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达岂料到邓芝忽然态度大变,言辞耿厉便罢,还给自己扣上了一个“造反”的大帽子。

 

     孟达是又惊又怒,急喝道:“邓芝,你休要血口喷人,诬陷于本将!”

 

     邓芝冷笑一声:“我何曾诬陷于你,我奉大司马之命前来下令于你,你非但不以礼相迎,还在这堂中布下这许多甲士,如同对付敌人一般,这不是想造反又想如何。”

 

     邓芝是凭着坚信孟达不敢翻脸,所以才敢这般厉言斥责。

 

     其实孟达也真的是不敢与方绍翻脸,毕竟关外有十余万的军队,自己这井陉关中只有区区不到三千的兵马,方绍有多大能耐他也知道,岂敢在决心未下之前就与之抗衡。

 

     布下这些甲士,只不过是想吓唬一下邓芝,以增加谈判的筹码而已,岂料现下来使是个‘愣头青’,偏偏不为所惧,这下反而成了搬起石头砸自个儿的脚。

 

     被邓芝这么一质责,孟达心思一转,忽然间哈哈大笑:“人言邓伯苗铁面无惧,果然是如此。我只不过是开个玩笑,想试试传言是否为真而已,伯苗何必见怪。尔等还不退去!”

 

     斥走了一千甲士之后,孟达亲自下阶,将邓芝迎于客座,苦笑道:“其实并非达有意为难方司马,只是达昨日刚刚接到晋阳来的诏命,严令达不许开关放方司马人内。而今方司马却偏要入关,达也很是为难呀。”

 

     邓芝占得先机,表情遂也缓和一下,将怀中书信取出,双手奉上:“孟将军,这是大司马给将军的亲笔信,将军不妨先过目一下。”

 

     孟达接过了那封信,拆将开来细细一看,脸上不禁流露出几分喜色。

 

     那是一种贪婪的喜色,仿佛是天上掉下一块馅饼一样的喜色。

 

     因为方绍在信上对孟达许以重诺,声称如果孟达放他人关,于国家将有再造之功。如今法孝直已亡,这左大司马的位子天子定会给他方绍,介时,他必会联合诸葛亮、庞统等人向天子上书,推荐他孟达担当空缺出来的右大司马之职。

 

     右大司马,对自己来说,可谓是一夜飞天啊。

 

     此时的孟达,不禁有点动心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最后通碟

    转念又一想,老子干嘛要卖你方绍的帐啊。

 

     如果老子把你挡在这里,吴懿他们大事成功了,老子照样居功至伟,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秦益集团头脑之一的身份当上大司马。

 

     而若是帮了你方绍,就等于背叛了秦益集团,至于你许下的那个什么右大司马的好处,到时候能不能给予还要看你的脸色。

 

     如此算来的话,投向你的话似乎还划不来啊。

 

     孟达眼珠子转来转去,神色亦是一会一个变,邓芝自然猜得出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下官在想,晋阳发生的那些事,未必是所有人都赞成的吧,孟将军也该有自己的主见才是,何必事事都任别人摆布,倘若事有不济,岂非自己受到牵连。”

 

     邓芝的意思是,尽管吴懿黄权等是秦益士人的领导层人物,但如今法正已亡,秦益士人集团其实已然分裂,吴黄二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所有秦益士人的心意与利益,他孟达的转向,同样也并不代表着他就背叛了秦益士人。

 

     邓芝的话打动了孟达,其实就他个人而论,对于吴黄二人的所为,打心眼里还是有一层不满的。

 

     因为这样大的事情,吴黄二人竟然根本没有与自己商量就擅自做主,事后演变到这般局面时,仍没有及时的听取自己的意见与主张,而单只是修书一封,以一种命令式的语气命自己守住井陉关,不放方绍等人关,俨然自己只是秦益士人中的一个小角色而已,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只需听凭他们的决断行事就行了。

 

     如果是换作法正这样指使自己也就罢了,但换成吴黄二人,孟达心里就有着不服之心。

 

     “晋阳那二人,原本就是刘璋的1日部,是为益州士人,当年孟将军与法司马共迎陛下入蜀之时,那二人一直都持反对态度。而陛下入蜀之后,那二人见木已成舟,为了本身的利益,方才假意的孟将军等站在一起。孟将军想想看,如果身为益州士人的他们得了势之后,真的会诚心诚意的与孟将军分享这胜利的果实吗?”

 

     邓芝见孟达表情有所变化,便知他心里边已经在徘徊,于是便不失时机的继续挑拨他与黄吴二人的关系。

 

     抛开立场,凭心而论,邓芝所言之词倒并不是没有道理。

 

     孟达思了片刻,忽然间呵呵一笑:“伯苗所说的这些,我都听不太懂啊,我只知道如今陛下身在晋阳,对那二人是言听计从,如今晋阳已俨然成了大汉国的中纽,何况,马孟起将军已在从幽州到晋阳的路上,一旦他的大军抵达晋阳,嘿嘿,大局已定啊。”

 

     “哈哈一一”邓芝忽然也大笑起来,笑得比孟达还要高吭,笑声中还带有几分讽意。

 

     孟达的脸色微微一沉,不悦道:“不知伯苗你有什么好笑的,难道我说得不是事实吗?”

 

     邓芝敛容道:“下官只是觉得,孟将军现下谈大局已定,是不是为时尚早了吧。”

 

     孟达一怔:”此话怎讲?”

 

     邓芝抚须得意道:“晋阳的局势,其实早就有方司马的掌握之中,孟将军不要忘了,马幼常的两万兵马已在井陉以西,孟将军难道以为,方司马安排下的这颗棋子会无所作为吗?”

 

     邓芝之词陡然间提醒了孟达,如今在晋阳,黄吴二人手中所掌握的兵马不过四千,可以说,马谡的两万兵马,在整个并州都将是一支拥有着绝对优势的兵马,如果马谡有所行动的话,黄吴二人以四千兵马究竟能否应对得了,还确是一个未知数。

 

     孟达心中的天平,这个时候越发的开始倾斜了,心中暗暗抱怨:“这个黄权和吴懿果然是平庸之辈,做事这般不细心,如果早些与我商议的话,我必不会放马谡的兵马过境,现下可好,看来局面有些棘手啊!”

 

     几番叫苦之后,孟达忽然想起什么,神态又变得自若起来,微微笑道:“诚然方司马算计深远,不过,我也反问一句,就算那个马幼常手握两万兵马,可是他敢擅自用强吗?莫非他就不怕背上一个谋逆的罪名吗?”

 

     孟达的心思还是很细的,要知道,尽管刘备极有可能对吴黄二人是言听计从,但究竟是被迫挟从,还是因其身患重病,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被那二人忽悠。

 

     但无论是哪一条原因,如果马谡擅自发兵攻打吴黄二人,那便有可能危及天子的安危,若是稍有个差池,不但马谡要背负罪名,就连本来是占有大义的荆州集团,也要失去义理所在。

 

     毕竟,无论你有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伤及天子才是罪不容诛的头等大罪。

 

     狡猾的孟达让邓芝很蛋疼,他故作自信的又哈哈大笑了一番,方才道:“马幼常已得方司马的密令,自然有临机处置的妙策,孟将军不必为他担心。现下孟将军该担心的是自己才对,如今大司马亲率十余万精兵,就在关外不远,如果孟将军执意不肯放这十万精兵过关的话,恐怕这些归乡心切的将士可不会轻易就范。”

 

     邓芝这是开始赤果果的武力威胁了,几句话令孟达脸色刷的一变,很显然,对孟达这种人而言,武力逼迫反而会更有效果一些。

 

     孟达脑子一转,赶紧打了个哈哈,一脸苦逼相的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岂能旦昔之间就做决定的,还望能给几天思考的时间。”

 

     邓芝马上问道:“不知孟将军要思考多久?”

 

     孟达顿了一顿,伸出了手掌:“用不了多久,五天足矣。”

 

     邓芝冷笑一声:“五天太多了,方司马临行前有吩咐,如果孟将军要思考,最多只能缓两天,两天之后若是孟将军还没有想通,那就只好备安天命了。”

 

     邓芝很冷酷的下了最后通碟,一副无可更改的样子。

 

     面对着邓芝的有些倨傲的态度,孟达却只能当作视而不见,叹道:“好吧,两天就两天。”

 

     却说邓芝在完成了说客的任务之后,当晚便回到大营。

 

     在将孟达的两日之期说了之后,众将多认为孟达这是在故意拖延,认为不该听信其言,立刻对井陉关展开强攻。

 

     “孟达之兵虽只数千,但井陉关易守难攻,想在短时间内破关不是易事。而今晋阳的形势瞬息万变,我军的粮草也支撑不了多久,只怕我们是拖不起呀。”

 

     忧心忡忡的是王潜,但他倒不是不赞成攻打井陉,只是对于短时间内攻下其关没有信心。

 

     这时,邓芝却道:“依下官之见,孟达之所以要两日之期,就是想再打探一下晋阳的局势,他对马幼常一军看来是十分的忌惮,我们倒不妨等他两日,让他彻底的死心也好。”

 

     方绍当初之所以选中马谡,令其率军回往并州,就是出于对马谡临机决断能力自勺信任,如今晋阳生变,以他的那份谋略,应该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深思半晌,方绍遂道:“好吧,那我们就再等两天。不过这两天也不能让孟达安生,传令给备军,逼城下寨,备军营造出一副准备大举攻关的阵势,作为对孟达的震慑。”

 

     在送走邓芝的当晚,孟达便急派人赶往晋阳,试图打探到马谡军最近的消息,以此来做为他该倒向哪一派的根据。

 

     两天的时间转眼即过,在这两天里孟达过得非常的不踏实。

 

     城外的方绍军团逼城下寨,准备着大举攻城,方绍甚至还将一百多门神威炮架到了关城门口来耀武扬威,关城中的守军是人心惶惶。

 

     两天之后,探马归来,带回来了一个令孟达震惊不已的消息。

 

     按照孟达所想,如果说马谡只将兵马进驻晋阳,却一直都按兵不动,那就证明他怀有顾虑,不敢擅自用强,这样的话,吴黄二人成功的机率就大大增加,那自己就死守关城,不令方绍军团入关。

 

     如果马谡对黄吴发动进攻的话,那就视战局的情况而定,若是马谡占有上风,则果断倒向城外方绍,若是马谡久攻内城不下,便坚守井陉,以待马超的幽州兵团赶到。

 

     不过,马谡的举动,恰恰出乎了孟达的两种考虑。

 

     占据东门的马谩前没有将全部兵马开到晋阳,他投入到晋阳的兵力只有一万,另外一万人马,却被他派往并州北部,于前日占据了雁门关。

 

     雁门关乃晋阳北部的锁钥,是晋北通往晋中的必经之路,其关之险要,远胜于井陉。马超军团此时已抵达晋北的中山国,若想经由雁门郡南下晋阳,就必须经过雁门郡。

 

     马谡抢先一步占据此郡,这就意味着马超南下的路线被阻。纵使马超之强,想以五万兵马攻破一万兵镇守的雁门雄关,这个难度远远要高于方绍军团攻破井陉。

 

     在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之后,孟达不得不承认,方绍的谋略就算是黄吴二人加起来也远远不及,自己若还顽固不化,无异于飞蛾扑火。

 

     “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啊…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八章 反戈一击

    黎明时分,井陉关城门大开,孟达下关出城,望着城外大营而来,身边却只带着三五个随从。

 

     此时,大营营门亦是大开,方绍则在几百名甲士,以亦诸将的环护下,亦由大营而出,前往迎接孟达。

 

     出营未及百步便瞧见了孟达的身影,几骑飞奔而来,转眼已至近前。

 

     孟达见着方绍,赶紧滚鞍下马,几步奔上前来,拱手施礼:“达见过方大司马。“此时的方绍也早下马相迎,忙是将屈身的孟达扶起,笑呵呵道:“子度,许久不见,你可是风采依1日啊。”

 

     方绍这和善的态度让孟达心中愈安,便也笑道:“方司马取笑了,这些年老得很快,哪里还有什么风采。”

 

     二人磨磨叽叽的说了一通无聊的家常话,仿佛是两个许久未见的朋友,至于之前明枪暗枪的那回事,好似从未发生过一样。

 

     方绍携着孟达一齐入关,魏延等诸将则率军入城,备按计划接手井陉关的防务。很显然孟达是报着一颗合作的诚心,这接手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枝节。

 

     关城议事大厅中,落坐已毕,方绍才将一路的扯淡话题渐渐转入正道。

 

     “子度,我与晋阳的通信断了多时,你可知现下那里的情况如何了?”

 

     虽有井陉关想隔,但关城西东的联络,尚有不少山间小道可走,方绍说通信断了明显是假。

 

     明知如此,孟达却是不敢稍有隐瞒,忙道:“马幼常已经据住雁门,幽州兵马断难南下。至于晋阳,那二人手里的兵马不过四千,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只要大司马的大军一到,风波自可平息。”

 

     尽管尚有小道可以通信,但辗转之故,方绍此时尚未收到马谡送来的信息,直到听到孟达亲口之言时,方绍才明白为何孟达会乖乖的选择合作。

 

     ’这个马幼常,果然没辜负我的信任,竟是想出此等临机之策,嘿嘿,我想那吴懿和黄权二人,此刻怕已是一副苦逼相了吧。’

 

     方绍心中暗赞马谡,脸上微微流露得意之色。

 

     旁边王平道:“既是如此,大司马,那我们不如此时就发兵赶往晋阳,早到一日国家就可以早一日从危境中脱离。”

 

     未等方绍开口,孟达慨然道:“此事何须大司马劳顿,请大司马令达率一军径往晋阳,料那二人必然肝胆俱裂,立时束手就范。”

 

     孟达的慨然请战,着实令方绍有点吃惊。

 

     要说先前孟达的开城合作有被形势所迫,被逼无奈的原因的话,那如今他这主动的请战,要与1日党公然翻脸,则是完全的出于心甘情愿,立场变化得如此之快,如何能不叫人意外。

 

     不过方绍旋即猜到了孟达的用意。

 

     既然开关倒向荆州派这一边是被逼无奈,那就算不得什么功劳,但若亲自率军去往晋阳,将天子从黄吴二人手中解救出来,那便是大功一件,如此一来,不但用实际行动抹干净了黄吴二人的干系,而且还能为自己在将来新的政治格局中挣得几分给力的政治筹码,毕竟,救驾之功可是一件极有份量的政治筹码。

 

     一举两得啊,孟达啊孟啊,你可真是会算计。

 

     想明了此点,方绍心中暗笑,嘴上却很痛快的说道:“太好了,既有子度出马,何愁大事不成,那我就拨给子度五千精兵,你即日起程赶往晋阳救驾去吧。”

 

     孟达大喜,当即表示绝不负方绍之信任,遂是匆匆而去,准备发兵之事。

 

     待孟达走后,姜维忙道:“大司马,此人的归顺原非本意,倘若令其领兵而去,与晋阳那帮人会合,只怕会有变呀。”

 

     方绍胸成有竹道:“孟达若有二心,他就不会放我们过井陉关了,他请军前去,无非是想立功而已。黄吴二人若是见到孟达反戈一击,必是大为惊恐,多半会束手就擒,如此的话,也省得担心用强伤及陛下安危,既是如此,那我又何乐而不为呢,由他而去了便是。”

 

     众人这才体会到方绍的心思缜密,尽皆叹服。

 

     虽说如此,但方绍对姜维的提醒也不能置若罔闻,遂道:“伯约的顾虑也有道理,这样吧,你就同孟达一同前往晋阳,名义上做为孟达的副将,暗中却好好的给我监视着他,若是他敢有所异心,就一不做,干不休一一”

 

     方绍把手横在脖子上,做了一个杀头的动作。

 

     姜维当即会意:“我明白了,大司马放心,我会看好孟达的。”

 

     当天,在方绍的十余万大军入井陉关的同时,孟达与姜维则率五千精兵,星夜兼程的先行赶往晋阳。

 

     晋阳城。

 

     “公衡,近些天来,陛下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糊涂的时间则越来越短,恐怕有神智完全恢复的征兆啊,这对我们很不利呀。”吴懿焦虑的说道。

 

     “事已至此,就算陛下彻底恢复又如何,我真正担心的并不在此。”黄权冷冷道,将目光转向了地图北面,“我担心的是这个马谡,想不到这厮如此狡猾,不敢攻内城,却抢先夺占了雁门关,如此一来马孟起的大军就无法南下,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黄权的顾虑,吴懿又何尝不知呢,只得叹道:“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井陉关的孟子度能够多阻挡方绍的大军一些时日,还要希望孟起能抢先一步攻破雁门,只要他能先一步赶到晋阳,那主动权就还掌握在我……’

 

     吴懿尚未说完,忽然亲兵匆匆奔来,惶急的报道:“启禀两位将军,孟将军的兵马到了,正在内城外叫门呢。”

 

     那二人大吃一惊,黄权惊异道:“子度不在井陉坚守,怎么会突然来到晋阳,莫非井陉关已经被攻陷了不成?”

 

     吴懿亦吃惊道:“不可能吧,井陉关险要无比,子度又颇知兵法,岂能这么快就被攻破。”

 

     黄权满腹惊惑,只得道:“不管如何,先去看看吧。”

 

     二人怀着满腔的惊惑赶到内城南门,登城一看,却见孟达和他的数千兵马正耀武扬威的列阵城,左右护持之将,竟然一个是姜维,另一个是马谡。

 

     见得此状,那二人猛然大悟,神色刷的大变,整个人都僵威了冰块。

 

     “难道说,子度竟然……竟然倒向了方绍不成?”半晌之后,黄权艰难的叫道。

 

     “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子度怎么可能……”吴懿的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脸上尽是震惊与迷茫。

 

     他二人的震惊难以置信也是惊有可愿的,毕竟,法正、张松、孟达,此三人可是当年关陇集团的三入领导集团,在法正去世后,尽管马超的官职最高,但实际上孟达的号召力与在关陇集团中的名望,还要高出马超一筹。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关系到整个集团未来的事变中,竟然不可思议的倒向了他们的对手,这如何能叫人相信。

 

     当然,孟达的权衡与考虑,吴黄二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见得那二人上城之后,孟达单骑奔至城前,高声道:“公衡、子远何在?”

 

     黄权面带着怒色,向城下叫道:“孟子度,你为何如此?”

 

     孟达叹息一声,正色道:“公衡,我孟达为人你又不是不知遵,向来是公私分明,如今国家有难,大家正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才是,谁在这个时候不顾全大局,只贪得小利,我孟达第一个就不答应。”

 

     孟达当着城内城外的众将士,将这一番大义凛然之词慷慨道来,俨然一副忠心为国的楷模之势。

 

     城上那二人却听得咬牙切齿,孟达接着道:“如今方大司马的十万兵马已过井陉,正在赶往晋阳的路上。至于孟起的兵马,虽然也在赶着来救河东之危,但此刻多半在雁门有所耽搁,一时片刻怕是赶不来了,大势已定,何必再做那无意义之举。”

 

     ’无耻之徒,不杀你难消我心头之恨!’

 

     黄权怒从心起,当即便要下令弓弩手将孟达乱箭射死。

 

     吴懿见状,急是将黄权拦住,沉声道:

 

     “公衡,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们若是将孟达杀了,那就等于断了所有的退路,我们的结局只有抄家灭族啊!”

 

     黄权神色一凛,一腔的怒气便不由得沉了下去。

 

     城下的孟达接着叫道:“公衡、子度,我知道,你们此举也是出于为国之心,只不过是有欠考虑罢了,这一点方大司马也很清楚。方司马他说了,只要大家能以诚相待,各敛私心,那大家都还是同朝友僚,一切的过错,都可以既往不咎。”

 

     尽管黄吴二人的所作所为实在可气,但方绍也清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关头,为了大局着想,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妥让,如果非要赶尽杀绝的话,只会让这个国家陷入内乱之中不休不止,这样的话,曹操苏醒之前的魏国内乱,就是最好的镜子。

 

     这是一种保证,也是最后的通碟。

 

     城上那二人很清楚,事情到了这般地步,已经是大势已去。

 

     选择死撑到底,那便是抄家灭族之祸,如果选择束手就范的话,或许还能得到保全。

 

     那二沉吟良久,相视之际,皆是摇头一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 刘备的选择

    两天之后,方绍率大军抵达了晋阳。

 

     晋阳的变乱已经结束,马谡和姜维的部队接管了晋阳的防务,吴黄二人的兵权业已被剥夺,并被软禁起来。

 

     按照方绍的指示,除了“首罪”的二人被暂时软禁之外,其余参与到这场变乱的文武将士,俱备留其位,既往不咎。

 

     方绍的宽容大度,安抚了惶惶的人心,晋阳城中的波澜迅速的平静下来。

 

     入城之后,方绍直抵行宫,欲要先面见天子。

 

     行宫中的守卫已经全部换威了信任的部队,当初忠于黄吴的四千多将士,虽然并没有受到处分,但却被一一打散分解于备军之中。

 

     “臣方绍拜见陛下。”直抵御前,方绍恭敬的行君臣之礼。

 

     御榻上的刘备没有反应,方绍抬起头来,却见刘备正痴痴呆呆的望着他,仿佛在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嘴角边尚自淌着水口。

 

     一代英杰,如今却是这般落魄,英雄寞路,果然是英雄寞路啊。

 

     方绍心中感慨惋惜,既是刘备没有回应,方绍便自己站了起来,对左右的侍女询问刘备如何会变成这样,方才知道,原来当初在冀北分别之后,刘备的病情便越来越重,待到回往晋阳之后,便时常陷入这般痴痴呆呆,神智不清的状态,不过最近这种痴呆的病症似乎有所好转,只不过方绍来得不巧,这个时候的刘备刚从清醒状态进入痴呆状态。

 

     方绍心中的疑团这才全部解开,总算才明白为何吴黄二人会有机可趁,试想若是刘备神智清醒的话,以其之英武明智,又如何会为吴黄二人所控。

 

     这个时候,方绍微悬的心也彻底落了下来,既然刘备是在痴呆状态下才下的那些诏命,那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算是欺君罔上了。

 

     刘备既是没有清醒,那方绍便只好自做主张,于是他便令王平率三万兵马,由晋阳南下去夺还河东。同时,方绍又下令雁门关之军撤还,令马超军团退还幽州,交由庞统代领,令马超自己前来晋阳御前面圣。

 

     马超见大势已去,自不敢再度用强,但又心有畏惧,故借口幽州不稳,拒将兵马撤还而前来面圣,而庞统则南下赶往晋阳与方绍相见。

 

     南面河东,曹操数度攻蒲坂不下,闻知王平大军将至,便明智的选择从河东郡撤还河内,回防邺城,因是王平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失地。

 

     因是经了这一场变乱,前线粮草亦尽,方绍与庞统一商议,便下令三军尽撤。

 

     二人经过商议,留魏延率军三万坐镇晋阳,都督并州军事,令王平率军两万坐镇冀北,都督巨鹿等冀北诸郡军事。因是马超借口驻于幽州不还,故而方庞二只能护送着刘备,率余下九万余大军回归长安。

 

     与此同时,弘农张飞所部,汉中刘封所部,以及关羽的荆州军团,闻知天子还都,亦都纷纷撤军。

 

     西线的战事就此结束。

 

     至于东线,因是在彭城之战中,吕蒙所部大败于曹真,彭城之围解后,曹真率军直趋下邳,孙权畏于魏军骑兵,只得将兵马略退,依岸下寨。因此被围数月的下邵终于又和外界取得联系,获得了粮草的援助之后,城中摇摇欲坠之势得到了缓和。

 

     在闻知汉军撤退之后,孙权意识到自己这边将要成为主战场,眼下军心土气已是强弩之末,孙权便只得选择撤归淮南,魏国徐州之危遂解。

 

     大军还都已经是初夏之时,在将刘备送归皇宫之后,庞统、方绍便聚于诸葛亮府上。

 

     “先生,亏得你心思缜密,事先派兵据住蒲坂津,若不然给曹操夺取此地,那咱们这二十几万的大军就要饿死在河北了。”方绍一开口就先赞诸葛亮。

 

     诸葛亮摇扇而笑:“我也只是旁观者清而已。不过真没想到曹贼会突然醒过来,而且会屡出奇计,看来魏国气数未尽,灭魏尚需时日呀。”

 

     “嘿,依我之见,此番东征的收获,远比灭魏要多得多。”庞统笑得很诡异。

 

     那师徒二人对视一眼,旋即会意了庞统的意思。

 

     庞统所指,自然是法正之死了。

 

     站在刘备的角度,灭魏灭吴,一统天下兴复汉室才是核心利益。但在庞统看来,自身和荆州集团的利益才是最高利益,辅佐刘备夺取天下,只不是实现前者利益的手段而已。

 

     法正一死,关陇集团衰落已威既威的实事,吴黄二人的最后挣扎的失败,便是最好的佐证,而荆州集团利益扩大化的道路上也少了一道重要的障碍,于庞统而言,这当然比灭魏所得的利益还要大。

 

     “真没想到,吴黄二人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差点就将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呀。”方绍叹息道。

 

     庞统冷哼一声:“当年若是早些打压关陇一系,也不会酿成今日之祸了,依我之见,这二人该当严惩,以震慑那些居心不良之徒。”

 

     庞统建议采用强硬措施,不过,诸葛亮却有不同意见,他呵呵笑道:“土元你;肖;肖火,冷静下来想想,眼下的大汉国最需要的是稳定,若是真严惩那二人,只会令关陇益州的士吏们更加心怀不安呀。”

 

     方绍也道:“先生言之有理,至于吴黄二人如何处置,我以为不如予以虚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