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诡墓谜情-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安顿姜维待自己死后秘密安葬于自己生前所看好的一处墓地,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定军山的武侯墓。

之所以诸葛亮这么清贫一身的人死后要让姜维把自己埋葬在秘密的地方呢,首先我们来说清贫,相传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前,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而民间则还有俩种说法,一种是说这是诸葛亮为了蒙骗司马懿,诸葛亮临终之前料到自己死后蜀地朝不保夕,便对外宣称将自己埋葬于此,自己的英魂将继续守卫蜀地,而当时诸葛亮已然是被神话了的人物,所以司马懿相信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已经是成了正神,所以一直忌惮于这武侯墓,自己则知道死,都没有在踏入蜀地半步。

还有一种就是说诸葛亮通阴阳,知天理,死的时候身披八卦袍,回到蜀国后,刘禅不同意将相父诸葛亮就这么草草安葬,但是也不能违背相父诸葛亮的遗言,但是也不能亏待了这个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于是一方面按照遗言在定军山下修建了武侯墓,一方面则让姜维在蜀地寻遍山川河流最终在现在成都附近找到一处绝佳风水宝地将诸葛亮安葬了进去。

按照幕修和安翔飞的说法我们不管怎样都要先去去一趟,而说这话的时候我明显的感受到幕修好像已然是胸有成竹了,仿佛已然知晓了正在的诸葛亮的墓在哪里了。

车子在大山里行驶了不到三个小时,我们就进入了成都。也就是古代益州的所在治所。益州,中国古地名,古代九州之一,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全境和陕西省南部,云南省西北部。有汉中、蜀、永安等郡。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而成都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三千二百年前。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建于公元前二五六年,使用至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文来自

();

第四百零三章 问道青城山

本以为车子还会到成都市里转悠一圈这样我就能够尝一尝传说中的美食了,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车子绕着环城高速竟然一直向着都江堰的方向开了过去。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车子稳稳的停在了都江堰风景区的外面。

看着我一脸的迷茫,幕修低声说道:“这诸葛亮的墓我已经探查过了,不出差错的话就在这都江堰风景区的龙蟒山一带。”说罢则背起了包径直向着进去里面走去,而安翔飞不知什么时候却早已经准备好了门票,塞到我手里后,看着我发呆的样子,在我头上轻轻的拍了一下,我这才回过神儿来。

进了这都江堰景区,才算切实的感受到了天府之国的美丽,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二五六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带着对古代文明的膜拜与崇敬,怀揣着对先贤的钦佩与追思,拜水都江堰,终于在游览了神奇的九寨和瑶池仙境般的黄龙之后成行。

通过景区门前那座古朴的秦堰楼,远眺绿荫掩映下的都江堰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轮,来到二庙,参观李冰父子治水的丰功伟绩和他所留下来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决“遇弯截角、逢正抽心”。那个微缩的都江堰景观沙盘让人直观地了解了这项工程的全貌。

都江堰渠首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鱼嘴”做为分水提,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溢洪道把多余的洪水和流沙排入外江,“宝瓶口”引水口做为自行调控的节制闸,是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

走出二庙,来到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安澜索桥,摇摇晃晃地走在桥上,此时脚下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让人想起在通往九寨的路上看到的岷江源头的涓涓细流。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雄浑神奇。

站在护栏旁朝宝瓶口望去,滚滚岷江水夹杂着轰隆声顺势奔涌不止,但它们一到了宝瓶口就好像变乖似的,水速骤然变缓流向成都平原。在飞沙堰,不同形状的石头和许多泥沙躺在溢洪道上,延续着两千多年来既能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又能减缓水速的功能。来到形如鱼嘴的分水堤,十几只白鹭正在奔涌不息的岷江水面上戏水,有几只白鹭累了就在鹅卵石上小憩或踱步,一副闲情逸致的姿态。

来到离堆公园中的堰功道,两旁站立着的是自古至今为都江堰修缮立下功劳的功臣的雕像。仔细地端详着这些曾经为这片广袤沃野留下万代功勋的先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做为一项俩千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没有雄伟的大坝,也没有秀美的景观,她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其最伟大之处即都江堰建堰两千多年,她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出来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经验,尤其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

余秋雨先生在其所著的《文化苦旅》中有一篇《都江堰》,此文篇首即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留下千古美名的工程又能有多少呢?

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们的膜拜。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来到了都江堰,就一定要去青城山。

本来安翔飞和幕修是像直奔龙蟒山的,但是我的强烈要求撒娇下还是先决定去青城山游玩一圈,反正迟一天早一天诸葛亮的墓又不会跑走。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仅1十五公里的青城山,背靠岷江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为邛崃山系中的一个环扣。群峰环绕,状若城廓,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山”。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一百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

走过那些石制的栈道和一座座古桥。那长满青苔的岩石,那些在山谷中流淌的小溪,还有一路上不时出现的飞瀑和水潭,让一路上的疲惫之感顿消全无,为之振奋。那个清幽的翠映湖,让你在山间还能享受乘舟游览的乐趣。得名于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小茅亭赫然出现在眼前,是一个爬山歇脚的好地方,偶尔掠过树梢的小鸟发出婉转的啼鸣,给这绿幽幽的山谷带来一丝生机。放眼望去,蓊郁葱绿,怎一个“幽”字了得,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还有那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泰安古镇,青石板下淙淙流过的溪水那么清澈,群山环抱中的那一片青瓦白墙让人流连忘返。

后山白云万佛洞的一座古刹前,一位神态安详的和尚,细心地讲述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前世今生,他讲只要常怀感恩之心,以慈悲为怀,尊老爱幼,珍惜自己拥有的现在,看淡所有的人情琐事,自然会神清气爽,健康长寿。远眺着四周巍峨起伏的群山,仔细地揣摩着这其中的蕴意,这次的青城山之行的确收获颇丰。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一山一水,相邻。这一动一静,相邻。这一清透一厚重,相邻。在这天府之国,如此两处美景,让人无不向往惊叹。

首发本書

();

第四百零四章 蜀道难

从青城山上下来,我便跟着幕修和安翔飞向着龙蟒山进发了,首先我们下山之后,跟着所有有人走了一段路程后,便在路边的一条岔路上走了上去,而岔路的边上还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山高林密禁止入内。

在沿着山路走了不到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浑身上下就已经湿透了在,这林子里的水汽很大,而且随着我们越往里面走去,雾气就越浓,而且道路也是越发的难走了起来。

在接连翻了俩座山以后,身后已然完全看不到了奔腾的都江堰和青城山,而这时幕修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泛黄的地图平铺在一块石头之上,仔细观看了半天之后对着前面一处gasu的悬崖微微的点了点头,然后就将地图又放进了怀里。

而此时脚下的路已然是高一脚低一脚了,而且根本就有了小路,只是靠我们三个人硬是在这和原始密林之中趟出一条路来,有时候我们走着走着脚下就是悬崖,而向上也是垂直的悬崖峭壁,所以直到了此刻我才算真实的感受到了什么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最有其代表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的那首《蜀道难》乐府旧题了,其中形象的描述了蜀道的危险与艰难。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

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李白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虽然夸张但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虽然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出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诶呦,妈呀 歇会儿吧。”安翔飞喘着粗气扶着一棵小树说道,因为此时我们的脚下就是悬崖峭壁了,透过密林隐隐约约从地下传来了湍急的水流的声音。

“歇会儿吧,我也走不动了。”在这么高强度的运动之下此时我也是精疲力尽,所以我对着前面看起;来从来不会觉得累的幕修喊道。

幕修回过头来,看了我和安翔飞一眼说道:“歇会儿吧,找个地方做,不过要小心脚下。”说着他指了指脚下的悬崖。

就地而坐喝了安翔飞递来的水,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这四周围的大山,轮罩着一层淡淡的清雾,又看了看幕修忍不住问道:

“我们还要走多久,才能到龙蟒山呢?”

幕修出了一口气道:“按照地图指示,翻过了前面那座山就应该是到了龙蟒山的地界。”

“哦”我回应了一下,抬头看向前面那座大山,只见那是一座石头山,几乎快垂直于地面了,心中一阵叫苦,看来后面的路比这难走危险的多了。

突然看着liaga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而在这悠悠的深山之中,却让我忘却了所有的艰险,休息很久,我和安翔飞幕修便又开始沿着这无处下脚的蜀道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了,真是难以想象如果诸葛亮真的埋在这深山里,那当年那些蜀国士兵是如何进山的呢。

山下这座山已然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到了山谷一条河流便横挡在了眼前,受不了炎热的我们便向见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迅速一头扎进了清澈的河流里,那凉爽,那舒适。抬起头来看着眼前又要翻过去的大山,巍峨陡峭。我不由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要知道我可是姑娘啊,虽然偶尔女汉子一把,可是面对这险峻的山峰,还是忍不住心惊肉跳了一把。

本部来自

();

第四百零五章 圣火引路

顺着横跨在河流之上的一根倒下的树干,我像走独木桥一样,跨过了河流。望着眼前这陡峭的山峰,我简直是就要俩眼冒金星了。

“小心点,跟在我后面。”幕修扭头说道,然后径直沿着山体慢慢向上爬去了。我则跟在后面,安翔飞殿后。越往上爬几乎脚下的路具越窄,而且随着往上坡度也逐渐的加大,除了能抓一些凸出来的石头,旁边也在没有任何之物可以抓了。

就这样一座小山,当到达山顶的时候,我几乎感谢老天爷我没有失足掉落下去,保的小命儿一条,再看幕修和安翔飞虽然相对于我来说看起来还不是那么狼狈,但是此时也是满头大汗,有点精疲力尽的意思了。

站在山顶极目四望,只见远处群山层峦叠嶂,雾气弥漫。而此时幕修则四周观瞧了一边而后拿出罗盘转了一圈后对着西北方位嘴里开会念念有词道:“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而我知道这句话的原作是: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侯居此间。”

而对于幕修嘴里所念的咒语就是典型的分金定穴咒语,在罗盘上,分三百六十度,每三十度为一山,共二十四山。

所谓的分金,就是在二十四山上再分出等份,共一百二十份。所以也叫作,一

百二十分金。主要是风水学中的三合派用的,用这个分金来定一个墓穴或者住

宅的方位朝向,根据不同的方向,会得到不同的分金度数,同时得到不同的干

支组合,再查分金秘书上的断语,可以得到吉凶的判断。

墓穴在哪里左右来回移动了半响,而后正对着西北方向点了点头,而后回头对着我和安翔飞指道:“就是哪里?”

顺着幕修手指的方向放眼看去,在我们西北方向不远处,有一处盆地,四面环山 但是在盆地中央位置却又一座山丘,而且最为奇特的是,这盆地里面居然被一团浓雾笼罩,而此时已然是下午时分了。

“你说是那个团雾轮罩的地方吗?”我问道。

“是的,应该是哪里没错了。”幕修扭头看了看说道。

“那是个什么穴啊,这么奇怪。看样子一定是个风水宝地啊。”安翔飞掏出望远镜仔细的边看边说道。

“这叫 ‘四龙穴 ’但恐怕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从罗盘上看来,哪里乃是阴气汇聚之地而且哪找地理位置来说哪里常年背阴,看来我们这一趟困难重重,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啊。”幕修神色凝重的说道。

下山的路一样艰难真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从山顶下来我们便朝着西北方向直奔而去了。一路上都是一些原始森林,而且我相信这森林里估计几乎是没有人踏足的,以至于我在行走的时候,一直在担心会不会出现什么豺狼虎豹之类的猛兽,但是又在期待指不定会碰到可爱的大熊猫呢。但是让我失望的是既没有碰到猛兽也没有看到大熊猫。

穿过一片森林,眼前顿时出现了两座造型奇特的山峰,而在山峰脚下一条河流环绕而过。按照幕修的指示,这两座山峰就是刚才看到的盆地周围环绕着的山峰,那就意味着我们穿过这山峰就进入了那盆地之中,果不其然在沿着山脚下寻找了半天我们终于在两山直接找到了一条可以穿过山体的通道,而这通道正介于俩山的交界处,山体不是很大,所以在沿着通道我往里面走了大概有个一百多米的样子,图的眼前一亮,而且明显的感受的到四周刮来的风,但是我们依然是在浓雾之中了,但是此时脚下的路却已经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路了,这就说明我们已经是找对了地方。

在浓雾之中的能见度相当的不好,我们三人只能相互依靠着慢慢向前走,根据安翔飞对于方向的辨认,我们此时应该是出于盆地的边缘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应该是盆地最中央的那处山丘,而哪里就应该是诸葛亮的封土堆了。

在迷雾之中我们努力让自己走一条直线,于是沿着脚下的青石板的接缝一直摸索着前行,因为只有直线的距离是最短的,但是我们或许都想错了,亦或许我们都低估了盆地的大小,在沿着脚下的青石板走了大概四十分钟左右,但是这脚下的路居然向前延伸过去,一点也没有到达的意思,我当时就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了。

“怎么回事儿?”安翔飞好像也有点感觉到不对劲了。按道理根据我们在外围观察这盆地没有这么大的范围的,但是现在走了这么久还没有到一定是有问题的。

幕修也停下了脚步,一脸蒙圈的拿出罗盘一看,他不禁神色大变,说道:“怎么会这样?”

“怎么了?”我急忙问道。

“我们现在走到了‘东南方向’”幕修语气激动的说道。

“我去,我们是直线走的啊,我们不会是遇到鬼打墙了吧。”安翔飞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应该是出问题了,这里大下午的还被弄浓雾轮罩本身就说明是有问题的,我们刚才忽略了这一点。

“别着急,看来我们只能用圣火引路了,说着幕修掏出俩道黄符,嘴里念动咒语,迅速抛出黄符,那黄符就燃烧了起来,而且向着前面飘去。

“快点跟着黄符走。”幕修喊道。

我们三人便快速跟着黄符 往前跑去,其中一只黄符在半道上烧尽,而另一只则有开始燃烧了起来,只是我们在跑的过程中感觉脚下跑的路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线路,正当我怀疑这所谓的圣火引路靠不靠谱的时候,只见那火光一闪掉落在了地上。幕修率先走到跟前,突然扭头大喜道:“对了,快点我们再走一步就出去了。”

“出去了?”我虽然有点不太明白幕修所说的出去是指的什么,但是还是快速跟了上去,没走几步,觉得眼前一亮,再看此时已然是到了一座山丘的面前,而这里则没有一点雾气,空气透彻无比。

首发本书

();

第四百零六章 出师表

眼前正是我们只看到的那座山丘,而近前一看,这山丘则是一座土山,上面覆盖着一些绿草但是却没有一棵高大的植物,沿着这山丘环绕,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就是封土堆了,走到正东方的时候,果然看了了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石碑。

“我去,这么多。”安翔飞说道。

说着我们三人快速跟了上去,走到跟前已然是被这一排整齐排列的石碑震惊了。只见石碑的正中央一块石碑之上写着“诸葛武侯之灵位”而后俩侧则按照顺序依次排开了几个石碑,每个石碑则都高约俩丈。皆是用整块大理石凿刻而成,碑头之上雕刻这虎头龙纹。看到这里我好像才明白了所谓的龙虎山其实就是指诸葛亮的封土堆。

“这些石碑可都是些无价之宝啊。”安翔飞一手抚摸着一块石碑,嘴里不断的赞叹道。

而我和幕修则沿着石碑的排列顺序一次看了过去,第一块石碑之上基本就是介绍了诸葛亮的生平。而从第二块开始则让我和幕修忍不住驻足观瞧了起来,因为上面就是鼎鼎大名的〃《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这《出师表》因为公元二二三年,刘备驾崩,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zhgzi 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二二七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所以《出师表》对于还原三国历史是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的,而且今天这碑文应该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姜维所写那么其中的文物历史价值,可以说是绝对性的不可估量的,就好比前段时间,氏集团单单拍出了一个诸葛亮的鹅毛扇就搞得全国震动,举世瞩目。而再要是把这鼎鼎有名的《出师表》公众于世,不可想象还会出什么动静。

“看来这里千百年来,没有任何人踏足过啊,不然这石碑就凭这上面的字,早就不存在了,不管是在那个朝代。”

幕修深深吐了一口气。而后又接着说道:“等这次回去,一定要想办法通知国家有关部门,这可都是国宝啊。”

幕修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个幕修已然不是那个冷漠淡然的幕修了好像已然多了一丝热度,但是紧接着我就知道我错了,看着我死死的盯着他看,幕修突然看了我一眼,然后脸上立马恢复了他一贯有的淡然,与平静。

气得我忍不住在他背后挥舞了几下小拳头,要不是看在你没有什么灵魂的份儿上,我一定会揍死他的。

“你们快看,这块石碑上面太有意思了吧,上面居然记载了几乎所有三国时期牛掰人物对诸葛亮的评语诶,我是不是把这个拿回去给上一发布,立马就能成红啊,估计这诸葛亮就相当于当时的红吧,死后居然有这么多人给他评语。”

听见安翔飞一阵大呼小叫,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在一块石碑面前,我和幕修还以为他又中邪了, 还没等我和幕修走到近前,就听见安翔飞嘴里什么红什么粉丝的胡言乱语开了,而当我和幕修走到那块墓碑前一看,也不免感到一丝滑稽。上面整块石碑之上记载了三国时期各路牛掰大家对于诸葛亮的评价,这也不免让我察觉了历史不一定是严肃的,也有可能是逗逼欢乐的。

看着石碑上对诸葛亮的评语,也不禁让我在此对于这个中国古代传奇的人物又多了几份敬佩,要知道这上面留下评语而且对于诸葛亮评价很高的人,居然还有一直和诸葛亮对着干的司马懿。不免感到这古人的豁达与对于诸葛亮人格魅力的钦佩。

本书首发于

();

第四百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