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金手指-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权,任由别人揉捏。

    在共和国的国会上,张弘文细数了新站三区的弊端,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确——占下这三个地方,在现在情况下,只会是得不偿失,所以不建议共和国出兵占领。

    对于领土的扩张,尤其是在华夏本土的扩张,很多人都保持着支持,甚至狂热的态度。在这个态度的作用下,很多人就会变得非常的不理智,总觉得治理什么的,以后慢慢来就是了,但土地就是土地,既然有能力扩张,为什么不要?再说了,历代皇帝,哪个不是先把地盘打下来,然后再考虑慢慢建设的?

    很多人把疑问提了出来,然后包括张弘斌在内,所有人都看向了张弘文,看看他有什么要说的。

    “各位,我首先要说明的一点,那就是我们的行政模式,以及我们的治政理念,和过去的封建时代完全不同。在这点上面,不知道各位是否认同?”张弘文没有解释,先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所有人互相讨论了一下,却是不得不承认,华夏人民共和国的行政模式,以及治政理念,的确和过去任何一个封建时代都不同。按照太祖张弘斌的说法,这是一个资本主义政权,一个更加先进,更加文明,也更加相对公正的政治模式。

    好吧,实际上很多人还不太懂得资本主义这个概念。

    但能够允许官员组成议会,参与制定政令,以及监督政令的执行。甚至百姓可以在一旁旁听,还具备一定的建议权和否定权的政权,却是显得非常特殊。至少,任何一个封建势力,其执政虽然也需要依靠地方士绅,但却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治国理念,他们只需要非常少的特权阶级加入到国家建设之中,自然是没有百姓什么事请的。

    “更深入的,我就姑且先不说了。我只想告诉各位,若是我们现在就派人去占领,这三个地方,我们需要派出多少人?若是在占领的过程中,当地驻军不认同我们的治国理念,进而反叛,我们又要调动多少士卒,去平息一次次的叛乱?”张弘文继续询问道。

    这个真的很难回答,毕竟大西国也好,还是大魏、大顺或者大吴国也罢,采用的都是封建统治制度。要让他们放弃原有的制度,投入到一个新制度之中,因此损失的特权和地位也是巨大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很多人认为,自己手中的权柄和地位,就是他们最大的底线。就算是统治者,也只能提高,而不能够允许有一丝的降低。

    否则,轻则忠诚降低,重则立刻反叛。

    那么,若是反叛,平息起来又如何?要彻底平息没什么问题,但过程又会造成当地多大的损伤,更别说如今共和国出于一个兵力衰弱期,无论是驻军也好,还是动兵也罢,都是非常艰难的。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状态,如今的共和国处于一种想要对外扩张领土,都没办法的境地。

    否则堂堂南洋,岂会任由几个蛮夷国家继续兴风作lang?

    想到这里,原本对新地盘扩大的火热,顿时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一般,彻底降温了下来。

    “各位似乎已经意识到了,是的,我们没有更多的兵力去占领这些地方。甚至连维持地方的警察、武警都没办法配备齐全。再则,此刻占领这三个区域,行政成本也是非常的巨大,而受益却需要漫长的等待。甚至在我们治理这三个地方的过程中,大吴和大顺说不定也会对我们发动攻击。到时候,我们的防御能力会被进一步削弱。

    我很难保证,在那个情况下,已经宣布臣服我们的大魏国,以及和我们妥协的大明帝国,会不会再次对我们出兵。我们是巨人不假,这两个势力如同蝼蚁也不假,但当巨人老迈虚弱到了极限的时候,两只蝼蚁也还是会给这个巨人带来伤害。我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稳妥的办法,来处理这三个新增加的地盘。”张弘文非常严肃,也非常认真的对所有人说到。

    很多人都在交头接耳,启蒙和开化那么久,大家多少也是有点文化的。就看如今旁听席那里,这一届的百姓代表里面,已经少了一些士绅,多了一批真正的百姓,就是最好的文明进步标志。

    经过讨论,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

    新占领的三个区域,在占领以前,一直维持着封建统治,百姓非常愚昧。但与此同时,士绅的特权在不断提高。故而就算占领了这三个地方,也没办法摆脱士绅和军阀对当地百姓的控制,舆论的控制非常麻烦。甚至于,新的土地方案、新的法律和新的制度的推广,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

    若是用正常的形势,来转化这三个地区,非常有可能会遭到这三个地区的军阀和士绅的一致抵抗。毕竟这是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新地区的原有势力太过于强大。不像共和国原本的占领模式,一点点的占领的情况下,就算有人要抵抗,也会因为缺乏相应而不得不妥协。

    然而共和国领土扩张的速度太快也不是没有后遗症,一则对地盘的防御能力会越来越薄弱,主要表现在新式军队培养的不足方面。第二,地方顽固势力进行妥协,比较靠前的占领地区,士绅依然有很高的话事权,地方百姓依然处于半愚昧状态,还不懂得利用法律和自己的权力来保护自己。

    以至于,若是新占领的地区的士绅和旧有势力提出反抗,很有可能激活本土顽固势力的抵抗情绪。到时候当抵抗势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新政策的推广带来很大的阻碍,甚至倒退。若是武力征服,各种后遗症会无限的扩大。首先,带给百姓们的那种民。主自由的治国理念,会烟消云散,很多人都会认为,则依然是一个集权制国度,自己依然是被压迫的对象,看似有言论自由,实际上对于掌权者来说,不过是一个个小丑。

    这也会导致为了获得真正的言论自由,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百姓之中的有识之士会掀起一股又一股的革命热潮。

    好吧,这个谈起来还有些遥远,但现在的共和国存在这样的隐患,那也是不容忽视的。

    再则,如同张弘文所言,若是派兵占领这些地方,并且对当地的军队进行整编,谁也不知道被整编的军人会做出什么过激,甚至冲动冒失的事情来。到时候万一贵州、广西和安南宣抚使司三个地方又把共和国带入战争的泥潭,进而吸引其他势力围而攻之,那很难保证,共和国的防御会不会真正的被破防,进而被敌人长驱直入。

    故而,无论从近况或者长远的角度来看,立刻派人占领这三个州,并不符合共和国的实际利益。

    “难道,要放弃?”有人提出了疑问。

    “是的,至少暂时要放弃,不过也不是说白白放弃。我们把这三个地盘,交给罗汝才负责统御,同时进行一次好大的人口迁徙。至于后续会出现什么问题,就由罗汝才头痛便是了。他如今的身份,已经决定了他在未来,会一步步被我们同化,最后被我们彻底吸收进来。所以,短期内给予一点甜头,甚至一些许诺,是可以允许的。”张弘文点头,提出了一个建议。

    这是行政部门经过了仔细探讨之后得出的结论,而张弘武提出之后,国会也开始进入了深入的讨论。

第111章 罗汝才称臣

    或许有人会问,罗汝才什么时候称臣的?

    实际上,当时的情况,以及后续的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

    张献忠发动攻击,罗汝才自然也不能够不出击,实际上他出击之前,以及给了自己这次行动一个概念:赌徒。

    是的,这是一场赌博式的攻击,而且目标不是别的地方,直指共和国的首都长安城!按照罗汝才的想法,若是能够让士卒打下这里,把共和国的一干高级官员都给俘虏或者杀死了,那么共和国岂非会陷入无休止的内乱之中,直接导致其分崩离析,给他们一个机会?

    当然,这个赌博不是没有代价,最大的代价,就是出征的二万人就这样葬身异乡。为什么没有他,很简单,这次出兵他没有御驾亲征。身为一个帝皇,御驾亲征是最白痴的行为,这点罗汝才在当了皇帝之后,就是那么认为的。故而,对于张献忠居然御驾亲征这件事,他也是抱着鄙视的态度,说不得还会咒骂几句,祝福他早日葬送在战场上什么的。

    为了凸显自己对这次战斗的认真和重视,大将军罗珩可是亲自统兵出征。出征前罗汝才反复强调,若事不可为大可直接投降,以大魏国的能力,赎回他还是没关系的。为什么可以赎回,盖因日报在之前,把共和**队俘虏了秦良玉,却以赎买的方式,交还给大明的事情刊登了出来,使得所有的势力都有了这个概念:重要将领在关键时刻投降也没关系,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不能够让重要的属下折了。

    罗珩自然是拍着胸膛表示一定会把长安打下来,但具体有几分底蕴,这就很难说了。或许在他的心里,也很没有底,生怕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投降,就这样英年早逝了。

    还好,罗汝才没有太自信可以一口次吃下长安,所以他给了罗珩一个基本的规则。

    攻打边境关卡,若是能够在一天内打下来,那么才可以长驱直入,三天打不下来,进入对峙阶段,想办法寻找突破口。十天打不下来,那就不要打了,直接回来吧。但若是可以长驱直入,那么就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可以推进的所有地方,包括长安城脚下。但一旦遇到对方的阻拦,而且没办法立刻拿下的话,立刻全线撤退,这点没什么好商量的。

    可见,罗汝才这个赌徒,其实也是蛮外行的。

    大军出征,身为帝皇的罗汝才,一方面关注着张献忠和大明的动态,一方面也在默默的管理者后勤工作。他虽然算不上一个敢杀敢拼的皇帝,但智商和大局观却是所有义军之中最高的。他必须要确保,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至少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大军出征的第二天,张献忠在攻打边关受阻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他没有要嘲笑张献忠的意思,相反他很担心,因为他大魏和大西的军事实力是相近的,谁也不能说战斗力更强一些。但若是大西都打不下对方的关隘,那么自己只怕更难,尤其关隘后方直指共和国的国都长安城。

    傍晚回到宫里,面对那些终于对他放开心胸的嫔妃们,罗汝才也想好好享受享受这个温馨时光。

    他起于微末,论身份比当邮差的李自成和当边军的张献忠略有不如,故而年纪一把,还打着光棍。起义之后,却是最喜欢当新郎,或许是弥补在微末时候,不被女人待见,尤其是美女待见的遗憾。

    每每打下一处城镇,必然强抢大门大户,甚至官员的妻女为妻妾,一路下来也有了一个庞大的后。宫团。奈何早些时候被迫放弃了一批,心中遗憾的要死,好在后期也慢慢补充了回来。

    当了皇帝之后,罗汝才也开始收了贪花好色的性子,拒绝了不少为了巴结他送来家中女儿的士绅大族,一门心思投入到现有的后。宫之中。只是这些女子大多都对他有仇,除了少数嫔妃还能够对他笑一笑,其他的都板着一个脸,就算生了孩子也是对他不理不睬的。

    饶是这样,罗汝才也是没有生气,或者虎躯一震玩出什么帝王之怒的意思。他就像现代的好好丈夫,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讨好着这些妻儿。有些人看他那么真诚,而且当了皇帝之后也没有再纳妃子,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长得有点猥琐的男人。

    今天,却是大有不同。为何,只因为皇后告诉他,今天太子带着两个弟弟出去玩,至今未归。

    这可是他,唯一的三个儿子啊!剩下就算有,也都是公主而已,身为一个起于微末的农民皇帝,罗汝才也是很看重香火传承问题的。对于他仅有的三个儿子,他可是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查,哪怕是把整个襄阳城都给我翻个底朝天,也得给我找到三位皇子……对了,别让他们受伤了。他们若是缺胳膊少腿的,你们全家都得给我受罚!”罗汝才把襄阳城的守城官给叫了过来,恶狠狠的骂道。

    整个襄阳城立刻就进入了戒严状态,全城紧闭只能进不能出,守城官员也是担着很大的压力,挨家挨户的搜查。

    重点,自然是那些外来户,然后是世家大族,最后才是那些商户贱民。

    第一天,完全没有消息,外来户都盘查过了,家里也搜索过,但却是一点线索都没有。最糟糕的是三位皇子是微服出巡,大街上也不是谁都认得这三位皇子的长相,故而茫茫人海,还真难找到。

    又询问了暗中跟随他们出去的禁卫,结果才得知在某条主干道上,因为人流太密集了,他们似乎被什么人挡了一两秒钟,结果回过神来,三位皇子就不见了。

    通过询问,罗汝才大概可以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绑架……针对他三位皇子的绑架!

    第三天,大理寺连同守城官调查了所有的大户人家,依然没有任何线索。三天紧闭城门,使得襄阳的经济情况和治安情况急剧恶化,不少百姓回家不得,不少商家生意也做不得,不少屠户甚至买不到生猪。城外的人想要进城也不行,各种物资根本运不进来。

    眼看着罗汝才就要爆发,官员们除了请辞以外没有他法。

    但是,罗汝才会给他们请辞?没有能力就请辞,这都批准的话,那么岂非给了那些无能官吏一个糊弄人的机会?

    于是,第一个请辞的官员,被直接推到菜市口砍了,而且还是夷三族。看得出来,罗汝才真的火大了。

    三天不见自己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而且这三天他们是否吃得好穿得暖,身为一个父亲,罗汝才辗转难眠,食不下咽,日子过得那当真是痛不欲生。

    最重要的是,身为一个帝国的皇帝,他知道,不开城门,那已经不行的了。

    于是,襄阳城最终是在第四天开启,不过每个出城的人,都要经过严密的搜索,尤其是那些赶车的商队,所有货物都要卸下来,一件件的查验,确保没有夹带三位皇子离开,才可以放行。

    若是以前,这是城门官捞油水的大好机会。但是这次事关重大,眼看着那么多油水从自己的眼前流过,自己却是一点都不能够下手,城门官何尝不是痛不欲生?

    三位皇子依然没有消息,甚至绑匪也没有发出任何的条件,使得罗汝才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对。

    如今那是敌暗我明,在敌人浮出水面以前,谁也是没辙。

    同时,就在今天,张献忠打下关卡,但却付出了惨重代价的消息,传了回来。同时,罗珩大军已经抵达了前线,并且开始第一次试探性的攻打关隘的消息,也跟着传了过来。

    看到张献忠那边的消息,罗汝才就意识到情况不妙,只想着立刻派人过去,让罗珩早日回来算了。

    第五天,罗汝才即将进入抓狂的阶段,罗珩发回战报,表示他们在牺牲了五百人的情况下,顺利拿下了关隘,即将试着对共和国进行突袭。同时,表示会严格按照最初的方案行事,让陛下不必担心云云。

    这使得,罗汝才本来打算召回罗珩的,也不得不暂时放在一边。

    也因为这件事,原本纠结的心情,难得舒缓了一些。

    在夜晚,罗汝才的心情再次沉了下来,因为今天依然没有找到皇子,使得他已经有了杀人的**。

    却不想,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宫的守卫在皇宫大门处发现了一张纸条。一开始也是有人好奇捡起来看看,毕竟那是一张压在一块石头下面的纸条,而那块石头鲜红鲜红的,感觉和鲜血一样。

    谁知道拿起来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张勒索信,上面就一个内容:绝后,或者归顺。

    没有落款没有送信人也没有回复的方法,很坑爹的一封信。但是绝后二字,还让禁卫军统领眼皮一跳。

    把信件连同那块鲜红的石头一起交给了罗汝才,罗汝才一眼就看出,那石头上的鲜红,是人血。

    按照这封信,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他三个皇子的血啊!

    那一刻,罗汝才只觉得眼前一晕,就这样晕倒在地,数日的担惊受怕,让他的神经绷得太紧了。

    今日的鲜血石头,成为了拧断那根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沉重的压力,已经让罗汝才支撑不住了。

第112章 罗汝才称臣(下)

    在病榻上被御医救醒,罗汝才第一句话就是:“皇子找到了没有?”

    很可惜,答案却是没有。这不怪禁卫统领,一道早的突然出现那么一块石头和纸条,偏偏没有任何目击者,而且这皇城里面的主干道也基本上是青石铺设,也不会有脚印出现,这样的情况下要怎么追踪寄件的人?

    再说了,这纸条上只有那么一句话,却没有任何联系地址,甚至是谁寄出的信件都不知道,这叫人怎么找?

    罗汝才此刻却是没有太担心孩子的事情了,能够那么神通广大的,要么就是锦衣卫要么就是内卫,但两者之中,他更愿意相信是后者干出来的好事,因为此刻大魏正在与共和国进行交战中。

    既然是张弘斌那家伙干出来的好事,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得到答复以前,至少皇子的安危是不必担心了。但答复却也不能够太慢,对方的忍耐限度是有上限的,这个上限主要和自己搜索皇子力度成反比。让石头染血,何尝不是在告诉他:不要继续搜索了,否则……

    如此,至少又可以肯定一个结论:皇子就在襄阳城中,但罗汝才敢搜索吗?

    “查,但给我小心翼翼的查,不要打草惊蛇了……对了,我昏迷了几天?最近几天,外面的情况又怎么样了?”罗汝才把城卫统领叫了过来,一字一顿的吩咐道。末了,转头看向宰相询问了一下。

    “回陛下,最近前线发回一些战报,情况似乎不太乐观。”宰相沈俊上前回答到。

    “把战报拿过来给我看看!”罗汝才见情况不妙,立刻强打精神在病床上起来了。

    拿过战报以前,先是眉头一皱,因为这份战报上,写着张献忠的儿子战死的消息,而且大西过后方似乎遭到了共和国某支神秘部队的攻击,以至于张献忠似乎打算撤军。

    这可不行,若是没有张献忠的部队牵制一部分共和国的部队,那么自己那支部队,可就要危险了。

    第二份战报,更是让他揪心不已,那是大明被迫撤军的消息。辽东的鞑子似乎又开始蠢蠢欲动,不仅仅是这样,还在登州进行了第一次登陆,试图从海上攻打北直隶,奈何好歹是被击败遁去。不过这样一来,大明需要防御鞑子的地方,又多了一个。

    大吴国似乎也打算捡便宜,但是他的对象却是大明。天知道大吴国皇帝是脑袋被夹了,还是睡眠不足导致精神恍惚了,居然敢挑战大明这个能把鞑子打得丢掉都城的势力。

    不过这样一来,大明直接面对鞑子和大吴国两个势力,没办法三线作战。根据战报反应的情况,先前的部队,为首的将领满桂,似乎又被共和国俘虏了,大明如今正在考虑,要不要把他赎回来。

    满桂也算是硬气,两次被俘依然死也不投降,说是气节也可以,不过在这样下去,只怕为了面子和为了给其他军人一个交代,大明最后都得被这些被俘虏的将军给拖死。

    让罗汝才警惕的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满桂被俘虏,并非是在战败之后被俘虏,而是在行军过程之中,在驿站下榻的当晚,在亲军的眼里就这样被人绑架了。第二天醒来被发现不见的,当然也有三四个亲军被发现失踪,后续在偏僻的角落发现了他们的尸体。

    这样情况,和他三个皇子失踪和何其相似!

    共和国,到底训练了一支神秘军队,形同鬼魅,让人防不胜防似得。这样的部队,未免也太可怕了点吧?

    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这一刻还在家里吃着饭,下一刻就被关在什么秘密的地方,等待着共和国的宣判。

    “让禁卫军统领,扩招三千人进入禁卫军,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在禁卫军的监控之下,另外,保持稳定的联络。”罗汝才看完这份战报之后,抬头对沈俊说到。

    “皇上,请恕老臣僭越,看完这份战报之后,老臣自作主张,让禁卫军加强了对皇宫的监控力度。”沈俊贵为大魏的宰相,自然可以在一些小事上做主。不过涉及禁卫军,还是要告罪一下。

    “你也是为了我好,我知道的,恕你无罪!”罗汝才上前,将其扶起。

    接受了沈俊的谢恩,罗汝才这才坐了回去,继续观看战报。第三份战报就让他觉得一阵精神恍惚,前后两天的时间,张献忠居然和他仅剩的一名义子一起被暗杀。而暗杀他们的敌人,至今没有发现。这不用想,罗汝才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支神出鬼没的部队。

    张献忠一死,整个大西就是群龙无首,甚至罗汝才已经预料到,整个大西国会进入分崩离析的倒计时。此刻却不是攻打共和国的时候,必须要抢在那些胆小的将领打算投靠共和国以前,先把这些地盘给占了!

    只是他没有立刻那么做,而是打开了第四份战报,这一份,和他有关,或者说和他亲戚罗珩有关。

    三千士卒被人一鼓作气消灭掉,若非罗珩第一时间带人撤退,只怕也不知道会死多少。但让罗汝才郁闷的是,罗珩居然在战斗之中,被打伤了右腿之后,被敌军俘虏了。

    打开第五份战报,罗汝才只觉得头晕目眩,差点没有晕倒在病床上。

    盖因这份战报只写了一个内容,大军后侧过程中,遭遇敌军夜袭,剩下的部队居然被敌人尽数俘虏。更糟糕的是,敌人的部队开始集结于边境,看情况很有可能会越境作战。

    完了……还是太小看了共和国的战斗能力!

    这一刻,罗汝才终于醒悟,在新的战斗模式下,人数已经没什么意义,若不能够适应这个洪流,就要被历史淘汰。但是这个学费,也太高了,高得让罗汝才喘不过气来。

    现在的情况是:南北两线的战斗已经结束,共和国已经不必担心来自这两个地方的攻击。如今他们完全可以调动优势兵力,进入大魏国进行战斗。同时……自己的三个皇子依然下落不明……

    绝后,好可怕的威胁。罗汝才如今真的觉得很累,当了皇帝之后,这是他第一次觉得那么的累,那么的无力。

    休息的第二天,禁卫统领又来汇报,门口又出现了一张纸条,依然是用一块染血的石头压着。

    上面就写着几个字:臣服,或绝后,快决定。

    那一瞬间,罗汝才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选择。他知道,这几个字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共和国会正式出兵攻打大魏,若是到时候襄阳被打下来,那他和整个皇族,实际上也没有任何继续存在的必要。历史上,哪个皇朝,会允许前朝的皇族依然活着的。

    就算满清自称继承自大顺,故而象征性的保留了十三陵和一些明朝的事物。但对于明朝皇族的扑杀,却一直没有消停。谁也不知道,到了满清中后期,还有多少大明的皇族是活着的。

    “派出使者,且说……罗汝才愿意向共和国称臣!”罗汝才咬了咬牙,对沈俊说到。

    沈俊会意,立刻下达了命令。

    罗汝才依然很狡诈,他是称臣,而不是归顺,换言之就是像以前的满清一样,打不过大明了,就假意归顺,到了他日兵强马壮,再行反叛。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魏的确是出于劣势,称臣是最稳妥的方法。

    大概是两者的国都相距很近的关系,国书到达长安不过两天的时间。而使者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名来自共和国的使者,他的名字叫做李岩。

    是的,他就是曾经考过公务员,在共和国出仕,而原本的时空里面,却是李自成麾下重要将领的李岩。

    此刻他的身份,就是共和国的谈判使者。

    来到大魏,罗汝才以属国小王的身份,拜见了上国使者。

    “大魏皇帝您好,现在请先不要自作多情,好吗?毕竟,我皇尚未答应,你们成为我国的属国。”李岩看了看罗汝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他说道。

    “哦,莫非共和国,真的要和我大魏不死不休?”罗汝才见状,索性也不矫情。

    “非也,按照共和国的意思,只需要您签署了这份臣属条约,那么您和您的势力,便是我共和国的直系属国。”李岩笑了笑,在怀中拿出了一份协议。

    罗汝才看了看,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1、与共和国接壤的地方,不允许大魏驻军。

    2、大魏的所有部队,都要由共和国派出来的指导员进行再训练,并且要配备由共和国派出来的政委。

    3、大魏的财政必须要对共和国公开,共和国会常驻一名顾问(李岩),专门负责协助大魏管理财政、政治和军事。

    4、大魏的皇子必须要在共和国居住。每年允许大魏皇帝去共和国皇宫吃年夜饭,到时候可以与皇子团聚一段时间。

    5、大魏每年,要上缴财政收入的30%给共和国。

    6、允许共和国的公务员,在大魏出仕。

    7、共和国的银行,将无条件在大魏开设,大魏要承认共和国货币的合法性,并保证银行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当然,也有对大魏也有一些好处的条文:

    8、共和国帮助大魏,建立最先进的军队,并且帮助大魏建立最先进的军事院校(张弘斌担任名誉校长)。

    9、共和国帮助大魏进行政治机构整改,帮助大魏进入更先进的执政模式。

    10、共和国将支援一批先进的火器给大魏,价钱以成本价结算。

    11、大魏的货物在进入共和国境内的情况下,不收关税(共和国的货物也具有对等权力)。

    ………………

    ……………………

    一条又一条丧权辱国的条例,那所谓看似不错的条例,实际上下面也埋藏着一大堆的地雷。罗汝才甚至不怀疑,自己若是胆敢签署这份协议,那么其后果就是若干年后,甚至不需要自己同意,整个大魏都自动加入共和国了。

    而且自签字之日起,自己将完全丧失对政治、军事的控制,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盖章机器。

    然而,罗汝才就算是想要当众把这份协议撕毁,却又没办法下手。

    整个谈判,持续了三天,期间罗汝才多次与李岩进行沟通,又多次和属下进行讨论。

    期间还要多次观看那些被俘虏的将领的书信,看三位皇子写给他的哭诉信函,以及嫔妃们的哭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