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崛起-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带的这一路再过来夹击,我们将会被超过40万的敌军包围。”
“我军7万人对敌军57万人,难道跟他们拼阵地战拼人数?那现在就不用打了,可以直接撤退,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我们全部撤出开罗,全部撤出苏伊士运河,全部撤回中亚省,他们也会尾随跟进,顺便将已经归附于我们的大片地区收回,再同沙俄军队一起夹击中亚省,你要那样吗?”华皇问道。
王大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反正他是绝对想不到华皇制定的这一套战术的,这纯粹是赌博,王大山敢肯定,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指挥官,都不会制定出这样的战术,不但绕过地方军事重镇,还要去主动攻击地方有20万军队数量以上的大军,更可怕的是,旁边平行推进的一支军队,也有20万以上,两军相隔不过百里,这真的叫虎口拔牙,还是拔一颗超级大的牙。
这仗能这么打吗?
【1392 大结局14】
“怎么?你不同意我的意见?那说一说你的想法。”华皇淡然的问王大山。
王大山急忙道,“陛下,我没有想好要怎么打,不过,我不敢隐瞒想法,我觉得陛下这一套战术是真的有点过于冒险了,如果在5天之内能够吃掉一路敌军,这还有胜算,否则,我们注定是有去无回的,空间太小,钻到敌军的身后和大军之间,只有取胜一条路了。我们可就连一点退路都没有了啊。”
“不取胜,还打仗干什么?本来说你有些匪气,这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没有想到,你也是死脑筋一个。”华皇没好气道。
王大山被华皇这么一激,受不了了,急忙鞠躬道:“陛下,我王大山自从跟了陛下,入了华粹党,早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我不是怀疑陛下的战术,陛下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骆国孝和刘锦棠,还有另外几名师长,旅长,急忙起身,一个个站得笔挺,一起表态,“愿为陛下效忠,为华国尽忠!”
华皇点点头,“刚才王大山有一点说对了,这种虎口拔牙的战术,就是要速度快,要够狂,军队要够硬,我们要五日打垮左翼英军,十日打垮右翼法军主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决不能让他们钻进埃斯基谢希尔和安卡拉,或者让他们返回伊斯坦布尔,一旦形成僵持战,我们必败,所以,上来就用拼命的架势,是唯一的方法,王大山,你之前在阿富汗不正是这样做的吗?怎么一到土耳其,你就怕了?二十万英军你都敢用6万人去围歼,现在不过是2万英军和5万法军而已,你反而不敢了?”
王大山急忙道:“陛下,不是我怕了,土耳其战场的情况和阿富汗战场有区别,当时是开阔地,打不动可以有回旋的余地,我们的军队没有被包围的危险,现在是深入敌方两大军事重镇的后面,完全没有退路。”
“你们不用去顾忌埃斯基谢希尔和安卡拉城内的土耳其军队不就行了吗?他们不敢随便出来,出来不是更好?我们的预备队正好拿下。”华皇冷冷道。“我给你指了方向,继续实施,看你的了,希望打出华军的风采。”
“是,陛下,坚决执行!”王大山连忙行了一个军礼,见陛下主意已经打定,不再废话。
其他将领也一起行军礼。
华皇宣布散会,今天的会议,让华皇有点不开心,他本来以为自己的将军们一个个都是不畏生死的,看来,他将信仰的力量估计的过高了,当人清楚完全没有退路的时候,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勇敢。
“陛下,今天为什么会发火啊?”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递给华皇一杯水。以前华皇曾经告诉过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如果自己生气,就提醒自己。
华皇从来不觉得发脾气是解决问题,或者说彰显实力的方式,发脾气,只是无能的一种表现,但他的脾气仍然很大,很多时候,只是强行忍着而已。
华皇轻轻地叹口气,“不是因为压力的问题,我是为他们的态度而伤脑筋,打仗拼的就是勇不勇,我们的火力不占优势,如果连士气都不能压倒对手,还打什么?”
“他们也是爱惜士兵嘛,别生气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嫣然一笑。
“那我就不爱惜士兵了?那大家都不用打仗了,打仗总是免不了死人嘛。”华皇气呼呼的重重的放下了茶杯。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见陛下还没有消气,并不怕华皇的脾气,笑着过去挽着陛下的手,“出去散散步,换换脑子吧。”
华皇看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一眼,笑道,“你啊。”
从埃斯基谢希尔到伊斯坦布尔只有700里,350公里的距离,中间有宽阔的公路,所以华皇命令三个骑兵旅先行出动,抢先冲击英军和土耳其军队的后队,打掉对方的炮兵营,不让对方列阵,这个年代统一是排枪站队,只要阻止对方列阵,华皇相信,7万华军足够围歼敌军20万!
因为阿富汗战场上,华军已经证明过自己的战斗力。
7万大军直插敌后,想隐蔽是隐蔽不过去的,王大山索性让部队当晚全体急行军,三个骑兵旅一次性都丢出去,没有丝毫保留,反正都是野战步兵,没有辎重和大型火炮,部队的行进速度很快。
在中东当地土著的配合下,在靠近伊斯坦布尔的地方,华军对英军为首的联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三个骑兵旅,两万多勇敢的骑兵恍如冲天而降,将二十多万有序前进的英法土联军大军迅速大乱,骑兵的目标很集中,就是从联军的大军中间突击过去,一路杀到后排的炮兵营,拥有了炮兵,就拥有了一切,在二战之前,任何军事战役的最终决定权,就是看谁有更加强大的火炮优势。
骑兵师很好的完成了突击任务,等到另外6个旅赶到的时候,骑兵师已经打到了联军的火炮营阵中。
1879年6月25日,凌晨拂晓,华军发起总攻战役,以9个旅的主力配合当地的土著军队在西线进行围歼战役,于西线给“联合军”以突然性打击。
“稳住,稳住,让部队两翼分开,重新集结阵型!”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高声呼和。
如果单纯是英军让他指挥,不至于这么乱,关键是联军主要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组成,暴戾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所属的军队都是临时拼凑而成的,在俄土战争大败之后,皇室直属的军队不到5万人,剩下的都是这一年临时弄出来的新军,超过半数是这几天才在伊斯坦布尔各地强迫抓过来的壮丁而已,如果这不是一个农业国家,一时半会也凑不出来这么多人,可是这些农民,有多少战斗力?
阵型是无法稳住了,被华军骑兵师将阵型冲散之后,华军的六个旅从四面八方开始攻击,形成了一个个阵地,有序的推进,将联军挤压在一个狭长的地带,不让你完全崩溃,也不让你前进和后退,王大山按照华皇的指示,以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为主。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在次日黄昏时分,才好不容易集结了三千多英军,连同两万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其余的十多万大军被华军一个个切割开来,像是一堆找不到头的蚂蚁,四处乱窜,到处挨揍。
联军在没有炮火优势的情况下,大军被切分开来,各自为战,华军的阵地不停的延伸,才一天时间,联军伤亡至少超过了三分之一。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哀嚎道:“这是什么样的军队啊?二十万大军,就是站在一起,也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够撼动的,华军太凶悍了,这是魔鬼组成的军队。”
“将军,赶紧突围回伊斯坦布尔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将军和他在一起,在一边献策,“先退回伊斯坦布尔,重新集结大军。”
“不,现在回不去了,我们就地构筑工事,就在这里跟他们消耗,我相信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将军应该已经收到了消息,向我们这边靠拢了,据目前得知的情报,和华军展示的兵力看,他们是全军突击,只有七八万左右的军队,我们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至少能在短期内凑出四十万大军,坚持就是最好的战略!传令去吧!”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冷静的做出了最佳的决策。
王大山自然是希望英军溃散,往伊斯坦布尔撤退,这样更加有利于围歼。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此时也的确已经得知了西线大军遭到了华军攻击的消息,华军这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又是绕过安卡拉和埃斯基谢希尔,自然有人看见了,并且来汇报了。
“大军向埃斯基谢希尔方向运动,堵死华军的退路!”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在看了地图之后,如是下令。
作战参谋搞糊涂了,“将军,咱们不是应该立刻去救援克里斯拉蒙特将军的大军吗?现在往埃斯基谢希尔方向集结?”
“你懂什么?正好让他们先和华军硬拼一场,伊斯坦布尔有三四万大军,还有半数的联军火炮,固若金汤,不用去管,他们既然敢于全军绕后,我们只要堵死他们的去路,拖上个半个月一个月的,华军将成为瓮中捉鳖,断粮断弹药,不攻自破!打大仗,不能只看眼前,不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懂吗?到时候,不管是克里斯拉蒙特将军的人马获胜,还是他们被全歼,华军都已经消耗了一轮,到时候,我们再上去歼灭,或者就地防御,都是胜券在握的,华军已经败了!”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笑眯眯的,一副气定神闲的神情。
作战参谋不做声了,默默地点了点头,意思是赞同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
就这样,英法土联军的东路大军并没有直接去救援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的军队,而是往埃斯基谢希尔城周边去集结了。
王大山的人马已经接管了骑兵师夺取的阵地,王大山将骑兵师分成九个团,九个骑兵团在华军野战师的周边形成巨大的包围圈,专门用来击杀逃出包围圈的敌军,华军的六个旅则形成一个个小型的,并且是呼应的阵地,像是一个小型的八卦阵,不停的切分联军。
连续两天,华军不停的攻击。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带着两万多人组成的阵地都没事,但是他周围的枪声就没有停过。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有点绝望了,“这都两天过去了,我们的军队顶多剩下一半人了,为什么特雷弗克莱夫诺特将军还没有带人过来?不到100里的间距,早就应该到了吧?”
“就怕他们是不是已经回到伊斯坦布尔去了?”土耳其将军问道。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摇头道:“这应该不会,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就是怯战,是懦夫,回去也会被问罪的,再等一等!”
又过了一天。
英法土联军的西线大军从二十多万人,被打的不到3万了,包围圈已经彻底缩小到了将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带着的三万多人围死的地步,仍然没有见到援军。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气的大骂:“法国人靠不住,法国人永远都靠不住!三天的时间,爬都爬过来了!”
“将军,他们这是见死不救,想等我们死了,他们再趁着华军疲惫,一个人把功劳全占了!”土耳其将军愤怒道。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点头道:“一定是你说的这样了!这个混蛋,我要是能活着出去,一定要告他,要向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告他,要把特雷弗克莱夫诺特的丑恶嘴脸揭露给全世界看!”
“将军,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吧?眼看着华军就要发起总攻了,他们有炮兵了!我们这么一个小小的阵地,顶多坚守一两天,就要全军覆没了!”身边的一帮将领劝着怒气勃勃的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满眼都是血丝,看了眼正在加紧挖掘工事的华军阵地,阵地还在不停的缩小,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估计,现在华军投掷手榴弹都能扔进他们这边的阵地。
华军一边修筑阵地,一边派人用英语和土耳其语喊话,宣扬华军优待俘虏的种种政策。
“现在再想突围来不及了,我看,投降算了!”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沮丧的道,他其实知道这帮人都是怎么想的,只是将大家的话说出来罢了。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的话,得到了绝大多数将领的赞同,虽然有两三个人还想打,但是人数太少,而且,二十多万人,被打的就剩下三万多,士兵们的士气低落,最关键,这三万多人当中,只有三千多英军,剩下的土耳其军队都是临时抓来的农民,想打也是无法打的。
【1393 大结局15】
“投降吧,听将军的。”将领们商量了一小会之后,达成了一致。
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派人去和华军谈,很快就得到了答复,同意。
华军开出的投降条件很简单,也从来不变,只要证明手上没有沾染华军的血,都会被释放,沾了血,判刑,之后释放,不杀俘虏,不虐待俘虏,就凭这一政策,华军基本上没有遇到过顽抗的敌人。
华皇得知英军总指挥克里斯拉蒙特所率领的西线英法土联军投降之后,大为高兴,让大军向伊兹密尔方向集结。
王大山很奇怪,本来以为陛下会下令攻击伊斯坦布尔,或者是埃斯基谢希尔和安卡拉其中一处呢。
不过,陛下既然下令了,他们都会照办。
“陛下,是不是先修整一下,再准备下一阶段的攻击?”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问道。
华皇微微一笑,“你们啊,都是一个思维,为什么打仗除了攻击,就是防御,没有第三条路走吗?”
“第三条路?那要么就是不打了呗。”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嫣然一笑。
华皇笑眯眯道:“对,我们不打,他们更加害怕,这时候,就应该发挥统计局他们的长处了!我们的兵力少,而且大胜之后,正需要稳固周边的局势,还有整个非洲,多少事情等着我们?我们急什么?倒是英国人,法国人和土耳其人,他们现在才应该着急。”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点头称是。
华军清理战场,集结转移,到达伊兹密尔,同华皇会合,清算战利品和俘虏人数,太丰盛了,俘虏总共六万多,大部分是土耳其当地人,还有七千多英军,缴获的物资更是不计其数,联军从伊斯坦布尔出来,本来就是做好了同华军打大仗的准备的,带的物资很富足,这下,一下子就将华军弹药不足,没有火炮,更没有炮弹的问题,全盘解决了。
伊兹密尔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西端的爱琴海边,是重要的工业、商业、外贸、海运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军事要塞。
自古该城便是爱琴海沿岸农业区的中心。
伊兹密尔还保留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古钟楼,15世纪的希萨尔清真寺,以及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阿耳忒弥神庙遗迹等等。
举世闻名的有埃菲斯希腊古城遗址、圣母玛利亚最后的隐居地等。
华皇的临时官邸就设在海滨的行宫,这里是土耳其王室度假的地方。
青山碧水映衬着棕榈树下宽阔的海滨大道,爱琴海泛起微澜,拍打着长长的海堤,凤尾、银箭等鱼类频频跃出水面,一群群海鸥飞掠于浪花之间,水天相接,景色美不胜收。
控制了伊兹密尔和阿达纳,等于华军已经控制了整个土耳其南部地区,统计局加紧活动,联络组织,土耳其华粹党活跃起来了,各地的民众被唤起,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收归国有,期盼华国能够向对待其他地方的民众一样对待他们,能让他们有天有地,解决温饱。
华皇也下令暂时停止进攻,积极防御,组织各地的城市政府,警备司令部和建设兵团,并且加紧建设道路。
为什么是各地的城市政府?因为华军所过之处,所被纳入的被保护国,华国都没有像是殖民者一样对当地进行野蛮掠夺,除了废除他们原有的政治体系之外,就是将各地的衙门弄起来,科举制度弄起来。
华国早就废除了科举,统一了新学,但是华国之外的地区,全部照搬明清那一套,尤其是清廷对汉人的统治,华皇认为极具借鉴意义,满人才多少?百万人控制几亿人,国土疆域之大,不是平安了几百年?
老百姓要的就是安居乐业,至于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冲突,那都是各地衙门(当地贵族牵头)同民众之间的矛盾,华国各地的督抚衙门只是帮助协调矛盾而已,并不介入,倒成了各地希望华国政府人员加大在当地的执政人数的比例。
华国在各地主要要的是城市的控制权,广袤的农村,随便当地人自行去搞,帮他们将封建社会顶峰的一套制度弄起来,就这么简单。
这个过程,显示的华皇的爱民,华皇的气度,显示的是华国要带领亚非各国民众过上温饱生活的美好蓝图,错综复杂的民族纠纷,也在强大的华国协调下,大为缓和,有纷争,就划分好各自宗教信仰的区域就是了,互不干涉,没什么好吵的,矛盾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有一个强有力的老大,下面没法吵起来,而且这个老大还不介入当地的历史矛盾,一碗水端平,就更加吵不起来,正常人还是盼着过上温饱生活,就满足了的。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没有想到华皇能不打,这种局面下,任何一个人肯定都是大举进攻嘛,更没有想到,在华国一句要控制整个亚洲和非洲之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真的做到了?
这里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统计局的功劳,华国的本体和华国外部的发展,还有华皇对待各地民众的姿态,都是统计局不停的散布到这些落后地区去的。
让这些地方的人,原本脑中就有一个概念,华国的好,和列强殖民者的‘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而且,华国从来没有说过要统治这些地方的人。
善于利用宣传机器,正确的使用政策,带给当地人民更多的利益和安定的生活,这些都是华军和华国的法宝。
华军一面修整,等到凯瑟琳又送了五个师到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时候,整个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非洲,整个亚洲,包括中南半岛,各地都悬挂上了华国的黑红两色五角星旗。
现在只差马六甲海峡对岸和伊斯坦布尔这一小块亚洲地区没有悬挂华国国旗了。
华国分布在各地的建设兵团和警备司令部,人员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各地民众中亲向华国的人。
这个速度,再次震惊全世界。
一直在观望的各国,原本以为华国这种极速的扩张会导致全线崩盘,却没有想到,这么错综复杂的地域关系和民族关系,宗教矛盾,被华皇一道圣旨就全部搞定了。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在埃斯基谢希尔的日子不好过,城内城外,到处是被唤醒的民众,要求英国人和法国人滚出去,要求向华国一样,取消苛捐杂税,农民拥有土地耕种的权力,不再缴纳农业税。
这些事情都是政府的事,关军队什么事情?他一个外来军官,更搞不定也搞不懂这些事情,在害怕之余,下令弃守安卡拉和埃斯基谢希尔,全部往伊斯坦布尔集结,等待英法政府的下一步指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很不满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的做法,但是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土耳其军队大量倒戈,逃走,回家分地去了,跟着华国,有地种,有饭吃,跟着他这个暴戾的统治者,随时成炮灰,谁都懂得取舍。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已经没有能力再派出军队,虽然他们很想打!但是只能筹集一些粮食弹药,用舰队送完伊斯坦布尔,并且派人找华皇商谈停战事宜,仅此而已。
华皇识破了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命令王大山集中9个师的优势兵力,对伊斯坦布尔进行试探性攻击。
华军集中9个师,总兵力超过18万,再配上土耳其当地的警备司令部的人,超过100万人协同下,总兵力到达了120万以上这么一个可怕的数字,声势吓人。
不用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汇报,光是华粹晚报的欧洲版报纸上的图片和文字,就足以让英法两国民众和官员触目惊心的了。
为什么说华军和警备司令部的人只是试探性进攻,并没有出死力去打,因为不值得打,攻打城墙高厚,防御坚固,且有上百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破坏力太大,对自己这边的伤亡和经济消耗也将巨大,华皇只是要求持续给压力就可以了。
就这样,华军边佯攻,边加快对整个亚非各地的行政体系建立,恢复社会秩序,驱逐列强的零散军事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英法,德国,奥匈,美国,比利时,意大利,甚至包括西班牙和荷兰,都多多少少的开始对华国抗议,虽然这个时候,各家列强还看不出经营非洲有多重要,不过,随着世界已经瓜分结束,非洲大陆将是各家最后的竞技场,这一点,所有国家都是清楚的。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连日向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称述厉害,说他们一天也坚守不下去了,华军随时会攻破伊斯坦布尔,不过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却期盼着用国际的力量来阻止华皇。
他们不信华皇敢冒着犯众怒的危险,继续坚持要控制整个非洲,至于土耳其以外的伊斯兰地区,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已经打算维持现状算了,但是非洲和土耳其,决不能放,那样的话,华国的地域面积太大了,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人口,将促成一个多么广阔,多么可怕的市场?就算是这些地方始终保持封建经济农业经济,甚至保持奴隶社会的形态,但是这么的市场用来供养华国的工业发展,会使得华国的工业发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所有人都很清楚。
有脑子的人,都很清楚。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怒道:“这日子没法过了,让那些老爷们自己来试一试这种生活!”
“将军不要生气,生气也没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也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他现在很后悔当初对华皇的冷淡对待,恨不得时光倒流才好,那样的话,他会对华皇无比热情的。
全世界都在盯着华皇的下一步。
华皇用一次总攻命令回答了全世界,只用了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18万华军就攻入了已经是强弩之末的伊斯坦布尔防御体系,30万联军投降。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一起向华皇献上降表。
【1394 大结局16】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此时无比落寞,当初带着5万虎狼之势的法军过来,没有想到今天会落得如此局面。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汗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更是惶恐无助,都不敢抬头看一眼华皇。
“没事,我不会把你怎么样,如果这里的人将来投票拥戴你,你还可以继续成为这里的管理者,只是华国的被保护国中,没有王爵和任何爵位,你不再是苏丹了。”华皇的声音很平静。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却紧张的一边擦汗,一边点头称是。
华皇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手拉着手,表情一片轻松,到了这个阶段,所有的战争目标都已经完成,只剩下善后工作了。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面积5343平方公里,人口上百万。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东罗马帝国首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径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
但西方国家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
华皇当天将伊斯坦布尔更名为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城,并且住进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城中的托普卡帕宫。
托普卡帕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
把托普卡帕宫翻译过来就是“大炮之门”。昔日碉堡内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
征服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帕宫。
皇宫由四个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筑物组成,有大约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宫覆盖著一个广大的海岸地区。
华皇望着这座童话宫殿一般的宫殿,将它的名字也改成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宫。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娇羞道:“陛下,要改就改你的名字,改我的干什么?我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地方?”
“当然有,就这么定了,这是你应该获得的荣耀。”华皇微微一笑,“还有一点,可以让全世界看见华国的兼容性,我们发动战争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正义的,而且,我愿意接纳任何一个从内心中认同华国的人。”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点头道:“好,陛下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只是怕洁格格和其他的贵妃会有想法。”
华皇笑道:“这能有什么想法?洁格格和李泰熙她们才没有你想的这么小气。”
“呵,陛下欺负我。”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撒娇的摇晃着华皇的胳膊,两个人的心情极好。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的心情就好不起来了,华军拿下伊斯坦布尔,战争告一段落的消息传回,茹费理内阁当天就倒台了。
伦敦,白厅,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内,本杰明迪斯雷利木呆呆的看着华粹晚报上的图片,华皇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郎才女貌,在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宫前举行记者发布会的照片,像是锥子一般扎入老头的心脏。
最近本杰明迪斯雷利一直处于失眠中,大选保不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现在华军获胜,很有可能会让他的内阁像法国的茹费理内阁一样提前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