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6'报新贵者:向新贵人报喜的人。新贵,新任高官的人;此指新登科第的人。

'37'报条:向科学考中青报喜的纸帖。

'38'京堂林下者:退休的京官。清代部察院、通政司及诸卿寺的堂宫,均称京堂。林下,僻静之处,指退隐之地。此揩退隐。

'39'同榜:科举时代同榜取中的人叫“同榜”或“同科”。

'40'乡、诺:指籍贯和姓氏。乡,乡里,乡贯。谱,姓谱,记录族姓世系的簿藉。

'41'齿录:也称“同年录”。科举时代,凡同登一榜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齿录”。

'42'披读:翻阅。

'43'金帛函字:礼品及书信。

'44'宪台:东汉称御史府为宪台,后乃以之通称御史。此为封建时代下属对上司的称呼。

'45'在亡:在逃。

太医

万历间,孙评事少孤'1' ,母十九岁守节。孙举进士,而母已死。尝语人曰:“我必博浩命以光泉壤'2' ,始不负芝堂苦节'3'。”忽得暴病,綦笃。

素与太医善'4' ,使人招之;使者出门,而疾益剧。张目日:“生不能扬名显亲,何以见老母地下乎!”遂卒,目不瞑。

无何,太医至,闻哭声,即人临吊。见其状,异之。家人告以故,太医曰:“欲得诰命,即亦不难。今皇后旦晚临盆矣,但活十余日,浩命可得。”

立命取艾'5' ,灸尸一十八处。炷将尽,床上已呻;急灌以药,居然复生。嘱曰:“切记勿食熊虎肉。”共志之;然以此物不常有,颇不关意。既而三日平复,仍从朝贺'6'。过六七日,果生太子,召赐群臣宴,中使出异品'7' ,遍赐文武,白片朱丝'8' ,甘美无比。孙啖之,不知何物。次日,访诸同僚,日:“熊膰也'9'。”

大惊失色;即刻而病,至家遂卒。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孙评事:未详。

'2' “我必博诰命”句:谓孙立志使亡母受到封赠。诰命,帝王的封赠命令。分言之,明清官五品以上授浩命(本身之封日浩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存者曰浩封,殁者曰浩赠);六品以下之封赠日敕命。此“诰命”

系泛指封赠。

'3' 萱堂:母亲的代称。《诗。卫风。伯兮》,“焉得馁草,言树之背。”

诗意谓于母亲所居之北堂种植谖草(即萱草,一名忘忧草),使之忘忧。后因以萱堂为母亲或母亲住处的代称。

'4' 太医:官名。明清属太医院,主医药之事。

'5' 艾(ài 爱),艾炷。用于艾卷制的灸用药物。

'6' 朝贺,群臣人朝,列班向皇帝贺喜的仪式。

'7' 中使,太监。

'8' 白片朱丝:指熊掌切片。熊掌掌心有脂如玉,并筋络煮熟后皆为白色,肌肉断面则呈红色纹理,故称。

'9' 熊膰:当作“熊踏(fan 番)”,即熊掌。蹯,兽足。

牛飞

邑人某,购一牛,颇健。夜梦牛生两翼飞去,以为不祥,疑有丧失'1'。牵人市损价售之'2'。以中裹金,缠臂上。归至半途,见有鹰食残兔,近之甚驯。遂以中头絷股'3' ,臂之'4'。鹰屡摆扑,把捉稍懈,带中腾去。此虽定数,然不疑梦'5' ,不贪抬遗'6' ,则走者何这能飞哉'7' ?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疑有丧失:担心牛会死亡、逃失。

'2' 损价:减价。

'3' 繁股:捆住鹰腿。

'4' 臂之:以臂架(或挽)鹰。

'5' 疑梦,因梦生疑;惑于梦兆。指因梦卖牛一事。

'6' 拾遗:拾取他人失物。指途中之鹰。

'7' “则走者”句:谓留得牛在,是不会飞掉的。走者,指牛。

王子安

王子安,东昌名士'1' ,困于场屋。人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白:“报马来'2'。”王跟跄起曰:“赏钱十千!”

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王乃眠。俄又有人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3' ,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4'。”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

又移时,一人急人曰:“汝殿试翰林'5' ,长班在此'6'。”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给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

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7' !”长班怒曰,“措大无赖'8' !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温,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然犹记长班帽落: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9' ,共疑之。自笑曰:“昔人为鬼椰揄'10',吾今为狐奚落矣。”

异史氏曰:“秀才人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11',似丐。唱名时'12',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13',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未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倘祝'14',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15',草木皆惊:'16',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17'。 忽然而飞骑传人'18',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粹变,喀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19',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20',笔墨无灵'21',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22'。 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23',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24',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25';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26'。 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27';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28',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29',宁不哑然失笑哉?顾得志之况味,不过须臾;词林诸公'30',不过经两三须臾耳'31'。 子安一朝而尽尝之,则狐之恩与荐师等:'32'。 ”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东昌:明清府名,洽所在今山东省聊城县。

'2' 报马,也称“报子”,为科举中式者报喜的人!因骑马快报故称“报马”。

'3' 都:京城。明清时进士考试在京城北京举行,故云“尚未赴都,何得及第”。

'4' 三场:指礼部会成的三场考试。

'5' 殿试翰林;指殿试及第,授宫翰林。殿试,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录取后,再参加复试、殿试,考中的称“进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在殿廷上举行,前三名赐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

授职翰林院编修。

'6' 长班:又称“长随”,明清时官员随身使唤的公役。

'7' 钝奴:犹言“蠢才”。钝,笨。

'8' 措大:旧时对贫寒读书人的轻慢称呼。无赖:憎骂语。此处斥其强横无理。

'9' 缨帽:红缨帽,清代的官帽,帽顶披红缨。盏,杯子。

'10'昔人为鬼椰榆:指晋代罗友仕途失意,被鬼椰榆。详见《叶生》注。

椰榆,戏弄。

'11'白足提篮:科举场规有搜挟带之条。情初规定,考生入场携带格眼竹柳考篮,只准带笔墨、食具等物。顺治时规定士子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

入场时,诸生解衣等候,左手执笔砚,右手执布袜,赤脚站立,等候点名、搜检。

'12'唱名:即点名入场。乡试入场前,先期告知士子点名入场的分路和次序,士子齐集后由差役持点名牌导人,官呵吏骂,如对囚犯。

'13'号合:乡试贡院甬道两侧为考生的号舍。号门之内有小巷,巷北有号舍五六十间至百间。号舍为考生日间考试、夜间住宿之所,无门,搭木板于墙供书写之用,故考试时考生伸头露脚。

'14'倘怳(chǎng—huǎng敞谎):神志模糊,失意迷惘。

'15'望报,盼望报录人。报,科学时代向考中者报告喜信的人。

'16'草木皆惊:形容情绪紧张。此为成语“草木皆兵”的化用,意谓但有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报马到来。

'17'猱(n áo 挠):猿猴。

'18'飞骑(j ì季)传人:报马传送喜报给别人。飞骑,指报马。

'19'饵毒:服毒。饵,吃。

'20'司衡无目:考官瞎眼。司衡,主持衡文评卷官员。

'21'笔墨无灵:谓自己文思失灵,不能下笔有神。

'22'浊流,对清流而言。古称德行高洁之士为“清流”。欧阳修《朋党论》,谓唐昭宗时,尽杀朝中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此谓把案头物投之浊流,意思是摒弃八股文,不再应科举。

'23'披发人山,面向石壁:指遁人深山,出家修道。面壁,佛教用语,面对石壁默坐静修的意思。相传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曾在嵩山少林寺修真养性,面壁而坐,终日戳然。见《五灯会元》。

'24'“且夫”、“尝谓”之文:指八股文。“且夫”、“尝谓”是八股文常用的套语。

'25'技又渐痒:意谓又揣摩八股,跃跃欲试,准备下届应考。技痒,长于某种技艺的人,一遇机会,就急欲表现,如象身上发痒不能自忍。

'26'抱,孵卯,俗称“抱窝”。

'27'当局眷当事人,指落榜士子。

'28'方寸:指心。

'29'床头人醒,谓其妻旁观,比较清醒,床头人,指妻子。

'30'词林诸公:指翰林院的诸位先生。词林,翰林院的别称。

'31'经两三须臾:经历二三次短暂的得志况味;指经历乡试、会试或殿

试考中的喜悦。

'32'荐师:科举时代,乡试或会试主考官以下,设同考官若干人,分房

阅卷,同考官在认可的试卷上批一“荐”字,荐给主考官,由主考官核批录取,被录取者称荐举其试卷的官员为“房师”或“荐师”。

刁姓

有刁姓者,家无生产,每出卖许负之术:'1' ——实无术也——数月一归,则金帛盈豪。共异之。会里人有客于外者,遥见高门内一人,冠华阳中'2' ,言语啁响'3' ,众妇丛绕之。近视,则刁也,因微窥所为。见有问者曰:“吾等众人中;有一夫人在'4' ,能辨之乎?”盖有一贵人妇微服其中'5' ,将以验其术也。里人代为刁窘。刁从容望空横指曰:“此何难辨。试观贵人顶上,自有云气环绕。”众目不觉集视一人,觇其云气。刁乃指其人曰:“此真贵人!”众惊以为神。里人归,述其诈慧'6'。乃知虽小道'7' ,亦必有过人之才;不然,乌能欺耳目、赚金钱,无本而殖哉'8' !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许负之术,指相术。许负,汉初河内温地老妇,善相术,曾为周亚夫相,皆中。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 华阳中,道上所著之头巾。其式上下皆平。创始者,或谓三国魏之韦节,或谓南朝梁之陶隐居(弘景),其说不一。

'3' 啁嗻:本指声音细碎刺耳。此谓异腔别调,使人难解。

'4' 夫人:封建时代妇女封号。明清一品、二品官员之妻封夫人。

'5' 微服:为隐蔽身分而改着地位低下者的服装。

'6' 诈慧:诡诈的小聪明。

'7' 小道:相对于儒家大道而言,习指其他学说和技能。此处犹言“小小骗术”。

'8' 无本而殖,不须资本而孪生财利。殖,孳生,蕃殖。

农妇

邑西磁窑坞有农人妇'1' ,勇健如男子,辄为乡中排难解纷'2'。与夫异县而居。夫家高苑'3' ,距淄百余里;偶一来,信宿便去'4'。妇自赴颜山'5' ,贩陶器为业。有赢余,则施丐者。一夕与邻妇语,忽起日:“腹少微痛,想孽障欲离身也'6'。”遂去。天明往探之,则见其肩荷酿酒巨瓮二,方将入门。

随至其室,则有婴儿绷卧。骇问之,盖娩后已负重百里矣。故与北庵尼善,订为姊妹。后闻尼有秽行'7' ,忿然操杖,将往挞楚,众菩劝乃止。一日,遇尼于途,遽批之'8'。问:“何罪?”亦不答。拳石交施,至不能号,乃释而去。

异史氏曰:“世言女中丈夫,犹自知非丈夫也,妇并忘其为巾帼矣'9'。其豪爽自快,与古剑仙无殊'10',毋亦其夫亦磨镜者流耶'11'?”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磁窑坞:集镇名,在淄川西南乡。见乾隆《淄川县志》二下“乡村”。

'2' 排难解纷,为人排除危难,调解争执。语出《战国策。赵策》三。

'3' 高苑,旧县名。在淄川县东北,明清属青州府。今为山东省高青县之一部分。

'4' 信宿:再宿。

'5' 颜山:又名颜神山、神头山或凤凰山。在益都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博山县西南三里。旧属益都县,今属淄博市博山区,山下即颜神镇。

'6' 孽障,即“业障”,佛教谓过去作恶导致的后果。此处作为对腹中胎儿的暱称。

'7' 秽行:习指男女关系混乱。

'8' 批,批颊,打嘴巴。

'9' 巾帼(guō国),妇女的头巾和发饰。行为妇女代称。

'10'剑仙,指技能超凡入化的剑客。

'11'磨镜者:指唐人小说中女剑客聂隐娘的丈夫。聂隐娘,唐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十岁时被一女尼携去,授以剑术,五年送归。偶一磨镜少年及门,隐娘禀于父而嫁之。夫妇初事魏博,后事陈许,终渐不知所之,而此磨镜少年始终未见有他艺能,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见《太平广记》一九四、唐裴铏《传奇。聂隐娘》。此谓农妇之夫似之。

金陵乙

金陵卖酒人某乙,每酿成,投水而置毒焉'1' ;即善饮者,不过数盏,便醉如泥。以此得“中山”之名'2' ,富致巨金。早起,见一狐醉卧槽边;缚其四肢,方将觅刃,狐已醒,哀曰:“勿见害,诸如所求。”遂释之,辗转已化为人'3'。时巷中孙氏,其长妇患狐为祟,因问之。答云:“是即我也。”

乙窥妇娣尤美'4' ,求狐携往。狐难之。乙固求之。狐邀乙去,入一洞中,取褐衣授之,曰:“此先兄所遗,着之当可去。”既服而归,家人皆不之见;袭衣裳而出'5' ,始见之。大喜,与狐同诣孙氏家。

见墙上贴巨符,画蜿蜒如龙'6' ,狐惧曰:“和尚大恶'7' ,我不往矣!”

遂去。乙逡巡近之,则真龙盘壁上,昂首欲飞。大惧亦出。盖孙觅一异域僧,为之厌胜'8' ,授符先归,僧犹未至也。

次日,僧来,设坛作法'9'。邻人共观之,乙亦杂处其中。忽变色急奔,状如被捉:至门外,踣地化为狐'10',四体犹着人衣。将杀之。妻子叩请。

僧命牵去,日给饮食,数月寻毙。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投水而置毒:酒中掺水,并且放进有害人体的药物。

'2' “中山”:指中山酒,又名千日酒,是一种酒力很大的陈酿。晋张华《博物志》十、干宝《搜神记》十九谓:狄希,中山人,能造千日酒,饮之亦千日醉。州人刘玄石尝求饮一杯,至家醉死;三年后狄希往探,令其家发冢破棺,刘方醉醒,而发墓人为其酒气所中,竟各醉卧三月。

'3' 辗转:犹言“转侧间”,形容为时不久。

'4' 妇娣:指长妇的弟妻。兄妻为拟,弟妻为娣,统称娣拟,即俗言妯娌。

'5' 袭:穿着。

'6' 画:笔画。蜿蜒,本作蛇蜒,此从二十四卷抄本。

'7' 大恶:太凶。很厉害。

'8' 厌(y à压)胜:古代迷信,陈设相克器物,并通过符咒以镇压邪魅,叫厌胜。

'9' 坛,祭坛。平地筑土以供祭祀的高台。

'10'踣(b ó薄)地:僵仆在地。

郭安

孙五粒'1' ,有僮仆独宿一室,恍惚被人摄去'2'。至一宫殿,见阎罗在上,视之曰:“误矣,此非是。”因遣送还。既归,大惧,移宿他所;遂有僚仆郭安者'3' ,见榻空闲,因就寝焉。又一仆李禄,与僮有夙怨,久将甘心'4' ,是夜操刀入,扪之,以为僮也,竟杀之。郭父鸣于官。时陈其善为邑宰'5' ,殊不苦之'6'。郭哀号,言:“半生止此子,今将何以聊生!”陈即以李禄为之子。郭含冤而退。此不奇于僮之见鬼,而奇于陈之折狱也。

济之西邑有杀人者'7' ,其妇讼之。令怒,立拘凶犯至,拍案骂曰:“人家好好夫妇,直令寡耶'8' !即以汝配之,亦令汝妻寡守。”遂判合之。此等明决'9' ,皆是甲榜所为'10',他途不能也'11'。 而陈亦尔尔,何途无才!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孙五粒,孙秠,后改名珀龄,字五粒。孙之獬子,孙琰龄兄,山东淄川人。明祟帧六年举人,清顺治三年进士。历工科、刑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太仆寺少卿,迁鸿胪寺卿,转通政使司左通政使。乾隆《淄川县志》五《选举志》附有小传。

'2' 摄:捉拿,拘捕。

'3' 僚仆:同一主家的仆人。

'4' 久将甘心:谓久欲报复,以求快意。

'5' 陈其善:辽东人,贡士,顺治四年任淄川县知县。九年,人朝为拾遗。

见乾隆《淄川县志》四《秩官》。

'6' 殊不苦之,谓对李禄很宽容,不使受刑罚之苦。

'7' 济之西邑,指济南府西境某县。按,此一附则之前,底本及二十四卷抄本有一段文字:“王阮亭曰:新城令陈端菴凝,性仁柔无断。王生与哲典居宅于人,久不给直。讼之官,陈不能决,但曰:”《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生为鹊可也。‘“

'8' 直:径直;竟然。

'9' 明决:反语。讽其糊涂判案。

'10'皆是甲榜所为:意谓都是进士出身的官员所干的事。王阮亭所举新城令陈凝,字端菴,浙江德清人,进士,顺治五年至八年任新城知县。“济之西邑”之某“令”:当也为进士出身。明清时,习称进士为甲榜,举人为乙榜。

'11'他途:此指甲榜之外,其他出身选官者。陈其善由贡士选官,亦如此昏愦,故讽曰:“陈亦尔尔,何途无才!”

折狱

邑之西崖庄,有贾某被人杀于途;隔夜,其妻亦自经死'1'。贾弟鸣于官。

时浙江费公祎祉令淄'2' ,亲诣验之。见布袱裹银五钱余,尚在腰中,知非为财也者。拘两村邻保审质一过'3' ,殊少端绪,并未榜掠,释散归农;但命约地细察'4' ,十日一关白而已。逾半年,事渐懈。贾弟怨公仁柔'5' ,上堂屡聒。公怒曰:“汝既不能指名,欲我以桎梏加良民耶!”呵逐而出。贾弟无所伸诉,愤葬兄嫂。

一日,以通赋故'6' ,逮数人至。内一人周成,惧责,上言钱粮措办已足'7',即于腰中出银袱'8',禀公验视。验已,便问:“汝家何里?”答云:“某村。”又问:“去西崖几里?”答云:“五六里。”“去年被杀贾某,系汝何亲'9' ?”答云:“不识其人。”公勃然曰:“汝杀之,尚云不识耶!”

周力辨,不听;严梏之,果伏其罪。先是,贾妻王氏,将诣姻家,惭无钗饰'10',聒夫使假于邻。夫不肯;妻自假之,颇甚珍重。归途,卸而裹诸袱,内袖中;既至家,探之已亡。不敢告夫,又无力偿邻,懊恼欲死。是日,周适拾之,知为贾妻所遗,窥贾他出,半夜逾垣,将执以求合。时溽暑,王氏卧庭中,周潜就淫之。王氏觉,大号。周急止之,留袱纳钗'11'。 事已,妇嘱曰:“后勿来,吾家男子恶,犯恐俱死:”周怒曰:“我挟勾栏数宿之资,宁一度可偿耶?”妇慰之曰:“我非不愿相交,渠常善病,不如从容以待其死。”周乃去,于是杀贾,夜诣妇曰:“令某已被人杀,诸如所约。”妇闻大哭,周惧而逃,天明则妇死矣。公廉得情'12',以周抵罪。共服其神,而不知所以能察之故。公曰:“事无难辨,要在随处留心耳。初验尸时,见银袱刺万字文;周袱亦然,是出一手也。及诘之,又云无旧'13',词貌诡变'14',是以确知其真凶也。”

异史氏曰:“世之折狱者'15',非悠悠置之'16',则缧系数十人而狼藉之耳'17'。 堂上肉鼓吹'18',喧闻旁午'19',遂嚬蹙曰'20':”我劳心民事也。‘云板三敲'21',则声色并进,难决之词'22',不复置念;专待升堂时,祸桑树以烹老龟耳'23'。 呜呼!民情何由得哉!余每曰:“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盖用心苦则机关出也'24'。 ’‘随在留心’之言,可以教天下之宰民社者矣'25'。 ”

邑人胡成,与冯安同里,世有部'26'。 胡父子强,冯屈意交欢,胡终猜之'27'。一日,共饮薄醉,颇顷肝胆。胡大言'28':“勿忧贫,百金之产不难致也。”冯以其家不丰,故嗤之,胡正色曰:“实相告:昨途遇大商'29',载厚装来,我颠越于南山眢井中矣'30'。 ”冯又笑之,时胡有妹夫郑伦,托为说合田产,寄数百金于胡家,遂尽出以炫冯。冯信之。既散,阴以状报邑。

公拘胡对勘'31',胡言其实,问郑及产主皆不讹。乃共验诸眢井。一役缒下,则果有无首之尸在焉。胡大骇,莫可置辨,但称冤苦。公怒,击嚎数十'32',曰:“确有证据,尚叫屈耶!”以死囚具禁制之'33'。 尸戒勿出,惟晓示诸村,使尸主投状。逾日,有妇人抱状'34',自言为亡者妻,言:“夫何甲,揭数百金作贸易,被胡杀死。”公曰:“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妇执言甚坚。公乃命出尸于井,视之,果不妄。妇不敢近,却立而号。公曰:“真犯已得,但骸躯未全。汝暂归,待得死者首,即招报令其抵偿'35'。 ”

遂自狱中唤胡出,呵曰:“明日不将头至,当械折股'36'!”押去终日而返,诘之,但有号泣。乃以梏具置前作刑势,却又不刑,曰,“想汝当夜扛尸忙

迫,不知坠落何处,奈何不细寻之?“胡哀祈容急觅。公乃问妇:”子女几何?“答曰:”无。“问:”甲有何戚属?“”但有堂叔一人。“慨然曰:”少年丧夫,伶仃如此,其何以为生矣!“妇乃哭,叩求怜悯。公曰:”杀人之罪已定,但得全尸,此案即结;结案后,速醮可也。汝少妇,勿复出入公门。“妇感泣,叩头而下。公即票示里人'37',代觅其首。经宿,即有同村王五,报称已获。问验既明,赏以千钱。唤甲叔至,曰:”大案已成;然人命重大,非积岁不能成结。侄既无出,少妇亦难存活,早令适人。此后亦无他务,但有上台检驳,止须汝应声耳。“甲叔不肯,飞两签下'38';再辩,又一签下。甲叔惧,应之而出。妇闻,诣谢公恩。公极意慰谕之。又偷:”有买妇者,当堂关白。“既下'39',即有投婚状者,盖即报人头之王五也。公唤妇上,曰:”杀人之真犯,汝知之乎?“答曰:”胡成。“公曰:”非也。

汝与王五乃真犯耳。“二人大骇,力辨冤枉。公曰:”我久知其情,所以迟迟而发者,恐有万一之屈耳。尸未出井,何以确信为汝夫?盖先知其死矣。

且甲死犹衣败絮,数百金何所自来?“又谓王五曰:”头之所在,汝何知之熟也!所以如此其急者,意在速合耳。“两人惊颜如土,不能强置一词。并械之,果吐其实。盖王五与妇私已久,谋杀其夫,而适值胡成之戏也。乃释胡。冯以诬告,重笞,徒三年。事结,并未妄刑一人。

异史氏曰'40':“我夫子有仁爱名'41',即此一事,亦以见仁人之用心苦矣。方宰淄时,松才弱冠'42',过蒙器许'43',而驽钝不才,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44'。 是我夫子有不哲之一事'45',则某实贻之也'46'。 悲夫!”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自经:自缢;上吊。

'2' 费公祎祉:费祎祉字支峤,浙江鄞县人,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为淄川县令。

'3' 邻保:犹言邻居、近邻。《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又《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

'4' 约地:指乡约、地保之类的乡中小吏。蒲松龄《代毕仲贺韦玉霄任五村乡约序》,谓乡约“脱有关白,则冠带上公庭”。

'5' 仁柔:犹言心慈手软,不够果断。

'6' 逋赋:拖欠赋税。

'7' 钱粮:田赋所征钱和粮的合称。清代则专指田赋税款,粮食也折钱缴纳。

'8' 银袱:包裹银钱的包袱。

'9' 何亲: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何物”。

'10'钗饰:妇女的首饰。钗,两股笄。

'11'留袱纳钗:自己留下包袱,把钗饰给了王氏。纳,支付。

'12'廉:考察。情:指案情。

'13'无旧:无旧交。

'14'词貌诡变:言词搪塞,神态异常。

'15'折狱:断案。折,判断。狱,讼案。

'16'悠悠置之:谓长期搁置,不加处理。悠悠,安闲自在,此谓漫不经

心。

'17'缧(l éi 雷)系:囚禁。狼藉之:把他们折磨得不成样子。狼藉,折磨、作践。

'18'内鼓吹:喻拷打犯人的声响。鼓吹,击鼓奏乐。后蜀李匡远为盐亭令,一天不对犯人施刑,就心中不乐。闻答挞之声,曰:“此我一部肉鼓吹。”

见《外史梼杌》。

'19'喧阗旁午:哄闹。喧阗,哄闹声。旁午,交错,纷繁。语见《汉书。霍光传》颜师古注,“一纵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

'20'嚬蹙:皱眉蹙容!谓装出一副忧心的样子。

'21'云板三敲:此指打点退堂。云板,报时报事之器,俗谓之“点”。

板形刻作云朵状,故名。旧时官署或权贵之家皆击云板作为报事的信号。

'22'难决之词:难以判断的官司。词,词讼,诉讼。

'23'祸桑树以烹老龟:比喻胡乱判案,滥施刑罚使众多无辜者牵累受害。

传说三国时,吴国永康有人入山捉到一只大龟,以船载归,要献给吴王孙权,夜间系舟于大桑树。舟人听见大龟说:我既被捉,将被烹煮,但是烧尽南山之柴,也煮我不烂。桑树说:诸葛恪见识广博,假使用我们桑树去烧你,你怎么办呢?孙权得龟,焚柴百车,龟依然如故。诸葛恪献策,砍桑树烧煮,果然把龟煮烂。出自《异苑》,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八《永康人》。这里以桑树与老龟比喻诉讼的两造。

'24'机关:计谋或计策。此指弄清案情的线索和办法。

'25'宰民社者:理民的地方官。民社,人民与社稷。

'26'世有卻,世代不和睦。卻,通“隙”,嫌隙。

'27'猜:猜疑;不信任。

'28'大言:说大话。

'29'大商,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大高”。

'30'颠越:陨坠。眢(yuān 渊)井:无水的井;枯井。

'31'对勘:查对核实。

'32'击喙(huì会):掌嘴,打嘴巴。

'33'死囚具:为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