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崛起-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78年的8月份,根据华皇的命令,总裁1878式步枪被采用成为所有华国陆军的标准装备,命名为总裁1878式步枪。

    从此,总裁1878式步枪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

    总裁1878式步枪继承了总裁1874式步枪经典的旋转后拉枪机,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子弹呈双排交错排列的内置式弹仓,使用5发弹夹装填子弹,子弹通过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也可以单发装填。

    采用了下弯式的拉机柄,便于携行和安装瞄准镜,采用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门,倒“v”形准星,准星带有圆形护罩。

    总裁1878式步枪是一种弹夹供弹的旋转后拉枪机步枪。供弹系统与枪机是它最有特点的两个设计。而枪机部分的设计,更是已经成为世界手动步枪的经典设计而名留青史。

    供弹系统是一个内置的双排弹仓,在这个弹仓内子弹交错排列。而它的底部弹仓是可以拆下的,以便必要时更换弹仓弹簧。装填子弹时,可以进行单发装填,即打开枪机,将单发子弹装入弹仓;也可以使用一次性的弹夹。

    每一个弹夹装填5发子弹,正好将弹仓填满。装弹时直接将弹夹插入机匣导槽,枪弹被压入弹仓,而空弹夹则在枪机闭锁时被自动抛掉。如果要取出已经装入的子弹,则只要拉动枪栓(保险装置必须处于中间位置即安全但枪栓解锁状态),或者直接取下其底部弹仓即可。

    总裁1878式步枪的枪机是一种简单而又坚固的整体式枪机,可以说是一种天才的设计。

    枪机有两个闭锁齿,都位于枪机顶部。这种系统有助于使步枪获得更好的精确度。人们往往将位于枪机后部的一个凸笋误认为是第三个闭锁装置,但实际上它是一个保险凸笋,却并不接触机匣上的闭锁台肩。枪机拉柄与枪机本身连接。在总裁1878式步枪上这个拉柄被改成了弯曲形。

    这种设计使枪机的动作更舒适,更方便。

    在安装了枪瞄镜的总裁1878式步枪上,如果采用直形拉柄会触及枪瞄镜架,而弯曲拉柄则不会。水平拉机柄在瞄准时易于用手操作,有利于命中目标,且便于从底部抛壳。在枪机上设计有一个排气孔,用来排去炽热的火药气体以防止伤及射手的面部。

    这次轩建章派出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旅第二团为掩护,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旅第一团冲击,所以在战争开始时,便在十分钟内,直接冲开了一道缺口,攻入了下关城。

    所以,这个速度才让山县有朋无所适从,其实也震惊了所有战场上的日本军队,华军和日本政府军上一次交手的时候,还用的是总裁1874式步枪,没有想到华军的装备在短短几个月内更新了一茬,而且还这么厉害。

    两边的射程和精准程度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也让日本人此前训练中强调的安全距离,没有办法适应对阵总裁1878式步枪。

    “撤!撤!让所有人跟华军拼,指挥部向城东突围。”山县有朋想了一分钟,很快下达了命令。

    山县有朋的参谋不由的对将军,在内心中产生了鄙夷,山县有朋平时大谈武士道精神,从来都是很振奋人心的,没有想到,当危险来临时,居然让手下士兵去送死,自己却悄悄逃走。

    经过一个小时激战,冲入城中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旅第一团全歼城内的日本政府军3000多人,胜利结束战斗。

    只可惜,让山县有朋逃脱了。

【1260 老熟人】

    山县有朋是下关城的最高将领,也是整个战场的最高将领,但他不是直接指挥官,下关城的直接守城的军官是西乡从道。

    西乡从道和轩建章可是老对手了,当初在台湾和琉球战场就多次交手。

    下关城夺取之后,轩建章一面让第一团尽快清理城内的战场,一面让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旅第二团固守城北和城西的阵地,不要主动进攻日本政府军,因为日本政府军在下关城外仍然有25000多大军,依然有兵力优势,同时,消耗战,也不是轩建章要的,轩建章的目的是尽可能自己这边少伤亡,而多杀死日本政府军的有生力量。

    “华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城内到处是此起彼伏的华军喊声。

    轩建章站在城墙上,用望远镜看见了正仓皇逃走,并且有外围日本军队上来接应的山县有朋,山县有朋只带了二十多个人,全部骑马。

    “我带人去追,师座。”轩建章的警卫营长道。

    “算了,让他去。”轩建章面无表情的放下了望远镜,“他逃不逃走,并不重要。”

    “是,师座。”警卫营长愤愤然的瞪了山县有朋等人一眼。

    轩建章下了城墙之后,策马直奔日军在下关城的指挥总部,这里已经是一片狼藉。

    暂时成为安置伤病的临时医院了。

    华军的伤亡也很大,虽然火速夺取了下关城,但是部队也死伤了700多人。

    “别难过,安心养伤。”轩建章边走,边对着一众伤员道,并且在一名浑身是血的伤员身边停了下了,蹲下身子。

    因为没有麻醉药,所以那名伤员在刚刚做了取子弹的手术之后,疼的浑身直冒大汗。

    “师座,我们的排都打光了,死的就剩下我一个人了。”那名士兵虚弱的道。

    轩建章点点头,“你别说话,好好休息。别担心,你们排不会消失的,只要有你在,等你养好伤,你当排长!”

    那名伤兵满眼的泪水,眨了眨眼睛。

    “知道什么是种子吗?我们这支军队是华粹党领导的军队,我们每个人都是种子,只要有一个人在,我们的军队就不会消亡。”轩建章微笑道。

    伤兵的眼神中满是坚毅,抿着嘴,坚定的点了点头。

    “好好睡吧,好好养伤,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大仗等着打,记住,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华国。”轩建章拍了拍那名伤兵身边的床板,站起身来。

    所有的伤兵都被轩建章的慰问提振了士气,轩建章继续往里面走,这里关押着刚刚抓来的300多名日本政府军的俘虏。

    一名士兵正在殴打一名日本军官,轩建章顿时生气,责问道:“不知道华军的政策是优待俘虏吗?”

    “师……师座。”士兵看见轩建章吓得当场愣住了,“他刚才想咬我。”

    轩建章气道:“他都被抓住了,你能被俘虏咬着?还狡辩,回头写检查,关禁闭。”

    “是,师座。”士兵急忙道。

    轩建章去看那名军官,乐了,才发现是西乡从道,自己的老熟人,本来还以为西乡从道跟着山县有朋一起逃走了呢。

    西乡从道和西乡隆盛是很有意思的俩兄弟,西乡从道一直留在日本政府军中,而西乡隆盛则组建了武士军。

    西乡从道出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城下的下加治屋町,曾以藩士身份在萨摩藩中任职,参加过萨摩藩自力攘夷的萨英战争,以及推翻德川幕府的戊辰战争中的鸟羽伏见之战。

    明治二年(1869年),西乡从道与长州出身的山县有朋一同前往欧洲考察军事制度,山县后来成为日本近代陆军的建立者。

    西乡从道的哥哥西乡隆盛并不是因领导征韩失败辞职,他辞职和他的弟子死谏表明他也反对侵略。

    日本当时在美英等国控制下,列强主张侵韩,当时朝鲜对列强敌视,甚至因为日本从夷俗与日本断交,美国的军舰入侵大同江也被打退,列强是希望日本征韩。

    日本也积极准备征韩。但是西乡从道要进攻台湾,与列强矛盾,他和哥哥都反对征韩,这是从日本自身利益出发,不愿受列强控制,要夺取琉球和台湾。

    尽管从本质上侵韩、侵台都是入侵中国,但是从利害关系上讲,侵韩是列强把日本推向侵中治俄的大陆政策,而侵台南下的海洋政策威胁了列强的海上利益,是向南洋列岛发展,也是军国主义派阀的两大基础政策,西方列强支持大陆政策派,海洋政策主要是亲华和攘夷派支持。

    明治维新时期,社会结构重整,众多士族(旧武士)失业,造成极大的社会问题,各地陆续出现士族叛乱事件。明治七年(1874年),九州岛发生佐贺之乱,虽然仅十余日便被弭平,但日本政府为安抚反抗意识最强的萨摩士族,以及下野隐居的西乡隆盛,故特意任命西乡从道为中将台湾蕃地事务局都督,买了两艘商船装上炮冒充军舰来运输,领兵三千余名前往台湾南部攻打原住民部落,并企图建立殖民地。日方史称“台湾出兵”(中方称为牡丹社事件)。

    当西乡从道与部队在长崎港待命时,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各国表示反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并且禁止本国租用船只给日本,日本政府因此下令暂缓出兵。

    但西乡从道说:“延迟出兵将会有损士气,如果政府强行阻止,我愿退还天皇的全权委任敕书,以贼徒之姿直捣生蕃的巢穴,绝对不会累及国家!”同在长崎的大藏卿大隈重信苦劝不成,只好电告中央:“士气强盛,其势难止。”西乡从道随即命令部队陆续出发,而他的行动后来获得中央的追认。此举史称“西乡大暴走”,成为日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原型,亦即军事的先行和政治的追认。

    日军于该年五月在社寮(今屏东县车城乡社寮村)登陆,攻击以牡丹社为主的原住民部落,随后在龟山(今车城乡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附近)长期驻扎。

    随后华军出击,轩建章就是那次和西乡从道认识的。

【1261 华军的每一步都有大战略指导】

    “呵呵,又见面了。原来是老朋友。”轩建章赫然发现被捕的日本军官是西乡从道,高兴了。

    西乡从道看见轩建章,满面惭色,这是他第二次落在轩建章手中,听说他哥哥西乡隆盛也被轩建章活捉了三四次了,“轩将军。”

    轩建章并没有露出轻视西乡从道的神色,“不用这样,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战场上有输有赢。”

    “嗯。”西乡从道吱唔了半天,也只能吱唔出这么一个嗯字,也不知道这次被抓,还会不会被释放,华军的纪律他是知道的,抓到了先要劳改三年。

    “带下去吧。”轩建章挥了挥手,只是出于旧识的原因,才跟西乡从道说这么一句话,要不然,他是很少跟俘虏说话的。

    “等一等,将军。我什么是败军之将,但是我还有些话想对将军说。”西乡从道忽然想起了什么。

    轩建章淡然一笑,以为西乡从道想求释放,“什么事情?”

    “将军,你们华军的战斗力,武器装备,战术水平,士兵的训练素养虽然都高出日本政府军一大截,但是,你们抢占我们的国土,这是不正义的,不管打多久,我们日本人除非全部死光,要不然,永远不会放弃。”

    轩建章和李鸿章早就商量过这个问题,华军内部有宣传措施,整个迁移到九州岛的华国百姓群体中,也有宣传措施,所以,轩建章并不是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你平时是不是很少关心新闻,就算是日本官方封锁了我们向日本本岛散发的消息,你是高级军官,不可能不清楚华军的主张吧?你们侵略我们华国的朝鲜省在先,难道我们不该给你们教训吗?”轩建章昂首问道。

    西乡从道皱了皱眉头,“割地还是赔款,你们总要给一个说法啊?你们半天不拿出一个说法,难道想杀光我们所有的日本人,占领所有的日本领土吗?”

    “我们有提出条件啊,要么,你们日本的明治政府放弃整个九州岛,作为对我华国的赔偿,要么,让你们的德川庆喜将军来跟我们谈,我们退居福冈和久留米以西地区,只占据福冈,久留米,唐津,佐贺,平户,佐世保和长崎城这么一小块地区。”轩建章正色道,“不是我们不跟你们谈,是你们想借助西洋人来压华国,亚洲的总裁国是华国,你们借助亚洲之外的势力,是你们不正义!”

    华国自古就是亚洲的第一大国,不但有大国的底蕴,还有大国的风范,儒家思想更是影响了整个亚洲,除非日本人不承认自己是亚洲人,否则,的确是站不住脚的。

    西乡从道怒道:“这么苛刻的条件,没有半点诚意!德川庆喜将军已经大政奉还了,有什么理由让一个下野的将军来参与国际事务?你们这是干涉我们日本的内政!欺人太甚!”

    “德川庆喜下不下野,那是你们内部的事情,但是在华国这里,还是承认德川庆喜!”轩建章懒得跟他废话,哼了一声,“带下去!”

    这一次,轩建章不打算再放走西乡从道了,上次放走西乡从道,那是因为政治需要,这一次不同了,几次放走西乡隆盛,是因为有西乡隆盛在,武士军就有统一的指挥,方便华军打击,也是出于政治需要,华军的每一步,都是稳健,而有战略规划的。

    西乡从道一边抗议,一边被两名华军战士押解了下去。

    华军之所以在华国还不是很强大的时候,就已经这么强大,因为华国的所有权力,全部集中在华皇的手中,做每件事情都是有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作为指导的!

    日本人为什么在二战中惨败?为什么将从1860年以来将近80年时间积攒下来的财富,不到十年就输个精光,就是因为他们的制度本身就有问题,他们的体制,就无法撑起一个全盘规划,不要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寨,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也不要想有所发展。

    从大战略上看,侵略中华的日军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下层军官牵扯上层军队,上层军队牵扯整个国家,经济没有整体规划,战略没有整体规划,目光短浅,走一步看一步,完全是封建社会初期的野狗抢食的一套,这样的水平,还到世界舞台丢人现眼,败亡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

    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日本军部那帮人到战败为止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连基本的政治目标都没有明确,那还谈什么大战略。

    第一、如果侵华的目标是彻底灭亡中国,那么除此以外的任何利益都是可以拿来商谈的。满洲利益是可以苏日均沾的,在稳定中国局势前彻底放弃对南洋的野心,一切外交努力都以断绝中国外援为最高指导方针,军事上的主要精力投入大陆,大规模训练和启用伪军。

    第二、如果侵华的目标是为了保住满洲和台湾的既有利益或者长期维持中国的分裂状态,那么根本就不该爆发全面战争,喊出“三月亡华”更是愚蠢至极,相当于把中国所有的政治势力全部推到对立面。

    第三、如果侵华的目标是为了给南进和北上提供一个安全的后方,那么不要说全面侵华,连“九一八”是否发动都值得商榷,对于贫乏的、缺乏工业的民国,正常贸易所得比直接明抢对日本来说效率更高。

    日本是怎么做的?它一开始想要扩大在华利益和维持中国的分裂状态,扶持新军阀;继而选择彻底灭亡中国,在大陆战场面临一定的僵持后,不是继续增兵关内,反而在东北挑衅毛子结果被揍得鼻青脸肿;继而觉得欧战爆发后南洋似乎有利可图,意欲从大陆脱身和谈,却又不舍得自己抢来的瓶瓶罐罐,于是建立了汪伪政府,结果却彻底激怒了光头,和谈彻底无望;随后发觉战败后的法国似乎软弱可欺,又把手伸到越南和泰国,刺激了一向视东南亚为自己势力范围的英美。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似乎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抢来了一块又一块土地,然而它没能在任何一个方向取得彻底的胜利,反而激怒和得罪了它身边全部的势力,这种拉仇恨的水平连第三帝国都自愧不如。

    事实上,日本并非是执着于一个目标太过才失败,而恰恰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最高目标,仅仅是靠着野狗抢食一般的本能想要谋取自己短期所能看到的所有利益,不懂有舍才有得,靠有限的国力却想在事实上完成n个大的战略目标,而这些目标又互相冲突,这种连17世纪的满族都不如的大局观和谋略水平,最后又焉能不败?

    归根结底,大正时代的泡沫破裂以后,千万小资们既然拿不出埋葬官僚门阀体制的决心,那么上升的唯一途径就只剩下选拔体制还算公平的军队一途,藤原老爷们也乐见祸水外引。

    在这种上下一体的集体军国主义浪潮中,任何理性的战略决策都只能为国内的政治需求让路,最后的结局也在预料之中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日本的病根就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种下的!

    明治维新没有根除阶级,而是弄出了一个皇族,贵族,士族,平民,城市边缘人,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分类共同糅合在一起的这么一个奇怪分类,使得阶层矛盾无限放大,所以华皇会愈发的觉得伊藤博文厉害的原因就在这里,在伊藤博文的手中,这些尖锐的社会矛盾始终都被控制的很好,整个国家的战略规划精密的像是设计好的程序,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应该做什么,都是很严谨的。

    所以华皇才会选择在1879年这个历史上很太平的时期,华国才刚刚统一,羽翼未丰的时期,就直接杠上日本,就是这个原因,要是华国和日本都按照正常速度发展,以华国的开化速度,受到地域广大,人口庞大的拖累,初始速度是慢的吓人的,肯定赶不上一小坨大的日本速度快,到时候,万一华国走错了一步,日本人跟在哪个列强后面捡到一次便宜,很有可能将华皇的所有战略构想都打断,所以,华皇在华国统一之后,最先把手伸向了吞并朝鲜,继而是砍掉日本九州岛这么一个战略上。

    日本现在是还很弱小,以后强大了,他们的社会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各个阶层锁死,年轻人要想有所发展,唯一的道路是去军队,所以,明治维新的本身,就注定了日本人走的就是一条无限作死的道路,历史是谁都无法更改的,所以,华皇从来没有对日本人报以过任何幻想。

    当战略目标难以实现的时候,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完成,还是考虑转换目标,或者放弃目标历史已经多次证明第一种办法基本只能招致失败,而倭国历史上采取的就是这条路。

    拿破仑说过,战略目标的变换需要天才,以倭国当时的平均智力水平来看,显然不够。

    倭国人穷志短,鼠目寸光。在侵犯我大中华的战争中,屠光武汉、退回黄河这种假设虽然可行,但是不现实。这个代价对于倭国人来讲实在太大,没准要闹兵变,更别说之后要通过反击来获得政治筹码。

    所以,跟华皇这次主导的主动进攻日本,完全是两个概念,虽然华国暂时没有能力分出物资来供应九州岛战场,但是前期60万人口的运送,把华军最精锐的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旅调派到九州岛,都是为了长期占领做准备,同时,华军并没有向日本本岛发动进攻的计划。

    这一次,李鸿章和轩建章商量之后,对下关城进攻,就是在吓唬日本人而已,这样,会让他们全国生活在担惊受怕当中,迫于华军的强大武力,整个日本的所有县城,村寨,都会布置防御,这么一个小小的农业国家,跟华国玩防御,还怎么发展?

    消耗你的人口,让你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给你发展的空间,这就是萌总裁对于日本的抑制政策,李鸿章已经完全领会了华皇的想法。

    这就使得华军在战略层面上,始终领先日本人几个身位,并且,只要华军还在日本,这种差距,就永远无法缩小,只会越拉越大,而对于庞大的华国国内来说,一个旅和几十万人口划过去,一点感觉都没有。

【1262 日本人从欧洲购入军备】

    其实华皇对于,只占领福冈和久留米以东地区,还是占领整个九州岛,并不是很在意,对于日本这种小国来说,把九州岛割掉,不让九州岛进入整个日本的行政区域,这就已经足够了,华国的工业产品有一个渠道源源不断的输入日本,这就足够了,华国的工业体系,即便是初级阶段,同日本这样的农业国家,在无关税障碍的情况下通商,就足够把日本洗髓洗到远古时代去。

    日本人的明治维新和沙俄的农奴制改革几乎是同时开始的。

    俄农奴制是俄国沙皇眼看西欧逐渐强大而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由上而下的改革,此时沙皇算是大地主阶级,改革后也没有摆脱其大地主身份,是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明治维新同理,其推动者表面是天皇明治,实际上改革真正的策划者并非是天皇,而是壬辰战争中尊王派的原长州萨摩两藩的藩士,代表人物是“后三杰”。

    天皇是日本大地主阶级的精神和宗教象征(行政权早已架空数百年),藩士则是日本特色地主阶级武士的代表人物。故而明治维新的领导阶级也是原先的大地主阶级,他们经由明治维新之后,或者成为政府的职业官僚(藩士),或者成为国家最高宗教和权力象征(天皇),或者丧失土地掌握而换取了大量财富成为财阀(原大名,维新后改称“华族”),实质上由地主转化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华皇之所以允许武士军的存在,一方面是方便消耗九州岛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是为了重新抬出德川庆喜而铺路,西乡隆盛肯定不能作为傀儡政权的首领人选,而的德川庆喜就不同了。

    德川庆喜出生于德川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家,父为德川齐昭,母登美宫吉子为齐昭的正室,庆喜在众多兄弟中排行第七。

    1847年(弘化4年)继承一桥家。在将军家定的继嗣问题上,被所谓一桥派拥立,与井伊直弼等南纪派推举的家茂相争而失败。

    安政大狱时,受“隐居”“谨慎”处分,井伊死后获赦。庆喜面对日渐衰落,原希望在继承后借助法国协助进行西化(取得法国贷款600万美元以招募法**官、购买兵器及船只,并组成日法的公司发展工商贸易),重提公武合体以改革幕政。

    1862年(文久2年)幕政改革后,担任将军后见职,推行维持幕权、公武合体的政策。

    1866年(庆应2年)第十四代将军家茂死后,庆喜任将军。

    在法国公使罗什的建议和援助下,吸取欧式制度进行幕政改革,设想建立一个以德川氏为中心的统一权力结构。

    不料1866年7月,法国新外相穆斯蒂出掌政府,不再支持法国公使罗叔亚联结幕府的外交路线,反而与英国采取同一阵线,倾向组成解除幕府的公议政体;庆喜顿失外援,加上在1866年尾,一直支持公武合体,反对倒幕的孝明天皇暴毙(因此有传是倒幕派所为),更使庆喜维护幕府政权合法性的美梦幻灭。

    结果1867年6月,土佐藩的坂本龙马及后藤象二郎定下“船中八策”,主张幕府奉还大政,组成以天皇领导的大名公议政体,更取得萨摩藩、土佐藩及安艺藩签订约定书支持。

    1867年9月,萨摩藩及长州藩达成出兵协议,后再加入安艺藩组成倒幕同盟;10月,三藩代表更在京都集合,取得天皇讨幕密诏,决意出兵。

    庆喜为避免一场日本内战,主动在二条城里举行了大政奉还的仪式,于1867年10月14日奉还大政,将奉还大政予天皇。

    天皇颁布《王政复古令》,废除幕府。庆喜希望以此作为苦肉计,以令最终能在新政体下保留实力,以便争回主导权。

    不过倒幕同盟并不信任幕府举动,决心发动以“王政复古”为名的政变,建立由天皇主导的新政府。

    德川庆喜面对朝廷及倒幕派的苛刻要求,迫于一战,带领幕府军一万五千人由大阪进攻京都,决战为数五千人的政府军,最后幕府军却于鸟羽及伏见两地大败,庆喜只得逃回江户。

    最后,庆喜在海军奉行胜海舟游说下,同意投降,在1868年5月,德川庆喜交出江户,改封于静冈,领70万石地,德川幕府在江户265年的统治结束。1868年处分德川氏时,决定由田安龟之助(德川家达)继承宗家,封于骏府七十万石。7月庆喜迁至骏府。

    德川庆喜作为幕府最后一代将军,主动交还大政,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亡国之君”,深受日本老百姓的同情,至少,在华皇所在的1879年这个时候,‘武士道精神’还没有在军队中深根发芽,更没有在整个社会中深根发芽。

    大明的崇祯皇帝做了十七年皇帝,但大明亡启于万历末年和天启。

    溥仪当了三年皇帝,会有人说清朝灭亡怪他么?

    只有一年将军之位而已。和所有末代统治者一样,庆喜也想改革。但他接手时已经来不及了。

    论敌人,他上台时,萨长已经成了气候。对内,他倡导的公武合体来不及了,因为孝明天皇死了。倒幕派是拿到明治天皇命令的,有合理性。

    对外,法国和英国都觉得幕府倒了更有利。

    所以大政奉还,已经是德川庆喜当时作为将军,所能做的最优的解决方式:尽量少流血交接势力,避免了日本内战。保留实力,获得了一定的舆论支持,所以才有王政复古。

    大政奉还不一定是大公无私的,毕竟后面有王政复古这个未遂的复辟战争。他肯定有私心,但从效果上,日本算是经历较少的战乱,进入了下一个时代。

    这就是华皇所不允许的,华皇不允许日本人进入僵尸军国的状态,一旦进入了僵尸军国的轨道,这小国,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当然,即便华皇使用了这么多手段,也无法避免日本最后仍然会走上僵尸道路,但是在那之前,无限削弱这个僵尸,对于华皇和华国来说,是最好的方式了。

    维新之后各类局部战实在不少,德川庆喜也不算是最闹腾的那个。

    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喜也没表现出逆天的军事才华,政治人物的公德和动机,是无法具体评价的,太细微错综复杂了。

    从效果上看,大政奉还以及失败的王政复古,对当时的日本是相对好的选择。

    德川庆喜没有拼死一战,但避免了日本浴血,算是有功了。

    比起家康当年打大阪一次又一次,他算是折腾得少了。

    交接政权的末日掌权者很多,德川庆喜,算是外部条件最苛刻、作为也相对开明,所以结局也比较好看的一个。自己对新时代也挺配合。这是一个末日掌权者比较好的结果了。

    换个谁搁他身上,未必做得多好最多是在新时代,为幕府派多争取些权益罢了。

    至于私德,他算是很不过问政治的人了。油画、摄影、开汽车,很新潮的一个人。从小接受很正规的教育,人还挺端正的。

    总之,德川庆喜各方面的条件来说,符合一个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