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金手指-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它们也曾经在这片大地上存在过。”张弘斌抚摸着霸王龙的化石,带着几分感慨的语气说道。

    大家算是明白了,这不是龙,但应该是亚龙,就如同鳄鱼一样。

    不过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东西,全世界只怕也就是共和国这里有。眼看着两头龙,哪怕是亚种坐镇华夏人民共和国,国会议员也好,还是围在这里看着这两幅骨架的百姓也罢,都显得非常的兴奋。毕竟这玩意和传国玉玺差不多,对于君王来说是一个权威提升的好道具。

    “看看这嘴巴,都能够把我整个人给吞下去了。”张恬作为特邀嘉宾,比划着自己和霸王龙头骨如是说道。

    “别说你,就算是我只怕也是被一口吞了。我很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如此抵抗这样的怪物的。”张靖作为共和国的太子爷,抚摸着化石的时候也是不禁感慨道。

    “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出现,又或者说,人类在这些东西面前太渺小了,而当时食物又那么的丰富,所以这些大家伙根本不需要太在意人类祖先那种小不点,毕竟让你吃几只蚂蚁,你会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抓几只蚂蚁来塞牙缝吗?”张弘斌指着恐龙对他解释到。

    张靖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

    若是吃下去的东西,还弥补不了自己消耗掉的体力,那自然也就没什么兴趣捕抓了。

    随即他又看向了那头三角龙的化石,他觉得,像霸王龙这样的家伙,食物应该就是这种体积偏小的同类。

    “别看了,为父知道你想说些什么!”张弘斌上前摸了摸张靖的脑袋,“任何时代,所谓的食物链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霸王龙吃小一些的恐龙,比如这头三角龙之类的恐龙。而三角龙和不少恐龙,其实并不吃肉,它们是草食系的。不过或许偶尔也会吃点更小的小动物什么的,但也是无从考证。”

    “可是父亲,你怎么知道,三角龙是吃草,而霸王龙是吃肉的?”张恬疑惑的问到。

    “这个,交给你来回答了!”张弘斌拍了拍博物馆的解说员。

    “回公主殿下,草食系和肉食系生物的牙齿,其实是不同的。且看这霸王龙的牙齿,这肉食系的动物有犬齿,而且比较发达,这是为了更好的咬住猎物;再看看这三角龙的牙齿,几乎都是臼齿,最合适用来把食物磨烂吃进肚子里去。因为不需要捕猎,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使用犬齿的必要,故而草食系动物并没有犬齿。”解说员战战兢兢的解释到。

    别说张恬,很多人都看向了两具化石的牙齿,然后恍然大悟,毕竟一切正如解说员说的一样。

    “可就算是这样,也不能代表,三角龙就不吃肉啊!”张恬根本就是一个好奇宝宝。

    “陛下之前也说了,它们很有可能也吃一些小型的动物什么的,杂食性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解说员如是说道。

    “原来如此,大长见识!”张恬感慨道。

    大臣们也是大长见识,纷纷上前想要抚摸这两具化石。

    “抱歉,为了维护这两具化石,请各位保持在红线外。”解说员见状,立刻挡在了大家的面前。

    直到这个时候,很多人才发现,两具化石下面还有不少的红线护栏,之前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化石上面,居然就直接忽视了它们的存在。

    不过解说员的这番话也在理,大家都摸的话,天知道这骨架会在时候被摸坏。谁也不知道这玩意挖掘起来麻不麻烦,但其珍贵程度必然很高,否则怎么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两具化石?

    这种东西,是该好好保护才对!

    “墨染,听说你最近对古代文字也很有兴趣对吧?”这个时候,张弘斌突然问了句。

    预定成为下一届议长的墨染站了出来,有点腼腆的回答到:“的确是这样,我对古代的那些文字感到非常的好奇,也很想知道,祖宗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出的文字。”

    “那你看看,这些文字你可见过?”张弘斌笑了笑,带着他来到了恐龙化石没多远的一块展区里面。

    “这是,龙骨?不,这龙骨上的东西,是文字?!”墨染只是一眼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是在殷商故都发掘出来的东西,当地人也作为龙骨卖给药材铺。不过按照朕的观点,上百斤所谓的龙骨,也没有上面的一个字有用。”张弘斌抚摸着展台的玻璃柜,带着几分感慨说到。

    “那若是按照陛下的意思,这应该是殷商时期使用的文字了?”墨染如视至宝的看着这些甲骨文。

    “那边不远处就是西周钟鼎文的展区,你可以去比较比较嘛!”张弘斌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展台。

    墨染果然走了过去,然后不断的往返于两者之间,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不错,和钟鼎文非常类似,但更原始!”

    原始,这就够,这就表示,这是比钟鼎文更早的文字,或许是华夏最早出现的文字也说不定。至少,在现阶段被发现的,有承载器具并且传承下来的文字里面,就是这甲骨文最古老。

    墨染算是彻底迷上了这里,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甲骨文,还因为这里还有钟鼎文和各朝各代的文字展览。

    “都说‘温故而知新’,朕就是要把华夏民族各个朝代的东西都呈现给大家,让所有来这里观看的百姓,都明白我华夏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朕要让所有人都自豪,自豪我们来自一个如此盛大的文明古国!”张弘斌大手一挥,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或许,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这里不仅仅有着华夏的文化展览,还有华夏各朝各代的科技研究成果展览,以及各朝各代的政治民生展览。可以说,张弘斌就是直接把华夏文明诞生之后,有历史记载的一切,都展现给了所有前来观看的人。

    而所谓的民族自豪感,也在一次次的观看之中,得到加强和提高。

    华夏民族,有时候缺乏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自信。

    一天的游览下来,张弘斌等人也算是满意而归,随队进来的三千百姓,更是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给了他们的街坊邻居,把两具化石吹得非常的玄乎。

    以至于,到了第二天开始,足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博物馆都是出于爆满的状态。不仅仅是长安城的本地百姓,甚至的外地百姓,也在有空的时候过来观看。有些人甚至是请了半天假前来观看,也不介意人多挤得慌。

    恐龙化石周围更是人山人海,大家指着恐龙化石不断的惊叹。

    也正因为太多人了,公安部不得不下达了对文物进行一级保护的命令,简单来说,就是离开的人必须要简单搜身,同时每一个展台面前,都要占着一队警察,务必要让群众不要对展台上的东西动手动脚。

    尤其是化石和传国玉玺,这可是非常珍贵,也是好不容易才弄回来的,可不容有失。

    博物馆的火爆,同时也使得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的大顺帝国皇帝李自成咬牙切齿。无他,张弘斌直接把传国玉玺给放出来展览,是真是假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那问题就出来了:你李自成敢吗?

    面对这个问题,李自成果断选择保持沉默,最多控制舆论,表示‘国器不轻易示人’的观点。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都恍然大悟——你李自成手中的玉玺,是假的吧?!

第25章 第一次换届

    李自成在发火,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民心开始躁动不安,不管哪个统治者都不会高兴。

    只是他不管在设计一些什么阴谋诡计,这已经不是共和国需要关心的了。时间一点点的结束,对于许多议员和军人来说,最不希望碰到的一个时期到了。

    换届,辞旧迎新,共和国血液更替的一个特殊时期。

    在张弘斌那个位面时空里,在这个时期甚至最高领导人都会被替换掉。不过在这个位面,除非自己年满六十岁或者主动退休,否则太子是别指望能够即位的。熬得老一些其实也好,老成持重,也少了一些冲动。国会年轻化就可以了,皇帝不需要年纪太轻的,年轻太小的很容易被人煽动,而且也没什么主见,一个不好就会误国祸国。

    只是苦了张靖,他的兄弟张才在澳洲干得有声有色,唯有他在军事部门和行政部门不断的调动见习。

    张弘斌不是不知道张靖也打算一展抱负,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个合格的君王,必须要对每一个事情都有直观的了解,才能够驾驭得了这个国度。不仅仅是国内,张靖很快还要去南北缅甸行省观察调研一段时间,然后转战东南亚、越王岛和新大陆。未来至少八年的时间,他都会在不断的视察,不断的听,不断的看,不断的工作之中度过。

    回来休整两年,十年后第三次换届,自己差不多四十岁那年,便是他正式成为帝皇的日子。

    这是张弘斌一开始就设计好的继承过程,这也得到了张靖的认可。他很聪明,只是不想张才那么喜欢动脑筋。他也明白,自己的身份与张才和其他皇族的叔伯们不同,他要承担的东西非常的巨大。

    而张弘斌也做好了决定,初步确定了,在未来八年的时间内,一统华夏。

    统一华夏这个伟大的使命,那是属于自己这个造反者的,然而治理这个完整富足强大的国家,却是他们这一代的。张弘斌甚至不介意,他直接把非洲和欧洲什么的都给打下来,只要未来共和国有这个战斗力。

    最近这段时间的新闻,都和换届有很大的关系。扣除三支王牌部队没有大规模的换血,几乎所有的军队、行政机构都会出现大换血的情况。这次换血,也会在今年举办的公务员考试结束两个月后进行。

    不过比起公务员考试,那些报社似乎更关注的是这一届的换届情况。

    毕竟,开国元勋的杨洪、曹文昭、王二、李定国等此刻依然能征善战,年轻力壮的将军元帅们;以及从一开始就紧紧跟随着张弘斌的何陵、张弘文等一干国会议员们,都将面临着退休的局面。

    他们其实还很年轻,要知道历朝历代,往往都是做到七十岁以上,实在是干不下去了,才三次请辞后,由君王批准才能够获得致仕资格的。很多人就这样老死病死在任上,这在古代没什么好稀奇的。

    公务员考试依然是顺利举办,同时国家又输入了一批新鲜的血液。

    对于张弘斌来说,五十岁身居高位,六十岁退休那是最理想的情况。一则不会因为年纪过大,而失去了血性。老成谋国固然是好,奈何老成也意味着谨慎过度,失去了进取拼搏的斗志。有些东西,不是你妥协,不是你耍小把戏就能够得到的,很多时候,还是要靠硬实力,靠拳头!

    六十岁退休不是很好么?按照最新统计的共和国人均寿命显示,共和国居民平均寿命达到了六十三岁。若是单单看陕西、山西和四川这三个老地盘的人均寿命的话,甚至可以提高到七十五岁。

    良好的医疗保障,没有任何战争的阴影,日益完善的退休保障,以及周到的爱心公益帮助,使得这三个地区的百姓,就张弘斌来到这个时代时,平均寿命增加了二十五岁。

    是的,在张弘斌穿越那一阵,陕西的人均寿命仅五十岁……别说退休了,上位都熬不到。

    如今若按照七十五岁的平均寿命来计算,那么退休之后,该名公务员或者职工,还有十五年的时间,可以优哉游哉的陪伴着家人,享受着儿子和孙子辈的孝顺。如此安度晚年,总比依然沉浸在官场之中,明争暗斗舒服得多。

    说起来还是这个时代好,百姓依然存在着信仰,懂得敬畏,而国家也在尽最大的努力,建设精神文明。

    两个月的时间,在忙碌的情况下有时候一恍惚就到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换届似乎还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却不想回过神来的时候,换届的时候,也就到了。

    第一届,三峰会议召开,所谓的三峰便是帝皇、议长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三人。

    在共和国,这三个人代表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当然,这次会议依然采用露天会议的模式,并且进行全国广播。张弘斌就要让所有人,公正公平,完全没有任何春秋笔法,也没有任何剪辑制作的情况下,了解会议的所有细节。

    作为帝皇,张弘斌自然当仁不让,成为了这次三峰会议的最高领导人,并带头说话。

    “各位公务员、乡亲们,在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齐聚一堂,共同为华夏人民共和国的未来进行集会。通过这次集会,我们共和国将辞旧迎新,进而变得更加的强大!”张弘斌依然不善言语,或者说他本来就不需要废话那么多,也不想。

    出自真心也好,还是出自礼仪也好,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鼓起了掌。

    “各位,按照我国的《宪法》关于公务员的规定,年满六十岁的人,必须要退休。同时还规定了一点,那就是国会议员以及各部的部长,任期为五年一届,五年后若国家、百姓认为他们依然有继续干下去的必要,尽可继续连任一届。两届之后,不过如何,都必须要换届。

    为什么要这样?只因为我们无时不刻都在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大江后lang推前lang,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我们总不能一直占着位置,却不给年轻人一个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吧?

    我们总不能,让真正有才华的人,一直在地位的职位上空耗下去吧?!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考取公务员最低年纪来计算的话,从一个基层公务员,升级到国会议员,以及各部部长级别的存在,一般都是在五十岁左右。两届之后就是六十岁,刚好到退休的年纪。

    然而我国的情况其实也有点特殊,那就是我国建立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我们的开国元勋们,从卑微到达今天这个地位,完全是火箭式的提升,这也就使得,掌握重要兵权、政治权利的,几乎都很年轻,有些甚至还不足二十五岁。

    饶是这样,他们成为部长,成为议员也超过了两届。不管他们年纪多么小,也不管他们曾经为我国做过多少贡献。既然宪法已经做出了这样的规定,那么已经连任了两次的他们,就不得不面临着被替换的结果。按照我们现阶段常说的一个词,那就是换届。

    若不如此,《宪法》今后还有谁会自觉遵守?

    可以说,每五年的一次三峰会议,都将是一次共和国大换血的时期,最迟不超过十年。

    在这一天,我共和国的高层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变动,是好是坏谁也不知道?但不要紧,我们国家有完善的法治制度,有着良好的监督制度,同时……至少朕不还没有退休么?”张弘斌振臂高呼,只是说到最后让人有点无语。

    只是大家也明白,皇帝陛下一天没有退下去,那么共和国就不会乱。这个国家还太稚嫩了,必须要有一个老人好好照顾它,让它茁壮长大到可以独立了,才好放手。

    这个老人自然不会是执政党或者监督党的那些人,别说他们自己双方不会答应,只说百姓们也不会同意。

    这个老人,由张弘斌来担任,那才是真正的名至实归。

    张弘斌演讲完毕,然后又是各部部长、国会议员们陆续讲话。同时还宣布一个决定,在议会上面,创立一个顾问室,又退休下来,愿意加入顾问室的老人们担任国务军务顾问。在国务和军务的决定上,有着直接建议的权力,说穿了,就是通过这批退下去的老人,带一带那些刚刚上来,还不能很好处理事务的新人们。

    就这一点而言,也是大家讨论并通过的,并一个国家高层的大换血,很容易出现许多问题。

    当所有人演讲完毕,张弘斌便是带着大家站起,正式向天下人宣布了这次换届之后的名单:

    李定国、杨洪、王二、曹文昭等老牌军官退休,其中只有曹文昭和杨洪两人进入了顾问室任职;何陵、张弘文、以及马玉等一干文臣,也宣布退休,其中只有马玉和何陵两人加入顾问室任职。

    在顾炎武的领导下,监督党开始重组,同时由林松担任新一届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肖遥的领导下,执政党也开始重组,肖遥进入了议会任职,而墨染成为了新一代的议长;军队方面最高领导人由曹变蛟担任,牛金星任总参谋长;海军方面刘若錡还有一届任期,暂时不变。

    还有两个特殊的部门,仅仅是对少数工作者进行退休处理,主要负责人没有更换。

    一个是情报局,依然由张琉负责,黎落成为副局长,算是羡慕死了不少一直等着升迁的副局长们;一个是研究所,除非是证明江郎才尽,已经没办法进行研究的,否则只怕七十岁也不会出现退休的情况。

    不过适当的升迁还是会有,比如关刀成为了共和国第一军工研究院院长,作为朱存媛的继承人,继续研究新型的火药,并将针对当代的火药进行优化,比如提升威力,减少成本什么的。

    各部队的军官也有不少到了年纪的,在战友们的敬礼下,默默离开了军营。而同一时间,次一级的军官之中,也有不少获得了晋升,凭着过硬的战斗经验和聪慧的头脑,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不是共和国自毁江山,而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过程。

    其实事实如何,到头来,还要看看这新一代的开山怪们,最终会有如何的表现了。

第26章 最终的决战(1)

    换届完毕,不仅仅是以旧代新,同时还是一次权力的变更。

    为了均衡各方势力,有时候比如省长这个职位,就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变动。原本从下面副省长提拔上来的,很有可能不能够继续在本地担任省长,而是要到别的地方担任省长职位。运气好的自然从二三线的省份调到繁华的一线省份;但也有运气差的,从一线省份的副省长,调到三线省份担任省长,给人一种明升实降的意味。

    比如担任山东省省长的杨鹤,虽然没有因为换届而被迫退休,但也不得不从山东调动到归化(原印尼)省担任省长职位。这样一来管辖的土地和自身的地位似乎提高了不少,但是一个是二线省份的山东,一个是偏僻远离大陆的东南亚,此间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不过很多人都看得出来,杨鹤这届省长职位是属于养老性质的,五年后他就要退休了,很难再有资格升级为国级领导。而想他这样,在换届之后并没有退休,但实际权力却被削减的,也有不少,大部分来自大明原本的地盘。

    然而就算国家那么安排,他们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要知道国会议长都退下来了,他们这些先是在大明的统治下连任了两三届的时间,按照年纪本来已经足够退下来了,只是他们才并入共和国,总不能就这样退下来,否则只会显得共和国待人凉薄。再给他们一届的任期,这本来就已经很过分了,还想要在富庶的地方任职,那就太不合理了。

    到了不同的地方,就意味着要应付不同的风俗人情,地方情况等各种问题,所以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基本上都围绕着金钱产生。

    这些问题最终会被报到地方财政局,小问题会被地方财政局处理,中等以及大问题会上报。而财政部接收到这些上报上来的问题之后,中等问题他们会进行讨论后进行处理,大问题却不得不上报给国会,让国会讨论审批才能够通过。

    比如有人要修建一座三峡级别的大坝,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那就需要国会来讨论解决。毕竟一则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财政的问题,还有许多民生问题;二则涉及金额太大,财政部无权直接做决定,否则财政部大花特花,国家运营还要不要了?赤字财政可不是什么好事,过度的发售国债更是一个不可取的行为,更比说这国债还没人帮忙买单。

    但话又说回来,就算有人帮忙买单也没用,自己又不设置什么美联储这样的机构,把货币和金银铜分割开来,然后说贬值就贬值说升值就升值,通过货币的汇率进行抢夺别国的金钱。

    共和国出色的经济和丰厚的国库,还是给这次换届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至少被判定为可行性的建议,都得到了最好的贯彻,地方的经济和民生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获得更高的进步。这些刚刚升迁的家伙们,为了能够得到下属们的认可,那可是非常卖力的进行学习与规划,最多就是苦了那些底层的小公务员们。

    军官们也在抓紧时间,对自己的新部下进行磨合。实际上从总体来说,军队的建设已经完成,大量的军校建立让每一名军官,哪怕是一个排长,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军事教育。配合政委的帮助,就算上级的旅长、师长甚至是军长找到了变动,整体的战斗力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最重要的是,所有军官的知识都差不多是一脉相承,故而要适应新的部下并不算太难。

    也多亏了这群兢兢业业,敢于牺牲的军人们扼守住了关隘,以至于几次想要趁着换届过来占便宜的大顺帝**队,最终都铩羽而归,甚至局部还扩大了一个县的地盘。

    完好的机制其实也是很好的,若张弘斌一开始就以霸道统一天下,那么地方很难保证能够如铁桶一般。

    自古君王用霸道,结果很快就会被对方麾下的谋臣名将找到突破口,然后使得战况又不得不拖上几年,如此年复一年的打来打去,到头来吃亏的不过是我华夏百姓而已。

    张弘斌若是没来,自崇祯元年开始的农民起义就会星火燎原一般蜂拥而起,遍布全国各地。战乱持续十七年,整个华夏大地至少七成的百姓死于战乱。最后大顺就算建立了,麾下的人马也有限,部队里面大部分是老弱妇孺,否则就是不合格的将士,在一片石被满清和吴三桂联军击败,开启了满清入关,争霸天下的序幕。

    在这之前,满清人口太小,别说大明的人,就算他们自己,也是只打算当个强盗不断壮大自己,不管叩关几次,不管兵临北京城下多少次,他们也仅仅是当强盗,还没有夺取大明江山的心思。在他们的眼里,那个时候的大明,还是太强了。

    但崇祯十七年之后,大明的国力被内战消耗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到处都缺乏抵抗满清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才看到了统一江山的希望,让昔日五胡乱华般似曾相识的场面,再次出现在华夏大地。

    那么,如今呢?

    满清已经灭亡,全国人口比崇祯元年的时候,居然提升了十万人。这还是不断的战乱之下,被统计出来的结果。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陕西原本人口一度下降到了天启七年的15%,然后提升到了天启七年时期的300%,陕西、山西和四川的人口增长速度都非常的快。

    国家也没有因为战争而变得破败不堪,相反一个个国家在刺激下不断的改革,不断提升自己的国力,更不断的建设。从今年度的财政报告上可以看出,今年度的财政收入,居然是天启七年大明收入的五十倍有余。

    在建设中统一华夏,在避免内战之中统一华夏,这就是张弘斌的主张。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方法,可以第一时间处理世家带给这个国家的影响,不断的弱化,分化最后路人化世家的作用和影响力。张弘斌那个时空的十年动乱怎么来的,其实就是旧官僚主义、老牌世家开始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申诉和反抗,进而才有了那个动乱,结果就是世家大族几乎被消灭掉,并扶持了一批红色世家出来。

    当新兴的世家利益,和国家利益挂钩,就算没办法消除世家对国家的影响,他们的身份也会告诉他们,事情不能够太过分。毕竟他们和国家的利益,已经结合在了一起,分则两害,合则两利,谁也离不开谁了。如此,国家的统治才得到了巩固。

    张弘斌没有这个烦恼,世家的问题已经解决,百姓已经开化,在舆论引导下也开始疏远世家。世家失去了社会的舆论影响力,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他们要么就只能转型,要么就只能消失。不同的是,这个消失,不会给国家带来太大的变乱,也不会存在太强烈的后遗症。

    三个月的时间,这是新上任的官员们,迅速适应政务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从辛勤的学习者,又变回了在办公室里面指点江山的存在,下属们也认可了这个领导,默默的完成领导的吩咐。

    国会也适应了工作,墨染开始履行自己的议长职责,国家在稳定的进行发展,敏锐的记者们甚至发现,换届之后,国家的总体实力,无论是在民生教育这种软实力方面,还是在军队武器这种硬实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于是有一天,报纸上提出了疑问:“国家已经强大到了可以直接碾压大顺帝国的地步,而李自成的大顺帝国依然存在民心尚未收拢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到底要何时,才要动手一统江山?什么时候,才能够让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只存在一个声音?”

    这两个提问不仅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报社也迎来了大量的评论和相关文稿。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关于如何一统江山的各种提议和相关内容,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一个话题。

    只是谁也不知道,从一开始,报社就是在国家的故意引导下,才会发出这样的提问的。

    毕竟报纸是国家的咽喉,自然是不能够让它脱离自己的控制的。

    初步的目的已经达到,不仅让百姓们产生了期待国家一统天下的心理,同时也吸引了李自成的注意力。他们的人或许会不断戒备各个边境地区,生怕张弘斌派人自四面八方杀过去,一口气霸道的把他的江山给夺了。

    在这个基础上,军队的确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动。

    东海游弋的军舰开始变多,也多次靠近过各沿海港口;边境的士卒开始进行集结,训练的程度被提升了起来。各地物资似乎都在调动,开始朝着边境二线城市运送。

    这一切,都给人一个想法,那就是:共和国似乎打算要决战了!

第23章 国家博物馆

    张弘斌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李自成这厮直接伪造了一个传国玉玺。

    只是这一招其实不难处理,张弘斌早已让人去准备了。本来直接把传国玉玺放在明面上就可以了,但是他打算准备多一些东西在亮出来。而且,在这之前,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处理。

    他身后有什么势力在帮助他?说来可笑,除了一个来自未来的超市系统,还真没有别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