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袖遮天-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岫点头看着我,我只好也点头说:“王爷我当然喜欢成功,喜欢钱财,但是本王绝对不同意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样得来的事业并不能长久。”
  云岫笑道:“王爷的话,你们可明白了?林蔚然虽然没有行骗抢劫,但她令百姓生活无着,的确不义,你们应该及时禀报于王爷,这关系着安城民心啊。”
  关系民心,一语中的。我的隐晦心事,云岫竟然能透析,这让我看他的眼神更多了一层深思与欣赏。
  张未抬头道:“那王爷准备如何处理林蔚然之事?窃以为不宜过分追究,一竿子打死,寒了底下的心。”因为久跪,臃肿的身子不堪劳作,细密的汗珠也布满了她的额头,脸上的粉已经遮不住皱纹,年纪大皮肤不好,妆本来就不容易上,现在残了,更有些不堪入目。这个张未,老了反而更喜欢化妆起来。我叹口气,摆手上她们起来,毕竟追随我很长时间了,凡事都应该留个余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以原谅就应该原谅。
  林蔚然也是如此,她刚刚立了大功,异域开拓回来,要是因为这件事废了她的确会寒了大家的心,要是不处罚,也会导致这些人目无法纪,胡乱专权。
  云岫也沉吟片刻,对我说道:“王爷,的确林蔚然要处理得当,不能过分。”
  还未等我表态,小厮来禀林俨然林蔚然姐妹求见。我心里一阵冷笑,来的好及时,于是坐下等她们进来。张未董莫彼此看看惊疑不定,云岫也目光转为幽深。
  

第十三章 风波起(下)
更新时间2008…9…20 22:27:21  字数:3626

 林俨然和林蔚然进来的时候,我坐在椅子上动也没动。林俨然拉了一下蔚然,就扑通一声跪倒,林蔚然不甘不愿跪下去,脸上却有些不满。
  林俨然谢罪道:“王爷,请开恩!”
  林蔚然瞪了一眼姐姐,想说什么终于忍住没有开口。
  那一刻我不仅有些心力憔悴,甚至还有些暴戾。这个林蔚然才刚刚建立功绩,才想大用于她,没想到就闯了大祸。
  林俨然见我不语,众人神色不辨,立即叩头道:“王爷,请息怒。罪在俨然一人,望王爷饶恕蔚然。”
  林蔚然立即抬头道:“王爷,家姐抱恙在身,并不知情,若有罪,蔚然一人担当。”神情颇为倔强。
  林俨然骂道:“愚不可及,你给我闭嘴!什么若有罪?你坏了王爷的名声,陷王爷于不义之地,还不承认错误!”又气又急,边说边咳嗽。
  林蔚然看着咳嗽不止的姐姐,终于露出一丝惶恐,这担心不是认识到自己错误,而是关心俨然的身体而已。
  才数月不见俨然,她下巴已经尖尖,身材消瘦,眉宇之间全是倦意,肤色偏黄,全然没有初次见她的韵致风华。齐国远在沙漠以西,途中风餐露宿,担忧受怕,多有劳顿,能得以归来,的确不容易。想到这里,我不禁叹口气道:“俨然,你身子不好,起来吧。”
  俨然却执意不肯,低头道:“蔚然急功近利,多有不全。”话没说完,抬头眼里已有泪光点点,身子似是虚弱不堪。
  我终于不忍,伸手扶起她道:“你起来吧,蔚然功过相抵,在家照顾你三个月,等你身子好了再来任职。”
  俨然脸上微微有些失望,转瞬释然,点头道谢。
  我拍拍蔚然的肩声音有些哽咽道:“回去请个好大夫,好好照顾你姐姐,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我说。宁损千金,只求俨然平安无事。”
  林家姐妹走了以后,我和云岫张未董莫商量亲自下乡抚慰受害乡民。
  我对农村并不陌生,我原本就扎根于黄土地中,早已亲自丈量过其中的无奈与艰辛。不错,乡村有绿树合抱雾烟缭绕,麦田万顷碧浪滔滔,鸡鸭成群,牛羊成对,牧童吹笛,渔女放歌,这些都是城镇没有的鲜活的景色。没有在其中生活的人,只是听了文人摇头晃脑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觉得这种生活自在闲适,优雅高洁,比陶公为五斗米折腰时强上许多,但却甚少读其《行乞》“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要不是无法生存,陶公如何有那极大的勇气抛下读书人的斯文与自尊,叩门乞讨,不过为求一点残羹冷炙来果腹而已。在这里生活,必须勤劳节俭,早起晚睡,一刻不停才能落个勉强温饱。很多人家的经济来源,不过是靠养几只鸡用鸡蛋换取油盐而已。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见一点肉沫子,在农村向来是瘦肉无人要,肥肉才能省油解馋。所以在贫苦农村长大的孩子,早已练就一副铜皮钢骨,什么苦都能吃,也肯上进,一有机会便努力攀爬,格外珍惜自己的成功,骨子里有着对打回原形,重回农村的深深恐惧。
  虽然我早已明白土里刨食的心酸,但是亲自到了古代农村旻乡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这里零散着低矮的茅草房,土墙裂开道道缝,叫人怀疑它会随时倒下去,而不敢走进去。
  见我们这些华服之人,村民躲得远远地打量,个个鹑衣百结,面黄肌瘦。几个无知的孩童,跑到近处好奇地张望,天气已经很凉,这些孩子还穿着单薄的夏衫,手指里满是污垢,脚趾则穿破草鞋露在外面,满是黑泥的脸上不时因为寒冷而抽着鼻涕。随后几个焦急的妇人跑过来,拖着孩子,跪在地上连连道冲撞了贵人,希望大人有大量,不要怪罪等等。
  看着惶恐的妇人和无措的孩子,我心里一酸,唤人去找地保过来。
  一个姓张的地保不多时被随从带到跟前,云岫则是温和地对战战兢兢的张地保说道:“不用害怕,这是我们安城的平安王爷,来看望大家来了。”
  我心里酸楚,眼里含泪,深深对着百姓鞠了一躬道:“明澈愧为城主,深负百姓所托,反而害得大家流离失所,不胜惭愧。”
  百姓看惯了官兵张牙舞爪,见身为王爷的我鞠躬,都慌得一躲,惊疑不定。
  我知道一时改不掉她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不勉强,只是让地保带我走访一下因为买酒而当掉田地的人家。
  走进第一个低矮的三间茅草房时,里面扑鼻而来的气味让几个小厮情不自禁捂上了鼻子。这种气味腥臭中带着一股说不清的刺鼻气息,让人闻之欲呕。昏暗的房间,我定睛仔细看了看,只有两张床,一个低矮的桌子,几个破板凳,另外堆着些破烂东西而已。南面拐角处那张床,上面蜷缩个人。一床黑乎乎的被,早已辨认不出颜色,我们走近跟前,那床上的人哼哼叽叽就是起不来。躺的是一个老婆婆,两眼浑浊,嘴角留着不明液体。只有云岫与我走上跟前,我柔声问:“老人家,你家里人呢?”老太太闻听此言,眼里流出泪来,只是不言语。张地保上前大声道:“王老太太,天幸降贵人,有什么话就给我们王爷说吧,她老人家会为你做主。”可怜那王老太太嘴里只是嗬嗬几下,说不出话来。张地保见此,流下泪来,哽咽着说:“可怜王老太太,竟然落到如此田地。”
  原来王老太太一生无子,老了就投奔自己侄女,把自己所有家产薄地一亩三分都交给了侄女,指望颐养天年,让侄女养老送终。初时老太太终日劳作,日夜不停,侄女两口子待她倒也似亲娘。奈何老太太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白日做活夜里呻吟,后来不能动了,侄女两口子渐渐恶言恶语,随意放一碗剩饭在老人床边。自己两口子在桌子上自吃自地,老太太叫唤得急了,两口子厌烦了,一个起来抓住老太太的头发就往墙上撞,另一个在桌子边骂骂咧咧。
  侄女自从染上酒瘾后,把田地薄产都拿去抵押,其夫见日子不保,整日在外撒痴卖狂,换些吃食吃饱了方回家。
  话音刚落,一个轻狂男人扭着腰进了门,看见我们一愣。
  我皱着眉道:“你婶娘已经病成这样,怎么也不见你伺候身边。从今日起,好生伺候,等会我便把地契给你婶娘,张地保作证,若是你不孝顺,这地便收回。”说完,我看他也不看他一眼,转脸吩咐地保。走的时候,那男人跪在地上,身子颤抖,连声说:“小人不敢了,小人不敢了。”
  云岫皱眉,等走得远了问我道:“王爷,为何不教训这两个小人?”
  我一叹:“眼下是照顾王老太太为大,若是处罚得狠了,她们背地把怨气出在老太太身上,那就不是我的初衷了。等过段时间,我安排好这个村落,任命一些贤能人员,那时自会有人监督于她们,要是她们还不知悔改,自会恶狠狠教训,让她们有所畏惧。”
  走了段路,进了第二户人家,张地保一喊,有个四十上下的妇人推开柴扉走了出来。此位妇人虽然也穿着百衲衣,补丁落着补丁,但浆洗得异常干净,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用个布帕包着。篱笆搭成的小院子里种着白菜,豆角攀爬在篱笆上还结着些许长条。角落里放着把野草扎成的扫帚,地面被扫出一道道痕迹。屋里也别无他物,不过床几,靠着门亮处放着一架织布机。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当我们向她表明来意,允诺归还田地的时候。妇人涨红了脸,平静中带着自尊道:“本是小女嗜酒如命,田地拿来换酒,买物付钱,天经地义。如今女儿女婿出去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去了,小孩子还没轻没重的不晓得事,王爷如果执意要还,小妇人还有些许力气,愿意自卖为奴,来偿还债务。”
  我心里一阵惭愧,此村妇淳朴,身着鹑衣,自尊自爱,不贪小便宜,别人投桃,她必要报李。离开乡村日久,我却渐渐丧失了一些人性中真的东西,变得世故伶俐,反以为荣。
  还未等我说出话,外面一个村民慌慌张张跑进来道:“不好了,张三推着独轮车进去收苞谷了!”原来地被典押给林蔚然后,苞谷现在已经成熟。很多村民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实指望等着苞谷成熟后能接着粮食,被典押之后,这一点希望也破灭了。与其等着被饿死,不如拼命去地里先把苞谷收上来。
  不多久,早有村长把张三押了过来。独轮车上放着一个藤筐,里面有几个小小的苞谷。那车轱辘是木制的,只前面有一个,然后用个简易的木架子搭在上面,把要负载的东西绑在上面,用手推着把手走。我盯着看了好久,众人大气也不敢喘,我心里有个模糊的念头,一下子想到了四轮马车,又一个赚钱的主意啊,还可以改善村民生活。
  云岫抬起袖子轻轻抵了我一下,把我从迷幻中惊醒过来,看着面前齐刷刷看着我的百姓,还有张三那恐惧的脸,我微微一笑道:“诸位乡亲,我既是你们的城主,就有义务安置好你们,今天我来是给大家一个交待的。”我停了停,继续说道:“我本来就是为了亲自告诉大家一声,典押的土地地契我已经带来了,准备退给诸位。所以不必惊慌,土地本来就是你们的,苞谷自然是你们的。”说道这里,下面很多人露出了喜色,跪倒在地,大声叩谢。
  我终于忍不住流泪道:“明澈无能,让自己子民受罪了,自今日起,我必会给大家一个交待,让你们安居乐业!”
  

第十四章 仓廪实(上)
更新时间2008…9…21 23:43:51  字数:2296

 回去的路上,云岫沉着脸良久叹息道:“早知道黎明生活艰辛,真的亲临其地,才发现远远比我想象中的糟糕。我原本以为有几亩地,几间草堂,房前房后种些竹子菊花,忙时耕种,闲暇时焚香弹琴,虽有些身体劳碌,不失心态闲适,没想到……。”云岫说不下去了,把后面的话都生生咽了下去,面上极其复杂。
  我坐在马上笑笑,中国文人士大夫自古以来便怀有山水田园情结,盛世追求雅致,乱世化为理想,达时讲究急流勇退,穷时保持安贫乐道。对根有着固执的眷念,便会视回归田园山水为高尚、乐趣,把追求归隐看作是名士风流。其实归隐不过是桃花源,来自于幻想,终止于现实。归隐是一种奢侈的生活,没有金钱支撑,只能潦倒于乡间,饥寒交迫过一生。
  张未也叹道:“王爷准备如何帮助这些人呢?是不是多给钱财周济?”
  我挑眉苦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一直没有出声的董莫开口道:“王爷想法虽好,实行起来难度却颇高。沉疴日久,如何药到病除?”
  我笑了笑道:“我既然许下承诺,自然要尽力而为。”
  第二天鸡鸣十分,我便早早起床,只吩咐清愁帮我简单装束一下,一身绯红衣裙,头发仅以一只红玉簪绾住。然后我只身带着十几个随从,云岫他们本想去,被我婉拒了,这些贵族子弟到了乡下不过徒添讨扰而已。
  到了旻乡,那里百姓见我真的亲自赶来,俱都感动不已。张地保,还有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李族长亲自陪同我一起去查看村中地形地貌。
  旻乡被群山合抱,山清水秀,鸡鸣犬吠,空气新鲜,倒是适合居住之地。可惜山多地少,人均土地不够,粮食产量少,还要交纳赋税,自然入不敷出。
  边走边询问她们当地的情况,山路陡峭,多有不便,她们为了迁就我特地放慢步伐。村民们在后面紧紧跟随,脸上既有惊奇更多的是希翼恭敬,宛如朝圣。
  情绪是具有感染性的,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斗志,一腔豪情,害怕等闲辜负了这些对我寄予厚望的村民。
  转了一天,我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规划,有了点把这些农民救出水火的信心。当我风尘仆仆回到王府的时候,众人看着我青丝凌乱,衣裙也被山上荆棘拉扯得有些残破,俱都发笑。
  一来一回路上耗时极大,于是我和云岫商量干脆我带着一二十个随从就住在旻乡附近,等安置差不多再回城。云岫看着我奔波的确十分辛苦,便让我多多照顾自己,亲自挑选了一些能干和会些武功的人陪我前往,疏影,天香,清愁照顾我的起居。
  旻乡人看我驻扎在附近,知我果真言出必行,做事雷厉风行,个个喜笑颜开,紧紧追随左右。
  旻乡最大的问题是土地不足,我指着其中一座山谷问李族长道:“这里土地肥沃,怎么不见众人开垦?”
  李族长面上有些不自然,不过瞬间恢复恭敬,我若刚才不细看,几乎怀疑自己眼花。李族长无奈道:“王爷有所不知,这里虽然肥沃,但并不适合种庄稼。夏日洪水一来,山谷庄稼便会被冲得一个不剩啊。原来也有人来垦荒,只是白浪费了种子而已。”
  两座小山包斜坡便有一个山谷,遇上雨季山洪一发,山上的树叶等杂物便会冲下来,时间一久,淤积甚厚,山谷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村民任其荒芜,实是可惜。
  我想了想,笑笑问李族长道:“若是找人建个大坝拦上,囤积上面的雨水,成为水塘,里面还可以养些鱼虾换钱。然后建个书渠把水引往山下田中,这样以来旱时可以用来灌溉田地,不是解决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嘛。大坝下面的土地也无忧,用来种庄稼一定比下面的田要好上许多。”
  我简单寥寥几句,听得张地保和李族长眼睛发亮,直叫果真是贵人见识多些。我心里暗笑,不过是看多了便能照葫芦画瓢而已,却把她们喜欢得茅塞顿开。
  山下的平地,因为家家寸土必珍,所以道路几乎看不见,只有一条由于耕地而翻起的细沟作为边界而已。
  我叹了口气,这样虽然利用了最大使用面积,但并不科学。一不利于灌溉管理,二车马无法行走,加重劳动强度,三没有道路便无法植树形成防风屏障。
  我把心中所想的担忧便对张地保和李族长说了,李族长点头道:“王爷所虑极是,不光是这些,还有因为没有道路和明确的边界,大家在行走和耕种的时候总是会起纠纷,不是吵你踏坏了我的地,就是嚷你多耕了我的田,轻则口舌之争,重却拳头相向,没有一刻安宁。老妇人每日处理邻里争吵,不曾消停过。”
  我微笑着对叹气的李族长和点头同感的张地保说道:“你们去和村民说,我要把这些田地整出一条十字大路来,谁家摊到了路,余下的田地赋税分文不交,占用的土地别处另补。”
  她们和村民一说,大家无不应承,个个愿意路从自己地里走。
  张地保问道:“王爷,只有两条路,其余田地怎么办?”
  我微微一笑道:“其余人家用尺子把地丈量好,请个人作见证,埋下标记,田间土埂便由两家平摊,挖好小沟渠,好方便水流经过。”
  李族长又问:“那两条大路两边,王爷准备种什么树呢?”
  我想了想道:“这树是起遮挡防护风沙作用的,那么便选些容易生长,而且很快成材的罢,你们熟悉本地的环境,还是由你们做主吧。”
  土地暂时算是解决了,剩下的便是其他的软件设施问题了。比如说水渠如何走,水车如何架,还有农具和种子等等问题。
 

第十四章 仓廪实(下)
更新时间2008…9…22 20:54:08  字数:3813

 一连几日都耗在田间地头,和张地保李族长以及请来的水车安装赵师傅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引水铺道。赵师傅为人老实忠厚,沉默寡言,却言必中肯。她跟随着我们看了半日,说道:“若是这几处山谷都建筑水塘,安装水车也是极简便的事情。王爷说挖沟引水,这有些不妥,水流土沟必会损失太多,不若就地取材,砍伐山上翠竹,用竹管铺道,更为合适些。”
  听了她的话,我想到以前去山上旅游的时候,那里自来水也是用竹管来疏导,倒是颇为可行。我点头赞许道:“澈本就班门弄斧,大家有什么好主意尽管畅所欲言。”
  这些村民看见赵师傅受到了我的称赞都有些鼓舞,再者见我为人和善,温柔可亲,渐渐放开拘谨,也敢不时说些建议。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确有不少主意甚好,细节也考虑更为周到,比我这个纸上谈兵的强上许多。
  李族长笑呵呵地说:“这些水车一架好,随时可以灌溉,旱涝不怕,真的可以不用靠天吃饭了。”一村民接过话道:“种水稻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也有白花花的米饭可以吃了。”
  张地保和赵师傅在一起对着山上指指点点,嘀咕了半晌,然后张地保堆起笑脸对我说道:“王爷,既然平地甚少,我们可以在山上开垦梯田啊。”看我点点头,她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修筑梯田,耗工甚巨,且工期很长,所费不赀,可能需要有些激励。”
  我心里暗道一声还真别把地保不当官啊,一开口,便要了土地所有权去。一般来说,山川沼泽是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开始使用,开垦荒田也不是不可以,开始也不用缴纳地租,但随时可能被收回,或者仅仅两三年,田土未熟,即升科纳赋。结果都是农民为领主作嫁衣裳,得不偿失,因而都望而却步。如果农民垦荒即可获得所有权,且获得几年缓冲期豁免赋税,虽然辛苦,但也能为子孙挣下一份产业,相信还是会趋之若鹜。
  小地方的村官一心为乡里谋福利,才不管你多大来头,即使我贵为王爷,她也想从我这里捞取好处。不过山上梯田种起来颇为辛苦,无法导水灌溉,只能人工浇灌,靠年成吃饭,旻乡又如此贫困,即使地保不说,我也会给予,于是我似笑非笑道:“张地保为民着想,颇为难得啊。”
  我本以为张地保会顺势谢恩,没想到我话一落,张地保脸上一变,转为苍白,立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去势又快又重,膝盖重重磕在尖锐的山石上。张地保惶恐地道:“王爷,请恕罪,臣之心永远忠于王爷,请王爷开恩!”
  张地保这一举动惊得我目瞪口呆,我慌忙扶起张地保道:“地保何出此言?本王并没有怪罪于你啊。”
  李族长看了一下不肯起来的张地保也跪地道:“王爷,张地保的确得陇望蜀,请王爷看在她一心为民的份上饶恕于她。”
  天香悄悄拉了一下我的衣角低声说道:“王爷有所不知,其他领主都把山川水泽收归自有,有的看管非常严,连百姓砍柴打猎都不准。”
  历来奢华贵族的宫殿,下面支撑的是累累平民白骨。凤朝现在土地兼并严重,门阀士族对待管辖区内的民众非常苛刻,不让打猎捕鱼都是常事,家生奴仆日夜劳作,没有自由,沦为奴隶,平民苛捐杂税非常严重,实在活不下去也只好卖身为奴,做奴隶,用一生换取一碗饭吃。
  我做了安城城主后并没有封山禁水,也不课征赋税,现在张地保见我为人可亲,便想趁机把开垦的荒田也化为农民私有,看我似笑非笑的表情,以为我讥讽其欲壑难平,怕我动怒连累百姓,所以才赶紧自动请罪。
  我看着惶恐的百姓,还有跪在地上不起的张地保李族长,叹口气板着脸道:“你们不起来,是不相信本王的誓言的了!”我转脸郑重对四周的百姓说:“明澈虽然不是顶天立地的奇女子,但为人守信,我既然已经允诺让自己的子民安居乐业,便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我顿了顿,看着鸦雀无声的人群继续大声道:“明澈现在正式宣布,只要是大家开垦的荒田,即为子孙业,永不收地租,十年不收赋税!”
  话音刚落,刷刷四周人群全部跪下,齐声高呼:“平安王千岁千岁千千岁!”有笑有泪的,不一而足,一张张感恩戴德的脸在阳光下闪闪个发亮,她们诚心诚意跪地叩拜,全然不顾下面尖锐粗糙的石块沙粒。
  这一刻,我眼里也有些潮湿,这是我第二次受到百姓的跪拜了。第一次是初来安城,那次是托云岫之福,这次却真真切切是我一人之力,这两种心情截然不同,脚下站立的土地也份外踏实。
  碧空万里,明媚的阳光射在我的红衣上折射出流霞一般灿烂艳丽的颜色。山风吹拂起我几咎散落的长发,居高临风,衣袖纷飞,看着匍匐在地的百姓,喜悦和自豪击中了我的心脏,我也同众人一样含笑带泪。
  经过梯田事件,村民真正接纳了我,觉得我与一般领主不同。
  为了建水坝开田路我几乎午饭都忙得回不去吃,初时天香她们吩咐小厮送到田间来。后来李族长的孙子李成玉并几个男孩子天天送饭过来,害得我不好推辞,虽然是山里菜蔬与野味,但做的也别有风味。我对吃食本就不太挑剔,这几年珍馐佳肴吃多了,偶尔一吃很是爽口。特别是我有心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所以便让小厮送饭停下,接受李成玉他们的好意。李族长这个小孙子不过十四五岁,眉清目秀,白皙瘦削,为人最是腼腆。他送饭来时,别人打趣他一下他头就低得看不见眉眼,我朝他笑一下说一声谢谢他都会脸红上半天。
  钱多不用愁,人多好办事,不过月余已经大坝修好,水车架上,竹管铺好。对于开垦梯田之事,由李族长负责,她德高望重,所以处理事情也并不偏袒。
  我便花心思在运输和农具上,我琢磨着把手推车改成后世农村常见的木板车,现在使用的长直辕犁改为短曲辕犁。农村生活我耳濡目染,到了这里生产力落后的山村更是如鱼得水,比经商容易多了。想到这里,我暗自嘲笑自己,丫也就是一农民料,即使出去很多年,在城里打磨了很久,别人都看不出黄土痕迹的时候,骨子里却仍旧执拗熟悉那里的一切,穿成天阙皇女贵为王爷,也磨洗不了那刻骨的记忆。
  人年纪一大,心态就变了,别人看着我貌美倾城,其实心早已不复当初。从初时的心高气傲,怕被人看不起,而事事逞强,加倍努力,要修得才貌双全,做那云上之人,到现在经历生死关之后,即使现在真的成为尊贵的王爷,反而比以前看淡很多,心态也平和许多,说话不再犀利,不再谈吐讲究,凡事追求自然。有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也有“淡极始知花更艳”的领悟与感慨。
  把手推车独轮车改成手推双轮车这个最是容易,找个能工巧匠来向她诉说木板床的构造,把一个车轮改成两个。然后把原来架在独轮上的简单木板做成车厢的样子,下面留有凹槽放在连接两个车轮的横杆上就好。双轮车比独轮车的优点是承载量大,而且还可以在车柄上系上粗绳子人可以拉着走,也可以使用牛马等牲口拉车。我一给王木匠说,这位十里八乡有名的能人立即眼睛发亮道:“若有这样的双轮车,拉个木柴稻谷什么的最是方便。”我笑笑心想这双轮车在南部山区里还是完全代替不了独轮车,它要求路必须有两个车辙的宽度,不过即使这样也用处颇大。既然车轮早已被制造出来,本王这次回去之后就立即传召众工匠制作马车,以后凤朝土地上到处跑着都是本王的车子。
  在小农经济社会所有的农具中犁是最重要的,要是非要一句话形容描绘让不认识的人了解的话,那就是用牛拉动的一个巨大锄头。凤朝使用的是长直辕犁,本身已经是铁制的了,价格非常昂贵,故一个村落也不过只有几架而已。把长直辕犁改成短曲辕犁,首先是长变短,旧式太长,及牛肩,改为直到牛后。这样轻便灵活,耕地时回转容易许多,而且重量轻,节省人畜之力。再来改进犁壁,把它变成微圆形状,可将翻起的土立即推到一边,减少前进阻力。最后改装犁评,自由调节,可深可浅。
  最后一件农具凤朝没有而由我提供模型的是耙,耕地过后可以把土块弄散整平。
  所有归置好的时候,旻乡人由一开始的怀疑,完全变成崇拜。
  我笑笑,派人送去从异邦购置的优良水稻种子后,便离开了那里,走的时候百姓牵衣不舍,送我十余里。
  清愁不解问我道:“王爷,你对村民这么好,全部自己出钱修大坝建水车,为什么走的时候还特地告诫张地保以后的维修费用由村民共摊呢?”
  我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疏影坐在马上突然道:“王爷这么做是为了她们好,若是不强调这一点,大家都不会小心呵护,这些东西寿命便不会长久。这便是人性。”最后她慢吞吞道。
  我笑了一笑,疏影有时敏锐得近乎犀利。这个人看起来孤傲清高,不太关注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什么时候也学会揣测人心了?从她我又想到了云岫,这人更厉害,和他说话也不需要点出关键重点,便能彼此相视一笑,准确把握对方意思然后达成共识,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
  回到安城,云岫看我憔悴不少,皱着眉头叹口气道:“凡事何必事事亲为,你指挥别人去做不也可。王爷,你再瘦下去变成仙啦。”
  天香清愁悄悄发笑,清愁道:“我们王爷在旻乡也未曾吃什么苦,天天有个貌美的弟弟送饭来着。”说完,有些后悔,脸上发红。
  云岫似笑非笑看着我道:“那我是白操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