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金手指-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夏人民共和国,将选用不同于以往各个朝代的政体,即三权分立体……至于无党派人士,通过公务员考试同样可以成为共和国的公务员,同样具有升迁考核的权利。但无法进入内阁或监督机构。”张弘斌照着文稿,把新政体的相关情况说了出去。
党派组建,两党并立,三权分立……一个个新鲜的词出现在张弘斌的口中,也进入了所有人的耳中。
许多人尤其是士人们开始兴奋了,毕竟比起大明所谓的内阁,共和国的议会显得更有权力一些。最重要的是,和大明好歹要经过皇帝审批这种走走过场的情况不同,在这里那是真正的对政事进行做主。君王的权利被限制到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至少君王的行政能力被剥夺得七七八八了。
唯一让他们顾忌的是帝王依然兼职着共和国国防军的元帅职位,虽然在监督党的监督下不能够贸然使用,但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掌握在君王手中,他们监督党和执政党想要更进一步,自然是不可能了。想来也是,若是这个都不会预防一下,那还不如直接退位让贤算了,这不明摆着让臣子有了造反的资格?
“我宣布,《华夏人》为我华夏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龙腾长安的徽章,也就是以前的行政中心,如今的国会正门上面的徽章,为我国的国徽。红底金龙旗为我华夏国旗。现在,升国旗!”张弘斌让他们消化了一下之后,继续宣布到。
很多人到了现在才恍然,难怪这两天突然在行政中心……哦,如今的国会正门上面挂了一个奇怪的徽章,原来是国徽啊!正打算再看一次国徽的样子,却不想国歌突然演奏起来,同时在国会上方,赤色打底,一条金龙翱翔于之上的旗帜缓缓升起。
龙一直都是华夏的图腾,故而倒没什么好说的。倒是那打底的赤色,象征华夏民族永远不会冷却的热血和热情,也象征着华夏的尊严由华夏人民的鲜血来捍卫。
第一次看到国旗的人,或许多多少少有点不习惯,毕竟华夏历朝历代很少有正式的国旗。常见的,就是印刻有朝代名讳的旗帜,姑且就算是作为这个朝代国旗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面国旗的时候,心中总是有种激情,很想要呼喊出来一般。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情,这样的激动,谁也说不清楚。
只知道赤底金龙旗在国歌的鸣奏声中缓缓升起,直至到达旗杆顶部,大家都是默默的看着,没有说一句话。
“现在,进入阅兵式阶段!”张弘斌的话要讲讲完,由新任的军部部长张弘武来说话。
随着这句话的传出,远处第一批接受阅兵的士卒,开始在人群和国会之间的过道上走了过来。这下子大家才明白,为什么要预先留出这个空间,原来是用来阅兵的。
只见所有的士卒踏着几乎一样的步伐,一步步的在他们面前走过。他们手持火铳,精悍善战的气质洋溢了出来。
随后,另外一支部队走了出来,只见他们身上绑着一串手榴弹,腰间别着一把火铳,依然是迈着完全一致的步伐,在人们的面前走过。手榴弹如今已经广为人知,可想而知,这应该就是华夏国防军的掷弹兵。
第三支走过的部队,手里拿着奇怪的武器。依然是火铳不假,但给人一种没有膛线的感觉,如今谁都知道,要火铳打得准,膛线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支部队手中的火铳没有膛线,这就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很多人都在好奇,这在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他们在战场又是负责什么的。
其实,这就是一支散弹枪的部队,他们主要用于坚守阵地。在面对面的战斗中,对上正规火铳的话他们并不占优势,毕竟散弹的射程很短。但散弹的杀伤面积很广,故而用于阵地防御的话,效果会非常好。
再然后,就是一支穿着白大衣,头上戴着绣有红十字,腰间背着一个急救箱和一把手枪的野战医师部队。战斗力自然是很低,但他们真的用处却是在战地之中,拯救那些轻伤,或者还能够救治的重伤病患。有他们的存在,战士的耗损率可以有效降低。
故而知道他们是什么兵种的百姓,没有一个敢小看他们,甚至有家属在当兵的,则是尊敬的看着他们。毕竟自己的亲人在战场上出现了什么意外,还得靠着这支部队来治疗。
随后过来的队伍,给人一种儿戏的感觉。
因为那是一支有大姑娘组成的队伍,正式的称呼叫做军队歌舞团,主要是宣传国家精神和提供军队娱乐生活的队伍。实际上,它的确是一支正规的队伍,所有的姑娘们也是正规的军人。奈何在很多人的眼里,她们就是一群营。妓。唯有军队里面的士卒,才不敢那么认为,毕竟胆敢侮辱、调戏、侵害到她们的,轻则军法惩处,重则处决。
之后便是火炮部队出现,最先出现的是迫击炮部队,随后是速射炮部队,最后是大口径榴弹炮部队。迫击炮专门面对阵地战,尤其是在未来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的壕沟阵地;速射炮则相当于万金油一般,什么形式的战斗都能投入使用,是国防军的主战炮;大口径榴弹炮则是在张弘斌的建议下研发的,目的就是攻坚、破城,需要的时候可以掩护一下己军。
火炮部队之后,队伍却不是在平底上出现,而是在空中出现。
是的,这是一支飞艇部队,暂时只有三艘飞艇,还在临时赶工做出来的。飞艇的主要用处,一则是侦察敌情,二则是高空投掷炸弹。当然,后者在现阶段是没办法展示了。而这些飞艇的出现,主要还是依靠小型蒸汽机,以及超市出售的特殊材料布料的结合。否则就气密性这个问题,就有够让人头痛的了。
这时代,人们对于天空都有着本能的畏惧。眼看三个大家伙缓缓升空,然后朝着他们飞了过来,顿时吓傻了。
随即有些人反应过来,那也是国防军的兵种,顿时又是激动万分。毕竟这样的东西,当真是国之利器!尤其它代表的意义,更是让人想不激动都不行,毕竟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飞了!
这一刻,不仅仅是华夏人民共和国的百姓在激动,各方探子也是白了脸。
他们意识到,共和国的崛起,只怕已经无人可挡!
人群之中,一段时间就会来长安一次的郑芝虎,带着一个神秘人在看着这次阅兵仪式。
“哥,你觉得怎么样?”郑芝虎恭顺的问着旁边的人。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这个势力我们应当交好,切不可得罪了。不管是为了现在,还是为了将来。”旁边的神秘人,也就是如今华夏海贼王郑芝龙,饶有兴致的看着天空的飞艇。
今天,注定又是一个不眠夜,在阅兵结束之后,所有的国会议员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酒会,大家倒也喝了个痛快。
百姓们更是自发的进行庆贺,庆贺这一天,这个华夏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
而各地的探子,则是想方设法把情报传递回去,回想着今天的情况,他们只怕也是睡不着了。
华夏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着张弘斌与大明的彻底对立,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若是王国,或许还有通过承认其藩属国的身份来获得和平,但既然已经是平等的帝国,那大明除了和它死斗已经没什么结果了。一山不容二虎,这个道理谁都懂。
当然,华夏人民共和国的内卫同样有的忙了,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军工机密的各种武器,只怕已经被所有势力看上。他们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却预防这些技术的失窃。
至于天下的士人们,却更是关心所谓的执政监督二党,以及三权分立的事情。
不多时,果然传出了两条消息,由何陵议长组建的人民党宣布成立,这个党一开始是打算叫做国。民党的,只是被张弘斌否决了,因为这个名字……总是让人难以释怀。党派走到是以民为本的政治路线,却是有种共。产党的风格。
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马玉,也就是以前的白水县知县宣布成立共和党。实际上这个党派一开始叫做共。产党,因为各种原因,依然被迫改名。偏偏这个党派走的是联合中低层地主士绅阶级,进而管理天下的平民阶级的思想。不知道为什么却和国。民党的做法很想。
看着这两个党派的宗旨,张弘斌乐了,这算什么跟什么?
奈何,这个笑点,在这个朝代只怕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军人,大部分的军官,扣除政委这种由监督党担任的职位入党,其他的都是无党派人士。
或许,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最纯粹的帝派党员。
军人嘛,就应该和政治分开!
第24章 建党那些事
在如今的华夏人民共和国里面,存在两个党,身为执政党的人民党,以及监督党的共和党。
一开始,两个党派的建立者,也就是何陵和马玉两人,都以为建党,不过就是把志同道合的人拉拢到一起,达到维护党员利益的共同目的。
事实上在作为朦胧级别的政党来说,这的确可以那么解释。但是张弘斌可不会允许类似东林党这种党派出现,于是把建党的基本要点,程序一一告知了二人。于是两人才赫然发现,这建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两人本来就因为工作的关系忙的要死,那里还有能够确实组建党派的空闲?
于是建立者,两人依然继续担任,但负责真正组建政党的人,却变成了别人。
两人甚至于,连党主席的身份都没有挂,只是作为一个引路人,一个指路人的身份存在。
很巧合的,何陵选择的他的一个旁系亲戚,肖家的小子肖遥。这小子政治头脑不错,看问题也透彻,实际上在众多何家以及何家亲戚势力里面,肖遥的能力最好,何陵严格来说还是肖遥的表舅,所谓的舅甥亲,何陵和肖遥走得很近,也打算把他培养成为自己的后继者。
自从建党以来,肖遥给出了不少的建议,后来张弘斌给出了要求,肖遥也能够很快吸收消化。按照他的意思,人民党应该坚持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共和国百姓作为依托,积极发展民生,进而带动社会的进步。至于士绅和地主阶级,则可以适当改造,从共和国的现状可以看出,纯粹收取地租已经没什么出路,应该鼓励地主投资工商业才是正道。
同时给出了消费才能够带动社会发展的事实,以前有钱就存起来,结果钱其实就相当于一堆废品,完全不具备价值。不得不说,这厮的想法有点超前,搞得何陵转述给张弘斌听了之后,张弘斌还以为又遇到了一个穿越者。
事实上只能说,何陵给肖遥开小灶开得太超越了,把不少内部翻阅的资料也给透露了一些。也多亏了这次情况,否则张弘斌还不知道有这件事情。何陵也悲催了,被罚了一年的薪水。
至于肖遥的情况,张弘斌的意思:你的党派你做主,但给我立刻构建起来,相应的党规也给我制定出来便是!
于是,肖遥成为了第一届人民党的党魁,开始在几名老党员的帮助下,积极发展新党员。只可惜进度很慢,一则百姓对党派还不了解,二则根据张弘斌的意思,发展党员必须要严格筛选,宁缺毋滥,否则被查出来,他这个君主有权利勒令政党下台,甚至解散。
见事情如此危机重重,肖遥这个后生就算再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得履步维艰了。
另一方面,共和党建党人马玉同样没时间,毕竟好歹他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日理万机也不为过,哪里有时间干这事?于是,自然是要把事情下包出去,尤其他知道自己的敌对党派人民党,已经开始下包给了别人。
只是马玉放眼自己认识的人,有这个能力,而且有空闲的真心不少。刚好,有故人弟子顾炎武来当,当时他的名字叫做顾绛,字忠清(这表字,放在清朝那就是大大的忠臣)。虽然不是亲戚,但还是招待了一下,顺便考校了一下其学问。谁知道不考还好,一考却是发现顾炎武天资聪颖,却是难得奇才!
聊着聊着,索性把建党的事情拿出来问了问,结果发现顾炎武对建党也稍有心得,只是他没有当过官,所以经验不足,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见识。两人聊了一个通宵,然后马玉就把建党的事情交个了顾炎武。
在分别之前,马玉郑重的告诉顾炎武:“天下士绅、地主与文人,乃君王之手脚。天下黎民,乃帝王之身躯。一个人的身躯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脚身躯焉知该如何走路?少了手,身躯又如何觅食抗敌?
若有机会,必须要让陛下之后,我们共和党才是最忠实站在他一边,最得力的助手。至于黎民百姓,则是一群有奶就是娘的白眼狼。今天你对他好,他会对你笑,他日别人对他更好,他可以反过头来咬你一口。养不熟的狗崽子真的要依靠他们的话,有一天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反过来,跳到我等头上作威作福?所以,人民党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线,我等不好反驳什么,但这执政党的身份,我们必须要想办法争取过来!”
顾炎武出身于文人世家,本身也算是士绅阶级。
故而马玉的话,也算是契合他的想法。按照他的一起,联合士绅、地主和大资本家等社会上层人士,至上而下带动国家繁荣富强才是正途。而身为执政党的人民党,走的是自下而上的道路,让顾炎武多少有种看不太习惯的感觉。
不多时,顾炎武也正是担任了共和党的第一任党魁,开始了共和党的组建工作。
三天后,顾炎武和肖遥再次聚会,这个时候两人依然是朋友。
“听说你加入了共和党?而且,还担任了党魁?”肖遥落座,给顾炎武斟了一杯酒。
“老师的故人如此看重与我,我也不好拒绝。话又说回来,你不也是人民党的党魁?”顾炎武笑了笑,举杯致意。
“表舅看重,不好推脱。”肖遥举起酒杯,和顾炎武碰了一杯。
说真的,这一杯酒,却也是喝得百感交集。
曾经双方在茫茫人海之中相遇,成为了好朋友。双方对对方的学识和思想都很佩服,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如今想来才发现,原来是本源思想出现了分歧。
肖遥出身寒门,他见惯了百姓颠沛流离,尤其那几年陕西灾难连连民不聊生,他看得却也是非常的心痛。从本源出发,他是一个站在百姓阵营里面,为他们说话的人。
顾炎武出身士绅之家,衣食无忧思想也基本来自几个父辈和老师。士绅阶级意识已经烙印在了他的骨子里面,尤其大明的愚民政策,使得百姓总需要一些领头羊一般的存在,所以顾炎武甚至以士绅的身份为荣。从本源思想来说,他觉得士绅就是君王手中的工具,用于管理百姓的工具。君王不能够没有工具,没有工具的帝王百姓会不听话,甚至反噬君王的。
两人不同的出身,就有了两个不同的思想。
于是注定了两人,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你我还能是朋友吗?”肖遥笑了笑问道。
“政治思想和个人交情是不同的概念,公示自然要公办,但下班之后难道就不要私情了?”顾炎武想了想说道。
“说得有理,正是场合我和你作对到底。但私下,不谈工作的情况下,你我是朋友!”肖遥认可这样的看法。
“为了友情,干杯!”顾炎武举杯。
“为了友情,干杯!”肖遥举杯。
两个传奇党魁的传奇一生,从今天开始。在公务上,两人可以吵架甚至打架,但私下却可以喝酒聊天无话不谈。这样的情况,在整个华夏政党史,甚至是世界政党史里面,也是绝无仅有的情况。
而身为传奇君王张弘斌的点评,则是:品格之高洁,当真前无古人。但闹成这样,很容易让人以为他们人格分裂!
后世,这句话也写在了共和国的历史文献之中,当然春秋笔法自然少不了,后面那句话果断被和谐了。
第25章 称帝无底线
张弘斌称帝,建立华夏人民共和国,对于共和国的百姓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是对于其他势力来说,却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
尤其对于华夏原本的朝代大明来说,就是一件仿佛咽了一只苍蝇一般让人恶心。至少,当大明崇祯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硬生生把整个御书房砸了个稀巴烂。当时就算是黎落,也只能默默的站在一旁,省得触了霉头。他知道,这个状态下的崇祯,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和神经病人没什么区别,完全不能控制住自己,更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
也就是说,就算被打了,也只能算是白打了。
黎落又不是受,没必要上前找虐。
“呼呼……”崇祯总算是消停了下来,从发作到结束花费了一个多时辰。
“爱卿,我要攻打伪朝!”崇祯明确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思。
“不行,至少二十年内我们没办法攻打伪朝。”黎落摇了摇头,给出了一个让人绝望的数字。
二十年,自己只怕都有孙子,甚至孙子都可以打酱油了。崇祯接受不了这个数字,哪怕他知道这个数字已经是最保守的情况,但他依然不能够接受这个数字。
前些日子他改革,商税和农税的构成进行了调整,甚至取消了辽饷。辽东那些将领会不会抗议已经没什么意义,毕竟这辽东已经平静,后金已经退回到了盛京周边,而且如今在崇祯眼里,张弘斌更可恶一些。
奈何,商税的改革,今年刚刚出现了一些成效,但成效不大。
人治社会充满了各种无奈,如何保障官员廉洁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但如今崇祯已经失去了天下士子的心,想要招募一批合格的士子那是千难万难。本来再过几个月,大明筹措的新式科举就要开始,到时候或许可以录取一批可用之才,但谁知道偏偏在这个时候,先是长安出现神迹,哪怕是人为的,但能够创造出那个效果的那也是人间真神级别的了。随后张弘斌更是借助这次神迹的余威,宣布建国,正式和大明平起平坐。
还别说,这下子天下士人多了一个选择,只怕几个月后的科考……崇祯已经不敢继续想下去。
最糟糕的是,张弘斌给出一个通牒,问大明要不要赎回秦良玉和马祥麟。这其实很废话,但也是张弘斌给大明出的一个难题。
两人是大明一等一的忠烈,就算大明其他地方宣布自立,秦良玉依然帮大明守住了四川。只可惜路途漫漫,大明没办法有效的提供帮助,只能派人去提供技术指导,奈何还是输给了当时的伪秦。一门两忠烈,死了还好,奈何被俘虏,而且还被带来询问:“要不要赎回去?”
若是要赎回去,大明要支付相当于一年的税金,若是还要维持基本开销的话,至少要五年的税金。换言之相当于大明免费帮伪朝工作五年,一分钱都收不到,最多就是饿不死。
但若是不赎,那只怕臣子们就要心冷了。如此忠烈大明居然都能不顾其生死,那么自己这些并非忠臣的,大明岂会在乎生死存亡?为了以后不被牺牲掉,索性投敌卖国,坏事做尽算了。到时候毁掉的不仅仅是崇祯的信用朝廷的名誉,甚至百姓只怕也会被这些官吏折腾得死去活来,一个不好直接给反了。
所以,大明要赎回两位将军。还好黎落表示,最多三年,他会把市舶司经营好,只要有商船开始下海,开始营运,开始收税,那么三年内不仅可以还清赎金,还能够略有赢余,以后每年的税金都会不断提高起来,大明将不会缺钱。
崇祯听闻,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和伪朝的使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协议,终于是换回了两位将军。秦良玉心灰意冷,自然是解甲归田了,唯有马祥麟还瞎了一个眼睛,外表让人不太喜欢,但他的勇猛还是可用,倒还可以在前线效力。不过待遇,比起以前当土司的时候可是差了许多。值得庆幸的是,比大明以前的武官要好得多。
如今崇祯麾下不仅有北直隶、辽东、山东和河南四省,税收经过调整也获得了提高。奈何欠下了天价赎金,至少今年没办法动弹,至少他没钱补充军需品,更别说战时薪俸。
明年税收若是不计较撕破脸皮的话,倒是可以发动战争,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听了秦良玉的遭遇之后,崇祯甚至黎落都提不起攻打伪朝的心思。
“二十年?”崇祯要紧牙根。
“二十年,如今我们经过技术改革,已经出现了开花弹,剩下的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问题。当然还有冶炼金属的技术也急需提高,但目前我们可以应用在技术改革方面的银子很少……”黎落叹气。
就算奋起直追,按照黎落的估计,要追上华夏人民共和国也得二十年。这二十年的前提,是对方别又出什么幺蛾子,天没亮又搭乘火箭飞速提升了十几倍。如今电灯的出现,已经让他手足无措,他甚至担心一辈子都追不上。
那么,建立一个同盟,或者互不侵犯的条约如何?当年诸葛亮都说天下三分,如今二分天下应该不足为过。但历史的三国最后归晋,故而这个想法实在是缺乏底气。
崇祯见黎落实在是没办法,也只能探口气,暗道:朕忍了!
却不想这个心思刚刚落下还没有着陆,一个锦衣卫迅速来到了殿前。先是看了看周围愣了一下,随即看到自己的长官黎落,那表情仿佛就是有话要说。但是又看了看崇祯,似乎有什么顾忌。
黎落无语,只能看了看崇祯,他相信,这一定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说吧……现在朕什么都能够承受得了!”崇祯算是豁出去了。
“据南方的探子回报,独立的各个省份,纷纷出现了称帝的情况。原本扶植了大明王爷当傀儡的地方政权,撕开面子将王爷族诛之后,建国称帝;流寇势力之中,张献忠在贵州建立大西国,曹操在湖广北部建魏国,老回回在湖广南部建宋国。闯王李自成则不满现状,南下广西了。”锦衣卫番子战战兢兢的汇报到。
好吧,原本一个华夏两个皇帝也算是够乱了。谁能够想到,张弘斌称帝之后还没有几天,这天下原本名义上还是大明治下的,这下子算是通通丢掉了那块遮羞布,纷纷称帝了!
“后金那边情况如何?”黎落随口问了句,不知道是不是转移话题。
“后金没有动静,依然以部落自居。”番子据实回答。
“若是这个败军之将还敢称帝,那这皇帝也太不值钱了。”崇祯也不知道是气到极致还是怎么的,居然笑了。
说来也是,崇祯那是正统大明皇帝这姑且不说;张弘斌好歹也利用了神迹,为自己的称帝铺路;可地方政权算什么货色,要人望没人望,要威严没威严,这样的货色居然也好意思称帝?再说流寇那边,那么点地盘就称帝,那感觉不是说‘我觉得有资格称帝了所以我称帝’,而是‘tmd张弘斌这个贼首都能够称帝,我英明神武为什么不能称帝’,于是就选不成低了……tnnd这算什么跟什么啊?
算了,这年头,称帝都没底线了……
第26章 大明新科考
忍了,除了忍了还能够怎么办。
崇祯没辙了,或许黎落的一句安慰,让他觉得真的没什么了:那些乱臣贼子争先称帝,反而把这种新帝王的含金量无限的拉低。而我大明乃是华夏正统,那些草草建立的伪朝,根本没办法比得上我们!
是了,若是一个张弘斌称帝,那或许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那么多人称帝,反而直接导致这些所谓的帝国,成为了一个笑话。新帝国的含金量降低,甚至个别连那些番邦小国对比不上,要让百姓认同,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好吧,原本心情还是比较糟糕的,如今觉得至少不会糟糕到哪里去了。而其他也想到张弘斌那家伙应该也会为这件事情头痛,只是想想他头痛的样子,就觉得心里有那么点小激动的。
“好了,别为那种事情纠结了。今年的科考,务必要举办妥当,对了,我们的资金还充裕吧?”崇祯只能换一个事情,打算转换一下心情。
“为了应付本次科考,今年的赎金明显预留了一部分。所以用于科考还是完全足够的,甚至还预留了一批作为应急资金。”黎落据实回答道。
预结算制度真的很管用,至少可以知道每个部门需要多少开销,这个开销是有一定浮动空间的,但空间不会太大。故而只要根据这个预算,就能够知道今年大概会用多少钱。预留了一批应急资金之后,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投入使用。
本来是如此,奈何要还赎金,所以剩余的那部分都被拿去还债了。
“呵,看我大明穷的……”都说大秦那是奢侈繁华,那大明比起来还真的有点寒酸。
“不过就这两年,对方没有主动攻打我们的意思,我们暂时也没有必要和他们打。”黎落继续安慰到。
“这个朕知道,朕只是有时候会在想,我们真的能够追得上吗?”崇祯叹了口气。
“陛下乃是天命之人,比能力挽狂澜。大明在您的治下,欣欣向荣,税赋已经回到了万历年间的最高峰,这还是仅仅三省提供的税赋而已!”黎落激动的说道。
“不说那些,等下让人收拾一下这里,如今想来,自己生气还真没什么道理。”崇祯摇了摇头,离开了书房。
黎落也不好说些什么,只是默默的安排人手清理这里的一切,然后便离开了。
本来,科考是打算是数个月后进行的,但按照崇祯的意思,提前在一个月后举行。原因很简单,原本各地还没有称帝,属于半独立但来去自如的情况。但如今各地纷纷自立,谁都知道人口的重要性,所以限制了百姓尤其是士子的出行。换言之,就算再等几个月,只怕也等不到多少来考试的士子,索性提前算了。
饶是这样,这次参加新式科考的士子就超过了五万多人。
有意思的是,他们不少都是去过陕西进行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些选错了专业被刷了下来,又或者他们本来只是去看看,并没有真心打算在那里出仕的情况。如今大明开了新式科考,废除了八股文,并且以实用技能知识为主,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非常接近张弘斌那边的科考。对于这些老考生来说,不是为一次机会。
按照《大明报》透露出来的意思,很快大明就要针对政治结构进行调整,换言之在各地否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部门。换言之,就是许许多多的官位。只是和共和国那边的不同,大明这边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