不然朝廷面子上也不好看。

    怎么献如何献还需要细细考究。

    宁修出了书房寻来七郎和十郎,和他们分享望远镜问世的喜悦。

    七郎和十郎自然从未见到过望远镜,他们按照宁修的要求将眼睛贴在孔隙后去看,发现几十步乃至一百步外的花草都变得清晰了不少,不由的大为惊奇。

    十郎更是一脸惊诧道:“三哥哥,这个望远镜也太厉害了吧?要是哪家小子买上一个站在自家阁楼上看邻家小媳妇洗澡,岂不是看的分分明明?”

    噗嗤!

    宁修直是笑出了声。

    这个鬼小子真是闷骚啊,竟然还能给望远镜想到这种用处!

    “想什么呢!”

    宁修笑骂了一声道:“若人人都存着你这般想法,这望远镜岂不是成祸害了?”

    十郎挠了挠头道:“三哥哥,我就是那么一说。。。。。。”

    “好了,这东西千万不能对旁人提起,知道了吗?”

    宁修还有些不放心,又对两位堂弟嘱咐了一番。

    见二人拍着胸脯保证他才点了点头。

    “好了,我要出门一趟,若有人找我先请到花厅看茶。”

    说罢宁修便拿着望远镜出门而去。

    他去的不是别处,正是孙悟范在江陵的别业。

    这宅子虽然不大,但足够孙悟范住了。小园子布置的很精致,虽然没有池塘,但假山亭阁应有尽有。

    宁修很少来这宅子,每每来了总会感慨一番,死胖子真会享受啊。

    此刻孙悟范刚刚沐浴完,趴在床上叫一个婢女给他揉肩推背,听门官来报说宁解元来了立刻一个激灵翻过身来,把婢女吓了一跳。

    “快伺候我穿衣!”

    孙悟范坐起身来下腹的赘肉便都聚在了一起,下巴的肥肉也随之颤动。

    宁修主动来别业找他可是很少见的,势必有要事,他一定要以一个很好的形象见宁修啊。

    在婢女的伺候下套了一件湖蓝色蜀锦直身,束了腰带踩了布鞋,孙悟范这才一摇三摆的朝屋外走去。

    见了宁修,孙悟范立即笑道:“呀什么风把宁贤弟吹来了?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宁修笑骂道:“得了,孙兄就会揶揄我。我来你这儿和你去我那儿有什么分别?”

    孙悟范吐了吐舌头道:“那可不一样,人家受宠若惊呢。”

    他无意间瞥到宁修手中的望远镜,咦了一声:“宁贤弟,平日里没见你吹箫啊,怎么竟有如此喜好?”

    宁修以为他在调侃自己,狠狠白了他一眼道:“孙兄别胡说,什么吹箫!”

    孙悟范一摊手道:“你都箫不离手了。”

    宁修这才知道会错了意,苦笑着解释道:“我手里这东西可不是箫。”

    “那是什么?”

    孙悟范追问道。

    他盯着望远镜看了良久这才点头道:“看起来确实比一般的箫粗一些。这要是箫那吹起来确实是太吃力了。”

    宁修咳嗽一声道:“这是望远镜,我新捣鼓出的物件。”

    望远镜?

    孙悟范眼前不由得一亮。虽然他不明白这三个字的意思,但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宁贤弟快且说说,这望远镜是干啥用的?”

    “顾名思义,望远镜是用来看远处物体的。孙兄可以试试,透过望远镜的镜孔看物体,都会放大不少,仿佛就在你的眼前。”

    孙悟范顿时来了兴致,连连点头道:“好,我便看看邻院的小娘子洗澡。”

    宁修:“。。。。。。”

    怎么十郎和孙悟范想到一起去了!

    宁修连忙道:“这就不必了吧,看看远处的花草就行了。”

    孙悟范笑吟吟道:“我就那么一说,宁贤弟竟然当真了,怕不是宁贤弟想看邻家小娘子洗澡吧?”

    。。。。。。

    。。。。。。

    宁修白了他一眼笑骂道:“孙兄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孙悟范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也不气恼,只嘿嘿一笑道:“其实宁贤弟也没必要那么忌讳。食色性也,这可是圣人说的。”

    “孙兄可不要曲解圣人之言。”

    宁修顿了顿道:“不说这些了,我这次来找孙兄确是为了这望远镜。”

    孙悟范这才稍稍有了正形,沉声道:“宁贤弟是想把这望远镜推广成火爆商品吧?那你可找对人了。”

    宁修却是摇了摇头,苦笑道:“恰恰相反,我不想把望远镜投入到民间售卖。”

    孙悟范大感惊奇道:“这是为何?”

    在他看来望远镜是极有前途的商品,只要宣传工作做好了想要销售火爆并非什么难事。

    宁修为何要和钱过不去?

    “我想把此物献给朝廷。”

    宁修淡淡道。

    嘶!孙悟范倒抽了一口凉气,上前一步摸了摸宁修的额头。

    “这也没发烧啊,宁贤弟怎么说胡话呢。”

    宁修知道大明虽然是封建王朝,但对于个人私产的保护却十分注重。

    虽然现在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但谁发明的东西就是谁的,这种观念还是十分深入人心的。

    “我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孙兄不妨想想如果这望远镜投入到九边重镇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孙悟范并不笨,听宁修这么说知道他是有意向朝廷示好。

    官场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简在帝心!

    宁修是要靠这望远镜做简在帝心的臣子啊。

    要这么看倒也不算亏。毕竟宁修已经考中了解元,将来是注定要混官场的。做到简在帝心那就再也不用担心升官的问题。升了官还怕发不了财吗?

    想到这里孙悟范嘴角勾了勾,狡黠一笑道:“我明白了,不过宁贤弟来找为兄干什么?我可是区区一白身,在朝廷面前完全说不上话啊。”

    宁修心道你虽然是白身,你爹可是巡抚啊。不过他确实不是想让孙巡抚出面,若如此他直接把望远镜献给张居正就是,何必多此一举?

    他是想听听孙悟范有什么好点子。

    “孙兄觉得我用什么办法把这望远镜献给朝廷最好?”

    “这个嘛,让我想想。”

    孙悟范挠了挠头,陷入了沉思。

    过了约摸半柱香的工夫他才张了张嘴唇道:“既然要献便要搞出动静来。如果不搞出动静那么就没有意义。”

    宁修赞许的点了点头。他十分认同孙悟范的这个观点。

    虽然他很想让望远镜军事上给大明边军以帮助,但他却也也不是圣诞老人,不是免费送礼的。在合理范围内给自己争得权益是很正常的想法。

    这个权益可以是利也可以是名。

    利现在不太可能了,那么就一定要扬名,让天子记住他。

    “不如试试进贡?”

    孙悟范试探性的说道

    宁修摇了摇头:“太过刻意了些,怕是难以令陛下满意。何况大明各地给陛下献的珍奇异宝无数,陛下未必会对区区一望远镜感兴趣。”

    孙悟范听的皱了皱眉道:“进贡是最好的法子了。别的方法名不正言不顺的,恐怕惹人非议。不过宁贤弟说的也有道理。和那么些奇珍异宝稀奇物件混在一起,这望远镜未必就能够脱颖而出。”

    他思量了一番道:“要么等到明年大比,宁贤弟再把这望远镜拿出来。反正到时殿试宁贤弟能够见到陛下的。”

    宁修翻了翻白眼道:“你就笃定我一定能考到殿试?再说了殿试只是由天子出题,我们也是在殿前丹陛下考试,最多远远一睹天颜,想要借机献宝无异于痴人说梦。”

    孙悟范眼珠子转了转道:“这样的话宁贤弟得加把劲了,考他个一甲前三。据说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可以单独被天子接见呢。再说这三位授予的是翰林院的官,见到天子的机会有的是。”

    宁修直是一阵无奈。

    他来找孙悟范询问真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这太不靠谱了。”

    “这个也不行那也不行,我是没法子了。”

    孙悟范也有些泄气,耸了耸肩道。

    罢了求人不如求己,自助者天助之。

    宁修索性自己来想。

    望远镜最大的价值是投入九边,那么就一定要把它和这个功用尽可能的联系起来。

    万历皇帝现在还是有明君风范的,不可能对于九边不重视。

    只要让万历意识到望远镜的重要性,宁修的献宝便成功了。

    那么这个献宝的人就很关键,宁修不行,孙巡抚不行,甚至张居正都不合适。

    这个人一定是要有边军背景的,唯有如此说话才容易让人信服。

    等等。。。这个人不就是戚继光吗!

    宁修猛然间想到自己未来老泰山就是蓟镇总兵。

    那可是万历皇帝心目中的国之栋梁啊。

    戚继光要是说望远镜适合在边军推广使用,那么万历肯定会认同。

    所以现在宁修要做的便是让他未来老泰山戚继光戚总兵相信望远镜是于边军侦查有大利的。

    “有了,我这便写一封信叫人和望远镜一起带到京师去。”

    孙悟范见宁修这般兴奋,有些好奇的问道:“宁贤弟想到办法了?”

    宁修点了点头道:“是啊,这件事恐怕得麻烦我未来老泰山了。”

    戚总兵?

    孙悟范首先想到的不是戚继光英武的形象,而是戚灵儿冲他拳脚相向的场景,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孙兄,你没事吧?”

    见孙悟范面色惨白,宁修关心的问道。

    “没,没事。”

    孙悟范强挤出一抹笑容,咳嗽一声道:“戚少保出面,自然马到成功。”

    宁修笑着点了点头。

    他之所以决定让人把信先拿到京师,就是为了先让戚灵儿看到。

    一来他和戚继光毕竟没有打过照面,虽然是准女婿却生分的紧。唯有通过戚灵儿这个中间人才能缓解这种尴尬。

    二来他与戚灵儿许久未见,自然甚是想念。与未婚妻在信中写些情话自然也无不可。

    当然这些宁修是不会对孙悟范说的。

    。。。。。。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前往金陵(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宁修回到府中与戚灵儿写好信,将信与单筒望远镜一并交给一个信得过的家仆,让他立刻前去京师把东西亲手送到戚少保府上。

    这件事安排妥当,宁修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便是要准备去南京的事宜了。

    既然要去拜会徐小公爷,总也不能空着手去。宁修索性带了些香皂、葡萄酒,相信魏国公府的贵人们一定会喜欢。

    与父母、七郎、十郎辞别后宁修便来到了码头。

    与之同行的还有刘惟宁和孙悟范。

    前者刚刚中举意气风发,自然不想窝在江陵一地,听闻宁修要去南京立刻巴巴的凑了过来。

    至于孙悟范就更不必说了,他与徐小公爷本就交情不浅,徐小公爷请宁修去南京时也顺带加上了他。

    现在宁修要去南京,他焉有不去之理?

    八月流火,天气转凉。宁修等人换了稍厚的袍衫,清点了行囊便登船出发。

    为了方便他们包下了一艘平底小沙船。

    这是在长江上航行的最平常的船只,一般可以容纳三五十人。

    现在连带上船夫也不过十人,却是十分宽敞。

    宁修与孙刘二人来到内舱,围着桌几坐了下来。

    船家早已备好了酒菜,三人只需要大快朵颐,开怀畅饮即可。

    这便是包船的好处了。

    若是拼船,人多杂乱不说,酒菜吃食也分不到多少。最重要的是船只沿途停靠太多,上船下船的人无数,太影响心情。

    包船就免去了这些烦恼,船家一趟只拉他们这三名船客,但相应的坐船的成本也提高了不少。

    不过这点银子对于已经腰缠万贯的宁修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哈哈哈,说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去南京呢。想那金陵乃六朝古都,金粉汇聚之地。秦淮河畔更是繁华无比,这次刘某一定要去体验一把!”

    听到刘惟宁这番话,宁修嘴里的酒差点喷了出来。

    “咳咳,刘兄,这秦淮河有什么好去的?不若去夫子庙,燕子矶看看,再不济爬爬紫金山也好啊。”

    宁修可不想一去金陵就和刘惟宁逛青楼。

    这要是传出去,新科解元和同年举人一起逛窑子,也太不雅了。

    孙悟范倒是挤了挤眼道:“嘿嘿,我看刘朋友是有眼光的。秦淮河那可是整个金陵最繁盛的地方,便是夫子庙,乌衣巷也比不了啊啊。宁贤弟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吗,不到秦淮非好汉。。。”

    宁修满是狐疑的盯着孙悟范:“倘真有这句话?”

    “有,有的。”

    孙悟范咽了一口唾沫,侃侃而谈道:“宁贤弟你是不知道啊,那秦淮河的姑娘个个貌若天仙,也她们比起来,江陵城的花魁都是村姑啦。”

    宁修见这死胖子一脸淫笑,便踹了他一脚笑骂道:“孙兄差不多得了,你这哈喇子都流下来了。”

    孙悟范连忙去擦嘴角的垂涎,尴尬的笑了笑。

    “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