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二章 四两拨千斤

    这时,关平缓缓的站了起来,信步往外挪了几步,隔着三四丈的院子高声道:“关平奉主公之命,前来为卧龙先生送上五十金,以为家用,请夫人笑纳。”

 

     黄月英被那倒了的鼎挡住了去路,若是想过去待客,便必须得弯着腰从边上的缝隙钻进去,如是那般,岂非大失体统,传将出去,诸葛家的面子将往哪里搁。

 

     而那关平只当什么都没发生,就那样微笑着瞧着热闹。

 

     黄月英无奈,只得回道:“让小将军见笑了,小将军且稍等一会,待我令下人将这鼎挪开再来招待小将军。”

 

     关平这时却又走了过来,面带得意之色,道:“我看这鼎少说也有一二百斤重,我知道卧龙先生乃是读书之人,府上想必也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能做得了这般大丈夫才能做的力气活呢,不如让我来搭把手吧。”

 

     关平说着挽起衣袖,露出了粗壮的臂膀,像是在卖弄肌肉,又像是在吓唬在场的老弱。

 

     方绍虽然不老,但跟关平比起来,他这小胳膊小腿确实够逊的。不过关平那话,分明是在嘲讽诸葛府上无人,方绍作为诸葛亮的忠实投资者,这个时候当然有义务站出来维护诸葛家的面子。

 

     “你少臭美了,我家亮哥哥以智取胜,才不靠什么蛮力呢。”诸葛蓉也听明白了关平挑衅的意思,第一个站出来反击。

 

     “嘿,以智取胜,那好啊,我倒要看看你们怎么用‘智’来挪动这口大鼎了。”关平把手拢在胸前,一副坐看笑话的样子。

 

     他话音未落,方绍已有了主意,此时不出场,更待何时。

 

     于是他客气的拱了拱手,笑道:“我家先生早先曾教过我一个方法,也许倒可以不用费力就挪动这口鼎,小将军且稍候片刻了。”

 

     众人皆是好奇心起,而诸葛蓉则是悄悄的拉住了他,低声道:“这鼎少说有两百多斤重呢,你能有什么好办法,可别让人笑话呀。”

 

     方绍成竹在胸,信然道:“我做事,小姐放宽心就是。”

 

     说罢他便把许汉叫到一边,低声吩咐了几句,那许汉便匆匆而去,过不得一会功夫,便带着三五个家丁,扛着一根三四丈长的梁木,还有几根长绳,从缝隙处挤进了院中。

 

     关平不屑的笑道:“小子,这就是你们诸葛家所谓的‘智’么?哈哈。”

 

     方绍淡淡笑道:“小将家稍安勿躁,这点小事,只我一人一臂即可,何劳他人。”

 

     方绍说出大话,众人一时好奇心更盛,个个睁大了眼睛。

 

     却见方绍不慌不忙,指挥着家丁门将那根梁木架在了靠近大门一侧的棵小树的树叉中间,又用绳子将大鼎跟梁木的一头绑结实了,将一根绳与另一头绑住,一直垂于地面。

 

     于是,一个最简单的扛杆系统便就构成。

 

     其实方绍也不想这么无聊,他感觉这就像是在跟一帮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恐怕这样的场面,只有在雷人的穿越剧中才能看到。

 

     不过,显然现在只有这个雷人的方法,才能帮助初来窄到的诸葛家,免遭关平这个小地头蛇的欺负。

 

     所以,方绍在众目睽睽之下,气定神闲的,很潇洒的一手叉腰,一手挽住绳子,用力向下拉去。

 

     四比一的扛杆比例,足以抵消掉两百斤的大鼎重量,于是乎,方绍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用提水桶的力量,轻轻松松的将翻倒在地的大鼎,一点一点的拖到了一边。

 

     “好厉害!”诸葛蓉捂着嘴巴惊呼。

 

     关平也站不住了,抱在胸前的手不禁摊开,目瞪口呆的看着一个瘦削的男人把如此重鼎轻轻松松拎起,这简直是对他那一身肌肉**裸的鄙视。

 

     砰!大鼎归位。

 

     方绍拍了拍手,道:“夫人请进吧,这个大鼎过一会我再叫人搬回原位。”

 

     黄月英满意的向他点了点头,接着从容的迈入自家院门,走到关平跟前轻施一礼,道:“让小将军久等了。”

 

     关平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有点尴尬的咳了几下,指着几上的堆满黄金的盘子,道:“这是左将军命我奉上的五十金,请夫人验点。”

 

     黄月英道:“没那个必要了,我家郎君在赴左将军之宴,妾身代他谢过左将军和小将军了。天色将晚,小将军若不嫌弃,不如就在府上用晚饭吧。”

 

     关平被搏了面子,自然不愿再多讨没趣,忙道:“这就不必了,我还有要事在身,先告辞了。”

 

     关平匆匆而去,临近大门时,方绍也微躬身在旁相送,关平在他跟前停下,嘴角扬起一抹笑,道:“卧龙先生家的下人都有这等本事,实在叫关某刮相看啊,你叫什么名字?”

 

     方绍不卑不亢的答道:“小的方绍,让小将军见笑了。”

 

     “方绍,嘿嘿,有意思,改天再讨教了。”关平留下一句挑衅的话后,迈开大步扬长而去。

 

     外人离去,三人入得内堂,诸葛蓉道:“嫂嫂,我早听说那关平是樊城的小霸王,我看那鼎分明就是他弄倒的,故意要给咱们难堪。等亮哥哥回来,咱们就把这事与他说了,让他跟刘将军告关平一状,看他还嚣张不。”

 

     诸葛蓉的气话,黄月英只付之一笑,道:“你哥哥虽身负大才,但到底年纪轻轻,而左将军帐下如关羽之流,皆是跟随他百战之士,对一个初出茅庐便能得到左将军如此礼遇的年轻人,自然会有所猜疑,这件事咱们无须太过在意。”

 

     诸葛蓉气之不过,道:“那难不成就这么默不做声,甘心受这口气不成,那人家岂不是更会看轻亮哥哥,往后他又何来的威信辅佐刘将军统率他的那些部下呢。”

 

     黄月英淡淡笑道:“威信是靠实力赢来的,不是靠告状,靠左将军撑腰得来的,勉强得来的威信是服不了众的,反倒显得咱们诸葛亮没有容人之量。妹妹你就不要操心了,相信你亮哥哥,他自有办法的。”

 

     诸葛蓉这才宽了些心,道:“也罢,以亮哥哥的才华,还怕镇服不了那些个粗人。对了,今天这件事,还要多亏了方绍你啊。你那个机关还真是厉害啊。”

 

     方绍这时便做起了谦虚,道:“小姐过奖了,我只不过是小用了一个扛杆原理罢了,这在《墨子》之书中早有记载,都是先生平素命我读书的功劳。”

第十三章 大被同床

    既然决定抱诸葛亮这颗大树,既然身为诸葛家的厨子,那功劳当然只能归于诸葛亮,至少,目前还不是显山露水的时候。

 

     刘备为诸葛亮举办的接风宴直至华灯初上亦未结束,黄月英只好令厨房做了晚饭,款待诸葛蓉,而方绍也在他的新厨房小露一手,做了一碗诸葛蓉号称最爱吃的东坡肉。

 

     她姑嫂家常话一直聊到夜深,看看诸葛亮还没回来,黄月英便叹道:“你哥哥他多半是喝多了,说不定今晚会留宿左将府了,咱们不要等他了,早些安歇吧。”

 

     打了半天瞌睡的方绍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总算可以睡觉了,可是就在正要回房时,忽闻外面吵吵闹闹起来,看门的下人来报,言诸葛先生回来了,还是在左将军的掺扶下回来的。

 

     黄月英忙领着他们出去迎接,却见诸葛亮衣衫不整,酒气熏天,一把羽扇也拿倒了,嘴里自言自语的,时笑时叫,不知在说些什么。而扶着他的刘备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是醉意浓浓,走一步晃两步的。

 

     “妾身见过左将军,郎君,这是……”黄月英看着两个醉汉,有点不知所措。

 

     诸葛亮还未开口,刘备却是爽朗的叫道:“劳烦嫂夫人给我们弄点醒酒汤来,我今晚要跟军师同榻而睡,促膝长谈。”

 

     刘备的话让方绍大跌眼镜,两个大老爷们儿同床同被,还促膝长谈,这种重口味的聊天方式他可是接受不了的,不过在他的记忆中,汉末三国的名爷们儿们都是性情中人,碰着谈得来的朋友,大被同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当初刘备不就曾与关张三个男人睡一张床么,这次至少少了一个男人,应该不会太挤吧。

 

     黄月英也是识体之辈,难得主公对自家相公这般信任,心里欢喜还来不及,急叫下人去弄醒酒汤,又叫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好给他二人“同床共枕”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不过方绍就倒霉了,两位上级彻夜长谈,谈到高兴之时,口渴之时,自然会要水要酒,再要点小菜,于是他不得不打消睡觉的念头,强打着精神候在门外随召随到。

 

     当天亮之时,方绍已经在外面打了一夜的瞌睡,最后是被里面的呼噜声吵醒。这时左将军府中派了人来,言荆州牧刘表派人来请刘备前往襄阳共商大事,于是方绍便不得召唤,推门走了进去,翻过屏风之后,眼珠子一撑,差点没当场笑喷了。

 

     原来他二人正昏睡不醒,那刘备趴睡在榻边,而诸葛亮则是一条大腿压在他的屁股上,一条胳膊搂在他的肩上,脸还贴得刘备的脖子那么近,呼噜声不经过渡直奔刘备的耳朵,也亏得在这鼾声如雷的环境下,刘备竟然睡得那么香。

 

     “还真是……重口味啊……”方绍摇头叹息。

 

     ——————

 

     在其后的半个多月中,刘备几乎每晚都来跟诸葛亮同榻而卧,只不过没有了酒醉,要文雅许多。而他们彻夜长谈的,无非是如何发展壮大,谈谈的中心思想,大致是围绕着《隆中对》的方针。

 

     与此同时,刘备委以诸葛亮军师之职,开始助他处理樊城及新野所属地面的政事。诸葛亮严明政令,雷厉风行,断事条理分明,不出两月,即将刘备辖区内渐渐营造出一幅政通人和的景象。

 

     处理政务,确实是诸葛亮的长处,这一点,不光是刘备,他的幕僚们看在眼里,对这个一出山就被刘备委以大权的年轻人渐渐有所改观。可以说,诸葛亮的能力,已经开始被人们所认同。

 

     这一日,诸葛亮同刘备一起去见过刘表,傍晚回来之时,诸葛亮便一副心事重重之状。

 

     “先生,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方绍给诸葛亮奉上了一杯茶。

 

     诸葛亮道:“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今日从刘荆州那里得知消息,曹操北征乌桓大胜,不久前已班师回了许都。”

 

     方绍点了点头,随口道:“看来离曹操南征荆州已经不远了。”

 

     诸葛亮眼眸一闪,饶有兴致道:“说说看,你是怎么得出这个判断的。”

 

     诸葛亮自己也说过,他与方绍乃是亦主亦友,之前逼着方绍读书,无非是看中了他的天分,有培养他的意思。因此平素之时,每每会主动与他讨论一些军政之时,一则是考量于他,二来也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方绍便也直言不讳,道:“这个嘛,其实曹操征乌桓得胜班师之事,荆州上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我还听说曹操回许都不久,就下令在附近开凿了一个名为‘玄武池’的大湖。以曹操的为人,开凿大湖绝不会是为了赏玩之用,我猜他十有**是为了训练水军,既是训练水军,如果不是为了南征荆州南准备,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动机来。”

 

     “嗯,不错不错,至少比刘景升要有眼光。”诸葛亮点着头表示对方绍的赞赏,“今日我与主公去见刘景升,谈及此事时,刘景升还在为曹操下一步的目标犹豫不定,已为板上之肉,却还浑然不觉,可惜啊可惜。”

 

     方绍道:“恕我斗胆了,刘荆州是个自守之主,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到如今也没办法。不过咱们主公寄于荆州,所谓覆巢之下无有完卵,曹操一旦南征,对谁都是不利的呀,先生只怕得早为主公做图谋。”

 

     诸葛亮叹道:“我早劝过主公趁其不备,率军突袭襄阳,一举拿下刘表,挟之从速控制整个荆州,然后再整军备战,应对曹操南侵,只是,唉——”

 

     方绍微笑道:“只是主公总觉得这么做,会有损他仁义的名号,所以迟迟不愿动手,或者说,非得等到刘荆州去了之后才会考虑。”

 

     “你小子,都被你猜到了。”诸葛亮羽扇拍了他屁股下,“刘表病躯日残,估计是活不了多久,不过曹操南侵在即,难保不会在他死之前就发动进攻,到时形势就更加复杂了。”

 

     方绍道:“依我看,曹操南侵是必然的,这一回可不是闹着玩的,必是起倾国之兵前来,刘荆州死与不死,只怕都是挡不住的。主公若是能借着荆州一片混乱之时,借抗曹的旗帜召揽人心,夺取地盘,再与江东孙氏联盟,共敌曹操,或许不失为一个趁势而起的好机会。”

 

     诸葛亮嘴角边扬起一抹笑,以示对方绍思路的苟同,却道:“你的思路与我不谋而合,不过,到时主公手底下,必须得握有一支有份量的人马才行,否则手无寸兵,光靠名望是收揽不了人心的。麻烦的却是,主公如今驻守的樊城,就在襄阳的眼皮子底下,刘表是不会允许主公私自招兵买马的。”

 

     方绍沉思了片刻,道:“私自招兵买马当然会引起疑心,不过,如果能有法子,让刘表自己主动下令让主公公然招兵买马,那样的话就好了。”

 

     诸葛亮怔了一会,蓦然间眼睛一亮:“你说得不错,倒是提醒了我!”

第十四章 荆州内患

    襄阳城,州牧府。

 

     那一位老者,身长八尺,姿貌温伟,只是一脸病怏怏的苍白,难掩日暮西山的垂老之相。

 

     此人,正是坐拥荆襄十八年的荆州牧刘表。

 

     堂外,刘备与诸葛亮先后而入,刘表面露欣喜,扶着竹杖强行要起来。

 

     刘备忙是几步抢上前去,不待刘表起身便将他搀扶着坐下,并且满怀关切的说道:“兄长病体欠佳,不可轻动。”

 

     刘表携着刘备之手,咳着说道:“我这把老骨头,已是病入膏肓,只怕撑不得几日了,将来我死之后,贤弟可为荆州之主。”

 

     刘表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刘备与诸葛亮具是一震,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忙以眼神示意刘备。

 

     刘备则是一脸的惶恐,颤声道:“兄长何出此不吉之言,备怎能当此重任,备辅佐兄长,就算是有所万一,备也当倾心辅佐贤侄,保全荆州基业。”

 

     诸葛亮听了刘备这回答,眉头不禁微皱。

 

     刘表苍白的脸庞却吐露出几分安慰,他紧握刘备之手,道:“有贤弟坐镇荆州,我也就放心了。而今江夏失守,黄祖遇害,为兄欲请贤弟率荆州大军讨伐孙氏,夺回江夏,为黄祖复仇,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刘备斜望向对面,诸葛亮微微摇头,刘备遂道:“黄祖性情暴躁,无容人之度,故致此祸。孙氏虽破江夏,但立足未稳,一时片刻必不敢再有所动作,而今曹操正于玄武池练习水军,不日必将南征,倘若我大军南调,而曹操大军北来,却当如之奈何。”

 

     刘表若有所思,道:“贤弟言之有理,只是江夏乃南郡之门户,如今为孙氏所占,使江陵直接暴露在孙氏的威胁之下,总不能置之不顾呀。”

 

     刘备沉思片刻,道:“南郡有上游之险,江陵兵精粮足,孙氏急切难以攻克,而南部有长沙郡威胁其侧翼,备料想孙氏必不敢轻动。且若与孙氏对抗,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而襄阳的水军主力又不可轻动,所以,如果兄长信任备,备请令收拢江夏败溃之兵,重新训练一支水军,待军心重振之时,再引军南下,一举收复江夏江南失地。而兄长则可不动荆州主力,专心防御北面曹军,此乃万全之策。”

 

     刘表沉吟半晌,道:“看来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为兄身体日衰,此事就有劳贤弟多多费心吧。”

 

     刘备起身道:“多谢兄长信任,此事事关重大,备不敢耽搁,就先行告退,尽快筹划重组江夏水军之事了。”

 

     刘备遂与诸葛亮告辞,出了襄阳城,诸葛亮见四下无外人,便道:“主公,方才在州牧府中,刘景升以荆州相托,主公何不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了呢,此乃天赐之良机呀。”

 

     刘备摇头道:“刘景升待我恩礼至极,我如何能趁其病衰而夺其业呢。”

 

     诸葛亮叹道:“主公真乃仁义之主,只是当此乱世,光靠仁义不足以成事,必要时还要行些非常手段才行。”

 

     刘备淡淡一笑,道:“话虽如此,不过军师真以为,如果我当时答应了,刘景升真的会把荆州拱手相让吗?呵呵,只怕到时离大祸临头就不远了。”

 

     诸葛亮一怔,低头沉思半晌,道:“刘景升近来宠溺幼子刘琮,这刘琮又有蔡瑁、蒯越拥戴,再加上那个蔡夫人,一干人已将公子刘琦排挤的甚是艰难。只怕将来刘景升将荆州传给刘琮也说不定,到时刘琮等人最忌惮的,除了刘琦便是主公了。莫非主公担心今天刘景升之言,乃是蔡蒯等人设计,故意来试探引诱主公不成?”

 

     刘备策马往前几步,将随从们甩得更远了些,诸葛亮会意,便也紧跟上前,刘备方道:“军师所言,正是我所担心。前次襄阳宴会的那次惊险还历历在目,我那时就派人暗中打探,听闻有蔡、蒯二人在背后向刘景升进谗言,说是我欲夺荆州。事后刘景升并未对那二人有所惩戒,可见那件事就算他不曾点头,至少也是默许的。而今事隔不久,他忽又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不能不防啊。”

 

     二人谈论之间回到樊城,刚至府中,外面言大公子刘琦求见,他二人俱感意外,刘备便叫人请入。

 

     过不多时,一位憔悴公子步入堂中,正是刘表的大儿子刘琦。

 

     刘备方欲起身相见,那刘琦扑嗵就跪了下来,伏地泣道:“请叔父救我!”

 

     刘备吃了一惊,知道刘琦此来必有不寻常之外,一面屏退左右,一面上前将他扶起,道:“贤侄何出此言啊?”

 

     刘琦哭哭涕涕道:“叔父应当早有所闻,近来父亲听信继母之言,对我日渐冷漠,而蔡瑁、蒯越等人,又不时的向父亲说我的坏话。如此这般下去,只怕早晚大祸将至,叔父是除父亲之外,侄儿最亲近最尊敬,岂能见死不救。”

 

     “这……”刘备面露难色,转而望向诸葛亮,诸葛亮又是微微摇头。

 

     刘备遂道:“所谓虎毒不食子,景升又岂会听信谗言而伤及骨肉,贤侄休要太过担心了。”

 

     刘琦情绪越发的悲痛,道:“父亲染病在身,头脑难免昏溃,听信谗言也未尝没有可能,难道叔父真忍心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刘氏上演骨肉相残的一幕吗?”

 

     见刘琦这般悲伤,刘备有些于心不忍,便道:“此等棘手之事,为叔愚鲁,尚须与军师商议商议。”

 

     刘琦见刘备应诺,不禁破涕为笑,拜了三拜,又向诸葛亮深鞠一躬:“万望先生赐以良策,刘琦的性命,就托负在先生的手上了。”

 

     诸葛亮心有不愿,但面子上只得好言安慰道:“公子且回,容我思索一番,看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送走了刘琦,诸葛亮便抱怨道:“主公这是惹祸上身呀,如今刘琮一党跟大公子势同水火,他们本来就对咱们有所忌惮,如今咱们若再出手帮大公子,岂非更惹得他们深恨,主公不该应承诺下来的。”

 

     刘备叹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琦儿他生性淳厚,对我一向是十分敬重,今日他又这般相求,我实在不忍心拒绝,就请先生想一个好办法吧。”

 

     诸葛亮摇头而叹:“也亏得主公仁厚,这样吧,容我三思而定。”

 

     诸葛亮告辞回府,正好碰上方绍大展手艺,又烧了几道新菜式,不过,一向贪吃的诸葛亮,这一回却看似没什么胃口。

 

     这一点逃不过方绍的眼睛,他便笑着问道:“先生食不知味,可是遇上了什么难题。”

 

     方绍如今已算得上是诸葛亮最信任的人,所以虽然仍乃厨子的身份,但却能与诸葛亮同席而食。故而诸葛亮也不隐瞒,便将刘琦之事说了一遍。

 

     方绍想了一会,道:“先生,我觉得帮刘琦这件事,还是利大于弊的,你应该帮他。”

第十五章 低调助人

    “利大于弊!此话怎么讲?”诸葛亮放下了已到嘴边的鸡腿,瞪大眼睛问道。

 

     方绍便道:“按照目前的形势,刘表的病情很可能拖不过今年,而他传位于刘琮也是十有**的。先生推想一下,以刘琮之能,对于不久将至的曹操大举南侵,他能挡得住吗?”

 

     诸葛亮冷哼一声,道:“以此犬儿之才,曹操南侵,不是投降就是一触即溃,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可能。”

 

     方绍笑道:“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无论是刘琮溃败还是投降,介时荆州的局势必是一片混乱,到时候,正是主公趁势而起的时候。可是主公手中兵力微薄,短时间想要在曹军的强大攻势之下免遭覆没,就必须得有一支强有力的外援。”

 

     诸葛亮何等聪慧,方绍点到此时,他已经彻底领会,接着道:“而以刘琦大公子的身份,足以借之号召荆州士民之心。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刘琦能完然无恙的活到曹操南侵之时,并且手里边还应当有一支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的军队。”

 

     方绍忙竖起了拇指,赞道:“先生目光果然深远啊,这一点我可就没想到呢。”

 

     诸葛亮用筷子捅了他一下,笑道:“少拍先生我的马屁了,你小子是越来越聪明了,不是你提醒,先生我还想不到这一节呢。”

 

     方绍嘿嘿一笑,道:“那先生打算怎么帮刘琦呢?”

 

     诸葛亮夹起吃了一半的鸡腿,摇头晃脑的说道:“山人自有妙计,不过,此事还需你助我一臂之力。”

 

     三日之后,刘琦再度来访。

 

     方绍将刘琦引入书房,道:“先生今早与左将军同往江边筹划水军之事去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先生走时交待过,若是公子登门造访,就请公子先等候片刻。”

 

     刘琦道:“有劳了,那我就在此等候孔明先生回来。”

 

     方绍转入后堂,隔着一道墙壁的这边,诸葛亮正自闲坐品茗。

 

     方绍道:“先生,你这一招能有效吗?”

 

     诸葛亮道:“如果那刘琦不是太过愚鲁的话,应该是没问题的,你去好好打探吧。”

 

     于是方绍趴在窗户上,点破窗纸,偷窥起书房,却见那刘琦目不斜视,正襟危坐,足足有一炷香的功夫,脖子都不曾扭动一下。

 

     方绍偷瞧的有点不耐烦,便道:“先生,咱们的大公子真是正人君子,坐在那里跟木桩子似的,眼皮都不舍得多眨一下。”

 

     诸葛亮眉头微皱:“竟有此事?看来此子终究太过愚鲁,也难怪被刘琮欺负的找主公求救,唉,方绍,你就去提醒他一下吧。”

 

     于是方绍便又端了一杯茶进去,那刘琦一见人来,马上激动的站了起来,问道:“可是孔明先生回府了吗?”

 

     方绍讪讪笑道:“先生还没回来,公子稍安勿躁,且再饮些茶吧。”

 

     刘琦显得有点失望,唉声叹气的坐了下来。

 

     方绍便上前奉茶,趁着刘琦不注意,突然间装作失手,将一杯茶尽数倾在了几上半展开的一卷竹简上。

 

     “哎呀,都是小的不好,公子,你没被烫到吧!”方绍一副惶恐失措的样子,其实那茶水压根就没溅到刘琦的身上。

 

     刘琦忙道:“没事没事,还是赶紧把这书卷擦一擦吧。”

 

     方绍便忙去找到毛巾,边擦那竹简边道:“先生早先还说要从这书里找到帮大公子的法子,却不想叫我不小心给打湿了,这下可遭了,先生回来非骂死我不可。”

 

     听到这句话时,刘琦总算是有点反应了,道:“你是说,你家先生这几天一直在为我的事操心。”

 

     方绍将那竹简擦了个干净,道:“是呀,先生还说什么解决之道,就在这《左传》里,嘴里还都念叨着什么申生、重耳的,不过这什么左传右传的,哪里是我能懂的呀。公子你且坐下,我再去重新端茶来。”

 

     方绍嘴角带着诡异的笑走了出去,心道:“我都点得这么明白了,你要还反应不过来,那你真就跟猪有的一拼了。”

 

     当方绍离去之后,刘琦迟疑了一下,还是将那卷书拿了起来,正如方绍所说,正是一卷《左传》。

 

     这本书亦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释孔子《春秋》而作,其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起自公元前722年,结束于公元前453年。

 

     而刘琦看到的这一卷,讲的正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所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正是出自于此。

 

     狐疑的脸上,渐露兴奋之色,突然间,刘琦的目光中闪过希望的神情,嘴里更是兴奋的喃喃自语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孔明先生果然神机妙算啊。”

 

     刘琦神态的变化,自然逃不过在外偷窥的方绍,于是他端着茶再度入内,并且面带愧色的说道:“公子,那个实在是不巧啊,先生刚刚托人带回话来,说是军中之事繁重,中午就不回来用饭了,公子不如……”

 

     不等方绍把话说完,刘琦便激动的抢先道:“既然孔明先生有事在身,那我就不多讨扰了,烦请转达我对孔明先生的谢意,告辞了。”

 

     “小子,还不算不可救药嘛。”方绍目送着刘琦一步两蹦的离去,顺手把那杯茶自己给吞了。

 

     “他走了吗?”这时,诸葛亮从后堂中走了进来,一看到被方绍弄湿的竹简,马上一脸的心疼样,抱怨道:“哎呀呀,我说方绍,这套《左传》可是很珍贵的,你怎么弄成了这样。”

 

     方绍道:“没办法啊先生,不小小牺牲一点,大公子是不会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