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崛起-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谢,尊敬的国王陛下,我感受到了你的友好和热情。”萌总裁也很热情,当即过去给了老头一个拥抱,他没有想到,自己临时决定提前到荷兰来,老头居然会亲自来接?不管人家是虚情还是假意,表面功夫,华皇是很会做的,又不花本钱,而且本来华皇的脸皮就练到很厚的地步了。

    按照正常的计划,华皇到荷兰的时间,是还要再过两天。

    洁格格,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李泰熙,凯瑟琳,赵青萝等人也都感受到了荷兰国王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贵族女人过来给她们献花。

    这恐怕是华皇这次访问欧洲,到目前为止受到的最好的欢迎了。

    威廉三世全名威廉亚历山大保罗弗雷德里克路德维克,尼德兰国王和卢森堡大公。

    威廉三世,是荷兰上一任国王威廉二世的长子。1839年与国王符腾堡的威廉一世之女玛蒂尔达佐菲结婚,生有3子。1849年继承王位。他反对1848年宪法对王权的诸多限制,以致他在统治上煞费苦心,但却仍任用宪法制定者约翰托尔贝克领导代议制新政府。

    1862~1868年间,他得以透过内阁实行统治。1867年他试图出售卢森堡大公国。此举造成普鲁士和法国的一场战争,最终使得卢森堡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此后他对议会影响变小,1877年索菲去世,多年的宫中战争落下帷幕。

    1879年威廉决定娶一个德国小公国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埃玛公主为妻,一些政客们颇为气愤,因为她年少国王四十多年,比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和洁格格她们还要小好几岁。

    当威廉得到议会许可,威廉三世和埃玛王后夫妇很快就结婚。

    华皇吻了吻埃玛王后的手,“你好,王后殿下。”

    “你好,亲爱的华皇陛下,你和传说中的一样,真是天才,不到十岁就能够统治一个大帝国,并且让国家发展的很快很好,荷兰这边的报纸说你是19世纪的奇迹人物。”埃玛王后显然是天真活泼的个性,奋的叽叽喳喳。

    “王后过奖了,您的美貌,让我倾倒。”萌总裁一汗,却是笑眯眯的看着埃玛王后,埃玛王后谈不上多漂亮,在华皇见过的欧洲女人当中,凯瑟琳算是很漂亮的了,王室当中真没有多少美女,华皇认为排在前面的是英国女王的三个女儿,而长公主路易斯排第一,埃玛王后稍逊于路易斯,却也已经算是大美女了,难怪六十多岁的老国王要拼命的娶她。

    埃玛王后当即笑的花枝乱颤,荷兰的一帮贵族女人们和萌总裁的女伴们也都笑了,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稍显过了,但是从华皇的嘴里说出来,显得却很真诚。

【1337 荷兰国会大厦】

    “陛下可真会说话,让人听了很舒服,谢谢陛下的赞美。”埃玛王后笑着在华皇的脸上各亲吻了一下。

    华皇笑眯眯的感受着埃玛王后粉嫩的脸颊,暗道,好好的一个如花似玉美女,嫁给一个大四十多岁的老头子干什么?

    华皇似乎很喜欢和年轻的王后交谈,和西班牙王后玛利亚克里斯蒂娜是这样,和荷兰王后埃玛王后也是这样。

    而华皇的礼貌,也让埃玛王后感觉很舒服,因为遭到国会和贵族社会的一致反对,这让她这个小国公主出身的人很没有地位,甚至被人瞧不起,华皇再小,那也是大国的君主,华皇对她越是礼貌周到,就越是让埃玛王后觉得被尊重。

    威廉三世带着埃玛王后和一帮大臣在国会大厦招待了华皇。

    国会大厦是气势恢宏的“内阁”,是13世纪荷兰伯爵的住所,也是荷兰的政治中心和政府所在地。

    这座大厦位于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地区。

    国会大厦的中央是美丽的骑士厅。精致的室内装饰配合各省旗帜和描绘着荷兰城市的彩色玻璃窗,国会开幕、官方接待以及国会内部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陛下这边请。”威廉三世热情的招呼华皇。

    华皇微微一笑,“好的。”

    其实两个人大概都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

    荷兰拥有印尼,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想办法能搞到钱才是硬道理,华国发展起来,整个太平洋的商机都靠华国,只要华国能让荷兰收到更多的利益,才有可能让印尼发挥作用,否则这么一大片海外孤岛有什么用处?

    所以,印尼对于华国的意义,要远远胜过荷兰。

    如果华国能拨出一块地方给荷兰,只要是在华东的靠海的位置,例如澳门这种小岛,对于荷兰的意义都要胜过很大的印尼了,列强要的并不是土地,尤其对于荷兰这种小国来说,人口这么一点,真的给他们一个澳洲,他们也管不过来,除非像现在的英国,有强大的海军做威慑,而荷兰的海军早已经无法支撑他们远洋称霸。

    荷兰的海军,也仅仅是比华国稍微好一点,这主要体现在整体工业水平,这一点和西班牙是一样的,西班牙也不再具备远洋称霸的实力,十九世纪末期,西班牙被美国吊打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华皇来说,他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他最大的对手,就是现在谁都会觉得不起眼的美国,只要给美国十年稳定的工业成长环境,就能悄悄所有欧洲列强国家,再给美国十年的话,就能把列强甩开,再来个大战,美国不参与,然后拼命在后面卖军火,那就将不知道把其他列强甩到哪里去了。

    美国的崛起基本上可以和19世纪这段时间的历史划等号,这段时间之内美国几乎是在毫不停止的增长,同时对于欧洲事务保持中立,同西班牙、英国、法国对北美的干涉都进行过对抗。

    英国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遏制美国,然而美国并不是英国的首要威胁,北美十三州在独立之后也不是英国殖民体系里面的首要环节。

    整个十九世纪中后期到第一次大战爆发,英国对美国都处于相对平静的态势,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英国建立了成功的全球殖民体系并不等同于全球霸权,法国、德国、俄国在欧洲都有同英国抗衡的实力。

    在1850年之前,英国的实力,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是美国的两倍,直到1879年美国在经济上都是总体落后于英国。

    对于英国来说,美国并没有能力威胁到它在大西洋的海上霸权,更不用说威胁到英国的经济或者包括非美洲殖民地的国土安全,因此在这段时间内(1800…1860)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去阻止美国,而是依旧把重心放在欧洲和其他殖民地上(主要是英属印度);前者是处于地缘政治目的,后者则更多是经济利益。

    现在全世界只有华皇一个人知道未来的世界走向,所以,即将到来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瓜分非洲,和美国的默默崛起,这都是华皇目前最为关注的事情,夺取非洲和阻止美国崛起,对于华国的战略意义是几乎平等的,要想阻止美国几乎不可能,那么就只能试图打穿中东,拿下非洲,能全面统一亚洲,更是最佳选择,在海军发展之后,再设法拿下澳洲和新西兰。

    华皇认为英国也不是不把美国当回事,关键英国没有能力对美国发起一次军事上的完全征服,甚至不能完全击垮美国的全部军事力量。

    1812年战争就是很好的例证,英国人虽然攻陷了华盛顿,但是仍然在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遭到了一系列的挫败,在消灭掉拿破仑腾出来大批人手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击败美军,最后以根特条约作为结束,恢复到战前的状态,美国也并没有像大清一样割地赔款。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大西洋的阻隔。

    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虽然是所向无敌,但是制海权和越过大洋投送兵力和补给在难度上来说不是一个级别的,在当时所有的列强都很难不依靠当地盟友越过大洋投送大量兵力,独立击败一个拥有近代军事力量,不存在技术代差的大国。所以从某些角度上来说,英国实在也不能拿美国怎么样。

    如果真的想在军事上对美国动手,首先要设法在美国旁边的北美国家或者南美国家中,找到一个小弟,或者找到一个儿子,欧洲列强都想这么做,也都试图这么做,但是他们彼此的内耗,给了美国太多的机会。

    英国19世纪外交政策是大英帝国在19世纪的主要敌手和对头都是欧洲大陆的国家。这是英国作为霸权所决定的,发展的步骤永远是:地区霸权到全球霸权。

    英国从来就没有达成过真正的地区霸权或者全球霸权,至少在欧洲并不是一家独大。

    英国在美洲同时也存在西班牙和法国这两个老对手,在1850年前,这两家在美洲都拥有大片的殖民地。

    换句话说,欧洲哪一个列强都腾不出手来,他们都很强大,但是几个强国摆在一起的局面,就是全部抵消,所以,要想出一个世界霸权,只有美国和华国,这是华皇从1870年开始,就想明白了的问题。

    德国统一之后,欧洲就愈发成为英国的战略重心。

    1812年英国对美国的战争或者说第二次独立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对于加拿大的觊觎之心引起的。并不是英国要把美国怎么样,英国人自己也知道已经无法控制美国了。

    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向国会发表演讲后,国会投票宣战。当时宣战的理由有三个,主要是英国侵犯了美国的主权,同时不尊重美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中立地位,拒绝移交之前在巴黎达成的协议中同意移交的西部地区军事要塞,并且武装印地安人,威胁美国的西部边陲,还有皇家海军拦截美国商船并且强征美国海员入伍。这几项政策实际上来说都是英国对于拿破仑战争的附带政策,首要的目标并不是美国。

    当时英国人对美国提出的抗议是有很大的让步意愿的,当时英国议会投票的结果是对美国进行让步并避免战争,把重心放在拿破仑身上。

    然而为时已晚,美国已经决定对英国宣战。

    所以说,1812年战争并不是英国对美国的武力遏制战争,而在1812年战争之后,英国基本就放弃了武力遏制美国的想法。

    相比而言,在1812年左右英国最大的威胁不是美国而是拿破仑,在1820…40年代英国更警惕的是欧洲大陆的革命风潮,还有在亚洲包括印度和中国的殖民体系建设,1850…60年代对英国最大的威胁则是拿破仑三世,同时还有直接威胁到英国殖民体系的印度殖民地大起义,接着是同沙尔的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本身人口、地理优势都比不上美国,美国几乎是放大版的英国,而英国为了保护本土产业,不可能放开膀子发展殖民地,反而会打压殖民地的制造业,本来规模就小,又不能利用好殖民地,自然总量拼不过美国。

    美国几次分裂的机会和可能性都没被英国抓住。美墨战争不帮明显弱势的墨西哥,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加入美国不阻挠,南北战争又没武力援助弱势的南方。

    没有这种实质上的分裂,美帝是不会疲软的,美帝甚至不需要攫取海外殖民地,只要继续西进运动就能达到殖民地的效果。

    而美国本身又地大物博,英国其实被美国反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战二战,如果二战不是德国跳出来挑衅,搞不好美国就要启用红色方案抢夺加拿大亲自武力瓦解英国了,不过英国海军实力之强有目共睹,如果打成了大西洋静坐战,估计英国解体效果就没有美国设计得这么好了。

    华皇把一切都看的很明白,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就不像是他想的那样简单了。

    因此,荷兰这个想和平,想通过贸易重振雄风的老牌强国和华国这个新近冒出来,努力追赶,努力崛起的新贵,有太多的利益共同点了。

    荷兰的国会大厦有三个入口和四座大门。骑士厅左右两侧的建筑物曾经是总督的住所,而则是议会的上议院和下议院。

    这座建筑物极其具有吸引力,因为荷兰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都是以此为背景的。

    骑士厅下的接待厅常年进行展览。其中包括国会大厦的模型、展示低地国家在过去12个世纪的政治历史年代表,以及许多骑士的墓碑。这些墓碑是在国会大厦以前的小教堂拆毁时发现的。

    “陛下,这是梅斯达全景画,这幅欧洲最大的圆形油画让人看到大海、广阔的海滩、荷兰的沙丘以及席凡宁根风景如画的渔村。”威廉三世亲自向华皇介绍道。

    萌总裁点头道:“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时空体验;壮观的景象仿佛成为现实。艺术家们是伟大的。”

    洁格格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李泰熙,凯瑟琳等人也兴致勃勃的跟着看油画,埃玛王后会一点英语,不过不是很流利,一边给华皇的几个女眷讲解,一边听华皇用流利的英语和威廉三世交谈,暗暗纳罕,不停的偷看华皇,似乎对华皇陛下很感兴趣。

【1338 粮食储备的战略意义】

    这次的宴会进行的很愉快,主要因为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听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给予了华国留学生便利待遇之后,当即表示要做的比比利时王国更好。

    华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分别是德国,荷兰,美国,比利时,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六个国家。

    荷兰能排在第二,在荷兰的的华国留学生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人,这是很吓人的一个数字。

    “谢谢陛下对华国的友好态度,我们也将加大同荷兰之间的合作。”萌总裁当即表示。

    “与战争无关,在经济上,工业上,荷兰欢迎华国的合作。”威廉三世笑道。

    萌总裁也笑了,“我们坚持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略,但是,我们华国也从来不放弃必要维护国家尊严的时候,采取武力措施。”

    威廉三世和埃玛王后听华皇说话,都感觉是一种享受,倒仿佛六十多岁的威廉三世是学生在听老师上课。

    其实人获得多大的成就,想明白多少事情,跟年纪的关系真的不太大,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就是想明白了生活中的一点事,甚至还想不明白,有的人,几年功夫,就能从一个平凡的人,进化到一个舵手的角色,华皇就有这么点意思。

    威廉三世还同华皇就荷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结构交换了意见,因为两个国家的政体完全相同,威廉三世在欧洲的君主当中是少有的强权君主,在整个国家体制中占的分量很足。

    华皇并没有评论荷兰的经济状况,但是对于威廉三世保守的外交风格表示了肯定,能在欧洲这种是非之地始终保持中立,又是传统的殖民强国,这一点是不容易做到的。

    宴会之后,威廉三世将华皇安排在席凡尼根王宫大饭店居住,这是荷兰接待外国政要的最高规格了。

    席凡尼根是荷兰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由于紧临海牙,因此从海牙市中心到海边,只消一会儿工夫,便能尽情享受阳光、海水与沙滩。

    傍海而建的宫殿式大饭店,自古代即是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四周有娱乐场和剧院,名牌商品完备的购物街等,可充分享受到舒适的休闲生活。

    留学生的问题本来是华皇的一个心病,没有想到威廉三世这么爽快的就给他解决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问题。

    华皇的军购方向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华皇的粮食订购甚至比军购的意义更加重大。

    华皇计划订购10亿华元的粮食,在这个时代,这是非常大的量!能占到整个地球富余粮食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上。

    华皇本来是和西班牙合作,现在决定,也同荷兰合作,因为光是同西班牙一家合作的话,怕时间不够,华皇的计划是,到1880年的年中,完成粮食储备!

    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等,但是,其中三种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

    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更是华皇决心挑起保卫中亚省战争的最重要物资,重要性甚至在军备之上!

    清廷为什么拿着不输给列强的军队,还是往往要被人家一两万人的小规模部队打的爬不起来,这是人的问题,华皇手中有最强大的陆军,即便全部拿的是砍刀,华军也有足够的能力保卫本土,这一点同清廷不可同日而语,华皇相信,只要粮食不出问题,不管军备能否供应的上,华国都有在防御战中,一个对英法,甚至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沙俄帝国四个大国的能力!

    与蔬菜和果树不同的是,粮食作物的种子含水较少。因此,它们比蔬菜或水果耐贮存。

    所以,只要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储存再多也不怕,五年,十年,那是最好,可惜华皇没有足够的资金存这么大的量,而且地球也没有这么多的粮食。

    中国7000年前就种植水稻。约7000年前美洲就开始在种植玉米。约在6000年前,中东的人就开始种植小麦(但那种小麦比现代小麦原始)。

    为什么把它们叫做粮食作物?因为它们为人类提供粮食。在科学上,它们被称为禾谷类作物(分类上属于禾本科)。

    粮食作物是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统称。亦可称食用作物。其产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栽培粮食作物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粮和某些副食品,以维持生命的需要,并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提供精饲料和大部分粗饲料,故粮食生产是多数国家农业的基础。

    通常,粮食作物也是农作物中的主导作物,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粮国,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粮食总产量及稻谷、小麦、谷子、甘薯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所以,不但要外购,自行储备也是很重要的。

    “陛下,我们通过西班牙吸纳粮食储备的做法,会不会引起各列强国家的警觉?现在如果再拉上荷兰的话,虽然是能加快,但是……”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担心打草惊蛇。

    萌总裁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看着席凡尼根王宫大饭店外面的优美海景,笑道:“警觉就警觉,那又能怎么样?我们只会还要向德国采购军备呢,那不是更要警觉?关键是先把东西弄到口袋里。他们警觉了,和不警觉的分别在哪里?没有分别,而我们如果手里没有这么多的物资,那分别就大了,想打不想打先放一放,能不能打,有没有能力打,这才是大前提。”

    华皇的一番略带哲学观点的高论,说服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嗯,我被陛下说服了,的确,本来我们现在同英法的关系就很紧张,不过,我害怕他们会加入军备竞赛,要知道,我们的资金能力,没有办法同英国相比的,如果单单是对方法国一个国家,我们有余力,加上英国的话,就不好办了,陛下不担心采购成本会提高吗?”

    “不但不会提高,我还能在这次的粮食大采购中赚上最大的一笔,给整个世界经济界上一课。”华皇笑眯眯的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不用担心。”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吃惊的看着华皇,感觉陛下是不是有点夸大了?却只是哦了一声。

    “现在华国的人口是8亿,我们一个国家就差不多占到了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华国目前的几个主要的注意对象,第一名的仍然是沙俄,这一点,我们同英国人,其实是有默契的!俄国1亿5000人口,美国8000人口,这两个国家都是产粮食的大国,所以,要想对付他们,是最难的!虽然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世界战争已经有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但是,战争的前期准备,仍然要从农业国家的角度出发,谁的粮食足,谁的兵精,这两项,远比武器装备要重要!”华皇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点头道:“是这样的,大国之所以是大国,人多,粮食多,政局稳定,统一,这是必备的要素,至于工业发展水平,只要前提条件具备了,发展的速度都能达到一个很快的速度。德国6000万人口,是目前和华国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的欧洲列强。日本5000万人口,奥匈5000万人口,英国4500人口,法国4000人口,意大利3000万人口,土耳其2000万人口,这是我们面对的几个主要大国的情况。”

    “这就对了,日本不管国土大小,有这么多的人,就是大国,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国。华国的工业产品用公斤,农业产品用斤。10亿华元的使用问题,我的目标是,至少要购买4500亿斤粮食。华国8亿人口一年需消耗1500亿斤。这样的话,如果这场战争陷入了艰苦的消耗战,我们只要政府本身不倒,坚持三年没有问题。”华皇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陛下原来想打这么久?这是最坏的打算吗?”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问道。

    “不,最坏的打算是打十年,不过,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我们坚持的住,但是英法,尤其是法国人,绝对坚持不了这么久,只要最先弄掉法国,不要两三个月,法国的议会听说前面败了,立刻会更换内阁,撤出战争。”华皇笑道,“所以,在战略上,要把他们看成整体,也要把他们分割开来看,我的十年,担心的是沙俄加入之后,会发展成持久战,这是我最怕的。”华皇展望着他预计在1880年年中发动的欧亚战争,如是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1339 华皇的经济大棒】

    “将近1亿5000万人口的沙俄,而且地大物博,不管沙俄的武器装备现在比华军差多少,如果我们想吞并他们,的确不太可能。”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认同华皇的看法。

    “先不说这些,现在我命令你将华国中央储备粮的总量加大到6亿斤!”华皇内心是希望在这一战做掉沙俄的,虽然历史上,想要称雄的强国一个个都是栽跟头在俄国的头上,但是华皇自认为有更高明的战略规划。

    “好的,陛下。”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答应道:“我现在就让人做文件,陛下签个字。直接用华皇玉玺吗?”

    “对,直接用玉玺。”萌总裁点头道,现在的华皇令等同于此前的总裁令,这是不需要经过政府和华粹党高层讨论的,华皇决定之后,直接发给政府和华粹党高层告知便可以,华皇的集权,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华国历史上的封建君主,只是华皇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有点独裁。

    中央储备粮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物质手段,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直属企业为专门储存中央储备粮的企业,是直接归华国政府管理的,如果不是总裁直接签发华皇令的话,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作业流程,通常安全的粮食储备在1亿斤,而不会猛然增持到华皇现在规定的6亿斤。

    国家建立中央储备粮损失、损耗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所发生的损失、损耗。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并征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意见制定。

    华国的储备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不仅有中央储备,很多地方(尤其大城市)也建立了地方储备,包括食用油、猪肉、白糖等等。

    当商品暴涨的时候,商人们会囤积、会惜售,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让价格的上涨火上加油。

    国家粮食储备,至于一些在流通渠道的商业企业储备,是不能计算在内的。

    因为在粮食上涨阶段,这些流通渠道的存量不仅出不来,反而这些企业会囤积。

    华皇不但是为战争前做准备,同时也是在为血耕运动做准备,这些都属于战争准备的一部分。

    华皇个人认为,要让运动平稳有效的达到既定目标,不死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保证粮食充足,要不然,历次乱了之后的恶果,最直接的都是体现在争夺粮食上面。

    而且,如果现在不加大储备力度,一旦战争的阴影扩大,在国际粮价暴涨的同时,国内的粮价也蠢蠢预动,华国便可以开始抛储。

    华皇做的最好的一项是控制大豆,在华皇统一之后,华东出现了粮食危机爆发,大豆价格也随之暴跌,从1877年的7月初的高点,到年底价格跌去一半。华国的豆农再一次面料巨额亏损。

    这时候萌总裁突然大量收储,价格比市场价高,又略高于豆农的种植成本。

    整个市场发现,华皇已经改变策略了,那就是:既然国产的大豆不可能满足需求,华皇就靠巨量的储备来稳定市场价格。

    价格太低时,华皇让中央粮食储备收购,价格太高时,华皇让中央粮食储备抛储。

    所以到了1877年年底,大豆储备达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时,没人敢去炒。此后,国内的大豆价格基本上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在华皇统一之后,隔段时间就要爆发的清廷手里的那些粮荒,油荒,盐荒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过去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土地在地主们的手里,现在土地在国家手里,在华皇手里,华皇手中有经济大棒,三两下就把一帮过去习惯了靠囤积居奇发财的封建商人给敲成肉饼了,这也是为什么华皇在和平夺取权力,没有死人,没有大量没收私人财产的前提下,华国的经济和局势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

    华皇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哪里冒出一个头,就用手中的经济权力敲下去。

    这个年代的君主,稍微懂一点经济,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就会发生非常可怕的连锁反应,人们即将能看见这种反应了。

    华皇统一之后,不单单是要面对国内的封建资本的博弈,还要面对强大的外来资本的考验,因为华国是开放的经济,虽然一个农业大国,对待那些工业列强开放经济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华皇仍然这样做了。

    主要华皇认为,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给自足的国家,外来的商品再强势,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没有办法干过华国本土产品。

    外国资本想要控制华国市场,压制华国市场,他们要追逐最大的利润。

    在1877年1879年之间,华皇和国外资本在主粮上对撼规模宏大,空方是华皇,多方是国际投机资本、国内买办、国内的小投机商,主要是英法,荷兰,西班牙,这几个在亚洲有大片殖民地的国家。

    到1879年的年中,华皇靠着华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