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玩鉴定辨伪-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就是玻璃。

三、玻璃加人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等等,还有好多色。但它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比较难识的品种,奇Qīsūu。сom书以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假玉为主。其颜色可以任意调配,放大镜也难找气泡,据说红外光谱仪上能立显原形,但目验除了一般不实用的破坏性检验,敲碎找石质断面,火烧看其反应等办法外,关键要看器表有无天然石纹。人为加工的毕竟不自然,高情放大镜下更会暴露无遗。

玉器的鉴定,分新玉和旧玉两类。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有些技术性内容前已涉及。然而旧玉的鉴定就不一般了,它除了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得玉器的制作时代和在历史上的价值。

玉器历史价值的证实,是以明确的时代为基础的。熟悉各时代玉器的常见造型、特色工艺、流行色质。接着再参阅有关论及某一时代玉器特点的论文,互相联系,你对玉器的断代水平便会产生一种理性的提高,到这个时候,你应尽可能多的接触实物,以校正书上图画与实物之间的视差。

另外,时代的判断在有些玉器上允许有一定的跨度。因为玉石器比较珍贵,又不易腐朽,因此,作为传家宝,早期的玉器出现在晚几百年的墓葬中,也是有不少先例的。上个时代的晚期与下一个时代的早期的玉器,风格上也不完全是一刀切的。没有记年的玉器,细微的出入亦属正常。

(稿件来源:北京日报)

 玉器真假辨别法

玉器价格昂贵,挑选技术要求很高,绝大多数消费者都难以辨别其优劣、真假,稍有不慎就容易购买到劣质品或假货,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市场上销售的玉器店家很多,玉器一般分为软玉和硬玉两大类。硬玉又叫翡翠。从化学业成分来说,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硬玉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下面介绍玉器的优劣、真假辨别方法: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来源:华夏收藏网

 怎样鉴定文物的真伪

定义:文物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珍贵历史遗存物。它从不同的领域和侧面反映出历史上人们改造世界的状况,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

特性:文物是历史长河中同类物品的幸存者。只有文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形象的载体,这一点,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它是不能再生产的物品。文物所具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证作用,构成了文物特性的表现形式。

类别:凡是文物都是历史遗存物。由于政治上的需要,又将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物,特定为“革命文物”。因此,我国在习惯上将文物分为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两大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法》的规定,文物可分文物保护单位和庋藏文物两大体系。根据文物价值的大小,又有等级之分。我国现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国家级、省(市、自治区)级和县级三级。庋藏的文物一般分三级,一级藏品为特藏,二、三级藏品为次于一级藏品的基本藏品。在这些不同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藏品外,还有其它的古迹、文化遗存,以及散存文物。对它们亦应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予以正确对待。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出于各种目的,对文物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在我们所遇到的“文物”中,往往真真假假,鱼龙混杂。还有一些文物,在物换星移的漫长岁月中,其本来面目被掩盖了,人们对它难以正确地认识,因此,在使用文物之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鉴定。

文物为什么可以鉴定呢?因为世界是可知的。物质世界的一切,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一件文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不能离开时间形式而存在,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按着自己所固有的发展顺序,持续地变化着,正是这样,文物作为物质运动的结果,才成为历史见证的。如果超时间、超空间地再造一件与某文物完全相同的物品,是根本不呵能的。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因此,文物是不能复制的。今天惯说的“复制”,只是摹制或仿制,它是通过对人的感官产生相似感觉,而达到特定目的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伪品、“复制品”都是可以鉴别的。

文物鉴定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历史科学所具有的一般原理,都原则地适用于文物鉴定学。同时,文物鉴定学有它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那就是古人和今人鉴定文物的实践,包括其鉴定理论、知识和方法。文物鉴定学在文化领域中,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学科。

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是分类、比较和辨识。

分类:把混合相间的各种文物分为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不同类群,找出文物之间的异、同点,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比较:根据已知的标准物,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文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与标准物的异同,进而对鉴定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内部矛盾和联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以作出定性判断。

辨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按鉴定对象及其同类品的规律,考察文物的本质,通过理论思维、概括和抽象的作用,达到明辨和认识的目的。

来源:华夏收藏网

 怎样识别真假古币

凡是稍有收集古币经验的人,都会感到有一个很大的困扰,这就是当前市场上的假古币太多了,要准确无误地作好鉴别工作很难。不要说初学者,即使是一些老内行,也有时会看走了眼,买回一两件膺品。

其实,制造假古币,骗取巨额钱财的事,并非今日才有。早在清朝中后期,已经不少。同治、光绪年间,陕西的苏兆年、苏亿年弟兄二人制造的假古钱,都是一些声名很高的珍稀之品,行话叫做“大名誉品”。其技艺之精湛,连许多著名的收藏家都上了当。

近些年来,全国掀起一股小小的古币热,国内外古币市场都很活跃。于是假造古币牟利的不法之徒,也纷纷乘势而入。

据笔者所知:陕西西安近郊的几个区县,山东、河南的部分县市,都有一些村镇作坊,铸造了数量不小的假古币,雇人在集市上出售。

1990年2月,笔者偕兄去西安郊区灞桥探亲。行至公路边上厕所时,发现垃圾堆上几块白色圆形耐火材料制品。拣起来一看,原来是“圣宋通宝”“当十”和特大型《大观通宝》的铸钱模具。钱模上的字迹清晰,钱的穿口与周廓深峻,显然是用真钱压制而成的。垃圾堆上出现钱模,说明它已使用了很久,因为周边破损,底部有裂纹,才被废弃了的。如果,当时花上几天时间,耗费一些精力,这个假钱窝子是一定能够寻找出来的。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假钱都有哪些呢?根据有关资料和笔者的实际观察,主要有以下各品种:

战国货币:“齐国六字刀”、“賹化”《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

布币《东周》、《西周》、秦《三孔布》、《重四两第一》、《重四两第五》、《重四两第九》、《两甾》、《第四》、《第十》和特大型厚重《半两》。《垣》字币,《共》字币。

王莽钱《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少量《六泉十布》、《国宝金匮直万》、北周大型合背《永通万国》、南唐《永通泉货》、北宋《大观通宝》大型钱。《圣宋通宝》《当拾》、《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圣宋通宝》小平。

南宋《临安府行用》、《准叁百文省》、《端平重宝》。

金代的《大定通宝》大型当十钱,《泰和重宝》篆、楷书“当十”大型钱。

元代的《至正》权钞,“至正通宝”“当十”大钱、“至正通宝”八思巴文钱等。《中统元宝》小平。

清代《顺治通宝》、《康熙通宝》背龙凤开炉大钱。《咸丰重宝》“当五百”、“当千”宝泉、宝源,宝陕大钱等。

可以看出:以上这些种类的钱币,都是钱谱中较为珍稀价值昂贵的钱币。伪造者牟取暴利的用心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实际上,这些假钱在集市上售出的价格,都远比真品低得多。“契刀五百”,在钱谱上标钱700至80O元,一枚制作粗劣的假币,集市上实价不过二三十元。当然漫天要价,欺哄外行的事也是有的。西安古币集市上曾出现了一枚“临安府行用”《当叁百文省》制作还是比较精的,开始贩子一直要600元,(钱谱标价1万元)后来降为30元出手。

古币贩子手中的假币,价格所以卖的较低,首先是因为成本很低,赚到几十元已经可以了。其次,是利用集币者侥幸拣便宜,想低价买珍品的心理。最后欺骗得手,集币者买到假钱,也是有苦无处诉了。笔者在这里说的只卖几十元的劣质假古币,是比较好识别的:一般加工都比较粗糙,铜质明亮陋劣,有的甚至未进行“作旧”处理,或“作旧”很差。有一定集币经验的人,是不易上当的,被骗的常是初学者。

问题在于那些制作很精,“作旧”处理到家的,很容易乱真的古币。这种钱作工较细,所以索要的价格相当高,与原价相等或稍低一点,万一上当,损失惨重。很多行家被骗,一般是属于这一类。

究竟怎样辨别古钱币的真假呢?

首先,要搞清楚假钱是怎样制作的,了解了这一过程,也就不难找出其纰漏了。

假造古币,一般分为两步制作过程:第一制作钱坯,第二步是“作旧”处理,也就是上假锈。

造钱坯的主要手段有翻铸,改刻,挖补和拼接等。

一、所谓翻铸,就是用真钱作模子,化铜翻砂铸新钱,市面上出现的大量假造珍贵钱币,都是用这种办法制作的。

还有一些所谓“臆造钱”就是历史上实际没有这种钱,而是钱商为了赚钱,扬言这种钱是“出谱”的稀见品(古钱谱上没有记载的称“出谱”)。欺骗收集者上当。这种钱就是在制作钱模时,雕刻上一些与常品不同的字。然后翻铸。如笔者曾在一位泉友处见到一枚“九字刀”形制与一般的“六字刀”没有区别,就是多了三个字。其锈色和文字气息都与六字刀很接近,铸工很精,极以乱真。如果不是钱币学者反复鉴定,确认为“臆造钱”,真会使不少人上当。

而笔者手中还有一枚“端平元宝”(见图)就属于这种“臆造钱”。折十环读的端平元宝钢钱,各谱均无。根据马定祥批注,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眉批:“见端平元宝环读折十大铁钱,罕。”说明只有这种形式的铁钱,而无铜钱,如有铜钱必是铁母。但这枚钱,文字呆滞,锈色可疑,钱体歪斜,决非母钱。

用真钱翻铸的假钱,一般工艺精湛者不易看出,但若仔细辨别,仍可看出文字笔划较粗,竖、横、撇、捺细部模糊。铜质亦有区别,有的翻砂时,把原真钱上的锈斑印上了砂型,翻铸的伪钱原坯上就有原锈斑状的铜块。由图中的两枚賹六化,加以比较,其文字上的差别,是明显的。

集市上见到的大部分翻铸假钱,都是易于辨认的。有一些却极难判定,如一枚“国宝金匮直万”文字、锈色都不易看出问题:一枚元代珍品《中统元宝》篆书小平要价2000元,作工也很精细。二枚钱细部均有疑点,这些就要靠进一步的检测手段和数位学者共同商断,不要轻易成交。

二、改刻法,就是把一般常见的古钱,改刻一两个字,使其变为珍稀贵重的钱币。如一般的五铢钱,把五字的两竖取掉,改为“三铢”。把“大观通宝”小平改为臆造的稀见钱“大同通宝”。把“三字刀”中间的字刻掉,改加上字,成为一把珍贵的“六字刀”,改刻后,又用作旧法处理,往往不好辨认,需特别慎重。

一些记号钱币也有这种情况,如在普通“建炎通宝”背部穿上,刻一“川”字,也有利用流铜改刻为星月纹。把一般开元钱改为会昌开元的“稀见”品,等等。

三、挖补法:把普通钱币的钱面文字挖掉一两个,然后用油漆、胶水或焊锡补贴上其它钱的文字,以抬高其价格。这种伪造钱币,常常使一些内行迷惑,因为文字形制都比较古老,铜质也基本相当,一时不易辨认。在丁福保编著的《历代古钱图说》第49页中,一种背带日月记号的半两钱,就是改刻的。而“两两”、“半半”则是用挖补之法伪造的假钱。当年,丁福保、戴葆庭这些钱币行家都受了骗,选入钱谱。说明这种伪造手段何等高明,另外也有用此法假造“五五”、“铢铢”等钱币的,收集者应当多加留神。

“历代古钱图说”中的“两两”与“半半”钱系伪造钱,是马定祥先生在其批注本中指出的。图谱上的拓片,难以判定伪造的方法。初步推断属“挖补”,是因为如果用两个半两钱分割而重新焊结,其痕迹则较明显,丁、戴两位泉界老前辈未必会出此失误。由于未见到原来的钱币,难以下此结论。

拼合的方法一般常用锡焊或银焊,有的把原钱截取一部分,焊上另一钱的一部分,使钱文改变。有的是把两个同样的钱背磨薄,然后焊结在一起便成了一枚稀有的“合背”钱。

假钱原坯完成后,下一步便是“作旧”。“作旧”主要是上色和涂假锈。

古钱币的锈色,一般有“生坑锈”、“水银古”和“传世古”几种类型。“生坑”有红、绿、蓝、黄等氧化锈色,有薄有厚,有的较均匀,有的凸凹不平。伪造假钱者,对造假锈很下功夫,冒充“生坑”的比较多。其方法是把钱坯加热后,放进不同浓度的酸类与盐类浸泡,一、两天后就会变得色彩“斑斓”。或者是用胶水、松香调和颜料,或者用油漆涂抹,然后再用细砂纸打磨,就变成不同色泽的“生坑”。

“传世古”是指未曾入土或出土时间较长,经人手反复摩婆过的古铜钱。光泽明亮,颜色油黑或纯青、纯绿。假钱一般是用油烟薰黑,或者涂上黑色的油漆涂料之类的包装,然后打蜡上光。

也有一些作伪者,把假钱经过酸洗后,再埋在土中,过一段时间生锈后拿出,冒充“生坑”。

“水银古”,颜色黑而发亮,很像黑底上涂了一层水银,反光的感觉较强。这种锈色一般作假较难。

知道了古钱作假的方法和过程,也就能寻找出鉴别真假的办法。

辨便主要辨形和听声。

辨形方法之一的是辨别文字。文字首先是看“气息”,“气息”就是风格和韵味。各个不同时期的钱币文字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和韵味。如先秦以前的文字叫“金文”,又叫“大篆”,就是布币、“刀币”上的那种文字。秦统一六国后用“小篆”,两种篆文不同,前者更古朴拙厚,笔画回合曲折度大。如果在刀、布上出现了“小篆”的字体,就值得怀疑。另外,王莽的“货布”用“悬针篆”,北周三品用“玉筋篆”,唐代钱文用隶书,北宋钱为“篆”“隶”“行”“楷”都有的“对子钱”。这些看得多,熟悉了,能对其钱文风格有所了解,见了“臆造”的生癖假钱,就能识别。比如有一枚“元祐元宝”,经查,北宋元祐年未铸过“元宝”,(因为钱文中惯例不应允许两个“元”字重复),又细看文字气息,“元”字呆滞,其它三字也与北宋钱风有异,就可断定为假钱。

辨文字,还要看钱面上的文字组成,是否协调统一,改刻和拼接的钱,文字常常南辕北辙。文字气韵不协调,像书法一样,不是同一写,书体就不同。

看钱文,还要看字迹是否清晰。翻铸钱,要用真钱作模子,而所用的真钱,又不是雕母,一般都有所磨损。翻出来的假钱,虽然铜质很新,而字迹都显得模糊。所以,凡是,遇到字迹模糊的珍稀钱,就要注意。这枚“永通泉宝”钱,不仅是一枚臆造钱(假冒南唐时的古钱,当时的稀有钱币中有“永通泉货”,与这枚钱的大小形制相类似),文字风格不统一,三个字隶书,一字篆书,而且字迹也很模糊,比如,“通”基本上属子篆书,但“之”的笔划,根本看不清楚。有的集币者可能要问:“真钱磨损时间长了,也会变模糊,假钱字迹也模糊。二者怎样区别呢?”

其实,这也不难区分,主要参照钱体钢质的磨损情况。真钱字迹模糊,肯定整个钱体同时受到很大的磨损,二者应当是同步的。

如果钱体铜质较新,形较完整。而字迹模糊,就可以肯定是新翻的假钱了。

辨形的第二种方法,是分辨铜锈。生坑铜锈种类很多。色泽分为黄、红、蓝、绿、黑等。有的是通体绿锈,有的部分锈蚀,有的是点锈。

一般来说,年代近一点的,锈结的程度要松一点,浅一点。传世的钱币,很多没有铅色,但色泽深沉古朴。有的虽磨的很亮,而铜质与一般新钢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

入土几百年的古钱,因地下潮气的长期侵蚀,锈蚀程度很深,常常渗入钱体内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这

种锈,古钱收藏家们称之为“入骨锈”,不但用手抠不掉,就是用金属工具也难以剔除。

布币,刀币及汉唐以前的生坑出土钱,大部分都是这种“入骨锈”。如果我们遇到这种钱,拿到手中,用指

甲或火柴棒,轻轻一抠,就会掉下来,露出铜色,那就很可能是假钱。

很多假钱,由于用酸类和盐类浸泡过,而其锈色是“粉绿”色,锈层薄而鲜艳刺目,这些都是很容易辨认 的。

有的假钱,用胶水,油膝和涂料作假锈色,而质感粗糙,既不细腻,也不均匀,是一种小颗粒或糊状的堆积物。行家们称之为“疙瘩锈”,用指甲使劲抠,也就露出原钢的底色。这也是一种辨假的有效经验。

识别假钱,还要看铜的质量。不同时代的古币,铸造时用的铜不一样。春秋、战国到汉魏,主要是青铜。明清钱主要是黄铜。唐宋以后各代也有用白铜的。新疆清代的钱币用红铜。

铜色的白、黄、红、青,主要是铜合金成分不同。铸钱很少用纯铜,都掺有锡、锌、铅等金属。掺杂的有色金属不同,铜钱的颜色也就有了区别。

各朝代铸钱都有严格的比例配方。所以,观察铜色,也是区别古钱真伪的一个方面。例如,现今集市上出卖的很多刀币、布币,锈色之下,能看到黄铜本色。而秦以前铸币都是青铜,|Qī…shū…ωǎng|所以,可以肯定是假货。

正因为如此,有些手段高明的假钱制造者,在铸造先秦的稀有刀布时,所用的铜是熔化了一般的三株、小半两钱。这样就变成了青铜刀布,使人难以辨识。

辨别真假古钱的另一种手段,就是除了用眼睛观看钱文、锈色,还要听声音。

古钱币年代越久,掷在水泥地上的声音越暗哑。一般刀、布、先秦半两,都是哑音。而明清钱,距今时间较短,特别是清钱,只有一、二百年,钱币扔掷碰撞后,发出的声音,则为亮音。

如果齐“六字刀”、秦“三孔布”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很亮。就值得怀疑。

总之,识别真假钱币,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有一些书法上的修养,冶金铸造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再能熟知各朝代铸钱的历史背景,就会更加方便,省去许多麻烦。

事实证明:有一些文化程度不很高的人,通过长期实践,反复摸索,积累经验,终于掌握规律,最后成为行家。

董大勇 来源:收藏

 珍珠的种类及肉眼识别

珍珠是赋存在育珠母蚌中含有机质的矿物球粒,是珠宝中唯一不加修饰,即可在洁白的体色上显示出含蓄、绚丽晕彩的高贵珠宝,外观沉稳而华贵。早在远古时期,当人类于海岸觅食,在海蚌中发现珍珠开始,就成为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最喜爱的珠宝品种,久盛而不衰。

珍珠的应用历史悠久,在古罗马达官贵族的卧室家具、装饰物和马鞍上均嵌有珍珠。相传在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广西合浦盛产珍珠,现今在合浦东南40公里的白龙海城附近,还保留着一座历史上有名的“珍珠城”。当地流传着下面一段“合浦珠还”的故事。有史记载,战国时期广西合浦地区不产粮食,人民靠采珠换粮谋生。由于官吏贪暴滥采珠贝,使海蚌迁居越南海域。当时有一位叫孟尝的君子到合浦当太守。因为管理有方,使百姓靠采珠致富,留下了当时在宴会上“食客三千,上客皆衣珠履”的富裕记载。太守死后,当地百姓为垂念太守清廉,利用当时剖珠遗留下的蚌壳,在城东南的海滨建筑了一个周长12里的圆环,命名为“珍珠城”。相传落成之日,雷雨交加达七昼夜,龙送海蚌返回合浦。此后,众人迁居合浦采珠谋生。现在广西沿海已是我国养珠基地,仅钦州大壕就开辟养珠水面6000亩,并生产出价值昂贵的蓝灰黑色优质珍珠。使珍珠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产品之一。

珍珠为世人所爱。慈禧太后生前的吃穿用均与珍珠结缘,死后殉葬的珍宝中,仅珍珠一项价值就达数百万两白银。英国女王、太妃、公主均拥有珍珠皇冠。日本王室的女性也有大量珍珠饰物。目前,法国、英国、日本、美国的平民百性,也视珍珠为珠宝首饰中的首选之物。所以珍珠已成为当今国际珠宝贸易中的大宗商品,被国际珠宝界誉为六月份的生辰石、结婚30周年的纪念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珍珠品种有天然珍珠、人工养殖珍珠、优化珍珠和仿制品。

1、天然珍珠

天然珍珠主要生长在温带,水深在8-15米左右的浅海水域中,是海水中的细菌、气泡或砂砾等微小物质,进入到珍珠贝体内,触及到外套膜,受到刺激后分泌出的珍珠质,将异物裹包起来,长成近似圆形的珍珠。国际上按产地将珍珠分为东方珠和南洋珠两种。

东方珠。东方珠也常用来作为天然珍珠的代名词;主要产地有两处。

一是波斯湾产区,位于伊朗以西,沙特阿拉伯以东的波斯湾海域,采捞天然珍珠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的西部,沙特阿拉伯境内的浅海区。该区产的珍珠品质优良,具有带一点绿色晕彩的强珍珠光泽,体包为白色、奶白色。每年一度的巴黎珍珠交易市场上,90%以上的中、上等天然珍珠来自该区。

二是斯里兰卡产区,人们称斯里兰卡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不但该国国土形状像一粒泪滴形的珍珠,同时斯里兰卡也是珍珠生产大国。产地以马纳尔湾为主。斯里兰卡产的珍珠,在白色或奶白色的体色上,伴有绿、蓝或紫的晕彩。

南洋珠。南洋地区包括缅甸、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这个地区所产的天然珍珠称南洋珠。南洋珠粒大,形圆、色白,具有强珍珠光泽,又称“银光”光泽,属世界名贵的珍珠品种。

天然珍珠多呈圆形,横截面由里及表全是一层一层极薄的同心圆形的珍珠层。肉眼见不到核心的异物。肉眼识别主要依据下述三点。

颜色 天然珍珠颜色单一,主要是白色、粉红色,偶见灰黑色,其上还伴有多种颜色的晕彩。

结构 将天然珍珠在暗处用强光源照射,见到的是一个结构均匀的半透明的球体,没有象有核珍珠那样有带条纹的内核。

表面丘疹 珍珠是一种生物产品,难免有一些病灶,表现为珍珠表面有一些丘疹,大的丘疹用肉眼可见是一隆起的小疱。小的丘疹用牙轻轻地蹭或两粒小珠对着摩擦有明显的砂粒感。

2、人工养殖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1082年,宋代庞之英著的《文昌杂录》一书中就有关于人工养珠的记载。书中写到;“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令作假珠,泽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湿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两秋即成珍珠矣”。

中国有核养殖珍珠的方法于17世纪传入欧洲,其后又传入日本。公元1912年日本人御本幸吉在古老的中国养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又研究成功了无核养殖珍珠法,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普及。

当前养殖珍珠生产的大国有日本、中国、 菲律宾。国际市场上销售的珍珠主要有人工养殖的有核珍珠、无核养殖珍珠和贝附珍珠。

有核养殖珍珠

有核养殖珍珠主要生长在温带的浅海水域中。养殖的方法是将育珠的母蚌壳撬开约1O毫米,用小刀轻轻将外套膜割开一个小口,然后插入由另外一个珍珠蚌中取出的外套膜切片,在切片的两则,同时植入由牡蛎内壳珍珠层磨成的直径约8毫米的圆形珠母。当插入的外套膜细片的边缘与母蚌的外套膜长在一起后,便形成了珍珠囊,母蚌在外来珠母的刺激下不断地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将珠母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圆形珍珠。

有核养殖珍珠生长期一般是2-3年,所以附生在珠母外缘的珍珠层很薄,一般仅为O。5-2毫米。

有核养殖珍珠的肉眼识别有以下五点。

形状 圆形。

颜色 主要是白色、黄色和1960年在法国开始养殖的黑珍珠。

结合线 在珠母和外附珍珠层间有一条褐色的结合线。从珍珠钻孔的地方向内观察清晰可见。

内核条纹 有核养殖珍珠中的珠母上,有透明度不同的条纹,所以将有核养殖珍珠放在暗处,用强光透射,可以看到明暗不同的条纹。而天然珍珠和无核养殖珍珠则无此现象。

表面丘疹 有核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一样,可以见到隆起的小疤或两粒小珠摩擦时有砂粒感。这些特点是和仿制珍珠的区别。

无核养殖珍珠

无核养殖珍珠由日本人首创,因首次养殖成功是在日本中部的琵琶湖里,故又称琵琶湖珠。

无核养珠不在海水中养殖,而主要在湖泊、池塘等泥砂含量少、水质呈中性或微酸、微碱性,水深不超过4米的环境中养殖。养殖的方法是从一个珍珠蚌内取出外套膜,切成5毫米方形膜片,插进育珠母蚌的外套膜内,膜片在育珠母蚌的组织液中得到营养继续成活,待膜片和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