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这些游侠少年归国之后,汉武帝先是大力地表彰,然后派人与这些游侠子弟结交,引诱他们干点犯法的勾当,然后汉武帝趁机将其家人全部收监,关进大牢里吃牢饭。并告诉游侠子弟们说,除非他们再返回匈奴,继续大杀大砍,否则的话,他们的家人就得拉到法场上一刀砍了。

汉武帝之所以这么个搞法,那是因为他打心眼里不喜欢这种以事功起家之人。要知道,在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才智平庸之辈,一个以事功起家之人,必然是才智过人,能力非凡,这无异于是对平庸大众的羞辱,是对平庸大众的冒犯。所以这事功之路,端的难走。

于是许多人就另辟蹊径,踏上了官场的第九条通道:空门。

所谓的空门,就是削发为僧,又或是干脆去道观里做老道的意思。这条路比较奇特,等闲人很难知晓其中的微妙之处,想那寺中僧侣,既然是已经落发,必然要割舍掉人世间的情缘,这空门如何还能够成为踏入官场的通道呢?

这秘密就在于,大凡一个掌权的人物,地位越高,心里就越是空虚。他死活也琢磨不透,作为一个人,他和这世上任何一个人没什么两样,肚子空了会饿,刀子扎进去会痛,吃得太饱会打嗝,睡得太多会做噩梦,但是他却高高在上,手握杀伐大权,这又是个什么原因呢?

掌权的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掌权,无权的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任人宰割。于是大家的心灵都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这就给了和尚、尼姑、老道、道姑们以机会。

大唐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一家信奉道教,只是因为道家的始祖老子姓名叫李耳,所以李世民认为,他和老子是一家的,这个道教是非信不可的。而临到了武则天取李氏江山而代之,为了打击政敌,武则天就偏偏挑选了佛教来信,而且,为了表明自己的信仰虔诚,武则天还曾在神秀上师面前下跪,给了僧门佛家以无上的荣誉。

这样一来,许多心眼活泛的人就发现了自己的机会,打着宗教信仰的幌子,踏上了曲线求官之路。

五代年间,雄豪割据,百姓流离失所,哭救无地。这时候通往蜀川的山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形貌奇特的和尚。这和尚颌下,生着浓密的胡须,见到的人都非常惊讶,于是相互说:“此僧人形貌如此奇异,说不定是佛祖降临,就让我们追随他吧,肯定少不了吃喝……”于是百姓蜂拥而至,对大胡子和尚顶礼膜拜。

此后,大胡子僧人就受到数万人众的供养,再也不缺吃少喝。他带着数以万计的民众,浩浩荡荡地向着蜀川进发。蜀川地方官发现这么多的人蜂拥而至,吓得关闭了关隘,派人对和尚说:“你是不染凡尘的上师,又拥有如此之多的追随者,蜀川人也愿意追随你,只是希望你能够先行剃掉胡子,那我们就立即给你一个大官来做。”

听说有官可做,大胡子僧人激动不已,当即剃掉了胡须,露出了光秃秃的下巴。追随者发现他的模样原来跟大家没什么两样,都很失望,就一哄而散,结果大胡子和尚的官也未能做成。

这个和尚虽然未能行走到官位上,但是他却已经最大程度地接近了。倘若他再稍微地矜持一点点,那么他就会顺利地取得成功。

话又说回来,大和尚之所以未能如愿以偿地加官晋爵,是因为他曲线求官绕得太远,实在是绕不回来了。而官场上的第十条通道,却是一条笔直的直线,直达做官的根本目的。

这条通道就是秘技,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专业。

专业做官,是一条最轻松,最容易的取官之路,只要你在某一行业中独占风骚,别人无法和你争竞,这官位自然是非你莫属。在中国史书上,主要角色多是政治家,但实际上,政治家只是出场的主要演员之一。历史这个舞台,是靠无数专业人士在幕后辛苦搭建起来的,只是这些人很少走到前台上来亮相,所以易于被人所忽略。

虽然史书忽略了这一点,但历史上的人物,却从未放弃过在专业领域里的进取与钻研。大明年间,都察院有个负责分发文件的李晟,此人精于冷兵器的研究,多次上书,要求兵部在铸造兵甲的时候,采用他研究出来的先进技术。于是工部就拿了他的研究成果开始生产,等造出来新型铠甲之后,就让李晟先来试穿,结果李晟穿上之后,扑通一声趴在地上。那铠甲坚硬倒也坚硬,就是有点太重了,把李晟压在地上,说什么也爬不起来。

史书上说,李晟其人,从少年时代就刻苦钻研,整整钻研了八十多年,然而他的科研成果,始终面临着一个无法付诸实际应用的难题。由此可见,要走专业化道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八十年都研究不出个眉目来,难怪大家都不爱琢磨这偏门。但是话又说回来,正因为这条路不是缺乏天分的人能够走得了的,所以一个人一旦获得成功,就很容易名声大噪。比如说北宋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沈括,他在设计银川寨的时候,一时疏忽,忘记了给寨子挖一口水井,结果当北宋的二十万人马进寨,被西夏兵马在外边团团围困之后,二十万士兵竟尔全数活活渴死。犯了如此严重的错误,朝廷也只是将沈括官降一级,却不肯严厉惩处。

为什么朝廷不依法惩处沈括?

这是因为,具有专业天分的人太少,太少。科学家沈括虽然一次性地渴死二十万人,可是,当时除了沈括之外,其他的人在专业天分上很难和沈括相提并论。不过,正是因为这条路过于专业化,缺乏官场上的历练与摩擦,所以凡从这条路子走出来的官员多半都有点暴脾气。

三国时期,曹操的后宫中有一群歌姬,其中有一名女子的歌喉最是动人,只是这女子的脾气有点不大好,书上说的是“酷厉”,也就是说冷酷而严厉。严厉倒还罢了,一个女子脾气冷酷,这就未免有点不讨人喜欢了。

曹操找这女子谈过几次话,希望她能够克制一点,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但不管用。因为这女子的歌喉是无可取代的,曹操实在找不到理由跟她过不去。于是曹操就命人找来许多年轻的小女孩,让这酷厉的女子教她们歌唱。不久,终于有几个女孩子脱颖而出,唱得比暴脾气的女子还要动听。曹操大喜,就立即命人将暴脾气女子拖出去杀掉。

这个暴脾气女子,只是因为她有着一技之长,就获得了与曹操分庭抗礼的资格。这就是专业特长所带来的优势。但正如我们所知,这种优势带来的风险也是极大的,毕竟像沈括那样无可替代的科学家或专业人士数量过于稀少,其他人等,还是要尽量谦和一些。

总的来说,就目前这十条进入官场的通道:考试、隐居、世袭、门第、裙带、私友、财买、事功、空门、秘技等,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官场上的所有仕进情况。但有所遗漏,诸如有人引刀自宫当太监,有人寻找名人拜师求门路等,多不过是不具普通性的个案,无法将其理论化并让我们遵奉之。

虽然进入官场的道路有十条,但求官的时候采用的策术,相对来说却要简单得多。厚黑学将其总结为六个字:空、贡、冲、捧、恐、送。

只要你找准了进入官场的门,再实际应用这求官六字真言,得不到一个官来做的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六字真言做一个详尽的解析,以便我们能够在实战之中灵活应用。

第71章 “空”的意境

空,是由一个“穴”和一个“工”字所组成,意思是说,在你自己的巢穴里,勤奋工作。

只有勤奋工作的人,才知道什么叫空。只有脑子里为自己的兴趣所充满的人,才会知道空的意境究系何指。只有你的脑子装得满满的,才能够体会到空的美妙境界。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在玄武门宴请朝官。席间,李世民逸兴遄飞,就拿起笔来写了一幅字。这幅字使用的是李世民最擅长的飞白体,写完之后,李世民问群臣:“你们大家谁想要这幅字?”群臣顿时狂跳而起:“陛下给我,应该给我,给我给我……”大家吵成一团,一边喊着,一边冲过来,隔着桌子,想将这幅字抢到手。这时候忽听嗖的一声,就见一团黑影从群臣头顶上跃过,直落到了李世民的身边,竟然是内侍官刘顺。但见他一脚踩在桌子上,另一只脚踩在李世民座椅的扶手上,居高临下,大喝一声,劈面从李世民手中把字抢走了。

群臣呆了一呆,同声愤怒地鼓噪起来,都说内侍官刘顺这么个搞法,实在是太不拿皇帝当一回事儿了,这是典型的欺君,应该严惩。李世民却哈哈一笑,说:“常侍登床(唐朝的椅子,称之为床)夺字,这是蛮风雅的事情啊,你们大家不要大煞风景,喝酒喝酒。”

为什么李世民不追究内侍官刘顺的凌君之罪呢?

一来,刘顺为了抢到李世民的字,不顾一切的行为,让李世民大为受用,感觉到自己很伟大。为了自己的几个字,人家居然连性命都豁出去了,这是对自己书法艺术的肯定啊。这种肯定自己艺术成就的人,怎么可以惩罚呢?

二来,李世民既然能够成为绝世帝王,那是因为他洞悉人性,知道当刘顺这么做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这幅字抢到手,至于什么欺君不欺君,这节骨眼上哪还顾得了这个?

这个境界,就称之为空。这明明是满嘛,是这人的脑子里为一个想法所充满,怎么能说是空呢?

人的脑壳,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当我们称一个容器为空的时候,是指在这个容器的内部,除了光秃秃、滑溜溜的容器内壁之外,一无所有。然而虽然人的脑壳是内壁外壁,但是人的思想,却是没有盛载的容器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有这样一种错觉,脑壳就是盛载脑子的容器。说一个人思想空洞,意思是指这个人脑壳里的思想空空如也。但是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是缺乏逻辑依据的。

脑壳这东西,虽然坚硬毛糙,上面又长了嘴巴、鼻子等窟窿眼,但是人的思想,并不是由脑壳来盛装的。想一想,当我们坐在屋子里的时候,大脑中的思维能够想象到千亿光年之遥的宇宙之外,如此庞大的宇宙,岂是脑壳这么小的一个玩意儿能够装得下的?

再想一想,若然一个人没有宇宙的概念,缺乏最基本的现代科学常识,那么他的脑子再用力地去想,也无法想象出宇宙的全景。人们的思维之所以能够纵横天地,那是因为事先有一套科学知识体系在起作用的缘故。

也就是说,思想的容器并非是脑壳,而是另一种对人类宇宙、社会自然的认知,构成了思维容器的本身。

再拿这个登床夺字的刘顺来说,当他的脑子里只有夺字这个念头的时候,这个思维就形成了一个容器,而盛装在夺字这个念头之中的想法才是容器之内的东西。如果说刘顺是存心故意污辱李世民,那么,装在他夺字这个念头之内的思想,就是污辱皇帝。但是李世民知道,刘顺没有这种想法,实际上刘顺什么想法也没有,他脑子里只有一个空空的容器,这个容器是由夺字的想法所组成的,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念头了。

所以这时候的刘顺,才真正地达到了一个空的境界。

在这里,如果我们一定要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把空的意境描述出来的话,那么,这句话就是:如果你想要空,首先就得有脑子。

欲空先成器,无器不成空。没有脑子的人,纵然是想空,也不知该从何空起。

明朝太史官陈嗣初在家的时候,来了一个姓林的客人,想请陈嗣初帮忙弄个官做。这客人也不是无名之辈,他说自己是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的第十世孙子,如此说起来,客人也称得上是世家子弟了。

陈嗣初听了,急忙请客人坐下,然后拿来一本《林和靖传》,翻到其中一页,让客人自己瞧个清楚。客人睁大眼睛一看,原来那一页上写得明白,诗人林和靖,隐居于山林之间,以梅花为妻子,以仙鹤为儿子,一辈子压根就没结过婚,所以是不可能有十世后代的。

客人这才明白自己亲戚没攀对,正在尴尬之际,陈嗣初又来了情绪,当场赋诗一首,赠送来宾。诗曰:

和靖当年不娶妻,

如何后代有孙儿?

想君自是闲花草,

不是孤山梅树枝。

诗成,客人当官的机会,也就这么悲惨地葬送了。

然则,这陈嗣初为什么要如此地大煞风景,不给客人一点面子呢?原因说起来很简单,这个客人的脑子不空。具体说来,就是客人的脑子里,连个思想的容器都没有,想空也没得空,所以眼看着这么好的机会放在眼前,硬是抓不住,想想真是可惜。

第72章 “空”的应用

我们说过,欲空先成器,无器不成空。空是由器而形成的。但如果歧路亡羊,太过于花心思在器上的话,就会稀里糊涂地失去空的目标。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长跑冠军,路上遇到了小偷,小偷偷了他的钱就跑,冠军大怒:“你跑,我就不信你还能跑得过我。”说罢撒腿就追,很快就追上了小偷,接着,很快就超过了小偷,最后人们就发现他一个人正在路上疯跑,而小偷早已不知去向。

过于注重于器的形成,而忘记了空的目标,这是求官者的大忌。北宋年间知名的才子柳永,才情过人,甚至连皇帝宋徽宗都对他的诗爱不释手。可是有一次,宋徽宗在读柳永的诗时,发现了一句:“……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徽宗顿时就不乐意了。什么意思?这个柳永,他难道不愿意做官,为国为民出力吗?

没过多久,柳永兴冲冲地跑来京城赶考,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头名。名单送到了宋徽宗的御案,宋徽宗御笔一挥:且去浅斟低唱,要浮名干什么?从此彻底取消了柳永进入仕途的机会。

就因为词填得太好,竟然落了个如此结局,柳永从此心灰意懒。他索性给自己刻了枚印章,上书: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流连于花街柳巷,一肚子的才华,化作绕指柔肠,再也提不起别的劲头来了。

词人柳永的悲剧,恰恰是出在重于器而忘于空的症因上。他的天才,他的勤奋,他的刻苦,理应放到官场上来,为无聊的官场添上一段佳话。可是现在,妓楼风月之所多了这么一个有情人,官场上却无端少了许多情趣。

相比之下,唐朝时有一个李泌却要比柳永高明得多了。李泌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神秘的人物,儒释道三家俱各精熟,在长安城的士大夫中极有声望。但是李泌却一再表明,他淡漠名利,无意为官,此生的心愿,只想入山学道,日后也好羽化成仙。

说做就做,李泌谢绝了朝廷对他出仕的央求,义无反顾地入山求仙去了。一入山,他就遇到一个奇怪的和尚,这和尚挂单于衡岳寺,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寺院里的卫生,别的僧人吃饱之后剩下的残羹冷炙,他才能够扒拉到嘴里。到了晚上,僧人们都上了床,舒舒服服地安歇了,怪和尚才能够蜷缩在垃圾堆里,稍微地睡上那么一会儿。李泌一上山,就盯上了这个怪和尚。他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和尚啊,我要向他虚心学习。”

于是,李泌就去拜见怪和尚,对着怪和尚磕头作揖,怪和尚吓得躲得远远的,李泌却追着怪和尚拜个不停。怪和尚实在受不了他的纠缠,就破口大骂,李泌却是满脸喜色,拜得更加起劲了。

此后怪和尚到哪儿,李泌就跟到哪儿,最后怪和尚实在是熬不过他了,就用一堆牛粪烧烤了半块山芋,烤熟之后让李泌吃。李泌恭恭敬敬地拿在手上,呜哇呜哇地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对着怪和尚表示感谢。怪和尚说:“算了算了,我服了你还不行?你这人,依我看你以后至少能当十年的宰相。”

李泌大喜,就立即动身起程,找人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朝廷闻知,大喜过望,立即强求了李泌去当宰相。李泌推托不过,只好委屈自己高升了。

此后李泌就在朝廷做他的太平宰相,怪和尚却惨了。就因为他一句话,李泌果然当上了宰相,寺中众僧大惊,从此不敢小视怪和尚。恰巧这时候寺庙外边跑来一只虎,张牙舞爪,择人欲噬。众僧人就央求怪和尚施展法术神通,把那只老虎撵走。怪和尚说:“我哪有这本事,求求你们饶了我吧。”可是众僧人坚持。万般无奈之下,怪和尚只好硬着头皮出了寺院。他一出来,就见那老虎欢天喜地地疾扑而至,叼着怪和尚走了。

这个故事,就是佛道两家引以自傲的“懒残偎灶”,懒残是怪和尚的名字,因为他人懒体残,故称懒残。偎灶说的是懒残用牛粪烧烤山芋,请李泌吃的情形。

这个故事同时流传于佛道两家,是因为李泌这个人既在道家有朋友,替他帮忙炒作。又在佛家有哥们儿,替他宣传。至于被老虎叼走的倒霉怪和尚,佛道两家的解释是说:“这是仙人的蜕化之术,懒残实际上不是被老虎吃了,而是借此机会离开这肮脏的尘世,回返天庭了。”

我们可以看到,李泌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空术的。他求佛也好,求道也罢,这些都不是目的,他真正的目的,在于懒残和尚的一句话:“你能够当十年宰相。”有了这句话,再将被老虎叼走的懒残打造成仙佛的形象。那么,甭管当时是谁当皇帝,都得考虑考虑,如果不让李泌当宰相,这合适吗?

柳永填词是目的,而李泌求仙是手段,这就是两个人的区别了。

当柳永将填词视为最终目的的时候,他就已经丧失了空的境界,得不到宋徽宗的欣赏从而获得官位,也就是情理之中了。李泌求仙是手段,这手段就是用来盛载他最终目的的容器,器中空无一物只见官,所以皇帝只好把宰相官位送给他,于是他就由空而得意人生了。

第73章 “贡”的意境

“贡”是借用四川俗语,就是“钻”的意思。

人说“钻营”,又说“无空不钻”,所描述的都是求官者的拙劣表现,任何时候我们听到这个钻字,都会引发心理上的极度不适。受此影响,久而久之,当我们面临求官之局时,往往犹豫再三,举棋不定,觉得这么个钻法是很不光彩的事情。

然而我们却忘了,在所有的物品之中,最昂贵的是什么?

钻石!

可知钻之一字,另有奥妙于其中。

那么钻这个字,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字的组合,钻字是由金属与一个“占”字所组成的,金属在古代是昂贵的,而占字,则是借用来形容一种自上而下的夯力。如铁匠打铁时自上而下的捶击,洗衣妇捣衣时自上而下的槌击,这种特定的劳作姿势,在太古的时候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这意义就是原始人类的钻木取火。古人类生火的时候,最初是用双手夹住一根坚硬的树枝,对准干燥的树干,于其上用力地摩挲,于是细小的木屑粉尘被挤压出来,再随着摩擦力度的加大,树干孔洞处的温度渐渐升高,终于引燃了挤压出来的木屑,于是古人类就得到了火。这个过程就称之为钻,钻字有金字偏旁是因为后来钻木取火的工具发展到了用金属做簇头。而占字,则是钻木取火的工具及过程。

人类发现了火,从此就开创了文明。由此可知钻之一字,于人类文明进展的意义重要到了不能再重要的程度。正是这样一个原因,石块中最有价值,最昂贵的,称之为钻石,因为这种明丽的石头能够于霎时间夺走人类的灵智与魂魄,让人浑然忘我,不能自已。

“钻”对于人类生命与文明的意义,已经无须多说。唯其钻为我们带来的哲学思考,就足以让人神思惘然。须知,木质不是坚固之物,是最怕火的,烈火焚烧会让森林化为灰烬。然而在木质的粗糙与冷漠之下,却隐藏着熊熊的烈火,若非是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钻之,这团能够将其燃烧毁尽的烈焰,却是无法释放出来的。而一旦你能够让木质释放出蛰伏于其中的烈焰,这火焰就能够温暖你的生命,照亮你的灵魂。

在冷冰冰的外表掩饰之下,所有人都像木材一样,于你的生命中保持着淡固与稳定。然而在他们的心中,都蛰伏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如果你下狠心,发恒心,使用方法得当,拿人当木头,不必理会他的痛苦与感受,只管锲而不舍地钻个不停,迟早也会把他心中的火钻出来,从而让他人的生命之火,辉映你人生前行的道路。

这就是钻之一字至高无上的境界,无数人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奔走四方,费尽心机,目的就是释放出别人心中的火焰,用来温暖自己。

但是钻之一事,一要工具有力,二要钻对目标,三要钻之得法,此三者缺一不可。

工具不得力,用草棍就无法钻出木质中的粉屑,草棍钻得稀烂,木质却是纹丝不动。目标钻不对,不留神钻了湿气较重的木质,饶是你钻得粉屑飞满天,饶是你累得两手麻软,也不会见到丝毫的火星。钻法不对头,如果你不幸地钻在木质的瘤结上,这里筋路曲扭,钻木错滑开去,不留神就会弄伤你自己。

人们说钻营,人们说见孔就钻,嘲笑的就是那些工具不对路数,目标选择错误,钻的方法失误,远未达到钻之境界的蠢人。

唐朝文宗年间,举子庞严赴长安赶考,一举夺得头名,于是唐文宗任命庞严为京兆尹,加翰林学士。可是朝廷在宣布任命的时候,书吏心不在焉,把庞严的名字写反了,写成了严庞。写反了也没关系,反正官是由庞严来做,俸禄是庞严来支取,并没什么实质的影响。

这时候有远亲来投靠,居然也是正要参加考举的举子,论辈分还是庞严的侄子。庞严大喜,就将客人迎入,好茶好饭招待,一边喝酒,一边询问对方家乡的情形。客人有问则答,只是他说出来的亲戚们,让庞严听得怪怪的,这年轻举子的家人,都是姓严的,没一个姓庞。

当时庞严就困惑了,问年轻人:“你到底姓什么?”年轻人哈哈一笑,曰:“叔,你真会开玩笑,你姓严,我也姓严,这还要问吗?”庞严急了:“可我不姓严,我姓庞啊。”年轻人不乐意了,把脸一沉:“叔,咱们不带这么玩的,你怎么可以不姓严而姓庞呢?你姓了庞,我还能再找谁去攀亲戚去?”

这个年轻举子,他钻是没错的,人生贵在钻,有钻才能赢。可是他钻的技巧有误,方法不对,更糟糕的是他钻错了人,所以才会留名于史书之上,任后人嘲笑。不过官场之上,是不讲究是非对错的,胜者王侯败者贼,只要钻对了路数,钻出了成就,就再也不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

第74章 “贡”的应用

古人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说:一个两手空空,家徒四壁的人是安全的,而一个富有的人却是天然有罪的。这就表明,有着太多的人觊觎他的钱财。而这句话的深层意思则是说:一个庸庸碌碌、胸无大志的人是不会遭到指责的,但一个有能力的人,却会因为他的能力而成为众矢之的。

这番话,是最为典型的传统世俗逻辑“成王败寇”的法理性诠释。中国人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的行为对社会良性法则的促动,不是看他是否带来了好的影响,看的是他是否有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如果对方奉暴力法则为圭臬,那就无条件地趋奉之;如果对方是一个政治失势者,那就无条件痛打之。

这种世俗评判的价值标准,就为我们的钻之哲学界定了一条最为明确的实用法则:钻没错,钻营没错,见孔就钻也没错,无孔隙也要硬钻,更没错。但如果你没能钻得进去,失败了,那么你就有错。

清朝咸丰年间,有个善于钻营的人叫金安清,此人于京师一番活动,竟然说得朝中群臣都肯为他在皇上面前说好话,但他偏偏漏掉了最重要的军机大臣文祥。结果,咸丰升殿,众臣纷纷推荐金安清,咸丰就问文祥:“这个叫金安清的人,到底怎么样啊?”文祥回答说:“此人小有才气,心术不正。”咸丰一听就沉下了脸,说:“心术不正之人,如何要得?”当即将金安清斥退。

官没有当上,后果很严重。立即就有人落井下石,举报金安清营私舞弊,于是朝廷有令,将金安清革职,解送原籍,交由地方官严加看管,永不起用。金安清就扛着行李卷,兴冲冲地回到老家,径奔县衙,到了县太爷的桌前,摊开铺盖卷就睡。知县大骇,问他怎么睡在这里。金安清笑曰:“朝廷有旨,让你严加看管我,我不睡在你身边,你又如何一个看管法?”知县登时就蒙了,知道遇到了刺头,就躲入内室,金安清也随之而入,知县摆脱不了他,万般无奈,只好低声下气,答应每年给金安清一千两银子,金安清这才将铺盖卷搬出县衙。

一个被削职为民的赖皮官,竟然逼得知县走投无路,可知金安清此人对于官场内部法则的洞悉与掌握,实在是造诣非凡。若非是钻营失误,历史舞台上少不了此人一番折腾。

可以说,许多人之所以钻营失败,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缺乏严肃认真的钻营态度。夫钻营者,人生起落之大事也,一生的功名富贵,一生的事业辉煌,尽取决于这钻营的效果。可是许多人却是吊儿郎当,钻得既不专业也不认真,徒留笑名,贻误自身。

北宋年间,曾布做宰相,与政敌蔡京、蔡汴兄弟打得不可开交。于是一个文士越众而出,给曾布写信曰:“扁舟去国,颂声惟在于曾门;策杖还朝,足迹不登于蔡氏。”于是曾布大喜,将文士提拔重用。未几,曾布不敌蔡氏兄弟合力,被赶出朝廷,贬官南方,那名文士立即上书于蔡汴,曰:“幅巾还朝,舆颂咸归于蔡氏;扁舟去国,片言不及于曾门。”蔡汴拿过来这封信一看,鼻子当时就气歪了,说:“这不是把给曾布的信改两个字又送我这儿来了吗?这人怎么这么敷衍了事?”

这个文士钻的路子也对,技巧也佳,目标也没有失误,唯其是缺乏认真钻营的专业态度,实在是可气可悲。

反观清朝嘉庆年间的老臣子关槐,其人家拥巨富,官拜司马,又托关系给自己弄了个进士,但由于不认得字,许多人都排斥他。但是关槐不为所动,坚守在官位上直至晚年。晚年他跛了腿,就一瘸一拐地上朝,皇族礼亲王看得上火,就在上朝的路上拦住他,说:“你脑子有毛病啊,家里那么多的钱,还恋栈不去,阻挡年轻人的官路干什么?”

此后,关槐就搬出了自己那美轮美奂的豪宅,在外边租了一家小而破的民居,声称这里才是他的家。皇帝派了一个朝臣去探望他,关槐就请客人坐在小土炕上,窗户上也没有糊纸,冷风嗖嗖地刮进来。屋子里也没有生火,寒冷异常,关槐却穿着破旧的单衣。当时那朝臣气不打一处来,骂道:“关槐,就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位,你可是连自己的老骨头都豁出去了!”关槐低头哭道:“惭愧,下官两袖清风,一贫如洗,还望恕罪。”

那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