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诡墓谜情-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电梯内沉默了,医生愕然,随后护士消失了。
接下来这位朋友又讲了一个发生在宁德的真人真事,一对夫妻经常吵架,有一天,两人又为了家中经济问题吵了起来,吵得很激烈,丈夫一气之下拿起水果刀,竟失手将妻子给杀死了。丈夫把妻子的尸体偷偷埋掉,也没有报警。为了怕孩子回家后会问起妈妈的去处,他还费尽心思想了一套说词。然而第一天过去、第二天过去,一直到第三天,孩子都没有问起妈妈,他觉得很奇怪,终于忍不住问孩子:“这么多天没见到妈妈,你都不想妈妈吗?你怎么都不问妈妈去哪里了?”不料孩子满脸困惑的看着爸爸,说:“不想呀,只是好奇怪呀!妈妈现在还在你的背后偷偷笑呢?但妈妈的眼睛我看了很害怕,爸爸,你为什麽要一直背着妈妈呢?”孩子的爸爸猛然回头,什么也没有看到。。。。。
安翔飞讲到这里,我感到后背阵阵发冷,似乎有动静,我知道我是自己吓唬自己,但我不敢扭头看,心想我今天也许会看到鬼。正在这时,我突然再看安翔飞的时候,突然就看道挡风玻璃外,车头前一个白衣女人悠然飘过,我瞪大了眼睛头上的冷汗便不停的往外流了下来,安翔飞看到我这样还以为我是被他的故事吓到了,一个劲的安慰我道:“逗你玩呢,那些故事都是我胡编乱造的。”但是话音未落,我便伸出手指着窗外道:“那……哪里……灯怎么会亮了。”
安翔飞这才意识到了什么,顺着我的手指的方向看去,我把刚才我看到的东西给他说了一遍后,他顿时也是被吓得脸色惨白了。
本部来自
();
第四百二十九章 鬼话连篇
。“噔噔瞪……”
就在我和安翔飞神情紧张的看着那村里那昏黄闪烁的灯光的同时,车窗突然被急促的敲响了。●⌒小,。。or吓得我一个差点叫出声来,还好安翔飞探了探头,然后说道:“是幕修”说着就把车窗打开了。打开车门,只见幕修站在车外,看了我们俩一眼,然后说道:“我们去村里看一眼,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啊,……”我惊讶的叫出了声。
虽然极度不想去,但是我也不想一个人待在这里,如果一个人待在这里,那这不是更加恐怖吗,关好车门,我们三人便接着月光打着手电筒往村里走了进去。
一路上本来看起来格外安静的村子,突然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风声吹得开始吵闹了起来,原本睡在草丛里的各种小生灵此时好像被我们打扰了美梦一样开始窸窸窣窣的叫个不停。
“唉……幕修 你也没睡着吗?”安翔飞别走边问幕修。
“没有,我正准备睡得时候,突然感觉周边阴气很重,然后就看到了村里的灯火了。
“嗯嗯……怎么会这样……”我一脸担忧的说道,因为我觉得现在唯一的解释就是闹鬼了。
“进去就知道了。”幕修说着加快了脚步向着已经不远处的灯光走去。
来到一处残破的院落外面,透过残垣断壁向着院子里望去,里面一间破败的屋子里,一盏油灯的火苗正微微摇摆,我们三人不敢大声说话,只好依靠手势慢慢的跃过墙壁向里面慢慢靠近。
就当我们跨过墙壁落到地上的时候,就看见一个身影而且是个披头散发的身影在屋里缓缓飘过。顿时就觉得一阵浑身发麻发冷。显然幕修和安翔飞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幕修悄悄的掏出俩张黄符,迅速的给门上和窗户之上都贴了一张。
“啊……啊……”就在此时屋子里突然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嚎叫。
只见幕修站提高嗓门喊道:“里面的是何方妖魔鬼怪,为何侵犯阳间。”这一声可谓是威严,声音而且浑厚有力。
被幕修这么一喊,屋子里顿时一阵安静而后发出一声女人抽泣的声音。
“公子,错怪奴家了。”
“公子?奴家?”听到这俩个词我直接都迷茫了,难道这里面还是一个古代女鬼不成。 再看安翔飞和幕修明显也是一阵惊讶。
“阴阳有别,为何不去转世投胎。”幕修顿了顿继续问道。
“呜呜呜……小女子,公子有所不知,不是我们不投胎转世是实在被困于此,没有办法 啊。”屋子里先是嘤嘤的哭泣声然后就传出了一个悠悠的女子的声音。
“那我们怎么帮你。”安翔飞喊道。
“公子把门上黄符摘下,而后奴家出来后方可告诉公子。”听女鬼这么一说,我们三人先是一愣,但是思考了半响,幕修还是过去一把撕下了门上的黄符,刚撕下黄符,正当幕修转身往回走的时候,就看见屋子里的灯光突然开始剧烈的晃动了起来;当时觉得不好,于是大声对着幕修叫道:“幕修,快看身后。”
幕修迅速回头,脸色大变,刚想箭步冲过去再把黄符贴上,就在这时屋门哐当一声大开,里面窜出一团青烟,幕修迅速躲闪,一个后滚,而后起身到了我和安翔飞身边。再看随着一声阴阳怪气的笑声,里面飘然走出了一个红衣女子,面如白纸,双眼没有瞳孔只有眼白 ,僵硬的脸上露出一丝怪笑,搞得我们三人后背一阵阵发麻发冷。
“打扰我……哼”随即飘然向着村里飘去了。
“真他妈鬼话连篇。”安翔飞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道。
幕修仔细想了想然后转身说道:“对 鬼话连篇,刚才我们怎么能听她的呢,现在估计危险了,我们还是赶快先出村吧。”
就当我们三人快向着村外走的时候,突然就发现原本黑漆漆一片的荒村现在居然大多数都亮起灯光,而且伴随着的是整个村子里阴气聚集和不时的一阵阵鬼哭狼嚎。
“妈的原来这真是个**啊,快走吧。”安翔飞说道。而我看到这景象说实话,还真有点吓蒙圈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就觉得心跳的厉害,于是跟着幕修和安翔飞一个劲的向村外走去。
看着这荒村不由得就会想到很多小事爷爷给我讲的关于农村的鬼故事,没想到果然农村有这么多鬼,现在简直就要吓到屁滚尿流了。
俗话都说鬼话连篇,就是说鬼说的话是不能信的,就此我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是被人讲的好像还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鬼骗人的事件。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那是一个冬天, 那年我三叔三婶和我老弟从外地回来了,在我奶奶家过春节顺便看看我奶奶,老人家岁数大了, 我们家那边有个风俗就是临近过年的时候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因为我爷爷去世了我奶奶还健在所以必须要找个单日子到殡仪馆烧钱,到了那天我们就捷了个出租车带上供果、纸钱、香、就去往殡仪馆了
到了地方后给了管理殡仪馆的10元钱(在殡仪馆烧钱要交钱的)然后就由他带我们去殡仪馆里取我爷爷的骨灰,我爸爸三叔在前面走,我和我老弟在后面跟着,到了地方他把锁打开了我们就进去取,说真的那个地方真是特别的阴森,弥漫着福尔马林的味道,放骨灰的是个类似书架的东西,一层一层的,我爷爷的在最下面,我爸爸捧着骨灰盒就从殡仪馆出来了,我们来到殡仪馆旁边的小房子里就开始烧钱了,爸爸把骨灰盒放在中间而灵位是必须要放在骨灰盒前面的,然后香炉在旁边,我们都跪在地上,我爸爸点燃了三只香要把它放在香炉里(大家肯定看见过这种方式)这时候我老弟突然来了,他说他来插香,我爸爸就说你小心点别让他掉了, 结果插的时候最左边的一只真的就掉了,我弟弟很害怕(关键是怕我三叔骂他),我三叔就说他你怎么着么不小心啊 ?就在一边数落他 我爸爸说没事的咱们在点一只吧 。。。。
烧钱完毕后,爸爸捧着骨灰盒把它放回了殡仪馆,把供果摆好后我们就走了,走的时候还是坐送我们来的那个出租车,(他一直在外面等我们)大约开了3分钟的时候把,路边突然出现个女的,司机也没在意就一直按喇叭,可是那个女的就是没反应,这个时候司机就突然意识不好赶紧就想往边上开结果还是撞到她了,我们一下就全愣住了,我就在心里想不会这么邪门吧?????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司机赶紧下车看看那个女的怎么样了,结果那个女的根本就没事,只不过腿有点瘸了,这时候他男人来了指着司机就开骂,司机也很无奈。。。。。。。
这件事是我认为最邪门的事情,我现在想起来很后怕要是和出租车或者货车撞上我们就全没命了。
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有那么一种力量。。。
首发本书 。
();
第四百三十章 绕道而行
眼看就要走到村口了,突然就觉得身后一阵凉风吹来,紧接着就听见一阵鬼哭狼嚎的声音 ,没敢回头,幕修拉着我的手就开始快速阿婆了起来。
“后面好像很多啊。”安翔飞一边跑一边喘着粗气说道。
“是的,不要回头。抛出村口就好了。”幕修说道。而此时他拉着我,让我无比的感动。透过他手掌的温度,我感到了久违的暖意。
很快我们就跑了村口,幕修一个冲刺就跑出了村口,而后便开始的大口的喘着粗气了,而我和安翔飞则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这时候回头一看,就发现原来身后跟着好几十个各式各样的鬼,有穿个改革后衣服的有改革之前的还有清朝的明朝的乱七八糟什么鬼。但是奇怪的是他们追到了村口,突然就齐刷刷的不敢出来了。这让我非常纳闷。
“幕修他们怎么不敢出来啊。”
幕修喘着粗气指了指右手边的位置,我和安翔飞这才看到原来在村口不到三四百米的位置 在杂草老林里有一座小庙。
眼看这些鬼出不来,我心安了许多,但是也不想多看这些东西一眼,于是很快就回到了车上,经过这么一闹也没有了任何睡意,况且虽然那些鬼出不来,但是一晚上那个耳边到处是这些鬼哭狼嚎的声音。
一直持续的四更天左右,那些声音突然就猛地消失了,我这才躺着睡了一会儿。
到了上午十点多钟,我才迷迷糊糊地的被安翔飞叫醒,下了车才发现幕修已经不见了,安翔飞说幕修进村了,我也没过多的问,只是心里还是有一点点的担心。
大约中午时分,幕修顶着一头的大汗才从村子里走了出来,一屁股坐下来就喝了一通水。
“去干嘛了这么长时间。”安翔飞说着给他递过了一块压缩干粮。幕修边拆干粮边说道:“我进去看了一下,这个村子真不愧是天下第一鬼村,几乎每个房子里都是阴气聚集,按照我们现在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搞得定,所以我也只是在村子里比较重要的几个穴位上定了锁魂钉,尽量控制住这里不在聚集阴气,这样过个几十年有可能村里的阴气就会被自然中和到那时候这里面的鬼自然就投胎了。”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村里是没法走了。”我问道。
幕修沉思了一会儿指着我们左手边的山说道:“我们绕过村子,从这边直接多绕俩座山就到了。”
“走这座山啊,这座山可是神农山啊,好难走的。”安翔飞看了一眼这座山说道。
“没办法了,只能这么走了。”幕修说道。
“你不知道啊,距离咱们不远就是神农山景区,到时候咱们回来的时候就可以顺便去神农山景区玩玩了。”
而我知道 神农山文化底蕴厚重。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在远古时期曾经在这里尝百草、传五谷、设坛祭天;西晋女道士魏华存在此修道四十二年,著述了被称为“四大天书”之一的《黄庭经》,并创立了道教上清派;北魏高僧稠禅在此开凿太平寺摩崖石刻,兴建云阳寺、临川寺、太平寺和沐涧寺;巍然挺立在群山峻岭之间的一天门比泰山的一天门还要早一五四年。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神农山还是祈财、祈福和祈运的圣地,游客到此“一拜神农,生意兴隆、五谷丰登;二拜神农,百病全消、平安一生;三拜神农,官运亨通、心想事成”。
一九四零年,朱德总司令从山西去洛阳谈判途经神农山时,被壮观的景色所感染,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liangan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景区视察后欣然题词“神农白鹤松,九州一奇观”!
而且这神农山景区的设立主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祭奠传说中的神农氏。而这神农氏是上古帝又称炎帝,关于他的传说最出名的当属 神农氏尝百草了。
而相传这炎帝也就是神农氏是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而神农坛,相传是炎帝神农遍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我们来看看有关他尝百草的故事。
太古时候,人们没啥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护生活。有时吃不应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啦。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
有一回,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饭不想,浑身难受,腹胀如鼓,咋调治也不见轻,神农很作难,想想,抓了一些草根、树皮、野果、石头面面,数了数,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活忙,就走了。
花蕊公主吃了那药,肚子疼得象刀绞。没大一会儿,就生下一只小鸟,这可把人吓坏了。都说是个妖怪赶紧把它弄出去扳了。谁知这小鸟通人性,见家人咯烦它,就飞到地里寻神农。
神农正在树下打瞌睡,忽听:“叽叽,外公!叽叽,外公!”抬头一看,是一只小鸟。嫌它吵人心烦,就一抡胳膊:“哇嗤——”的一声;把它撵飞了。没多大一会儿;这小鸟又飞回到树上。又叫:“叽叽,外公!叽叽,外公!”神农氏觉得怪气;拾起一块土圪垃;朝树上一扔;把它吓飞了。又没多大一会儿,小鸟又回到树上;又叫:“外公,叽叽!外公,叽叽!”神农一犯思想,听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说:“你要是我的外孙,就落到我的手脖上!”那小鸟真的扑楞楞飞下来,落在神农的左手脖上。神农细看这小鸟,浑身翠绿,透明,连肚里的肠肚物什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神农一出嘴,这小鸟接过量口唾沫星儿咽了。嘿,这唾沫是咋咽到肚里的也看的清清楚楚。神农高兴透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包青天
神农托着这只玲珑剔透的小鸟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吓得连连回退,说:“快扳了,妖怪,快扳了……”神农乐哈哈地说:“这不是妖怪,是宝贝哟!就叫它花蕊鸟吧!”
神农又把花蕊公主吃过的十二味药分开在锅里熬。 熬一味,喂小鸟一味,一边喂,一边看,看这味药到小鸟肚里往哪走,有啥变化。自个儿再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药喂完了,尝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神农托着这只鸟上大山,钻老林,采摘各种草根、树皮、种子、果实;捕捉各种飞禽走兽、鱼鳖虾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一样一样的喂小鸟,一样一样的亲口尝。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经,各是何性,各治何病。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经脉里打圈圈,超不出。天长日久,神农就制定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和《本草经》。
神农想想,还不放心,就手托这只鸟继续验证,他来到太行山,转游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小北顶(神农坛),捉全冠虫喂小鸟,没想到这虫毒气太大,一下把小鸟的肠打断,死了。神农真后悔,极悲痛,大哭一声。哭过,就选上好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走哪带哪。后来,神农在小北顶两边的百草洼,误尝了断肠草,死了。到现在,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顶上,还有一块像弯腰搂肚的人一样的石头,都说是神农变的。
为了纪念神农创中医,制本草,人们把小北顶改名为神农坛,并在神农坛上修建神农庙。庙里塑了神农像,左手托着花蕊鸟,右手拿着药正往嘴里送。
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观看神农坛风光,瞻仰神农塑像。
而说到小北顶,这座山的背面向西就应该是小北顶了,休息完毕之后,我们三人变锁好车门,幕修拿出地图仔细确认的方向后我们便开始进发了,一路上道路很是难走,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在密林当中行走我们接连就走错了好几次而且最诶奇怪的是在这丛林里指南针什么的居然都失灵了。辛亏我们带了卫星地图和军事地图。幕修多次辨认后才算走对了方向。
就这样在深山之上接连走了四五个小时,我们才算爬到了第二座山上,站在这座山顶之上,隐约还能看到隔了几座山的神农山景区。
按照幕修的说法下了山,不远处就应该是包拯的墓了,但是为了准确幕修还是在山顶上又拿出罗盘确认了一番,而后我们三人便开始下山向着墓穴的方向进发了。
到了山下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山谷底下好在是一块非常开阔平整的谷滩,杂草足足半人之高走在其中以我的个头估计也就只有一个头露的出来了。真想不通这么个地方怎么会有墓穴呢,况且还是大名鼎鼎包拯的墓穴。
“幕修我们不会搞错了吧,这山谷里怎么可能有墓呢。”我怀疑道。
“应该不会,按照风水学来讲,这谷滩乃是正阳之地,最适合埋葬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了,所以应该不会有错的,我们继续往前走走看。”幕修大声说道。
接着往前走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突然不远处的额安翔飞大喊了起来:“快来看,在这里。”
我于是使劲拨开杂草向着安翔飞靠近过去,等到走到安翔飞近前一看,原来拨开这一波杂草又是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足有足球场大小的空地,居然在这杂草的包围圈内。脚下的土松松软软,青草嫩绿,像是一抹鲜绿的草坪一样伸展开来,而在这偌大的平整的地面的中央也就是整个圆圈的正中心的位置赫然立着一座圆滚滚的石头墓,而且虽然有点距离但是诺达的石碑赫然立在中央气派非凡。
我们三人慢慢靠近走上前去,走到近前一看果然是包拯的墓,因为墓碑之上赫然写着几个金灿灿的大字上书“孝肃包希仁之墓”最让我惊讶的居然是下书“嘉佑皇帝立” 足以说明包拯安葬在这里是嘉佑皇帝的意思,而且亲笔执书足以说明皇帝对于包拯的喜爱,与包拯在当时的地位。
包拯(九九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一零六二年七月三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卷八之五)。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父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同供职阁中,遂结为世交。所以包拯与文彦博“方业进士,相友甚厚”,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父后来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母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
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均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宗接代。他家境殷实,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
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第四百三十二章 传说记载
而这个深厚民间老百姓喜爱的包青天,原来他的墓不在开封府,在这个河南最好的风水宝地神农山的深山之中。看着眼前这硕大苍老古朴的石碑,上面记载了包拯生前的各种传奇故事,看的我们三人已经是入了神,深深地被这千年之前的清官的人格魅力吸引了。
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二十八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时父母亡故后才正式出任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知县。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正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zhengzhi生涯。
生于北宋咸平二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其中这上面还记载了包拯生前所断过的几件案子,首先在石碑后面最上面记载道:“包拯在定远县任县令时,常常微服私访。一次,包拯带着衙吏经过某山岗时,见前面草丛上方苍蝇乱飞,并有一股血腥味扑来,便令衙吏察看。草丛里躺着一具男尸,身体已经腐烂,面目难辨,背上压着块大青石板,肩上还搭着只马褡裢子,内有木制“宋记”印戳——原来是个收卖粗大布的,查问地保,知本地没有姓宋的贩布商人。包拯断定这是谋财害命的案子。那么杀人犯是谁呢?
第二天,包拯贴出布告,说要在大堂上审石板。大家觉得好奇,都到堂上看稀奇事。那块青石板正放在堂中央,铁面无私的包拯喝道:“大胆石板,竟敢谋财害命,目无国法,给我狠打四十大板!”差役扬起板子,狠狠向石板打去,“噼噼啪啪”震得差役虎口疼痛。大家见状,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包拯斥责道:“本县断案,大堂上理应肃静,你们竟敢喧哗公堂,该当何罪?”
众人见包拯发怒,一齐跪下,口称“知罪”。
包拯说:“那好,你们讲,愿打还是愿罚?愿打,每人打四十大板;愿罚,每人举保画押,限定三日,交上三尺大布。违者严惩!”
大家愿罚。心想:“包大人真有意思,找不到凶犯,让众人来献一条孝布。”
三天之内,近街远集的粗大布一购而空。包拯的手下一边收布,一边核对布头上的印记,竟发现不少人交上的粗大布上有“宋记”印戳,与死者的印戳丝毫不差。经查问知是某布庄的。当下把某布庄老板抓来。老板一见死者的印戳,面如土灰,只得供认:死者宋某从外地收购粗大布,盖上印戳后寄存在他那里。他谋财害命,但匆忙之中忘了毁掉马褡裢子'
完全暴露了包拯的 智商之高啊,在看下面这则记载 :“传说开封府尹包拯断案如神,但有一案件颇费他踌躇。
街民毛勤猝然死亡,族人因其死得蹊跷,便状告开封府。
包公将毛妻冬花传讯、冬花虽言词哀切,但面露妖冶,外着丧服,内套红袄,分明具有杀夫嫌疑,但她声称丈大系“气鼓症”死亡。
包公问道:“既患气鼓症,可曾请医治疗?”
冬花对答:“丈夫命薄,未及请医,已气绝身亡。”
包公便命仵作廖杰开棺验尸。廖杰经验丰富,但验尸结果,虽见毛勤死状异样,但并无查出谋害痕迹。回转家中,夜不成寐,不知如何向府尹汇报。
其妻阿英见他心事重重便问道:“你可曾验看那尸体的鼻子?”
廖杰反问:“验那鼻子何用?”
阿英说道:“那鼻子内大可作文章,倘从中钉上利钉,直通脑门,岂非能不留痕迹而致人死亡!”
廖杰将信将疑地连夜再去复验尸体,果见毛勤的鼻孔内有两根铁钉,于是真相大白,遂将冬花缉拿问罪。冬花抵赖不过,承认串通姘夫谋害亲夫。
事后,包公询问廖杰:“冬花作案手段奇特,你是如何想到验看尸体鼻孔的?”
廖杰回答:“此是小的妻子提醒的。”
包公说:“请你妻子来府,我要当面酬谢。”
第二天,廖杰高兴地带着妻子到府里领赏。包公像是熟人似的对阿英端详了一会,开口问道:“你嫁给廖杰几年了?”阿英答道:“我们系半路夫妻,只因我前夫暴病死亡,才改嫁廖杰为妻。”
“你前夫名字可叫路才?”
阿英面露惊异之色:“大人如何得知?”
“路才暴死一案由县衙呈送本府,我昨晚查阅卷宗,得知县衙已对此案作了正常病故的结语。但我觉得此种结语颇存疑问。”
阿英更是呈恐慌之色:“大人以为。。”
“本府认为,路才系被人从鼻孔中钉钉谋害。”
廖杰奉命前往路才墓地,掘墓开棺,虽尸体已腐烂。但在鼻孔部位露出两根已锈的长钉。
包公继续审理路才案件。他对阿英说:“想你一个平常女子,如何懂得鼻孔钉钉的奇特方法,除非有过亲身经历,才能一语点破,”
阿英只得如实招供事实:原来她也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在与路才结婚之后,经常与人姘居,姘夫是个惯犯,与她合谋用铁钉钉鼻之法害死路才,后来那姘夫在斗殴中被人杀死,阿英才改嫁廖杰。
廖杰听了如梦初醒:“想不到此女这般蛇蝎心肠,若非大人明察秋毫,我也几乎作了她砧上之肉。”
阿英懊丧不已:“若不是我多言多语,此案也断不能破。”
包公正色道:“非也,作案之人,侥幸取巧,只能蒙蔽一时,不能长久隐藏,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自食恶果。此乃天恢恢,疏而不漏!”
第四百三十三章 龙阳之穴
本以为书本上记载的包拯套破钉杀案是杜撰的,今日看到这上面的记载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趁着太阳还没有落山,幕修在绕着墓转了俩圈后,确定了入穴的方位。然后为了不破坏包拯的墓所以决定用铲子开挖,要不是看在这是千古名臣一代清官的缘故,估计安翔飞早就炸药了事了。
夜色很快便降临了,当幕修和安翔飞打开一个口子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幸好还有一轮明月照着,不然这黑漆漆的真不知道如何行动了。
“这么晚了,我们是要等到明天再进墓还是?”我问道。
“明天早上再进墓,没想到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