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处世36计-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让我们看看第三种类型的颠倒。

①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脚,便彬彬有礼地道歉:“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回答:“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因为我的脚长得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在赞美。这是幽默型的颠倒,它温暖而机智。

③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无比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果然,老板的热心打动了这位女士,于是下决心“投桃报李”,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了这里。

请注意这两处颠倒,这是应该享用道歉的人偏偏要颠倒一下自己的身分,偏偏要充当一次彬彬有礼的致歉者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颠倒,才那么巧妙地把自己的美好形象推销了出去!何为聪明?这就是。

最后介绍一下第四种类型的颠倒所制造的美妙效果。

老师让小学生造句,结果造出来的句子是(下面的幽默分为两类,你能说出它们的不同和它们属于哪一类吗?):如果——罐头不如果汁营养丰富。

天真——今天真热,是游泳的好日子。

十分——妹妹的数学只考十分,真丢脸。

难过——我们家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当然这种幽默绝大多数不是孩子故意搞出来的,而是一种言语错误造成的。幽默来自我们这些成年人的理解。

总之,为了幽默的错位不是言语失误(孩子的话当然例外),幽默的错位是听话人完全能够理解说话人动机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可以叫做“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人们在日常会话过程中,总是要遵守一定的合作原则,比如说,关联原则(后说话的人所说的必须要和前者所说的有关联)、质量原则(说话人不能说谎)、数量原则(提供恰当的信息量,不要太多或太少)、方式原则(说话的方式要恰当)。现在似乎还要加上角色原则。如果是故意违背这些原则就会引起言外之意。幽默也可以说是故意违背会话会作原则的一种言语现象。

从孩子的错误中我们似乎也能有很多启发,特别是角色的错位。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能见到,例如,学生学着老师的口吻(或者相反),一般人学领导的口吻等等,总之对立的双方都可以进行角色的错位,利用这种错位而造成幽默。

一天,一个警察发现一个独自在大街上徘徊的小女孩,她只有两岁半,金发碧眼,长得非常迷人,但她说不出自己叫什么名字,也弄不清住在什么地方,警察无可奈何,开始翻她的衣袋,希望能找到一点线索,小女孩没有反抗,但她嫩声嫩气说出的一句话却让警察大吃一惊:“别害怕,我没带枪!”

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一段电影小品,一定会惹得观众大笑。有很多时候,孩子真的是幽默高手。

4。用骂示爱情更浓有些语调在表意的同时,往往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如赞美喜爱(通常称为褒义)、憎恨厌恶(通常称为贬义)等。平时人们爱憎分明,选词达意,褒贬得当。而易色就要打破这种规律,故意褒贬错位,貌似“不明是非”、“不识好歹”,实则通过交换感情色彩表达一种更强烈的爱憎喜恶,而且幽默有趣,意味深长。

如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外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将物品称做”东西‘,例如桌椅。热水瓶、电视机等等,但有生命的动物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所以你和他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汉语中,“东西”这个词有三种感情色:褒义的、贬义的。中性的。这位可爱的教授本想取“东西”的中性色彩,没想到调皮的“东西”到具体语境中却“叛变”蒙上了贬义色彩,形成意义的反差,色彩的光怪陆离,使自鸣得意的教授出尽洋相。自命不凡的“中国展‘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面前自叹不如,自认倒霉。

在关系密切的人之间常爱用贬词褒用的方法来缩短心理距离,显示亲密无间的关系,像“打是亲、骂是爱”。亲朋好友之间常听到诸如“你太残忍了”、“太不人道了”、“不要剥削了”。“你有点黄世仁的味道”。(围城)里有一句:“他(方鸿渐)抗议无效,苏小姐说什么就要什么,只好服从善意的独裁。”(编辑部的故事》牛大姐:“那是雷锋辈出的时代”…那会儿做好事都跟当贼似的。“这些都是贬词褒用,是化过妆的褒义。

这种反语的运用,当以恋人情侣之间的斗嘴最为典型,有作家将其戏称为“碰碰车式的恋爱语言”。

玩过碰碰车的人都知道,那乐趣全在于东碰西撞、你攻我守。这种游戏的新鲜与刺激绝非四千八稳地行车能比的。在许多青年恋人中,尤其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情侣们中间,有一种十分独特、有趣的语言游戏,很像这种碰碰车游戏,那就是斗嘴。台湾女作家玄小佛在她的短篇小说《落梦》中,就描写了戴成豪和谷循两位恋人间的一段斗嘴:“我真不懂,你怎么不能变得温柔点。”

“我也真不懂,你怎么不能变得温和点。”

“好了…积缺乏柔,我缺乏和,综合的说,我们的空气一直缺少了柔和这玩意儿。”

“需要制造吗?”

“你看呢?”

“随便。”

“以后你能温柔点就多温柔点。”

“你能温和也请温和些。”

“认识四年,我们吵了四年。”

“罪魁是戴成豪。”

“谷泪也有份。”

“起码你比较该死,比较混蛋。”

不难看出,这对恋人,两人彼此依赖、深深相爱,但是都具有独立不羁的性格,谁都想改变对方,谁又都改变不了自己。然而从两人针锋相对的话语里,我们分明感觉到他们彼此的宽容、相知,我们会很真切地感觉到浓浓的爱意从他们的内心流溢而出。这段对话十分典型地反映出恋人间斗嘴的特点:一是目的的模糊性。恋人间斗嘴一般并非要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作什么重要决定,而仅仅是借助语言外壳的碰撞来激发心灵的碰撞,从而达到两颗心的相知与相通。因而恋人们常常为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斗得不可开交,局外人很难领会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

二是形式的尖锐泼辣。恋人间的斗嘴从形式上看和吵嘴很相似。你有来育我有去请;你奚落我,我挖苦你;毫不相让,“锻林必较”。但与吵嘴根本不同的是:斗嘴时双方都是以轻松、欢快的态度说出那些尖刻的言词,有了这层感情的保护膜,斗嘴就成了一种只有刺激性、愉悦性却无危险性的“软摩擦”,成了表现亲密与娇嗔的最好方式。不难想象,当谷泪说出“起码你比较该死,比较混蛋”时,脸上是带着亲切而顽皮的笑容的。如果换一种冷若冰霜的态度,那么这句话就不再是斗嘴,而变成辱骂了。

正因为斗嘴具有形式上尖锐而实质上柔和的特点,它就比直抒胸臆式的甜言蜜语有了更大的展示清人间真实感情与丰富个性的广阔空间。所以沐浴爱河的许多青年男女都喜欢进行这种语言游戏,在这种轻松浪漫的游戏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相互的感情,同时也调剂爱情生活,依恋爱季节更加多姿多采。

(红楼梦》第十九回写宝玉到黛玉房里,见她睡在那里,就去推她,黛玉说:“你且别处去闹会子再来。”宝玉推她道:“我往哪里去呢?见了别人怪腻的。”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宝玉看了一眼,回来笑道:“那个我不要,也不知是哪个脏婆子的。”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她把自己的枕头让给宝玉,自己又拿一个枕着。

这一段斗嘴,就为“抢”一个枕头,事很小,语言也都是很普通的日常口语,而且黛玉骂得毫不客气,要在一般关系的男女之间,这一句话就会伤了和气。但在恋人之间,打是亲、骂是爱,斗嘴只是示爱的一种活泼而随意的方式,所以宝玉和黛玉都没有因斗嘴而斗气,相反却越斗越亲密。

斗嘴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游戏。有时它还是消除恋人间摩擦的一种别致而有效的方式。比如你和女朋友出外旅游,很不顺利,不是走错路线,就是耽误了食宿,这时候女友就会撅起小嘴抱怨:“哎呀,怎么跟你在一起就老是碰到倒霉的事呢?”面对指责,你可不能跟她动气:“嫌我不好,你另找别人!”这样谁都不好看,还会伤了感情。你不妨跟她斗斗嘴:—对啦,我们就是夫妻命嘛!

—什么叫夫妻命?夫妻就该倒霉吗?

—夫妻就是要共患难呀!想想看,要不是有你在身边,我一个人哪里应付得了这些?

相信她听到这些话,气自然会消的。

既然斗嘴是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那么它和别的游戏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则,需要恋人们特别注意。

①要把握好感情的深浅。谈话有一个总的原则:“浅交不可深合。”这话同样适用于恋爱中。如果双方还处在相互试探、感情腾脆的阶段,要想以斗嘴来加深了解,可以选择一些不涉及双方感情或个人色彩的一般话题,如争一争是住在大城市好还是隐居山林好,斗一斗是左撇子聪明还是右撇子聪明等等,这样双方可以不受拘束,安全系数也大。如果已是情深意笃,彼此对对方的性格特点都比较了解,斗嘴就可以爆笑怒骂百无禁忌。

③最好不要刺伤对方的自尊。恋人间斗嘴,最爱用谐德的话语来挪揄对方,往往免不了夸张与丑化。但是这种夸张与丑化,也要照顾到对方的自尊,最好不要涉及对方很在乎的生理缺陷或他(她)很敬重的父母,也不要挖苦对方自以为神圣的人和事,否则就有可能自讨没趣,弄得不欢而散。

③要留心对方的心境。斗嘴因为是唇枪舌剑的交锋,就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充分的心灵余裕,才能享受它的快乐。因此斗嘴时要特别注意恋人当时的心境。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可以随便耍嘴皮、开玩笑。可你的恋人正在为结婚缺钱而愁眉不展时,你却来一句:“你怎么啦?满脸;H社会,像谁欠你二百吊钱。”没准会受到抱怨:“人家心烦得要死,你还有心逗乐,我找你这个穷光蛋真倒透霉了。”这样,斗嘴的味道就会变得苦涩了。

青年朋友们,当你们已开始对甜言蜜语腻味的时候,不要忘了玩玩斗嘴这爱情碰碰车!

5。莫将骂言听成赞语清朝有一县令,被分配到山东省候补,第一次谒见抚军。按照惯例,凡是部属圭参见长官,必须穿蟒袍补服(所谓蟒施是清代官员的公服,用缎做成,一般为夹层,视官阶大小,上绣五蟒至九蟒不等。补服是加在蟒泡上的外褂)。即使酷暑也不能免除。因为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这位县令刚在抚军的厅堂坐下,就汗流使背,热不可当。于是拿起随身携带的圆扇振臂狂挥。抚军说:“为什么不脱掉外褂?”县令说:“是,是。”于是让他的仆人帮他脱掉了外褂。过了一会儿,挥扇如故,抚军笑着说:“为什么不解带宽袍?”县令说:“是,是。”于是离开座位一件一件解带去袍。回到座位上,县令自顾自地在抚军面前谈笑风生,不自觉地把扇子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不停地换来换会地扇个不停,把风扇得飒飒有声。抚军起初以为他是耐不住地热,继而为他的放肆而生气了,于是斜视着眼睛用反语戏弄他说:“怎么不连衬衫也脱去,那样比较凉快。”这县令应声就脱去衬衫。抚军看他这般无知无礼,立即拱手说:“清茶。”抚军的左右立即传呼“送客”。因为清时官场习惯,属员谒见长官,长官不愿意再继续谈下去,就以“清茶”示意。茶碗一端,侍役就高呼“送客”,这时客人必须立即辞出。县令听到“送客”,仓促间没有办法,来不及穿戴,急忙取了帽子戴在头上,左边腋下夹着抱服,右肘挂上念珠,提着短衣,踉跄而出,犹如杂剧中扮演小丑登场。抚军署中的官吏小厮,吃吃地笑得直不起腰来。县令刚回到公馆,抚军命令他回原籍学习的告示牌,已经高高地悬挂在大门外面了。

县令的耳朵出了差错,误将抚国的气话当成了真心话,丢了自己的乌纱帽。这种听不出反话的“聋子”,怎能继续留任下去。令人奇怪的是,这种县令竟也有“同志”。

山东一进士任知县,谁知读书,不理民事,政出多门,被人控告,于是被逮捕,收关在刑部监狱里。

进士被关押在牢里很坦然。他睡的是一张巨大的床。进士每天横躺在那张大床上。披览典籍,觉得很方便。三年过去了,遇上了朝廷大赦天下,进士被赦免,将要出狱,狱中的管理人员来向他道贺,进士在狱中来回走动,不忍离去,说:“这地方很安静,读书最好,可惜不能在这里呆一辈子。另外我到这里几年,有一件事始终弄不懂。”狱吏问他什么事不懂。进士说:“我曾经反复琢磨,还是须要请教。此张床特别大,当初是先把床放在这里,然后再盖房子的吗?”狱吏听了,忍不住笑了,说:“是这样。鲁班的巧妙用心,被您明眼人一口道破了!”进士说:“岂敢,我不过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罢了。”

所谓“嘻笑怒骂皆文章”,在与人交谈时应该有“第三只耳朵”来捕捉对方的弦外之音,方能达到真正的交流。这个进士书读了不少,却不能解读一个狱吏的话中“文章”,被人嘲笑也浑然不觉,真是愚腐至极、麻木到家了。可以想见,这种呆子谈情说爱时,是一定没有打情骂俏的情趣,交朋结友也开不了玩笑,讲不成幽默。这都是因为他们的神经末梢大多已是年久失灵,不再敏感。别人在骂他,他却以为在夸他,虽长了一双耳朵又有何用呢!

  ………………………………………………

第31计 抱团计

——如何编织必不可少的关系网

1。奸佞也有死党清末太监李莲英虽然内心阴险狠毒,但在不损害慈禧利益和自身利益的时候,也伪作善人,对下属给予照顾。所以在宫内,落了一个“体恤”下属的好名声。

慈禧六十大寿时在颐和园中游园。由于工程紧张,园中有些建筑的装修还没竣工。李莲英为了不使慈禧发怒,就带路绕着走,躲过还没修好的建筑。如果有些地面的方砖没有铺好,李莲英就紧走几步,站在缺砖的地方,用长袍遮住,挡住慈禧的视线。这些掩饰使负责修建颐和园的官员感恩不尽。

对光绪皇帝,李莲英也用两面派的手法。光绪三岁时入宫,是李莲英亲自接进去的。醇亲王夫妇一再托咐他照顾好光绪,还经常给他送厚礼。

李莲英在慈禧与光绪的斗争中,始终站在慈禧的立场上,但在表面上,他对光绪深表同情。光绪被囚禁在流合时,慈禧派人送给光绪的食物,有时是馊臭的。李莲英常以请安之机,偷偷地在衣袖中藏些糕点带给光绪,使光绪感恩戴德。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皇室避难于西安的路上,李莲英见光绪衣着单薄,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自己的外罩给光绪披上。一路上问寒问暖,照顾得尽心尽力,连下人都为李莲英的善良所感动。

李莲英为人有一定的政治眼光,他连任了同治、光绪两朝内务大总管,与他善于笼络人心是分不开的。大奸臣秦桧也是此中高手,特别注意施恩给惠,网络党羽。俗话说:奸佞也有死党,立世为人,尤其是做领导的,谁能少了下属的积极效力呢!秦桧的死党王次翁就给他帮了大忙。

王次翁是个穷困落魄的文人,他有个同乡叫吕颐浩,曾任当朝宰相,王次翁想去巴结他,吕颐浩不怎么重视。当秦桧就任宰相时,他又去巴结秦桧,秦桧得知了他的遭遇后,看出此人贪鄙可用,笑着对他说:“你和吕颐浩本来就不是一路人。”表示出自己才是他的知音,并立即封他为吏部员外郎,接着又升为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中书会人,真是火箭式的速度。

王次翁对此自然是感激涕零,总在思念着如何向秦桧报效犬马之劳。机会终于来了,秦桧的投降政策失败,招致了金人更大规模的入侵,爱国臣民纷纷痛斥秦桧的罪行,秦桧的地位发发可危。于是,王次翁出面解救秦桧了,他对皇帝宋高宗说:“前一阶段对国家大事,谁也拿不出个准主意,如果因为秦宰相的主张小受挫折便要再换别的人来任宰相,后来的人也未必比原来的人更高明,而且新人一上台,先是要排斥异党,召收亲故,纷纷扰扰,没有一两个月休想安定下来,这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别让那些小人的胡说八道钻了空子。”

宋高宗耳朵根子本来就软,信了这番话,秦桧的相位保住了。秦桧对王次翁自然也十分感激,并重重地报答了他,提拔他为副宰相,后来在迫害岳飞的罪恶活动中,王次翁又是主要的出谋划策的人物。由于他眼中只有秦桧而没有皇帝,终于遭到皇帝的反感而被贬官,但秦桧对他始终是恩宠不衰,馈问不绝。

其实,做老板的,当领导的,结下生死之交是必须的,否则会因失去人心而垮台。三国中,不但刘备会摔孩子,孔明也不示弱。

诸葛亮北伐是有长期规划的,所以采取军队更代制度,每到一定时期,从后方调来二成新兵,换回同数老兵,既可新陈代谢,又让服兵役的人有机会回家休养。

有一次,司马效率对万魏军迎战,恰巧遇上蜀军更代到期,10万蜀军中调换二成回乡,老兵只有8万应战,刚到的2万新兵,缺乏经验,作战实力必然大受影响。

蜀军将领非常担心,向诸葛亮建议,要把还乡的2万人也暂时留下。可孔明毕竟老谋练达,不肯失信于人,他借机施恩,坚持让该遗回的兵士按期按例一律准予还乡。

这话传开,全军将士感动,大家觉得为这样的统帅效力,死也值得。于是,原该回去的,纷纷请求,志愿留下一战;本应留下的,更加奋战。在战场上,大家奋不顾身,以一当十,把人数多过三倍的司马茨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2。多建立有用处的关系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人自危,人人都有其程度不同的压力感。试想,如果你正处于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或者正处于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你只能“有事”才“有人”,如果把友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是解决不了生计问题,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有事”当然包含许多内容。“有事”时才“有人”是当前普遍的现象。“求人”办事也就是“有人”,为求发展、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办事时甜言蜜语,否则也是办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时又“无人”,那只能说明你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处世办事的能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你不通过“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地办成几件漂亮的事情,那你的“友谊”只能是虚设。

没有用处的人,你给他帮忙,只能让他空添内疚。多帮有用处的人,并不意味着不帮好朋友,两者并不矛盾。话又说回来,为人要知恩图报,别人帮了你,而你不图回报,岂非“不够朋友”吗?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为了相求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

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分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也就是说:目的十有相同需求的人一关系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拢关系的“天时地利”。

“关系”通常要花一点功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你可以用全部的银行存款打赌,这些人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依靠“关系”,追求更卓越的生涯。

事实上,“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最后,练成了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此随时竖起耳朵,收听精彩的内幕消息或蜚短流长。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

最会拉关系的人,不但口吐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限。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或是记者,不然也应颁给他们“社会学”荣誉博士。

总而言之,人总是在心里想着身边的“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双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以使关系套牢。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3。适应新交际圈中的磨合人的一生会出现许多变迁。从学校到单位,从此地到彼地,从旧环境到新环境,每个人都少不了这样的经历。每有这种变迁,你都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交际空间,要涉足一个新的交际圈,要重构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段时间就是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在这个磨合期,如果你处之不当,就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处之得直,你就会很快溶入其中。如何有效地度过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呢?

①摆正自己的新位置。每个人在交际中都有相应的位置,这是交际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规范的要求。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交际位置,在交际圈中必然显得唐突、冒失、别脚,也会受到社会群体的责怪、怨愤、抵触、嘲弄、打击。交际关系复杂多变,交际者难以一眼窥清,不易正确把握。自己在交际圈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如何调适好自身位置,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面对新环境、新朋友,第一步你要好好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确定好以什么面孔、怎样的交际基调进入新的交际角色。某重点中学试行校长负责制,在上级的支持下从普通中学调配三名骨干教师充实师资力量。这三名教师到新单位时,都有这样的困惑:新单位是重点学校,是保持一个骨干教师的姿态呢?还是表现出调入教师的谦恭?其中的分寸不好把握。黄老师我行我素,保持本色,结果新同事有嘲其“不知天高地厚”的。束老师一改往日孤傲性格,待人唯唯诺诺,谦虚恭谨,结果不仅让人看轻他,还有人怀疑他的能耐。只有张老师洞察交际环境,不动声色,妙得自然,不断调适自己的交际位置,不仅很快进入了新角色,还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摆正自己新位置,是一个精深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成功的。这其中需要交际悟性,需要良心的心理素养。保持平常心往往在自己位置调适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③采取沉稳简约的姿态。磨合期是一个双方逐步熟悉,互相适应,彼此认同、悦纳的过程。人与人的差异情形万千,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你作为一个新面孔,在进入陌生的交际领域的时候,一开始就无所顾忌,目空一切,张牙舞爪,是无法与他人磨合的。这似乎是外向性格者、青年人常有的现象,也是应该克服的问题。采取沉稳简约的交际姿态才是得宜的,更有助于实现你与新环境的磨合。这是一个以静观动的方法,在你自我保留节制中,你会对新的交际环境作个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把握,从而有针对性有实效地实现与新环境的契合和交融。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技巧。那所重点中学专为调人的三名教师开了个欢迎会,气氛十分热烈。这所学校的老师表现出很好的素质,唱念做打、弹拉说唱,样样像模像样。热情的老师们当然不会冷了新来的教师,纷纷要他们“来一个”。黄老师坐不住了,操起乐器,亮起嗓子,摆开把式,真刀实枪地拿出了看家本领,将其才华横溢的本色表现得一览无余。张老师在这种气氛中安然地欣赏着别人的表演,在大家再三鼓噪下才慢条斯理地开始诗朗诵,那(春夜喜耐刚念了四句,就躬身“谢幕”了,怎么着也不愿“就丑”了。张老师的做法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整坛醋不晃”的感觉,大家都对他产生了好感。

③保持适当的距离。人际关系密切程度通常是表现在人际距离上的。双方关系亲密,相互间距离较近;双方关系疏浚,相互间距离较远。与新同事新朋友初处,彼此不熟识、不了解,关系刚刚形成,距离自然是较大的。你若生硬地去与人亲近,则有违交际规律,对方不仅不会作出友好表示,还会产生反感情绪。这种适得其反的效果,会把你置于被动地位。保持适当的距离,能给对方冷静地观察你认识你的机会。你们会在逐步熟悉和了解中,实现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你们的关系慢慢亲密了,彼此的距离就会悄然隐去。保持距离重在适当,掌握在对方认可接受的范围内,并能有效地促使双方互相吸引。束老师到了新学校一开始就想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见到每一位教职工都做出亲热的表示。有时他还装出很随意的样子,大方地到陌生老师家拿这拿那,结果把自己弄成一个很令人讨厌的角色。黄老师则正好与柬老师相反,对任何人都昂然相对,担人于千里之外。还是张老师做得合适,把自己的热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显得自然得当。

④有效地实现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