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兴奋道:“不知孝直有何良策,可斩那张卫?”

 

     法正遂将胸中良策从容的道来,方绍听之不禁暗中笑了。

 

     法正这计策,与当年斩夏侯渊时几乎一样,看来有些时候并非仅仅是偶然的相似,而是大势如此,似法正这等智谋之士,也仅仅是顺势而为。

 

     本来方绍也打算向刘备献此一计的,但现下却给法正抢先道来,方绍也就只好作罢,反正自己立的功劳也不小了,若是太多贪功的话,岂非风头太盛,与其如此,倒不如大方点让法正也露露脸。

 

     当下刘备依计而行,立营之后,假意的向汉中军营佯攻了几次之后,便闭营不出,坐等时机。

 

     而张卫方面,见击退了益州军的几次进攻,自信就起来了,便以为刘备军还和当初攻阳平关时一样,奈何不了他们。不过张卫也不敢掉以轻心,下令在寨外设置层层鹿角,恨不得将自己的营寨包裹威一只满是身刺的刺猬。

 

     刘备军一连沉寂了六天,待雪水化尽,地面不再泥泞之时,便准备对汉中军动手。

 

     当天黄昏之时,方绍带着先前拟定自勺作战计划,翻过定军山前往了山东北侧的刘封大营。

 

     “中正啊,你怎么来了?父亲何时下令进攻啊,我都等得不耐烦了。”

 

     刘封一见着方绍便急不可奈的嚷嚷,这位刘备的义子,如今比在荆州之时又健壮了几分,面色间也更多了几分英武之色。

 

     方绍笑道:“少将军稍安匆躁,绍此来正是带了主公的进攻之密令而来,今夜少将军便可大开杀戒了。”

 

     刘封一听,整个人立时精神了起来,击打着拳头兴奋道:“好啊,终于可以大杀一场了,总算给我等到了。中正,你回去告诉父亲,叫他老人家尽管放心便是,我今晚不把敌寨拿下来誓不罢休!”

 

     刘封的自信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自跟随刘备入益州以来,刘封凭借他的勇猛过人的武力,率军多番平定益州的不服之众,多有立功,如今已成长为刘备帐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勇猛的作风也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认。

 

     方绍知道,以刘封的实力,率五千之众,攻打不足三千多人的汉中军东营,打下来当然是没问题的,但这却并不刘备的目的。

 

     方绍遂道:“少将军啊,主公这回派我来,其实是想让我协助少将军。还有,主公的目的是吸引西寨的张卫来援,并非真正要攻破敌营,少将军还得注意进攻的尺度。”

 

     刘封怔了一下,随即摆手道:“无所谓了,只要不让我整天按兵不动干坐着就行了,若是那张卫前来,我连他一并斩之便是。”

 

     刘封的自信,却令方绍感到有点不舒服,他只勉强的笑了笑,应付道:“是是,少将军勇武过人,自然是做得到的。”

 

     于是,在得到了刘备的命令之后,刘封便下令全军饱餐一顿,待得天黑之后,到了刘备约定的时辰时,方绍便与刘封共率全营五千兵马出动,直奔向斜对面十数里之外的汉中军东营。

 

     逼近敌营之后,刘封便令方绍率一千兵马在后押阵,自己独领四千精锐,二话不说就杀向敌营,一场激烈的攻守之战就此开始。

 

     事实证明,汉中军也并非是一摧即垮的饭桶之辈,其东营虽不如阳平关险要,但傍沔水而建,箭楼、木棚、鹿角以及濠沟布置的都十分周密,汉中军依仗这些防御工事,顽强的抵抗住了益州军汹猛的攻势。

 

     远远观战的方绍,见刘封军未能给敌人造威很大的压力,心中琢磨了一会,遂令手下这一千兵马,每人各执两个火把,在敌营外来回奔跑,同时齐声呐喊,以造成一种大兵压境的虚张声势。

 

     方绍的这一招果然有效,正自抵抗的汉中军本来就人少,抵抗刘封军的攻击已是三千人用尽,而今忽见营外火光遍野,喊声震天,俨然有t八千敌军攻到,见了这等阵势,汉中军心里边顿时就虚了。

 

     战场之上,军心稍有变化那便是致命的。

 

     刘封不愧是一员优秀的将领,他敏锐的抓住了敌军抵抗意志减弱的机会,亲自砍出一道缺口,身先士卒的纵马冲入敌营,其后士卒眼见主将这般奋勇,便也奋不顾身的冲了进去。

 

     左营一被突破,汉中军立时便军心溃散,守军们丢盔弃甲,纷纷放弃了自己的阵地,惶恐不已的向右营奔去,而刘封则趁势夺下左营,而后又率兵追向右营。

 

     方绍见刘封大胜,心中先是一喜,但见他仍不见好就收之时,脸上便又是一惊,皱着眉头自语:“左营已破,敌人已经危在旦昔,他怎么还不退啊。”

 

     正在这时,一骑斥候飞奔而来,滚鞍下马向方绍报道:“报将军,西营敌方援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方绍急问:“有多少人马?”

 

     斥候道:“夜黑难以看清,不过据小的估计,至少也有四千。”

 

     “四千,至少也是西营的一半了,嗯,张卫此番必定是亲自前来。”

 

     方绍收到了这个情报之后,沉思片刻,便下令鸣金收兵。

 

     那边刘封正杀红了眼,早就忘了事先与方绍的约定,正准备把右营也碾平之时,忽闻营外金锣大作。

 

     战场之上,呜金收兵,擂鼓进兵,乃不法令所在,如今刘备治军以严,纵然是刘封也不敢违背。

 

     正杀得爽的刘封,此刻听闻收兵之令,也不得不下令退兵,率着几千号浴血之士退出了敌营。

 

     见着方绍之后,刘封抹了把脸上的血迹,冲着方绍就嚷道:“我正要彻底击垮敌军,你为何忽然呜金收兵!”

 

     刘封的口气相当的不客气,俨然是在教训自己的手下一般,要知方绍如今也是处于高位,谁见了自己不也得客客气气的,而今刘封这般态度,却让他颇为不爽。

 

     大事为重,方绍只好装作淡然,笑道:

 

     “敌人自勺援军已吸引了出来,咱们的任务也完成,当然就要撤兵了,少将军莫非忘了之前定好的计略么?”

 

     “什么狗屁计略,老子明明全胜在即,就算敌人援军到了,老子也能一并吞之。”刘封真是杀昏了头,竟然当着这多人的面出言不逊。

 

     方绍顿时神色一变,沉声道:“少将军,这计策是主公所定,少将军此言是否有点过了。”

 

     刘封情绪稍冷静了点,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是有些无礼,但也不好承认错了,只是冷哼了一声,道了一句“撤就撤吧,有什么大不了的”,便是驱马从方绍身边而过。

 

     看着那个昂然而去的身影,方绍心中暗忖:“此人勇刚勇矣,只是性情如此嚣然,将来只怕早晚得惹祸上身啊。”

 

     天蒙蒙亮时,刘封这五千人马撤回本营,而这个时候,张卫亲率着四千援军已匆匆赶到。他还以为敌军是得知了他的援军赶来,畏惧之下方才退军,所以也没太细想,便率军重新进占了左营,下令从速修葺工事。

 

     正当他连大气都没喘一口时,忽然一骑来报,言刘备亲率大军攻击西营,现下已放火焚烧了西营外的鹿角。

 

     “糟了!原来我是中了刘备的调虎离山之中呀,这厮的真正目的是相攻破我西营,再从背后攻打阳平关啊。”

 

     张卫以为自己幡然醒悟了,遂令下一千兵马增强东寨守备,自又率疲惫不堪的三干兵马掉头奔还西寨。由于来来回回的折腾了一夜,张卫和这一支三千人的军队都累得够呛,在经过定军山前之时,只得放慢了行进的速度。

 

     而此刻,在山顶茂密的丛林中,两双眼睛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

 

     “老将军,不知你今时高寿?”法正忽有此问。

 

     黄忠怔了一下,答道:“老夫今年六十有八。”

 

     法正笑了笑,道:“那有没有人说过老将军是廉颇老矣,还站着位子不肯让贤呢?”

 

     黄忠眉头一皱,冷哼一声,道:“怎会没有,都是些自以为是之辈而已。‘法正神色忽然变得无比肃然,衣袖一拂,遥指山下,豪然道:“看来老将军尚不服老,如今攻取汉中第一功就在山下,老将军若不服老,就请用你的刀来证明给那些人看吧!”

第二百零三章 明主的特殊技

    黄忠不是蠢蛋,他当然知道,法正这是想激起他的战意。只是,这个切入点实在太合适不过,所以,就算黄忠明白,但心中的战意也不得不为之熊熊燃烧起来。

 

     于是,他翻身上马,,手舞起大刀,道了一句“孝直且在此闲坐片刻,静观我成此大功吧”。

 

     说罢,黄忠跃马而出,直杀向山脚下的敌军。

 

     令旗招展,鼓声如雷,五千精锐的益州兵,跟随着那位年逾古稀的老将,漫山遍野自勺冲下山去。

 

     马在飞奔,慌乱的敌人越来越近,脑海中,过往的岁月一一闪过。

 

     生于南阳,默默无闻半生,一身的武艺,流落荆州,却只落得了辅佐韩玄驻守区区一个长沙。

 

     没有过梦想中的东征北战,扬名沙场,在远离战火的长沙,年复一年,坐视着年华老去。

 

     多少次,,他曾遥望北方,细数着吕布、张辽、夏侯渊、徐晃这样一个又一个名将,渴望着有一天能一展所长,与这些人并立当世名将之列。

 

     然而,梦想却一次次的落空。

 

     直到遇见了刘备。

 

     是的,正是这位雄主,给了他在生命最后的岁月中,绽放光芒的机会,让历史永远记住,在这样一个将星云集的时代,我黄忠也是其中最为璀灿的一颗。

 

     “主公,你要征服天下,就让我黄忠,为你辟开一条血路吧!”

 

     神思翻滚之间,那一骑黄色闪电,飞驰般杀出了敌阵,直趋向当头那员将领。

 

     而他的目标,仿佛看到了从天而降的神将一般,倾刻间竟是慌得不知所措。就在他本能的举枪想要迎战之时,黄忠一声厉喝,长刀借着山势的强大冲力,横扫而出,快如闪电。

 

     噗!一颗斗大的人头飞落,张卫授首。

 

     主将人头飞落入那些慌乱的士卒之中,沉顿了片刻,军心就此溃散,失去了主将的数千汉中军,如丧家之犬一般,丢盔弃甲,抱头望西寨而去。

 

     黄忠大刀一挥,招呼着从山上冲下的健儿,一路穷追而去。

 

     站在山顶观战的法正,清楚的目睹了一场干脆利落的伏击战,当见敌军溃散之时,便令在山顶显眼处摇动红色信号旗,以给西边的刘备发送得手的信号。

 

     那边刘备望见定军山顶的红色旗语,料知黄忠已然得手,遂是尽起五千人马,空寨而出,直杀向汉中军西寨。

 

     东西两寨相距不过十余里,狂逃的溃军不多时就奔还了寨中,而在此时,东面的黄忠兵紧随而至,同时,南面的刘备军也一同杀到。

 

     如此混乱的局势下,守军们在听闻主帅被杀的消息之后,战斗的意志跟着便士崩瓦解,五六千的兵马弃了营寨,纷纷向阳平关方向逃去。

 

     刘备遂与黄忠合兵一处,紧随着败军追去。

 

     败逃的汉中军逃到沔水边时,速度不得不放慢,便被尾随而至的益州军大杀一通,近有三千之众,在徒步涉水的过程中,被岸上的敌人当成了活鞍子射死。

 

     因这沔水乃汉水上游一段,此间水面并不太深,刘备便挥军徒步过江,穷追着那几千残兵杀向阳平关。

 

     此时守关的乃是副将杨任,在听闻了张卫被杀的消息后,不由大吃一惊,便是急令打开关门,先放败军入关再说。

 

     而这个时候,王平却劝道:“杨将军,张将军战死,想必是中了敌人的奸计,如今轻易打开城,若是敌军尾随而至,却当如何是好!”

 

     杨任不耐烦道:“你懂得个屁,外边几千号的弟兄,不放他们进来,若是给他们降了刘备怎么办。”

 

     那杨任如此出言不逊,王平心中大怒,但碍于军阶卑微,却也无可奈何。

 

     于是,杨任便下令开城,几千号败卒你推我搡的往阳平关城挤去。

 

     正当逃进来不到一千余人时,益州军骤然杀到,杨任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于是赶紧下令关闭城门。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迟了,士卒们拥堵于城门与吊桥之间,眼见追兵杀至,更是不顾一切的往里边挤,如此一来,又岂能将城门关闭。

 

     战场上往往一瞬间的失误就会导致全盘皆败,杨任面对的可是刘备啊,对手如此大的失误,岂能错过。

 

     于是,转眼之间,无数的益州兵便杀到,从吊桥一直杀到城门下,然后再跟着逃入城中的汉中军一同杀人了关城。

 

     当关城东面喊声震天之时,西面的魏延和庞统闻知,便按照事先之约定,尽起本营的大军攻城。

 

     主将陨命,关城又被冲破,以杨任之能,区区五千守城之军,又如何能挽回败势。

 

     眼见大势已去,这杨任倒是机灵的很,未等益州兵杀过外城,便是打开主关城的大门,率残众献关归降。

 

     当黄昏降临时,战事宣告终结,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鏖战,在付出了死伤三千余士卒代价的之后,刘备终于站在了阳平关的城头上。

 

     关府之中,刘备扶剑而立,左右各将森然而立,杨任汉中军诸将个个垂头丧气而入。

 

     那杨任一见刘备,头一个单膝伏地,恭敬道:“杨任拜见使君。”

 

     刘备也是礼贤下±之入,但礼的是贤,下的是士,似杨任这等庸庸之辈,若是在先前招降时开关献城,或许刘备还念其功,而如今关城兵败,大势已去之时,为保得性命才投降,这等小人之辈,刘备打心眼里看不起。

 

     于是,他冷冷道:“先前我于关前招降之时,你为何不降?”

 

     杨任忙道:“任只是副将,主将是那张卫,任先前也曾劝他归降使君,是那张卫顽固不化,任也是出于无奈呀。”

 

     杨任这话刚出口,身后一人便破口大骂道:“杨任,好你个无耻之徒,降则降矣,何必如此厚颜无耻的说谎卖乖!”

 

     说话那人,虽然也是灰头土脸,但眉宇之间多显慷f既。

 

     看到这出时,刘备却是眼前一亮,不动声色的道:“你是何人,看来你是有点不服输呀。”

 

     杨任被骂得颜面无光,马上道:“使君,这人叫王平,当初使君神兵突占定军山之时,我就曾劝张卫赶紧归顺,就是这人鼓动张卫闭关不出,这厮一心不愿归顺,使君千万别听他的谎词。”

 

     听到“王平”的名字,身旁的方绍神色为之一动,又听杨任之词,若是当初张卫听了王平之计,果真对他们不予理睬,那他们的计策还真有可能落空,看来王平此人,果真如史上所言,是有些能耐的。

 

     方绍遂凑近刘备,低声道:“主公,这个王平性情忠义,又险些识破我们的计策,看起来是个可用的将才呀。”

 

     若是方绍不开作弊器的话,与之相比,刘备的识人之能自然远胜于他,所以其实不用方绍提醒,刘备也对这个小王平的低级军官有些另眼相看。

 

     于是,他便向左右问明了王平表字如何,而后走上前去,改颜一礼,道:“久闻王子均智勇忠义,备如今能得子均,实乃如虎添翼也。不知子均是否愿与备携手并肩,匡扶汉室,共威一番大业。”

 

     一代明主,一项必须的特殊技便是慧眼识英,这王平亦是才华出众之辈,似张鲁这等二流之主,自然看不出他的才华,故而王平为张鲁效忠多年,也只是区区一校尉,虽说他心怀忠义,但到底心里边还藏着不少憋屈。

 

     而今天下英雄,两州之主,汉室皇叔,堂堂刘玄德,竟能如此平易待他,王平心里边顿时一阵的感动。

 

     本来当着众人之面表示归降,面子上会过意不去的,但刘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搬出了“匡扶汉室”这样的大义,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梯子,王平如何能把握不住,遂道:“平向来心怀汉室,刘使君志向既是匡扶汉室,平岂有不赴死效命之礼。”

 

     刘备甚喜,遂是抚其背道:“好好好,子均且下去休息吧,待稍后我们再好好说说话。”

 

     眼见王平这样一个小人物竟也被刘备厚待,杨任心里边就急了,忙道:“任亦愿为使君效死力,誓死匡扶汉家社稷。”

 

     刘备回到主位,扶剑冷哼一声,道:“表里不一,谎话连连之辈,天下间就是因为太多尔这等宵小之辈,才会坏了我汉家的社稷。来呀,将此人拖出去斩了。”

 

     杨任大吃一惊,哪晓得马屁拍在了马腿上,竟是惹了刘备的怒,尚自想辩解时,已被几个卫士拖了出去。

 

     这时,法正却道:“主公,这个杨任虽然是个小人,杀之亦不足惜。但如今我方得阳平关,汉中大部郡县尚未平定,此人既已归降,若是将之杀了,难免会让那些想要归降之辈寒心,倒不妨留他一命,最多也只多了一张吃饭的闲嘴罢了。”

 

     庞统亦道:“孝直言之有理。统亦听闻这杨任乃张鲁心腹爱将,主公不妨给他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带着他率军直取南郑,那张鲁见状,士气必定大损,获许南郑便可不战而下。”

 

     经他二人这么一说,刘备心思马上转了过来,便叫将那杨任拖回来。再见面之时,那杨任已是失魂落魄,吓得差点尿了裤子,一进来便跪伏在刘备面前,巴巴求道:“使君饶命,使郡饶命啊。”

 

     刘备神色愈加的肃厉,指着他道:“我本欲将尔斩之,但念在你确曾有过归顺之念,便留你一命,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如今我二十万大军已人汉中,特命你率军前往南郑劝降张鲁,不知你愿不愿意?”

 

     杨任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哪敢多想,急道:“愿意,当然愿意,多谢使君给我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多谢使君。”

 

     刘备几人相视一笑,于是,遂命黄忠与杨任共率一万兵马,绕过沿途诸城,直取南郑。

 

     又留魏延率一万兵马守阳平关,刘备与庞统等尽起大军东进。

第二百零四章 三郡

    张卫战死,杨任投降,阳平关失陷之消息传回南郑,自张鲁在内的汉中文武皆为震怖。

 

     张鲁深夜急是召集众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如今阳平险关已失,子护陨命,我汉中最精锐的两万兵马皆丧,势危如此,诸位有何应对良策。”

 

     张鲁的口气和表情是如此的焦虑,这也许是他割据汉中十余年来,所面临到的最大的危机,不,不能说是危机,而是生死存亡的时刻。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一脸的惶愕无措。

 

     过了半晌,将军杨柏道:“刘备军虽得了阳平关,但南郑尚有军万余,主公若信得过末将,末将愿领一军前去固守沔阳县。”

 

     杨柏虽然请战,但显然底气却不足。

 

     这时,阎圃却道:“阳平关即失,则汉中险要尽丧,刘备大军可长驱直入汉中平原,沔阳虽乃坚城,但刘备完全可将之绕过,直趋南郑,到时南郑更无一兵一卒,势将危矣。”

 

     张鲁深以为然,忙道:“那依子茂之见,又当如何?”

 

     阎圃沉默了半晌,道:“刘备十余万大军深入汉中平原,我军精锐尽没,又无险要可守,这种情况之下,守是守不了多久的,依圃之见,如今唯有归顺之途。”

 

     张鲁神色一变,沉声道:“我苦心经营汉中十余年,如今竟就这样拱手让给刘备不成?”

 

     阎圃道:“圃不是让主公归顺刘备,而是让主公归顺于曹公,不,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归顺于朝廷。”

 

     这般话一出,张鲁的表情似乎便好了几分,阎圃进一步道:“刘备如今破关而入,汉中必已被他视为囊中之物,主公若是归降于他,只能被其视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降,他多半不会善待主公。而若主公以汉中之地归顺于曹公,则等于雪中送炭,曹公必然感动。况且主公一向心向国家,而曹公又代天子征伐四方,归顺曹公既是归顺朝廷,更符合大义也。”

 

     什么归顺朝廷,什么心向汉室,什么大义,在这乱世都是狗屁,如果张鲁心中真的怀有这样的心思的话,也就不会割据汉中这么多年,屡番的斩杀汉廷的使者,直到曹操势大之后,再上表表示忠心了。

 

     不过,有时候狗屁也是香的,至少现在的张鲁闻起来是香的。

 

     阎圃的一席话,不禁令张鲁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他方才叹道:“为今之计,似乎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好在我早就心向国家,如今以国家之地归还于国家,我也算功德圆满了吧。”

 

     看来张鲁是被阎圃说动了,但杨柏却道:

 

     “要降曹公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刘备十几万大军近在眼前,而曹公又远在合肥,只怕未能坚守至菖公的援军到来,我等已皆为刘备所灭了。”

 

     张鲁点着头道:“不错,刘备势大,万不可与之抗衡。眼下之势,莫如尽取库府之财,率军全由秦岭谷道撤往关中。”

 

     阎圃马上又表示反道:“秦岭三条谷道固然可通关中,但其道艰险难走,若是给刘备轻军追至,慌乱之间如何以应?”

 

     张鲁眉头皱得老高,闷闷不乐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依子茂之见,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阎圃思了片刻,道:“唯今之计,莫如弃却南郑,退守汉中东部的西城郡。此郡有险关可守,又屯有足够的粮草,若是不出乱子,足以抵御刘备的进攻。而且西城一线与上庸、房陵相接,只要曹公令出,此二地的援军倾刻可至,就算事有不济,我们亦可沿汉水顺江而下,安然退往这两郡,量那刘备也奈何不了我们。而且,若能保住西城,便是为菖公保住了一个反攻汉中的前哨要地,如此的话,曹公必会更加厚待主公。”

 

     阎圃一席话,给张鲁描述了一番美好的蓝图,权衡再三之后,张鲁遂下定决心,道:

 

     “好吧,就依子茂之见。即刻起南郑之军,东奔西城,再传令给巴中杨昂,令他速率军退出三巴,_…并转入西城一线固守。4张鲁既下决心,行动起来是相当的迅速,次日便将库府之财席卷一空,带着万把号人就逃往了西城,途经城固、南乡备城,兵马钱粮能带的一并卷走。

 

     那边张鲁前脚刚逃离南郑三天,这边黄忠便挟持着杨任,一万多益州兵就杀到。此时南郑已无一兵一卒,黄忠不费吹灰之力,昂首阔步的踏入了这座汉中的治所。

 

     南郑一下,沔水流域的各城旨望风而降,于是,五天之后,刘备和他的七八万大军也一路畅通无阻的开进了南郑。

 

     刘备在三千最精锐的亲兵护卫下,雄纠纠气昂昂的穿越南郑城,耀武扬威,震慑人心之后,方才人驻了张鲁留给他的军府。

 

     要说张鲁这土皇帝做得倒也真是潇洒,一点都不曾亏待自己,自己号称以五斗米教治民,包括自己的所有孝民都要按需所取,但张鲁这军府却建得比成都城刘璋的那老窝还要富贵堂皇,刘备身入其间,乍一感觉还以为是走入了皇宫之中。

 

     “张鲁此人,还真是会享受啊。”刘备坐定主位,环视着这庄严肃穆,却又不失华丽的议政堂,不禁感慨道。

 

     这时,黄忠入内,拱手道:“主公,城固、南乡备城均已归顺,皆也按主公之命派官吏前往接收,只是那张鲁跑得快,让他给溜往西城了。”

 

     刘备看着这位老将,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爱,摆手笑道:“大局以定,走了一个张鲁也不无所谓了。汉升,这攻取汉中之战,你功不可没,我已决定提升你为征东将军,以为表彰。”

 

     征东将军之职,已经是与关羽的职位几乎持平一已是高出张飞的官职,看来夺取了汉中,真是让刘备高兴坏了。

 

     黄忠惊喜不已,虽觉这官位升得有点出乎他意料的大,但他自认自己功劳放在那里,这官位乃是他应得的,遂也不谦让,当即伏地谢道:“忠多谢主公信任,忠自当以这把老骨头,为主公赴汤蹈火再所不惜。

 

     “呵呵,老将军快快请起。

 

     刘备赶忙扶起了黄忠,又是一番的抚慰表扬,而在场的文武也纷纷上前向黄忠表示祝贺。

 

     刘备又言庞统、法正、方绍以及魏延等文武尽皆有功,待抚定汉中之后,再另行封赏。

 

     许诺过封赏之后,庞统道:“主公,如今汉中大部虽为我得,但张鲁仍据守西城一线,我料他必是想投降曹操。若是真给他得逞,那汉中东部便将位于曹军的威胁之下,势必将对我军将来的北出秦岭造威拖累,依统之见,今当趁得胜之势,迅速派兵东进,一鼓作气将张鲁灭了,全据整个汉中。”

 

     法正跟着道:“全据汉中只是其一,正以为,灭了张鲁之后,当顺江而下,夺取上庸与房陵。夺此二地,一者可拱卫汉中东面,二者向南与荆州连成一边,威胁襄樊,三来亦可望北面威胁宛洛。如今曹操身在合肥,上庸一线并无重兵良将把守,我军若趁势取之,必然易如反掌也。”

 

     这两位课士考虑得都相当深远,刘备深以为然,当即便道:“既然如此,不知派何人统兵前去攻灭张鲁,夺取这东三郡?”

 

     庞统马上道:“黄老将军声威正著,汉中之兵莫不畏其名,统以为,令黄老将军东征最合适不过。”

 

     “张鲁不灭,汉中不平,忠愿前往征伐。”黄忠亦主动请战。

 

     不过,刘备却有点犹豫不决了。

 

     其实,按照如今的形势,黄忠的统兵之能自是不用说的,而且正如庞统所言,汉中军皆畏其名,以黄忠趁着得胜之势东征是最合适不过,可是,刘备却为何会犹豫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