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金手指-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贫民区甚至可以看到刚刚饿死的乞丐,但是在富人区却是看到那些官绅灯红酒绿,享受着美食美酒,有空就唤来几个清倌人,感情到位了就吟诗作对,气氛够了就到各自的房间逍遥快活。
作为曾经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他们,看到这一幕要说不心寒,那绝对是假的。
“两位,可不要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少爷既然没有要处罚他们,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月越俎代庖。更别说,少爷一直说要让军人远离政治,这种政治层面上的东西,最好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我们不允许,也绝对不能够参与进去,除非你们脱离军籍然后考上公务员。”牛金星看着他们那凶神恶煞的脸,立刻出面劝到。
“安心好了,我们知道分寸……都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却是有了个真切的体会。”李定国摇头。
“国家就是为少数利益阶级服务的工具,不知道为什么少爷的那句话,我如今能够体会的那么的真切。”王二也是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少爷的思想倒也特别,但不能否认的确有着很高的先进性,至少把国家的本质剖析得很真切。”对于张弘斌的那些理论,听过一段时间的牛金星也不得不佩服。
当然更加让他不明白的是,这些理论为什么会出自一个十六岁少年的脑子里面?此刻他已经知道救赎的本名叫做张弘斌,是白水县张家的三少爷,死而复生的小道消息也是略有耳闻。如今却是不由得开始朝着那方面胡思乱想起来,又开始怀疑这个张弘斌是不是什么妖孽附体才能够复活的。
当然,很快就把这个想法抛出脑外,不断催眠自己:就算是有什么附体,那是天上的星君!
是了,妖孽那是为祸人间的,可如今救世军还有救赎的行为,哪里是在祸害百姓了?看看,根据地的百姓在认可了救世军之后,都不想回到大明治下了。按照这样情况来看,张弘斌一定是某位星君附体,恩恩,一定是这样!恩恩,也必须是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定国和王二除了例行的巡逻,大部分都在校场操练士卒,很少和大明那些高级军官一样,沉醉在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日子里。大明的高级军官其实也不是真的喜欢这样,只是他们也需要应酬,没有来自文官势力的支持,他们就如同孤魂野鬼,到头来连混个温饱都很难。
其结果,就是晚明的高级军官,一个两个都成为了最出色的交际专家,比文官都出色。之所以会表现得强横和粗俗,则是因为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拥有文官所没有的东西——兵权!
十天后,张弘斌来到了同州,而原本的知州衙门已经重新整理过,作为他的居住地和办公场所。当然,按照大明的习惯,知州的确可以住在衙门里面,但真正住在里面的没几个,毕竟衙门大部分都已经很老旧,后面的房子甚至都是腐朽不堪,完全就是危房级别的。
但大明的官员不会修,毕竟一段时间他们就要升迁或者调走,谁会lang费钱去修缮公家的房子?再说大明也有规定,要修也是下一届的上任之后再修,只要没有坍塌,他们自然是不会花钱的修缮的。
同州城的衙门同样是这样的情况,衙门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都是腐朽不堪,李定国主动提出要全面修缮。而在修缮的过程之中,张弘斌的房子被安排到了别的地方,刚好有一家张姓的士绅早在同州被围的时候就去了西安府,故而倒是方便李定国把这个空院子给买了下来。
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座院子根本就是少爷家的,只是张家的商队对于张弘斌还有用,故而双方还没有相认的必要。既然如此,那么一番运作自然是必须的,省得有谁怀疑救赎和张家的关系。
张弘斌之前还一直没有来过这个同州城的家,不过据李定国说,这里很多家具都保留了下来,而且还有不少的杂物保留着。按说应该被清理出去的,但是李定国拿了主意,全部保留,让张弘斌来了再做决定。
“做得不错!”张弘斌拍了拍李定国的肩膀。
“这是属下应该做的!”李定国不胜荣幸。
“好好准备准备,接下来我们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喘息和发展……半年后,给我把西安府全境打下来!”张弘斌进屋之前,似乎是随口的说了一句话。
但李定国他们,却是听到了,而且还热血沸腾的。
少爷,总算是加快了进攻的步伐!
第五十一章 耿直徐光启
和救世军的欢庆相比,远在朝廷的徐光启却是愁眉不展。
此刻他已经入阁,虽然不是首辅大臣,但也算是堂堂的徐阁老了。崇祯对他还算信任,或许是因为自己曾经担任过他的讲师的关系。只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至少周围的同僚会嫉妒自己。
若说自己和他们是一派的,那或许还没有什么。郁闷就郁闷在这里,徐光启根本不属于任何一派,他是新兴格物派的代表人,算是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存在。他加入基督教,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同时还在传教士的帮助下绘制了大明的疆域图和万国坤舆图,只希望皇上能够认识这个世界的真正样子。
他创造了晒盐法,对火器也有研究,比如致力于改良鲁秘铳和佛朗机炮等。
奈何,他和这个时代的文人格格不入,或者说他代表的是华夏的利益,而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有属于他们代表的阶层,哪怕太监也代表着帝权,唯独没有代表华夏的。
文人之间的派系,实际上差不多都相近,故而可以有同盟的时候。哪怕是和太监,都有同盟的契机。但是徐光启的华夏派太大气,大气得要牺牲太多的小我,而这个小我却是各个派系最不希望付出的。
结果很简单,徐光启自称为内阁成员开始,就被下面的各个派系不断的参奏,不断的魔化他。实际上就是针对他受洗的这件事情,硬说他和红番洋鬼子勾结,要祸乱颠覆华夏什么的。
崇祯也不过是一个孩子,实际上他和张弘斌同一岁,最悲催的是他不是重生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根本不知道应该相信谁,又应该质疑谁。看着大家都针对徐光启开炮,就算心中坚定认为徐光启是可信任的,但三人成虎的作用下,心里终于是对徐光启产生了怀疑。
不过就算这样,至少现阶段徐光启还是安全的,只要他规规矩矩的,基本上崇祯不会动他。
但徐光启,却是准备要做一番大动作。而这番大动作的来源,却是救世军那边。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起一下,白水四友其实都各有来历,比如关刀就是徐光启的再传弟子,前段时间则收归门墙。关刀在陕西也就有了一个任务,就是把救世军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徐光启。
而黎落则是锦衣卫系统的,他去参加科考,同样有着属于他的政治任务。墨染和林松同样有着他们背后的势力,他们也承担着不同的政治任务,但实际上与黎落和关刀的情况差不多。
通过关刀,徐光启已经了解到了救世军的一举一动,包括近段时间已经打下同州城的消息。
眼看着一个州就这样陷落,而且也证明了救世军具备了攻城略寨的能力,那么救世军就不是一直流寇,乃是一伙真正的反军了。流寇尚可认命地方的军队进行剿灭,但是反贼,那可就必须要倾尽全天下的军队去剿灭了。哪怕这段期间后金的把北直隶的地盘都给打下,也得把救世军灭掉。
攘外必先安内,每个朝代的通病,后金再凶猛也是蛮夷,不过是藓芥之痛,反贼势力在小也必须剿灭,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大明的江山!这个时代最悲催的是,还没有人看清楚后金的意图,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目的不是南下劫掠,但话又说回来,实际上后金势力的诸多将领也不知道。
后金哪怕是黄台吉本人也没有想过后金可以夺得天下,奈何顺利入关之后,看到大明的抵抗能力如此虚弱,而且在高呼‘为大明报仇’的口号之后,那么多的顺民加入到了自己的队伍之中。好吧,后金当时只怕也不得不承认,在自己的兵锋之下,这些顺民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之所以喊着‘为大明报仇’的口号加入自己,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投靠蛮夷的名声好听一些。
说了那么多,要阐述的就一个观点,那就是徐光启在确认救世军为反贼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不能够再和这些同僚同流合污了,否则大明的江山,可真的要玩完了。
只是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同僚明明都意识到了这点,却没有像皇上说明这件事情?他却是不知道,当资本主义萌芽,士人代表的利益从皇权变成了地方士绅商人之后,皇权和朝廷是否更替,已经看得很淡了。这是一个连儒商都被创造出来的时代,你还能要求这帮商人代言人们怎么做?
反正不管朝廷怎么变化,只要张弘斌没有表现出要剥夺富商士绅特权的表现,那么士绅和富商就不会真正和他为敌。而这一点上,张弘斌控制得很好,以至于现在富商和士绅都没有能够和他撕开脸皮。
作为代言人的士人,自然也得到指示,再加上也涉及到他们的利益,故而一切都是那么的风平lang静。
徐光启在第二天就奏报了,先是把兵部的那部分同僚全部参了,并且把自己收集到的情报禀报给了崇祯。按照这份情报,整个同州已经陷落,救世军已经发展为三万正规军,而且有可能明年开始针对西安府进行全面攻击。
同时上奏的还有第二件事,那就是科举即将召开,徐光启希望崇祯参考救世军的科考模式,改革当前的科举制度,毕竟在他看来,一个考中并且外放为官,结果还得靠师爷来帮忙才能够处理政务的科考取材制度,那是非常荒唐的。
“徐卿,你所上奏的内容,可否属实?”崇祯铁青的脸,死死的盯着徐光启。
徐光启也听出了一些问题,以前崇祯称呼自己,那都是‘爱卿’,如今却是直接称呼自己为‘徐卿’这就是一种明显疏远的意思。显然,自己给出去的这份情报,给崇祯打击太大,让他有些怒不可遏了。
“微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同州已经沦陷,而贼寇已经发展为反贼,若是再不行动,大明危矣!”徐光启叩拜。
“臣弹劾徐光启胡言乱语,扰乱朝堂!兵部一直接受地方的消息,同州至今是大明治下,救世军也一直是流寇,更是龟缩在黄龙山不敢出动。再则,既然救世军是一伙流寇,别说攻城器械,只怕武器都很难凑齐,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攻下同州城?
就拿之前兵部奏报所言,陕北比较出名的王嘉胤部来说,麾下数万人乃男女老幼皆在其中,可战者不足二万,大多以农具甚至棍棒为器,大军所致以人数壮其声势,实虚张声势。说起来,前段时间新军还大破了老回回部,杀了三千人俘虏了五千老弱妇孺呢!”立刻就有御史跳了出来弹劾徐光启,甚至为了增加可信度,把最近并不的奏报都拿出来说了。
“臣弹劾徐光启,崇洋媚外加入蛮夷宗教不说,甚至还要推翻华夏历法,以西洋历法重新编订历法,乃视祖宗家法为不顾!再则,他提出要参考流寇的取材办法来改革科考,这是让朝廷选拔出一批怎么样的人才?一伙流寇?!
再则,科考制度自订立开始,从未进行改变,此番若是改变,岂非有违祖宗之法?”好吧,有一个跳了出来,而且死死的拉着‘祖宗家法’四个字不放。
崇祯若是反驳,那就是说自己不孝,毕竟连自己也无视了‘祖宗家法’;若是赞成,那么这个臣子弹劾的就是正确的,那么徐光启就有罪必须要接受处罚。恩,万恶的‘祖宗家法’。
更多的人跳出来,实际上他们都有着必须要维护的阶级利益,比如兵部的人和他们是一派的,比如同州的那些官吏之中有自己一派的人。既然组成了政党,除非是证据确凿,否则自然是要力保的,否则一个党员都帮不了的政党,还有谁会加入?
徐光启却是直接捅了马蜂窝,他是直接把朝廷上面的朝廷都给得罪了。就算还有少数同情他的,此刻也不敢发话,毕竟少数派往往是死得最快,也是最无助的一批。
“皇上,老臣一心只为大明的中兴,不奢求任何个人荣辱。皇上可以直接问罪老臣,但老臣的奏言,还望皇上三思啊!若救世军真的已经成为一支反军,那么威胁到的,可是我大明的根基啊!”徐光启不求什么,只是不断的磕头,不断的磕头……
崇祯开始犹豫,他相信徐光启的人品。
“皇上,且不说地方没有奏报,只说如今也没有来自锦衣卫的奏报不是?既然两者都没有奏报,难道不能够说明地方其实什么事请都没有吗?”首辅终于是站出来补刀了。
他针对的问题很尖锐,那就是身为皇帝钦军的锦衣卫,没有任何奏报。
这一下,崇祯真的火大了,认为徐光启是真的想要哗众取宠,为此甚至不惜损坏朱家的祖宗家法。
那么,就保你不得了!
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徐光启被革职查办,贬到登州,没有贬到岭南已经算是看在以往的情谊上面了。
徐光启下课,对于那些想要争夺内阁位置的势力来说,是一件好事,尤其这盖子捂住了,大家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于是一切皆大欢喜,大家继续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日子。
唯有徐光启,在离开金銮殿时,回头朝着大殿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默默的离开了。
消息传到了崇祯的耳中,善变的崇祯终于还是有些心动,把锦衣卫指挥使叫了过来……
第五十二章 反贼必须死
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名字叫做徐哲,说起来也是托了魏案的福才能够上位的。
若是魏忠贤还在位,他就算能够上位,也没有任何实权。锦衣卫在魏忠贤当政的时候,是最苦的一个时期,也是最没有权势,而且还被处处打压的一个时期。不过如今好了,魏忠贤倒台,而徐哲也顺利上位。
只是他敏锐的发现,这位新皇帝年纪太小,同时也开始慢慢养长了多疑的习惯。
这不能够怪皇上,毕竟那么小就上位,更没有经历过太子的皇帝培养,他根本不懂得帝皇学,也不懂得识人用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眼看一次次被下面的人糊弄,当他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他的性格就会朝着多疑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皇上是一个多疑的性子,那么作为皇帝钦军的锦衣卫,甚至下面的朝臣也未必就能够一直在某个位置上呆着。甚至于今天或许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第二天就被抄家问斩。历史的教训让徐哲非常正视崇祯的多疑性格,同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免得在一棵树上吊死。
后金他是不会选择的,那么他的路子只能是反贼那边,救世军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至少,是除了皇帝以外的希望,只是这个希望还太小,他希望可以让它变得大一些。
在这样想法的作用下,崇祯至今没办法得到陕西的确实消息,至少关于救世军的消息一直都是隐瞒着的。
但是就在今天,他意识到自己或许瞒不下去了。
徐光启那家伙很坏人好事,本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偏偏他要揭发出来,他难道就没想过,这玩意就算是被揭穿了,他徐光启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把朝臣都给得罪了?
算了,此刻他正在面对崇祯,心里正在计较着要如何作答。
“陕西那边,真的一点消息都没有,我是指救世军那边!”崇祯开门见山的问到,那似乎是疑问,而是质问。
“直至这个月初为止,同州那边一切消息都风平lang静,救世军仿佛就成为了一伙割据在黄龙山的土匪,最多偶尔出来劫掠一下地方乡镇,却没有对任何县城下手。”徐哲非常平静的回答道。
崇祯没有学过如何识人看人,也不懂得任何心理学,自然是不懂得徐哲这话是真是假的。
“可是徐光启之前给出的奏折,难道就是假的不成?”崇祯还是有些相信徐光启的。
至少,徐光启给出的奏折前半部分,给出的一条条资料,看上去就是真的,这绝对不是胡思乱想就能够写得出来的,必须是有真凭实据才能够写出的东西。
“回陛下,陕西距离直隶这边有点距离,而且陕西混乱情报送达不便,月初来了一份情报之后,这几天暂时没有任何情报,但最新的一期,将会在明后天回来,或许可以看看再议?”徐哲认真的回答道。
“也罢,不管是什么消息,至少要是同州,涉及救世军的消息,都给给我送来!”崇祯挥了挥手。
他同样要相信朝臣和锦衣卫的官方言论,毕竟那么多人都表示没有事情,总不能真的是大家一起来欺骗他的吧?
却不想,徐哲离开之后,也意识到只怕继续糊弄下去也不太妥当,于是转了一个弯进入了兵部尚书后院去拜访。两人足足谈了一个下午,然后分头行动联系自己的人去了。
三天后,由兵部尚书进行奏报,救世军不甘寂寞终于是跳了出来,并且攻下的澄城县,杀死了县令张耀斗。而锦衣卫指挥使徐哲,也是第一时间把情报汇报了上来,同样是关于救世军把澄城县攻下的消息。
是的,明明已经攻下了同州全境,但在奏报上仅仅汇报说是攻陷了澄城县。在奏报里面,甚至表示反贼牺牲了近万人,这才好不容易攻入了澄城县,所谓的乱世军完全就是一伙贼寇,武器都不齐全。
听到这个奏报,崇祯就觉得三方的消息有些靠谱了。
徐光启的弟子卧底在地方势力之中,故而早些得到消息很正常,但其他的消息大多都是虚构,为的是引起自己的注意力。毕竟朝臣不都说,徐光启是哗众取巧,吸引目光吗?恩恩,也只能是这样了。
朝臣和锦衣卫也没有错,毕竟之前一切都是风平lang静,只是如今才刚刚发动攻击,消息也是刚刚送来。考虑到陕西距离京城也的确有点距离,那么一切也的确是说得过去。
那么,徐光启虽然没有错,但是他为了争功故意夸大乱世军实力的行为,的确是有些过分,且让他在登州多反省反省。但也不能够白白让他在那里,给他一个知州的身份,给自己好好看着登州便是。
至于乱世军,不管是打下了澄城还是哪里,既然已经开始攻城,那自然已经算不得是一直流寇。至少,它们已经具备了成为一支反军的潜质。故而,比起陕北的那些流寇,救世军已经变得有些可恶了。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要坚定剿灭他们才行。难得按照最新的情报,救世军牺牲了那么多的士卒,才把澄城县打下,想来也是元气大伤才对。
“那么各位爱卿,这乱世军应该如何对付?”崇祯非常公式化的问了句。
“剿杀,必须要剿杀殆尽!乱世军今日既然敢攻陷城池,他日谁知道会不会攻城掠寨,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这下子也不需要谁来组织,大家的意见非常的统一。
“那要派谁去剿杀?”崇祯微微一笑。
“陕西新军已经和陕西流寇作战一段时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几个新提拔起来的游击将军已经打出了实力,打出了威名。不弱,派上两支新军前后夹攻,或许可以一举平定救世军?”首辅出列谏言。
至于后面的朝臣,也是纷纷赞成这个意见。
新军是由地方官府供应钱粮,调动他们最没有压力,而组建的钱也来自內帑,这更是不需要花费户部半毛钱。再想想那些糜烂的卫所兵,新军或许才是最合适的一批战斗力。
“那好,现在就给我拟旨,给我调遣两支……不,三支新军攻打救世军!”崇祯大手一挥,完全就是拍着脑袋决定了这条傻x的决定。
“皇上,若是把三支新军调过去,谁来对付陕北的流寇?”有臣子出面询问。
“流寇不过是藓芥之痛,但反贼却是**大明根本的危害,故而不管流寇多么强大,都可以缓一缓。但是反贼不管其势力多么的小,都必须要第一时间除去!”崇祯在这点上面很坚决。
实际上江山就是所有皇帝的逆鳞,是绝对不能够触碰的,哪怕是一个蝼蚁,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遵旨!”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只能乖乖领旨。
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了,给陕西那边发过去一份文件,让陕西三支新军,针对救世军进行剿灭就是了。至于能不能剿灭,那就是他们的事情,要不要去也是他们的事情。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只要没有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士绅不会去管,也不会去考虑他们若是失败了,会给大明带来怎么样的危害。
这也是晚明的一个奇葩表现,那就是这个时代的臣子,其实真的很不像是一个臣子。
第五十三章 这里我做主
不管是锦衣卫还是朝臣们,此刻已经做好了给救世军放放血的准备。
不会有谁通知救世军,一切的磨难由他们自己来承担。说到底双方本来就属于不同的阵营,故而根本没必要那么玩命的帮助对方,尤其自己的帮助,对方未必会领情的情况下。
三支部队,当然算不上的精锐,但至少比卫所的那些兵痞要有战斗力。武器自然算不得好,但陆陆续续的缴获,尤其几个游击将军也适当加大了装备的投入,姑且比游寇的装备要好得多。甚至每一支军队里面,都有十多匹马充当侦骑,作为部队的眼睛四散而出。
三支部队的战斗力也不必怀疑,多少也打过一些流寇,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专门找小股或者小型的流寇对付,大型的却往往不敢正面对付。至于对付老回回的那一次,也是用了点小计谋才获得了小规模的胜利,但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所幸,所有的军队都以为救世军是弱者,至少从朝廷和他们收集来的情报,都证明了这点。
在他们看来,救世军就是一支人数稀少,但难得有点战斗力,只是首领只喜欢龟缩在黄龙山的贼寇。最让他们高兴的是,救世军不喜欢到处乱跑,他们就呆在黄龙山那里,所以只需要瞄准目标杀过去就好,根本不需要到处找。
至于救世军打下同州的消息,他们或许也知道了一些,但是对于这样一支军队到底能不能打下同州,或者到底付出多大的代价才打下了同州表示怀疑。但不管结果如何,却是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救世军如今应该处于战斗虚弱期,是货真价实的软柿子,最适合揉捏。
在这之前,三支部队都在陕西各地击杀流寇,按照主官的意思,是让他们击杀除了救世军以外的流寇。毕竟救世军在当时已经从流寇变成贼寇,既然不走了,那么就留着最后慢慢杀就好。
流寇在流动的过程中才是最可怕的,一个不管就会从一万人变成数十万人,一路裹挟人数更是会不断的膨胀。若是不快点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主官们的想法不可谓有错,奈何他们还是小看了救世军的装备和战斗力。
此刻,他们要去剿杀救世军,却当然不可能立刻就到达同州,从所在地过去,而且还要商量好汇合的时间,前后没有一两个月的不可能的。按照他们的效率,以及各个城市调拨粮草的缓慢速度,能够在三个月后发动攻击就很不错了。
故而,眼看皇上发布圣旨要击杀救世军已经超过十五天,但大军依然在进行前期的准备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就算不希望知道,张弘斌也得收到三支部队要攻打自己的消息。有意思的,最新的情报不是自己的内卫打探到的,而是通过邸报获知的。那些编写邸报的家伙,完全没有保密意识,这样光明正大的把军事动向给写出来,难道就不怕自己这些人知道?
好吧,实际上他也意识到了,这些朝廷大佬或许都以为流寇差不多都是粗人不识字,而且也没有渠道弄到邸报,所以就算光明正大的写出来也不怕他们知道。而且那么做,至少还可以振奋陷落区域百姓的士气。让他们知道,王师即将出征,他们苦难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若是让他们知道,根据地的百姓对于三支部队即将出征这里的消息,厌恶得主动要求参加救世军,不知道会作何感想。恩恩,一定是狠狠的跺脚,大骂贱民心性卑劣,别人给点好处就忘了本。至于大明给他们多少恩惠,又造成了多少的痛苦,他们会华丽丽的选择忘记,这是非常传统的春秋笔法。
“主上,如今三路大军分别从西安府、庆阳府、延安府洛川三地对我们发动进攻,我们要如何处理?”绝情冰冷冷的站在张弘斌的面前,以救世军最高将领的身份请示到。
此刻是月中例行会议,按例在同州城里面的文武官员都要到场,而外面的官员,也会在过一段时间收到这个会议的相关内容和决策。如今,就是作为军事代表的绝情,出面询问应对情况。
“三路大军合计不过五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呵呵,若非之前他们大了不少的胜仗,说穿了就是顺便又洗劫好多的地方,只怕也未必有这个钱组建五万人的大军,更别说给这五万人配备武器。
根据现有的情报,这五万人其中四万都是新兵,而且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或者将领的打算,是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学会战场的生存本领。反正这年头,补充一个人进入军营是非常廉价的事情。
五万人除了一万人左右是全副武装以外,其他的大部分都只有一杆长枪,以及一身竹甲,要说更多的武装,只怕那些将军未必舍得给这些炮灰军装备。这样的三支队伍说是要杀过来,别的不说,给你们三千人,哪怕只有一千的连弩兵,都可以直接把他们给吃下来。
所以,分兵是必须的。我预计兵分三路对付他们,我和王二负责对付来自洛川的那一支部队;李定国和张涛你们两个负责对付来自庆阳府的那支部队。至于绝情你和牛金星两个对付来自西安府的敌人。说起来,西安府的游击将军听说是知府的亲戚,你应该知道怎么对付。”张弘斌也不隐瞒,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属下会好好招待他的!”说道知府的亲戚,绝情几乎是恨不得见一个就剐了一个。害得自己家破人亡,自己的妻子被侮辱之后撞死在自己面前的真凶,不就是知府的亲戚么?!
“记住,不管如何你都要保持冷静,对方好歹是打过几次仗的,应该不会太傻。甚至有可能,还会一些简单的兵法,若是你脑袋一热就杀过去,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